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釣源古村怎麼樣
依照八卦方位建的村莊,充滿人文氣息,非常懷念老村長形神兼備,講演俱佳的導游和解說。
❷ 鎂陂古村和釣源古村哪個好玩
幾好
最好前後去遊玩
❸ 吉安市釣源古村景區怎麼去啊
先坐2路車到人民廣場,再換203路車到興橋(釣源)。
網上的旅遊信息是,203路車可以直達釣源,實際上不行。203路車每天只有早晚兩半車到釣源,大概是早8點半,晚不清楚。而其他時間的公交車次都不到釣源,終點站是興橋鎮,離釣源還有幾公里。幾個月前,我朋友去釣源,早上坐到了公交車,而晚上沒有等到,不得不坐安福-吉安的長途客車回來。
❹ 釣源的作文
走進釣源古村,放眼望去,延綿的山崗環繞著幢幢青磚黑瓦的民居,一株株鬱郁蔥蔥的古樟樹點綴其間,顯得格外幽深、寧靜。置身其中,我們猶如穿越過時空隧道,回到了明清時代的社會生活。在這樣的氛圍與氣息下,無不令人生發出「問古風之悠遠,尋流韻之長傳」的雅興情思……
印象最深的,是導游帶我們參觀的一座古宅——「書香門第」在這家的廳堂側壁上,巨幅鎏金畫「訪賢村於渭濱」,是借「姜太公遇周公」的典故,喻歐陽家族在渭濱開創基業,這幅畫歷數百年滄桑,仍舊金碧輝煌,著實令人驚嘆。
每一幢看似普通,甚至有些破舊、陰暗的古宅,其實都有其微妙、獨特之處,每個宅子都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段迷人的劇情……令人有進一步尋根究底的沖動,可惜時間匆忙,我們只好帶著余興,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釣源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千年古村!
❺ 江西吉安古村
慕名來到吉州區興橋鎮千年文化古村釣源。遊客們為村裡的古建築、古文物所傾倒,為村裡深厚的文化古韻所折服。
釣源古村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歐陽修後裔聚居之地,時有「小南京」之美稱。「五一」這天釣源的中外遊客達到3000餘人。歐陽修大宋祠門前廣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精彩的龍燈表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客。從新加坡返鄉認祖尋親的歐陽廣禮先生興奮地說,早就想回來尋根,今天到此一游,看到生態美、文物奇、村落秀、建築巧、民風淳的釣源,真是不虛此行啊!
江西吉安城東南25公里處,有一座山環水抱的古村落———渼陂村。始建於南宋初年的渼陂村歷史上曾是一方重鎮。
進入村頭,從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梁氏宗祠永慕堂抬眼望,只見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永慕堂是
❻ 江西省吉安市
吉安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有白鷺州、青原山、吉州古窯址、文天祥紀念館、玉笥山、白水仙景區以及革命搖藍井岡山等。
吉安好玩的地方推薦
渼陂古村
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南部富水河畔,離吉安城30公里,屬青原區文陂鄉,全村面積約一平方公里。村中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古代和近現代文化印跡,這些珍貴的歷史遺存,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令人嘆為觀止,渼陂也因此聞名遐邇。
渼陂村是吉安市的一個廬陵文化古村,裡面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保存完好的有367棟,還有紅四軍的軍部,『二.七』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和曾山的舊居。有一條古街。這個村子也是人傑地靈,先後出了三位共和國的將軍。他們是梁興初將軍、梁必業將軍和梁仁芥將軍。
交通
火車:吉安火車站,步行至吉安的青原汽車站,乘前往文陂鄉的大巴,約40分鍾後就到渼陂古村的入口處。
白鷺洲書院
白鷺洲書院位於吉安市東的贛江中白鷺洲上。白鷺洲方吉安古為廬陵郡地,自宋代以來,這里名人輩出,成為人文薈萃之區,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據文獻記載,白鴛洲的得名,淵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由於白鷺洲屹立於浩闊的贛江之中,雙水夾流,情景正與李白之詩句相合,所以被用作洲名書院建於南宋淳佑元年(1241)。
東南洲頭的綠樹叢中,有兩座重檐傑閣、巋然聳立的古樓,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白鷺洲書院主體建築之一的風月樓和雲章閣。白鷺洲書院創建於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它和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合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
門票:10元
釣源
位於吉安城西17公里處,有一座充溢著古樸神韻的村莊——興橋鎮釣源村。走近村莊,滿眼是綠。延綿的崗地環繞幢幢青磚黑瓦的民居,僅北部小山上的林帶,就有18000多棵蔥蔥籠籠的古樟樹,分外醒目的是村祠「忠節第」前的4株古柏,直徑1米有餘,樹齡近千年。
民居依兩邊的坡勢鋪展,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聯,把村莊分成南北兩半。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巷道,曲折迂迴伸向各幢古宅。從平整、光潔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見老屋高低錯落,排列有序,顯得幽得與蒼老,引人入勝。風姿各異的歷代建築,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風情畫,令人賞心悅目。建築風格的豐富多樣,隱含太極八卦的結構布局,形成了釣源古村群落的顯著特色。專家們考證,這是應合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顯現「天人合一」的道理。釣源村幾乎匯集了我國南方古代民間建築的主要基本類型,譽為濃縮我國古村建築風韻的瑰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對該村的古建築贊不絕口。
門票:25元
交通
公交:從吉安市人民廣場乘203路公交車可直達釣源古村(釣源古村離吉安市區18km)。
❼ 釣源古村的交通線路
從吉安市人民廣場乘203路公交車可直達釣源古村(釣源古村離吉安市區18km)。203路公交車14:00和16:00直達釣源村口。
釣源古村門票價格:40元
❽ 釣源古村的釣源古村
古建築內外亦有木雕、石雕、木刻、石刻、彩繪和鎦金字畫。如鎦金圖《訪賢才於渭濱》和《求富亦求壽考》,人物笑容可掬,服飾鮮活,車鑾華蓋、灘石樹木、山水雲霓,都完整生動。陳列於各家的朱紅色鎏金雕花架子大床,分別雕飾了麒麟送子、喜鵲登梅、八仙過海、竹節梅花圖。釣源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意趣,盡在其中。
走近村莊,滿眼是綠。延綿的崗地環繞幢幢青磚黑瓦的民居,僅北部小山上的林帶,就有18000多棵蔥蔥籠籠的古樟樹,分外醒目的是村祠「忠節第」前的4株古柏,直徑1米有餘,
樹齡近千年。
民居依兩邊的坡勢鋪展,7口大小不一的水塘串聯,把村莊分成南北兩半。一條條青石板鋪就的巷道,曲折迂迴伸向各幢古宅。從平整、光潔的青石板上走去,只見老屋高低錯落,排列有序,顯得幽得與蒼老,引人入勝。全村現有村民150多戶,800餘人,存有明清建築150多處,宗祠、家祠9座,書舍5處,古石橋2座。風姿各異的歷代建築,如一幅幅淡淡的民俗風情畫,令人賞心悅目。建築風格的豐富多樣,隱含太極八卦的結構布局,形成了釣源古村群落的顯著特色。青石板鋪成的巷道兩旁,是四通八達的排水溝,天下大雨,巷中無積水,房屋前後瓦檐上的騎瓦封火牆,刺向藍天。幢幢民居,既有常見的單檐屋面,又有不多見的垂檐瓦頂;既有1進2廂、2進4廂式廳房,又有庭園式、院牆式等風格迥罕的居室。令人不解的是,釣源村大多是「歪門邪道」,巷路、村道、塘岸沒有一條是筆直到邊的,建造者有意為之,巷道時寬時窄,院角有圓有方,牆面有正有側,形成回環往復、參差跌宕的格局。專家們考證,這是應合古代陰陽八卦的理念,顯現「天人合一」的道理。
釣源村幾乎匯集了我國南方古代民間建築的主要基本類型,譽為濃縮我國古村建築風韻的瑰寶。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對該村的古建築贊不絕口。
釣源村的先祖崇尚遁世,建築和裝飾也無不透露出一種隱逸遁世的道家色彩。而村莊的歷史卻有過繁華和喧囂。清咸豐年間,石刻、木刻、彩繪、楹聯、牌匾、雕屏,有1300多戶,人口近萬,店鋪60餘家,此外還有戲園、賭場、跑馬場等,號稱「小南京」。方圓數百里的官宦富商,經常來這里博彩聽戲,品茶飲酒。這當時遠近聞名的鄉間都市,昔日繁華至今依稀可辨。文宗遺跡、八卦村形、商賈世家冶遊的場所,這些給釣源村抹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
❾ 釣源古村的釣源古村小貼士
江西省吉安位於贛江中游,江西省中西部,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山勢險要,但山脈是南北走向,所以東部沿海的溫暖氣流可以長驅直入,在山坡易成雨,這使吉安處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的控制之下,四季分明,春寒冬冷,夏熱秋爽,霜期較短,雨熱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