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緩降器宣傳

緩降器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30 06:04:37

A. 各種災難逃生常識

一、火災自救逃生的方法

(一)、毛巾保護法:逃生時把毛巾浸濕,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行進,穿過煙霧,呼吸困難時也不能將毛巾拿開。

(二)、隔離火場時:大火封門,無路可逃時,可用濕被褥、衣物堵塞門縫,潑水降溫,關閉所有窗戶,等待救援。

(三)、繩索滑離法:當各通道被火封鎖死,可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撕成條擰成繩,固定於暖氣管道等處,順繩緩慢下滑。

(四)、拋物呼救法:被煙火圍困暫時無法逃離的人員,應盡量呆在陽台、窗口等易於被人發現的地方,並向窗外晃動或拋鮮艷、晃眼的東西呼救。

(五)、低層跳離法:如果被火困於二樓,可以向地面扔些棉被等織物之後,手扒窗檯,身體下垂,頭上腳下自然下落,切勿高層跳離。

二、火災自救逃生的基本要求

(一)、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務。

(二)、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火災逃生的方法,熟悉幾條逃生路線。

(三)、收到火災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沖出去。

(四)、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是身體接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五)、身上著火時,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服壓滅火苗。

(六)、遇火災不可以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七)、室外著火,門已發燙時,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應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門窗,並潑水降溫。

(八)、若逃生路線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出求救信號,對外求救。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以利用疏散樓梯、陽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練成繩索,拴緊在窗框、鐵欄桿等牢固物體上,順繩索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三、地震避險逃生的方法

(一)、在樓房內遇到地震應躲在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或躲靠在支撐力大而自身隱固性好的物件旁邊,如鐵皮櫃、立櫃、暖氣、大器械旁邊。注意,只能靠進支撐物,不能鑽進去。目的是要利用屋頂塌落時墜落水泥板會與支撐物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自然空間,人在這個空間即容易呼吸,又便於他人救助。

(二)、在戶外遇到地震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高壓線、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大的廣告牌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晃動過後下立即下橋。地震停下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

(三)、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在教師等人員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一定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桌子等)躲藏,伏而待定,切忌亂逃生。地震一停,聽從指揮,迅速有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不要盲目跳樓,也不要擁擠在電梯、過道上。

(四)、在工作時間遇到地震應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傢具旁。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

(五)、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遇到地震要迅速抱頭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

(六)、在百貨商場遇到地震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是要盡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四、洪水發生時自救逃生

(一)、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當天氣預報連續報有暴雨或大暴雨時,居住在河谷、低窪地帶,沿江沿湖地區的人們,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水情的變化,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二)、在洪水到來之前,按照預先選擇好的路線撤離易被洪水淹沒的地區。

(三)、如果洪水來勢兇猛,已來不及撤離時,可爬上屋頂、牆頭或附近的大樹上,等候救援。但土牆、泥縫磚牆住房,經水一泡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只能作為暫時的避難場所,因此,還應想別的辦法逃生。

(四)、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熱量食品,如巧克力、餅乾等,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禦寒,特別要帶上必須的飲用水,千萬不要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五)、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出求救信號,以引起營救人員的注意,前來求救。

(六)可藉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東西逃生,但必須注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方法。

(七)、洪水過後,不要徒步過水流很快、水深已過膝蓋的小溪。

(1)緩降器宣傳擴展閱讀: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考您幾個防災減災小常識:如果發生火災,怎麼最短時間逃生?地震發生,等待救援的倖存者如何維持生命?還有就是參加集會時被人流擠倒了,什麼姿勢能保證心腦不受傷害呢?

很顯然,這些常識在災難臨頭的時候是可以救命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可能一些收音機前的朋友會說了,類似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想知道,可是問題是,缺少便捷、簡易的知曉渠道,宣傳也不夠到位。

眼下就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幫您學習到這些自救知識——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說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科普叢書》。這是國內第一部用漫畫形式表現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的科普叢書,由國內漫畫行業的高手繪制。

災難醫學專家表示,與地震、海嘯、台風等自然災害相比,大型城市的災害性事故發生原因往往是人禍大於天災,自救與互救技能的匱乏、逃生演練的空缺,是城市安全事故轉化為災難的誘因。

所以,對於民眾開展災難預警訓練,加強災難狀態下的心理素質鍛煉以及基本知識培訓,提高對災難事件的醫療救援意識十分必要。

那麼,其他的國家一般通過什麼途徑來宣傳防災知識,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借鑒呢?我們先去南美看一看。因為南美幅員遼闊,各國面臨的主要災害不一樣,如何科普逃生也是各有各的路數。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前駐南美記者王覺眠介紹:

王覺眠:生命寶貴,南美國家很重視在各類災害中如何逃生。在阿根廷,這片被上帝眷顧的土地自然災害少、風光優美,人們在假期時經常去野營、戶外探險,所以從小學時開始,老師們就會教孩子們如何野外生存,在野外受傷怎麼辦?如何為同伴打綳帶,如何識別方向,如何呼救等等。

而在一山之隔的阿根廷鄰國,智利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人們從小就會在學校和社區的組織下學習地震逃生技巧,在父母的督促下,孩子們會反復聯系這些技巧,地震逃生演習更是家常便飯。在智利的公共場所,會有醒目的逃生出口、賓館,還有英文的逃生指南提供給外國遊客。

在南美大陸的上端,哥倫比亞境內,每年都會遭受到洪災。政府會不時通過當地的報紙和廣播提醒家家戶戶收拾好一個逃生包,裡面要放上重要的文件,清潔的水和能夠存放時間比較長的食物,還要有橡皮艇一類的逃生工具,因為有一些印第安人不識字,所以政府會將這些建議畫成圖畫,方便村民看懂。

澳大利亞在宣傳防災減災方面非常重視對市民知識和技能的雙重培養,各個學校、社區會不定期舉行火警演練,在傳授科普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民眾逃生技能的訓練。《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

胡方:在知識培養方面,澳大利亞政府將宣傳工作下分到每一個社區,山林大火的頻發區的委員會會將避災的宣傳手冊免費送給每一個居民,有效區域還會向市民贈送冰箱貼或者是鑰匙環一類隨處可以看到的東西,上面印有各種緊急聯絡電話。

另外,澳大利亞的一些應急機構非常注重和市民之間的一個互動,各處的消防局都會有專門的開放日,歡迎公眾到消防局內進行參觀,會有專人講解如何使用各種消防器械。

除了知識的普及以外,澳大利亞也非常注重對於市民的技能性的培養。每一個澳大利亞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到幾十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火警演練。

辦公大樓每一年都會舉行虛擬的火警警報演練,所有的人員都必須要像是真實的警報一樣,通過安全門撤離大樓到制定的位置去集合。通過從小到大幾十次的練習,以後就算是遇到了真正的火警或者其他的災難,大家都會知道如何安全的撤離,而並不會驚慌。

地震、火山爆發、核輻射,近幾年日本頻頻遭受自然災害,也促使民眾加強學習防災減災的科普知識。我們下面來聽《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的介紹:

黃學清:日本的防災教育訓練貫穿每一個公民的一生,從幼兒園起就不斷給孩子們講授防災知識,組織他們進行防災演習。到了中小學,很多學校和社區一起舉辦防災訓練,內容更加豐富。

比如在避難所體驗災後倖存的野營生活,就是切斷對外的聯系,進行野外獨立生存一兩天的訓練。除了通過書本教材、錄像學習以外,一些學校還聘請經歷了阪神大地震等大災難的人講述他們的經歷和感受。

很多消防局,從消防隊員中培養出專業的講師,擔任學校和社區的客座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持續性的防災教育。

另外,日本還將趣味融入防災教育中,防災中心就是這樣一個設施,由政府出資建設管理的免費開放,裡面有各種模擬災害的設施,這個號稱每個家庭都准備防災應急包,裡面要准備三天的水和食品、手電筒、打火機、蠟燭等,普遍形成了災難不能避免但可以防範和自救的觀念。

B. 我國的消防工作方針是什麼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條:「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就是把同火災作斗爭的兩個基本手段 —— 預防火災和撲救火災結合起來,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災預防放在首位。

積極貫徹落實各項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災的發生,無數事實證明,只要人們具有較強的消防安全意識,自覺遵守,執行消防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消防技術標准,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大多數火災是可以預防的。

在現實生活中各種火災時有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切實做好撲救火災的各項准備工作,一旦發生火災,能夠及時發現,有效撲救,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緩降器宣傳擴展閱讀:

消防的特點:

1、消防工作具的社會性;

2、消防管理應滲透到人類生豐收的一切領域之中,從而決定了消防工作的社會性;

3、消防安全管理涉及到各行各業,乃至千家萬戶,在生產的工作和生活過程中,人們對消防安全管理稍有疏漏,對生產一時失神、失控、失誤,就有可能釀成火災,這就決定了消防工作的經常性;

4、縱觀多年來火災事故教訓,盡管致災原因復雜,但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火災乃源於一人一事一時之誤,這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一條真理,只有廣在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才能控制、消除火災事故的發生,這又決定了消防工作的群眾性。

5、消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只有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在全社會成員的關心、重視、支持、參與下才能搞好。

C. 住高層,火災時候怎麼辦

如果你說的是安全通道被封而困在房內的話,那就只有兩個辦法:躲避等待救援,利用工具自救。

躲到窗口、陽台處大聲呼叫,或敲擊金屬物品(最好用這種方法,可以節省體力)白天應揮動鮮艷衣物發出求救信號,晚上可晃動手電筒或白布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

不要盲目跳樓,實在無路可逃時,可利用衛生間避難,用濕毛巾緊塞門縫,把水潑在門上、地下降溫,有浴缸的話,也可躺在放滿水的浴缸里躲避。

火災最快速致命的是濃煙,雖然衣櫥、床下可能是煙霧較稀薄的地方,但千萬不要在此躲避,不利於進入房內的消防營救人員及時發現。

煙氣一旦吸入,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中毒,用濕毛巾(一般疊成八層)捂住你的眼鼻,可以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但濕毛巾在濃煙中只能維持幾分鍾。

高層的住戶最好在家裡備上人手一份的過濾式防煙呼吸面罩,一方面有效時間可以長達30分鍾以上,另一方面可以過濾掉絕大部分的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等),極大增加了逃生和等待救援的時間。

等待救援永遠比不上自救。高層住戶還需要在家中備上最後一道自救防線——逃生緩降器,當你逼不得已必須跳樓時,它是保障你生命安全的最有效工具。

D. 江竹筠的故事

1、江竹筠,年入黨,1943年,中共地下黨彭詠梧來到重慶,需要掩護,組織指派江竹筠接受這個令她驚詫而又羞澀不已的任務———給彭詠梧做「妻子」兼助手。1947年,在「反內戰、反飢餓、反壓迫」的學生運動高潮中,受中共重慶地下市委的指派,負責組織大中學校的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

在丈夫彭詠梧的直接領導下,江姐還擔任了中共重慶市委地下刊物《挺進報》的聯絡和組織發行工作。11948年6月14日,在丈夫犧牲後,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

國民黨軍統特務用盡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杠、電刑甚至殘酷地將竹簽釘進江姐的十指,妄想從這個年輕的女共產黨員身上打開缺口,以破獲重慶地下黨組織。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江姐始終堅貞不屈,「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1949年11月14日,在重慶即將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殺害於渣滓洞監獄,為共產主義理想獻出了年僅29歲的生命。

2、江姐剛出生時取的小名叫雪琴,從5歲發蒙讀書始,父親給她取的學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獄之前就再沒改變過。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華職業學校發給她的修業證書和她隨後考入國立四川大學的入學登記表上,都寫的是這個名字。

後來換了一個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獄後臨時取的化名。但這個化名並沒有改變她名字的讀音,只是用了一個同音字而已。

3、在陰森恐怖的渣滓洞監獄里,江姐悄悄寫下遺書,又把遺書送出監獄 。當時,江姐住在渣滓洞監獄女二號牢房,工作人員說,在遇難前兩個月,江姐給表弟譚竹安寫下了這封遺書。

當時,監獄中對犯人的控制十分嚴密,江姐根本無法弄到筆墨寫信。後來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時候,把竹筷一端磨尖當筆,然後拆開棉被,把一些棉花燒成灰,調些清水,就成了墨水。

用自製的筆墨,江姐在一張草紙上寫下了此信。遺書寫好後,江姐通過一個看守,悄悄把信帶出了監獄,輾轉交給了她的表弟譚竹安。解放後,譚竹安將這封寶貴的遺書交給了博物館並保存至今。

4、江姐在臨刑之前寫下了一封託孤遺書,是寫給安弟(江姐的表弟譚竹安)的,當時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簽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寫下這封遺書,信里滿載著江姐作為一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犧牲58周年這天,這封人稱「紅色遺書」的文物終於在三峽博物館向世人揭開了塵封已久的秘密。

信中大概說道:我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我們到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話。

雲兒(指江竹筠、彭詠梧兩烈士的孩子彭雲)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江姐的這封遺書展示了江姐鮮為人知的柔情一面。

5、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8歲時,性格剛強的母親與游手好閑的父親不能相處,便帶著江竹筠姐弟到重慶投奔兄弟。10歲到重慶的織襪廠當了童工,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

1939年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秘密加入了共產黨。入黨後,江竹筠同志酷愛馬列主義理論,嚮往革命聖地延安。但這時黨卻要她留在重慶作通訊聯絡工作。這需要一個不為人注目的職業作掩護, 因此, 黨組織指示她要學習會計, 學撥算盤珠子, 她毫不猶豫,聽從組織安排。

1940年秋天考入中華職業學校會計訓練班。經過艱苦的努力, 掌握了會計專業。

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當時由黃炎培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她隱瞞著自己的身份在學校開展工作。

E. 遭遇高樓火災怎麼辦

遭遇高樓火災時,必須冷靜,不要驚慌,不盲目行動,迅速認清目前的情況,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如果火災發生在樓上,而且煙霧不大,應就近向緊急疏散口撤離,迅速逃離到樓外的安全地帶。並且在逃離過程中,謹記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逃離時,不要貪戀財物,千萬不要乘坐電梯,更不要忘記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者其他防煙設備保護自己。

2、用水浸濕衣被、毛毯等棉織物,裹在自己身上,以免被燒傷。火災現場煙霧巨大,致人死亡的往往不是火,而是煙霧,所以要學會憋氣,這也是防止有毒氣體吸入的措施之一。

3、壓低身體。據《紅網》報道,在火災現場,煙霧是從下往上蔓延,逃離時一定要壓低身體,貓腰沿著通道選擇正確方向逃離。

4、如果被困在現場無法逃離時,一定要找一個有窗戶、有水、沒有防盜網的房間,以便消防員救援。在向外求救時,最好用手機求救,切記不要張口呼喊,這樣會吸入大量煙霧。如果現場允許的話,在白天可以揮舞鮮艷的衣物或布匹向外求救,夜晚則用燈光或撞擊東西求救。

5、不管哪種情況,如果要出去,都要先觀察一下門把手的熱度。如果熱度較高,就要放棄出逃,因為很有可能火災離你很近,甚至它就在門外。

(5)緩降器宣傳擴展閱讀:

高層建築火災防範措施

加強消防管理工作,落實消防安全制度,實行防火安全責任制。對高層建築物內的工作人員要制定崗位防火職責,每一幢高層建築物內至少有一個專職防火人員,每一層配備一名兼職防火人員,同時人員要經過嚴格的消防培訓,要做到分工明、責任清、各負其責。

高層建築物火災作為突發事件,應制定火災突發事件的處置方案,並按照處置方案進行教育訓練和模擬演練,做到發生火災時按照預案規范處置,臨危不亂,從而減少人員傷亡。定期檢查、維修、測試固定消防設施,確保完好有效。

F. 今天又人打電話說是宣傳防火知識的消防人員,我怎麼查真假

如果是打電話那就聽著別透露個人情況就好,要不就直接不接這樣最安全。

G. 誰能提供醫院消防廣播里播放的宣傳消防知識的內容

醫院防火注意事項

醫院時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場所,其內部人員密集,人員素質、年齡層次、身體狀況各不相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病人對生命的需求較之以前更加強烈。然而部分由於缺乏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防火措施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導致一些火災事故不斷發生。

火災案例

2005年12月15日16市30分,吉林遼源市中心醫院住院樓發生火災,大火造成40人死亡、28人重傷、182人受傷,火災直接經濟損失821.9214萬元,是建國以來衛生系統的最大一起火災。

16時10分許,吉林遼源市中心醫院突然停電。電工在一次電源調閘、備用電源未自動啟動的情況下,強行推閘送電。16時許,配電箱發出砰砰聲,並產生電弧和煙霧,導致配電箱發生火災,在自救無效的情況下,於16時57分才打電話報警,前後歷時近30分鍾,造成了火勢的迅速發展蔓延。因該單位延誤了撲救初期火災、控制火勢的最佳時機,消防隊到達現場時,已形成大量人員被困的復雜局面,群死群傷事故已經不可避免。

案例分析

醫院患者基本為逃生弱勢群體,一部分危重患者、癱瘓病人、手術後患者,無法自行疏散,而陪護、探視人員隊內部疏散通道情況又都不熟悉,只能被動等待救援。因此,醫院一旦發生火災,早發現、早報警十分重要。

醫院的火災危險?

1. 內部可燃物資多,致災可能性大

醫院住院部有大量的棉被,床墊和傢具,放射科有大量的膠片,手術室,病理科,制劑室,高壓氧艙,葯房,葯庫等存有易燃危險物品如使用管理不當,很容易造成火災及爆炸事故。

2. 設備潛在危險性大

醫院除有大量的照明空調設備外,在診斷治療方面還配備了X光機和高壓氧艙等各種診斷醫療設備,若這些設備因質量不合格,安裝操作使用不當,會造成火災事故。特別是高壓氧艙,不僅發生火災就有可能致使艙內人員死亡,甚至會發生爆炸造成嚴重後果。3. 零星火種多,管理難度大

醫院的火源較多,一是煙頭,火柴,微波爐,制劑室制葯用的電爐煤氣爐,病理室用的烘箱等明火。二是電線老化火超負荷造成絕緣破損凡是熒光燈鎮流器以及電氣設備長期發熱而起火。

4. 內部結構的復雜性

醫院火災的特點

1.一旦成災,極易造成巨大傷亡。

2.可燃物多,人員密集,給火災撲救和救人帶來很大的困難。

3.醫院內部病人自救能力差,致死的因素多

火災發生時如何組織人員疏散

正確報警,防止混亂

在火勢發展比較緩慢的情況下,失火醫院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應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區域的人員,將他們先疏散出去,然後視情況公開通報,告訴其他人員疏散。在火勢猛烈,並且疏散條件比較好時,可同時公開通報,讓全部人員疏散。在火場上具體怎樣通報,可根據火場具體情況確定,但必須保證迅速簡便,使各種疏散通道得到及時充分利用,防止發生混亂。

正確引導,穩定情緒

火災使,由於人們急於逃生的心理作用,可能會一起擁向有明顯標志的出口,此時,有關工作人員要設法引導疏散,為逃生人員指明各種疏散通道,同時要用鎮定的語氣呼喊,勸說大家消除恐慌心理,有條不紊地疏散

制止脫險者再進入火災場內

對疏散出來的人員,要加強脫險後的管理。由於受災的人員脫離危險後,隨著對自己生命威脅程度的減小,可能增強對財產和未逃離危險區域內親人色和你生命的擔心程度。此時,逃離危險區的人員有可能重新返回火場內,區救還沒有逃出來的親人,這樣有可能遇到新的危險,造成疏散的混亂,妨礙救人和滅火。因此,對已疏散到安全區域的人員,要加強管理,禁止他們危險行動,必要時應在建築物內外的關鍵部位配備警戒人員。

如何進行火場救人

1.對於行動不便的老弱病殘者、兒童以及因驚嚇、煙熏、火燒而昏迷的人員,要用背、抱、抬的方法捕拿他們搶救出來。需要穿過煙火封鎖區時,可有濕衣服、濕被褥等將被救者和救援者的頭、臉部及身體遮蓋起來,並用霧狀水槍掩護,防止被火或熱氣灼傷。

2.樓層的內部走道、樓梯、門等通道已被煙火封鎖,被困人員無法逃生時,應利用消防拉梯等架到被困人員所在的窗口、陽台、屋頂等處,然後利用消防梯、舉高消防車、救生袋。緩降器等將被困人員救出。

3.無法架設消防梯時,可利用掛鉤梯,徒手爬落水管窗戶等方法攀登上樓,然後用救生器材救人,或使用射繩槍將繩索射到被困人員所在的位置上,再讓被困人員用繩將緩降器、救生梯、救生袋等消防器材吊上去,然後讓被困人員使用器材自救。

4.被困在窗口、陽台、屋頂的人員,尤其是懸掉在建築物外面的人員,在濃煙烈火的威脅下,有可能冒險跳樓,此時要用喊話或大字標語的方式,告誡他們堅持到底等待救援,不要鋌而走險。同行四在地面做好救生准備,如拉開救生網、救生墊,可用海綿墊、席夢思床墊等代替,以防萬一。

5.在使用消防梯搶救樓層內被困人員時,要警惕並制止他們蜂擁而上,以免造成人員墜落、翻梯等事故。被困人員自己沿消防梯從樓層向地面疏散時,應用安全繩系其腰部保護,或由消防人員降其背在身上護送下梯。

5. 隊搶救出來的受傷人員,除在現場急救外,還應及時進行搶救治療。

H. 公司安全月活動怎麼搞啊

安全月活動主要是為了加強員工安全意識,普及安全生產常識,交流安全心得,互動安全體驗的團體活動。是公司保持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安全生產無疑是所有生產行為的基礎,發展的保障。我們說公司文化實際就是公司員工人的文化。只有每個個體都能正常持續的工作才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公司安全月一般每季度舉行一次,主要通過視頻聲音以及一些問卷材料來普及和宣傳安全生產知識。有條件的單位還可以舉行實物演示活動(如模擬火警疏散現場滅火等)。還可以設置一些小的搶答贈送禮品活動。
廣東省佛山市作為全國輕工業生產排頭兵拿出的政策也是值得效仿的。市政府出資強制所有企業每年進行兩次職工安全教育活動。同時也將一些日資企業先進的安全生產措施推廣到企業中去。

閱讀全文

與緩降器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
促銷籌劃方案效果測試 瀏覽:378
咖啡店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39
水面游樂項目推廣方案 瀏覽:615
雲智造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 瀏覽:891
電子商務專員上班時間 瀏覽:948
中小企業外貿電子商務 瀏覽:577
幼兒園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992
美食節展覽會策劃方案 瀏覽:548
縣公司經理培訓方案 瀏覽:139
煙草局打假宣傳片策劃方案 瀏覽:390
野餐策劃方案 瀏覽:224
建材門店策劃方案 瀏覽:247
電子商務設計師視頻教程 瀏覽:164
企業合作網路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0
母嬰用品推廣方案 瀏覽:843
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61
任我在線電子商務 瀏覽:751
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風險有 瀏覽:730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