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篇關於井岡山紅色故事的演講稿!!!!急,要吸引人的那種!還要講到如何傳承井岡山精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很榮幸也很激動今天能站在這里演講。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走進神往已久的天下第一山——井岡山。也許她沒有泰山的氣勢恢宏,沒有廬山的風景俊秀,沒有峨眉的清新無暇。可是當你走進她的時候,你就會不覺為她那段火紅的歷史而感染,就會被她那鮮血染紅的山脈而征服。
今年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紀念年。井岡山既是中國紅軍的故鄉,又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既是中國紅色政權的源頭,又是中國革命的發祥地。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中,毛澤東等一代偉人的文韜武略,革命志士的赤膽忠誠,他們以鮮血、以生命詮釋著一種極其寶貴的精神——井岡山精神。這種寶貴的精神後來成為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源頭。xx同志將井岡山精神高度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
雄偉的井岡山,連著中國共產黨輝煌的歷史;永遠的井岡山,寫滿了中國人民的光榮與夢想。井岡山不愧為「天下第一山」,她有著其她名山大川所沒有的「紅」:紅,是八萬先烈用鮮血換來的自由與幸福;紅,是在險峻環境中開創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更紅的是用鮮血和生命鍛造出來的革命精神;她還有著無可比擬的「綠」:綠在黃洋界的奇峰險石,綠在五龍潭的怡人山水、在彩虹瀑的雄偉壯麗,更綠在歷經敵人的刀與火,而依然挺拔的青青翠竹和永伴烈士們的蒼勁松柏。紅,是井岡的召喚,是先烈對我們的召喚;綠,是井岡的希望,是祖國對我們年輕一代的希望。
在井岡山上的紅色之旅,每一個腳步似乎都承載了烈士們的記憶,每一個動作都昭示著歷史對我們的寄語,每一種聲音都一種無可比擬的紅色文化對於我們的召喚。
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革命先烈在解放事業中憑著一股勇氣一身熱血,為國家殺出一條血路,在黑暗面前沒有半點的退縮,勇往直前。他們用鮮血染紅大地,用生命換來光明,用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追求、對天下的情懷,無私地奮斗著。
作為新一代的青年學子,歷史再現,緬懷著他們的英雄事跡,繼承著他們的革命傳統,學習先烈們的優良品德。我要用他們的信念鼓舞我前行,用他們的精神鞭笞自己成才,用他們的愛國熱情點燃自己的報國之志。
⑵ 井岡山大學的校園文化
井岡山大學的校訓是廣學堅守,勤思敏行。
「廣學堅守,勤思敏行」作為校訓,著眼於希望師生博學厚德、博採眾長、博學多才的培養要求,秉持堅定信念、追求理想、堅守情操的育人目標,肩負引領時代、敢闖新路、勤於探索的大學擔當,弘揚實事求是、知行合一、勇於實踐的大學精神;寄予了培養師生胸懷祖國、兼濟天下、修身齊德的博大情懷的殷切期望。
同時「堅守」、「敏行」的要求與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精華「堅定信念」、「敢闖新路」高度契合,更是現代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創新和傳承文化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追求,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統一,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⑶ 如何讓井岡山精神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領導的中國革命精神之源,它是無數革命先驅用鮮血和生命熔鑄的豐碑。今天,這個不朽的豐碑,依然是中國引領中國人民邁向小康、實現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它必將在當代中國放射出熠熠光芒。井岡山精神的多重價值及其當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中國革命道路的獨創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先導意義
從井岡山這片紅土地上開辟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條獨創性的革命道路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對半個世紀以後以鄧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有著巨大的借鑒和啟示意義的。鄧開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前提是:以蘇聯模式為樣板建立起來的一整套僵化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制及其在中國實踐的失敗,這和毛開創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歷史前提即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模式為標本而不從國情出發、加以無條件套用的先取城市、後取鄉村的武裝起義實踐的失敗,是極為相似的。
二、井岡山精神中蘊涵的實事求是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最本質內涵,它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客觀基礎
⑷ 井岡山精神在當今中國傳承和發展
井岡山精神體現出對革命的堅定性與對理想信念的堅定性。20世紀20年代末,井岡山的紅色政權處於強大敵人的四麵包圍之中,革命形勢極端嚴峻,在黨內產生了一種悲觀思想,對時局估量不準確,像林彪這樣重要的紅軍將領竟然產生了「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表現出對革命信念的堅定性。他指出:「紅軍必須在邊界這等地方,下斗爭的決心,有耐戰的勇氣。」「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這種革命堅定性建立在對全國形勢所作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革命的不斷勝利,證明了毛澤東關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偉大設想。由此,毛澤東總結出一條重要的革命成功經驗。他指出:「世界上出現過許多類似的情況,在緊要的關頭,就看你堅定不堅定,堅持不堅持。你咬緊牙關堅持一下,就可以取得勝利。對方熬不下去,挺不住了,他就失敗了。我自己就經歷過許多次這樣的情況。」 堅定信念,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信中國革命必將勝利。井岡山時期,面對來自革命陣營中動搖情緒,毛澤東堅持真理,信念堅定,堅定對「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心,堅定對「革命山大王」的信任,最終讓中國革命走出困境,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任何時候,堅定的信念都是我們戰勝困難、昂首向前的精神支柱。井岡山精神的靈魂,「是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這種信仰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精神支柱。」井岡山精神是社會多元價值取向的一面旗幟,起到指南針的作用,是戰勝危機的法寶,是克服困難的力量源泉,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思想基礎。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堅定,無論遭受多少困難挫折,中共黨人都百折不撓,不動搖、不懈怠、不退縮、不折騰、不屈服,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億萬中國人民的中國夢。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不斷傳承,中國人民對過去心懷驕傲;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偉大實踐中,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中國人民對現在充滿信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續探索中,我們走出一條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國夢揚帆領航,中國人民對未來充滿希望。在對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中國人民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實踐也證明:中國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是非常成功的、正確的。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中國發展更好、更成功,沒有哪個國家可與中國相比。相反,在當今世界很多國家的發展模式很不成功,可以從反面或者側面證明中國道路的正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我們要充滿信心,堅定信念,堅定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絕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⑸ 中國紅色井岡山
【◆】【你好】【◆】
.
紅色井岡山
井岡山因為1927年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而被稱為紅色革命根據地。
我榮幸地來到了紅色井岡山,實現了少年時期的夢想。因為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曾朗誦過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的宏偉詩篇;曾讀過課文《朱德的扁擔》;曾唱過「紅米飯,南瓜湯……」等歌頌井岡山的歌曲。井岡山的紅色經歷和傳奇故事令我著迷、使我嚮往。實話實說,我連做夢都想上井岡山呢?
在井岡山短暫的日子裡,我懷著朝聖的心情,參觀了一處處紅色舊址,瞻仰了一個個紅色人物,彷彿置身於紅色海洋之中。
一
茅坪位於茨坪西北36公里處。距原寧岡縣城所在地龍市鎮16公里,青山環抱,翠竹掩映,小溪從村旁流過,一派恬靜安逸的景象。井岡山斗爭時期,湘贛邊界黨、政、軍的領導機關都曾在這里設立過,現在還保存革命舊址20多處,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和朱德舊居等。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了八角樓。這是一棟土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因裝飾著八角形天窗而得名。我沿著樓梯來到二樓毛澤東舊居,展現在眼前的是簡陋的床,單薄的被,一張桌子上擺著一盞油燈,放著毛筆和硯台,桌旁有茶幾、高背椅等物。這是當年毛澤東和賀子珍在這里居住時用過的物什。據說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婚姻,還頗有戲劇性:毛澤東住到八角樓後,有一天晚上,袁文才將在茅坪一帶堅持斗爭的永新、蓮花、寧岡三縣共產黨「頭面人物」召集起來,來到了八角樓,毛澤東親切地會見了他們。在這里,毛澤東結識了賀敏學、劉真、王懷、劉作述、賀子珍等人。當袁文才介紹到賀子珍時,毛澤東竟然有些驚訝了。他沒有想到,在井岡山的革命派「頭面人物」中,竟然還有一位女性,且是個美貌姑娘。當然,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會面,竟然是毛澤東、賀子珍後來成為革命伴侶的開端。八角樓里,竟充滿了革命者的浪漫和溫馨。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澤東經常在八角樓居住和辦公。當年,八角樓的青油燈光常常徹夜通明,毛澤東不僅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還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巨著。看到這里,我禁不任浮想聯翩:毛澤東在井岡山點起的火種啊,燒到了瑞金、延安、北京……,蔣家王朝在燎原大火中分崩離析了,而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在燎原大火中誕生。難怪當年有歌謠唱道:「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樓的燈光通夜明;毛委員是那掌燈的人,照亮中國革命萬里程。」是啊,這里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指路明燈,她指引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據記載,當年湘贛敵軍「圍剿」井岡山時,實行「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的血腥燒殺政策。山上的房屋大部分被燒毀,大井的毛澤東住所被燒得只剩兩截殘牆,而八角樓卻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二
黃洋界,海拔1300餘米,山高壁峭,雄峰聳立,萬丈深谷,陡不可攀。山上時有浮雲濃霧,迷漫山腰,白茫茫宛如一片汪洋大海,故亦有「汪洋界」之稱。乃至霧消雲散,群山如黛,十分壯觀。這是井岡山斗爭時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
我佇立在「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前,此碑位於黃洋界哨口工事的山頂上,坐西朝東。豎碑正面鐫刻著朱德同志的題字:「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背面是毛澤東同志的手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個字。同時還有一座橫碑,正面刻的是毛澤東同志的手書《西江月·井岡山》詞,背面是朱德同志的手書「黃洋界」三個大字。
此時此刻,我正聚精會神地聽導游講黃洋界保衛戰的故事:那是1928年8月,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接應在湘南活動受挫的朱德及所率部隊。山上只有兩個連的紅軍,兵力空虛。湘贛敵軍聞訊後,對井岡山發動了第二次「會剿」。8月30日,敵軍三個團從寧岡方向進犯,妄圖搶占黃洋界哨口,切斷紅軍主力的退路。面對強敵,在31團黨代表何挺穎的領導下,紅軍指戰員沉著應戰,憑著天險,居高臨下,彈無虛發,打得敵人連滾帶爬往回逃。兩天里,敵軍連續進攻四次都未得手。激戰中,紅軍女兵在煤油桶里燃放鞭炮。鞭炮聲和戰士們的喊殺聲在山谷里形成回聲,使得敵軍搞不清楚山上到底有多少紅軍。紅軍又找來正在修理廠修理的一門迫擊炮,放了三炮。前兩炮為啞彈,第三炮打中敵軍指揮部。敵軍以為紅軍主力回山了,嚇得連夜敗退。此時毛澤東正率領紅軍大隊在向井岡山進軍的途中,得知這一戰斗勝利的消息後,寫下了著名的詩篇《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聽完紅色傳奇故事後,我來到了陳列在山頂上的迫擊炮旁,只見炮身聳立在水泥墩上,炮口正面對著山下,威風凜凜,令人蕭然起敬。接著我來到黃洋界哨口工事。這個哨口是1928年夏天修建的,由三個工事和一個嘹望哨組成:右邊的兩個工事用於狙擊江西寧岡方向來的敵人;左邊的一個工事用以狙擊湖南方向來的敵人。1929年1月底,湘贛敵軍對井岡山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會剿」,李燦率紅五軍第一大隊在此與敵人激戰三晝夜,終因敵眾我寡,哨口失守,工事遭到破壞。1960年,哨口工事遺址由當地政府重新修復。
黃洋界保衛戰,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憑借著山險,不僅「保存了我們最後根據地,且使敵膽為寒,不敢輕視共軍,為邊界名戰之一」(毛澤東語),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從此,一個黃洋界名揚天下,一個井岡山屹立世界。
三
離黃洋界不遠處有兩株荷樹,這是四季常青的闊葉喬木。是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朱德帶領井岡山軍民挑糧休息的地方。
「毛委員背糧上山」,當時曾傳為佳話。1928年冬,為了粉碎敵人對井岡山的軍事「會剿」和經濟封鎖,毛澤東、朱德帶頭與軍民一道,從山下物產豐饒的寧岡購買糧食,挑到井岡山,每天來回100多里。由於路途遙遠,挑糧的同志不辭辛苦,經常累得汗流浹背。他們有的在唱歌,有的互相攀手勁,也有的把汗濕的衣服脫下來晾一晾。他們的背上有的磨起了紅塊,有的磨起了大小水泡,但他們全然不顧。兩株荷樹在挑糧小道的高坡處,因此軍民們經常在荷樹下休息。一次,挑糧休息時,毛澤東問戰士:「站在這里看得見什麼地方?」戰士回答:「看得見江西和湖南。」毛澤東深情地笑著說:「還可以看見全中國、全世界!」
「朱德的扁擔」,當時曾名揚井岡。在紅軍挑糧運動中,朱德身先士卒,不辭勞苦,親自挑糧上山。身為軍長的朱德當時已經40歲了,這在紅四軍中算是「高齡」了。他既是軍長,工作又忙,大家都勸他不要參加了,但朱德堅持要去,一定要跟大家一道爬山挑糧。根據分配的任務,朱德所在的軍部挑糧點在寧岡的柏路,路途更遠,山坡更陡。因此,紅軍戰士都是挑個三、四十斤左右。按理,朱德年歲更大,更應該少挑點。可他在挑糧時,擔子一頭是行軍時背米的三根白布米袋,另一頭是一個用粗厚布縫的北方人叫做『捎碼子』的米袋,兩頭共計裝40斤,再加上他經常佩帶的一支德造三號駁殼槍和一條裝有約百發子彈的皮子彈袋,總共約四十六七斤。朱德的表率作用,對軍民鼓勵很大。當時井岡山軍民中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朱德挑糧上坳,糧食絕對可靠。軍民齊心協力,粉碎敵人『會剿』。」朱德歲數這么大了也下山挑糧,大家怕累壞了朱軍長,就兩次把他那根扁擔偷去藏了起來。哪裡知道朱德卻另外找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以後就再也沒有人「偷」朱德的扁擔了。從此,「朱德的扁擔」和朱德軍長挑糧過黃洋坳的故事,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贛南、閩西的中央蘇區。全國解放以後,又傳到北京,傳遍了全中國。
關於朱德的扁擔,還有這么一個故事:「文革」時,竟然有人說井岡山不是朱毛會師,而是毛林會師。還說不是朱德的扁擔,而是林彪的扁擔。這件事被朱德的外孫劉建聽到了,曾對朱德說:「姥爺,同學們說,你挑糧的那根扁擔被林彪拿走了!」朱德聽了,先是一怔,繼而很快就猜出了幾分緣由,說道:「不會吧!他現在要扁擔有啥子用嘛?又不去挑糧。」劉建說:「辦展覽呀!說那是林彪在井岡山挑糧的扁擔。」朱德聽後笑了說:「他想要,就拿去吧。」劉建天真地問:「將來他會把扁擔還給你嗎?」朱德說:「會的,會還的。因為那扁擔不是他的,上面有我的名字。」
歷史還了扁擔的真面目,事實證明它姓朱而不姓林。「朱德的扁擔」將流芳百世!
我戀戀不舍地離開紅色井岡山。一路上,我不禁思潮起伏、感慨萬千: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實現由城市向農村轉移的成功典範,井岡山革命道路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舉,井岡山斗爭的理論概括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奠基石。毛澤東思想的最顯著標志,是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而中國革命的這一正確理論,正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創立的。同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構築和培育了井岡山斗爭的優良傳統。這種優良傳統的通稱,就是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概括地講,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敢於勝利。」我想,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乃至一個人,要從危難中振興,要有不被惡勢力征服的豪情,就必須具有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精神。那就是井岡山精神,這種精神,並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消退。它將同巍巍井岡並存,和中華民族同輝,永遠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 作者: 張利業 於 2006-3-27)
如果你認為我的解答對解決你的問題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⑹ 井岡山的革命故事
井岡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6)井岡情中國夢策劃書擴展閱讀:
在共產黨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絕對值得大書特書,其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軸心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的話,可能毛主席、朱老總、彭老總都不會聚首井岡山。
這個重要的人物名為何長工。秋收起義的失利引發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將新的目標放在了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構想上,而此時最理想的地點就是井岡山。
但當時的井岡山並非是無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兩支武裝力量占據著這里,他們並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岡山之後就會吞並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顧慮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岡山無異於天方夜談,於是毛主席派出何長工,讓他承擔了說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艱巨任務。
這無異於虎口奪食,何長工孤身犯險卻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他先是和王佐成為朋友,又合並了的王佐跟袁文才兩支部隊,等到毛主席抵達井岡山時,兩人都心甘情願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領導。
⑺ 弘揚井岡山精神
弘 揚 井 岡 山 精 神
高 歌
今年暑假,我代表十堰市實驗小學的全體同學,參加了「慶祝長征六十周年弘揚偉大精神」的夏令營活動。
這次夏令營由湖北省教育出版社組織,選拔了各地市中小學生230名,其中十堰市選派了六名學生,我和另一名初中生代表城區幾千名中小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 7月12日,我們趕赴武漢集中,13日全體營員乘坐大客車,途徑黃石、九江、南昌等地,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革命聖地——井岡山。
井岡山革命聖地雖然區域不大,但是她是革命的搖籃,為革命勝利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革命的民主革命道路。我們沿著這條革命道路,首先參觀了北山烈士陵園,瞻仰了為革命犧牲的四萬多名無名英雄們,了解了他們英勇事跡。
隨後在博物館里,紅軍在革命時期的點點滴滴躍入眼簾:一塊兒小小的紗布也是洗了再用,用了再洗;一口大鍋,上面的鐵都脫落了,還不捨得丟。紅軍在一次戰斗中繳獲了一些食鹽,沒有忘記患難與共的群眾,分了一部分給他們。可群眾也不捨得吃,就這樣一直放在樹洞里保存著。紅軍當時用的被子、棉襖里的棉絮破舊不堪,根本不能擋風保暖,衣服也是補了又補,全是補丁。
紅軍的生活是十分艱苦的,他們吃的是紅米飯、南瓜湯,有時還用野菜充飢。從軍長到伙夫,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錢的伙食。想想我們吃一次肯德基、麥當勞就要50元錢,50元錢在革命時期能供多少人吃多少天的飯!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與原來相比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夏令營的活動短暫緊張,但從中得到的感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無畏,目的就是讓我們幸福安寧的工作、學習、生活。為了讓革命先烈精神發揚光大、為了完成他們未完成的意志,我代表全體同學提出五點倡議:
一是從我們做起,從現在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支持國家建設。
二是少吃零食,把節余的錢用來資助貧困同學,讓他們一樣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三是不隨便亂扔垃圾,保護周圍的環境,倡導文明行為,增強環保意識。
四是珍惜先烈們用鮮血、生命換來的和平環境,發奮圖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五是以「八榮八恥」為標准,加強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與鍛煉,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肩負著建設祖國的偉大使命。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刻不容緩;學習現代知識,我們只爭朝夕。讓我們弘揚井岡山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牢記祖國和人民的重託,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去創造祖國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你要的是不是這個
⑻ 井岡山精神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1、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大革命失敗後,共產黨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堅持革命斗爭的產物。
2、堅持黨的絕對領導
「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
3、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
井岡山斗爭史是軍民同仇敵愾的戰斗歷史。必須搞好群眾基礎,增強無形實力。
4、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
井岡山是革命的根據地,我黨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它的建立本身就體現著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的精神。
發展歷史
井岡山精神是紅色革命精神之一,誕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一種革命精神。誕生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井岡山根據地,故名。江澤民把井岡山精神概括為「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24個字。與井岡山道路連在一起的井岡山精神是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寶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