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笑的成見這則寓言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才能,技術,學問等不像魚的本能出生就會游泳,它們是不能遺傳病,必須通過後天的學習,實踐去獲取,我們必須放下成見,謹慎對待 不然就會釀成不可挽回的大禍。
㈡ 畢達哥拉斯除勾股定理外的定理有哪些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簡介】
泰勒斯(Thales)在哲學上有個對立面,這個人就是首先提出物質運動應該符合數學規律的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60年~公元前480年)。
【人生簡歷】
公元前580年,畢達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的小島)——愛奧尼亞群島的主要島嶼城市之一,此時群島正處於極盛時期,在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遠遠領先於希臘本土的各個城邦。
畢達哥拉斯的父親是一個富商,九歲時被父親送到提爾,在閃族敘利亞學者那裡學習,在這里他接觸了東方的宗教和文化。以後他又多次隨父親作商務旅行到小亞細亞。
公元前551年,畢達哥拉斯來到米利都、得洛斯等地,拜訪了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菲爾庫德斯,並成為了他們的學生。在此之前,他已經在薩摩斯的詩人克萊非洛斯那裡學習了詩歌和音樂。
公元前550年,30歲的畢達哥拉斯因宣傳理性神學,穿東方人服裝,蓄上頭發從而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從此薩摩斯人一直對畢達哥拉斯有成見,認為他標新立異,鼓吹邪說。畢達哥拉斯被迫於公元前535年離家前往埃及,途中他在腓尼基各沿海城市停留,學習當地神話和宗教,並在提爾一神廟中靜修。
抵達埃及後,國王阿馬西斯推薦他入神廟學習。從公元前535年到公元前525年這十年中,畢達哥拉斯學習了象形文字和埃及神話歷史和宗教,並宣傳希臘哲學,受到許多希臘人尊敬,有不少人投到他的門下求學。
畢達哥拉斯在49歲時返回家鄉薩摩斯,開始講學並開辦學校,但是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成效。公元前520年左右,為了擺脫當時君主的暴政,他與母親和唯一的一個門徒離開薩摩斯,移居西西里島,後來定居在克羅托內。在那裡他廣收門徒,建立了一個宗教、政治、學術合一的團體。
他的演講吸引了各階層的人士,很多上層社會的人士來參加演講會。按當時的風俗,婦女是被禁止出席公開的會議的,畢達哥拉斯打破了這個成規,允許她們也來聽講。熱心的聽眾中就有他後來的妻子西雅娜,她年輕漂亮,曾給他寫過傳記,可惜已經失傳了。
畢達哥拉斯在義大利南部的希臘屬地克勞東成立了一個秘密結社,這個社團里有男有女,地位一律平等,一切財產都歸公有。社團的組織紀律很嚴密,甚至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每個學員都要在學術上達到一定的水平,加入組織還要經歷一系列神秘的儀式,以求達到「心靈的凈化」。
他們要接受長期的訓練和考核,遵守很多的規范和戒律,並且宣誓永不泄露學派的秘密和學說。他們相信依靠數學可使靈魂升華,與上帝融為一體,萬物都包含數,甚至萬物都是數,上帝通過數來統治宇宙。這是畢達哥拉斯學派和其他教派的主要區別。
學派的成員有著共同的哲學信仰和政治理想,他們吃著簡單的食物,進行著嚴格的訓練。學派的教義鼓勵人們自製、節欲、純潔、服從。他們開始在大希臘(今義大利南部一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也因此引起了敵對派的嫉恨。
後來他們受到民主運動的沖擊,社團在克羅托內的活動場所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畢達哥拉斯被迫移居他林敦(今義大利南部塔蘭托),並於公元前500年去世,享年80歲。許多門徒逃回希臘本土,在弗利奧斯重新建立據點,另一些人到了塔蘭托,繼續進行數學哲學研究,以及政治方面的活動,直到公元前4世紀中葉。畢達哥拉斯學派持續繁榮了兩個世紀之久。
【「萬物皆數」】
最早把數的概念提到突出地位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很重視數學,企圖用數來解釋一切。宣稱數是宇宙萬物的本原,研究數學的目的並不在於使用而是為了探索自然的奧秘。他們從五個蘋果、五個手指等事物中抽象出了五這個數。這在今天看來很平常的事,但在當時的哲學和實用數學界,這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實用數學方面,它使得算術成為可能。在哲學方面,這個發現促使人們相信數是構成實物世界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畢達哥拉斯本人以發現勾股定理(西方稱畢達哥拉斯定理)著稱於世。這定理早已為巴比倫人和中國人所知(在中國古代大約是戰國時期西漢的數學著作 《周髀 算經》中記錄著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對話。商高說:「…故折矩,勾廣三,股修四,經隅五。」商高那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短邊)和4(長邊)時,徑隅(就是弦)則為5。以後人們就簡單地把這個事實說成「勾三股四弦五」。這就是中國著名的勾股定理.),不過最早的證明大概可歸功於畢達哥拉斯。他是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即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
數論
畢達哥拉斯對數論作了許多研究,將自然數區分為奇數、偶數、素數、完全數、平方數、三角數和五角數等。在畢達哥拉斯派看來,數為宇宙提供了一個概念模型,數量和形狀決定一切自然物體的形式,數不但有量的多寡,而且也具有幾何形狀。在這個意義上,他們把數理解為自然物體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總根源。因為有了數,才有幾何學上的點,有了點才有線面和立體,有了立體才有火、氣、水、土這四種元素,從而構成萬物,所以數在物之先。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是由數決定的,都必須服從「數的和諧」,即服從數的關系。
畢達哥拉斯還通過說明數和物理現象間的聯系,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理論。他曾證明用三條弦發出某一個樂音,以及它的第五度音和第八度音時,這三條弦的長度之比為6:4:3。他從球形是最完美幾何體的觀點出發,認為大地是球形的,提出了太陽、月亮和行星作均勻圓運動的思想。他還認為十是最完美的數,所以天上運動的發光體必然有十個。
一個理論
他還有一套這樣的理論:地球沿著一個球面圍繞著空間一個固定點處的「中央火」轉動,另一側有一個「對地星」與之平衡。這個「中央火」是宇宙的祭壇,是人永遠也看不見的。這十個天體到中央火之間的距離,同音節之間的音程具有同樣的比例關系,以保證星球的和諧,從而奏出天體的音樂。
整數的變化
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在數學上有很多創造,尤其對整數的變化規律感興趣。例如,把(除其本身以外)全部因數之和等於本身的數稱為完全數(如6,28, 496等),而將本身大於其因數之和的數稱為盈數;將小於其因數之和的數稱為虧數。
幾何的其他貢獻
在幾何學方面,畢達哥拉斯學派證明了「三角形內角之和等於兩個直角」的論斷;研究了黃金分割;發現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邊形的作法;還證明了正多面體只有五種——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
萬物皆數
他同時任意地把非物質的、抽象的數誇大為宇宙的本原,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是「存在由之構成的原則」,而整個宇宙是數及其關系的和諧的體系。畢達哥拉斯將數神秘化,說數是眾神之母,是普遍的始原,是自然界中對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則。
【畢達哥拉斯得到的倫理觀】
在早年的治學時期,畢達哥拉斯經常到各地演講,以向人們闡明經過他深思熟慮的見解,除了「數是萬物之原」的主題外,他還常常談起有關道德倫理的問題。
他對議事廳的權貴們說,「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壞了秩序,破壞了和諧,這是最大的惡。起誓是很嚴重的行為,不到關鍵時刻不要隨便起誓,可是每個官員應能立下保證,保證自己不說謊話。」
在談到治家時,他認為對兒女的愛是不能指望有回報的,但做父親的應當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獲得子女由衷的敬愛。父母的愛是神聖的,作子女的應當珍惜。子女應是父母的朋友,兄弟姐妹之間也應該彼此互敬互愛。當提到夫妻關系時,他說彼此尊重是最重要的,雙方都應忠實於配偶。
他談到過自律的問題。他說,自律是對人個性的一種考驗,對兒童、少年、老人、婦女來說,能自律是一種美德,但對年輕人來說,則是必要。自律使你身體健康,心靈潔凈,意志堅強。畢達哥拉斯從如何培養自律講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人的自律只能在理性和知識的指導下才能培養起來,而知識只能通過教育才能獲得,所以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他形象的描述了教育的特性:「你能通過學習從別人那裡獲得知識,但教授你的人卻不會因此失去了知識。這就是教育的特性。世界上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好的稟賦可以從遺傳中獲得,如健康的身體,嬌好的容顏,勇武的個性;有的東西很寶貴,但一經授予他人就不再歸你所有,如財富,如權力。而比這一切都寶貴的是知識,只要你努力學習,你就能得到而又不會損害他人,並可能改變你的天性。」
誠然,作為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的科學探索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給後來的自然哲學以及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但是,這些失誤,並不能掩蓋畢達哥拉斯在自然科學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列寧告訴我們,畢達哥拉斯是「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之類幻想間的一種聯系」。
【畢達哥拉斯的小故事】
畢達哥拉斯有次應邀參加一位富有政要的餐會,這位主人豪華宮殿般的餐廳鋪著是正方形美麗的大理石地磚,由於大餐遲遲不上桌,這些飢腸轆轆的貴賓頗有怨言;這位善於觀察和理解的數學家卻凝視腳下這些排列規則、美麗的方形磁磚,但畢達哥拉斯不只是欣賞磁磚的美麗,而是想到它們和[數]之間的關系,於是拿了畫筆並且蹲在地板上,選了一塊磁磚以它的對角線 AB為邊畫一個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面積恰好等於兩塊磁磚的面積和。他很好奇,於是再以兩塊磁磚拼成 的矩形之對角線作另一個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之面積等於5塊磁磚的面積,也就是以兩股為邊作正方形面積之和。至此畢達哥拉斯作了大膽的假設: 任何直角三角形,其斜邊的平方恰好等於另兩邊平方之和。那一頓飯,這位古希臘數學大師,視線都一直沒有離開地面。
【西方哲學史——畢達哥拉斯】
作者:英 伯特蘭·羅素著 來源:《西方哲學史》
畢達哥拉斯對古代和近代的影響是我這一章的主題;無論就他的聰明而論或是就他的不聰明而論,畢達哥拉斯都是自有生民以來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數學,在證明式的演繹推論的意義上的數學,是從他開始的;而且數學在他的思想中乃是與一種特殊形式的神秘主義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自從他那時以來,而且一部分是由於他的緣故,數學對於哲學的影響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的。
讓我們先從關於他生平已知的一些很少的事實談起。他是薩摩島的人,大約鼎盛於公元前523年。有人說他是一個殷實的公民叫做姆奈薩爾克的兒子,另有人說他是亞波羅神的兒子;我請讀者們在這兩說中自行選擇一種。在他的時代,薩摩被僭主波呂克拉底所統治著,這是一個發了大財的老流氓,有著一支龐大的海軍。
薩摩是米利都的商業競爭者;它的商人足跡遠達以礦產著名的西班牙塔爾特蘇斯地方。波呂克拉底大約於公元前535年成為薩摩的僭主,一直統治到公元前515年為止。他是不大顧慮道德的責難的;他趕掉了他的兩個兄弟,他們原是和他一起搞僭主政治的,他的海軍大多用於進行海上掠奪。不久之前米利都臣服於波斯的這件事情對他非常有利。
為了阻止波斯人繼續向西擴張,他便和埃及國王阿馬西斯聯盟。但是當波斯王堪比西斯集中全力征服埃及時,波呂克拉底認識到他會要勝利,於是就改變了立場。他派遣一支由他的政敵所組成的艦隊去進攻埃及;但是水兵們叛變了,回到薩摩島向他進攻。雖然他戰勝了他們,但是最後還是中了一樁利用他的貪財心的陰謀而垮台了。在薩爾底斯的波斯總督假裝著要背叛波斯大王,並願拿出一大筆錢來酬答波呂克拉底對他的援助;波呂克拉底到大陸上去會晤波斯總督時,便被捕獲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波呂克拉底是一位藝術的保護主,並曾以許多了不起的建築美化了薩摩。安那克里昂就是他的宮廷詩人。然而畢達哥拉斯卻不喜歡他的政府,所以便離開了薩摩島。據說——而且不是不可能的——畢達哥拉斯到過埃及,他的大部分智慧都是在那裡學得的;無論情形如何,可以確定的是他最後定居於義大利南部的克羅頓。
義大利南部的各希臘城市也象薩摩島和米利都一樣,都是富庶繁榮的;此外,它們又遭受不到波斯人的威脅①。最大的兩個城市是西巴瑞斯和克羅頓。西巴瑞斯的奢華至今還膾炙人口;據狄奧多羅斯說,它的人口當全盛時期曾達三十萬人之多,雖然無疑地這是一種誇大。克羅頓與西巴瑞斯的大小大致相等。兩個城市都靠輸入伊奧尼亞的貨物至義大利為生,一部分貨物是做為義大利的消費品,一部分則從西部海岸轉口至高盧和西班牙。義大利的許多希臘城市彼此激烈地進行征戰;當畢達哥拉斯到達克羅頓的時候,克羅頓剛剛被勞克瑞所戰敗。然而在畢達哥拉斯到達之後不久,克羅頓對西巴瑞斯的戰爭便取得了完全的勝利,西巴瑞斯徹底地被毀滅了(公元前510年)。西巴瑞斯與米利都在商業上一直有密切的聯系。克羅頓以醫學著名;克羅頓有一個人德謨西底斯曾經做過波呂克拉底的御醫,後來又作過大流士的御醫。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在克羅頓建立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有一個時期在該城中是很有影響的。但是最後,公民們反對他,於是他就搬到梅達彭提翁(也在義大利南部),並死於此處。不久他就成為一個神話式的人物,被賦與了種種奇跡和神力,但是他也是一個數學家學派的創立者②。這樣,就有兩種相反的傳說爭論著他的事跡,而真相便很難弄清楚。
畢達哥拉斯是歷史上最有趣味而又最難理解的人物之一。不僅關於他的傳說幾乎是一堆難分難解的真理與荒誕的混合,而且即使是在這些傳說的最單純最少爭論的形式里,它們也向我們提供了一種最奇特的心理學。簡單地說來,可以把他描寫成是一種愛因斯坦與艾地夫人的結合。他建立了一種宗教,主要的教義是靈魂的輪回①和吃豆子的罪惡性。他的宗教體現為一種宗教團體,這一教團到處取得了對於國家的控制權並建立起一套聖人的統治。但是未經改過自新的人渴望著吃豆子,於是就遲早都反叛起來了。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又叫商高定理,或稱畢達哥拉斯定理:
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斜邊邊長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邊長平方之和。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麼a
據考證,人類對這條定理的認識,少說也超過 4000 年!
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開頭,就有這條定理的相關內容:周公問:「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答:「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從上面所引的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古代的人民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發現並應用勾股定理這一重要懂得數學原理了。
在西方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證明是畢達哥拉斯給出的。據說當他證明了勾股定理以後,欣喜若狂,殺牛百頭,以示慶賀。故西方亦稱勾股定理為「百牛定理」。遺憾的是,畢達哥拉斯的證明方法早已失傳,我們無從知道他的證法。
實際上,在更早期的人類活動中,人們就已經認識到這一定理的某些特例。除上述兩個例子外,據說古埃及人也曾利用「勾三股四弦五」的法則來確定直角。但是,這一傳說引起過許多數學史家的懷疑。比如說,美國的數學史家M·克萊因教授曾經指出:「我們也不知道埃及人是否認識到畢達哥拉斯定理。我們知道他們有拉繩人(測量員),但所傳他們在繩上打結,把全長分成長度為3、4、5的三段,然後用來形成直角三角形之說,則從未在任何文件上得證實。」不過,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幾塊大約完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的泥板書,據專家們考證,其中一塊上面刻有如下問題:「一根長度為 30個單位的棍子直立在牆上,當其上端滑下6個單位時,請問其下端離開牆角有多遠?」這是一個三邊為為3:4:5三角形的特殊例子;專家們還發現,在另一塊泥板上面刻著一個奇特的數表,表中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數字,這是一個勾股數表:最右邊一列為從1到15的序號,而左邊三列則分別是股、勾、弦的數值,一共記載著15組勾股數。這說明,勾股定理實際上早已進入了人類知識的寶庫。
勾股定理是幾何學中的明珠,它充滿魅力,千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證明趨之若鶩,其中有著名的數學家、畫家,也有業余數學愛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貴的政要權貴,甚至有國家總統。也許是因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簡單又實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復被人炒作,反復被人論證。1940年出版過一本名為《畢達哥拉斯命題》的勾股定理的證明專輯,其中收集了367種不同的證明方法。實際上還不止於此,有資料表明,關於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已有500餘種,僅我國清末數學家華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種精彩的證法。這是任何定理無法比擬的。(※關於勾股定理的詳細證明,由於證明過程較為繁雜,不予收錄。)
人們對勾股定理感興趣的原因還在於它可以作推廣。
歐幾里得在他的《幾何原本》中給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廣定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一個直邊形,其面積為兩直角邊上兩個與之相似的直邊形面積之和」。
從上面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直徑作圓,則以斜邊為直徑所作圓的面積等於以兩直角邊為直徑所作兩圓的面積和」。
勾股定理還可以推廣到空間: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對應棱作相似多面體,則斜邊上的多面體的表面積等於直角邊上兩個多面體表面積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邊為直徑分別作球,則斜邊上的球的表面積等於兩直角邊上所作二球表面積之和。
㈢ 成見和偏見的區別
一、意思不同
「成見」意思是:指對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變的看法。
「偏見」意思是:指人們認識世界萬事萬物所萌動的臆斷情由,攜帶著主觀意識情感看問題,論人就事。
二、用法不同
1、成見:通常用於表示對人或事物的固定不變的看法,該看法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
例句:她對這件事的成見由來已久,不是隨便能夠改變的。
2、偏見:通常用於表示對主觀的看法,該看法通常是錯誤的。
例句:在這件事情上,你不應該帶有偏見,應該公正處理。
(3)反成見宣傳擴展閱讀
「偏見」的近義詞:誤解
拼音:wù jiě
意思是:指不正確的理解,表示與內心意志不一致。
出處:出自明代趙汸的《葬書問對》:昔人謂誤解《本草》,為生人之禍。
翻譯:從前的人說錯誤理解了《本草》這本書,因為產生了人的禍患。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或賓語。
例句:前些年,對現實主義有誤解,對浪漫主義的誤解則尤甚,已經近於歪曲。
㈣ 什麼是成見心理
從前有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偷了自己的斧子,於是他看這鄰居的說話辦事、一舉一動都像是個小偷。後來,上山打柴時,他在樹林里找回了斧子,原來是他自己不小心丟的。找回斧子後,他再看鄰居,覺得鄰居的一舉一動都很正常,沒什麼特別之處。
表面看來,「疑人偷斧」十分荒唐,但這樣的事情卻不只發生在寓言故事裡。
心理學家霍夫蘭、哈威和謝里夫1957年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研究。在這項實驗之前,美國以很小的差數通過了保留當時的禁酒法律。所以當時美國人對禁酒的看法很不一致。研究人員選擇了對禁酒持三種不同態度的被試:
主張禁酒的、中間立場的和反對禁酒的。在實驗前,研究人員還准備了持三種不同態度的人的發言錄音。然後,讓主張禁酒和中間立場的被試聽反對禁酒的發言,再讓反對禁酒和中間立場的被試聽主張禁酒的發言,而三種被試都聽中間立場的發言。
實驗結果是,強烈反對禁酒的被試把中間立場的被試的發言看成是持禁酒觀點。超過中間立場被試的評估;而極力主張禁酒的被試則把中間立場的發言看成是持禁酒觀點,也超過中間立場被試的評估。
心理學家用「同比作用」和「對比作用」來解釋實驗所揭示的現象。所謂同比作用,就是人們把與自己觀點相接近的見解看做比實際情況更接近。而對比作用則反之,人們把與自己觀點相關較遠的見解看做比它們實際相距更遠。由於對比作用,反對禁酒的人不僅覺得主張禁酒的觀點格格不入,而且也覺得中間立場與他自己的主張有較大差距。由於同化作用,主張禁酒者則把中間立場看成是與他站在同一立場上。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傾向:只注意那些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
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有體檢或看病的經驗,請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名醫生在對一個病人進行診斷。病人說自己發燒,並且嗓子有些痛。根據這些症狀,醫生認為病人可能患了流行性感冒。他問病人是否「全身痛」,病人說是,醫生問病人這種症狀是否已持續幾天了,病人也回答「是」。於是,醫生診斷病人患的是流行性感冒。
那麼,你覺得這名醫生在進行診斷時的推理有什麼問題嗎?
仔細想,我們就會發現,醫生在進行診斷時,只詢問了那些符合流行感冒的症狀,而沒有問一些問題來排除其他症狀的可能性。其實可能病人還有其他一些狀,是不符合流行性感冒的特徵的。這個醫生犯了一個錯誤:在進行判斷時,只去尋找那些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略了那些不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
客觀事物既豐富多彩又變化萬端,個人的想法不可能做到十分全面與准確。所以,我們要想對人對事作出正確的判斷,就需要放棄頭腦中的成見,不僅要收集那些可以證明自己假設的證據,也不能忽略那些與我們的假設不一致的事實。
這一點,對於科學研究和法律工作尤其重要。
常聽見人們在爭執時說:你這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這都是你個人的「成見」!所謂「成見」,就是定型的看法,就是先人為主的執著;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肯更改,這就叫做「成見」。
請看以下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
在一所中學里,選出兩組學生在全校學生面前表演體操。其中一個小組是由全校最不受歡迎的學生組成,盡管他們受到嚴格的訓練,動作完全合乎標准,但是全體學生對他們的評價是仍認為他們的動作是錯誤的;另一組由平時最受歡迎的學生組成體操小組,故意受到錯誤的訓練,但全體學生仍認為他們表演的動作是對的。
曾幾何時,電影或戲劇中的反面人物無不是相貌醜陋,正面人物無不是相貌英俊,於是不諳世事的少年兒童,心中便會形成一種成見,認為相貌醜陋的人心靈一定丑惡,相貌英俊的人心靈一定美好,而有了這種成見,就可能將貌丑者善意的幫助視為惡意的欺騙,而將貌美者惡意的欺騙視為善意的幫助。
古往今來,關於繼母刻薄寡恩、虐待其夫前子女的故事很多,故在人們心裡形成一種成見,認為繼母絕不會疼愛前人的孩子。而以這種成見看繼母,她們即使有疼愛前人孩子的表現,也會被視為「作秀」;她們對孩子應施的管教,會被當做虐待的證據。
由此可見,成見的荊棘一旦在人們心中生根,便會蒙昧人們的心志和眼睛,使人們彷彿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鏡,或變形眼鏡,所看到的人與事也就失去了本來的顏色或面目。
著名學者胡適在與友人談治學時曾說,要「心平氣和,虛心體察,平心考查一切不合已的事實與證據,拋開成見,跟著證據走,服從證據,舍己從人」。我們應當拋開有色跟鏡,鏟除心中成見的樊籬,為人處世均不預設立場,以一種客觀求實的態度,發現真理,明辨是非。
公元前333年的冬天,亞歷山大率軍攻入「戈底烏斯城」。城中的神廟內,有一個著名的「戈底烏斯繩結」十分難解。據當地流傳的神諭說:誰能解開這個繩結,誰就能成為亞細亞之王。
亞歷山大來了,他費了很大勁同樣沒有把它解開。最後,他對自己說:「我為什麼要遵守他人的規則呢?我要建立自己的規則。」說罷便拔出佩劍,將繩結一劈兩半。
後來。亞歷山大果真成為亞細亞之王。
亞歷山大突破了自己的成見,把熟悉的解繩的方法丟在一邊,使繩結被一刀解開。
這種豪氣和智慧,給我們的是當頭棒喝:把先前思維中的一切成見統統丟掉吧,用新的眼光看自己,會發現自己具有驚異的智慧潛能和創造素質!
㈤ 《可笑的成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可笑的成見》告訴我們人的才能,技術,學問等不像魚的本能出生就會游泳,它們是不能遺傳病,必須通過後天的學習,實踐去獲取,必須放下成見,謹慎對待任何人或事。凡事不可先入為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成見反映過去的一種認識,未必完整,而且,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一些認識跟不上新形勢,成為僵化思想,對新形勢無知,所以不能抱有成見。
(5)反成見宣傳擴展閱讀:
《可笑的成見》是我國傳統的寓言故事,講述的是從前,有個人正從江邊走過,忽然發現一個成年男子抱著一個小孩,准備把他投到江里去。
小孩子害怕了,嚇得哇哇大哭。這個過路人就問:「你為什麼要把這個孩子投到河裡去?不怕他淹死嗎?」那個人說:「沒關系,他的父親會游泳!」過路人就說:「父親會游泳,他兒子就會游泳嗎?」
㈥ 人們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如何改變成見證明自己
每一個人都會給其他人貼標簽,而這個標簽是一種固有的印象。就好像我們對一個人形成了第一印象,那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樣的印象都難以改變。而陳建也是這樣,這是因為它非常的影響生育,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夠去改變人們心中的成見。而想要如何改變並且證明自己,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出發。
一、行動是最好的語言。都說悠悠之口是最難以得住的,當他人的語言以及成見已經形成的時候,再怎麼解釋都是徒勞無功,因為人們已經有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在這個時候不要去過多的進行解釋,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語言的力量有的時候非常的蒼白,想要證明自身的能力,只有通過行動,在行動上最為直觀的能夠讓他人看到自己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內心深處最為真實的想法。
㈦ 如何消除成見
試用自已最心底的一個,是否真對她有成見?如答案是沒有,那麼這種累教不過反而懷疑上司的能力的下屬不要也罷。
㈧ 管理者在對員工進行反面反饋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任何一個管理者,沒有一個不想管理好自己部門的,但要管理好自己的部門也並非一件簡單之事。雖然有不少有效的管理措施,但管理者在走向成功的旅途時,請切記:不要誤入管理者容易發生的幾個思維誤區。
誤區一:自己不願承擔責任,把責任全部推給別人。當自己的部門出現失誤的時候,首先反映的是—他的員工把事情搞錯了,當然是下屬的不對。再者是顧客難搞,最後是領導安排他的崗位不好,或者埋怨部門全體素質太差。總之,自己身為部門負責人卻沒有思考是否自己有更多的過失。
誤區二:遇到問題不能冷靜的思考,而是到處埋怨,責怪。部門出現了失誤的時候,及時責怪上下左右的相關人員,甚至暴跳如雷,卻不能冷靜的思考,從這一失誤中尋找教訓和有效的改進措施。
誤區三:用慣性的思維去看待個別員工。對自己部門經常出錯的員工,當再次出錯時,不是想辦法去幫助他尋找經常出錯的原因,而是一次次加重對員工的責怪甚至一味的認為,他的出錯是無法避免的,並在心裡想:有了他我們部門永遠不得安寧。太多的譴責,過少的鼓勵和幫助。其實,只要方法得當,人是完全可以改變的,只是改變的程度而已。
㈨ 一個男生問我怎麼了是不是對他有成見(我沒有 就是很煩他愛撩妹)我怎麼回答反撩他
你可以說,我對人有成見都是我喜歡的人,至於跟我無關緊要的人才不會有成見 ,其實你應該就是喜歡上他了,不然會看不慣他愛撩妹,不喜歡的人他怎麼樣都無所謂的,好好問一問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