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國政府為什麼如此重視文化產業
韓國國家小,缺乏資源,即使傾國之力生造出一隻怪物三星,同時船舶製造業市場份額不小,但總體來說,搞工業韓國是難以有太大競爭力的,因此韓國政府著重投資文化產業,努力將韓國影視作品,游戲,文化等推廣出去,因此提高國家影響力以及開拓市場,讓眾多的製作公司與開發廠家能夠活下去,而非在韓國狹小的市場上拼個你死我活,而文化產業搞得好利潤也是十分驚人地,且會無形中推動其它產業,如旅遊,服裝,醫療,飲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現在湧入韓國的遊客有大多是因為韓國的文化宣傳而吸引來的,而這又帶動不少產值。
❷ 韓國文化
韓國家庭生活
韓國的傳統家庭通常是一家 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為喜歡家族人丁旺盛是當時韓國的風俗習慣。 但伴隨著20世紀6、70年代產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確立,大家族式的傳統文化逐漸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戶人家的子女數減少為1人或2人。 但重男輕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跡可尋,如長男為重、兒子為重。為了破除這種思想,政府立法規定男女在遺產繼承上享有平等的權利。如今的韓國年輕人幾乎都從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來,單獨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現在韓國的家庭形態主要是以夫婦為中心的小家庭。
韓國飲食
韓國歷史上曾是農業國,自古就以大米為主食。現在的韓國料理包括各種蔬菜和肉類、海鮮類等,而泡菜 (發酵辣白菜)、海鮮醬(腌魚類)、大醬(發酵豆製品)等發酵食品則成為韓國最具代表性同時也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食品。 韓國餐桌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所有的料理一次上齊。根據傳統,小菜的數量依不同檔次從較低的3碟到為皇帝准備的12碟不等。而餐桌的擺放、布置也隨料理的種類有很大的不同。因韓國人對形式的重視,餐桌擺設禮儀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此外,同鄰近的中國、日本相比,湯匙在韓國的使用頻率更高,尤其當餐桌上出現湯的時候。
韓國傳統服裝
韓服是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韓民族的傳統服裝。韓服的線條兼具曲線與直線之美,尤其是女式韓服的短上衣和長裙上薄下厚,端莊閑雅。如今,大部分國民是以習慣穿著洋裝西服,但是在春節秋夕(中秋節)等節慶日,或行婚禮時,仍有許多人喜愛穿傳統的民族服裝。女性的韓服是短上衣搭配優雅的長裙;男性則是短褂搭配長褲,而以細帶縛住寬大的褲腳。上衣,長裙的顏色五彩繽紛,有的甚至加刺明艷華麗的錦綉。
韓國傳統住房
傳統韓式住宅從三國時期(公元前 57年~668年)到朝鮮王朝(1392~1910年)後期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加改進,以適應北部寒冷和南部溫暖的不同氣候。建造傳統風格住宅的主要材料是泥土和木頭。泥土將室內同室外的熱氣隔開。房頂所用黑色瓦片是用泥土做的。 通常是紅色。而且,韓式住宅的框架不用釘子而只靠木樁支撐而成。簡單的傳統住宅里有一塊長方形地板,一間廚房,有一邊是卧室從而形成一個 'L'形,後來又形成了『U'形或中間有一個院子的方形。上層社會的住宅由幾個獨立建築物構成,一處供婦女和孩子住,一處供家庭中的男子和他們的客人使用,稱作「廂房」,還有一處是給傭人們的。所有這些都在一座圍牆內。
❸ 韓劇宣傳的韓國文化對中國文化有什麼沖擊
韓劇裡面的韓國文化對我們國家有很大的沖擊,這包括食品、服飾、音樂等都有很大的沖擊。
但是僅僅只是靠韓劇的影響,韓國的文化就對我們國家的文化有了很大的沖擊,這必然也會讓我們產生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
下面我們從文化背景來看,中國和韓國自古以來在文化、歷史、地理、人文上面,甚至族群上面都有很深的淵源。通過這幾千年來的交流與融合,也就造就了我們兩國極為相似的生活方式、行為准則、風俗習慣和知識信仰。因此,我們兩國之間的文化很容易被對方認同。再者就是,即便是在相近的文化也會有些許的差異,韓國文化所流露出的人情世態、風俗時尚和文化蘊含,與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這也就是導致「韓流」在中國流行的關鍵所在。
《魔女游戲》、《藍色生死戀》、《浪漫滿屋》等一系列韓劇的陸續引進,在中國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收視熱潮。
總之,韓劇的引進對我們中國的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沖擊,但是我們是一個包容並放的大國,面對這些文化的沖擊也能夠在求同存異的態度之下去對待和接受它。
❹ 韓國有什麼文化
韓國蠶食中國文化的背後是什麼?
作者:佚名
以將端午節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標志性開端,繼而近日韓醫協會稱韓醫針灸被世衛定為國際標准以來,韓國近幾年來一直都沒停止對中國文化的蠶食。 從文字到疆土、從醫學到印刷術,只要是中國傳統的東西,一股腦的都想佔有己有,還假借堂皇之名以「權威鑒定」口氣要將中國歷史歸入囊中。不過中國有句成語說的好「請君入瓮」,面對韓國一次次的文化挑釁,中國政府近日擬將朝鮮族農樂舞、盪鞦韆、鶴舞、朝鮮族傳統婚禮和傳統服飾等指定為省級或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些還要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朝鮮族母國之一的韓國這下慌了,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過決議,今後中國或韓國可以無限制進行非物質遺產申請。韓國要嘗一下自己國家文化被人拿走的滋味了。不過高興之餘,我們還是想知道:韓國,一個中國曾經的附屬國,為什麼會對蠶食中國文化那麼樂此不疲?
其實關於韓國剽竊中國文化一事不是接二連三的程度,而是恬不知恥的瘋狂盜取,最著名的莫過於韓國近幾年爆發出的十大最無恥文化掠奪行為:
1、
韓國宣稱發明漢字。
一篇發表在漢語研究英文網站上的文章稱,「東夷人是韓國人,是大汶口文化的創造者。被稱為『漢字』的文字有可能是高麗人發明的」。他的論據是:首先,「殷朝的統治者是高麗人,(甲骨文)一些基礎象形文字反映了高麗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例如「家」字下半部分包含了表示「豬」的漢字而「只有高麗人把豬養在屋子」。其次,因為「發明音樂和書寫系統的伏羲來自『東夷』國(今山東省),『東夷』人以精射術聞名,正如今天的韓國射箭隊。」第三,「在採納了漢字的國家中,只有韓國嚴密地一個音節表達一個漢字」;第四,「中國漢字是一種象形和表意文字,而韓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象形表意文字」。
2、
韓國哺育黃河文明。
韓國先是尊中國為宗主國,近代受日本欺負,造成他們偏執狹隘的心理。
典型的算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 宣稱韓民族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從帕米爾高原遠涉遷移到了半島,途中催醒了滿洲的紅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黃河文明
3 去漢化
割斷韓民族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聯系。
漢城改首爾的鬧劇剛剛過去,幾個韓國議員又開始張羅把漢江改為韓江了。
在韓國,「中醫」被改名成「韓醫」,並拚命向世界宣傳推廣。針灸也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的
4 發明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甚至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三大發明是韓國的,韓國專門建立了印刷術博物館,邀請各國客人免費參觀
5 妖魔化醜化中國
他們國家的媒體會經常醜化中國,誇張中國的落後與貧窮.
韓國人如果比較喜歡你,會對你說:你長得像韓國人,他們認為這是贊揚你。
但對一個韓國人說,你長得像中國人,會認為是污辱它
6 滿蒙人是朝鮮族分支
韓國沒有過征服別人的紀錄,可以說韓國(朝鮮)的歷史就是一部窩囊廢的歷史。
他們就和那些能征善戰的民族攀親戚曾經征服過中原的蒙古族和滿族理所當然的是首選,於是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愛新覺羅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愛新覺羅滿語意思是金,韓國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
7 端午節是韓國的
把端午節從中國手上奪過成了韓國的文化遺產,民族自信感大增,以後可以以此為證據考證出韓民族文化對中華的影響
8 教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用的「神書」是朝鮮半島傳過來的,韓國學者的學術能力驚如天人。他們說他們的祖先檀宗是大禹的老師,是他教大禹治水的。說他們的歷史有9200年比中國還長
9 發明甲骨文
韓國一名校博士說甲骨文是從朝鮮半島傳到中原的
10 剽竊高句麗
注意高句麗和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
……
也許細細數來,韓國宣稱中國文化是他們自己的醜陋行為遠遠不止這些,他們樂此不疲的對中國文化就行篡改和掠奪,其實完全源於他們內心的自卑和背後的政治目的。眾所周知,韓國在歷史是一個向中國俯首稱臣的附屬國,在近代又受到日本的壓迫,如今國家的發展又不得不受約於美國(從這次韓國牛肉事件可見一斑),所以從古到今都在受「壓迫」的韓國在自己經濟騰飛的剎那,活像個一夜爆發的暴發戶要盡力量擺脫中華文明長久以來對自己的影響,唯一可做的就是要在自己臉上貼金,彌補自己從來沒有過的古代文明,瘋狂的剽竊中華文明,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委屈的古稀老者,向全世界傳遞自己國家的文化如何的源遠流長,另一面譴責中國文化的野蠻「復制」,活脫脫一個惡人先告狀的典型,能夠將無恥發揮到極致真的是令世界都佩服韓國的想像力。
如果掠奪中國文化可以彌補韓國民眾的自尊心,那麼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韓國想與中國爭奪東方文明的主導權,從而為韓國的大國雄心提供精神層面的支持。進一步來講,鄒鄒有理認為,韓國也是為了日後朝鮮半島統一之後進行更大的發展空間做准備,因為近年來,韓國將高句麗以及東北三省說成是自己古代的領土,又所謂「間島」問題上的領土訴求已經對韓國的行為提供了佐證,韓國在中國的蘇岩礁上的所作所為更是告訴我們這方面的情況已經到了多麼嚴重的地步。所以,中國現在將朝鮮族農樂舞、盪鞦韆、鶴舞、朝鮮族傳統婚禮和傳統服飾等指定為省級或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對韓國文化侵略的反擊,又是中國政府重視文化遺產的新開始。
當韓國一次又一次在剽竊我們的文化遺產時,我們除了憤怒的譴責之外,是否應該更多的考慮為什麼韓國可以將中國的端午節申報成自己的傳統習俗呢?歸根結底還是我們重視不夠,保護不當。正因為有了縫隙可鑽才會有韓國的趁虛而入,所以我們的文化部門在盡到老祖宗的東西不受明面上的破壞之外,更多的應該思考如何防止他國以文化的名義進行盜取,也許最明智的辦法就是盡早的申請文化遺產保護,早日將中國的文化遺產烙上世界認可的印章,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❺ 介紹韓國的一些文化等內容的宣傳報在電腦上怎麼做成電子版,謝謝
可以用電子雜志,我用iebook做過電子演示版。可以去試試,網路iebook
❻ 韓國政府的文化剽竊行為 中國政府就不能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宣傳力度
韓國政府的文化剽竊行為 中國政府就不能進一步加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宣傳力度?這個問題問的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❼ 為什麼中國那麼多人喜歡韓國文化
因為他們的包裝和「韓流」策略
他們的娛樂業十分發達,並且藝人尤其是歌手的地位十分低,可以放更多資金在包裝和宣傳上
而中國的一些現狀不能像他們一樣做
戴面具的那件事情。其實除了韓國本身的問題,也有他們公司的問題
我們國家是不會這樣去做的,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狗咬人,難道人還要學著去咬狗不成?
另外,那些個規定連韓國也在1年多前被廢除了,於是韓庚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實踐者
❽ 中國人學不了韓國的精髓,反而低俗的文化來宣傳反韓趨勢為什麼呢
首先你這個問題看得太過主觀,你是來求罵戰的?
人文環境的變化不能依靠片面概論,歐美日韓對中國的影響有好有壞,這樣直接定性中國人略等有失公允。主要還是韓國缺少底蘊,浮誇的工業化和娛樂業不夠嚴謹 ,深入交流下破綻很多。歐美沒有形成主流文化融合。
❾ 為何韓國無償宣傳中國太極文化
您好!
一般韓國人只知道,朝鮮王朝時期因為要與日本談判,設計了太極旗,專而後來在西屬方傳教士的幫助下對太極旗圖案做了改動,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1910年日本吞並朝鮮半島,1919年韓國臨時政府在海外成立,繼續使用朝鮮王朝【滅亡前國號叫大韓帝國】的國旗作為韓國國旗,以示絕不甘心當亡國奴並立志復國。
1945年光復後,為了表示復國當然還是選用了太極旗。
一開始,朝鮮南北方均使用太極旗,但因美國操縱下南朝鮮單方面率先建國,朝鮮北方建國時才改用現在的「人共旗」。
對韓國人而言,太極旗只是歷史形成的國家符號,沒多少人會把太極旗與中國太極文化聯系在一起,當然也就根本談不上宣傳中國太極文化了。您呢,也就別自作多情啦。哈哈,開個玩笑。
❿ 韓國對中國一步步的文化侵略和令人憤怒的行為
1、向聯合國申報「活字印刷術「是韓國發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明究里,竟同意了;
韓國在德國辦「韓國是印刷術的起源國」展覽
在石墓林中走讀「1377年,世界上發生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琺」韓國方面的答案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簡稱《直指》)誕生了,這比德國人古登堡的四十二行聖經還要早78年。
自認為一直站在日本、中國文化陰影裏的韓國,此次便是高舉著「活字印刷術起源國」的尚方寶劍,一路劈開路障,順利登上全球最大書展主賓國的舞台,在數萬觀眾的集體記憶裏刻上烙印。
然而,「金屬活字印刷」一直是中韓兩國之間共同爭奪的古代科學專利。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但在韓國學者看來,畢升只有奇思妙想,所造活字並不適用,很快便被束之高閣。中方專家引用《夢溪筆談》、《造活字印書法》等歷史文獻中的相關資料反唇相譏,要求韓國學界匡正視聽、還歷史本來面目。近年來,韓國go-vern-ment對《直指》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重視,進行了超大規模的宣傳,並爭取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承認,確立了《直指》的世界元老地位,並將之編入小學課本以傳後世。
不止如此,其他三大發明他們也說是他們的!!
2、搶注端午節為韓國文化遺產,也成功了;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006年7月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一度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
3、正在醞釀把孔子納入韓國的遺產,不久就要出手了;
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7周年,大陸與台灣同時舉行了祭孔大典。而在此前的9月26日,一組韓國祭孔大典的圖片也成為各大門戶網站的頭條。搶在中國之前大規模宣傳自己的祭孔活動,韓國人的用意又何在呢?韓國人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人覺得只有他們才是祭孔的正統,只有他們才最有資格祭祀孔子。然後就可以拿他們幾百年歷史的祭孔大典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韓國人論證孔子是韓國人還有這樣的論據:朝鮮半島最早建立政權的是商朝貴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紂王的親戚,西周武王伐紂。箕子不願意接受西周統治。於是率領5000名商朝人逃跑到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建立了政治難民國家—箕子朝鮮。而商朝大部分人都留在了中國,分布在西周封建的宋衛等多個國家。宋國的第一個國君就是箕子的親戚—微子。孔子是宋國貴族後代,當然也就是韓國祖宗箕子的後代了。
除了孔子,古代美女西施,撰寫了《本草綱目》的李時珍也早已是韓國人了!!
4、官民學大聯合,進佔中國東海蘇岩礁,把我東海大陸架暗礁儼然視為韓國的最南端,指鹿為馬的說它是「島「,以在中國東海撈取最大的好處;
當代,科學技術發達,航海航空手段先進,大海不再是制約人類的天塹了,韓國開始向東拓展領域,在日本海上與日本爭奪竹島(韓稱獨島),採取先佔原則,日方居下風,韓國成功開辟了東疆。這回,韓國又開始擴張南疆的領土了,照搬在日本海的方式來中國東海,強硬迅速地先佔為主,中國go-vern-ment已經兩次交涉此問題,韓方沒當回事兒。韓國想將蘇岩礁築成一個人工島,然後根據國際海洋法,在我國東海、黃海圈出一塊相當於法國大小的大片海域來,屬於韓國私有,欲鯨吞東中國海。去年底,中國飛機在蘇岩島上空偵察飛行,韓國傳媒立即群情洶涌,指摘中國侵犯韓國領土,韓國go-vern-ment也向中國抗出抗議。
5、把中醫、本草綱目、人參、針灸據為己有,說成是韓國發明的,或韓國的文化遺產;
6、漢城pol.ice對中國外交官進行迫害,聯合媒體教唆記者仗著「本地人「的優勢,對孤立無援的「外地人「進行圍攻,在欺侮中國外交官的同時,中方捍衛著國格,保衛著外交官的尊嚴,pol.ice強迫有外交豁免權的外交官下車,其實是以檢查是否酒後駕車為名,欲剝奪中國外交官豁免權之目的,雙方僵持不下,韓國媒體次日狠狠地大大的曝光這一事件,「中外交人員酒駕,拒我pol.ice取締「、「中使館蠻橫無理,在我地界鬧事「,目的就是醜化中國形象,替韓國加分。
7、今年長春冬季奧運會上,眾多韓國運動員在領獎台上聯手打出「長白山是我們的領土「的韓文標語,在中國的地盤上如此囂張,不是背後有韓go-vern-ment撐腰,就是長期以來的歪曲歷史教育所導致的惡劣影響;
8、韓國有六千年歷史,日前韓國教育部著手修訂歷史教科書,把韓國青銅器出現的時間提前了一千年,超過傳授他此項技術的中國;
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總統的講話還比較客氣的,說有5000年歷史,後來媒體進一步說他們的歷史有6000年比中國還長。另據韓國媒體稱,韓國教育人力資源部23日表示,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將採用新編初中、高中教科書,新教科書將青銅器時代的開始時間從「公元前10世紀(公元前1000年)」修改為「公元前20世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世紀(公元前1500年)」。照韓國人的思維方式,估計過不了多久他們的歷史起始就和恐龍同時代了!!
9、把今年新版的10000圓鈔票(韓面額最大紙幣,相當於人民幣80元左右)的背面,印上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發明的「渾天儀「圖案,這意味著渾天儀是韓國人發明的,是韓國的東西;
10、黃禹錫「第一」科學家
韓國的民族英雄黃禹錫造假事件,如今可以說已經真相大白,只剩下殘局留待韓國各界的處理。如果硬要說中國人要有什麼啟發的話,那就是要學一下韓國人的敢於無恥,那就是以後中國人對於韓國人的吹牛無恥一定要小心。
11、哺育黃河文明
韓國沒有自己的炫耀的文明,先是中國為宗主國,是中國的附屬國;近代受日本欺負,造成他們偏執狹隘的心理。最為典型的要算韓國92年出版的教科書了.
這部共分5章:一開頭宣示韓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從帕米爾高原遠涉遷移到了半島,途中催醒了滿洲的」紅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黃河文明」,韓人並在公元前7000東渡日本,創造了日本文明…...不過後來見了韓國人的「考古」,我倒覺得至少日本人還想著去做假證據,韓國人甚至把這一步都省了,還把成果出來大肆宣傳。
12、去漢化
就是「韓民族」割斷文化和中華文化的聯系。漢城改「漢城」的鬧劇剛剛過去,這不,幾個韓國議員又開始張羅把「漢江」改為「韓江」了。在韓國,「中醫」被改名成「韓醫」,並被作為高麗醫學而拚命向世界宣傳推廣。大長今中針灸也被認為是韓國人發明的。但朝鮮日報分明是報道了這個「發現」,並找到了個法國人作證,宣稱要糾正世界人民的錯誤認識,把針灸還給韓國。怎麼不把八卦圖國旗也改了?八卦圖可是正宗中國文化。什麼時候韓國不用有中國八卦圖的國旗,再來和中國談尊嚴吧!日本人很自豪地說,我們的文化學習自中國,但是我們發揚光大了。所以,有這種意識的日本終究還是個強國。可是今天的韓國人否認了歷史,忘記了中國文明對自己的教化.
13、台灣不屬中國
韓國是先和台灣建交的,後來才和大陸建交的,我的同學說如果她不來中國,根本不知道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可見韓國媒體對中國的妖魔化宣傳。認識很多韓國同學.但確實他們國家的媒體會經常醜化中國,誇張中國的落後與貧窮.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事:韓國人如果比較喜歡你,會對你說:「你長得像韓國人」,他們認為這是贊揚你。但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為表示友好,對一個韓國人說,」你長得像中國人「,結果那人非常不高興,認為是污辱它。
14、蒙古人是朝鮮族分支
韓國人沒有過征服別人的紀錄(韓國人似乎很看重這一點),可以說韓國(朝鮮)的歷史就是一部窩囊廢的歷史。他們就迂迴出擊——和那些能征善戰的民族「攀親戚」。曾經征服過中原的北方的蒙古族和滿族理所當然的是首選,於是上述兩個民族全部變成了韓民族的「分支」。
「愛新覺羅」去掉「愛」和「覺」就是「新羅」,因此「愛新覺羅」的意思就是「勿忘新羅」或者「愛新羅」。說努爾哈赤的父親來自朝鮮半島,可稍具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愛新覺羅」出自滿語,意思是「金」。韓國人籍此說「金」是韓國大姓,因此滿族是朝鮮族分支!!!而韓國人論證自己與蒙古人關系的依據就更可笑——韓國人新生嬰兒屁股上有個青斑,和蒙古人一樣。因此蒙古人是朝鮮族分支!!!可惜,這個蒙古斑是所有東亞人種共有的標記!
近日網上很多朝鮮人去滿族的論壇「認親」,其諂媚、下賤(被對方迎頭痛罵之後,或是裝作不知、或是說人家不是真正滿族),讓人「五體投地」。更好笑的是,某些韓國人認為孔子是韓國人,連西施都是韓國人。
15、教大禹治水
為了突出他們文明的優越,韓國學者做了篇文章,乖乖,連大禹治水用的「神書」都是朝鮮半島傳過來的,對韓國學者的學術能力找不到語言形容了,驚如天人。他們說他們的祖先檀宗,是我們祖先大禹的老師,是他教大禹治水的——呵呵,後來甚至進一步說他們的歷史有6000年比中國還長(世界盃足球賽韓國總統的講話還是比較客氣的,說有5000年,汗呀~~~世界盃靠黑哨拿第四名)韓國新歌劇《啊,高句麗!廣大土好太王》。。」。結尾是高句麗征服了燕國,燕國將高句麗的好太王供奉為主君。是一部典型的歷史胡說劇!遼東在七雄時期是燕國,秦始皇滅六國而統一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歷史,還反咬一口說是中國人歪曲歷史。秦始皇滅燕怎會突然之間變為高句麗王滅燕又突發奇想地出現在韓國的歷史舞台上?慶幸的是,多數人還是有著清醒的頭腦和良知,如果都按照韓國方式詮釋歷史,世界從此多事矣。
16、剽竊高句麗
請注意,高句麗和韓國的高麗完全是兩碼事情,高句麗是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一支。唐朝名將薛仁貴在高句麗的最後一個首都平壤(高句麗前後有過三個首都)接受了高句麗王的無條件投降書後,大唐軍接收了高句麗全部的領土,自然繼承了高句麗文化。而此時韓國的前身王氏高麗還沒有誕生。在高句麗滅亡了二百多年以後,也就是公元9世紀初,由原高句麗旁邊的新羅合並百濟組成了高麗王朝。2004年9月17日,在被韓國命名為「高句麗在韓國的歷史作用」的有多國學者參與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學者,沈陽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孫進已發言重申:「高句麗是中國的歷史因為高句麗的主體發生在中國,直至今天,原高句麗2/3的領土都在中國,而在當時3/4的高句麗居民都歸順了中國」.「在高句麗的大部分歷史里,高句麗一直歸屬中原。看看韓國忠南大學考古學教授朴洋震論證「滿洲歷史上屬於高麗」。拿出兩個據他說是在滿洲和韓半島出土的青銅器,說這兩件文物相似,又舉出一件據說是中原出土的文物,說與前兩件不同。於是得出結論:滿洲和韓半島屬於一個文化共同體,滿洲歷史上韓民族的舞台。這是筆者平生所看見過的最荒唐最無恥的歷史論證了。還揚言「把滿洲歸納與韓國古代領域不僅合乎情理,而且也是必要的」甚至想把中國東北境內的高句麗歷史剽竊為己有。2004年,中國把高句麗成功向聯合國申請為中國的人類文化遺產,就是為了挫敗韓國對歷史的篡改。滅國先滅其史,韓國在赤裸裸的偽造歷史!談到滿洲和朝鮮半島的關系,還有一個朴洋震極力迴避的突出的例子就是滿清建立了滿洲國後,為什麼不是馬上去合並朝鮮,以實現今天朴洋震等領土擴張野心家的夢想,去組成由滿洲加半島所謂韓民族的大統一?而要舍近求遠,舍易攻難地入關攻克北京直搗中原?就是因為滿洲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要入關統一中國。而對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在滿族人看來?是一個無關重要的邊隧小鄰國。
綁著寫有「還我河山」四個鮮紅大字布條的韓國人時常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吉林吉安,延邊,或者長白山。朝鮮日報做的調查,居然過半的韓國年輕人贊成「奪回」「滿洲(東北)和間島(吉林延邊)」。韓國在高句麗問題上已經完成了發動群眾的工作,而中國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爭端關繫到了東北的歸屬。
17、將中國領土劃入版圖百濟曾統治西藏
根據史書記載,古代朝鮮半島南部地區存在著兩個古代王朝:新羅、百濟。而北部則是領土跨越鴨綠江兩岸的高勾麗。後來百濟和高勾麗相繼滅亡,新羅基本上完成了朝鮮半島的統一。但在林均澤所著的《韓國史》標記的地圖內容卻與歷史相差甚大,書中中國地圖竟然用三種顏色分為三個國家:百濟、新羅和唐朝。其中的百濟除了統治整個朝鮮半島外,還統治中國華北和西藏,而上海、江蘇、浙江在內長江以南的中國區域則標記著「新羅」,表示這是新羅的統治區。而雲南、四川部分地區,地圖中用紅顏色在這塊小小地區標著「唐」。另外,該書的作者在描述三國割據結束後,統一的新羅王朝甚至還成立了安西都護府、安東都護府這樣的go-vern-ment機構。
18、韓國已向聯合國提交漢服申遺書。
據稱,朝鮮族民族服裝襦裙就是明朝漢族女性平常愛穿的服裝,韓國已向聯國提交漢服申遺書。
韓國還斥巨資對漢服拍攝電視劇《朱蒙》,為漢服申遺造勢。劇中漢服飄飄,文化鮮明,韓國自信此劇定能為申遺加分。《朱蒙》被一些網民所指責,認為此劇歪曲歷史,亦有人指劇集醜化了中國人。例如:劇中指漢武帝消滅了衛滿朝鮮之後,把古朝鮮的遺民用作試驗鋼兵器的材料。這種說法都欠缺歷史根據,有污衊之嫌。韓國自古以來崇拜中國文化,而今就以為中國的歷史是他們創造的了。還記得韓國2005年將首都的中文名稱從漢城改名為漢城,雖然不可謂之不妥,卻是民族主義空前高漲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