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指南村宣傳

指南村宣傳

發布時間:2021-06-30 03:40:02

1. 青芝山的導游詞

青芝山位於福建省 福州市 連江縣。
群巒峻峭,岩洞千姿百態,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故名「百洞山」。山上產「靈芝」色青,山寺也因之得名青芝寺。青芝百洞山,位於閩江口北岸,覆釜山南支,南與琅岐島隔江相望,北距連江縣城十二公里,西至福州四十五公里,屬省級風景區。
青芝百洞山為福建省五大名山之一,其得天獨厚的天然風景,可謂一石一勝,岩洞石泉皆成景,個個惟妙惟肖。最有名有趣的有四十四岩、十五洞、三十九石、三泉、兩湖。岩數猴抱桃、八仙岩、三友岩為最;洞稱九曲聯珠洞、星窩洞、蝙蝠洞、五曲洞為奇;石以蛤蟆上山、杜鵑泣月、三玉蟾為勝;泉以琴泉、翠壑、澤泉為突出;湖數敖湖景勝。蓮花峰居青芝一百零八景之首,巍峨矗立在百洞山之巔,東臨閩江口,西朝八仙岩,陽光照耀,蓮花如鑲金邊,晨霧繚繞,浮在半空,生機勃勃,蔚為壯觀。
青芝自然風景縱橫交錯,上下左右景中套景,眼前足下,天然景色,令旅遊者留連忘返。從山下登山數十步,?看東邊山園,見一石形似青蛙,向山上撲跳,稱「蛤蟆上山」,為青芝山第一勝。往上看有一石三峰,謂「筆架山」。緊接一岩,黑白相間,是「熊貓戲珠」。再往高處看,只見圓鼓鼓的大岩石安在山頂,則是「木魚岩」,岩上鐫刻「晚歸」兩字,系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其意深刻,令人尋思。至第一亭,亭柱有一對聯:「初地引人徐入勝;好山一望已開懷」。
過第一亭不遠,俯視右旁,有一巨岩形同獅子伏地,故名「伏地獅」,神態生動,惹人喜愛。登上一石階就是平路,往東邊山腰看,在三株羅漢果樹邊,有一長厚石白底黑面,叫「僧鞋」。西近園坪處,又有一石狀如鯉魚朝天,叫「獨鯉朝陽」。再往上看,一石直立頭朝南,形象鵑鳥,凝望月落山,人稱它「杜鵑泣月」。循徑而上,東面山坡有一岩石蓋成石室,巨石狀如鱉,故稱「鱉頭石」。
半山途中建有「半山亭」,原匾「半山亭」三字,系清太子太傅陳寶琛題,亭柱對聯:「蓮岫聳奇觀,喜百洞壘壘,從此振衣絕頂;虎門留戰績,嘆大江滾滾,更誰擊楫中流」。上聯贊美蓮花峰的秀麗景色,下聯稱頌馬江海戰軍民抗擊侵略者的光輝史跡。
在「半山亭』』看東坡,有「鱉爬山坡」,山腰邊沿「雙龜石」活靈活現。沿路西上,左邊園坪有「朝天獅」。循石階上幾。十步,即到敖湖,湖旁「林森存骨塔」系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於一九二六年建,塔基34.8平方米,高7.34米,十二層浮雕組合體,引無數中外旅遊者參觀敬仰。
敖湖地勢平坦廣闊,是通往青芝寺、八仙岩、林森公館和九曲聯珠洞的中心。步入敖湖九曲橋,在「觀光亭」欣賞「敖魚頭」、「海蚌」,湖光亭影相映生輝,樹影婆娑,清風陣陣,令人爽心悅目。領略山水之餘上慕園,蒼松翠竹,鬱郁蔥蔥。在慕園右邊往上看,有「如意石」、「舢板石」、「山僧拜懺』』等奇岩競秀。慕園當中,仰望東山頂峰,「猴抱桃」一勝愈看愈像,愈想愈奇。特別是夕陽斜照,猴面緋紅,桃尖紅熟欲裂,栩栩如生,嘆為觀止!
出慕園去栩園,沿人工湖走去,先見摩岩石刻「蝙蝠洞」三大篆字,洞里三光三暗,直通青芝山頂,古時有大蝙蝠棲息洞里。洞西有「守門獅」、「達摩履」。傳說梁大通六年,達摩祖師踏一根蘆草渡江到嵩山少林寺,僅剩一隻鞋在足,另一隻落在青芝百洞山。步進栩園門內,似置身山中園林,看劉通題詩:「細味綱園緩步行,四山環翠大江明,風來梧竹松揪響,半作濤聲半雨聲」。左邊有一大圓石叫「石鼓」,右邊山腰另有一石更妙,形似酒仙,滿面通紅,爛醉如泥,說是「太白醉酒」。站在栩園內,仰望東山頂,見一岩像神女,足下放薺籃,人稱「西施浣沙」,饒有古趣。循徑登上「同樂亭」,對面「太虛洞」可望而不可及。這里山徑通幽,樹木森茂,景緻聚焦,看東山,有景叫「鳥鵲南飛」,更遠處有?童子盼月」,路下一塊黑色巨石叫「卧貓」,真是一?石一勝。繞山徑上至「邃然台」,往南過「朝天鯉魚」到松風閣,迎面有一石攔路,閉口瞑目,叫「想像石」。
「松風閣」周圍一片參天松林,樹干蒼勁,針葉翠綠,迎風呼嘯,大有「天風直送海濤來」的氣勢!林森以豪放筆力題松風閣青石橫匾。松風閣上樓天梯,是由「天門洞」天然石階引上閣樓的。看罷天門洞,才能體會到山外青山天外天的感受。出「天門洞」旋入「觀海洞」,在洞口遠眺閩江,長門、川石威鎮海疆,雙龜、五虎雄把國門,水天一色,氣勢磅礴。由「觀海洞」到「擎天台」,回轉到「雙門洞」,能觀賞到「三玉蜍」,那是三塊大岩石自上而下朝南魚貫坐落,形似三隻蟾蜍跳躍,中間一蜍最為逼真。董應舉題詩雲:「松葉滿空山,仙人在何許?遺下三玉蜍,白白窺人去。」沿下看,一石挺拔獨秀,宛如美女梳妝,即「美人照鏡」一景。自天門洞回轉天梯而下,有「天門咫尺」摩岩石刻四字。留步復往上看,在幾株參天大樹下,又有一巨岩活像獅子,叫「獅子岩」,旁有「蝙蝠岩」。望松風閣頂端,有一石上大下小垂直下來,叫「象鼻岩」。從天門咫尺處下行,經「酒台」,便到梅花樓, 觀賞「翠壑」。
梅花樓前原有一片梅園,樓系二層古建築,三面開窗,人們登樓眺望青芝景色,四季時新:春風送暖時,春意盎然;夏日雷雨時,卻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秋雁南來時,可現「海天秋晚見鴻飛」的情景;冬季梅花怒放時,四周暗香浮動,沁人肺腑。漫步梅園盡頭,俯視松竹園林,見兩巨石像烏龜¨取名「雙龜哭竹」。面對梅花樓,遠眺西山之巔,右可欣賞「仙桃」一景,左又能看到「豬遺矢」,細觀豬腹又套一景,單線白描叫「猴子想仙桃」。借景觀外山,又得「仙人跨鶴」、「仙人掌」等勝景。
由梅花樓過雨亭,進入青芝寺「大士殿」。青芝寺原建在八仙岩上,明萬曆年間由工部侍郎董應舉移建今址。一力,三零年舊寺遭回祿,一九三二年林森集資重修,成現存之寺宇。「大士殿」內掛滿名家楹聯,真草隸篆,琳琅滿目,各家書法出神入化。下大士殿就是青芝寺前殿,出寺門,可見摩岩石刻:「欲界仙都」四字,岩頂有一株大榕樹,不土而立,堪稱一絕。過虹橋又名「觀仙橋」,朝西順山路行至半嶺,駐足路旁看北山坡上一塊黑色怪石,突兀而出,叫「骷髏石」,而路邊右山上一岩高聳,合掌作楫,慈祥迎人,稱「合掌白衣大士」。再往上看又有一石似「元寶錠」。沿山路拾級而上,只能在與「裂桃石」對峙中慢步緩行。
游青芝不可不看「八仙岩」,在裂桃石旁欣賞對面山頂八大峻?光怪石,浮光吐景,活像「八仙」浮槎過海,各得其勢。如逢雲霧繚繞,恍若八仙飄游,穿行岩峽,蔚為壯觀!從八仙岩背後小徑轉到嶺頂,與原來山路會合,小憩之時,朝西北山峰舉目能拾得「百鳥聚會」和「仙奕」(又名仙人下棋)兩景。
由青芝寺出花瓶門,看到一岩壁鐫有「今古名山」,「引人入勝」摩岩石刻,即為「五曲洞」。循階而下,尋幽探勝,迂迴轉折,五個岩洞,互相貫通,因之名「五曲洞」。側身過「側身岩」,下轉「石#002洞」,忽見洞頂天窗大開,陽光燦爛,真是別有洞天。洞里設置石凳石桌,遊客至此,都要欣賞洞壁律詩,乃明朝宰相葉向高所題,書法酣暢,膾炙人口!
菡萏峰高俯碧流,孟溪環繞近滄洲,
天開靈境留仙住,海涌神山壯客游。
古洞雲深存蝙蝠,懸岩石出像獼猴
千年勝跡今方辟,好對青樽共拍浮。
出洞口,有一岩像猴稱「猿公岩」,岩壁上也有董應舉題句:「昔為榛莽林,今作青芝寺,洞里一聲猿,驚破遊仙夢。」進入「三岔洞」,上往「憩園」,下通「懸石洞」,只見兩岩夾一石,由此通過,仰視此石,岌岌欲墜,為百洞奇跡。出懸石洞 口,西側一石游離群岩欲飛走,其狀如猴,叫「飛猴」。這里三面巨岩環抱,而南面敞開,洞口平坦,是聞名的「觀仙洞」。在觀仙洞口的開闊地上,望西北欣賞「八仙岩」格外傳神了。視線轉移西南山腰,看「慈母抱兒」、「達摩面壁」、「蘇武牧羊」、「斷頭青蛙」、「老鼠咬布袋」、「帝君帽」和南山腳下的「水牛下田」諸勝,無不惟妙惟肖。 自觀仙洞繞左側旋入「星窩洞」,一塊異常奇特的橢圓形巨石覆蓋洞頂,稱「星辰岩」,有許多凹凸不平的斑環綴其上,梅雨季節,洞頂倒掛無數晶瑩欲滴的水珠,經日月反射閃爍如星,五彩繽紛,美不勝收。董應舉在洞壁上題詩道:「吾觀此岩中,點點皆成像,一似渾天儀,星辰綴其上」。出洞口向右繞一大圈,有一石刻「阿彌陀佛」,附近是「定光石室」,四面開放,四通八達。上有「鸚鵡岩」,下連「琴泉」。自琴泉循階而上,可飽覽「漱玉石」、「翠簾洞」、「宛宛門」勝景。由此可抵「憩園」,這一帶林木蔥籠,環境潔凈幽美,熏風吹得遊人醉。
要是從「蓮湖」東行,望東山腰,依次觀賞「虎嘯豬蹄」、「太監進表」和「王佐斷臂」等景。再行不遠,有巨石擋路,上鐫林森題寫「不為米折腰」,因之名「折腰石」。過「折腰石」,即到「林森公館」,門庭有黃賓虹題古篆「嘯余廬」三字。《青芝山志》載:古時這里榛莽荒蕪,野獸出沒,樵徑絕跡,時聞虎嘯。「山館夜深聞虎嘯」是嘯余廬來歷。出公館西行進入「一片瓦」,其實是一大洞,洞頂一石,鋪天蓋地狀覆瓦。右轉彎有石階相接,迎面三塊巨石,其狀或俯、或仰、或蹲,統稱「三虎石」,躲在樟樹後頭的叫「朝天虎」,向天仰視者叫「仰虎」,張大虎口饞涎欲滴者為「唾涎虎」,三虎各形俱現,堪稱一絕。
由公館轉北行至山腰,可現「覺非塔」,是由天然岩石疊成骨灰塔,所選石塊,均有形象,如桃、如李、如香椽……。由此東行至「觀佛洞」,內供釋迦牟尼佛一尊(俗稱白玉觀音)。據說是班禪九世自西藏運來贈林森的珍貴文物。自觀佛洞東行,便是「東覺岩」,有勝跡稱「澤泉」,因岩石不斷分化,澗石夾立,岩下細沙鋪底,夏日雷雨,岩泉洶涌,進珠戛玉,聲震山谷。雨過天晴,泉流告竭,深潭水涸,又平靜如常。澤泉雖在百洞山中,卻也有錢塘觀潮一樣情趣,可惜日久已傾圯,有待修復。若能再登上「日輪岩」頂觀日,遙望東海,只見山連山來水連水,一直連到寶島台灣。史載:在大理姑山冰期,台灣本來就緊緊連著祖國大陸。
自公館東行再到「九曲連珠洞」,洞長約里許,,一洞套一洞,洞洞鋪設石階,遊客蜿蜒而下,見洞內一池叫「澤泉池」,池壁岩石筆直,藤蘿蔓繞,岩壁石刻詩詞,依稀可認。沿洞內曲徑下行,兩旁盡是懸岩峭壁,高數丈,寬僅尺余,叫「合掌岩」,這時「一線天」也現眼前,那是如刀斧砍削兩片,仰望僅窺一線天光。一線天,像一條隧道,到盡頭則亮堂堂的,這就是「桃源洞」,循桃源洞下行,曲徑幽邃,正感「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一個廣闊明亮的「三友岩」又呈現眼前,岩高十餘丈,中有石椅石桌,相傳當年葉向高、李久我、董應舉三,友讀書處。有段趣談:三友同游百洞山,耳聽背後有聲喊:二人同行三宰相,回首一人是侍郎。」董應舉回頭一望,不見人影。後來葉、李均為相,惟董為侍郎。出九曲洞,沿山路行,朝山頂看,有一巨岩像運動強兒騰空而起,叫登天岩,遠望西南山崗有「雙獅」、「如意」兩景,近處看溪邊還有「鯉魚塘」等勝。至此青芝山全景已瀏覽無余了。
交通:從福州市區的公交仁德站乘坐36路公交車(全程票價6.5元)到「東岐」終點站下車,轉農村客運(車費約5-10元)前往青芝山。

2. 岳陽市的「三個宣傳,一個推介」具體內容是什麼

岳陽市作抄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一座優秀旅遊城市,近幾年又先後被授予「全國楹聯之市」,「全國詩詞之市」的榮譽稱號,其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七十周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宣傳岳陽地理、經濟優勢,
宣傳岳陽繁榮、穩定、幸福和諧的大好局面,
宣傳岳陽市中心城區「五創」提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國家社會治安模範城市,國家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推介岳陽樓、君山島5A級景區,加強文化強市建設,特舉辦「岳陽樓杯」詩聯大賽,熱忱歡迎國內外詩人、聯家共襄盛舉。

3. 指南村的村情概況

指南村位於烔煬鎮西部,東西南北分別與烔西、朝陽、黃六、肥東相連接。說不上魚米之鄉,基本上旱澇地憂。行政村自然形成上、中、下三片,由10個自然村組成,由上而下分別為秋藤樹、白廟唐、八角碾、中份唐、壩頭、壩堰、石山口、柿子樹、洪庄及南茆。村委會座落在行政村中部,行政黨支部由上、中、下三個分支部組成,擁有黨員98人,支部書記許啟保抓全盤工作,綜治主任茆國良分管民兵及社會治安工作,計生專干由唐臘梅同志擔任。村委會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針對行政村的自然分布,有山有水,行政村組成了一支山林防火隊,組長由唐建權擔任,並下設四個看護點。

4. 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靚麗村口、通達路網、特色建築風貌、垃圾污水處理體系、村民公共活動場所,以充分彰顯村莊產業、文化、生態等元素。
空間優化:突出本村文化歷史傳統
特色村口:景觀主題內容突出本村的文化歷史傳統。
電力、有線電視、通訊等通村入戶,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無桿化、無線網路全覆蓋。
綠色發展:有一至兩個主導產業
生態宜居:古樹名木砌石保護
垃圾處理:按人口總數的XX配備保潔員。
污水處理:衛生戶廁改造達標率百分之百。
新能源利用和亮化: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做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同時也能起到最好的亮化和美化效果。

5. 求有關於福州的三坊七巷的歷史資料等宣傳內容,越多越詳細越好!在此先謝謝各位好心的大俠了!^-^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 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三坊七巷圖「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衣錦坊

衣錦坊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著有《來齋選古》、《來齋金石考》等。林佶精詩文,著有《朴學齋詩文集》,又善書法,他手寫的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抄》、《古夫於亭雜錄》、《午亭文編》非常有名,被稱為「林佶四刻」,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還有詩人、著名藏硯家黃任,琉球國冊封使齊鯤、同榜兄弟兩進士——劉齊衢和劉齊銜、博物學家郭柏蒼、近代小說翻譯家林紓、著名作家郁達夫等等。還出過不少才女,如黃任之女黃淑宨和黃淑畹,齊鯤之女齊祥棣,郭柏蒼之女郭拾珠姐妹,她們或精書畫,或工詩文。
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因原來光祿坊旁的房屋都比較老舊,目前該地正在進行整體大修工作,預計2010年國慶節前全部完工。

楊橋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參見詞條「福州冰心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南)有座「雙拋橋」,規模不大但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不過,由於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設的緣故,雙拋橋已經由「橋」慢慢變成了一座街邊的「亭」,成為路人歇腳品茶的場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宮巷

宮巷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採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於吉庇巷口。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後街。
三坊七巷之南後街福州南後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
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後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於楊橋路、止於吉庇路的南後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裱褙、書坊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有關人士說,根據相關規劃,南後街的定位是傳統文化商業街,初步打算根據老字型大小的經營現狀選擇一部分予以恢復,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市民喜愛的傳統燈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舉辦。此外,有關部門還有意邀請壽山石刻、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在南後街設置工藝美術大師展示店,以增加傳統商業氛圍。
現在,在南後街的經營商業業態規劃上,出現了酒吧咖啡、頂尖奢侈品等「新面孔」。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將給傳統的南後街注入現代化的因素。
南後街沿街保護性修復工程於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經開街,再現其「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的歷史風貌。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習慣上講,我們都先說三坊後講七巷,其實,從建築位置來分析應該是先有七巷後有三坊。唐代的先民們先是沿著城市的軸線--南街,建起了一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後,再隔一條南後街,向西發展,建起一組坊巷,成為以南後街為中心軸線的"非"字形結構的街區。經過千百年的風雨變遷,大多於宋代定下坊巷之名,於明清時代形成今天建築格局,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從建築空間的處理來看,三坊七巷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與其他廊、榭等建築形成高低錯落,活潑而又極富變化的空間格局。廳堂一般是開敞式的,與天井融為一體。特別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廳堂顯得高大、寬敞、開放,一般在廊軒的處理上著力,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採用粗大的而長的優質硬木材,並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築及其他南方建築中,都極少見到。例如宮巷林聰彝故居之轎廳以及祠廟的戲台,均是如此處理。這是福州古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結構上與眾不同之外,在圍牆、雕飾、門面上都很有特色。
馬鞍牆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福州僅個別建築有,包括福建的閩北、閩南、閩東也有存在,惟獨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翹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
雕飾
三坊七巷在建築裝飾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數對門窗扇的雕飾。普通居民樑柱多不加修飾,簡潔朴實,而在門窗扇雕飾上則煞費苦心。其窗欞製作之精緻,鑲嵌的木雕之華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難以企及的。窗飾的類型特別豐富,有卡榫式圖案漏花,有純木雕式窗扇,也有兩者相間使用。可以說是江南藝術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過精心編排,構成不同的裝飾效果,有直線型、曲線型、混合型--直線型疏密有致,曲線型富有動感,混合型變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題材有飛禽走獸,人物花卉,整個窗扇雕飾有對稱式有不對稱式。如文儒坊尤恆盛的明代古宅,在二進廂房的門窗隔扇上,透雕了較復雜的瓶花圖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滌環板上是淺浮雕的花開富貴.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鏤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飾,充分顯示了福建民間工匠的高超技藝。
建築門
三坊七巷建築門的處理也極具特色,約有四種。一種是在前院牆正中,由石框構成的與牆同一平面的矩形師門,另一種則是兩側馬鞍牆延伸作飛起的牌堵,馬鞍牆夾著兩面坡的屋蓋形成較大的樓,像沈葆楨故居、陳承裘故居、林聰彝故居都是這種門樓。
[編輯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舉辦的「老城保護與整治———三坊七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通過。宣言就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如下共識和行動倡議: 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基因,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它不僅屬於一個城市,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每個城市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
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社會發展的進步。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應不僅注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應注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應重視建立民眾與文化遺產間的情感聯系,應建立、積極、合理、有效的途徑,使文化遺產為民眾所關注與分享,使文化遺產真正為社會發展提供取之不盡的動力。
文化遺產對於經濟社會的影響力,是潛移默化而深刻長遠的,是不可復生的精神資本、文化資本、經濟資本和社會資本。文化遺產的喪失是無法補償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遺產,每個城市都有她應保護的「紫禁城」。
[編輯本段]主題展館
用於展示三坊七巷文化價值的博物館擬選地址現已基本確定,將開辟8個博物館和3個展示區:
1.三坊七巷歷史人物博物館,擬選址劉家大院。理由是劉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國領先的城市公共事業的先驅,又臨近光祿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廳」。
2.福州當代藝術中心,擬選址藍建樞故居。理由這里緊貼光祿坊公園,對帶動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參觀都極為有利。 3.當代漆藝博物館,擬選址南後街中心地段的葉氏民居。理由是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與老行當和現代生活嫁接的中轉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與演藝中心,擬選址郭柏蔭故居。 5.戲劇戲曲演藝中心,擬選址水榭戲台。 6.茶文化世術館和國賓級接待中心,擬選址林聰彝故居。 7.明清傢具民俗博物館,擬選址二梅書屋。 8.楹聯博物館擬選址梁章鉅故居(梁章鉅是福州先賢楹聯學鼻祖)。 擬開辟的3個展示區為:「一個專項展示區」,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黃巷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閩台親緣關系;「第一綜合展示區」為黃巷至吉庇路之間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林氏價值的各種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綜合展示區」即「三坊」中各展示點有機結合形成的展示區,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關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還將藉助「一水一節點兩街兩片區」的結構,構建不同功能區。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濱水休閑風情帶。「一節點」規劃是擬將光祿坊的「光祿吟台」作為三坊七巷南節點。「兩街」為南後街傳統特色商業帶和南街商業更新發展帶,「兩片區」規劃是結合北入口,將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戲台部分作為旅遊集中展示區。宮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建築,將作為博物館建築集中區;文儒坊南北段兩側作為會館會所片區,以創意和休閑為主。
[編輯本段]坊巷名人
近代以後的重要歷史事件,如虎門銷煙、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五四運動 、 「一二·九」運動、盧溝橋事變等等,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關節點。從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這些事件中扮演了時代推手的角色。
林則徐 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1785—1850)是揭開中國近代史序幕的傑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對西方文明成果採取積極的了解和吸收並為我所用的態度,故能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之開風氣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門路有林則徐祠堂。
沈葆楨: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1820—1879)在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中,被推向前台。他擔任福建船政大臣,負責造船、練兵和人才培養,為組建福建水師、南洋水師而努力,成為早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進西方科技的先驅,我國近代教育和近代海軍的創始人之一。他腳踏實地、不遺餘力地將林則徐、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付諸實踐。
曾宗彥(1850—1972):近代「陸軍之父」。曾宗彥居於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監察御史,便於1898年5月,上書光緒皇帝《時艱孔迫,宜用洋操剋期練軍陸軍折》。他主張:「為今之計,莫若先盡各省已有之餉,練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練陸軍。並提出必須「整頓軍隊,各省陸軍一律政習洋操,尤以東三省為急」。光緒皇帝十分重視,立即下諭:「今日時勢,練兵為第一大政,練洋操尤為操兵第一要著。惟須選教習以勤訓課,核餉力以籌軍實。」曾宗彥的奏摺,引發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稱其為「近代陸軍之父」。
冰心(1900—1999),人稱「世紀老人」,福建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壺」。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作家,兒童文學家,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在南後街與楊橋巷交界處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留下了對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記得在我11歲那年(1911年),從山東 煙台回到福州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這個住址,現在我寫起來還是非常地熟悉、親切,因為自從我學會寫字起,我的父母親就時常督促我給祖父寫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寫。這所房子很大,住著我們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們這一房,就住在大廳堂的兩邊,我們這邊前後房,住著我們一家6口,祖父的前、後房只有他一個人,和滿屋滿架的書。那裡就成了我的樂園……」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穎絕秀出,為特達奇才。他追隨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歷時百日,被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守舊派殺害,年僅24歲,其英名永載史冊。
林長民(1876—1925):「五四」運動引發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報》與《國民公報》上出現《外交警報告國民》的文章,作者林長民驚呼:「山東亡矣,國將不國,願四萬萬眾誓死圖之。」言辭懇切而沉痛。事情緣於1918年的巴黎和會: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外交總長陸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會,總統徐世昌特設外交委員會,聘林長民為委員會主任兼事務主任。日本與英法三國秘密約定,戰後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既得侵略權益;並同曹汝霖約定,由日本出資建設「濟順」、「高徐」兩條鐵路,藉此進一步控制中國。林長民知後氣憤難平,決定向國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與賣國行徑,遂於1919年5月2日發表文章,並由蔡元培校長告知北大學生及北京各高校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學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群情激昂地舉行遊行示威,「五四」運動就此爆發。
陳矩孫(1913—1987):「一二·九」運動組織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史書記載,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學生運動」,之後波及全國各地。北平燕京大學學生陳矩孫時年22歲,參與組織了這次大遊行。在遊行的前一個晚上,是他將參與遊行的大部分學生匿藏在釣魚台。在「一二·九」運動前夕,他以學聯幹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動員工作,將燕京大學的革命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成為「一二·九」運動的中堅力量。
王冷齋(1891—1960):「七七事變」見證者。王冷齋,家住福州黃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時,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宛平縣長。在日軍攻擊宛平城前,他轉移民眾,避免了更大的傷亡。事變中,王冷齋調動城內警察積極配合駐軍,堅決反擊敵人,保住了城池。他還專門舉行了一次記者會,向公眾說明日軍主動攻擊盧溝橋的情形。自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抗戰勝利後,王冷齋作為「七七事變」的重要見證者出席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被稱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王牌證人」。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嚴復
嚴復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里。1866年,嚴復考入了家鄉的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五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茅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6. 金坑村的旅遊指南

進出交通
從邵武到金坑可乘中巴車,車程大約2小時。
氣候與游季
金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適合旅遊。

7. 非自駕怎樣去臨安指南村啊

杭州城站坐49路到杭州西站2元錢,汽車南站到杭州西站也有公交。杭州西站坐k598到臨安新車站。再坐2路3路到西墅街,坐16到楓葉村

8. 奶茶店如何宣傳

首先,我們要明白奶茶店宣傳的幾個要點:
1、你的客戶是誰
2、你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引流量。明白這些要點後,帶著思考來一起看看以下的奶茶店的宣傳方式:
奶茶店宣傳方法一:奶茶買一增一
效果:四個星
成本:三個星
作用:重在提高銷售量,輔在二次消費
奶茶買一贈一很多奶茶店都會用,但是意義在哪卻很少人知道。買一贈一是選擇奶茶店中銷量較好且成本較低的兩杯奶茶搭配的促銷方法,他的成本並不會很高,在帶來銷量的時候還能促進二次消費,畢竟不是很多客戶都會喜歡這類搭配,那如果加多幾塊錢,可以換成其他的奶茶飲品,這樣也是客戶能接受的,飲品點完後還有可能點小吃搭配,這就是二次消費的來源。買一贈一的方法,可以階段性使用,也可以是過節、店慶時候使用。切記,不要太頻繁的使用,會讓人覺得奶茶店沒有生意、過於廉價等負面影響。
奶茶店宣傳方法二:奶茶套餐運用
效果:三個星
成本:三個星
作用:促進銷售,清理即將到期原料
奶茶套餐運用,把一些能一起搭配的奶茶和小吃配搭,譬如雞蛋仔和港式奶茶、雞排+奶茶、情侶奶茶飲品,或者臨時的一些奶茶飲品搭配,把一些即將過期的原料清貨賣出,節省消耗成本。
奶茶店宣傳方法三:微信營銷
效果:五個星
成本:五個星
作用:增強用戶體驗,維護新老客戶
網路發達時代,微信營銷可不能忽略不計。現在很多奶茶店都自己開了個人微信號,專門接收外賣訂單,在朋友圈裡也經常發自己的奶茶店動態和新品上市通知,比起美團、餓了么這些外賣網站來說,微信更能抓住老客戶的心。而且,微信上可以做一些活動,當這條微信轉發出去,可以獲得一些優惠政策,一轉二二轉三,做得好奶茶店可以一下子就火熱起來。
奶茶店宣傳方法四:學校活動參與
效果:五個星
成本:四個星
作用:發掘新老客戶,提升奶茶店名氣
學生一直是奶茶店消費群體中最樂意消費奶茶店的,而且口碑宣傳特別快速且作用大,所以我們要和學生們搞好關心,在平日里跟學生多聊聊天,偶爾叫自己學生做兼職去學校宣傳,又或者是跟學生社團搞好關系,偶爾的社團活動贊助一些奶茶飲品,他們很容易就會記住你並喜歡這家奶茶店,後期中的口碑宣傳絕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了解更多奶茶信息請關注與期一會奶茶官網!與期一會奶茶是一個"0添加,0防腐,0氧化"的奶茶品牌,產品以飲品+奶茶+貢茶+皇茶+甜點+小吃,6店合1,四季一體創新多元化模式,這是與期一會個性而前衛的體現,溫熱香甜的經典奶茶,搖曳拂動的晚風,舒適安靜的店內環境,是工作、聊天、放鬆休閑的優質場所。開奶茶店最好去與期一會奶茶店加盟總部直接洽談與學習。與期一會為您提供奶茶項目分析、加盟指導,並為您提供成功開店指南、經營經驗、營銷技巧等資料,全程服務助你開一家成功的奶茶店

閱讀全文

與指南村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組織拔河比賽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01
促銷籌劃方案效果測試 瀏覽:378
咖啡店市場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739
水面游樂項目推廣方案 瀏覽:615
雲智造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 瀏覽:891
電子商務專員上班時間 瀏覽:948
中小企業外貿電子商務 瀏覽:577
幼兒園聖誕節策劃方案 瀏覽:992
美食節展覽會策劃方案 瀏覽:548
縣公司經理培訓方案 瀏覽:139
煙草局打假宣傳片策劃方案 瀏覽:390
野餐策劃方案 瀏覽:224
建材門店策劃方案 瀏覽:247
電子商務設計師視頻教程 瀏覽:164
企業合作網路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60
母嬰用品推廣方案 瀏覽:843
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61
任我在線電子商務 瀏覽:751
電子商務面臨的安全風險有 瀏覽:730
我國電子商務稅收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