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水的民風民俗是什麼
1、 婚
清代至民國,封建禮教盛行,男女授受不親,婚姻大事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多包辦而成,只講門當戶對,不管有無感情。民俗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到叫花提挎簍(討飯簍)」之說。且有一些封建愚昧的婚姻形式,諸如納妾、就親、搶親、回頭親、指腹為婚、童養媳等。建國後,廢除婚姻陋習,實行新《婚姻法》,男女雙方自由戀愛,自主婚姻;領取結婚證書,即為合法夫妻。
舊時結婚,俗有「三茶六禮」之規,從說媒、合八字、送庚貼、看家、作揖、下聘禮、起媒、送日子、追接到迎親、拜天地、喝喜酒、鬧洞房以至新婚回門,來年送端陽等,禮節紛雜繁縟,且視婚姻為買賣,極力鋪張,耗費錢財。
建國後,實行新式結婚。城鎮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戀愛,雙方相互交往、了解,一旦感情加深,彼此愛慕、志趣相投,則確定關系,等條件成熟,即領取結婚證書,舉行婚禮。多旅行結婚。亦有由組織或單位舉行集體婚禮。
農村因傳統習俗的影響及男女交往少,婚事仍多由媒人撮合,稱「做媒」或「管閑事」。媒人視男女雙方個人及家庭情況,若「般配」則找雙方父母提親,並初步徵得男女本人同意,到一地點(多為集鎮)見面,稱「相人」或「相面」。若「相人」基本認可,之後定一日期,女子同親眷(多為母、嫂)及媒人到男方家「看家」,男方備少量錢物贈給女子,稱「打發」,若收,則表示確定關系,反之則為不同意。關系一經確定,雙方開始往來。逢年過節,男方請女子到家,其中每年臨近春節,男方要請女子吃「團年飯」。正月初二,男方要上女家給女方父母拜年。至結婚,一般要有一個過程,稱「過腳步」:除「看家」外,須「作揖」,即定婚,男方送女方衣食之類的禮物。次為「起媒」,男方與媒人一同到婦女家,要回女子生辰,占卜,男方須送一定禮物;再次為「送日子」,男方送禮到女家,確定婚期。後為「過禮」,送禮物女家,但禮物一半重由男方帶回。「過禮」時間視結婚時間而定:單日子(陰歷)結婚,則在婚前一天;雙日子結婚,在結婚前兩天。男女雙方婚齡一到,鄰取結婚證書,舉行婚禮。農村近年不經媒人說合而自由戀愛結婚的漸多。結婚時,城鄉青年多步行或乘車到男家(或女家)舉行婚禮,熱鬧而隆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多數男女在結婚之日乘小汽車在前,大卡車隨後,披紅掛綠,亮出多種電器、傢俱,招搖過市。
2、 喪
解放前城鄉喪禮繁縟,封建迷信色彩濃厚。富貴官宦人家設孝堂、安靈牌,懸換聯、竹幔,鋪道場、做法事,超度亡靈。
解放後,舊喪祭儀式漸改,少數仍沿襲舊俗。送終:人將死,送堂屋停門板上,頭朝里。子女親屬靜立身旁,稱「送終」。氣絕,掉死者頭朝門外,痛哭。燒10斤4兩「落氣紙」。後請人告知親朋,稱「把信」。入殮:人死當晚,請人為死者沐浴。男性死者則理發。之後穿衣,系「腰帶」。「腰帶」為白線,十歲一根,依年齡而定。穿著停當,裝棺,稱「進材」。棺內先墊火灰,用斗軋,再鋪「紙錢」。入棺後,在棺底點長明燈。亦有在棺底置斗,內盛米,米中插枰,叫「奪氣米」。坐夜:即「開吊」,在出殯前頭一天夜晚,念悼詞(祭文),吹奏鼓樂、燃放爆竹,繞棺、叩拜,至深夜。出殯:俗稱「上山」,在坐夜之次日晨,孝子披麻戴孝,捧「骨殖棒」在前,親屬穿白鞋或系黑紗在後,一路鑼鼓銃炮,擁棺至墓地埋葬。出殯後三日,夜半再到墓前燒紙,稱「護山」。死後,每過七天祭奠一次,叫「頭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至「七七」上。滿百日再祭奠一次,稱「燒百日」。第一年春節貼白紙對聯,第二年為黃紙,第三年貼綠紙,以示悼念。三年內,每逢死者周年日祭奠一次。上為農村喪葬之大概。城鎮有所不同,喪儀較簡,多以纏黑紗代披麻戴孝,以肅立鞠躬默衷腸代跪拜叩首,以追悼會代「坐夜」。上世紀60年代起改土葬為火葬者漸多。
近年亦有喪家大肆鋪排,攀比「熱鬧」,宴席幾十桌不等,大放哀樂,樂聲與鞭炮齊鳴,非常熱鬧,且不乏迷信色彩。因此亦有人嘆:「如今死人死不起。」
3、 喜慶
民間生辰壽時及擇基建屋等多喜慶,且禮俗各異。
生育 孕婦產後,女婿即持紅雞蛋、糖等禮品往岳父家「報喜」。岳父家以雞蛋、嬰兒衣物等回送。產後七天至滿月,選定吉日,宴請親朋以示慶賀,謂「做三朝」,親朋多送禮物。嬰兒滿一周歲親朋前來祝賀,主家設宴,若不請客慶賀,由母親抱嬰兒往娘家度過,稱「躲生」。
壽辰 小孩過生日,家長多選十歲生日紀念,即「做生」,但往往不足十歲即行,俗稱「做望生」,有吉祥之意。逢此生日,一般較熱鬧,親朋饋送禮品,主家置酒席宴請,燃放爆竹。後逢生日,吃面條,為長壽面,取意長生不老;吃雞蛋,取意一滾即過,日子順暢,家中多備酒菜。年滿60歲以上的老人,多整十歲做生,稱祝壽。舊時祝壽,親朋多送壽幛壽聯、食品,燃放爆竹,子女跪拜。現今祝壽,親朋多贈壽餅、長壽面和其他禮物。時逢壽日,慶賀者分而食之,有「吃壽面長壽」之說。有長輩健在晚輩不做壽的習俗。
擇基建房 過去民間建房,請「陰陽先生」看「風水」,定門向,並選定「吉日」破土。今建房少數沿用舊習,大多注重房屋採光通風。建房檁椽、瓦擱就,即上樑。梁取香椿樹為佳,次為柏樹,上樑時,工匠高喊「上樑大發」,主家撒包子、糖果,建房者及圍觀者搶而食之。上樑之日貼對聯,午餐主家擺酒席款待工匠及親朋,此為舊俗,流傳至今。房屋建成後,親朋多饋贈禮物以示慶賀。
2. 廣水市銀河雪域網路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水市銀河雪域網路傳媒有限公司是2013-06-21在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版司(自然人權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廣水市應山辦事處三里河社區(雲錦星城)2幢13A03室。
廣水市銀河雪域網路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381070786926E,企業法人郝三陸,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水市銀河雪域網路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網路營銷策劃推廣、媒介公關活動策劃、企業營銷咨詢、企業宣傳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不含金融證券及期貨)、廣告服務、媒介代理服務、網路信息咨詢、計算機軟體開發、電子商務服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在湖北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82357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27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水市銀河雪域網路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 guangshui pharmaceutical chamber of commerce縮寫
如果你的對向是人,比如給你們的會員訂制的本子啊,名片啊,信箋啊什麼的就用下面的
Member of Guangzhou Chamber of Commerce
縮寫MGCC
因為重心是Member廣州商會作定語
如果是一份介紹廣州商會,關於如何加入成為會員的宣傳資料就用
Guangzhou Chmaber of Commerce Membership
一般不用縮寫
重心是廣州商會,內容是關於廣州商會的會員的會籍
4. 劉德華在湖北省廣水市應山縣吳店鎮拍什麼廣告
那不是的,是誰把地名亂改。那些圖片是劉德華09年在拍《長途伴侶》MV時的圖片,是09年道地烏龍茶的廣告歌。MV場景是在大埔縣大東鎮的客家土樓花萼樓。圖中的紅帶子和客家土樓花萼樓(圓形土樓)可以在MV中看到。
5. 廣水一老人因激活社保卡被逼趴在櫃機上,該事件的背後都存在哪些問題
說明在製造機器時就沒有考慮到人們的身高問題,不僅僅是這個老人,如果有身高不夠的人的話,也會造成這種尷尬的局面
6. 農行為老人被抱起後趴在櫃機上辦理業務事件道歉,具體都說了什麼
在我們中國都是有尊老愛幼這樣的傳統美德,而這個傳統美德已經堅持了很多年了,但是現在卻讓我們覺得老人的保障越來越不能夠受到關注了。就比如說有一位94歲的老人,她因為要在銀行辦理一些業務,所以做被她的家人給帶到了銀行。
我們可以看出當時這個老人她真的是年齡非常的大,而且行動也非常的不方便。當時她要在機器面前識別人臉,但是她的身高不夠,還是她的孩子給她抱了起來,讓我們覺得這個場景非常的心酸,有一些家裡面有老人的網友都已經哭了。
他們表示,在事情發生之後,工作人員已經趕到老人的家中進行道歉,並且會開展專項整治行動,主力的提高服務的質量。希望他們能夠說到做到,也希望他們能夠真正的幫助到每一位老人,因為老人他們年齡大了,出行也確實是非常的不方便,也希望銀行能夠多考慮下這些老人。
7. 湖北廣水從古到今出過哪些名人啊
連舜賓(公元?-1030年),北宋著名隱士。因不求仕進,奉養父親,調教兒子,周濟鄉鄰,而受世人敬仰。宋庠、宋祁及歐陽修游學到應山.都與他家交往甚密.死後歐陽修作《連處士墓表》,盛贊其賢。其子連賢、連庠皆進士及第,都做縣令一類的小官,因為官廉潔,人稱兄為「連底清」,弟為「連底凍」,號「應山二連」,與「二宋」齊名鄉內,後世謂「人才二宋」、「盛德二連 」,並稱「應山四賢」,縣城南有四賢祠。
鄭獬 ( 公元1022-1072年 ), 北宋官吏、詩人。縣北漿溪店南有鄭狀元販、宅。皇桔五年 ( 公元 1053 年 ) 進士第一,曾任荊南知府,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多次貶宮,病請任閑職,移家安陸。其詩風格英辣明白,不做作不裝飾 , 有些作品比較同情貧苦人民,有《那溪集》行世。晚年家貧子幼,死後棺樞在安陸寺廟存放10餘年才得以安葬。
連南夫 ( 公元 — 1143 年 ), 南宋初年主戰抗金名臣。政和二年 ( 公元 1112 年 ) 進士官至寶文閣學士、廣東經略安撫使兼廣州知州。紹興九年 ( 公元 1139 年 ) 與岳飛等一道反對秦栓與金國簽訂和約而被罷官,退居福建龍海。其子孫今散居在浙江、福建、廣東、台灣及東南亞各地,台灣「副總統」、「行政院長」連戰為其第26世孫、為連舜賓第31世孫。
李庭芝 ( 公元 1219 年一 1276 年 ),南宋末年抗元民族英雄。淳拮元年 ( 公元 1241 年 ) 進士,曾任兩淮制置司事、兩淮制置使,守揚州。權相賈似道兵敗蕪湖,臨安失陷,他仍堅守揚州,多次斬殺元兵召降使,雖四周城池皆降,惟他誓死不降。後被召為少保左及相,才從揚州突圍,准備去福州,不幸在泰州因降將出賣被俘,押至揚州英勇就義
顏木,字惟喬,馬坪人。明正德二年舉人,十二年(1517)進士,性嗜讀書,勤於考索,文思精勁。居北京時,與黃岡王廷陳齊名,稱「楚兩傑」。補任許州知州,後調毫州。有武人石氏,性凶橫忍肆,他仗義懲辦遭誣陷,被免職,回家閑居,更加註意保持名節,他說:「能阻止我的功名,不能錯亂我的腳步,能罷免我的官爵,不能使我不學習。我將樹立品德,撰寫文章,以作後世模範,為淮河漢水之間的表率。」居馬坪二十餘年 , 每天都有記述,吟詠不斷。嘉靖十四年受聘篡修《興都志》 , 十六年受隨州知州任德所請 , 修《漢東志》,《隨州志》 , 以《隨州志》為名 , 記隨州、應山二縣之事 , 破志書傳統分類體 , 仿《春秋》作編年體 , 為志書未有之體例 , 為世人所稱贊。十八年受巡撫顧磷推薦和王延陳、王格同修《承天志》。十九年 , 篡修〈應山縣志〉。著有〈家政集〉、〈七禮解〉、〈選詩評〉、〈燼余稿〉等書
楊漣 (1571-1625年),明代著名諫官。萬曆三十五年(公元 1607年) 進士。初任常熟知縣,因考選清官第一,入朝任給事中。神宗病危,力主太子進宮服侍皇帝。光宗即位,極力反對鄭貴妃求封皇太後。光宗病重 , 召見大臣,他不屬大臣 , 亦在召見之列 , 臨危顧命。光宗死 , 李選侍居乾清宮挾太子欲把持朝政 , 他說服朝臣 , 挺身而出 , 闖進乾清宮 , 擁太子即位 , 並逼李選侍移出乾清宮 , 安定了朝局 , 升兵科都給事中。天啟五年 ( 公元 1625 年 ) 任左副都御史 , 因彈動魏忠賢24大 罪 , 被誣陷 , 慘死獄中。後平反昭雪 , 溢號「忠烈」。有。楊忠烈公文集〉傳世。
洪起元 (1621-1696), 字瑞芝 , 號義庵 , 城關人。行伍出身,身材魁梧,方頤大耳,長身,猿臂,善射,好談兵事。清阪治二年 (1645),應募技軍,授千總,屢立戰功,摧升游擊,隸屬江西總兵金聲植。五年正月金聲桓反清,他率所部入贛州,歸屬巡撫劉武元,參與平定金聲桓及廣東總兵李成棟的反清活動。繼又參與鎮壓鄭成功的抗清斗爭。康熙八年 (1669) 摧升武參將 , 旋調永州。十二年改任浙江寧波參將加副將銜。十王年藩王耿精忠踞福建反叛邀他參與 , 他拒絕引誘 , 旋奉命剿叛 , 屢立戰功。後叛將曾養性進犯台州 , 他出城拒戰 , 喉部中鳥槍鉛丸 , 仍力戰不已。十四年晉升都督同知 , 尋授嚴州州將 , 統兵進攻遂安 , 先後五捷 , 斬獲甚多。十五年七月 , 開化頓將白顯忠以官爵引誘他 , 他怒打來使 , 即率軍攻打開化 ,l1 日戰 而克,招降叛將三百餘人 , 兵一萬二千餘人。安撫流民二朵人 ; 九月 , 康親王進軍福建 , 耿精忠投降 , 他率軍撫剿虎州、也州的余黨 , 收復方和、松陽、龍泉三城。十八年以戰功晉都督。二十一年以病解任歸籍。其時應山除正賦外 , 雜派、岳 役甚重 , 民多逃亡 , 他請求知縣任啟元免除。二十七年夏逢 !在率被裁兵卒起事 , 進逼應山 , 他組織團勇拒守 , 縣城得以保全自為官後 , 家巨富 , 有田 5000 畝 , 家丁 200 人 , 捐資在印台建任公祠、又在祠前專建金星閣題為」 洪起元特建護國助戰 金星閣 ", 並重修大慈閹。二十八、九兩年連荒 , 出粟干石助賑 , 又私設粥廠數月 , 附近 6 縣的人多來就食。
左紹佐 (1846-1928), 字季雲 , 號第卿 , 別號竹葯生 , 太平 鄉左家河人 , 清光緒六年 (1880) 進士 , 授翰林院庶吉士 , 歷任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都察院給事中、軍機章京轉監察御史 , 三十四年任廣東南韶連兵備道兼管水利事。曾多次上疏 , 奏參滿漢大員奕勤、瑛壽及袁世凱等 , 直言敢諫 , 不稍假借 , 大 膽揭露問題 , 抨擊時弊 , 提出一些利國利民的主張。勤於著 述 , 光緒十三年到經心書院主講 , 次年即編輯〈經心書院集〉四 卷。 1902 年即堅持寫日記直到 1927 年病重才罷。 1910 年 , 連州因釘門牌激起民變 , 他身為南韶連道道員 , 親身處理這一 事件 , 將逐日經過表形記於日記中 ,1911 年辛亥革命風暴席 卷全國各地 , 逐日記載了兩廣總督張鳴岐為首的官僚地主在廣州所進行的投機活動。所著還有 : 《蘊真堂集》、《竹葯齋司鈔》、《延齡秘錄》等。辛亥革命之際 , 避居上海 ,1914 年入國史館。 1915 年後 , 寓居北京。 1928 年病故。子樹珍 , 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 , 任鹽務總署稽核所總篡 , 著有《中國鹽政沿革史》、《鹽務地理》、《鹽務文牘》等 , 為鹽政專家。
聶洗 (1891-1936), 字怒夫 , 原名紹武 , 又名競武 , 派名渭忠 , 聶家店人。出身書香世家。父聶輯五 , 晚清秀才 , 曾在武昌兩湖師范任教 , 少年隨父在武昌讀書 , 由陸軍小學升入陸 軍第三中學 , 與同學席正銘組織知識交換部 , 藉以聯絡同學和外界革命同志。 1911 年 10 月 9 日得城中通知 , 准備當晚起 義 , 即轉告各同志 , 枕戈以待。 10 日晨 , 陸軍中學學生響應入 城 , 調守咨議局 , 次日守藩庫、官錢局、銅幣局等處 , 與同學冒著冷槍飛彈 , 加意防守 , 到首義成功。武漢光復後 , 即奉命到 武昌、漢陽等地演說 , 宣傳起義宗旨 , 揭露清朝劣跡 , 鼓動群眾 參軍參戰 , 捐款資助革命。不久 , 清軍大舉反撲 , 漢口發生激戰 , 時在軍務部任職。 19 日軍事科成立 , 派為戰時規測員 , 不 避艱險 , 調查長江各要隘 , 測繪上自軍山、下至田家鎮一帶的 地圖 , 又巡視戰線 , 運輸槍彈。 11 月 5 日漢陽軍事吃緊 , 與軍 務部副部長張振武等奔赴前線 , 激戰一晝夜 , 因後援不續 , 退 守十里鋪。時子彈打完 , 他毅然返回武昌打開三十一標軍械 庫 , 連夜押送一船子彈過江 , 運到前沿 , 腳部中彈受傷。漢陽失守後隨軍務部長孫武、軍事科長胡干城等照常辦公 ,12 月 1日停戰議和 , 不久 , 調任第四鎮參謀 , 協助鄧玉麟等籌劃北伐 , 後因和議告成而未果。 1913 年 3 月 , 鄧玉麟離職 , 亦隨之辭 職。 1914 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步科一期 ,1918 年入陸軍大學第五期 , 嗣後到直系第三混成旅 ( 後為湖北省第一師 ) 任四 團團長。 1926 年北伐軍進逼武漢時 , 他把家屬移寓漢口 , 隻身隨部留守武昌 , 在最後關頭 , 參與開城迎接北伐軍。隨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 ( 軍長唐生智 ) 參謀處處長。 " 七·一 五 " 政變後 , 桂系控制湖北 , 胡宗鋒任武漢衛戍司令 , 受委就任武漢衛戍司令部參謀長。 1928 年放棄軍職 , 任湖北禁煙局局 長 , 繼任宣昌禁煙稽查處處長。此間兼任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候補執行委員。 1929 年任國軍編遣委員會第四編造區遣置局局長。桂系失敗後避居上海「九·一八」事變後 , 在南昌充 任旅長。 1935 年夏任貴州第七行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 並兼平越縣 ( 現為福泉縣 ) 縣長。 1936 年 1 月 25 日紅二方面 軍長征路過平越 , 率部阻抗 , 戰敗身亡。有妻室二人 , 原配張 氏 , 應山人 , 繼配孫國英 , 宜昌人。有子女 8 人 , 其中 , 長子聶燕伯 , 高級工程師。女聶華苓 , 作家、教授 , 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組織主持人。子聶華桐 , 美國物理學博士 , 高 能物理學教授。
程瑞霖 (1900 一 1943) 號英霆 , 城郊程家梨園人。求學 於武昌中學 , 上海中國公學 , 在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專攻經 濟 , 獲碩士學位。學成回國 , 即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中央政 治學校教授 , 並受國民黨中央委託辦《政治評論》周刊。 1935 年任上海國立暨南大學教授 , 次年任教務長。不久 , 任暨南大 學商學院院長兼國際貿易系主任。 1937 年上海淪陷 , 暨大旋 即遷入公共租界 , 工作無人主持 , 危難之際受命代理校長 , 並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 聯絡、接濟不願事敵之教育界人士。他經常在《中美時報》發表堅持抗戰的文章 , 怒斥漢奸事敵 , 遭敵偽懸賞緝捕。後在朋友的掩護下 , 經英領事館逃香港 , 於 1940 年由廣州轉至重慶。 1941 年赴湖 南乾城所里 , 任國立商業專科學校校長。次年該校擴充為商 學院 , 受任院長。 1943 年盛暑 , 與師生游泳 , 不幸失足沒頂 , 遺體葬湖南所里。
8. 攝影社——山廣水色一收鏡底,物象人情盡現眼前。仿此做話劇社、街舞社的宣傳對聯
話劇社
王侯將相粉墨登場
辛酸苦辣盡在言中
街舞社
走跑跳躍熱情澎湃
頭頸肩軀極致發揮
9. 廣水市實驗高中財務科長是誰
領導班子成員姓名 職務 分工情況 劉旭東 校長、黨委書記 全面負責黨政工作 余文明 常務副校長、黨委副書記 協助校長負責全面工作,蹲點2009級、附校 李恆山 副校長、黨委委員 全面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語言文字工作;負責一、二年級教學工作;負責學校人事工作;分管黨政兩辦、教務處、現代技術辦公室,蹲點2008級 張瑩 副校長、黨委委員 分管財務、計生、文明創建、教科室和宣傳工作,負責北區工作,蹲點2007年級 汪宗軍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分管紀律監察、黨風廉政、政教、保安、安全、保險、愛國衛生,協助蹲點2007級 朱朝輝 工會主席、黨委委員 分管工會工作、後勤總務工作、醫務室、幼兒園、藝體教育、新農村建設、社區建設、支教、扶貧助學 科室主要負責人 職務 主要工作業務 劉傳毅 校務辦公室主任 主持學校校務辦公室工作 余忠軍 黨委辦公室主任 主持黨委辦公室工作 何俊 政教處主任 主持政教處工作 孫斌 教務處主任 主持教務處工作 黃國勇 總務處主任 主持總務處工作 二級單位負責人 職務 分工情況 宋衛良 毛慶張 2009年級主任 主持三年級工作 郝賢壽 2010年級主任 主持二年級工作 程連新 2011年級主任 主持二年級工作 李漢成 附校校長 主持附屬學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