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職稱評定的新聞報道怎麼寫
謝謝您的信任。這個問題可以分為2個,即:職稱評定和新聞報道。新聞報道是一種關於最近發生的事實的陳述。職稱評定是關於職稱的評定。二者結合,即為您所問的職稱評定的新聞報道。至於職稱評定的新聞報道怎麼寫?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很多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在說,具體的新聞線索,不同人看法角度也可能不一樣。愚以為,您可在素材上下功夫,在線索上下功夫,在報道角度上下功夫,在文字敘述上下功夫。
另外,要想寫好一篇職稱評定的新聞報道,必須要對所報道的事實有較深的理解,必須文字要簡潔,必須不能夾雜個人的評論。
僅供參考。
⑵ 事業單位職稱有哪些怎麼評職稱
事業單位職有三級,分別是:初級、中級和高級。
1、初級職稱評定方法
一本科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一年以上;二大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年以上;三中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以上;四高中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七年以上;五初中生及以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
2、中級職稱評定方法
一本科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二大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三中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四初中生及以下,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四年以上。
3、高級職稱評定方法
一本科生,從事專業工作十年以上,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二大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十五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三中專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二十年以上,並擔任中級職務五年以上。
拓展資料:
職稱評審
職稱評審是指已經經過初次職稱認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經過一定工作年限後,在任職期內完成相應的繼續教育學時,申報中級職稱以上的人員須在專業期刊發表論文並且經過一些基本技能考試(如:稱職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等),向本專業的評審委員會評委提交評審材料,經過本專業的專業評委來確定其是否具備高一級職稱資格。
作用意義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等級稱號。
職稱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一種任職資格,它不是職務。是從事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的人員達到一定專業年限、取得一定工作業績後,經過考評授予的資格。
職稱也稱專業技術資格,是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的標志,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實績,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同時也是對自身專業素質的一個被社會廣泛接受、認可的評價。對個人來說,職稱與工資福利掛鉤,同時也與職務升遷掛鉤,是求職的敲門磚,同時也是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對資質企業來說,職稱是企業開業,資質等級評定、資質升級、資質年審的必須條件。
資料來源:職稱評審
⑶ 宣傳部 新聞科 能否評職稱
真心想幫你所以再多說兩句:1)現在這個世界是很不公平,但我等平頭百姓在無力改變環境的情況下只能改變自己,具體說就是要想先於領導評上職稱,你的材料必須明顯優於(可能需要兩倍於)領導;2)因為外審時你的材料一般需要和(評審專家手裡待評的)其他院校包括211、985高校老師的材料做橫行比較,而且評審表要求專家按其所在高校的標准來判斷「你」是否夠格,所以你必須按照更高的而不是你們學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3)教學工作很重要,但評職稱時教學工作量只是基本要求,外審時基本不看,因為既然能送外審說明已符合所在單位的該項要求。所以,要評職稱就需要在項目、論著、獲獎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以上僅供參考,但請務必相信俺是一片好心。
其實,評職稱失敗的人(包括曾經的我)在網上「叫罵」一下或者「抱怨」一下,只是反映內心的不平或者說明「我很在乎」、「明年不能再欺負我了,否則還有更加激進的行為」而已。
問題是:你敢不敢在網上把你的職稱材料「曬」出來,讓大家來評評理?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我當年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有的候選人入職以後的高檔次文章很集中,有的候選人教學工作量遠遠比我多,有的候選人有各種獎項和人才計劃。如果把這些候選人的優勢全部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那會是「無敵模式」。但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導致在評選時容易被別人死扣你的短板就把你「槍斃」了!
另外一個導致我當年沒有底氣去找校長的原因是:別人說,入職5年才能評教授,這是制度規定。你入職不滿5年,只能算破格。而所謂破格,就是你入職2年的成果是別人入職8年成果的2倍。——這是個悖論:首先,很難做到這一點。其次,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別人會說,那隻是因為你做得科研方向容易發文章,你的科研是「廉價」的。
——也就是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都不硬,還怎麼找校長啊?
評職稱失敗後,有很多人給我中肯的建議。
2013年年初,在路上遇到一個外系教授。他拎著包走路,我推著自行車走在他旁邊。他像兄長似地對我說:「不要多議論,除非你不想在這里幹了。要麼好好乾,要麼就別干。」
還遇到一個外系的教授對我說:「引進人才進來時拿到了更多的資源(啟動經費和實驗條件),對你要求高一點(成果是別人的2倍)也是正常的(別人都那麼想的)。我當年什麼也沒多想,咬緊牙關整出十幾篇文章,評上教授。」
我以前的碩士生導師則說:「用鬧的方法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會被人看不起。還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相信他們會感到壓力的。」我笑著說:「水位越高,堤壩的壓力也越大,總有一天會擋不住的。」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該干什麼還干什麼。別人說我教學工作量少,我就上3門課(每門課的教學評估成績都是滿分),同時兼任本科生班導師、教學副系主任助理,參加復旦大學青年教師教學發展研修班。在科研上,入職後發表40多篇論文,其中影響因子10-31的有3篇,影響因子6-8的有4篇(總發表論文90多篇,影響因子10-31的有7篇,影響因子6-8的有8篇,總引用次數1800次,單篇最高引用242次,次高154次,三高125次),獲批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2個省部級項目。同時擴大校內外影響,兼任英國皇家化學會催化書系學術專著編輯、中國科協科技導報欄目主持人,並在校內作報告、發言。
2013年年底,破格評為教授。
回顧這段往事,我的第一個體會是,還是要沉得住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需要看到的是自己實力的提高,是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僅僅「撈到了」教授的頭銜。
第二個體會是,評教授是一種感覺:你怎麼看自己,你的同事怎麼看你?你在心目中已經把自己當做是教授了,還是把自己當做是一個高級博士後?你的同事們有沒有在心理上准備好把你納入他們的教授圈子?
第三個體會是:為人處世當然是很重要的。別人(哪怕是沒有投票權的研究生或者「大老闆」手下的講師)對你怎麼評價(「輿論」)都能影響到你能獲得多少票。在職場生存,不僅僅需要智商,還需要情商和「職商」!
⑷ 如何評職稱、怎麼評職稱
如何評職稱?初級職稱很好評,只要符合條件,持相關資料,填表上交就成了。你可以到當地人事局去咨詢更詳細的內容。下述內容你可以參考下,各地的程序大同小異。職稱評定有關要求:1、申報對象:在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公務員就不行)2、初定職稱級別及條件:(不同學歷評定時間不一樣)(1)中專畢業,工作滿一年,可初定「員級職稱」 ;初定「員級職稱」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滿四年,可再初定「助理級職稱」 ;(2)大專畢業,工作滿一年,可初定「員級職稱」;再從事本專業工作兩年,可初定「助理級職稱」 ;(3)大學本科畢業,工作滿一年,可初定「助理級職稱」 ;(4)碩士學位獲得者,再從事本專業工作三年,可初定「中級職稱」 ;(5)博士學位獲得者,可初定「中級職稱」 ;3、需提供材料:(1)擬申報職稱人員身份證、學歷證書、員級職稱證書原件及復印件;(2)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四張;4、申報程序及手續:(1)對擬申報職稱人員進行資格審核,文憑查驗,發放《初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申報表》空白表(2)本人填寫《初級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申報表》一式二份;(3)單位人事部門對其德、能、勤、績進行全面考核,經考核合格的,將有關材料報市人才市場(4)市職稱辦審核後,下發任職資格文件和資格證書。5、友情提醒:(1)大中專畢業生畢業後所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應與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方能初定職稱;(2)實行全國資格考試的專業(如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等),必須是國家教委承認的正規全日制院校本專業畢業生才能初定職稱;(3)不符合初定職稱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按規定參加政府人事部門統一組織的專業知識培訓,並經考試合格取得結業證書後按審批程序辦理職稱申報手續;(4)在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衛技人員,應參加全國考試取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不直接辦理職稱初定;(5)本人所寫的工作小結須真實、全面地反映本人專業技術工作情況,字數不少於800字。
⑸ 做宣傳策劃工作可以考什麼中級職稱
如果單位沒有對職稱系列有要求的話,可以考慮下軟考中級職稱
⑹ 新聞類的職稱(記者、編輯)是怎麼評的
新聞類的職稱(記者、編輯)申報條件
第十條 學歷資歷條件
(一)高級記者、高級編輯
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取得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二)主任記者、主任編輯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後,取得記者、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2年。
2、獲得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後,取得記者、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5年。
(三)記者、編輯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第二學士學位後,取得助理記者、
助理編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
2、獲得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後,取得助理記者、助理編
輯資格並從事本專業工作滿4年。
(四)助理記者、助理編輯
參加工作後,獲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
(五)全日制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直接認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
1、獲得博士學位;或獲得碩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或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工作後取得碩士學位滿1年,累計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可直接認定記者、編輯資格。
2、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後,1年見習期滿;或獲得大學專科學歷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3年,可直接認定助理記者、助理編輯資格。
第十一條 外語(古漢語)、計算機、繼續教育條件
(一)按照規定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職稱外語(或省統一組織的古漢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取得合格證,或符合免試條件。
(二)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取得專業技術人員
繼續教育證書。
第五章 能力業績條件
第十二條 高級記者、高級編輯條件
申報高級記者、高級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廣博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掌握本專業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研究和明顯專長,能夠解決采編工作中重大疑難問題,在全省新聞界有較高知名度。
2、主持過5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報道,或組織策劃過5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並取得突出的創新成果。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80篇,或編審的稿件不少於400篇,或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30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20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300篇)。
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下同)刊播正面宣傳報道安徽的稿件不少於3篇(每篇不少於500字,或時長不少於20秒,下同),其中,專職從事向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供稿的,每年不少於30篇。
(二)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省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或入選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或入選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人才培養工程。
2、獲中國新聞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3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若系合著則本人撰寫不少於10萬字,下同)。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每篇不少於2500字,下同)。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4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1篇)。
第十三條 高級記者、高級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高級記者、高級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條和第十二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國務
院特殊津貼。
2、獲長江韜奮獎(正式獎);或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或獲中國新聞獎三等以上獎1項和省級好新聞一等獎2項。
3、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重大創新成果,在省內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並經省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2部。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4篇。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6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3篇)。
第十四條 主任記者、主任編輯條件
申報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
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較豐富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新聞專業的某一方面有研究和專長,能夠解決采編工作中的復雜疑難問題,在省內新聞界有一定知名度。
2、主持過3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報道,或組織策劃過3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並取得較豐富的創新成果。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120篇,或編審的稿件不少於300篇,或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5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10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審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50篇)。
4、每年在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刊播正面宣傳報道安徽的稿件不少於1篇,其中,專職從事向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供稿工作的,每年不少於20篇。
(二)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市級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稱號。
2、獲中國新聞獎三等以上獎l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l、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
2、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
第十五條 主任記者、主任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主任記者、主任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條和第十四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省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或享受省級以上政府特殊津貼;或入選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或入選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六個一批」雙百人才培養工程。
2、獲中國新聞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或獲省級好新聞、一等獎2項。
3、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較大創新成果,產生較大社會影響,並經省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出版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著作(譯著)1部。
2、在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2篇。
3、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其中國家級不少於1篇)。
第十六條 記者、編輯條件
申報記者、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力條件
1、具有較系統的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新聞采編實踐經驗,能夠較好地采編各種體裁的新聞稿件。
2、參與過5次以上重大題材、重大活動、重大典型的報道或5個以上重要專欄、專版、專題節目的策劃,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3、每年采寫的稿件不少於120篇,或編發的稿件不少於200篇,或采寫、編發的稿件合計不少於150篇,其中,被本單位評為好稿的不少於5篇(在新聞性期刊工作的,任期內采寫、編發的稿件合計不少於200篇)。
(二)業績條件
獲省級好新聞二等以上獎1項,或三等以上獎2項。
(三)論文著作條件
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1篇。
第十七條 記者、編輯破格條件
破格申報記者、編輯資格,除符合本標准條件第七、八、
九條和第十六條第(一)款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業績條件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獲市級以上青年拔尖人才稱號;或獲省級好新聞一
等獎1項,或二等以上獎2項,或三等以上獎3項。
2、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有創新成果,產生一定社會影響;
並經市級以上新聞職稱改革領導小組鑒定認可。
(二)論文著作條件
在公開發行的省級以上新聞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有學術價值的新聞專業論文不少於3篇(在縣級新聞單位工作的不少於2篇)。
第十八條 助理記者、助理編輯條件
申報助理記者、助理編輯資格,除具備本標准條件第七、八、九、十、十一條外,還要具備下列兩項條件:
(一)能力業績條件
系統學習過新聞基礎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基本掌握
采訪、編輯等專業技能,有一定的寫作水平,並取得一定的
工作業績。
(二)論文著作條件
在市級以上正式出版發行的報刊上發表過有一定見解
的新聞專業論文或采編札記。
⑺ 評職稱有什麼用怎麼評
好處很多,主要看什麼專業,工作年限,以及職稱考試是否合格口口二三,五,五六,五四,九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