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寫作業寫的脖子疼怎麼弄啊為什麼啊
長時間坐在座位上不活動造成的,這樣不好,坐一會就站起來運動一下!現在的學生負擔壓力大,近視,痔瘡,頸椎病都是由於長期不正常的坐卧引起的!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
如果你的脖子疼,你要注意了,因為我一個寢室的女生就有這種毛病,她是頸椎病!我懷疑你可能得了頸椎,建議早點治療!這是網路對頸椎的介紹:http://ke..com/view/10474.htm?fr=ala0_1_1
⑵ 美容院推廣頸部的廣告語
其實很多廣告語都千遍一律的誇張,抓不住重點。我見過一條最適用的:開車久了,脖子有點酸,做個肩頸護理就好睡多了………… 這是艾歐美容的文案,還有很多精彩的,她們經常分享
⑶ 描寫 頸部的詩詞
【領如蝤蠐】《碩人》出自《詩經·衛風》她的脖頸潔白豐潤
【全文】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⑷ 關於頸部
為治療母親的頸椎病頭暈手麻,密務的博客里的一篇文章寫的好感人啊,也推薦樓主去看看!
⑸ 關於脖子
你所描述的情況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頸型:即局部型,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頸肩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
(2)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者,又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3)脊髓型: 頸椎間盤遲行性改變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又分為中央型和周圍型兩種。中央型的發病是以上肢開始,向下肢發展;周圍型的發病是以下肢開始,向上肢發展。此兩型又可分為輕、中、重三度。
(4)椎動脈型: 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
(5)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
(6)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等。
治療: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參考資料:http://www.kf365.com/html/11/578.html
⑹ 頸的讀音
頸,漢字,讀音通常為jǐng(也讀作gěng,組詞為脖頸兒),是人體的重要部位。
頸(jǐng)
頭和軀干相連接的部分(亦稱「脖子」),亦指事物像頸的部分:頸項。頭頸。頸聯(指律詩的第三聯,即第五、六兩句)。長頸鹿。曲頸甑。至今在漢語方言中常用,如贛語就常用這個詞。
頸(gěng)
脖頸子口語指脖子。亦稱「脖頸兒」。
頸功能簡介:
頸部的作用就是把頭部和軀幹部聯系起來。而所謂砍頭就是在頸部將頭部和軀幹部分開。 由於頸部的聯系作用,腦發出的各種指令得以傳輸到軀乾和四肢,身體感受到的各種刺激以神經沖動的方式也可以傳送到腦。在頸部,神經活動的傳輸通道是脊髓。
頸部對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也起著通道作用。其通道分別為食道、氣管和血管。
⑺ 頸組詞,怎麼寫
1、瓶頸[píng jǐng]
瓶子的上部較細的部分。
2、頸椎[jǐng zhuī]
頸部的椎骨,共有7塊,較小的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的構造與其他頸椎不同,分別稱為寰椎和樞椎。
3、頸聯[jǐng lián]
律詩的第三聯(五、六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4、頸寬[jǐng kuān]
頸的最大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5、粉頸[fěn jǐng]
指婦女潔白細膩的頸項。
6、根頸[gēn jǐng]
根頸指「根」與「干」的交接處,通常稱為地上部與地下部的交界處。
⑻ 按摩頸椎腰椎 宣傳廣告
頸椎病是不可能通過按摩就能按好的,你首先要搞清楚按摩的作用是什麼,按摩專主要是起到舒緩和屬緩解肌肉疲勞的作用,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用來放鬆和緩解疲勞,對於治療來講,意義不大,或者說按摩不是用來治療的。而如果需要治療頸椎病,那就需要結合葯物來產生作用了,但是即使是使用葯物也要遵循幾個基本的原則,1正確的葯物,2正確的用葯方法,3堅持的治療,4注意禁忌避免復發,只有這幾點都做到了,這個治療才能在發揮作用。比如中葯離子透入療法是一套系統的治療方案,可以對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關節炎和腰肌勞損等問題產生快速高效的效果,起到預防、治療、防止復發的作用。可以看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