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治開頭的詞語
長治久安
cháng zhì jiǔ ān
[釋義]
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國家長期安定、鞏固。
[出處]
《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
2. 山西長治的民風民俗
長治過年習俗:
每逢年節,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備一捆穀草或乾柴,初一五更點燃。熊熊的火光揭開了年節的序幕。長治,古稱上黨。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等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神話傳說均誕生於此地,被譽為中國的"神話之都",由此這里的"年"民俗也格外獨特。在長治的大多數農村,大年初一人們起床很早,第一件事就是點年火。相傳古時候,有一種怪鳥叫九頭雉雞。每到大年初一,就會飛出四處覓食。
九頭雉雞頭部破爛,不斷滴血,血滴在哪裡,哪裡就遭殃。後來,人們發現九頭雉雞十分懼怕火光,於是就用燒柴火的辦法防禦它飛來。久而久之,形成了燒年火的習俗,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說。在這里,每逢年節,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備一捆穀草或乾柴,初一五更點燃。熊熊的火光就揭開了年節的序幕。
(2)長治宣傳語擴展閱讀
其它民俗: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近3400萬人,省內轄11個地級市,119個縣、市、區。
威風鑼鼓:
威風鑼鼓是流行於臨汾地區的一種集體敲擊表演,得名於鼓手錶演時展示的各種勇猛姿態。它常常在慶祝農歷新春,豐收,群眾遊行和其它歡樂的場合表演。威風鑼鼓最早據說是在古代堯帝時期出現。到現在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堯帝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去看她們的父母時,堯所在的部落的人們敲鑼打鼓為她們送行。當她們回來時,她們村的人們也以同樣的方式歡送她們。從那時起,威風鑼鼓就成了一種習俗。許多大村莊都有他們自己的鑼鼓隊。
3. 長治導游詞400字。怎麼字呢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潞安府等。「長治」原為潞安府府治所在縣名,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取長治久安之意。[1]
長治地處晉東南,晉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於由太行山太岳山環繞而成的上黨盆地中。
長治歷史悠久,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在此首置上黨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一統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為其一,市區內留存有古上黨郡署大門上黨門和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中軸線長408米的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是全國文明城市[2]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 、國家森林城市[4] 、國家園林城市[5] 、國家衛生城市[6] 、中國十大魅力城市、中國曲藝名城[7]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8] 。
2016年9月,長治入選「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之一。[9]
4. 長治久潔是詞語嗎
沒有這個詞語,有「長治久安」一詞。
5. 如何寫一篇城市旅遊解說詞,例如:山西長治
長治自然風光神奇壯美。太行「迤麗東北,延袤千里」,峰巒疊嶂,英雄隘險;太岳群聳峙,巍峨峻秀,標密谷幽;漳河三源相匯,滋潤上黨沃土,蜿蜒潺潺東流。長治有以山地為主體的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東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競秀,萬壑爭奇。那壁立千仞的黃崖洞,雲蒸霧罩的紫團山,空谷幽深的廣志堖、層巒疊翠的老頂山,桔屈難行的羊腸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虹梯關等,充分展現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險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濤震雲海,飛瀑擊流泉。那峰奇松挺的靈空山,藤纏泉瀉的盤秀山、山疊環繞的提神嶺、峰矗泉涌的發鳩山、花奇草異的花坡、水回魚轉帆影動的沁河等,充分顯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黨盆地內,漳河、絳水奔流其間,平疇綠野一望無際,這些都是絕妙的天然勝景。
長治市人文旅遊資源古老珍貴。早在一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勞動、生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就是在這塊土地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偉大變革。「神農嘗百穀」、「粒王填海」、「參盧農耕」、「羿射九日」、「女媧補天」等神話傳說都發生在這里。長治可謂古代建築的藝術寶庫,在全國佔有率很多。據統計,中國古代宋元以前地面著名建築的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長治。中國唐宋以後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長治則是古代彩塑的聚寶盆。如平順的唐代明慧大師塔,唐塔建築的典型代表;長子法興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築形制為我國現存古塔所僅見。法興寺自然燈塔,在國內僅存同類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眾多的寺觀廟中保存著一大批藝冠華夏的歷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畫,堪稱我國古代藝術之珍品。
長治市居高涉險,關山偉固,是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在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左權、陳庚、簿一波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繪制了一幅氣壯山河的歷史畫卷,他們率領八路軍總部進駐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據地,與長治人民一起發動了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和長樂村戰斗、響堂鋪戰斗、神頭嶺戰斗、沁源圍困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解放戰爭初期,面對閻錫山國民黨反動派對我解放區的猖狂進犯,我人民解放軍在劉伯承、鄧小平同志指揮下,在這里發動了著名的「上黨戰役」,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拉開了序幕。如今,八路軍總部舊址王家峪、磚壁、北村,黃崖洞兵工廠、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太行太岳烈士陵園、神頭嶺紀念碑、上黨戰役紀念館等革命文物,已經成為對青少中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活教材。
6. 長冶一詞的含義是什麼
長冶是一個地方。
長治簡稱潞,古時曾稱上黨、潞州、潞安府等。「長治」原為潞安府府治所在縣名,得名於明嘉靖八年,取長治久安之意。長治地處晉東南,晉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於由太行山太岳山環繞而成的上黨盆地中。長治歷史悠久,周顯王二十一年(前348)韓在此首置上黨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一統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黨郡為其一,市區內留存有古上黨郡署大門上黨門和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中軸線長408米的城隍廟潞安府城隍廟。
長治位於太行山南段、山西省東南部,東倚太行山,與河北省邯鄲、河南省安陽兩市為鄰,西屏太岳山與山西省臨汾接壤,南部與山西省晉城毗鄰,北部與山西省晉中交界。全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東西最長處約150公里,南北最寬處約14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8′03"~112°44′04",北緯35°49′~37°08′。
7. 長治宣傳語
示例:果城南充,川北重鎮;三總故鄉處,絲綢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