㈠ 如何寫好企業新聞稿
一篇完整的新聞稿件必須包括新聞的六要素:即六個「什麼」(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什麼事件、什麼原因、什麼結果),此外,還要具有新聞的四個特點:即快、真、短、新。1、報道快。即報道要及時,要第一時間拿去報道,2、事實真。真實是新聞的生命。3、篇幅短。短,就是語言簡明扼要,但簡短要內容充實、敘述清楚。4、內容新。「新」,指發生在一、兩天之內的事件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
第二、新聞稿件要寫好標題。
好的標題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新聞稿件能有一個好的標題,那麼就會給人以好的印象。新聞稿件的標題不一定要有文采、詩韻,最好就是整篇新聞稿件的中心思想,反映整個報道的主題,讓人聽了題目就能明白了整個報道的大概內容了。目前發現有些職工在寫新聞稿件時連標題都沒有,那是一個不好的現象,希望職工們養成寫標題、寫好標題的習慣。
第三、把握主題。
一篇新聞稿件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一個活動或會議等的開展都有其目的和意義的,這應該在新聞稿件中體現出來。而有的職工卻像記流水帳一樣按事情的先後順序完整記下來就算完了,那是沒有意義的,一篇好的新聞稿件就應該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
第四、注意人稱的使用。
新聞稿件應該以第三人稱來寫,最好不要以第一人稱來寫。有的職工卻犯了邏輯性錯誤,在寫新聞稿件時經常偷換概念,一會是第三人稱,一會又換成第一人稱,讓人產生誤會。如有職工在一篇新聞稿件中就出現這么多稱呼:「我廠」、「我車間」、「該廠」、「該車間」……
第五、避免犯一些簡單的語法錯誤。
經常看到有職工這樣寫:「稿件截止於X月X月不再收稿」,既然「截止」,為何還要加上一個「不再收稿」呢?還有些職工在寫圖片說明時:「圖為職工正在搶修電機現場。」為何後面要加「現場」二字呢?那圖片本來就是現場意思,而且我們意在搶修而不是現場。所以,在寫新聞稿件時,一定要注意一些平時容易犯的語法錯誤,盡量避免出現這樣的錯誤。
第六、一稿一報。
一篇新聞稿件報道一件完整的事情就可以了,不要把幾個報道放在同一篇新聞稿件報道,從而使其混雜化了。一篇一報可以使內容更集體中化,單一化。
第七、注意書寫。
新聞稿件首先入眼的是你的書寫,如果寫得龍飛鳳舞,一團糟,那麼審稿人根本就沒心情再仔細看了,而廣播的播音員或報紙的編輯更無法採用。新聞稿件應該書寫工整、清晰,讓人能看清楚,或是用列印搞,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八、寫完一篇新聞稿件之後,建議再看一遍。
第九、寫新聞稿件時要注意處理好「五種關系」:
一是「小」與「大」的關系。從小稿子寫起,積小成大;二是「量」與「質」的關系。要「質」、「量」並重,以數量促質量;三是「等」與「找」的關系。要變等稿子為找稿子,當前許多車間都說沒有題材可寫,其實在一下的題材是最多的、最有價值,只是不去找罷了;四是「內」與「外」的關系。要把企業的事情放在社會的背景下去思考,深入挖掘新聞價值,例如保衛方面的新聞稿件可以上升到建立和諧工廠、和諧社會上去,節約成本可以提高到建立節約型社會上去;五是「上」與「下」的關系。稿件既要符合上級的精神、企業的要求,也要反映基層的需求,代表群眾的呼聲。
㈡ 寫一篇通訊稿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通訊稿結構可以按照總分總設置,通訊稿挺好寫的。你看看這個我寫過的校企合作通訊稿:
6月22日下午,我公司與******舉行了校企合作協議簽訂儀式,集團總裁***、****大學院長****及雙方相關負責人出席了簽字儀式。
***總裁與***院長分別在協議上簽字,並代表合作雙方互授「中國**大學***研究所」和「***集團有限公司人才培養及項目研發基地」牌匾。
此次活動標志著我公司與***大學校企合作協議項目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校企合作有利於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鞏固專業思想、強化專業知識、加強職業道德方面得到提升,也有利於雙方真正走上 「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路子。
㈢ 幫忙給一份電信光纜搶修的報道。
汗~~~你這樣·~沒頭沒尾~~~沒內容的~~怎麼讓別人答啊·~~你起碼得說明一些問題·~別人才能寫的出來啊·~~或者是你寫一些大概的綱領·~然後別人給你擴充
㈣ 抗雪災電力搶修報道文稿
漫天白雪中,綠色的背影,看到的只是想讓別人回家的倉皇
㈤ 優秀共產黨員材料,要以宣傳稿形式寫,誰能給個範例,著急,高額懸賞。
優秀共產黨員陳時龍先進事跡介紹材料
陳時龍同志1981年參加工作,1986年入黨,是一名已有26年黨齡的普通共產黨員。1987年由於我公司鐵路專用線缺少鐵路維修和養護方面的技術人才,他放棄國家鐵路優越的工作條件,帶著勤學苦練的鐵路養護知識和實際操作本領,應邀來到我公司工作地點最偏僻、工作條件最艱苦的鐵路運輸公司工務段工作。25年來,他為我公司鐵路專用線的安全暢通運行和升級改造默默地奉獻著青春年華,並用共產黨員的時代精神、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胸懷,帶領周圍的黨員和群眾不斷轉變觀念、苦練內功,在促進企業基礎管理、爭創一流業績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我公司生產一線員工趕學的榜樣,黨員隊伍中豎起的一面旗幟。
2007年至2009年期間,我公司對鐵路專用線建窯區間和建設坪車站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改造,其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都要求很高,為了保證沿線連城電廠、連城鋁廠和我公司三家用戶的鐵路運輸任務,保證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陳時龍同志作為現場施工的主要負責人,經常披星戴月、頂風冒雨,戰嚴寒、斗酷暑,充分發揮共產黨員艱苦奮斗和迎難而上的優良傳統,帶領一支臨時組建的施工隊伍,克服了一道道施工難題,順利地完成了鐵路專用線的升級改造任務,並為我公司節約線路改造成本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還以鐵路線路升級改造為平台,培養了一批鐵路線路維修與保養方面的技術人才和生產骨幹。2009年9月份,正當線路施工處於關鍵時期,他的妻子突然得了急性肺炎,組織要求他回家照顧妻子,可他在醫院只待了兩天,第三天他對妻子說:「你的病情已經穩定了,我還是到線路上看著幹活去,工地上環境復雜,作業非常危險,好多人從來沒有干過鐵路活,沒有人照看會造成事故的」。就這樣,他又匆匆忙忙地來到施工現場,每天在線路上來回走七八公里,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倒頭就睡,有時妻子埋怨他把家當成了駐馬店,他且笑著說:「領導看得起咱,咱就得往人上站,再說咱又是一名工段長,咱不吃苦誰吃苦」。這句朴實無華的語言,全方位詮釋了他「吃苦在先、享受在後、樂於奉獻」的高貴品質和道德情操。
2010年在我公司承接的連鋁節能改造項目鐵路軌道安裝工程中,陳時龍同志再次自覺地擔起現場管理和技術指揮的重任,充分發揚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每天穿梭於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吃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之中,從不向組織叫苦喊累提條件,默默無聞地為企業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務,有時他連續五六個小時不喝一口水,不歇一口氣,直到完成單項作業任務為止。有人說他是個「工作狂」,也有人說他是個「鐵人」,但不論怎樣說,只要領導給他交辦的任務,他從來沒有打過折扣,深得各級領導的贊許和廣大員工的好評。
在日常工作中,陳時龍同志作為一名工段長,不但勤奮工作、愛崗敬業,而且始終具有高度的主人翁意識,不論雙休日節假日還是深更半夜,只要發生急難險重的搶修任務,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現場,第一個提出搶修方案,第一個承擔起最臟、最苦、最累的工作任務,也是最後一個離開搶修現場,有人經常說他太積極了,他說:「這不是積極不積極的問題,這是一種責任,客觀上是對企業的一種責任,主觀上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這句感人至深的話,已是他不斷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創新的活力源泉。
陳時龍同志不但是生產能手、技術能手,在黨性修養方面更是嚴格要求自己,能夠自覺地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堅持用黨員標准和新時期職業崗位對黨員先進性的具體要規范自己的行動。十多年來,在自己的黨員責任區內盡職盡責,沒有發生過任何違章違紀的現象,也沒有發生任何責任事故。同時,他也是一名善於思考、勤於學習的共產黨員,2007年在黨員先進性教育和2008年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他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是鐵路運輸公司普通黨員中內容最多、體會最深的,成為所在支部「帶頭學習提高」的光榮典範。
陳時龍同志這種不為名利的高貴品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持之以恆的奉獻精神,傾入工作的滿腔熱情,深深打動著每一個幹部員工。我們認為:該同志在多年的工作中,各方面都是經得起考驗的,是一名「黨性強、作風正、幹得實、叫得響、」的優秀共產黨員。
推薦單位:中共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㈥ ~~通訊稿 600字左右!!!!~~~~ 急需 ~~~!!!!!!
福建水口發電有限公司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扎實開展「一名黨員帶領兩名群眾」的黨員先鋒工程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各項工作開花結果,「一帶二」帶出了員工隊伍新氣象。抗擊強台風 黨員走前頭8月17日上午,水口大壩上空黑雲壓城,此時離水口發電公司全面啟動防颱風預案已整整兩天。9號超強台風「聖帕」正步步緊逼,由水口黨員「一帶二」小組為骨幹力量的防颱特巡組又開始了新一輪巡檢。負責大壩安全和水情調度的水工處全體黨員迅速行動,立即組織對廠壩區的水工建築物進行安全檢查,確保防颱工作萬無一失。連續三天,部門主任蔣昌興堅守一線,密切注視水文氣象變化,商討靈活科學的調度措施;年輕黨員高藝典主動請纓,放棄休息日,頂著大風大雨,堅持巡視;幫帶職工王智、林家輝主動要求加強防汛值班,落實好缺陷整改工作。航管處巡檢組發現7號孔泄洪閘門#2副缸漏油,在兩名共產黨員班長王功明、方元芳的帶領下,機械和電氣維護班人員迅速投入搶修,經過8個小時努力攻堅成功消缺,確保泄洪設施100%可用。幾乎在同一時間段,檢修特巡人員也發現6號機組推力室外油位計漏油,在共產黨員、檢修公司經理鄭傑指揮下,發電機班和電焊班全力開展搶修,省勞模、老黨員柯天樹舉起焊槍又一次沖在最前沿。經過13個小時連續奮戰,當晚23時20分,搶修後的6號機組一次啟動成功並網發電。至18日16時,上游停泊區仍有部分心存僥幸的航民不肯疏散。該公司副總經理曾季弟、航管處主任陳子坎、生技部專工林建國三名黨員冒雨深入停泊區,直接指揮疏散,終於趕在當晚20時實現了上、下游停泊區零待閘。台風登陸後,公司領導班子始終分工明確,在崗在位,或親臨一線,領導「特巡」,通宵抗台;或坐鎮後方,協調聯絡,調配資源,充分發揮了堅強的核心作用。在此次抗擊「聖帕」中,該公司「超前部署、超常備戰、超強運作」和「全體動員、全方位特巡、全過程式控制制」,確保了大壩及防汛設施的安全,確保了機組穩發、滿發、多發,一滴水都沒有浪費地充分利用了台風帶來的13億立方米水量,共發電1.7億千瓦時。黨員「一帶二」 帶出新氣象該公司全體黨員成立了200個幫帶小組,緊緊圍繞「構建和諧企業、追求卓越績效」的目標,不斷創新活動平台,豐富活動內容,深化活動內涵,推動先鋒工程扎實深入開展。「我要把他們帶出專家水平!」 福建省電力公司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張志強在簽訂幫帶責任狀時自信地承諾。如今他幫帶的兩名青工已成為技術骨幹,並達到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申報條件。「『一帶二』小組要在搶修中打攻堅仗,啃硬骨頭。」福建省勞動模範黃建熒帶領「全國電力行業優秀班組」水輪機班組成三個黨員幫帶小組,成為三座活動的戰斗堡壘,打贏了每一場搶修攻堅戰。該公司航管處團支書黃積一在與援藏幹部張良「結對子」後,努力學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援藏工作作風和精湛的運行檢修技藝,他所帶領的集體獲得省級青年文明號的榮譽。航管處黨支部圍繞「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積極發動「一帶二」小組出點子。調度班黨員班長林忠羽和班員吳閩東「結對子」,提出了「安全保效益、促滿意,提高閘室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議,通過對不同船舶、船型的優化組合,每天可多過3-5艘,大大方便了過閘船民。行風監督員老張代表廣大船民寫來感謝信,稱贊他們為船民辦了一件大好事。發電處黨支部把重心放在將每一個幫帶小組煅造成特種兵小分隊,精心維護電網安全。幫帶小組互幫互學,共同進步,採取了機電互學,取長補短;部門帶班組,上下聯動;骨幹帶新人,以老促新,煅打出了一個個技藝精湛的電網安全尖兵。7月27日20:36,華東電網三條500kv直流輸電線路跳閘,華東-華中電網解列;華東網調三次緊急增加負荷,總計調用負荷450MW。事故預負荷歷時兩小時,水口機組平穩運行保證了系統穩定。11日,由於系統其它變電站事故跳閘,造成福建電網孤網運行,系統頻率異常。水口電廠緊急開啟兩台備用機組,事故頂出力600MW,使系統頻率、電壓恢復正常,為系統的迎峰度夏、安全供電再立新功。看著黨員「一帶二」先鋒工程所展現喜人景象,該公司黨委書記陳仁華深有感觸地說:「共產黨員當先鋒走前頭,那正是平日里的率先垂範加上關鍵時刻的挺身而出。通過『一帶二』,增強了黨員意識和黨員領導幹部的群眾意識,進一步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表率作用,群眾有問題也願意找黨員了,員工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一帶二』,帶出紅火喜人新氣象!」
㈦ 搶修通訊報道
1.具體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發生的事情。
2.人員安排,領導是否到現場指揮。
3.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響。
4.對早成事故單位的處理結果。
5.最後的搶修結果。
㈧ 管道漏水通訊稿怎麼寫今單位空調冷水管漏了應該怎麼樣搶修
內機滴水的可能原因與排除方法:
1、內機濾網過臟或蒸發器過臟,使循環專風量變小,容易屬有很多冷凝水,需清洗濾網及蒸發器。
2、排水盤處的排水管口有臟物堵住造成排水不暢使得室內機滴水。需清除堵塞。
3、排水盤與排水孔的排水管松脫。需確實接好。
4、排水盤的排水孔比排水管出牆口低,造成排水不順。需重新配置或加裝排水泵。
以上原因會導致水無法排出,可能會被風機從出風口帶出。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