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公益廣告與公益海報的區別
公益廣告是以為公眾謀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為目的而設計的廣告;是企業或社會團體向消費者闡明它對社會的功能和責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僅僅是從經營中獲利,而是過問和參與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這一意圖的廣告,它是指不以盈利為目的而為社會公眾切身利益和社會風尚服務的廣告。它具有社會的效益性、主題的現實性和表現的號召性三大特點。公益廣告通常由政府有關部門來做,廣告公司和部分企業也參與了公益廣告的資助,或完全由它們辦理。它們在做公益廣告的同時也藉此提高了企業的形象,向社會展示了企業的理念。這些都是由公益廣告的社會性所決定的,使公益廣告能很好的成為企業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渠道之一。
公益廣告隸屬非商業性廣告,是社會公益事業的一個最重要部分,與其它廣告相比它具有相當特別的社會性。這決定了企業願意做公益廣告的一個因素。公益廣告的主題具有社會性,其主題內容存在深厚的社會基礎,它取材於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並運用創意獨特、內涵深刻、藝術製作等廣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鮮明的立場及健康的方法來正確誘導社會公眾。公益廣告的訴求對象又是最廣泛的,它是面向全體社會公眾的一種信息傳播方式。例如在提倡戒煙、戒毒的公益廣告中直觀看僅僅是針對吸煙、吸毒者,但是煙、毒的危害已經傷及到環境中的其他人和其後代了,無論是直接受眾還是間接受眾,它是社會性的,是整個人類的。所以說,公益廣告擁有最廣泛的廣告受眾。從內容上來看大都是我們的社會性題材,從而導致它解決的基本是我們的社會問題,這就更容易引起公眾的共鳴。因此,公益廣告容易深入人心。我們企業通過做這樣的廣告就更容易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可。
在圖形語言成為優勢傳播的信息時代,我們已跨入一個設計文化的新世紀。設計與文化的融合,構建出多元化設計的文化生命形態,使設計的觀念、思維、風格、審美滲透出獨特的文化價值。
海報藝術(即招貼廣告,英譯:Poster Advertisement)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張貼於公共場所的戶外平面印刷廣告,它主要分為商業海報和社會公益海報兩大類型。雖然海報藝術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而面臨來自報紙、雜志、電視等媒體的沖擊,但不斷求異創新的公益海報藝術所顯示出的高文化含量以及在視覺表現上的獨特藝術魅力,仍舊處於廣告宣傳媒體的重要地位。而以純經濟利益為目的的商業海報由於針對產品目標受眾的局限性,無法擺脫激烈的市場競爭及經濟操縱,過分注重物質層面的商業價值,從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難以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在信息時代的今天,許多企業都紛紛與公益海報聯姻,以此作為塑造企業自身形象的媒體窗口,商業海報的運作也因此更注重文化性、藝術性,藉以縮短同公益海報在文化上的差距,進而提高其親和力及美譽度。可見,信息時代的公益海報在這個多元化的設計領域中,為設計師提供了無限創意的空間,同時也成為現代設計文化和觀念的傳播者,它在有效傳達人類精神文化領域的主題下以神奇的視覺符號,在非凡的創意中注入文化理念,讓設計與心靈對話,傳達設計文化的視覺語義和生命力,並成為反映時代文化、先進文化的傳媒代表。
⑵ 誰有關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畫
最近關於徵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宣傳畫設計,。。。我正在構思怎麼畫。。=
=你是知道了這個比賽才問的嗎。。=
=不是想抄襲吧
⑶ 資助育人的手抄報內容
1)明確本期手抄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選用有一定意義的報頭(即報名)。一般報頭應設計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讀所編輯或撰寫的文章並計算其字數,根據文章內容及篇幅的長短進行編輯(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顯要位置(即頭版);
3)要注意長短文章穿插和橫排豎排相結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動活潑;
4)排版還須注意:字的排列以橫為主以豎為輔,行距要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要有空隙,篇與邊之間要有空隙,且與紙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邊。另外,報面始終要保持干凈、整潔。
(3)資助宣傳畫擴展閱讀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學校必須健全資助育人機制,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和隱私,在育人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傾斜,給予他們生活和學習上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興趣培養、能力提升、視野開闊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保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尊,必須提高貧困證明的公信力、改良資助制度。學校不僅要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還應該有的放矢的去針對他們做相應的心理幫扶與疏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遠離心理危機,形成健康心態。如果學校資助育人工作滯後,就會導致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忽視,最終影響他們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
⑷ 對公益海報設計的認識與理解是怎樣的啊
萬物一體、天人合一
2、仁愛及物、慈悲為懷
3、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4、尊天重地、敬天愛人
5、贊化天地、道法自然
6、天地為父母、父母為天地 (王陽明)
7、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 (庄 子)
8、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 (庄 子)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德、道法自然 (老 子)
10、敬畏自然、崇尚自然
11、欣賞荒野、回歸自然
12、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欣賞大自然、共享大自然)
13、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
14、楊柳散和風、青山淡吾慮
15、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
16、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
17、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陶淵明)
18、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陶弘景)
19、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李清照 )
20 、慢慢地走、欣賞 啊!
簡單,直觀,攝人心腹
⑸ 感恩資助伴我成長的手抄報怎麼做
感恩資助伴我成長的手抄報主要是圍繞被資助的事情表達一下感謝和致敬,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正文
我是一名國家助學金的獲得者,我不是來自農村的,家裡是工薪家庭,但是在大一的時候,父親突發心臟病,一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和打擊。為我們家經濟帶來了很大障礙,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向學校提出申請。
沒想到竟被採納和批准,助學金確實是緩解了家裡的經濟壓力,父母也感到安慰。"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以後等我自己經濟獨立後我也將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人。
伴隨著父親身體漸漸康復,他一直教育我說不能忘記國家忘記黨對我的關懷,也告訴我需要幫助的人還很多,不能貪戀個人利益,這些話我一直記在心裡。
(5)資助宣傳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辦手抄報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它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知慾望,還能提高學生搜集信息、美術設計、書法寫字等綜合素養。
2、創辦於1996年的「羊城晚報手抄報創作大賽」,面向全國所有小學、初中、高中(職校)在校學生,堅持「體驗文字魅力,享受辦報樂趣」的宗旨,提倡快樂閱讀、自由創作的理念,為學生們提供展示文字、書寫、美術才華的舞台,陪伴著無數的孩子度過了快樂的暑假。
⑹ 有關於資助宣傳黑板報畫畫圖片圖庫
初中
1、兩免一補」政策好,上學「一個都不少」;
2、不用買書不繳費,住校還補生活費;
3、「兩免一補」政策好,農民負擔又減少;
4、貧寒學子求知路,「兩免一補」來幫助;
5、「兩免一補」助孩子,發展教育奔小康;
6、「兩免一補」做到位,貧困家庭得實惠;
7、關注貧困家庭,關愛貧困家庭學生;
8、實施「兩免一補」是黨和政府的德政之舉;
9、實施「兩免一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0、貧困孩子要讀書,黨和政府把你助」
11、家庭困難不用愁,孩子上學勿需憂
12、「兩免一補」來幫你,家長孩子皆歡喜
13、一切為了困難家庭,一切為了貧困學生
14、落實「兩免一補」政策,保障農村義務教育
15、實行「兩免一補」政策,體現黨的關懷
16、認真落實「兩免一補」,不讓孩子因貧困輟學
17、政府資助貧困生,好好學習快成才
18、「兩免一補」送關懷,農村學生貧困學生上學,政府「兩免一補」
高中
1、喚醒愛心、 伸出援手、 關懷貧困學生。
2、樂善之本、 助人為快、會聚愛心、共創未來。
3、關注教育、關注貧困學生。
4、財富源於社會、愛心回報社會、關注貧困學生。
5、救助一個學生、改變一個人生。
6、用我們的真心、真情、真意關愛貧困學生。
7、只要你我都獻出一點愛、貧困學生就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8、凝集社會之力,資助貧困學生;
9、愛心點燃希望,關注寒門學子;
10、知識改變人的命運,扶貧共奔和諧之路;
11、關注困難家庭,關愛貧困學生
13、家庭困難不用愁,孩子上學勿需憂
中職
1、讀中職,受資助,升學就業兩不誤
2、資助政策就是好,就讀中職花錢少
5、貧困孩子不要愁,職校受助有盼頭
6、國家出資學技藝,職教就業有優勢
7、不擠高考獨木橋,選擇中職陽光道
8、讀中職,受資助,早脫貧,快致富
9、家富國盛光明一片,中職資助舉市展顏
10、國家資助學技術,輕松就業有門路
11、資助政策就是好,為咱百姓解煩惱
⑺ 全國資助中心宣傳畫結果出來了沒有
早出來了
⑻ 希望工程宣傳畫《大眼睛》
蘇明娟 (前面和上邊一樣)
1991年冬天,8歲的蘇明娟和她的5個同學像往常一樣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天蒙蒙亮,遠處的炊煙從很遠的山那邊升起來——還有一個小時的山路。
對於這條羊腸小道,這些孩子已經再熟悉不過了。蘇明娟挎著媽媽為她縫制的小書包,手裡拎著一個碳爐,這是她在上課時用來取暖的,因為所謂的課堂不過是舊時的土地廟,年久失修,別說窗戶,連土牆都殘缺不全,如果沒有這個小爐子,她的小手就會被凍僵,但即使這樣,上學對這幾個孩子來說,還是一件最快樂的事。
上課鈴響了,蘇明娟把碳爐擱在右邊的小木凳上,暖了暖手之後,拿出了書本和只剩下一小截的鉛筆。這時,他看見幾個幹部模樣的人走了進來,其中一人還拿著一個她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機器,很多年以後,她才知道那是照相機,而拿相機的人就是《中國青年報》的攝影記者解海龍。課繼續上著,但蘇明娟「溜號」了,她的大眼睛總是好奇地追隨著這個拿著奇怪的機器在教室里走來走去的「不速之客」。她看見他一會將它對准黑板,一會對准老師,一會對准其他同學……慢慢的,那個人似乎也察覺到有雙眼睛一直在看著他。終於,他發現了她,那是一雙不可錯過的眼睛,純真、好奇、甚至一點驚恐,他舉起了相機……在那隻有零點幾秒的時間里,蘇明娟突然感到有點害怕,她不知道此刻發生了什麼。當然,她更無從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
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
2007年4月26日,因為采訪蘇明娟,我和攝影師、化妝師、助理一同來到合肥。在我們下榻的希爾頓酒店,我驚訝地看見服務櫃台上就擺著那幅「大眼睛」照片,上面用中英文寫著:用你們的愛心支持希望工程。拿行李的侍應生告訴我們,這幅海報在合肥隨處可見。當他得知我們這次就是來采訪她時,他幾乎是用興奮的語氣問道:「她叫什麼名啊?現在是不是挺大了?」我告訴他,她叫蘇明娟,今年24歲,就在你們當地的省工商銀行工作。
在解海龍離開蘇明娟所在的金寨鄉桃李小學之後,那張「我要上學」的照片開始在各種媒體傳播開來,並迅速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然而此時,照片中的主人公蘇明娟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直到3年後,湖南長沙某軍校一位名叫李萬的學員將一份《解放軍日報》和一封信寄給了蘇明娟的校長,報紙上登載的正是這張照片。他在信里對校長說,如果你們學校還能找到這個小姑娘的話,我願意資助她到小學畢業。校長不知道這個小姑娘是誰,但根據報道中的線索,他將所有四年級的女孩叫到了辦公室,然後指著照片問道:「這個人是你們當中的誰啊?認一下!」 這是蘇明娟第一次看到這張照片,當時唯一的感受是這個漂亮的小姑娘是誰啊?再仔細看,還是認不出來,只是隱約覺得那件紅色格子衣服很熟悉,然後舉手說:「老師,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來吧,證明是你。」回到家,媽媽把那件衣服找了出來,照片里那個小女孩的身份也由此確認了。後來,李萬每個學期都會寄一筆錢給她。蘇明娟的家人也知道那錢是從為數不多的軍隊補貼里一點一點省出來的。
因為山多地少,金寨鄉歷來非常貧困。而蘇明娟家每年的收成也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更多時候,她的父親蘇良友只能依靠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抓鱔魚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因此蘇明娟每個學期100多元的學費,就成為這個家最大的負擔,而李萬的資助,也讓這個瀕臨崩潰的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但對於蘇明娟來說,最大的精神支柱不是錢,而是李萬叔叔寫給她的一封封信。那些飽蘸著愛的筆墨的文字,直到現在都珍藏在她的小箱子里,雖然我沒有目睹,但我相信,那些信里所傳達出來的「愛」已經深深扎進蘇明娟幼小的心裡了。
後來,來自大連的一對退休老夫婦也加入了資助蘇明娟的行列,他們拿出了僅有的退休金,還在信中安慰道:別為我們的生活而擔心。善良忠厚的父親對蘇明娟說:「這錢我們不能要,因為我們已經有別人的幫助了。你爸你媽還能幹活,還能養活你和弟弟。」蘇明娟將錢還給老人,老人不要,後來在徵得他們的同意後,蘇明娟將這筆錢全部捐給了希望工程。這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蘇明娟至今還記得當年父親對她說的話:「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圖報。」
每到過年,蘇明娟的母親鍾業臻都會用這個家特有的方式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人,將自己納縫的一雙雙布鞋,腌制的一塊塊臘肉寄給解海東、李萬、退休老夫婦,還有湊了100塊錢捐助她的9個大學生。
一個特殊的名人
蘇明娟也許是中國最特殊的名人,幾乎每個人都見過她的照片,但卻鮮有人知道她的名字。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傳工作,已經上初中的她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活動。有一天,老村長來到她家對正在做飯的鍾業臻說道:「你姑娘要去北京開會了,趕緊給她准備准備,過兩天就走。」什麼會蘇明娟不知道,去了才知道是中國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時的她14歲,整個人民大會堂里的與會代表,屬她最小。會後,她被選舉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回到家後,鄰居來看她,問:「你一個月拿多少工資啊?」在他們眼裡,她已經是中央來的大領導了。當然,工資是沒有的。蘇明娟也明白,這只是國家給她的一個榮譽。
2003年,蘇明娟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雖然只是專科,但她終於實現了從小「我要上大學」的夢想。入學兩個月後她宣布:請求終止「希望工程」對自己的資助,因為她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完成學業。大一時,她就開始勤工儉學來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不僅當過售樓員,還曾在北京摩托羅拉總部的人力部和財務部實習工作過。此外,她還是學生會組織部部長。在一次暑假,她還組織過幾個同學去金寨縣另一個貧困村做義務支教工作。談起這段經歷,蘇明娟依然很感觸。「孩子們上課的條件非常差,跟我上小學的時候差不多,四面通風,只有一個破屋頂。孩子們的家庭也都非常貧苦。」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們就在那給孩子們上了幾天課,後來她知道班級里也有一個小女孩,她和母親被父親拋棄了,因為沒有錢也沒有戶口,母女倆只能在別人家的屋檐下搭個草棚過日子。每天,母親下河去抓黃鱔用來養家。當蘇明娟和她的同學去看她們的時候,竟發現這個家連口鍋都沒有。那天,學生們自己掏錢買了鍋,買了菜,為她們做了一頓飯,臨走時,還湊了1000多塊錢交給她們,這筆錢足以砌個水池用來養抓到的鱔魚了。在回去的路上,蘇明娟覺得自己是那麼幸運,因為一張照片,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她得到了那麼多人的幫助。而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人還在為了生存而掙扎,夢想對他們來說,還是一件奢侈品。如果每個人都有勇氣做點什麼,那麼那些瀕臨絕望的人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一生,「而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在合肥市中心,有一處讓合肥人引以為傲的古跡——包公祠。對面,就是安徽省工商銀行的大樓。蘇明娟的辦公室就在這棟大樓的17層。從落地窗向外看出去,綠樹成蔭的包公祠和合肥的繁華街景盡收眼底。單位給員工提供的待遇除了優厚的工資以外,還有食堂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一套兩居室的公寓。蘇明娟和這個城市裡的其他人一樣,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有時會和朋友一起去吃麻辣小龍蝦,逛街買衣服,每到周五,還會守在電視機前看「快樂男生」。這樣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算不上什麼,甚至有點乏味和平淡,但對她來說,這簡直是上帝最好的恩賜。
每個月,蘇明娟都會寄錢給家裡。父母已經年近半百,因為女兒,他們的日子已經改善了很多。去年,他們將家裡的黑白電視換成了彩色的,欠的債還清了,5間青磚瓦房也重新翻修了一遍。她現在最大的牽掛是正在上高中的弟弟,他的學習成績不好,以前無話不談的姐弟倆,現在卻有了「代溝」。這讓她有點著急,因為她比誰都清楚「上學」意味著什麼。現在,蘇明娟一年會回家一次,400公里的路程要翻山涉水整整走上一天。我不知道在路,她透過車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會想到什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條路的兩頭,卻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2007年 6月23日,安徽合肥,受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組委會邀請,中國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蘇明娟成為北京奧運會安徽賽會志願者招募形象大使。據介紹,截止6月22日12點,全國范圍內京外省(區、市)奧運志願者報名總人數達196973人,其中安徽省共有11271人。
蘇明娟長大後被朋友稱為:「大眼睛」等。
08年7月,蘇明娟從安徽大學畢業,被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錄用,將於11月24日正式上班。
采訪中,她一邊翻閱著《楚天金報》,一邊說:「是『希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萬萬貧困孩子。」她認為,全國各級新聞單位在推動「希望工程」實施中,功不可沒。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幫助貧困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