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化縣歷史上最大的官員是誰
新化縣歷史上最大的官員是龔谷成,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人,1940年12月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十屆全國政協常委。
個人簡歷:
195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0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63年畢業於解放軍第一工程兵技術學校。曾任師政治部助理員、司令部作訓科參謀。
1967年6月後,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作戰科參謀、副科長。
1983年1月任廣州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
1983年9月入軍事學院學習。一年後任廣州軍區某軍副軍長、某集團軍副軍長。
1990年6月任集團軍軍長。
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93年12月任廣州軍區參謀長。
1995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1996年11月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
1997年10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新化宣傳擴展閱讀
抗洪英雄
1998年夏,奉中央軍委命令抗擊長江特大洪水。
8月2日,率指揮部到達抗洪第一線,任廣州軍區湖北長江抗洪搶險前指總指揮。他身穿迷彩服,頂烈日,冒風雨,把指揮部建在越野車上、直升機上、船舶上、大堤上,調動千軍萬馬,領導參戰官兵嚴防死守,度過數十個激戰的不眠的日夜。
他七下荊州、四進武漢,在長江中游追著洪峰走、伴著危險行,嘉魚救人、荊江分洪、洪湖搶險、監利搶險,千里干堤上,哪裡有險情哪裡就有他率部戰斗的身影。他領導10萬官兵與湖北人民共同戰斗,勝利地完成抗洪搶險任務,保衛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8月8日,朱鎔基總理親臨湖北災區視察災情,與他緊緊擁抱,情景感人。這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解放軍將士英勇抗洪的高度贊譽,也是他個人的無上光榮。
網路-龔谷成
❷ 新化有哪些名人
遠古的蚩尤
民主革命宣傳家陳天華、辛亥革命元老譚人鳳、華夏名將陳正湘、愛國名將方鼎英、教育家成仿吾、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書畫家羅尗子、國際系統遺傳學開創者曾邦哲
❸ 新化圖文廣告店哪家靠譜一點
個人推薦新化千圖廣告,做的宣傳單規格不對,他們可以重新做,還不加錢,我覺得很有保障
❹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
蚩尤故里多彩新化宣傳片的主題曲叫什麼,可以用酷狗聽歌識曲聽出來是什麼歌曲的。
宣傳片(Propaganda film)是製作電視、電影的表現手法,是對企業內部的各個層面有重點、有針對、有秩序地進行策劃、拍攝、錄音、剪輯、配音、配樂、合成輸出製作成片,目的是為了聲色並茂地凸現企業獨特的風格面貌、彰顯企業實力,讓社會不同層面的人士對企業產生正面、良好的印象,從而建立對該企業的好感和信任度,並信賴該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宣傳片從其目的和宣傳方式不同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企業宣傳片,產品宣傳片,公益宣傳片,電視宣傳片、招商宣傳片。
❺ 湖南新化有哪些歷史名人
陳天華:湖南新化人。辛亥革命最著名的宣傳家、鼓動家,著有《猛回頭》、《警世鍾》等書。後為了喚醒同胞,在日本大森灣跳海殉國。
曾家修(湖南新化人)解放軍206醫院病理科主任。2004年晉升專業技術少將少將175.謝秋雲(1948.07-,湖南攸縣人)陸軍第41集團軍副政治委員。
❻ 新化縣有哪些名人
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天華、譚人鳳,愛國將領方鼎英,教育家、社會學家成仿吾,華夏名將陳正湘,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等
民主革命宣傳家陳天華
字星台,又字過庭,縣知方團下樂村(今榮華鄉小廘村)人,清光緒元年(1875)生,1903年留學日本,曾參加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反對俄國不撤走入侵我東北之軍隊。常與同學討論民主、自由政治學說,著《猛回頭》、《警世鍾》等書,喚醒國人拯救中華,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並嚙指作血書,沉痛記述亡國慘禍,郵寄內地,讀者無不墮淚。1904年參加華興會,長沙起義事泄失敗,復逃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與孫中山、黃興等人創建中國同盟會,為同盟會章程起草人。是年冬,因反對日本政府頒布中國留學生取締規則,憤然留下絕命書萬余言,在日本大森灣投海自盡。由蘇鵬扶其棺柩回湘,公祭後安葬嶽麓山。
·辛亥革命元老譚人鳳
辛亥革命元老譚人鳳 字石屏,縣永靖團福田村(今屬隆回縣)人。清咸豐十年(1860)生。多次應試不第,為村義學塾師。秉性剛直,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年青時參加會黨並聯絡各地會黨成員,秘密進行反清活動,被推為洪門首領。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在東京加入同盟會,並參與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與以梁啟超為代表的保皇派的思想大論戰,斥梁為小人。此後,同盟會組織的多次反清武裝起義,譚「無役不從」。清宣統三年,赴香港謀劃廣州新軍之役不果。旋召集各省同盟會會員會議,圖謀長江革命。是年七月,成立中部同盟會,譚人鳳被推為總務會議長。極力推動各革命組織的聯合,促進武昌起義成功。隨即參與湖北軍政府的籌建,促湘援鄂;在南北各省代表會議上,被推為臨時議長。南北戰時,任武昌防禦使兼北面招討使,立誓與武昌共存亡,固守危城武昌,鞏固了革命成果,為革命繼續發展贏得了時間。民國成立,任粵漢鐵路督辦、長江巡閱使。「二次革命」時堅決反袁,在湖南策動反袁獨立。民國九年(1920)病逝上海。孫中山為其治喪,北京政府總統徐世昌題其遺像「青霞奇御」。著有《譚人鳳集》。
·華夏名將陳正湘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人民解放軍名將、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陳正湘 縣圳上鎮人,清宣統三年(1911)十月出生。陳正湘幼時家貧,民國15年(1926)入唐生智部當兵,參加北伐,後入滇軍朱培德部。民國19年駐江西大余,聯合士兵擊斃作惡多端的連長後起義,參加陳毅部紅二十二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紅三十五師,紅一軍團一師、五師、少共國際師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戰役。戰斗中英勇無畏,獲中央軍委三等紅星獎章。抗日戰起,陳正湘任八路軍――五師副團長,參與了平型關反擊日寇之戰。旋調任晉察冀軍區團長,率部在山西、河北等地開展抗日游擊戰。1939年11月,在淶源縣雁宿崖、黃土嶺與日軍激戰,指揮炮兵擊斃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朝日新聞發表標題為《名將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的新聞。後任第一支隊司令員,第四、第十一軍分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晉軍區副司令員。晉察冀第四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團第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
1993年病逝北京,骨灰運回圳上鎮安葬。並建亭紀念,命名為「將軍亭」。
愛國名將方鼎英
號伯雄,縣時雍團富溪村(今圳上鎮方家村)人,清光緒十四年(1888)生。十四歲赴日本求學,入振武學堂、陸軍士官學校習軍事。在日期間,先後加入反清愛國組織求知社、文學社,後加入同盟會。回國後,任保定軍校教官。辛亥革命時,參
加保衛漢陽之戰,民國6年(1917),再次赴日本攻修炮兵專業。民國12年,孫中山命湘軍組織討賊軍討伐湘督趙恆惕,方鼎英代理軍長,在湘江西岸與敵軍激戰三十餘日,終於挽回危局。旋又奉孫中山命,平陳炯明叛亂,解廣州之危。民國14年起,先後任黃埔軍校入伍生部中將部長、教育長、代校長等職,危難時,掩護共產黨人離校,保護了革命力量。民國16年秋,歷任暫編第十三軍軍長、四十六軍軍長、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西征軍第一路總指揮等軍事要職後,深感內戰頻仍,民無寧日,乃離開軍隊幽居上海。抗日時期,力主抗日,曾出任第九戰區戰地黨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抗戰勝利後,聯合國民黨革命派人士從事反內戰活動,贊成湖南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解放後,曾出任湖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參事室主任、司法廳長,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等職。1976年病逝長沙。
·革命家、教育家成仿吾
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階級教育家、社會科學家成仿吾,縣知方團(今琅塘鎮澧溪)人,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生。成仿吾幼時去日本讀書,後入東京都帝國大學攻槍炮專業,熟諳日、英、德、法等多種語言。「五 四」運動後,曾參與組織並主持創造社,發表大量革命文學論文,成為國內有影響的革命文學家。民國17年(1928)去巴黎,參加中國共產黨,負責巴黎――柏林支部宣傳工作,將德文版《共產黨宣言》譯成中文。民國20年回國,參加左翼作家聯盟,旋被任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省委宣傳部長、紅安縣委書記。民國23年10月參加長征。至陝北後,先後出任中央黨校高級班主任、陝北公學校長、黨委書記,旋奉命創建華北大學,並任晉、察、冀中央局委員、邊區參議會議長,參加黨的「七大」,參與大會各種文件的討論。「七大」後,返晉、察、冀組建華北大學,任副校長。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協會議,參加開國大典。年底,出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在校內首設馬列主義理論基礎課。1952年起,先後出任東北師大,山東大學校長、黨委書記,被選為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中,與「四人幫」進行了堅貞不屈的斗爭。七十年代初,奉派從事馬列經典著作校譯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復校後任校長、黨委書記,相繼被選為全國政協常委、中顧委委員。1984年5月病逝北京。中共中央在致悼詞中,稱成仿吾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代表、無產階級教育家、社會科學家。
·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
原名雨成,縣下廟鄉(今圳上鎮松山)人,民國二十年(1931)生。幼家貧輟學,依叔父在乾城(今吉首)讀書。後考入長沙第十三中學,改名盛教。
1949年10月,在沅陵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47軍141師任偵察連文書,隨即去湘西剿匪,在戰斗中立功一次。
1951年,隨部參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戰。目睹美國侵略軍殘殺朝鮮人民慘狀,義憤填膺,立誓要為朝鮮人民和犧牲的戰友報仇。
1952年1月2日,在朝鮮平安道成川郡石田裡為搶救跌入冰窟的朝鮮少年崔瀅光榮殉職。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予羅盛教一級國旗勛章,並在佛體峒山建紀念亭和紀念碑,金日成主席題「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新化縣在城東資水濱建紀念館,以資永念。
·國際系統遺傳學開創者曾邦哲
曾(Zeng)傑(Jie),字:邦哲(Bangzhe)或(Benjoe Tseng),他是曾子也是伍子胥的後代,1963年7月17日(農歷5月27日)生於湖南新化古台山。1985年7月廈門大學生物學系動物細胞遺傳學專業畢業,1986年著述、1991-1994年發表《結構論-泛進化理論》,闡述了系統哲學、系統科學的結構邏輯,以及中、西文化交匯影響近現代科學的實驗、系統方法論,並20世紀90年代國際率先提出系統遺傳學(system genetics)與系統醫葯學(systems medicine & pharmacy)、系統生物工程(system biological engineering)等概念、術語與原理、方法。1994-1997年於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國際率先提出轉基因禽類輸卵管生物反應器(ovict bioreactor)概念與術語,並開發卵清蛋白基因側翼序列構建表達外源蛋白質的載體方案(goldegg plan),1996年主辦第1屆國際轉基因動物學術研討會(秘書長)。1997-2006年獲得全額資助於以色列(TelAviv)、德國(FAL)、英國(Birmingham)等大學與研究中心任博士研究、研究科學家與研究員,並承擔(grant-holder)SPARKS基金會經費,從學於美國科學院John R. Roth院士,構建1個新表達載體、克隆2個新基因(NIH基因庫),建立抗lovastatin的CHO突變新細胞系等。1999年創建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網(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與籌建世界系統生物科學與工程聯合會(WABSE),2002年提出細胞計算機模型。他同時在從道家-結構論、儒家-社會論、禪家-精神論、墨家-實踐論,探討中國與西方哲學、文化的對話與匯通。
·微軟全球首席技術顧問劉春源
微軟全球首席技術顧問、微軟亞洲研究院院士、微軟中國區技術總監、全球十佳華人、金融學碩士。 祖籍湖南省新化縣,1991年5月生於香港。13歲已經取得MVP(微軟內部的一種專家認證)進入微軟總部實習。14歲獲得沃頓商務學院的金融學碩士。15歲回國成為微軟中國區技術總監及微軟亞洲研究院院士。
❼ 新化有什麼好吃的
要說中國那就多了,我是北方人,只能說我們那裡的,告訴你蘭州牛肉拉麵也算中國有名小吃,要在中國找一家沒有蘭州牛肉麵館的城市,難。不過,牛肉麵一走出蘭州就變了味兒,別看都打出了"正宗"的招牌,但要吃到正宗的牛肉麵,恐怕還非得到蘭州。清代詩人張澍曾這樣贊美「馬家大爺牛肉麵」:
雨過金城關,白馬激溜回。幾度黃河水,臨流此路窮。
拉麵千絲香,惟獨馬家爺。美味難再期,回首故鄉遠。
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麵。
入山非五泉,養心須凈空。山靜濤聲急,瞑思入仙境。
可見早在清代「蘭州清湯牛肉拉麵」已是蘭州的美味小吃了。
著稱天下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蘭州的風味小吃。就像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一樣,蘭州牛肉拉麵也有悠久的歷史, 蘭州牛肉拉麵傳說起源於唐代,但已因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真正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小車牛肉老湯面演變而成的,煮牛肉時放涼已經成了肉凍的膠體狀物,也就是老湯,是小車牛肉里最入味兒的,鮮美無比,此湯乃是做牛肉麵的上品。蘭州的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1799年),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後經後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人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 五黃(面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准。在其後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譽天下,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食客的好評和榮譽,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成為餐飲業的一束奇葩。這其間凝聚著陳馬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今天,清湯牛肉麵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蘭州不愧為是世界牛肉麵之鄉。
蘭州清湯牛肉麵是快餐,也保持了中餐的特點,這也是蘭州文化的一部分。這種傳統的牛肉麵的基本風格還在,但內容卻已不斷地在添減。紅紅的辣子油已經漂滿了整個碗,有的人還要再添,是找的一種烈性感覺。有的人使勁地要蒜苗香菜,好象是著意親近綠色,崇尚著自然。不少面館出現了「加肉」佐以小菜的配套等系列新品種。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既繼承了傳統牛肉麵的精華,保持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原汁原味,又將其按照現代快餐理念進行了發展,使這一民族小吃得以發展。
牛肉麵的製作,需要麵粉、牛肉以及幾十種香料。據測算,一個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約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麵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麵粉往往都在十幾袋以上。再加上蘿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種調料,蘭州的牛肉麵館每年帶動的原料消費都在5.2億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麵的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蘭州東部黃土高原的養牛產業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麵粉加工產業。此外,圍繞牛肉麵原料的運銷,還形成了一支販運大軍。
蘭州牛肉拉麵在蘭州俗稱"牛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人做牛肉麵做出了名堂,讓人吃上了癮。後輩們再代代推陳出新,硬是將這種麵食文化發揮到了極致,打得個名揚天下。蘭州拉麵是湯面,而且還是「清湯面」,它的精彩之處就是湯清。首先是煮好面條後分離凈煮麵的渾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湯是清的,不加入醬油等有色物。蘭州清湯牛肉拉麵繼承了傳統牛肉拉麵的技藝,選擇上等麵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質的和面劑,按照傳統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劑子,再經拉麵師用手抻拉,觀看其拉麵過程如同觀看錶演一般。一團面在拉麵師傅手中可拉出大寬、寬、韭葉、二柱子、二細、細、毛細、一窩絲、蕎麥稜子等十餘中不同形狀的面條,如此新鮮的面條,自然比各種機制面條、乾麵條更美味可口了,熟練的拉麵師每分鍾可拉出6~7碗面條。 中餐講究色香味形俱全,清爽鮮亮豐富的色彩刺激人的食慾,使人胃口大開。一般來說,蘭州清湯牛肉拉麵的湯採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種天然香料熬制而成,香味撲鼻、天然香料中的助消化成分更使人食慾大增,尤其是「馬家大爺牛肉麵」其調料配方獨特,湯汁清爽、諸味和諧、牛肉軟中帶筋、滋味綿長、蘿卜白凈、辣油紅艷、香菜翠綠、面條柔韌、滑利爽口、香味撲鼻,更是美味無比。堪稱蘭州牛肉麵中的極品。
我常觀看馬家兄弟牛肉麵拉麵師馬尕三拉麵,面和得不軟不硬,拉起來像皮筋似的,兩胳膊若沒有一把子力氣怎行?面可以拉得很細,他的拉麵真是一絕。越誇獎他,他越抖神,眉飛色舞,如同表演魔術。拉得比掛面還細,而吃在嘴裡利利落落。各種形狀的面條滿足了不同消費者不同偏好。男孩子吃「二細」(稍粗),女孩子吃「細」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葉子」和「毛細」(更細的);文化人知識分子愛吃「細」的和「韭葉子」, 下苦力的工人農民、軍人和猛漢卻偏愛「寬」的甚至「大寬」(二指寬、寬褲帶)……而且蘭州人吃牛肉麵要哪一種已印入潛意識,少有改變。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麵的種種面型,而多樣的面型又塑造著蘭州人的涵養和性情。「毛細」是溫柔,「頭細」是隨和,「二細」是陽剛,可以粗到像小孩的小姆指頭,筷子夾起來卜楞卜楞的像是鯉魚打挺。本來拉麵的妙處就是在於那一口咬勁兒,多少有些韌性,不像機器面那樣的糟,其原因是拉得久,把面的韌性給拉出來了。「韭葉子」給你平靜,「寬的」給你豪放,「大寬」讓人威猛……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寬」,男孩、莽漢改吃「毛細」,准會陰錯陽差。所以蘭州牛肉麵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隨和。一個人要什麼,性情好惡畢見 ,這就是蘭州人眼裡大眾化的牛肉麵。
別看拉麵師傅操起面,一搓一拉,連抻數次,即變戲法似地拉繞出一碗細長的面條,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做面的工序復雜。傳統的做法用"蓬灰"和面, 而面則講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其中的灰,實際上是鹼,卻又不是普通的鹼,是用戈壁灘所產的蓬草燒制出來的鹼性物質,俗稱蓬灰,加進面里,不僅使面有了一種特殊的香味,而且拉出來的面條爽滑透黃、筋道有勁。 近年來已用專用的和面劑代替. 和面技巧仍是最關鍵。首先是選用韌性強的優質精粉,提前半天,由膀圓力大的小夥子先將大團軟面反復搗、揉、抻、摔後,搓成長條,揪成30毫米粗、筷子長的一條條面節,然後隨食客的愛好,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面條,喜食圓面條的,可以選擇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款式;喜食扁面的,可以選擇大寬、寬、韭葉3種款式;想吃出個稜角分明的,拉麵師傅會為你拉一碗特別的"蕎麥楞"。拉麵是一手絕活,一個面節正好拉一大碗面,每拉一下,要在手腕上回折一次,拉到最後,雙手上下抖動幾次,則面條柔韌綿長,粗細均勻。觀看拉麵好象是欣賞雜技表演,拉到最後時的"一拉一閃"又彷彿是舞蹈演員在揮舞著綵帶。蘭州拉麵的面條本身抻拉制而成,但並不是它的獨有特色。我國許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熟制方法有別。拉麵越細越佳,在一些技術比賽中,拉麵的師傅通常競比相同的一塊面誰能抻出更多根數的面條。抻出來的面要很細,就成了絕活。而無論多麼細,蘭州拉麵的面條要求韌,俗稱「有勁」,要求煮好後,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撈又放下,面條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狀片刻,否則就是「沒有勁」,拉出來的面就不合格。抻面是未經發酵的「死面」,體積小含面多,一碗面里通常用三兩麵粉。一些頭回吃的大肚漢外行象吃普通面條一樣,一口氣吃上兩碗,結果撐到晚上還不餓。在西北地區形成的蘭州牛肉拉麵本質上屬於清真食品,我國的清真菜飯在口味上,多佐五香料。蘭州拉麵的湯里也有較濃重的香料,配方十分講究,在蘭州有些名氣的牛肉拉麵鋪的香料配方對外人絕對保密。但共同的特點是:牛肉拉麵湯汁香、辣、麻,而且味較重。
牛肉拉麵的優劣除了拉麵外,最重要的秘密在於淳香的湯,蘭州人吃牛肉麵,先喝一口湯,便知是不是地道。自清朝嘉慶年間懷慶府清化陳維精做出第一碗牛肉麵至今,這湯的配方是代代相傳,所謂清湯並非水加鹽,而主要是十多種佐料與牛肉原湯熬制而成。熬湯時選用甘南草原上出產的肥嫩氂牛肉或黃牛肉,加牛脊髓和腿骨(俗稱棒子骨),牛肝,有的還添入雞湯,再按比例加入花椒、草果、桂子、姜皮等香料在特大罐形鐵鍋內再加入本地特產的綠蘿卜片熬成即可,肉湯氣香味濃,清亮澄澈。食用時只選用調好的清湯。煮熟的拉麵澆上清湯,佐以牛肉丁(或片)、香菜和蒜苗,調入紅亮的辣椒油即可食用。這其中唯獨沒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便是返璞歸真,這「清」自然清香無比。也許水土也是一個方面,蘭州位於黃河上游的一個河谷地的灘上,是省會以上級城市中地下水質最好的。另外,蘭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產自甘南和青海的氂牛,氂牛體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長,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體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長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氣稀薄的高山峻嶺間生存,生長期長,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之美稱。高原無污染的草場環境天然放養的氂牛,除了味道鮮美外,因其長期食用許多野生草及葯種(如貝母,蟲草、板蘭、紅花等),所以當地的牧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葯,喝的是礦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黃丸」。此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從另一方面反映了氂牛肉確實是天然無污染的。其肉有驅風寒之功能,還可治胃寒,風濕,類風濕等病,有滋陰補腎、強身壯體之功效,其營養價值極高,不論怎樣,外地如何都作不出真正地道的蘭州牛肉麵的。
西北人喜食辣,食蘭州牛肉拉麵不放辣椒不是地道的吃法。蘭州牛肉拉麵的辣椒也是很有講究的。要保持湯清,就不能直接放入辣椒面,否則辣椒面會將湯染紅,就不成清湯了。辣椒必須佐以芝麻和幾種香料先用溫油炸到一定火候,炸成紅油紅辣椒混合成的東西。火候不到,油沒有辣味,火候過了,辣椒糊了,就成黑色。紅油紅辣椒放到碗里,辣椒和紅油漂在湯上,不與湯相混合,湯依然是清的,而用筷子挑起面條,辣椒油附在面條上,紅光閃閃,十分饞人開胃。到蘭州值得一嘗清湯牛肉麵的清香辣美味。只要是食客如雲的街頭牛肉麵館,其味必定佳。 大眾牛肉麵每大碗只收2.2元錢,相當便宜。不到兩分鍾即能做好一碗拉麵,非常節約時間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可以吃到,近乎成了中國快餐的第一品牌。
蘭州牛肉麵的在城關區的店有「清真馬林牛肉麵」;「清真尕馬牛肉麵」;「馬六甲牛肉麵」;「馬有布牛肉麵」;「馬三十六牛肉麵」;「馬五哥牛肉麵」;「穆斯林高湯牛肉麵」;「老西門優質牛肉麵」;「馬寶齋清真牛肉麵」; 「華夏老街清真牛肉麵」;「馬記牛肉麵」;「馬家老字型大小牛肉麵」; 「馬家兄弟牛肉麵」 ;「薩達姆清真牛肉麵」 還有名不符實、昂貴的「金湯牛肉麵」(300-500元,包括菜)。有人說蘭州的牛肉麵姓「馬」不姓「牛」,這話一點也不假,您不妨打聽一下,開牛肉麵館的老闆十個有九個姓「馬」。 蘭州的牛肉麵最有代表性的當屬著名的 「馬家大爺牛肉麵」 , 馬家大爺牛肉麵秉承了懷慶府清化(今河南博愛縣)陳家小車老湯牛肉麵的做法,以湯為百鮮之源,注重用湯,精於制湯,尤其講究「清湯」的調制,清濁分明,取其清鮮。湯的製法,早在《齊民要術》中已有記載,經過長期實踐,用牛肉、肥土雞、牛肉為主料,採用三十多種調料和中葯調配熬制的老湯,經沸煮、微煮,使主料鮮味溶於湯中,中間要經過兩次「清俏」,成品清澈見底,味道極其鮮美,是牛肉麵里最入味兒的湯料,不僅鮮美,而且不膻不腥,味厚色醇,香濃鮮美, 滋陰潛陽,補陰虛,清血熱。養血安神,祛風通絡入脾、肺、腎三經,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曾在清代盛極一時,後因戰亂老馬家再也未開過的牛肉麵館。「馬家大爺牛肉麵」 除了大眾牛肉麵之外,「富祿牛肉麵」和「官府牛肉麵」,其製作方法精緻與考究令人瞠目,就現在的製作成本每碗也在10元-80元不等。當時的撲學大師張澍曾為馬家大爺牛肉麵提聯,
上聯是: 「馬家大爺美名播遠方莫怪眾人稱天王」
下聯是: 「牛肉湯面貴客經門外難禁嘴角流口水」
橫披只一個字「香」,
還有:橫披是「金城美味」
上聯是: 「離去屢回頭猶羨清湯牛肉麵香濃郁」
下聯是: 「過來頻嘖嘴直誇馬家大爺爐火純青」
,當是的文人墨客提的對聯很多,例如還有一付
上聯是: 「清湯牛肉麵香氣襲人三碗再吃還嫌少」
下聯是: 「水爆牛肚仁味兒可口兩碟仍添不算多」
橫披是「馬家大爺」.
上聯是: 「提著湯勺拉起扯麵自命為鍋邊鎮守使」
下聯是: 「端上大碗吃個二細稱得上金城活神仙」
橫披也是「馬家大爺」.
「馬家大爺牛肉麵」的第七代傳人馬中傑先生身藏馬家大爺牛肉麵調料的配方至今密而不喧。山西的章賓程、新加坡華僑馬海文、美籍華僑陸叢容出天價購買其配方,馬先生至今仍不動聲色,有關部門也多次動員馬先生將配方有償貢獻出來。據說馬家大爺的牛肉麵的湯是由先生自己親自配置的,幾乎每個蘭州的頭面人物都知道,我和省政府的老王說到要到馬家大爺家去吃牛肉麵的時候他一臉的驚訝,說:「哦,你連馬家大爺牛肉麵都知道了」。 我坐省政府的車去劉家峽,司機對我說:最高級的牛肉麵是馬家大爺牛肉麵,配上牛頭肉、水爆牛肚仁和其他若干涼熱葷素小菜,那就是蘭州牛肉麵的天王和至尊了,「一些中央領導來蘭州,就是在請馬先生主廚作牛肉麵的。「馬家大爺牛肉麵」的九字經是「湯清亮,肉酥香,面韌長」。家住南關十字的金老先生今年89歲,說他十一二歲的時候,家住在賢後街附近,吃過馬家大爺的牛肉麵,那真是不尋常的美味呀!前幾年聽說馬家大爺的遠房親戚在西關十字一家飯店表演牛肉拉麵廚藝,轉了一個禮拜,才找到,一嘗啊,嗯,對味兒!七十多年前的那個感覺又回來了!
如今,蘭州市的每條街巷,無論大小,至少都有一兩家牛肉麵館。黃河岸邊的古城蘭州,彌漫在大街小巷的,永遠有那股牛肉麵的清香。"蘭州人三天不來個'牛大碗'就心裡七上八下,鋼糨, 鋼糨的不是滋味"。聽起來有點誇張,牛肉麵確實已成為蘭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蘭州街頭牛肉麵館隨處可見,其集面、湯、肉、味、色於一體,帶給食客的是一種迅速便捷且實惠便宜的正餐美味,從而贏得了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和聲譽,蘭州拉麵曾被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推廣品種之一。事實上,有很多人不了解蘭州,卻知道或吃過「正宗蘭州牛肉麵」。牛肉拉麵經過了幾百年的「錘煉」,在國外的華人社區也比比皆是。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演藝界的陳龍等作客蘭州,在品嘗牛肉麵後贊不絕口:「蘭州牛肉麵真是名不虛傳。應該早日到香港去發展。」台灣中華傳統及現代文化推展協會的秘書長吳偉民,專程來學習牛肉麵製作技巧,他的理想是把久負盛名的蘭州牛肉麵這一飲食文化的珍品傳到台灣。台北中華美食展籌委會執行長蔡金川說: 今年為了中華美食展走了一趟大陸蘭州,吃了蘭州最著名的拉麵,我發現當地人最厲害的地方是,每一個賣拉麵的店家,談起拉麵來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台灣牛肉麵今後如果要向國外行銷,這一點很重要,牛肉麵既然是台灣的特產,我們一定要把台灣牛肉麵的特色理出來,甚至想出屬於台灣牛肉麵的口號,這對行銷宣傳都很有助益。
業內人士估計,蘭州地區大大小小的牛肉麵館約有4300家,一家牛肉麵館用工5人至10人,目前有幾萬人在牛肉麵館就業。蘭州牛肉麵館每年付出的勞動力報酬至少在1.3億元以上。有人統計過,蘭州清湯牛肉拉麵館僅在國內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了肯德基和麥當勞連鎖店在全球的總和,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正走向世界,蘭州清湯牛肉拉麵在國內外的發展方興未艾。隨著蘭州牛肉麵知名度的提高,已有很多海外中國餐廳開始經營蘭州牛肉拉麵,蘭州的牛肉麵拉麵師在國際市場上也越來越吃香。為此,蘭州市有關部門把蘭州的牛肉麵拉麵師作為向境外勞務輸出的一個「拳頭產品」,積極將牛肉麵拉麵師送出國門。從1979年至今年,甘肅民間已累計向韓國、日本、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沙特、伊朗、菲律賓、馬來西亞、英國、哈薩克、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蒙古、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加坡、荷蘭、加拿大、丹麥、法國、土耳其、埃及、瑞士、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德國、牙買加 、黎巴嫩 、立陶宛、盧森堡、立陶宛、喬治亞、亞美尼亞、塔吉克、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匈牙利、希臘、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保加利亞、馬爾他、摩納哥、挪威、波蘭、羅馬尼亞等國輸出了5310多名牛肉麵拉麵師。
❽ 您好,去年我在鴻瑞地產新化金色海岸購住宅一套,當時的價格3100左右,產權售樓小姐同網路宣傳是70
如果宣傳是70年產權,實際沒有70年產權,可要求退房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