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生和導師一起發表論文推免有要求嗎
全國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保研資格的,有的大致是200所,其中985的保研比例是最高的,這個沒有任何的疑問,是現實。因此普遍來說,保研的來自相對比較有名的院校,考研的大多來自不是那麼有名的學校。在這個背景下,保研意味著選拔人才考研當然意味著選拔人才,但還有一點,就是保證公平。公平不是平等,我並不認為985和雙非的學生是平等的,現實就是這樣。但起碼要保證公平。公平比平等保證了更底層的東西,即保證每個人有參與競爭的機會。我認為任何學校任何專業都不應該只招保研的學生。另外一方面,應該適當擴大保研資格學校的數量,尤其是適當增加在欠發達地區、雙非學校保研的名額。下面我引用三句話:浙大黨委副書記鄭強曾經說過:「高考的一步領先,並不代表著你們步步領先,相反,恰恰很有可能由於高考所帶來的一步領先,會導致你們喪失步步領先的激情和動力」。知乎上有個風氣非常嚴重,唯出身論,唯學歷論非常普遍。這樣是很不好的。教育領域的階級固化,也是教育問題。這樣做無非是來自低一層次的非名校的學生或者階級,通過幾年的努力,實現了人生的一大跨越,搶佔了高一階級的資源,並與很多曾經在高考遙遙領先的學生在研究生階段,資源配置或者其他方面達到相同或者更高的水平。對於後者來說是很難接受的。這恰恰反映出了這些人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就是固步自封,固定觀念所帶來的。廈大副校長鄔大光說過:「本來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它最重要的貢獻是促進人的社會流動」。往往二本三本的學校的學生,不可否認,大多來自偏遠地區,相對不是很富裕的農村地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學構成社會一部分,也是有層層等級的。清北華五占據第一層級,其餘副部級985占據第二層級,以此類推。但是只有促進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大學生源的流動,這樣的高等教育的環境才是良性的,否則馬太效應就會越來越顯著,教育環境會不穩定,而考研就是促進這種流動的重要方式。北師大在多少年來的宣傳片上都有這么一句話:教育的目的在於人格的養成。這里人格的養成我的理解是,具有獨立人格和尊嚴,具有獨立思考的人的培養。研究生教育當然只是高等教育的一環,在高等教育的塔尖階段。現實是我們的研究生教育變成了導師發文章的機器,只是處在整個研究組「工作車間」的一個位置上,重復而單調。從而背離了教育的初衷,事實上,研究生階段的碩士博士,畢業之後大多都不會繼續科研。而人格的養成,卻是教育的核心內容。遺憾的是,中國的現實社會是一個世俗化的社會,根植於利益而出發的。真正以上具有大視野,大格局,懂教育或者教育出身的教授或者校長,在廣大的群體里是少數的,因此才會被一些形式化的標簽所迷惑。二:為了切題,嘗試回答題主的問題(題主的問題中「部分」這個詞用的十分精妙)第一個問題,保研學生是不是總體來說比考研的素質高,我並不給出一個明確的結果,問題的關鍵在於「素質」的定義,到現在為止還是廣泛的,模糊的,並沒有一個比較完美的標准。記得在一期高教研究雜志上,也說明了這個情況。比如說保研的學生在研究生期間發表的論文比統考的高0.6篇,平均成績比考研的高2分,以及其他數據來證明保研的比統考的更加優秀,素質更好。但從調查的數據上看,本身樣本數量就太少,另外所觀察的時間還太短,根本不具有可信度,並且用研究生期間的考試平均分和論文數量這樣的評價方式也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有人說用發表論文的質量,問題是,如何定義論文的質量,看影響因子嗎?看引用量嗎?都不是。第二個問題,從最近幾年各大高校都上調了考研復試和面試比例看,當然就說明了考研的趨向當然不是偏向單一高分數的初試。至於說科研能力,說實話,判斷一個在22歲左右還沒畢業的本科生的未來科研能力怎麼樣,就像判斷十年後某個姑娘生男孩還是生女孩一樣。即使是那些在本科階段就發論文的學生,只能說明有一定的科研經歷,但並不能說明科研能力,這是兩碼事。我相信這些有科研經歷的同學們心裡很清楚,真正的科研能力是什麼。
『貳』 東北大學有哪些王牌專業
東北大學作為985院校,地處重工業基地區,作為工科院校,相對來說工科專業更好一些吧。
首先必須說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可以說是相當優勢的王牌專業了,師資和科研水平在全國首屈一指,其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為國家重點學科,曾被國務院學科評議委認定的全國第一。東大的自動化專業在全國排名應該一直在前五,並且就業前景也很好。好多別的專業的大佬往往都喜歡轉專業到自動化專業來。我當時就是奔著總校自動化全國排名第二報的專業,分校的自動化也挺不錯,還有自動化類分出來的測控和電氣專業也很強,尤其今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建在分校,測控專業崛起了不少。
國家級特色專業:冶金工程、自動化、公共事業管理、軟體工程、材料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采礦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業工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叄』 高考熱點:高考狀元就能網開一面么
為了了解高考狀元們的真實學習、生活、思想,機構對2015年新鮮出爐的全國21個省和直轄市的29名省級高考狀元(全國31個省和直轄市共有60餘名省級高考狀元)發去了由獨立製作的問卷,並由此整理了一份調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狀元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九成狀元上的是普通幼兒園,七成狀元念的是普通小學。狀元念書也很拼。近七成狀元晚上11點後才睡,過半狀元每天課外學習4~6小時。但89.66%的狀元沒參加過輔導班,他們更傾向主動學習。面對高考,狀元也有情緒波動。48.28%的狀元高考時心中略帶緊張,72.41%的狀元高三時偶爾會感到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狀元更不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學習機器。在調查中,31.03%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1.72%的狀元雖沒戀愛過,但憧憬愛情。這些處於北大清華招生爭奪漩渦中的狀元,也並不避諱對「清北之爭」的反感,有68.97%的人認為,學校更應用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好生源。通過對高考狀元、家長、老師、同學及專家的走訪,還原真實的狀元。六成以上晚上11點後入睡高考狀元們表示,他們考前一周每天的復習時間6~8小時的佔37.93%,8小時以上的佔37.93%。在平時的學習中,狀元們也同樣很拼,平均每天學習時間(除上課外)4~6小時的佔比超過半數,達到了51.72%,6~8小時和8小時以上的分別為13.79%和10.34%。狀元們一般晚上幾點睡覺?其中48.28%的人選擇11點~12點,20.69%的是12點以後。狀元們每天睡眠時間是6~8小時的佔86.21%,4~6小時和8~9小時的都佔6.9%。高考時,狀元們心態略帶有緊張的佔比最高,為48.28%。72.41%的高考狀元稱他們高三時偶爾出現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遇到學習瓶頸時,他們解決法包括:自己分析薄弱所在(96.55%)、找老師指點迷津(68.97%)、整理、復習錯題集(48.28%),與同學交流探討(44.83%),制定嚴格計劃攻克堡壘(44.83%)。近九成沒參加課外輔導班高考狀元們課外有參加輔導班嗎?選擇沒有參加的高達89.66%,可見功夫在課堂,靠自我修煉的狀元。現在奧數熱火朝天,高考狀元們參加過奧數班嗎?選擇參加的佔51.72%,沒有參加的佔48.28%。相比奧數,高達62.07%的人選擇沒有參加過英語培訓班。平時除學習之外最喜歡做什麼?狀元們最喜歡的三項活動是:聽音樂(79.31%),看電視、電影(65.52%),運動(58.62%)。此外,55.17%的高考狀元每周僅分配2~6小時給興趣愛好。從小學到高中,狀元們參加過的學校活動排名前四依次為社團活動、文藝類活動、英語競賽、奧數競賽。校外活動中,狀元們較熱衷的是社區服務(55.17%)、公益志願者(51.72%)。狀元多來自普通小學和初中狀元們都是擇校狂人么?調查結果並非如此,小時候上的幼兒園屬於普通幼兒園的佔比高達93.1%,普通小學比例72.41%、普通初中比例41.38%,到了高中就有了大的變化,國家級示範性(省一級示範性)佔比達到了51.72%。在學習安排上,選擇按照自己計劃嚴格執行和跟著老師的節奏走的狀元都為44.83%。高考狀元完成作業的方式傾向於獨立完成,有不懂的自己查閱相關知識點,這一比例高達96.55%。狀元們會額外給自己布置作業,這樣的自我加餐現象中,針對薄弱項做題的佔比為62.07%。是否贊成題海戰術?72.41%高考狀元們選擇因人而異。在是否贊成瘋狂補習方面,58.62%高考狀元也選擇了因人而異。狀元們如何評價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最大原因?心態穩定佔比最高,為41.38%,持之以恆的努力佔34.48%,帶著興趣學佔17.24%、認為靠智商的比例最低,僅佔6.9%。父母職業佔比中教師最高在家庭教育方面,高考狀元父母的學歷中,母親的學歷是本科的超過了50%,達到了55.17%,父親的本科學歷佔比則低一些,為34.48%。父母的職業中,教師佔比較高,父親是教師的狀元佔13.79%,母親是教師的佔27.59%,也充分說明了前一段時間網傳的,教師的子女更容易成為狀元。狀元們平時做家務嗎?68.97%的高考狀元選擇偶爾做,20.69%選擇經常做,10.34%選擇每天做,不做家務的狀元為零。父母是否會干預自己的學習?86.21%的高考狀元選擇幾乎不會,13.79%選擇偶爾會,選擇經常會的為零。平時與父母溝通順暢的高考狀元超過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於鼓勵贊美的達到了93.1%,嚴厲鞭策的佔比僅為6.9%。在學校與專業的選擇上,58.62%的高考狀元承認與父母出現過分歧,但協商後達成一致,而沒有出現過分歧,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的佔比為41.38%。面對高考,高考狀元父母們的態度如何?心態不錯,讓孩子盡力就好的父母佔比高達89.66%。應屆生居多,高中生黨員比例低應屆生還是往屆生的比例中,應屆生高達96.55%,可見復讀博名校的學生越來越少。高考前有被高校預錄取的僅為10.34%。黨員比例也相當低,是黨員的比例僅佔3.14%,據了解,主要與年齡相關,有不少狀元是入黨積極分子或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比例很少。不認同北大清華「互掐」對北大清華搶高分生源「互掐」事件怎麼看?68.97%的高考狀元認為「學校應該用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學生」,17.24%的高考狀元認為「爭搶可以,但不能攤在檯面上撕破臉皮」。對復旦宣傳片抄襲事件,37.93%的高考狀元沒有關注過。對於「上清華靠智商」一說的看法,僅有6.9%的人認為「智商確實占很大的因素」,有41.38%認為「良好的習慣更重要」。對於「首富都不是高考狀元」引出的「狀元無用論」,高考狀元們表示,成功定義很多,並非錢多就是成功,這一觀點的持有人數佔65.52%。51.72%的高考狀元還建議,應該提升傳統文化國學在教材中的比重。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逐漸減少,41.38%的高考狀元們認為應該減少,但要增加對平時的考察。過半人沒戀愛但憧憬過狀元們的感情生活如何?談過戀愛嗎?31.03%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1.72%的高考狀元表示「沒有,但憧憬過」,「沒有戀愛過,反對早戀」的佔17.24%,「曾經戀愛過,覺得影響學習」的佔比為零。對高中生性行為怎麼看?48.28%有些介意,44.83%非常反對,認為應該制止,6.9%感覺可以理解。對於頻頻出現的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高考狀元和他們的家長們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問題出在社會,引導更重要,選擇學生缺乏心理指導及法制教育的佔比高達72.41%。對於老師性侵學生事件怎麼看?選擇學校、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夠重視的佔34.48%,選國家要加強對性侵者懲罰力度的佔27.59%。金融不是專業首選,畢業後最想搞科研大學專業會首選金融嗎?86.21%的高考狀元明確表示不會,狀元們的專業選擇五花八門:除了經濟、工商管理,數學、建築、法學、環境、心理、社會科學都有涉及,其中選數學最多,其次是法學。此外,82.76%狀元表示沒炒股,17.24%的表示大學打算炒股。狀元們最想在哪兒上大學?93.1%選擇內地頂尖,3.45%選擇港澳台,3.45%選擇海外。不過到了深造階段,狀元們更青睞海外高校。對未來發展,28.57%狀元選擇本科出國交流,21.43%選擇國內考碩士博士,50%選擇出國念碩士博士。在狀元心目中內地最好五所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仍牢牢占據前兩位,此後的座次包括了:復旦、浙大、人大、南大、交大、中科大、國科大、同濟、中財等。狀元想創業還是進行學術研究?選擇想進行學術研究的佔41.38%、等到了大學再考慮的佔44.83%,選創業的佔6.9%。狀元們將來打算從事什麼行業?選教育/培訓/科研/院校最多(24.14%),其次為銀行/保險/證券/投資銀行/風險基金(17.24%)。
『肆』 《高考狀元是怎樣煉成的》
為了了解高考狀元們的真實學習、生活、思想,機構對二0一5年新鮮出爐的全國二一個省和直轄市的二9名省級高考狀元(全國三一個省和直轄市共有陸0餘名省級高考狀元)發去了由獨立製作的問卷,並由此整理了一份調查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狀元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九成狀元上的是普通幼兒園,七成狀元念的是普通小學。 狀元念書也很拼。近七成狀元晚上一一點後才睡,過半狀元每天課外學習四~陸小時。但吧9.陸陸%的狀元沒參加過輔導班,他們更傾向主動學習。 面對高考,狀元也有情緒波動。四吧.二吧%的狀元高考時心中略帶緊張,漆二.四一%的狀元高三時偶爾會感到焦慮、緊張、煩躁、低落。 狀元更不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學習機器。在調查中,三一.0三%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一.漆二%的狀元雖沒戀愛過,但憧憬愛情。 這些處於北大清華招生爭奪漩渦中的狀元,也並不避諱對「清北之爭」的反感,有陸吧.9漆%的人認為,學校更應用辦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好生源。 通過對高考狀元、家長、老師、同學及專家的走訪,還原真實的狀元。 六成以上晚上一一點後入睡 高考狀元們表示,他們考前一周每天的復習時間陸~吧小時的佔三漆.9三%,吧小時以上的佔三漆.9三%。 在平時的學習中,狀元們也同樣很拼,平均每天學習時間(除上課外)四~陸小時的佔比超過半數,達到了5一.漆二%,陸~吧小時和吧小時以上的分別為一三.漆9%和一0.三四%。 狀元們一般晚上幾點睡覺?其中四吧.二吧%的人選擇一一點~一二點,二0.陸9%的是一二點以後。狀元們每天睡眠時間是陸~吧小時的占吧陸.二一%,四~陸小時和吧~9小時的都占陸.9%。 高考時,狀元們心態略帶有緊張的佔比最高,為四吧.二吧%。漆二.四一%的高考狀元稱他們高三時偶爾出現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 遇到學習瓶頸時,他們解決辦法包括:自己分析薄弱所在(9陸.55%)、找老師指點迷津(陸吧.9漆%)、整理、復習錯題集(四吧.二吧%),與同學交流探討(四四.吧三%),制定嚴格計劃攻克堡壘(四四.吧三%)。 近九成沒參加課外輔導班 高考狀元們課外有參加輔導班嗎?選擇沒有參加的高達吧9.陸陸%,可見功夫在課堂,靠自我修煉的狀元更多。 現在奧數熱火朝天,高考狀元們參加過奧數班嗎?選擇參加的佔5一.漆二%,沒有參加的佔四吧.二吧%。相比奧數,高達陸二.0漆%的人選擇沒有參加過英語培訓班。 平時除學習之外最喜歡做什麼?狀元們最喜歡的三項活動是:聽音樂(漆9.三一%),看電視、電影(陸5.5二%),運動(5吧.陸二%)。此外,55.一漆%的高考狀元每周僅分配二~陸小時給興趣愛好。 從小學到高中,狀元們參加過的學校活動排名前四依次為社團活動、文藝類活動、英語競賽、奧數競賽。校外活動中,狀元們較熱衷的是社區服務(55.一漆%)、公益志願者(5一.漆二%)。 狀元多來自普通小學和初中 狀元們都是擇校狂人么?調查結果並非如此,小時候上的幼兒園屬於普通幼兒園的佔比高達9三.一%,普通小學比例 漆二.四一%、普通初中比例四一.三吧%,到了高中就有了大的變化,國家級示範性(省一級示範性)佔比達到了5一.漆二%。 在學習安排上,選擇按照自己計劃嚴格執行和跟著老師的節奏走的狀元都為四四.吧三%。 高考狀元完成作業的方式傾向於獨立完成,有不懂的自己查閱相關知識點,這一比例高達9陸.55%。狀元們會額外給自己布置作業,這樣的自我加餐現象中,針對薄弱項做題的佔比為陸二.0漆%。 是否贊成題海戰術?漆二.四一%高考狀元們選擇因人而異。在是否贊成瘋狂補習方面,5吧.陸二%高考狀元也選擇了因人而異。 狀元們如何評價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最大原因?心態穩定佔比最高,為四一.三吧%,持之以恆的努力佔三四.四吧%,帶著興趣學佔一漆.二四%、認為靠智商的比例最低,僅占陸.9%。 父母職業佔比中教師最高 在家庭教育方面,高考狀元父母的學歷中,母親的學歷是本科的超過了50%,達到了55.一漆%,父親的本科學歷佔比則低一些,為三四.四吧%。 父母的職業中,教師佔比較高,父親是教師的狀元佔一三.漆9%,母親是教師的佔二漆.59%,也充分說明了前一段時間中國傳的,教師的子女更容易成為狀元。 狀元們平時做家務嗎?陸吧.9漆%的高考狀元選擇偶爾做,二0.陸9%選擇經常做,一0.三四%選擇每天做,不做家務的狀元為零。 父母是否會干預自己的學習?吧陸.二一%的高考狀元選擇幾乎不會,一三.漆9%選擇偶爾會,選擇經常會的為零。 平時與父母溝通順暢的高考狀元超過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於鼓勵贊美的達到了9三.一%,嚴厲鞭策的佔比僅為陸.9%。 在學校與專業的選擇上, 5吧.陸二%的高考狀元承認與父母出現過分歧,但協商後達成一致,而沒有出現過分歧,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的佔比為四一.三吧%。 面對高考,高考狀元父母們的態度如何?心態不錯,讓孩子盡力就好的父母佔比高達吧9.陸陸%。 應屆生居多,高中生黨員比例低 應屆生還是往屆生的比例中,應屆生高達9陸.55%,可見復讀博名校的學生越來越少。高考前有被高校預錄取的僅為一0.三四%。 黨員比例也相當低,是黨員的比例僅佔三.一四%,據了解,主要與年齡相關,有不少狀元是入黨積極分子或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比例很少。 不認同北大清華「互掐」 對北大清華搶高分生源「互掐」事件怎麼看?陸吧.9漆%的高考狀元認為「學校應該用辦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學生」,一漆.二四%的高考狀元認為「爭搶可以,但不能攤在檯面上撕破臉皮」。對復旦宣傳片抄襲事件,三漆.9三%的高考狀元沒有關注過。 對於「上清華靠智商」一說的看法,僅有陸.9%的人認為「智商確實占很大的因素」,有四一.三吧%認為「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對於「首富都不是高考狀元」引出的「狀元無用論」,高考狀元們表示,成功定義很多,並非錢多就是成功,這一觀點的持有人數占陸5.5二%。 5一.漆二%的高考狀元還建議,應該提升傳統文化國學在教材中的比重。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逐漸減少,四一.三吧%的高考狀元們認為應該減少,但要增加對平時的考察。 過半人沒戀愛但憧憬過 狀元們的感情生活如何?談過戀愛嗎?三一.0三%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一.漆二%的高考狀元表示「沒有,但憧憬過」, 「沒有戀愛過,反對早戀」的佔一漆.二四%,「曾經戀愛過,覺得影響學習」的佔比為零。 對高中生性行為怎麼看?四吧.二吧%有些介意,四四.吧三%非常反對,認為應該制止,陸.9%感覺可以理解。 對於頻頻出現的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高考狀元和他們的家長們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問題出在社會,引導更重要,選擇學生缺乏心理指導及法制教育的佔比高達漆二.四一%。 對於老師性侵學生事件怎麼看?選擇學校、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夠重視的佔三四.四吧%,選國家要加強對性侵者懲罰力度的佔二漆.59%。 金融不是專業首選,畢業後最想搞科研 大學專業會首選金融嗎?吧陸.二一%的高考狀元明確表示不會,狀元們的專業選擇五花八門:除了經濟、工商管理,數學、建築、法學、環境、心理、社會科學都有涉及,其中選數學最多,其次是法學。此外,吧二.漆陸%狀元表示沒炒股,一漆.二四%的表示大學打算炒股。 狀元們最想在哪兒上大學?9三.一%選擇內地頂尖,三.四5%選擇港澳台,三.四5%選擇海外。 不過到了深造階段,狀元們更青睞海外高校。對未來發展,二吧.5漆%狀元選擇本科出國交流,二一.四三%選擇國內考碩士博士,50%選擇出國念碩士博士。 在狀元心目中內地最好五所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仍牢牢占據前兩位,此後的座次包括了:復旦、浙大、人大、南大、交大、中科大、國科大、同濟、中財等。 狀元想創業還是進行學術研究?選擇想進行學術研究的佔四一.三吧%、等到了大學再考慮的佔四四.吧三%,選創業的占陸.9%。 狀元們將來打算從事什麼行業?選教育/培訓/科研/院校最多(二四.一四%),其次為銀行/保險/證券/投資銀行/風險基金(一漆.二四%)
『伍』 南方科技大學怎麼樣
發展中的潛力股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才成立,雖然建校時間比較短,但在師資力量和學科建設上卻一點也不含糊。尤其是在師資上,南方科技大學引進的教師大部分都有海外的工作經驗。
關於南科大的就業率如何,我認為,對於一所還在發展的學校為時尚早。畢竟不少學姐學長們都是選擇了出國繼續深造,南科大里有海外教學經驗的老師很多,因此對於想要出國深造的學生來說,也是不錯的人脈資源。
在說一下南科大的專業,自然是以理工科為主,數學系、化學系、計算機系等等,想要來南科大之前,一定要問自己,是想要享受大學生活,還是想要成為某項領域的頂層精英呢?不少在高中時理科成績非常好的學生,到了南科大後也倍感壓力,從從前的年段前幾到如今的班級中游。
如果您的孩子非常喜歡創新和研究,那麼,歡迎選擇南科大,一所只會讓你進步的大學。
『陸』 馬上就要高考但自己卻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該怎麼辦
高考前往往都會有一定時期的厭倦期,遇到這段時期,可以適當給自己一些假期,不要強迫自己學習,可以給自己放半天假期,去外面散散心,吃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吃,轉換一下心情,這樣再繼續學習狀態就會好很多。
『柒』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哪個更好
這兩個學校的 教育水平/師資/學生水平是完全匹敵的。每年這兩個學校都聚集了全國半壁英才。
學科重點和發展理念
兩所學校所誕生的背景不同導致起發展思路是不同的。清華大學是建立在1911年庚子賠款的留美預備學校發展起來的,自誕生之日起,便有了一種莫名的鞭策,要以祖國的建設為己任,早期的清華在傑出校長的帶領下,學術氛圍自由濃厚,培養了一批批學術精英,其實早期的清華並不像現在這么工科,那時候的清華文/理/工並重,如民國時期的四大國學導師,早期的清華理科和工科都很強,但不是最強(覺得工科不如當時的交通大學,理科不如當時的中央大學),但是綜合素質高,發展一片欣欣向榮。
後來就遇到了大家熟悉的戰亂和52年院系調整,這其中的主要歷史背景是新中國當時需要建設國家,急需工程技術人才,於是清華把文科和理科切出去了,吸收了燕京大學的工科,並重點發展工科,於是變成了現在的局面,(有點像MIT崇尚技術的學校,但是學科側重不像MIT,MIT理科地位和工科地位並駕齊驅,清華工科獨大)[現在的院系建設如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newthu/newthu_cnt/faculties/index.html所示],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專業都是工程相關,學科框架有,精度也還可以,重點的學科如經管/電子/機械/核/計算機等等。
北京大學作為一所知名的綜合性大學,文科和理科並駕齊驅。其實早期的北大校園不在現在的北四環邊上,早起是在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現為北大紅樓遺址),北大建校之初,有著科舉封建之風,讀書是為了做官,後來在蔡元培校長的糾正下,做官的風氣得到了糾正,北京大學因為1919年五四運動而紅遍全國,也就是從那時起,中國只要有什麼風吹草動,大家都會看看北京大學怎麼做,所以北京大學一直都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北京大學建校之初,學科不像現在這樣,早起的北大文科規模比較大,畢竟有著科舉的思想,而且北大的思想自由可謂全國都知道,後來遇到了抗戰西遷和52年調整,北大成為了受益者,吞並了燕京大學的文科和理科,吸收了清華大學的文科和理科,所以一舉占據了全國大學的前幾排位,如今的北大文科/理科/醫科都有[院系建設如http://www.pku.e.cn/academics/index.htm所示],可見其文科,理科,醫科的規模都很大,其實力和氛圍也是一般學校無法比擬的。北京大學的優勢學科如基礎科學(數/理/化)和醫科以及文科都是全國最棒的。
學科實力對比
如果說學科實力對比不是很好,畢竟兩校的發展理念是不同的,就講講各個學校的重點學科吧。
傳統印象中,北京大學的文科最高學府,北大的文科確實超強,其人文社科要比人大還要好,經融方便有北大的光華(幾乎收了大部分的高考狀元和奧數選手),但是北大理科也是全國數一數二,尤其是北大的數學,每年奧數的國家隊選手都被北大包攬了,記得17年的北大收了三大奧賽(數,理,化)幾乎所有的國賽選手。頂尖人才的選擇應該是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的。再說說北大的醫科,2000年,北大終於把分離出去的北醫合並回來了,從此北大學科建設更加齊全,北大和北醫是合並的成功案例,北大和北醫都收益良多,從此走上了學科發展和快車道,北醫現在綜合水平已經不輸協和,北大的國際排名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值得祝賀的是1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也是北大畢業的。
再說說清華,如今的清華已經不是以前的清華了,院系調整以前,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現在只取前8個字,清華從52年院系調整後,為積極投入到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學習了蘇聯的模式,重視工科,發展工程技術人才,蔣南翔校長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等等,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清華的工科已經一騎絕塵了[16年清華的工科世界排名第一,力壓MIT],清華在傳統的工科和新興的工科都很強勢,每年都包攬信息學競賽的全部國手。清華的理科地位不高,不過發展還算得到重視,理科位於校園西北角,非常安靜也非常適合靜下心來搞學術,發展走在快車道了。最後說說清華的醫科,早起的清華想吃掉301醫院,但是301看不上清華的生物,覺得太弱影響其發展,因此在2002年的時候拋棄了清華,投向了南開,於是清華盯上了協和,04(忘了是04還是06)年准備吃掉協和,由於協和背後也有很強的關系,因此也在12年破產了,現在的清華吃了兩次教訓,終於下定決心自己建設醫學院了,現在有了長庚等一批醫院,但是要能形成影響了,還需要一段時間。
所以總體來看,北大文理醫並進,清華工科一騎絕塵,但是如今兩所學校都在極力往綜合性大學發展,北大重視了工科,清華也在積極建設文理和醫科。
但不要誤會,清華絕對不是像其他那種工科學校那麼屌絲,大清的學生學習認真,情商也很高,social很強。從大清在政界的表現可以佐證。
學校聲譽和財力
兩所學校一直以來都是爭全國第一,於是為了不太難看,大家妥協一點,弄了個top2,北大自從54運動一炮走紅後,一直都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全國有什麼動靜,大家首先都會看看北大會怎麼做,清華也是如此,成為中國的明星高校,哪一個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頭上的光環都是沉甸甸的。
財力方面,大清要比北大強很多,清華16年的財政決算是230+億,北大200億,清華比北大多了幾十億的財政預算,一方面清華的工科做實驗要買器材,花錢要多一些,但是青蛤的學科規模只有北大的一半左右。
校園環境
清華和北大都位於北四環邊上,清華大學一個校區(不算深圳研究生院和西雅圖GIX),清華園佔地4900+畝,是以前的皇家園林,學校以清華園為中軸線,大致氛圍兩塊:東邊為主要的教學和科研區以及北邊的學生生活區,西邊為旅遊景點,著名的景點包括清華園二校門,清華學堂,大禮堂,科學館,體育館,水木清華,荷塘月色等等。南邊為清華的幾個社區(照瀾院,普吉院,水木社區等等),清華園正常活動人數據說有10W,其中學生4+W,教職工和後勤人員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就是居民(一部分是以前清華的教職工家屬,一部分是租房客),校園太大,所以需要自行車,清華學生的車技也很了得,這都是常年訓練出來的。
北京大學院系調整後,從紅樓舊址遷到現在的北四環燕園(燕京大學的舊址),燕園大約3000畝,和清華隔著一條馬路,北京大學保留了燕京大學的建築風格,校園古樸靜謐,非常漂亮,但是限制對外開放,遊客需要登記排隊才能參觀。北大大學校園著名景點包括博雅塔和未名湖,貝功樓等。
吃的方面,北大的伙食不錯,但是我沒細細探究過,因此不可做評價,說說大清吧,大清據說有19個食堂,各個地方的菜都有,價格便宜,味道好,算是大清吃貨最大的福利了。清華嚴格控制進貨渠道,很多實現了自產,想想能吃完飯喝一袋清華牌酸奶或吃一個清華牌冰淇淋感覺也是很棒的。
學生成就
清華北大每年瓜分了全國最優秀的學生。
先說說本科生,高考招生只是一部分,包括保送和競賽等,值得注意的是,從高考提檔線來看,北大和清華的提檔線完全是和學校屬性弄反了,北大的理科提檔線比清華高,清華的文科提檔線比北大高,大家可能很多疑惑,其實主要是因為招生人數不一樣,比如清華文科某些地方只收4個人,北大收30+,很容易清華的提檔線就高過北大了,然而從整體上評估,清華的理科生源略高北大,北大的文科生源搞過清華。
研究生方面,北大和清華的生源質量也是最好的,招收了大部分方式都是通過保送的方式進入,研究生也非常棒,只是沒有本科生那麼絕對突出,兩所學校裡面的厲害到全方位碾壓你,突出天際的學生特別多,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但是這些厲害的人物中,本科生的比例要大於研究生的。
兩所學校的學生都能得到全國的認可,在政治,經濟,教育,科研,公司等等,都活躍著兩所學校的學生的身影,而且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清華大學培養了兩位共和國國家主席和7位政治局常委,現在的總理是北大畢業的,北大和清華還有很多未來的政治新星。
這兩個學校的平台都足夠了,無論想在國內發展,或者想用清北做跳板出國,都是很好的選擇。清北每年出國的水平也是全國最強。所以還是需要根據興趣選擇吧。
如果樓主對文科特別感興趣,建議優先考慮去北大,畢竟北大文科體系建設確實比清華強,也豐富很多;
如果樓主對醫學和基礎科學(尤其是數學)感興趣,以後想從事基礎學科的研究,我也建議去北大,和最優秀的人呆在一起,自己才能變得更加優秀。至於物理/化學/生物,我覺得兩個學校差不多,可能北大物理要稍微好一些,畢竟有強大的數學在支持著。
如果樓主想學習工程技術,如現在大火的計算機,電子工程,航空,管理學等等,我強烈建議大清,大清的工科占據了全校80%的重心,工科全國無出其右。學校也是極其重視。
有句話說,在一個地方,一定要和主流保持同步,因此在大清學工科是最棒的地方。
校風,兩個學校都不錯,北大不用多說,從官方主頁以及以往的招生宣傳片可以看出活躍這一股文采飛揚的氣息,北大的人文情懷很不錯,這是我最羨慕的地方。清華,工科強校,這里大家專業水平很強,當然基本素養也很高,再解釋一下,可能大家誤以為工科學校的一個特點是,太呆板,也就是屌絲,大清不是這樣的,大清學生思維十分嚴謹,成熟穩重,辦事踏實可靠,為人也十分謙虛。還是那句話:「行勝於言」
『捌』 高考狀元是怎樣煉成的
為了了解高考狀元們的真實學習、生活、思想,機構對2015年新鮮出爐的全國21個省和直轄市的29名省級高考狀元(全國31個省和直轄市共有60餘名省級高考狀元)發去了由獨立製作的問卷,並由此整理了一份調查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狀元並沒有「贏在起跑線上」,九成狀元上的是普通幼兒園,七成狀元念的是普通小學。
狀元念書也很拼。近七成狀元晚上11點後才睡,過半狀元每天課外學習4~6小時。但89.66%的狀元沒參加過輔導班,他們更傾向主動學習。
面對高考,狀元也有情緒波動。48.28%的狀元高考時心中略帶緊張,72.41%的狀元高三時偶爾會感到焦慮、緊張、煩躁、低落。
狀元更不是沒有七情六慾的學習機器。在調查中,31.03%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1.72%的狀元雖沒戀愛過,但憧憬愛情。
這些處於北大清華招生爭奪漩渦中的狀元,也並不避諱對「清北之爭」的反感,有68.97%的人認為,學校更應用辦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好生源。
通過對高考狀元、家長、老師、同學及專家的走訪,還原真實的狀元。
六成以上晚上11點後入睡
高考狀元們表示,他們考前一周每天的復習時間6~8小時的佔37.93%,8小時以上的佔37.93%。
在平時的學習中,狀元們也同樣很拼,平均每天學習時間(除上課外)4~6小時的佔比超過半數,達到了51.72%,6~8小時和8小時以上的分別為13.79%和10.34%。
狀元們一般晚上幾點睡覺?其中48.28%的人選擇11點~12點,20.69%的是12點以後。狀元們每天睡眠時間是6~8小時的佔86.21%,4~6小時和8~9小時的都佔6.9%。
高考時,狀元們心態略帶有緊張的佔比最高,為48.28%。72.41%的高考狀元稱他們高三時偶爾出現焦慮、緊張、煩躁、低落等負面情緒。
遇到學習瓶頸時,他們解決辦法包括:自己分析薄弱所在(96.55%)、找老師指點迷津(68.97%)、整理、復習錯題集(48.28%),與同學交流探討(44.83%),制定嚴格計劃攻克堡壘(44.83%)。
近九成沒參加課外輔導班
高考狀元們課外有參加輔導班嗎?選擇沒有參加的高達89.66%,可見功夫在課堂,靠自我修煉的狀元更多。
現在奧數熱火朝天,高考狀元們參加過奧數班嗎?選擇參加的佔51.72%,沒有參加的佔48.28%。相比奧數,高達62.07%的人選擇沒有參加過英語培訓班。
平時除學習之外最喜歡做什麼?狀元們最喜歡的三項活動是:聽音樂(79.31%),看電視、電影(65.52%),運動(58.62%)。此外,55.17%的高考狀元每周僅分配2~6小時給興趣愛好。
從小學到高中,狀元們參加過的學校活動排名前四依次為社團活動、文藝類活動、英語競賽、奧數競賽。校外活動中,狀元們較熱衷的是社區服務(55.17%)、公益志願者(51.72%)。
狀元多來自普通小學和初中
狀元們都是擇校狂人么?調查結果並非如此,小時候上的幼兒園屬於普通幼兒園的佔比高達93.1%,普通小學比例 72.41%、普通初中比例41.38%,到了高中就有了大的變化,國家級示範性(省一級示範性)佔比達到了51.72%。
在學習安排上,選擇按照自己計劃嚴格執行和跟著老師的節奏走的狀元都為44.83%。
高考狀元完成作業的方式傾向於獨立完成,有不懂的自己查閱相關知識點,這一比例高達96.55%。狀元們會額外給自己布置作業,這樣的自我加餐現象中,針對薄弱項做題的佔比為62.07%。
是否贊成題海戰術?72.41%高考狀元們選擇因人而異。在是否贊成瘋狂補習方面,58.62%高考狀元也選擇了因人而異。
狀元們如何評價自己取得好成績的最大原因?心態穩定佔比最高,為41.38%,持之以恆的努力佔34.48%,帶著興趣學佔17.24%、認為靠智商的比例最低,僅佔6.9%。
父母職業佔比中教師最高
在家庭教育方面,高考狀元父母的學歷中,母親的學歷是本科的超過了50%,達到了55.17%,父親的本科學歷佔比則低一些,為34.48%。
父母的職業中,教師佔比較高,父親是教師的狀元佔13.79%,母親是教師的佔27.59%,也充分說明了前一段時間網傳的,教師的子女更容易成為狀元。
狀元們平時做家務嗎?68.97%的高考狀元選擇偶爾做,20.69%選擇經常做,10.34%選擇每天做,不做家務的狀元為零。
父母是否會干預自己的學習?86.21%的高考狀元選擇幾乎不會,13.79%選擇偶爾會,選擇經常會的為零。
平時與父母溝通順暢的高考狀元超過50%。父母的教育方式偏向於鼓勵贊美的達到了93.1%,嚴厲鞭策的佔比僅為6.9%。
在學校與專業的選擇上, 58.62%的高考狀元承認與父母出現過分歧,但協商後達成一致,而沒有出現過分歧,父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的佔比為41.38%。
面對高考,高考狀元父母們的態度如何?心態不錯,讓孩子盡力就好的父母佔比高達89.66%。
應屆生居多,高中生黨員比例低
應屆生還是往屆生的比例中,應屆生高達96.55%,可見復讀博名校的學生越來越少。高考前有被高校預錄取的僅為10.34%。
黨員比例也相當低,是黨員的比例僅佔3.14%,據了解,主要與年齡相關,有不少狀元是入黨積極分子或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比例很少。
不認同北大清華「互掐」
對北大清華搶高分生源「互掐」事件怎麼看?68.97%的高考狀元認為「學校應該用辦學質量與價值去吸引學生」,17.24%的高考狀元認為「爭搶可以,但不能攤在檯面上撕破臉皮」。對復旦宣傳片抄襲事件,37.93%的高考狀元沒有關注過。
對於「上清華靠智商」一說的看法,僅有6.9%的人認為「智商確實占很大的因素」,有41.38%認為「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對於「首富都不是高考狀元」引出的「狀元無用論」,高考狀元們表示,成功定義很多,並非錢多就是成功,這一觀點的持有人數佔65.52%。
51.72%的高考狀元還建議,應該提升傳統文化國學在教材中的比重。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逐漸減少,41.38%的高考狀元們認為應該減少,但要增加對平時的考察。
過半人沒戀愛但憧憬過
狀元們的感情生活如何?談過戀愛嗎?31.03%的高考狀元表示「戀愛過,覺得與學習沒沖突」,51.72%的高考狀元表示「沒有,但憧憬過」,
「沒有戀愛過,反對早戀」的佔17.24%,「曾經戀愛過,覺得影響學習」的佔比為零。
對高中生性行為怎麼看?48.28%有些介意,44.83%非常反對,認為應該制止,6.9%感覺可以理解。
對於頻頻出現的校園暴力傷害事件,高考狀元和他們的家長們在接受采訪時認為問題出在社會,引導更重要,選擇學生缺乏心理指導及法制教育的佔比高達72.41%。
對於老師性侵學生事件怎麼看?選擇學校、父母對孩子的性教育不夠重視的佔34.48%,選國家要加強對性侵者懲罰力度的佔27.59%。
金融不是專業首選,畢業後最想搞科研
大學專業會首選金融嗎?86.21%的高考狀元明確表示不會,狀元們的專業選擇五花八門:除了經濟、工商管理,數學、建築、法學、環境、心理、社會科學都有涉及,其中選數學最多,其次是法學。此外,82.76%狀元表示沒炒股,17.24%的表示大學打算炒股。
狀元們最想在哪兒上大學?93.1%選擇內地頂尖,3.45%選擇港澳台,3.45%選擇海外。
不過到了深造階段,狀元們更青睞海外高校。對未來發展,28.57%狀元選擇本科出國交流,21.43%選擇國內考碩士博士,50%選擇出國念碩士博士。
在狀元心目中內地最好五所大學排名中,北大、清華仍牢牢占據前兩位,此後的座次包括了:復旦、浙大、人大、南大、交大、中科大、國科大、同濟、中財等。
狀元想創業還是進行學術研究?選擇想進行學術研究的佔41.38%、等到了大學再考慮的佔44.83%,選創業的佔6.9%。
狀元們將來打算從事什麼行業?選教育/培訓/科研/院校最多(24.14%),其次為銀行/保險/證券/投資銀行/風險基金(17.24%)。
『玖』 如何評價 2016 清華招生宣傳片 iTsinghua
我自己給這片子的打分:7.0/10.0,屬於及格以上,能看的作品。
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太長,第二是不專業,第三沒有新意。各扣一分,因此7分。
我已經過了爭強好勝的階段,不想去和什麼比較,或是在評論中爭辯一番。但還是要申明兩點:
1. 我所負責的是一年一度的招生宣傳片,功能性明確,非清華大學官方宣傳片。
2. 當年《星空日記》的預算按照通脹水平,是我們的十倍。
我們攝制組的核心成員全部來自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橫跨3個年級,由4名大三學生,3名大四學生,一名畢業不久的校友組成。
本片的主要創意策劃的來源是非常不科學的。當時清華大學招辦的老師邀請我來為今年的招生宣傳片來做策劃,我本著湊熱鬧不怕事大的想法,就提出了一鏡到底的方案。
一方面,我仔細看了過去的清北招生宣傳片,已經厭倦了去演一些東西——拍劇情類的東西很容易視角過於局限,關注一批人忽略另一批人,從而導致了被黑。我當時認為清華需要一個可以用個幾年的招生宣傳片,然後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明年、後年,拍一些聚焦一些的片子。正是這樣一個念頭讓我決定相對比較宏觀的視角,借古喻今,展示清華與清華人的風貌。
另一方面,我認為招生宣傳片的主要受眾,一是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二是清華的學生(特別是大一的學生)。前者很明確,希望他們能認同清華大學的理念和環境,吸引報考;而後者則是加深同學對於清華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因此,去宏觀展示一下清華的風貌,雖然普通,但是清華確實需要這樣一個片子。
我知道很多學校用過一鏡到底這個方式,更不要說去年北大也拍了一個巨長的一鏡到底。但我認為,絕大部分的高中生和清華的學生們未必看過一鏡到底這樣一種形式,且清華的線路更適合來拍攝一鏡到底,而並非是在幾個場景之內盲目的布景,強行進行拍攝。清華學堂-同方部-大草坪-大禮堂-水木清華,這條線路貫穿清華的核心建築,在具有歷史感的同時,也兼具了學生們活動的空間,非常適合一鏡到底的呈現。
我們相信講述的力量。在2015年和2016年的新媒體傳播中,涌現了大量的優秀的以講述為主要形式的短視頻。講述是一種受眾易於理解的形式,也不會產生一些含義上的誤解。看到這里,很多看官應該明白了,我策劃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片子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