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劉胡蘭的英雄事跡1500字
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1)富農宣傳擴展閱讀: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劉胡蘭漸漸長大了,為了擔負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和鄰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裡馱炭,倆人漸漸產生了愛情。日本鬼子佔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孫同志回到這里,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
小青要參軍了,劉胡蘭鼓勵他要勇敢戰斗,爭取入黨。劉胡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反掃盪,粉碎了敵人的掃盪。劉胡蘭經受了嚴峻的斗爭考驗,黨組織吸收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劉胡蘭—網路
⑵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這句話全文!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出自毛澤東的《論反對帝國主義的策略》。
全文包括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勢的特點;
第二部分:民族統一戰線;
第三部分:人民共和國;
第四部分:國際援助。
其中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所在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勢的特點中,其具體內容是:
講到長征,請問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
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
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幹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誰懷疑我們領導革命戰爭的能力,誰就會陷進機會主義的泥坑裡去。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
直羅鎮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陝甘邊區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主力紅軍如此,南方各省的游擊戰爭怎麼樣呢?南方的游擊戰爭,受到了某些挫折,但是並沒有被消滅。許多部分,正在恢復、生長和發展。
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人的斗爭正在從廠內向著廠外,從經濟斗爭向著政治斗爭。工人階級的反日反賣國賊的英勇斗爭,現在是在深刻地醞釀著,看樣子離爆發的時候已不遠了。
農民的斗爭沒有停止過。在外禍、內難、再加天災的壓迫之下,農民廣泛地發動了游擊戰爭、民變、鬧荒等等形態的斗爭。東北和冀東的抗日游擊戰爭,正在回答日本帝國主義的進攻。
學生運動已有極大的發展,將來一定還要有更大的發展。但學生運動要得到持久性,要沖破賣國賊的戒嚴令,警察、偵探、學棍、法西斯蒂的破壞和屠殺政策,只有和工人、農民、兵士的斗爭配合起來,才有可能。
民族資產階級、鄉村富農和小地主們的動搖以至參加抗日斗爭的可能性,前面已經說過了。
少數民族,特別是內蒙民族,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直接威脅之下,正在起來斗爭。其前途,將和華北人民的斗爭和紅軍在西北的活動,匯合在一起。
所有這些都指明,革命的陣勢,是由局部性轉變到全國性,由不平衡狀態逐漸地轉變到某種平衡狀態。目前是大變動的前夜。黨的任務就是把紅軍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民、學生、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
(2)富農宣傳擴展閱讀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是毛澤東於1935年12月27日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所作的報告。毛澤東的這個報告是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之後作的。
這一次政治局會議批評了黨內那種認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和中國工人農民聯合抗日的錯誤觀點,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是一次極關重要的會議。
毛澤東根據中央決議在這里充分地說明了和民族資產階級在抗日的條件下重新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著重地指出共產黨和紅軍在這個統一戰線中的具有決定意義的領導作用,指出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批判了黨內在過去長時期內存在著的狹隘的關門主義和對於革命的急性病——這些是黨和紅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遭受嚴重挫折的基本原因。
同時,毛澤東喚起黨內注意一九二七年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引導革命歸於失敗的歷史教訓,指出了蔣介石必然要破壞革命勢力的趨勢,這樣就保證了後來中國共產黨在新環境中能夠具有清醒的頭腦,在蔣介石的無窮欺騙和很多次的武裝襲擊中,使革命力量不致遭受損失。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領導,改變了過去「左」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但那次會議是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集的,所以只能夠對於當時最迫切的軍事問題和中央領導機構問題做了決議。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之後,中共中央才獲得可能去有系統地說明政治策略上的諸問題。對於這類政治策略上的問題,毛澤東的這篇報告作了最完整的分析。
⑶ 民主決策的例子
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制度,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環節,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客觀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任務。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不斷完善科學民主決策體制、機制和制度,提高決策的水平和質量。
完善民主決策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任何一種民主的本質、內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國的社會制度所決定的,並且是隨著本國經濟文化的發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又缺乏民主傳統,因此,發展民主必須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經過多年探索,人們發現,把間接民主與直接民主結合起來,在國家層面實行間接民主,通過人民群眾選舉自己的代表制管理國家;在基層實行直接民主,由人民群眾直接行使當家作主的民主權利,比較適合中國實際。
民主決策的意義還在於:它有利於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提高落實決策的自覺性,推動決策的實施;同時,參與民主決策的實踐,也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鍛煉參與決策的能力,增強關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責任感。
案例:2007年3月3日——15日召開的全國人大政協十屆五次會議,截至3月15日,十屆全國政協五次會議共收到委員提案4516件,經審查,立案4245件,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共提出議案796件。現在讓我們走近熱點提案議案之一。全國人大代表章傑春、政協委員區鉷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相關議案提案,建議把除夕中秋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假日:
1、 組織法律、經濟、社會學專家開展專題研究。
研究內容:一是對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運行情況、經濟社會影響進行調查;二是與國際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節假日和休假制度安排進行比較;三是從法律、經濟、社會、文化四個方面預測節假日的調整可能帶來的影響;四是根據研究結果拿出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的初步方案。
2、召開聽證會。
參加聽證會的人員包括部分全國和地方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社會團體;有關專家學者和行業人員(如旅遊業)。
聽證會的內容主要是就專家組提出的調整方案徵求廣泛意見,修改和調整方案。
3、 進行更為廣泛地民意調查。
通過新浪、搜狐等知名網站進行更為廣泛的問卷調查,在部分城市進行了電話調查。
4、將最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草案予以公示,在此期間,仍然廣泛的收集意見,建議。
⑷ 如何發揮新疆特色林果在穩邊富農中的作用
特色林果業是新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前景廣闊的產業。長期以來,自治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基地建設為抓手,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核心,以外銷平台建設和市場開拓為重點,大力推進林果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實施林果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不斷提升林果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特色林果業發展勢頭強勁,成效顯著,形成了向國內外市場提供優質林果產品的能力,為保障自治區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業現代化、實現農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截止2011年底,全區林果種植總面積達到1800萬畝,總產量650萬噸,總產值260多億元,掛果面積1135萬畝,有效株數達12億株。林果總面積列全國第6位。建成了以紅棗、核桃、杏、香梨、葡萄為主的全國優質林果生產基地,其中紅棗面積532萬畝,核桃面積420萬畝,初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科學化栽培、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特色林果業產業帶。全區果品貯藏保鮮與加工企業達212家,注冊資本30億元,精深加工產品400多種,年貯藏保鮮與加工處理能力181萬噸。杏子加工初具規模,葡萄酒(汁)生產能力在國內葡萄酒行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部分林果精深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30多家林果業企業已發展成為國家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自治區人民政府從2006年起在區內外舉辦各類特色林果產品博覽會、交易會7次,簽約項目623個,簽約金額289億元。創建了北京、上海、廣州林果產品展示直銷中心。多次與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CCTV-7)合作,舉辦林果業發展高峰論壇。建立了新疆林果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全區獲得國家及自治區級的各類知名品牌名牌林果產品達到121個,其中33種林果產品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12種林果產品分別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中國農業名牌產品」,76種林果產品獲得「新疆著名商標」、「新疆名牌產品」等品牌。全區各種林果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00多個,10多萬名農民經紀人活躍在林果產品流通市場。2011年,全區農民來自林果的收入達1000元。喀什、和田、巴州、阿克蘇、吐魯番等林果業發展較早的地州、縣市,林果業收入已佔農民人均收入的40-50%以上。紅棗已成為巴州若羌縣農民的搖錢樹,全縣紅棗種植面積20萬畝,全縣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7萬元,其中來自紅棗的收入佔到80%以上,成為西部地區農民人均收入第一縣。阿克蘇市林果種植面積超過50萬畝,全市人均林果業收入達2869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40%。葉城縣核桃種植面積達52萬畝,產量6萬噸,產值20億元,全縣農牧民的人均核桃純收入3000多元。一、發展林果業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一)堅持政策扶持、強力推動。自治區把發展特色林果業確定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作為事關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重點來全力推動,先後出台了扶持林果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成立了專門機構,在全國開創了林果業統一協調管理的先河。各級黨政審時度勢,把加快發展林果業與區域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增收結合起來,採取切實有力的惠農富農措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富有成效地推進了林果業的快速發展。(二)堅持市場引導、合理布局。始終把發展特色林果業放在市場經濟體制中來謀劃和運作,按照立足國內市場、開拓國際市場的要求,提出了我區林果業的發展方向、戰略重點和市場定位,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具有指導性意義的自治區、地州和縣市的林果業發展規劃。加強分類指導,統籌規劃發展,合理確定樹種,優化品種結構,加大產業推動,加快市場建設,努力構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特色林果業,為形成巨大的優勢產業奠定了基礎。(三)堅持示範推廣、科技支撐。通過採取果農技能培訓、良種普及推廣、低產果園改造、樹種品種調優、豐產栽培示範、有害生物防治、強化有效株數、建立市場機制等推進林果業提質增效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了林果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產出效益,提升了林果業的發展水平。實行林果首席專家制度,讓分散的技術力量集中整合,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使林果業的發展速度、生產方式、質量效益與科技創新結合得更加緊密,科技對林果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明顯,為實現林果業強區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四)堅持產業經營、統籌發展。採取多種形式,引進區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參與林果業產業化開發,推進林果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圍繞林果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外銷平台和流通網路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林果業的加工轉化與市場開拓能力。實施品牌名牌發展戰略,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嚴把林果產品質量關,全面提升了特色林果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和綜合競爭能力。(五)堅持不斷創新、引領發展。積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把變化變革、求變創新貫徹於林果業發展的始終。在基地建設上,提出了「有效株數」精細化栽培管理理念,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林果良種補貼試點工作;在科技支撐上,建立了林果業「首席專家」制度,形成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團隊;在市場開拓上,提出了構建林果產品外銷平台,採取了內地中心城市建展銷中心、電子商務銷售、物流網路配送等營銷模式;在林果產品安全上,提出了建設「生態健康果園」、設立質量追溯體系、生產「生態健康」果品的發展思路。這些對提高林果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產業化水平、促進林果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六)堅持效益兼顧、實現多贏。始終把發展林果業作為林業生態建設和改善綠洲生態系統的重要內容,做到林果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相互協調,在林果基地建設中注重生態效益,在林業生態建設和綠洲拓展中突出林果業發展。在抓好生態建設的同時,把林果基地建設作為一項興林富民的民生工程,大力發展,強力推動,既拓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空間,提高了耕地的綜合效益,大幅度增加了農民收入,又改善了綠洲生態狀況,提高了綠洲森林覆蓋率,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了農民生活質量,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實現生態立區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二、推進林果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農民收入翻一番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自治區黨委七屆九次、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和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把握林果業發展規律,創新林果業發展理念,轉變林果業發展方式,破解林果業發展難題,提高林果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地推進林果基地建設水平,加快外銷平台建設與林果產品加工轉化,提高林果產品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提升林果業綜合效益,強化林果業在農村經濟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中的支柱地位,使特色林果業在調整優化農業農村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目標任務是,到2015年,優質林果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果品產量達到1200-1500萬噸,果品貯藏保鮮率達到45%以上,加工率達到35%以上;林果業在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達到30%以上,主產區達到45%以上;區域布局科學合理,經營水平顯著提高,市場佔有率明顯增加,初步建成比較完善的特色林果業產業體系和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體系,確立綠色、有機林果業大區地位。到2020年,主產區的林果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40%以上,林果業收入在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達到35%以上,主產區達到50%以上,特色林果業在國際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基本建成綠色、有機林果業強區。主要措施是:(一)切實加強林果基地建設。按照市場需求,發揮比較優勢,調整優化樹種品種結構。總結林果基地建設經驗,研究市場發展趨勢,積極選育優良樹種品種,繼續開展良種補貼試點工作,提高良種覆蓋率。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和注冊果園林果基地,穩步推進「生態健康果園」建設試點工作。積極開展林果基地測土配方施肥試點工作,逐步在全區1800萬畝特色林果基地上推行測土配肥技術。(二)強化果品質量監管和品牌名牌建設。加強林果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基地建設標准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制定完善林果產品生產標准,抓緊建立與國內國際接軌、符合我區實際的林果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積極開展林果產品品牌名牌創建活動,整合現有品牌,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新疆優勢的林果產品知名品牌。(三)加快推進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體系建設。抓緊建立完善林果業災害監測預警預報網路,加快林果業災害綜合防控技術研究,不斷總結推廣防控技術,提高林果業抵禦自然災害和有害生物的能力。積極組建以農民技術員與專業技術人員相結合的林果業綜合技術服務隊伍,全面提高應對突發性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和綜合防控能力。(四)加大林果業科技管理與技術推廣力度。積極推進標准化生產,不斷擴大標准化實施范圍。逐步推行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標准化、信息化生產。加大科學技術推廣力度,繼續實施林果首席專家制度,增強林果業的技術推廣服務能力,提高林果業科學管理水平。加大林果業技術推廣和市場開拓綜合培訓,努力提高林果業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推廣能力。(五)突出發展林果產品加工業。把特色林果產品精深加工作為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來我區發展林果加工業,加快培植和組建一批集生產經營、科研開發、物流配送為一體的林果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努力形成一批有品牌引領、科技支撐、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群體和優勢產品產業帶。建設一批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中小型加工企業群體。(六)加強林果產品市場開拓和外銷平台建設。全力舉辦好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建設好廣東·新疆生態大果園產品展示直銷中心,積極組織有關林果龍頭企業參加華南及港澳各類展示博覽會。充分利用對口援疆機制,創辦新疆林果產品營銷中心和窗口,構建現代物流和營銷網路。引進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積極創建林果產品倉儲配送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進一步完善林果電子商務平台和物流配送體系。積極引進現代網路和電子商務技術,建立和完善林果產品市場信息網路體系,提升林果業發展信息化水平。(七)加大對特色林果業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和舉辦高峰論壇、交易會的機會,大力宣傳新疆特色林果業發展成效以及新疆林果產品特色、品質和優勢,林果生產科學管理技術與標准;大力宣傳林果業在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牧業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新疆林果業發展中的惠農強農富農政策、資金扶持政策、招商引資政策和社會誠信環境,激發和調動廣大幹部群眾參與特色林果業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向國內外推介特色林果產品,為加快外銷平台建設、開拓國內外市場、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創造輿論氛圍。
⑸ 土地革命意義
土地革命的意義:
這是中共黨史上的一個關鍵時期,它經歷了從大革命的失敗到土地革命的興起,從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兩次歷史性轉變。期間,中國共產黨建立了12塊革命根據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5)富農宣傳擴展閱讀
革命成果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3省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推動和領導下,紛紛組戚抗日義勇軍,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1934年11月,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開始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1936年又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H游擊戰爭的主體。
到1937年7月,部隊發展到11個軍另1個師,井3萬餘人。東北3省的抗日游擊戰爭,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促進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極其艱難曲折的道路。曾從最多時的30萬人減少到約3萬人,但在戰爭實踐中鍛煉出一支英勇善戰的新型人民軍隊。
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造就了大批優秀的指揮員,積累了豐富的斗爭經驗,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革命戰爭情況的戰略戰術,為實現全國抗戰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⑹ 圖1農民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 圖2向農民宣傳《土地改革法》 (1)圖1中的地界碑是舊中國封
(1)占農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農佔有70%~80%的土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只佔有20%~30%的土地。 (2)將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3)封建土地制度在大部分地區仍然存在,佔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4)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地主階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
⑺ 龍台鎮的富農工程
沼氣建設工程是繼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以來的又一富民惠農工程。2008年以來,龍台鎮通過採取「四項措施」,扎實推進沼氣工程建設,讓群眾得到實惠。
一是抓領導,明確職責,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是抓宣傳,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營造群眾積極參與沼氣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是抓示範帶動,通過2007年在龍台鎮實施的60口沼氣池試點工作,讓群眾充分了解沼氣建成後帶來的效益,實現沼氣建設「從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轉變。
四是抓培訓,通過搞好沼氣能源建設人員、管理人員、沼氣項目農戶的培訓,滿足沼氣建設發展的需要。
由於措施得力,2008年龍台鎮的沼氣建設取得新進展,已建成沼氣池76口,其中76口沼氣池正常產氣。超額完成了省級部門下達的任務。
⑻ 如何做好「三農」新聞宣傳工作
「三農」宣傳要實現新突破,必須把握重點。要加強惠農政策宣傳,發揮好媒體監督作用回,使黨的強農惠農富答農政策家喻戶曉,督促各地落實,切實保護農民合法權益。要緊扣「三農」工作的新亮點、新創造,加大新農村試點、「三萬」活動、「四個一批」工程、「四化同步」示範鎮建設等重點工作的宣傳力度。要加強先進典型宣傳,總結推廣新科技應用、新型農產品流通方式等新生事物,深入挖掘大冶、福娃等模式的典型經驗,通過宣傳典型、樹立標兵、推廣經驗,引導發展。他強調,加強「三農」宣傳是落實「重中之重」的具體體現,新聞記者要進一步轉變作風,頭頂烈日,腳踩泥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采寫一批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三農」宣傳精品力作,為推動全省「三農」發展營造更加濃厚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