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知乎做營銷,是一種怎樣的「特別挑戰」
早期的知乎,是一個偏互聯網的精英社區。因為知乎早期團隊基本上來自互聯網圈,在吸收第一批種子用戶時,採用的又是推薦實名制,所以打造了一個比較純粹的互聯網交流環境。
盡管後來知乎開放注冊,用戶由40萬暴增至6000萬,也相應推出更多的行業欄目,但其用戶群體屬性卻並未發生太大變化。
機構帳號發布內容的質量、頻度、用戶交互情況各項指標都將影響機構帳號成長體系數據指標,不同的機構帳號成長體系會與社區產品的推薦機制有聯動,獲得不同級別的有針對性推薦,協助品牌衡量和追蹤運營效果,進一步制定更優化的運營策略,走進用戶並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響力。
從廣告主在知乎的初步實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消費升級及移動社交的雙重背景下,人們不是不需要廣告,而是需要更有價值的信息,來幫助完成消費決策。當廣告主找到知乎這類優質平台,藉助獨具創意的內容、形式,與用戶進行更直接真誠的溝通,就可以實現商品、服務於用戶的有效連接。類似知乎的這種機構賬號、原生態廣告平台,順應了發展趨勢,助力廣告主實現了有效連接。
B. 為什麼豆瓣和知乎的廣告都讓人看不懂
「『我們的精神角落』這句slogan非常精準,直擊靈魂,做為一個老豆瓣er,我必須承認這句話點到了我的痛點。許多人可能跟我一樣,一些在微信、微博、現實世界中不能說的話,都集中寫在豆瓣上,雖然大概有一年不用,但如果有日記我還是要寫在豆瓣上,這就我跟這個網站的淡而深的關系。」一位叫
「怒而飛」的知乎用戶這樣評價。
甚至還有不少狂熱的熱愛者仔細分析廣告中的細節。比如叫「盧十四」的豆瓣用戶認為,「影片一開始有個細節:男主角撥打電話的同時,從抽屜里拿了一把刀。而在影片的最後,男主角就是憑這把刀劃開束縛,重獲自由。這把刀就像《肖申克的救贖》里的鶴嘴鋤,『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像《盜夢空間》里的陀螺,連接著夢境與現實。這把刀就是豆瓣。」
如果你看了一個月前知乎和金星合作的那條在電影院放映的品牌宣傳片,或者過去一年知乎投放的地鐵廣告,會發現廣告風格以及粉絲們熱烈的討論幾乎如出一轍。
知乎春節期間在電影院投放的宣傳片中,「為什麼努力?」「為什麼愛?」「我是誰?」「世界在哪?」拋出四個人生哲學命題式的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是「沒有答案,一切依然存在」「存在,因答案而不同」。在賀歲檔鬧哄哄的氣氛中,人們也紛紛表示沒看懂,不過不少知乎用戶還是熱衷於討論它,甚至有人高冷地認為「懂的人懂」。
在去年6月知乎推出的地鐵海報廣告中,提出了關於奧黛麗·赫本、畢加索、海明威以及薛定諤作人生的問題同樣令人難以理解,同時還給出了更難讓人明白的解答,而知乎把這稱為「認真的問答社區」。
這種復雜創意的出發點當然與文藝青年這個消費群體有關。按照豆瓣合作的廣告公司W的創始人李三水的理解,這是一群偏重精神需求的人,他們喜歡讀書、觀影、音樂,甚至用和別人不一樣的玻璃杯。在情緒豐富敏感的同時,他們知識的吸納能力高,對高級的生活依然充滿慾望。李三水更傾向於把它們描述為「高知和高敏高度」人群。當然,也有一種解讀認為這是一群矯情、不切實際的人。
C. 怎麼利用知乎去宣傳自己的產品
推廣。可以聯系我,在論壇,貼吧,有推廣!或者其他形式的推廣。
D. 知乎首頁那個宣傳視頻怎麼做的
AE軟體,這個找廣告公司都會弄
E. 知乎網站是如何宣傳的
應該有專門的團隊吧。通過答題回答等等形式
F. 知乎有一段廣告詞,這是一個真正能體現你價值的地方,我們相信…………的,求全文!!
歡迎你來到知乎。 這是一個能真正體現你價值的地方。
我們相信,娛樂至上的中國互聯網,需要一個與眾不同的新世界。
在這里,認真、求知、信任與相互尊重,比膚淺的趣味更有意義;
在這里,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遠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在這里,人與人之間,可以通過言之有物的分享,建立起真誠而友善的關系。
建立這個新世界並不容易,但你會發現,這也不難,只需要你和我們一樣:
認真、專業:言之有物,不灌水,為自己的話負責
友善、互助:感謝每一個用心的回答,同時尊重與你觀點不同的人
獨一無二的你,總有見解值得分享;世界那麼大,也有等待著你的未知。
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創造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
開始
G. 知乎可以投放什麼廣告
可以的現在,知乎可強大了,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做不到的,
不知道你的是做什麼類目的,
現在有做視頻廣告投放效果很不錯的
像小區電梯裡面的顯示屏投放啊,還可以區域選擇,時間選擇,最新的還有隻能AI功能
H. 知乎可以用來做宣傳嗎
可以用來宣傳,需要給知乎工作人員聯系,網站上有他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