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閩南宣傳畫

閩南宣傳畫

發布時間:2021-07-27 10:21:15

㈠ 閩南文化手抄報

我可以幫你 幫你
你要什麼類型的主題 我建議寫一首閩南的童謠 在寫幾句閩南諺語在畫點相關閩南的畫 閩南文化深不見底的東西

㈡ 閩南一國畫怪才王柏生先生的一切的資料

王柏生(1941.10—)福建泉州人。擅長版畫、中國畫。1964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後任教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作品有水粉畫《待郎歸》,中國畫《陽光下》、《女選手》等。

福建泉州人。

1964年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

曾從事裝潢美術設計、美術宣傳、中學美術教育等。

1980年調福建工藝美術學校,現為講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美協理事,廈門水彩、水粉畫研究會副會長。

擅長中國人物畫,兼及色彩畫及版畫。

中國畫《一路海風》藏於福建省博物館;水粉畫《待郎歸》入選中國水彩、粉畫展,並赴朝鮮展出;連環畫《探親記》(與藍麗娜合作)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

1941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書畫院畫師、廈門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長,原集美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王柏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廈門中國人物畫協會會長。這位執著於人物畫創作己屆古稀之年的藝術聖教徒,跋涉在藝術的漫漫征途上永不停息的藝術家,一味的執著地往前走,似乎不曾留意腳步的歪斜與正直。

一手連接著浩渺的千年古文化,一手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叩響生活之門。

2000年之際,我彷彿感受到他大浪淘沙後沉澱的無數閃光的珠貝。在沉甸甸的厚實里揮寫著低吟淺唱的輕揚。線條、墨韻、色塊、肌理的有機組合和合理碰撞,促成了柏生先生個性化語言的獨響。這不由使我想起泉州,這塊文人的沃土——孕育著畫家成長的搖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鄭和下西洋的隆隆禮炮,李叔同沉寂落寞在冥冥之中彌漫,思想家李贄不滅的魂靈,張瑞圖桀驁不馴的書法光照史冊……「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空的跨越,遠去的足音,接踵而至的是一脈相承的文化和人文的精神。

這是一塊神奇土地。這里生活著一個特殊的民族部落。這里涌動著一群自古以來被涵泳被謳歌的「惠安女」。海風吹掀了姑娘的圍巾露出了黑里透紅的嬌美臉龐。藍藍的短短的齊齊的上衣,遙相呼應著緊身的、寬寬的腰帶,美麗動人的腰肢隨著寬大的優柔的褲筒在晚霞的余輝中隨風招展。

這是一個勤勞而古老的民族。也是一個美麗而富饒的海濱。柏生先生鍾情於此不知不覺已有二十年的光景。

以惠安女為題材的中國人物畫創作在當今畫壇多如牛毛。畫出惠安女的生活情趣和獨特的美感則寥若星辰。

寫出惠安女內在的美以及對生命狀態的深層理解,王柏生當之無愧。

在為美國C.C.KUO先生創作的惠安女系列,我們找到了一個藝術家嘔心嚦血的佐證,這是精神的盛筵。翻開《閩南一怪》——王柏生,這里有深情的表述:宏編巨著中閃爍著西畫的色、磨漆的光、木刻的韻、筆墨的情和詩意的豁達。雖然,典雅中稍失本真,明麗中偶露蒼白,但是整體格調的清新,畢竟奏響了中國人物畫的最強音,「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走向世界」也是畫家始終把握的底線,這是中國畫內在的「魂」。可以想像柏生先生在商品經濟大潮中駐足本土,力挽狂瀾於藝術聖殿的睿智和心力。

柏生先生沒有陶醉在人們設置的盛宴和掌聲中。他揚起了晚年變法的風帆。涉足西部,深入納西,以水墨淋漓的寫意手法展現了「世界文化遺產」——納西的風俗人情,地域風光。著名畫家黃啟根先生深情地說:「柏生先生是福建畫壇不可多得的、衰年變法的一傑」。

甲申年初春,柏生先生自鷺島而來,寒暄之後說明緣由。

他是沖著千年古縣長泰而來。無數前人的石雕帶著遠古的迴音在看守所與囚犯同棲,百年的銅鍾在時間的隧道里沉寂,在這批凝固的藝術精靈面前,柏生先生像兒童一樣手舞足蹈,欣喜若狂。他說:南方的雕塑,特別是獅子最具神韻。獅子的造型有別於北方的粗獷和暴猛而呈現細膩的溫柔,有「不怒自威」的味道。在領略長泰陶然園里的五尊石塑後,柏生先生贊聲不絕。認為塑像的造型簡潔、明快,無須西方的解剖、透視、東方的審美情趣在此展現無遺。

我不由得想起柏生畫過的人物繾綣、困惑、呆滯的目光,造型的扭曲,恣意的誇張承接著遠古民間佚名藝人純朴古拙的氣息。衣褶飄帶,手腳的勾勒與環境的點綴相互映襯,色不礙墨,墨色交融,信筆點染一派天成。民間藝匠的純朴和野逸,融進了畫家調控有度的畫面——奇跡便出現了。

是受傳統的浸淫?受西畫的啟迪?受民間藝術的陶冶?是油畫、國畫、水粉、水彩、連環畫綜合藝術溶匯使然?不!是一個藝術家精神守望在筆下的自然渲瀉。

在通往長泰山重村的路上,漫山遍野含苞待放的李花,飄著如雲霧般的花絮,沁人心脾。沿著山旯旮的羊腸小道漫步。鋪滿鵝卵石的路,古老的民居,淳樸的民風,喚起了柏生潛在激情,「這是藝術家的精神家園」!並頗有興趣地說,山重的民居四合院最適合於繪制巨幅國畫。除了光線充足,環境幽雅靜謐外,他找到了流風遺韻與自己的心境合拍的契合點。

在山重村的宋代「佛塔」邊,一灣潭水清洌流淌,兩岸青山翠綠斑駁倒映其中,我與柏生先生並肩留影,數碼相機即刻鎖定,柏生先生面容清癯目光深邃,額頭上溜溜地閃著亮光,一身素裝如閑雲野鶴,柏生若有所思:「有如弘一法相」。

豈止形似。在柏生先生深入淺出的近作中,我分明感到蘊蓄其中的道家的精警,佛家的飄渺之氣,撲面而來。

衷心祝願王柏生先生藝術人生天心月圓。

圖片是王柏生先生作品《春潮》

㈢ 以"弘揚閩南文化"為主題寫一段20字左右的宣傳語

海納百川,包羅萬象,華夏民族的精華,中國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㈣ 閩南的民俗有哪些 要畫成漫畫啊!!!!!!!!!速度啊!!!!!

我們就從節日、民歌與方言、居住、婚俗與祭祖幾個方面來進一步認識閩南人。
一、節日、民歌與方言
春節,新年伊始,萬象更新,閩台兩地普遍行開正儀式。家家戶戶貼新春聯,象徵歲序更新,萬象皆春。男女老少,穿著新裝,設齋果、茶酒、歲飯,祭祀天地、家神及祖先。早飯,多吃長壽面(線面)或年糕,寓意「長命高壽」、「年年高升」。飯後,少長序拜,拜祠堂及尊長,戚友相過賀,道吉祥語。長輩大都要給晚輩壓歲錢。客至,以果糖、福橘、瓜子、檳榔等,一品既行。與拜年同時進行的還有出行習俗,即身著新裝,到某一寺廟燒香磕頭,祈求菩薩保佑。初一日,普遍忌殺生、吃粥、吃香薯、清糞、哭泣、吃葯、打破物品等,以求一年吉利。明代開始,福建有春節上墳的習俗,尤其是初二、初三日,華門巨姓大都攜長幼掃祖墳。正月初四,為接伸日。所接之身,一般是指灶君、灶媽等家神。初五為假開日,鳴炮開市。莆田、仙游等地,定初五為「做大歲」。據說是明代某年過除夕,倭寇突襲,燒殺掠奪。初二日倭寇被趕出後,逃難者才相率歸來。初二、初三日,各家各戶均忙於收殮親人屍體出殯,無心串門拜年。遂相約今後初二日為各家祭祀受難者之日,互不串門拜年,於初四、初五日補行度歲過年。所以,以後莆仙地區每年都在初四晚補過大年,初五日再行大歲之禮。
閩南語系民歌就是指用閩南話演唱的民歌,它在閩台地區流傳甚廣,並隨著地區環境、生活習慣、歷史變遷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種不同的風格特點。閩南民歌按其風格差異,在福建主要分為泉州和漳州兩個地區。在泉州地區,民歌受南曲的影響很大,包含變宮、變的古音階,旋律呈平穩級進和回繞型線狀、中速稍慢的節奏,具有優美雅緻的特點。漳州地區的民歌以調式居多,色彩比較淳樸。當地錦歌和劇也給民歌以深刻的影響,如漳州《做戲歌》與劇《雜碎調》音調上有緊密的聯系,形成羽商、商兩個音區和旋律音調的對比,色彩鮮明。
明清時期,泉州、漳州人大批移民台灣,帶去了數量相當豐富,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閩南鄉土音樂。隨著移民的流布,又形成各地方的調律,如台北調、台南調、漳化調、恆春調、宜蘭調等。盡管如此,這些民歌仍具有共同的閩南鄉土氣息,台灣學者統稱其為福佬系民歌。福佬系民歌在各地流傳中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如福佬系人進入恆春後,受客家系影響,創作了《思想起》、《四季春》、《三聲無奈》、《牛尾擺》等民歌;進入台北後,創作了《台北調》、《莰仔腳調》、《艋胛哭調》等。此外,一些古老的閩南民歌流傳到台灣後,經過數代加工,形成相當完善的調。台灣的閩南話民歌,在旋律進行上多以級進為主,精巧秀麗,樸素流暢,平易上口,親切感人。閩南語系民歌的歌唱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泛,有童謠、情歌、敘事歌、祭祀歌、勞動歌等。
閩南方言在福建閩南地區形成和發展的,它主要是北方中原的人在不同歷史時代因避戰亂,平叛戰亂或逃荒等原因多次向南方遷徙,進入閩南地區後逐漸形成的。在中原跟當地土著語言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中原漢語是占著絕對優勢的,是融合了土著語言的,雖然也吸收了土著語言的若干成分,但最後形成的是以漢語為主體的閩南方言。
明末清初,隨著鄭成功帶領閩、客人士入台,閩南話成為台灣最主要的語言。就國內分布說,閩南方言可分為本土閩南話、台灣閩南話、潮汕閩南話、瓊雷閩南話和浙江閩南話五大塊。由於所處地區其他方言的影響和時間的推移,五大塊的閩南話略有差異,其中閩南本土和台灣最為接近,幾乎沒有差別。全台約有75%的人講閩南話。其次才是客家話、山地話。
二、居住、婚俗與祭祖
閩南的房屋構造一般是中為正廳,屋頂最高,以二、三進的合院為中心,兩側橫向組合對稱,布置條形護厝,分別向兩旁發展。左為大房,右為二房。左右屋背略低。由正廳延伸建造的房屋像圍著一條蜿蜒的龍,故有「圍龍」之稱。這種橫向組合的護厝式民居,最適應於閩南沿海一帶炎熱的氣候條件。泉州城鎮的民居中,還有一種縱向布局狹長條形的小屋,因外型很像一條長形的手巾,故俗稱「手巾 」。廈門則另有一種「騎樓式」的民居,其房屋低小而多門,上用平屋,人可行走。惠安等地盛產花崗石,多有用花崗石建造的完全石結構民居,工藝獨特,造型別有風采,成了閩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閩南民屋的獨特風格尤其體現在屋頂上,正脊兩端如燕屋飛翹,中間低平,呈露宋代曲線屋頂的傳統意味,閩南民居的大門也頗為考究,門必居中,並向遠位進深,形成過堂,產生較大的虛空層次,增添了建築的形體變化。
閩南的婚俗中,整個婚事過程都有拴紅絲線的風俗,這種風俗,因含有「同心同德,白頭偕老」的美好意義,所以紅絲線作為一種吉祥物,貫穿整個婚禮的全過程。
首次使用紅絲線是在提親時,男方在隨帶見面禮中,在包裝的外面,要用一條紅絲線捆起來,也有用紅線條替代。進入女方家時,擺放在大廳的顯著位置,以示吉利好彩頭。當婚事雙方滿意後,接下去是挑選結婚日子,俗稱「擇日」。「擇日」是由男方選一位雙方都尊重信任的親屬當使者,以免女方不出示姑娘的「生辰八字」。寫好「生辰八字」後,要用一張紅紙包起來,裡面放有一條紅絲線,讓男方帶回「配生時、擇日」寓意牽姻緣。
結婚當天,雙方要在互送的眾多禮品上,都繫上小紅絲線和小紅紙。如大到摩托車、冰箱,小到一把小剪刀;從魚、肉、面等新鮮的食品,到裝餅干,糖果、香煙等乾果類副食品的禮盒;以至一切雙方互送的禮物,其中包括互送的大小紅包,都要認認真真,不得含糊。
結婚辦喜事,雙方的房屋廳堂除了要張貼喜聯外,也得貼上小紅條及紅絲線紮成的裝飾品,放在大廳及新房的門眉上,以圖吉利,真是名副其實的一「千里姻緣線牽」。
據民間故事的流傳,自古就有「千里姻緣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註定,暗裡只用一根紅線把這兩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隔著海,隔著國,有世仇的,也終究有機會做夫妻。若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著,再怎樣也不能在一起。時至今日,像閩南地區保留的這種拴紅絲線的習俗,已不多見了。
每逢農歷三月初三,閩南、台灣民間就有敬祖舊俗,謂之「三月節」,敬祖時,人們上山掃墓之前,要先在宗祠或家中祭拜列祖列宗,到墓地後,要先拜「土地神」,接著,在祖先墓地上壓紙致祭、填土修墳,用丹朱彩上漆 ,以示兒孫輩不忘先人恩澤。台灣同胞把祖家的節俗帶到海峽彼岸,至今還仍在沿襲。

衣:
友人或友人親屬喪事,不能穿紅的、花的或色彩艷麗的衣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縫補。
忌衣服晾乾後未擺好就直接穿著。
忌反穿衣。
養蠶時,稱「仙」不稱「只」。
食:
到漁人之家作客,吃飯時則忌將盤中魚翻過來。
忌祝壽時用筷子夾斷線面。
過年過節蒸糕、發餜時,忌諱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點點,大聲說話或猜測「發」與「不發」。
孕婦忌吃薑、吃蟹、吃兔。
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中。
小孩子在吃飯時或開飯前忌以筷子敲碗。
住:
睡前忌不洗臉。
蓋厝禁忌:「宮前祠堂後」。
鏡子不宜正對著床。
睡床不宜擺放在頂櫃、橫梁或燈飾之下。
行:
出門時有鳥糞不偏不倚落在頭上,那實在是非常倒霉的事。若遭此不幸,必須趕快改運消災:吃一碗豬腳線面。
外出賞月,小孩子忌用手指月亮,以免耳朵晚上被割。
送禮: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雨傘贈人。
泉州話「巾」和「根」同音,俗話有「送巾現斷根」之說, 喪事完畢後都要送手巾給吊喪者,用意在於讓吊喪者與死者「斷絕」往來。因此如平時贈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喪事或斷交 之意。
扇子則只在夏季扇涼,一到深秋就棄之不用。泉州話「扇」和「見」偕音,俗話有「送扇,無相見」,所以「扇」禁忌作為禮物的。
剪刀,總是讓人想起「一刀兩斷」、「一剪兩斷」,在贈予者與受贈者之間不但有斷交 之意,更是不能作為禮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鍾」、「終」同音,禁忌送鍾。泉州人卻反而沒有此忌。過去人家結婚時,,還往往把別人送的時鍾擺在相當顯眼的地方 。
除外;雨傘也是不宜作為 禮物的。泉州話「傘」、「散」同音。

㈤ 那個閩南童謠手抄報是怎麼畫的啊

天烏烏,卜落雨,海龍王,卜娶某。龜吹蕭,鱉打鼓,水雞扛橋目吐吐,田嬰舉旗叫辛苦,火螢擔燈來照路,螳螂綴橋穿

[瘦丑仔]

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配土豆,

食西瓜,配菜頭,毋是吐,著是漏。

[烏頭仔車]

烏頭仔車,車甘蔗,頂頭坐一個阿舍。

流鼻蚵,掛目鏡,腹肚枵,坐未正,跋落來,哀哀痛。

[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飽,初四頓頓飽,

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囝婿,

十二查某囝轉來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

十四結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燈棚。

[搖囝歌]

搖啊搖,阿媽斗挽茄,挽偌濟,挽一飯籬,

也欲食,也欲賣。

阿公仔講欲滾,滾爛爛,一人分一半,

滇滿滿,一人食一碗。

[天烏烏]

天烏烏,欲落雨,鯽仔魚,欲娶某,

魚擔燈,蝦拍鼓,水雞扛轎大腹肚,

田螺舉旗叫艱苦。

[十二生肖相歌]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

三虎爬山坪,四兔游東京。

五龍皇帝命,六蛇予人驚。

七馬走兵營,八羊食草嶺。

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

十一狗仔顧門埕,十二豬是菜刀命。

[西北雨]

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

鮕代兄,拍鑼鼓。媒人婆,土虱嫂。

日頭暗,尋無路。趕緊來,火金姑。

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白鷺鷥,來趕路。

翻山嶺,過溪河。尋無巢,跋一倒。

日頭暗,欲怎好。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來帶路。西北雨,直直落。

[大箍呆]

大箍呆,炒韭菜,燒燒一碗來,冷冷我無愛。

[坐牛車]

坐飛機看天頂,坐大船看海涌,坐火車看風景。

坐汽車錢卡省,坐牛車順續挽龍眼。

[火金姑]

,來食茶,茶燒燒,配芎蕉,

芎蕉冷冷,配龍眼,龍眼蛀核,來食那仔拔,

那仔拔全全子,力死囝仔痞。

[ABCD]

ABCD狗咬豬,阿公仔坐飛機,

摔一下冷吱吱,叫醫生來共伊醫,

醫一下腳骨大細枝,醫一下腳骨大細枝

[放雞鴨]

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四相疊,五搭胸,

六拍手,七圍牆,八摸鼻,九扭耳仔,十拾起,

來啊!來啊,放雞鴨,雞仔鴨仔,走相拍。

[點仔點]

點仔點水缸,啥物人仔放屁爛尻川,

點仔點茶甌,啥物人仔下暗欲來阮兜,

點仔點茶鼓,啥物人仔下暗欲娶某,

點仔點茶叮當,啥物人仔下暗欲嫁翁,

點仔點鉛筆,啥物人仔欲做白賊七,

點仔點滾水,啥物人仔就去做鬼。

[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老公仔佇菜園,

菜園掘鬆鬆,老公仔欲種蔥,

蔥無芽,欲種茶,茶無花,欲種瓜,

瓜無子,老公仔氣甲欲死。

再畫些畫
把童謠抄上去就行了

㈥ 閩南民間藝術有哪些

布袋戲 提線木偶 南音 陶藝 拍胸舞 剪紙 梨園戲
高甲戲

高甲戲富有閩南民間特色的地方戲,詼諧
幽默,尤以丑角表現見長,《桃花搭渡》,
《連升三級》載譽戲劇界。
刺綉 石雕 木雕

㈦ 閩南情, 中國心漫畫大賽怎麼畫

http://news.xmnn.cn/xmxw/200903/W020090302319191872523.JPG

㈧ 你會如何宣傳閩南

可以通過網路傳播,閩南語教學視頻、科普視頻,或用閩南語做視頻,可以用閩南語用字和普通話用字雙重字幕。竟然要宣傳閩南語就有必要去了解閩南語的正字,這個得去了解和研究一下。

閱讀全文

與閩南宣傳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前程無憂青島電子商務 瀏覽:739
婦產醫院營銷方案 瀏覽:563
藝人宣傳策劃方案新浪博客 瀏覽:934
房地產項目微信營銷方案 瀏覽:174
內部培訓師的培訓方案 瀏覽:836
鄭州同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靠譜不 瀏覽:329
管理樂園的營銷方案 瀏覽:274
c2c電子商務的現狀 瀏覽:989
電子商務專業找工作 瀏覽:614
支部黨員培訓方案 瀏覽:274
小型酒吧情人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65
蚌埠中恆電子商務 瀏覽:641
建立企業家培訓基地方案 瀏覽:770
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基地 瀏覽:203
杭州希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77
精神類葯品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27
前期網店策劃方案 瀏覽:309
營銷部績效管理方案 瀏覽:438
艾滋病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346
517電信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