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安機關如何開展宣傳工作
針對宣傳的事項不同,宣傳方式多樣:
1、電視、廣播
2、網路
3、報紙
4、公告
5、通過居委會、村委會宣傳等
你網路搜:《淺論公安宣傳就是戰鬥力 》這篇文章,會有你想要的。
一、媒體是公安宣傳的主陣地。公安宣傳的媒介主要有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媒介
二、面對面的交流是公安宣傳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說新聞媒介是公安宣傳的單向發布途徑,那麼走近群眾、深入群眾,與公眾面對面的交流是公安宣傳的雙向交流和互動溝通方式。
三、公安機關對社會和公眾的公開承諾和踐諾也是一種公安宣傳。
2. 如何發揮高校主流思想輿論的作用和主陣地宣傳
筆者從事中小復學科技創新教育多年,制在多年的實踐中。往往覺得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存在諸多矛盾環節。一方面,我們迫切希望實施「素質教育」,希望學生學會觀察、提問、探究,希望培養有獨立鑽研能力的學生。另一方面,我們卻在孩子創新能力和科技素質培養的路上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藩籬。如:學生的考試成績仍然是衡量學生的最大指標;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家長往往請家教、課外輔導等佔用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再有就是學校滿滿課時安排里沒有為學生獨立創新思維的培養留足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往往是喜歡的沒時間學、不喜歡的被強迫學。當然在這樣的背景下說「素質教育」,說科技創新教育顯然有些勉為其難。
有學者調查統計得出:我國小學生有創造思維的約佔67.5%,初中學生佔17.5%,而高中學生卻僅僅專總數的7.2%左右。為什麼我們培養的孩子創造思維不是越來越好而是每況愈下呢?筆者認為重要原因就是學校、社會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人為設置的諸多「教育藩籬」阻礙了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培養
3. 如何運用主流輿論佔領宣傳思想主陣地
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個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關系,充分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與精神。講話要求我們面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世情、國情和黨情,面對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在推進實現中國夢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進程中,務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正確處理黨的中心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把握好這兩項工作分別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與前提的定位和要求。
兩項工作的辯證關系是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有機統一」的具體體現。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人們的物質性的社會生產與社會存在及其內在聯系,對於人們的政治、法律、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由這些活動內容所組成的上層建築又對物質性的社會生活和生產方式具有指導作用。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社會關系的總和)與上層建築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構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形態。而這種特定社會形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有機統一」的基本內涵,對當代中國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執政功能的一種「折射性」的具體體現,即為如何正確處理黨的中心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
以做好經濟建設中心工作為現實基礎。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建設發展,我國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經濟社會文化事業進步顯著。然而,從總體上看,人口多、底子薄的狀況依然存在,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和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等。在任何情況下推進任何方面的改革發展,都要牢牢立足並且切實把握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根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解決當代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把經濟建設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包括意識形態工作在內的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
以發揮意識形態工作能動作用為重要任務。在深刻認識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具有決定作用的同時,也要深刻認識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意識形態工作對中心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能動作用。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邏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進程來看,意識形態工作貫穿於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全過程、各方面與各環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推進黨的中心工作、夯實黨的群眾基礎與執政基礎起著巨大的積極的能動作用。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必須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的觀點,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把意識形態工作放到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改革力度發展速度與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諸多方面綜合起來的大局上進行認知和考察,進而真正認清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工作主動性和責任感。必須堅持中心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與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既要切實做好中心工作、為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又要切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兩方面工作相兼互補、相輔相成。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切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堅守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堅決抵制「西化」思想文化滲透的圖謀,加強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團結帶領億萬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斗。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教授)
4. 如何管好用好網站,發揮網站宣傳主陣地的功能作用
選擇對建站系統的話,有完善的後台,管理網站就很方便,例如:pageadmin cms和之夢cms都不錯,簡單,方便。
5. 如何發揮基層黨校主陣地」作用的幾點思考
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把黨校姓黨,忠誠於黨作為黨校的辦學之魂、立校之基、生存之本。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識為意識,不管形勢和任務怎樣變化,黨校姓黨的原則絕不能改變,忠誠於黨的立場絕不能動搖。我們常說「理論討論無禁區,黨校講壇有紀律」,不是不能講自己的觀點,但重大政策、重大理論問題一定要和黨中央保持一致。所講的問題自己必須要有研究,一定要符合黨的大政方針,要及時學習中央、省、市的有關政策。要高舉旗幟,在教職員和學員中開展增強黨性意識、黨風意識、黨紀意識教育,把黨性教育和感恩教育貫穿於黨校管理和教育培訓學員的全過程。在社會思潮價值觀念多元化和日益活躍的情況下,要始終恪守主心骨,高唱主旋律。要明確職責,切實增強辦學之責,明確立校之本,領悟興校之要,把握治校之道,不負縣委、縣政府的期望和廣大黨員幹部的重託。要認真探究和把握黨校教育規律和學員學習規律,深入淺出、准確全面宣傳和闡釋黨的理論,要注重內容的思想性、授課形式的活潑性和講授方法的藝術性,讓黨員幹部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把理論武裝落到實處,使幹部教育培訓收到實效。要服務大局,縣委、縣政府指向哪裡,黨校工作就奔向那裡。在學習和把握縣委、縣政府意圖的同時,積極服務經濟建設中心,扎實開展科研工作,為縣委、縣政府決策參好謀、服好務。
6. 如何駐牢防線,堅守學校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專題
1.學校各級幹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首都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嚴峻形勢不適應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對外開放程度高,對外交往頻繁,這為首都高校科學文化發展面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也不斷加劇,外來文化特別是敵對勢力的滲透影響日趨復雜。在這方面,高校各級幹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面臨的嚴峻形勢仍不適應。
2.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體制機制與新形勢下的任務要求不適應
由於長期以來對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重視有所欠缺,表現在工作上就是體制、機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與不斷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適應。一方面,在學校總體工作中,意識形態工作沒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時看不出來、關鍵時刻跟不上去的現象;另一方面,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局面沒有形成,存在意識形態工作部門單打獨斗的現象。
3.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與青年學生的需求不適應
隨著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教師隊伍年輕化程度不斷提高。據2012年的有關調查,全國高校40歲以下年輕教師的比例為63.3%[1],已經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由於年輕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欠缺,直接導致他們在強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年輕化程度高,其中輔導員隊伍絕大多數是畢業5年以內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由於他們缺乏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實際工作經驗,導致其面對年齡差距不大的青年學生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傳統工作方法與日益發展變化的網路新媒體不適應
隨著網路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年學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強,迅速成為網路等新媒體技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們藉助於虛擬空間獲得的信息和服務已經遠遠超過現實空間。而我們在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域採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藉助於課堂、講座、會議、活動等傳統方式,這些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對呆板,工作的時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7.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和主陣地分別是
口號:「德先生和賽先生」,「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賽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學)。
主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興起背景
一、政治方面:
1、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2、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
二、經濟方面: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
三、思想文化方面:
1、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2、北洋軍閥(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推行尊孔復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觀念和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
四、階級方面: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7)主陣地宣傳擴展閱讀
運動領導人
1、新文化運動是由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錢玄同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
2、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主要內容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即「四提倡,四反對」而進行的具體實踐活動。前期其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後期則由先進的知識分子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題。有具體一例可觀:就新文化方面,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義:
一曰:須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須講求文法;
四曰:不做無病之呻吟;
五曰:務去爛調套語;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講對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語。
8. 如何築牢防線,堅守學校意識形態領域主陣地
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陣地建設,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第一,把陣地建設同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結合起來。我們
所說的陣地建設,不是別的條件、環境下的陣地,乃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陣地建設,因此這一陣地建設必須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水平和這一階段的意識形態的基本特點相結合。比如,在初級階段,文盲半文盲人口仍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很落後,封建主義思想殘余影響還較大。我們就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去追求思想上的純而又純。但同時,這個初級階段又不同於別的階段,它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意識形態領域陣地建設就必然要適應這種社會制度,不能遷就各種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不能聽任各種錯誤的東西、毒害人民的東西侵襲陣地而置之不理。
第二,堅持把陣地掌握在代表人民利益的先進政黨手裡。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人的一個重要觀點、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十四屆六中全會《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就把陣地建設與人的問題結合起來,明確指出,「宣傳輿論陣地必須牢牢掌握在黨的手裡,要把那些忠誠於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事業心和責任感、遵守政治紀律、熟悉業務的同志選進領導班子。
第三,最大限度擴展意識形態工作的覆蓋面。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非常廣泛,就現在而言,不少我們還未佔領。因此,擴大覆蓋面,盡可能多地佔領陣地就非常必要了。比如在理論陣地中,傳媒和課堂,就是值得特別重視的。再如輿論陣地中,網路的陣地我們遠未佔領。又如文化陣地中,某些群眾性文體場所的陣地,我們也未佔領。要面對這些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加以有效解決。
一是拓展新的陣地,隨著新的科技進步,新的傳播媒體不斷出現,要隨時加以佔領。這種佔領,不但是量的含義,更是質的含義,即把它真正掌握在我們手裡。
二是注意抓住關鍵性陣地,關鍵性陣地對意識形態工作的不同環節、不同活動有不同的所指。就一般情況講,報紙、刊物、廣播、電視就是我們所指的關鍵性陣地。這些陣地影響大、覆蓋廣、傳播快、生動、形象、直觀,對於鞏固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突出的作用。在這些傳媒中,中央級大報、大刊、大台,又是關鍵。這些工具,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溝通聯系黨和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管理社會的重要手段,是落實「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陣地和載體,辦好這些傳媒,意義十分重大。
總之,我們要通過上述努力,更好地掌握思想理論陣地,促進文化建設,推動黨的事業的發展。
9. 宣傳提綱的格式是什麼
【題解】
宣傳綱要就是一種宣傳方面的工作要點,屬於應用文,在一些宣傳公文中有所涉及。
【格式】
總體上包括標題和主體。
標題是「關於****的宣傳綱要」,居中。
主體:
第一部分:交代清楚這份宣傳綱要的背景,說明此宣傳綱要所要宣傳的活動以及發起活動的原因。
第二部分:交代宣傳綱要的具體內容,包括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宣傳內容、宣傳載體、宣傳措施等方面。(其中指導思想、宣傳措施必不可少。)
最後部分:發出鼓勵或倡議。
【例文】
新時期民政工作宣傳綱要
隨著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不斷深入貫徹落實,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高,關注民生工作任務越來越重,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為了讓更多的的人重視民政、了解民政、關心民政、支持民政,全面提升民政工作水平,推進民政事業健康發展,使民政工作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服務,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加大民政工作宣傳力度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我市民政工作的實際,特製定新時期民政工作宣傳綱要。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統領,堅持「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履行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基本職責,以推進民政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打造「強勢民政」為目標,傾力打造和諧社會建設的民政輿論陣地。
二、總體目標
在二年內,打造一個強勢的民政宣傳陣地。做到在新聞媒體上有一席之地,有欄目、有文章、有圖像、有聲音。在民政戰線上有自已一塊主陣地,有一支過得硬的宣傳工作者隊伍,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宣傳工作網路。
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工作,達到民政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大局中有地位,在部門協調中有威信,在社會群眾中有形象,在推進工作中有魄力,在系統內部中有自信。使民政工作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理解和支持,不斷提高民政部門的地位和作用,為樹立良好的民政形象,打造強勢民政,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更大力量。
三、宣傳內容
1、圍繞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和貫徹落實,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民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
2、圍繞民政部門主管社會行政事務的職能,宣傳民政部門履行工作職責情況,讓社會充分了解民政工作。
3、圍繞解決民生問題,宣傳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情況。特別是各個單項社會救助制度建立的內容、操作過程和救助效果。
4、圍繞解決特殊群體的基本需求問題,宣傳加快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5、圍繞支持國防建設,宣傳擁軍優撫安置工作情況。
6、圍繞強化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宣傳推進專項行政事務管理工作情況。
7、圍繞民政救助資金的來源渠道,向各級政府宣傳,保障弱勢群體是各級政府的責任,以取得領導的重視。
8、圍繞民政事業單位建設,宣傳民政事業單位性質、職責、建設情況,讓社會各界了解支持民政事業,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合力,推動民政事業單位的發展。
9、圍繞民政部門各項工作的深入開展,宣傳民政工作成就,宣傳基層民政工作和在民政戰線上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事跡。
10、圍繞建設現代化民政,宣傳建立民政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建設。
四、宣傳載體
宣傳載體是作好宣傳工作的重要陣地,要創造條件,充分利用多種媒體,最大限度的營造宣傳工作氛圍,確保民政宣傳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一)充分利用各大新聞媒體的作用,以開設專欄,跟蹤報道等形式進行系列宣傳。發揮《中國社會報》、《中國民政》、內蒙民政廳信息、民政廳網站的主力軍作用,積極投稿占上一席之地。在《赤峰日報》爭取一個欄目,在電台、電視台圍繞各階段民政中心工作開設新專欄,集中報道民政重點工作。
(二)建立赤峰市民政工作自己的宣傳陣地,充分運用現代傳媒手段,切實增強民政宣傳媒體的社會影響力。一是在互聯網上建立市民政局網站。二是出刊《赤峰市民政工作信息》、《赤峰市雙擁通訊》。三是製做專題片、光碟、印製宣傳書籍。
五、宣傳措施
民政宣傳陣地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宣傳媒體、宣傳隊伍、宣傳手段等方方面面,必須引起各級民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要充分認識向社會宣傳民政工作的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已經由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成了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必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深刻認識到履行關注民生職責,需要強勢宣傳;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和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強勢宣傳;推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民政需要強勢宣傳;提高民政的社會地位和形象,需要強勢宣傳。必須增強做好民政宣傳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對民政宣傳工作的領導和重視。各級民政部門要成立民政宣傳工作領導小組,一把手親自抓,要有專人負責。市民政局成立民政工作宣傳領導小組,由汪洋局長任組長,李漢富紀檢組長任副組長,各科科長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胡艷琴科長任辦公室主任。
(二)建立一支宣傳工作者隊伍
採取統一領導,分工協作的原則。市民政局各科室設定一名信息聯絡員,局直屬單位確定一名宣傳員,及時溝通,及時聯系,並及時上報宣傳信息。各旗縣區民政局要把民政宣傳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傳員落到實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宣傳工作網路。
(三)宣傳工作與業務工作統籌規劃,統籌安排
各級民政部門要把宣傳工作列入民政工作整體規劃,和民政各項工作統一安排,統一落實。把民政宣傳工作列入民政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年底一並考核。全市建立民政宣傳工作評比制度,表彰在民政宣傳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