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心肌梗塞
前段時間大量看了一些關於心肌梗塞的資料,看到你的提問,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肌梗塞的飲食禁忌
補充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強血管的彈性、韌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減少膽固醇脂和鈣鹽在血管壁的沉積,阻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海產品含碘豐富);鎂可提高心肌興奮性,有利於抑制心律紊亂(鎂在綠葉菜中含量較多)。
宜進食粗糧及粗纖維食物,防止大便秘結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
忌:應控制熱能食物的攝入,勿使身體超重。避免食用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高的動物內臟。控制食鹽攝入,鹹菜、豆醬、香腸,腌肉等最好不吃或少吃。忌煙酒及刺激性食物。
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飲食原則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主要並發症,合理的飲食,對心肌梗塞治療有重要意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要嚴格卧床,營養不宜過多,進食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限制熱量攝入,以減輕心臟負擔。尤其是發病初期,應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並避免過冷或過熱的膳食。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增加半流食,並逐步增加熱能。允許進食適量的瘦肉、魚類、水果等。經常保持胃腸道通暢,以防大便時因過分用力加重病情。
(2)飲食應平衡、清淡且富有營養,以改善機體,包括心肌細胞的營養供給,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應避免過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飲濃茶、咖啡。避免進食大量脂肪,因為有可能因餐後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導致血流緩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3)注意鈉、鉀平衡,適當增加鎂的攝入,以防止或減輕並發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一般建議低鹽飲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鈉喪失過多,則不必過分限制鈉鹽。膳食中鈉、鉀、鎂的攝入,應據病情隨時調整。
(4)急性心肌梗塞伴心功能不全時,常有胃腸功能紊亂,飲食更應注意。發病開始的1~2天,僅給熱水果汁、米湯、蜂蜜水、藕粉等流質飲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轉,疼痛減輕後,可逐漸增加一些瘦肉、蒸雞蛋白、稀米粥等飲食。隨著病情的恢復,病後6周可採用冠心病的飲食治療,但飲食仍需柔軟,易於消化。
家庭防治措施:
●絕對不搬抬過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時必然要彎腰屏氣,其生理效應與用力屏氣大致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肌梗死的常見原因。
●放鬆精神
愉快地生活保持心境平和,對任何事物要能泰然處之;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競爭激烈的比賽,即使比賽也應以鍛煉身體增加樂趣為目的,不以輸贏論高低。
●適度鍛煉
一般來說,要達到鍛煉的目的,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認真的體育鍛煉,每次不少於20分鍾,但也不宜超過50分鍾。開始時要先活動一下身體,如舉臂、伸腿等。鍛煉結束時要做一些放鬆活動,不應立即停止活動,更不應鍛煉後馬上上床休息,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對心臟不利。在參加體育鍛煉之前,應該先測定體力耐受程度。運動鍛煉不要過度,過度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使左心室過度疲勞和促使發生心力衰竭。運動量一般可視年齡和健康狀況而定。如果是心、肺功能都正常的人,可以根據鍛煉後的最高心率限度來定。具體計算方法是,從220減去年齡數,再乘以O.75。例如您今年60歲,那麼(220—60)x0.75:120次,如果超過120次,則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
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水溫太高可使皮膚血管明顯擴張,大量血液流向體表,可造成心腦缺血。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澡間一般悶熱且不通風,在這樣環境中人的代謝水平較高,極易缺氧、疲勞,老年冠心病病人更是如此。冠心病較嚴重的病人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洗澡。
●要注意氣候變化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並繼發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氣候急劇變化、氣壓低時,冠心病病人會感到明顯有不適。資料表明,低溫、大風、陰雨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之一。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病人要注意保暖,或適當加服擴冠葯物進行保護。
●做好曰常保護
冠心病人日常生活中各種保護措施非常重要,同時,還要懂得和識別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狀並給予及時處理。
●應急措施
如果出現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狀,千萬不要驚慌,首先病人應立刻卧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立即請醫生上門,就地診治。同時做好送往醫院的准備。交通工具必須平穩舒適。病人應避免走動,情況相對穩定時以擔架運送。運送途中可持續或間斷使用硝酸甘油等擴冠葯。症狀嚴重心電圖變化時按心肌梗死處理。梗死先兆得到及時處理的病人,有的可免於急性心肌梗塞,有的即使發生心肌梗死,梗死范圍也較小,症狀較輕,並發症少,易於康復,存活率明顯提高。
●有幫助的天然葯草
黑蘿卜、三七,假葉樹、白屈菜、蒲公英、茴香、銀杏(白果)、山楂果、蛇麻草、木賊、愛爾蘭苔、山梗菜、香芹、紅苜蓿、玫瑰實,它們都對心肌梗死的治療具有幫助。
心肌梗塞後二級預防包括:
1.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本病有所認識,了解各種防治措施的意義,使之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在防治中能積極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經膳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平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特點,選用血脂調節劑。
3.吸煙者應力勸戒除。吸煙不光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死發生率大約為不吸煙或吸煙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死後17個月中,戒煙者較繼續吸煙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煙者較吸煙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顯降低。被動吸煙與吸煙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的親屬戒煙,患者恢復工作後最好應在無煙環境中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減低冠狀動脈及側支循環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地易誘發再梗死的原因。
4.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鍛煉。可採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以增強體質。
5.合並高血壓或糖尿病者,應予以適當的控制。
6.抗血小板治療。血小板不公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過程中,而且在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心肌微循環中聚集等所導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或猝死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阿斯匹林是廉價易得的抗血小板制劑,副作用低,便於長期應用。
7.應用β-受體阻滯劑。大量的臨床試驗結果證明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心肌梗死後再梗死的發生率、猝死發一率、心臟死亡率和總死亡率。常用β受體阻滯劑有心得安、氨醯心安、美多心安等。
8.急性心肌梗死恢復後,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葯,門診隨訪,觀察病情,調整用葯。如又再現心絞痛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以防止再梗。
2. 多血管床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宣傳文案
大型的臨床研究均顯示無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腎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四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均可導致急性臨床心血管事件。血管床的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發展到一定程度均可引起相應臟器的缺血。以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為基礎的多血管床狹窄性病變,其危險因素都保持明顯高度的一致。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煙和肥胖被認為是重要危險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是一個持續進展的全身性疾病,它累及供應不同臟器或系統的動脈血管,可以導致一過性腦缺血發作和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心臟性猝死,動脈粥樣硬化性腎病以及間歇性跛行。資料顯示:如果一個患者第一次發生心肌梗死,他未來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4~6倍,腦卒中的風險增加3~4倍;如果一個患者第一次的事件是腦卒中,那麼他未來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增加9倍,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2~3倍;如果患者患有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無論他是否有間歇性跛行,他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4倍,腦卒中的風險增加2~3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與腦卒中相關,而IMT也是預測心肌梗死的非常重要的指標。外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值得關注是因為它的預後很差,五年的死亡率等同於結腸癌或非霍奇金病。外周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干預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是預防和治療的基石,不僅僅減少心肌梗死,還會對全身動脈血管疾病的預防有一石多鳥的效果。在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因為這些相似的危險因素,導致最終危險事件的很有可能並不是最初引發症狀的血管。因此要求更為系統地對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進行詳盡的治療策略安排。
3. 關於心肌梗塞
你媽媽生病,我們看笑話?沒這么心理畸形的人吧。因為出了急性期,所以應該錯過了最好的6個小時的治療時機,所以現在只是算一個補救措施,挽救還未死掉的心肌。首先控制血糖血壓,低鹽低脂飲食,規律用葯,注意休息,身邊備好硝酸甘油,突發胸悶後使用。壽命的話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注意護理應該影響不大。
4. 心梗的治療方法
一、溶栓療法:根據用葯途徑可分為冠狀動脈內溶栓及靜脈內溶栓兩種.冠狀動脈內溶栓是先用導管經動脈插入冠狀動脈再注射尿激酶或鏈激酶,使冠狀動脈內的血栓溶解,其成功率為68%~89%.但是由於冠狀動脈內溶栓需要進行動脈插管,可能會延擱一定時間,因此近年來多採取靜脈內溶栓.靜脈內溶栓治療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醫院內進行,甚至可在救護車中進行,因此使用更為廣泛.它是在短時間內,一般為30分鍾內將50萬~150萬單位鏈激酶由靜脈滴入,有效率為50%~90%不等.溶栓治療成功的病人,胸痛症狀迅速減輕或消失,心電圖好轉,心功能恢復過程加快,心肌梗塞范圍明顯縮小.溶栓治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要及早開始,越早越好,一般認為如心肌梗塞已超過6小時,則效果較差.溶栓療法的主要缺點是劑量掌握不準可造成出血.此外可能會出現冠狀動脈再通後的心律失常,但這種心律失常發生時間較短,只要及時處理,不會危及生命.進行溶栓治療,首先應強調病人必須是沒有溶栓禁忌證.符合下述情況者,則應及早給予溶栓治療:
1、病人缺血性胸痛持續半小時以上,胸痛發作時間在6小時以內;
2、胸前至少相鄰兩個心電圖導聯ST段抬高>O.2毫伏,或Ⅱ、Ⅲ、aVF、導聯ST段抬高≥0.1毫伏;
3、年齡一般不限,但高齡患者不良反應相對較多,但年齡一般應小於75歲.
溶栓治療的禁忌證:因為應用溶栓劑最大的不良反應是出血,所以絕對禁忌證主要包括:
1、活動性內出血,如活動性潰瘍病及痔瘡出血等;
2、持續時間較長的或造成損傷的心肺復甦;3、近期內有腦外傷或顱內新生物,2周內有手術或外傷史,有腦血管意外史,如腦溢血;
4、糖尿病性出血性視網膜病及其他出血性眼病;
5、妊娠;
6、對溶栓劑如鏈激酶有過敏反應史;
7、血壓>180/120毫米汞柱.二、溶栓與介入治療比較:進來研究表明,應用溶栓與急診支架介入術的資料,並比較了兩種治療手段的近期療效.分析結果,兩組病人的基本臨床特點大部分無差異.只是支架介入組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心梗合並高血壓介入治療明顯高於溶栓組.溶栓組臨床判定再通率為46.7%,出血並發症為27%,多為牙齦出血和血尿.
從實際上看從胸痛發作到溶栓治療比支架植入所需時間短,介入手術需要一定的准備時間,溶栓葯物只要醫生診斷心梗後就可以注射.在心梗的治療上時間就是生命.介入支架從現在技術和葯物發展水平來看如果經濟條件有限,符合溶栓指標還是先採取溶栓葯物治療.如果溶栓時間過了、不符合溶栓指標再進行介入治療.介入後再狹窄現在來看還是很頭疼的問題,現在宣傳葯物洗脫支架可以大量減少介入後再狹窄.葯物洗脫支架有文獻報道在長期的隨訪中並不像預計的那樣好.美國從衛生經濟學方面分析,葯物洗脫支架要降低1%的心梗、死亡等心臟事件危險,要付出1.6萬美元代價;如想要使心梗患者每年提高1%的生活質量指標,則需增加5萬美元.正是如此高昂的代價,以及葯物支架應用於臨床僅僅3年時間,療效還有待長期觀察.歐美國家、中國周邊的新加坡、日本等國家,葯物支架的使用率目前也只在30%以內.然而,在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部分大醫院葯物支架的使用率達到60%~90%,個別醫院甚至高達100%.使用葯物支架必須考慮到那些不能耐受長期抗血小板治療的患者,或近期需要進行非心臟手術治療的患者.因為植入普通支架後,患者只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物一個月,而植入葯物支架,則需要至少服用一年甚至兩年.
5. 網友為用AED急救心梗男子的路人點贊,急救方法為何實用卻得不到推廣
AED是一種在人們出現心臟驟停等心臟突發狀況時,給予的一種緊急急救設備。廣東省深圳市從2017年開始,就在城市的各個重要公共場所中,逐步安裝推廣AED急救設施。這個設備對於一些公共場所中突發心臟狀況的人們有非常好的搶救效果。就在前不久,一名男子突發心肌梗塞後,就在周圍人的幫助下利用AED設備挽救了生命。
AED設備是非常實用有效的急救設備,對於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非常大的幫助和作用。而我國現在還在陸續推廣階段,很多地區仍然沒有覆蓋。主要是由於AED設備的成本較高,一台小小的設備就需要好幾萬元,而我們周圍的人們對於急救常識也相對較欠缺,對於學習急救方法的意識也較為薄弱。所以還需要更多的宣傳和推廣,才能讓更多人學會更多急救常識。
6. 原來心肌梗塞是這樣引起的
心肌梗塞指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突然完全性閉塞,冠狀動脈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心肌發生缺血、損傷和壞死,臨床上出現以劇烈胸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心電圖進行性和心肌酶學動態變化為臨床特徵的一種急性缺血性心臟病。並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屬嚴重的冠心病的嚴重類型。其基礎病變大多數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少數為其他病變如急性冠狀動脈栓塞等。
那麼具體是哪些原因會導致這一疾病呢??大家一起來了解~
1、過度疲勞
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2、情緒激動
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3、暴飲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6、吸煙、大量飲酒
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
7、大出血休克
休克時血壓過低,冠狀動脈灌注量不足,加上大出血給機體一個很大的刺激,引起體內生物化學的改變,而誘發心肌梗塞。
8、不合理的運動手段
運動/活動本身就能引發心肌梗死,由於有些人天生冠心病(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血管比較狹窄,運動時血管儲備就不夠了,運動時易心肌缺血,就輕易發生心絞痛。
面對如此可怕的疾病,那我們又如何預防呢??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1.衛生宣傳教育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使患者和家屬對本病所認識,了解各種防治措施的意義,使之減少對疾病的顧慮,在防治中能積極予以配合。
2.安排合理膳食
以降低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體重超重者要限制總熱量。經膳食調整3個月後,血脂水平仍明顯異常者,可針對血脂異常特點,選用血脂調節劑。
3.適當的體力活動和鍛煉
可採取步行、體操、太極拳、氣功等鍛煉方法以增強免疫力,加強體質。
4.吸煙者應力勸戒除
吸煙不光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也是心絞痛、心肌梗死和再梗死的危險因素。心肌梗死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死發生率大約為不吸煙或吸煙已戒除者的2倍。挪威多中心研究,在心肌梗死後17個月中,戒煙者較繼續吸煙者再梗塞減少45%,在3年後,戒煙者較吸煙者心臟原因死亡及再梗死明顯降低。
被動吸煙與吸煙者有相同危險,故應力勸患者的親屬戒煙,患者恢復工作後最好應在無煙環境中工作。吸煙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血小板聚集,減低冠狀動脈及側支循環的儲備能力。伴有高膽固醇血症者,吸煙程度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呈高度相關,吸煙可使冠狀動脈病變加重,這些可能都地易誘發再梗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