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白吉饃的宣傳

白吉饃的宣傳

發布時間:2021-07-26 01:49:00

⑴ 白吉饃和面秘方

白吉饃和面秘方如下:麵粉里放入酵母、糖和少許食用鹼面,攪拌均勻,倒入溫水和成光滑面團後,密封好放置在溫暖處醒發40分鍾到一小時,將醒發好的面團排氣即可。白吉饃詳細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普通麵粉、酵母、溫水、糖、食用鹼面。

一、麵粉里放入酵母、糖和少許食用鹼面,攪拌均勻。

⑵ 白吉饃的介紹

一般的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烙饃時碗狀面坯的碗底朝下進行烙制,這樣烙出的饃的火色非常漂亮。烙制好的白吉饃白邊毫無火色,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的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圓圈內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圖案,很漂亮。出鍋的白吉饃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饃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圖案就象一個漢朝的瓦當。白吉饃上不帶火色的地方不帶一點雜色,潔白如玉。

⑶ 白吉饃的來源

臘汁肉白吉饃的起源

臘汁肉在戰國時期時稱為韓肉,出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肖記」臘汁肉白吉饃創牌於清末光緒年間,當年在西安南院門蘆盪巷開店,現已成為西安名優小吃「臘汁肉白吉饃」的龍頭。臘汁肉精選豬上等硬肋肉用陳年老湯文火燉制,除鹵肉主料外,還加進三十多種名貴葯材,佐料考究,火攻到家,味馥氣馨,入口即化: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的美譽。

白吉饃源自咸陽。在西安叫起面,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後做成餅形,置炭火烘烤成的,出鍋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圖案像漢朝的瓦當,皮薄鬆脆,內心軟綿。

⑷ 白吉饃怎麼和面

准備原料:普通麵粉300克、酵母3克、溫水150克、糖5克、食用鹼面0.5克

1、麵粉里放入酵母、糖和少許食用鹼面,攪拌均勻。

⑸ 白吉饃 名字的來歷

北極自古是陝甘通衢要道,設有驛站。因驛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驥驛。
金設白驥鎮 明清時候,群眾將「白驥」轉音為「白吉」,也有人說是因為驥字難寫,就成了「白吉」,現在當地群眾仍是這個叫法。清中葉之前,這里原是回漢雜居,地名是「白吉里」,當地群眾都能製作白吉饃,並作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極老戶回民響應關中回民起義,就把這種白吉饃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而且成為至今仍然深受歡迎的名吃。因這種發源於「白吉」,因此也就把這種起面餅子叫白吉饃。

⑹ 肉夾饃和白吉饃有什麼不同

食用方法不同、主要食材不同、口味不同。

一、食用方法

白吉饃可單獨食用,也可以配臘汁肉同食。

肉夾饃最傳統的吃法是:一定要用剛出爐的熱燒餅夾上煮好的冷肉,俗稱:熱饃夾涼肉。

二、主要食材

白吉饃源自咸陽。主要食材為:麵粉、酵母、食鹽。

肉夾饃主要食材:豬腿肉、三十多種調料、白吉饃。

三、口味

白吉饃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

肉夾饃因其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

⑺ 為什麼叫白吉饃

白吉饃是陝西名小吃,更是中華名吃。好多人聽說過「白吉饃」,卻不知道是什麼麵食,以為是饅頭,其實就是發面燒餅,它深受陝西關中地區群眾的喜愛,全國各地都有製作。「白吉饃」的發源地是彬縣的北極。 北極自古是陝甘通衢要道,設有驛站。因驛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驥驛。金設白驥鎮。明清時候,群眾將「白驥」轉音為「白吉」,也有人說是因為驥字難寫,就成了「白吉」,現在當地群眾仍是這個叫法。清中葉之前,這里原是回漢雜居,地名是「白吉里」,當地群眾都能製作白吉饃,並作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極老戶回民響應關中回民起義,就把這種白吉饃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而且成為至今仍然深受歡迎的名吃。因這種發源於「白吉」,因此也就把這種起面餅子叫白吉饃。

⑻ 肉夾鏌的廣告詞

饃香肉酥,回味無窮——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白吉饃,中式漢堡,絕妙組合——臘汁肉夾饃

⑼ 白吉饃的相關典故

白驥自古是陝甘通衢要道(今陝西省咸陽市彬縣北極鎮),設有驛站。因驛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驥驛。金設白驥鎮。明清時候,群眾將「白驥」轉音為「白吉」,也有人說是因為驥字難寫,就成了「白吉」,當地群眾將這個名稱沿用至今。清中葉之前,這里原是回漢雜居,地名是「白吉里」,當地群眾都能製作白吉饃,並作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極老戶回民響應關中回民起義,就把這種白吉饃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而且成為至今仍然深受歡迎的名吃。因這種發源於「白吉」,因此也就把這種起面餅子叫白吉饃。

⑽ 西安的白吉饃是什麼意思

白吉饃是陝西名小吃,更是中華名吃。好多人聽說過「白吉饃」,卻不知道是什麼麵食,以為是饅頭,其實就是發面燒餅,它深受陝西關中地區群眾的喜愛,全國各地都有製作。吃過的人一定知道,「白吉饃」加上臘汁肉、孜然羊肉是十分好吃的。「白吉饃」的發源地是彬縣的北極。

北極自古是陝甘通衢要道,設有驛站。因驛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驥驛。金設白驥鎮。明清時候,群眾將「白驥」轉音為「白吉」,也有人說是因為驥字難寫,就成了「白吉」,現在當地群眾仍是這個叫法。清中葉之前,這里原是回漢雜居,地名是「白吉里」,當地群眾都能製作白吉饃,並作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極老戶回民響應關中回民起義,就把這種白吉饃的製作技術帶到了全國各地,而且成為至今仍然深受歡迎的名吃。因這種發源於「白吉」,因此也就把這種起面餅子叫白吉饃。

製作方法是:用上好麵粉發好面後,案板上撲足夠麵粉,用手將面團揉透。象做包子一樣揪出劑子(比包子劑子小),把劑子擀成薄圓餅,然後兩個貼在一起稍擀使之結合即為餅胚。制後做成餅形,平底鍋塗少許油小火將餅胚烙至半熟,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焦黃即可,放入預熱烤箱,餅面鼓起即熟。揉上品白吉饃揉制要充分,火候要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配臘汁肉同食味道更佳。白吉饃雖說好吃,但它與一般的燒餅做工不同,第一,面要好。第二,和的面比一般的燒餅面要軟。第三,烙餅的的方法稍有不同。一般的燒餅面坯為餅狀,而白吉饃的面坯為碗狀,烙饃時碗狀面坯的碗底朝下進行烙制,這樣烙出的饃的火色非常漂亮。烙制好的白吉饃白邊毫無火色,內側有一線若隱若現的火色線,火色線形成一個很周整的圓,圓圈內有火色自然形成的圖案,很漂亮。出鍋的白吉饃不但表皮焦香酥脆,饃瓤綿軟可口,饃的外型搭眼一看,其形制,圖案就象一個漢朝的瓦當。白吉饃上不帶火色的地方不帶一點雜色,潔白如玉。白吉饃帶火色的地方,火色深度恰倒好處,色如褐翡。真是「特色得很」!

閱讀全文

與白吉饃的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員工生日會外出方案策劃書怎麼寫 瀏覽:643
培訓間的合作方案 瀏覽:448
甘肅文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49
三創校園電子商務策劃 瀏覽:761
中小學教職工大會培訓方案 瀏覽:35
經典誦讀活動策劃方案流程 瀏覽:998
測繪售後服務方案及培訓計劃 瀏覽:160
教師硬筆字培訓方案 瀏覽:958
唯品會珠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28
畢業答辯策劃方案 瀏覽:214
線上會員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21
文具的營銷方案 瀏覽:102
前程無憂青島電子商務 瀏覽:739
婦產醫院營銷方案 瀏覽:563
藝人宣傳策劃方案新浪博客 瀏覽:934
房地產項目微信營銷方案 瀏覽:174
內部培訓師的培訓方案 瀏覽:836
鄭州同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靠譜不 瀏覽:329
管理樂園的營銷方案 瀏覽:274
c2c電子商務的現狀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