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閩南文化知識競賽策劃書

閩南文化知識競賽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7-03 04:48:29

㈠ 閩南文化有哪些

閩南文化有:

1、語言文化:閩南語起源於泉州,但閩南語的流播已不僅僅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地區和國家是台灣和新加坡。

2、建築文化: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廟、宮觀、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橋梁、海防建築(崇武古城)等,豐富多彩的閩南建築,堪稱既富有獨創性又集中外建築之大成。

3、宗教文化:閩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築是其標志。

4、民俗文化:指閩南人共同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間文化事象(事物和現象)的泛稱。

5、飲食文化: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

(1)閩南文化知識競賽策劃書擴展閱讀:

1、閩南地區民營經濟較為發達,民營工業發展尤為突出, 人民生活十分富裕,涌現出恆安、達利、安踏、金龍客車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2、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其影響實為深遠,受其他方言影響之地也通行閩南方言,也是有著大體一致的文化習俗認同,因此他們也同屬閩南根源。

3、閩南文化源遠流長、開闊包容,其隨閩南鄉親在世界各地傳承流布,不僅成為閩南子弟的精神家園,也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4、閩南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對閩南文化的研究有利於閩南文化遺產的利用和保護。也有利創造出既體現閩南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精神的先進閩南文化,促進閩南文化資源的永續性發展。

㈡ 閩南文化進校園的廣播稿

泉州市教育局關於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加強對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精神,弘揚閩南文化,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經研究,決定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見證,是連接海峽兩岸人民友好往來的橋梁和紐帶。2007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福建省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泉州是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核心區和閩南文化遺產的富集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性,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制定方案,全面實施。各學校要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建立活動機制,組織教職員工學習有關閩南文化知識,明確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目的意義,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全面部署,保證"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是保護和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是學校深化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各地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校園信息網路、廣播站、宣傳欄、校園簡報、學習園地等宣傳陣地,加強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宣傳力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設立閩南文化展示館、閩南文化知識走廊,發動學生家長、社區老人會和關工委、民間藝術團體和民間藝人傳授和宣傳閩南文化知識,努力營造社會、學校、家庭都來關心重視閩南文化傳承和保護的良好氛圍。
三、開發課程,傳承教育
1、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要與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閩南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點,在幼兒園開設閩南童謠和閩南遊藝教學;在小學開設傳統藝術、傳統技藝等課程;在初、高中擴大開設閩南民俗、鄉土文化等課程。各地要根據當地閩南文化資源,從閩南民系與文化、閩南方言、閩南民俗、閩南名勝、閩南建築、閩南先賢、閩南民間戲曲、閩南民間信仰等方面,邀請相關人員編寫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材要力求思想積極健康,語言簡明平實、內容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適合學生閱讀和學習。市教科所可根據實際情況,統一編印《泉州閩南文化校本系列教材》,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豐富多彩的閩南傳統文化,培養熱愛家鄉、熱愛閩南的情感。
2、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要充分發揮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各地學校要提倡課堂講普通話,課外講閩南話;組織學生開展閩南語互幫互學活動,幫助外來學生學習閩南語,讓他們盡快融入閩南,融入泉州。在學科教學中要有機滲透閩南文化的傳承,結合語文課讓學生適當了解、學習閩南方言;藝術課讓學生了解、欣賞南音、南戲;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對當地閩南名勝、建築、民間信仰等的調查研究;利用信息技術課指導學生從"中華·閩南文化網"等網站獲取閩南文化知識;通過體育課讓學生適當了解、學習南拳。
四、開展活動,弘揚文化
閩南文化具有深厚的內涵,各地民間中蘊藏著豐富的閩南文化資源,各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要積極與有關部門進行溝通、合作,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推進"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各校要結合少先隊活動或主題班會,舉行閩南童謠說唱會、閩南文化知識競賽、閩南語演講比賽、閩南文化學習心得交流會等活動;也可以聘請社會上對南音、南戲、南拳等閩南文化知識有一定研究的人士作為校外輔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區與當地群眾一起開展豐富多彩的閩南文化活動,領略閩南傳統文化藝術的風采和價值。
各縣(市、區)教育局可根據活動開展情況,每學年或每兩年舉辦一次"閩南文化進校園" 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從中了解各校開展活動的情況,也為各校提供交流平台,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市教育局將於今年五月份舉行泉州市首屆"閩南文化進校園"成果展示活動,今後各縣(市、區)可以積極申報承辦這項活動。
總之,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活動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義不容辭的職責,各地要定期組織檢查,落實開展情況,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為弘揚和傳承閩南文化,構建和諧泉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應有的貢獻。

㈢ 以"弘揚閩南文化"為主題寫一段20字左右的宣傳語

海納百川,包羅萬象,華夏民族的精華,中國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㈣ 閩南文化的特點

1、閩南文化具有傳統性、連續性特徵。這除了繼承連綿不斷的中華傳統文化外,閩南文化自身的傳統也是連綿不斷,且不斷發展。
2、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特徵。即與中華傳統文化為同一體又以閩南文化為主體,兼吸納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築文化中除以「宮殿式」古大厝、臨街騎樓為主流建築外,也可見到中國傳統建築、中西合璧建築、阿拉伯式建築、僑鄉特色建築等。
3、閩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開拓性特徵。這在宗教信仰(多種宗教)、民間信仰(多神)、建築、戲劇、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戲劇方面,多種劇種並存,歌仔戲、梨園戲、高甲戲交相輝映,即便同一劇種,也是各種流派,各種技藝爭奇斗艷而競相發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閩南語中容入一些馬來語等。再如在泉州還可看到阿拉伯文與漢字並排的春聯。
4、閩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獨造性特徵。法國語言大師馬伯樂曾說過,閩南話是世界上特別古老的語言。它不僅形成歷史悠久,而且還保存了中古漢語和上古漢語的許多特點,同時還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詞語。這些詞語在普通話和漢語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沒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閩南話中則是基本詞兒。故閩南方言被學術界稱為「語言的活化石」。這在漢語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區別漢語的重要標志之一。而閩南方言的獨創性則主要表現在語言詞彙、語法諸方面者有許多自己的特點。
5、閩南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同閩南人中多為中原漢族移民及多僑民(閩南人移居國外,外國僑民留居閩南)息息相關,也與閩南海商文化發達有密切關系。此外,閩南文化具有上承下傳的雙重傳播性特徵。即主體文化由中原傳播而來,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閩南文化,爾後又通過移民台灣傳播到台灣及通過移居國外的華僑華人傳播到國外。

㈤ 閩南文化的簡介

閩南文化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福建設置閩中郡,開啟了中原文化與閩南土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晉時期,大批中原漢民遷入泉州地區,推動了閩南文化的形成。晉唐時期,閩南地區漢民人口劇增,經濟迅速發展,政教管理體制日臻完善,閩南文化得到發展。宋元時期,泉州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啟航點和東方大港,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到泉州經商,帶動來了伊斯蘭文化,閩南文化得到豐富。明清時期,歐洲商人和傳教士來,傳入了西方文化,閩南文化進一步得到繁榮。從閩南文化的發展軌跡,可以窺見閩南文化是經過一代代閩南人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挖掘、弘揚、創造,並吸收採納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來文化的特質和合理因素,有機地融入了其體系內,孕育、發展起來的,它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獨特的性格和豐富的內涵,是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

閱讀全文

與閩南文化知識競賽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常州市愛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41
高技能人才培訓師資培訓方案 瀏覽:837
美團平台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770
大學電子商務協會 瀏覽:703
高等學校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700
電子商務代理協議 瀏覽:522
粉店新店開業活動促銷方案 瀏覽:838
采購中心培訓計劃及實施方案 瀏覽:451
電子商務培訓班多少錢 瀏覽:798
部門培訓安排方案 瀏覽:654
葯店戶外促銷活動查處 瀏覽:525
社區文明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85
關於培訓街道電子商務發展方案 瀏覽:736
眼鏡店新店開業活動促銷方案 瀏覽:354
金可澳電子商務 瀏覽:914
電子商務服務哪家好 瀏覽:727
全國電子商務應用人才培訓收費 瀏覽:658
商場七一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978
藍紫色婚禮策劃方案 瀏覽:406
青年成長培訓計劃實施方案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