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衛的人物榮譽
張衛是在衡陽市交警隊從事處理交通事故工作時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漫畫創作的,他的第一幅作品獲首屆全國交通安全漫畫大賽一等獎。《中國交通報》評價:「一等獎作品《十八勇士》一經見報,就受到各界的好評,作者張衛作為一名交通民警以其深厚的生活基礎,扎實的繪畫技巧,創作了這幅作品。作品羅列了十八種違章騎車現象,運用漫畫的誇張手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十八個貌似勇敢的違章者,標題《十八勇士》則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看了使人啞然失笑,又從中深受教育。」
1988年,獲中國交通報社「遠賓杯」首屆全國交通安全漫畫大賽一等獎。
1992年,獲《環境》雜志社「菊城杯」全國環境漫畫大賽二等獎 。
1993年,獲健康報社「善待生命」全國漫畫大賽一等獎 。漫畫大師方成在《健康報》上這樣評價:「《公路大匯演》作者張衛是位交通警察,他將違反交通規章,危及生命的種種現象表現得既幽默,諷刺含義又很突出,令人樂於欣賞,並領會其中教義 。」後來,此作又在全國安全生產漫畫大賽獲大獎,並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1993年,《父親的新煩惱》入選「華通杯」(第二屆)中國漫畫大展 。
1995年獲人民日報社、南方日報社「奇星杯」第三屆全國體育漫畫比賽一等獎 。張衛調衡陽市公安局前夕,創作了一幅更有獨特視覺沖擊力的反映交通問題的漫畫《未來長路賽路線》,獲《人民日報》第三屆全國體育漫畫大賽惟一一等獎 。
1999年獲人民郵電報社「億邦杯」第二屆全國郵電漫畫大賽三等獎 。
2001年開始主攻國際漫畫大賽。一直以來,張衛以「環境漫畫啟示天下」的理念致力於環保漫畫創作,進行低碳生活宣傳。他說,一幅漫畫能否體現出其本身的價值,關鍵在於漫畫能否對讀者起到教育意義,是否有所啟示。從群眾出發,走大眾化、民族化、具有積極向上精神的漫畫路線,才會創作出有價值的作品。
2003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術委員會、中國漫畫雜志社全國道路交通安全漫畫大賽二等獎;獲中國電力報社「蘇電杯」第六屆雷電全國漫畫大賽銀獎。
2004年獲人民日報社「楓涇杯」全國旅遊拾趣漫畫徵文三等獎;《公路大匯演》作品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展覽;獲國家公安部、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全國「衛士之光」美術、書法、攝影展覽三等獎。在義大利、日本、以色列、土耳其、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瑞典、伊朗、塞普勒斯、西班牙、捷克、南斯拉夫等國家主辦的國際漫畫競賽入選、獲獎70多次 。
2005年11月22日,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表彰會在衡陽市南嶽區召開,張衛作品被授予「湖南省漫畫優秀作品獎」,對2004年全國漫畫大賽中獲一等獎的張衛作品授予「2004年度漫畫佳作獎」 。
2007年10月8日,張衛漫畫作品《永遠是「老師」》獲全國廉政漫畫大賽最佳創意獎 。
2009年,張衛獲得了義大利國際漫畫大獎銀獎和克羅埃西亞國際汽車漫畫大獎第三名,9月中旬舉行的中國吉林國際動漫大展中,獲得漫畫類第一名 。中宣部批准設立了國家級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每次漫畫展、動漫展,張衛的漫畫作品都獲獎,成為中國唯一全部獲獎作者。
2010年,張衛的作品入選了盧森堡、西班牙等10多個國家的20多個國際漫畫大賽。摘下中國漫畫最高獎和中國國際漫畫最高獎,成為中國第一位漫畫家在一年內同時獲得中國漫畫最高獎和中國國際漫畫最高獎兩個大獎的漫畫家 。張衛創作的環保漫畫《未來新發現》獲中國最高規格的國際漫畫展——第五屆國際漫畫大展最高獎,《未來新發現》作品並和中國漫畫第一人——華君武題寫的「國際漫畫展作品集」一起刊發在該展的畫冊封面上,成為中國漫畫家在此展一至五屆畫冊上第一位作者作品刊印在封面上 。
2010年4月底,以中國漫畫鼻祖豐子愷名字冠名的代表中國最高漫畫水平展覽的「子愷杯」第八屆中國漫畫大展總評評選工作在人民日報社進行,從中產生中國漫畫最高獎——金猴獎。張衛創作的《「山」外有「山」》榮獲「中國漫畫金猴獎」,並在首屆豐子愷漫畫節中展出。《「山」外有「山」》於2009年入選國家級最高水平的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全國唯一的一所國家級綜合性藝術科研機構——中國藝術研究院派觀察員對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作品進行述評,並在《美術觀察》雜志上發表重量級述評文章,認為張衛的漫畫《「山」外有「山」》作品「揭示了城市化進程里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現象」,該作品被美國、日本、克羅埃西亞等10多個國家動漫大師評為漫畫第一名獎——最佳漫畫獎 。
2010年,張衛創作的漫畫作品還在上海世博會全國攝影、動漫大賽、國家司法部全國法制宣傳漫畫大賽、國家稅務總局全國稅收漫畫大賽等近10個高規格漫畫大賽中獲獎和20多個國家漫畫家參加的國際漫畫大賽中入選、獲獎。這位被漫畫同行稱為獲獎專業戶的全國非常有影響的著名漫畫家,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民警察。被新聞界譽為「黨風記者」的李昇平曾寫了一篇《這樣的「好民警」要大力宣傳》的長篇評論文章在《衡陽日報》顯著位置刊發。
2011年,張衛陸續收到了義大利、葡萄牙、波蘭、西班牙4國國際漫畫大賽中有他作品入圍的畫冊。2011年2月12日,張衛的作品《「山」外有「山」》入圍伊朗舉行的「復雜城市」國際漫畫大賽。在德國、瑞典、法國等40多個國家舉辦的各類國際漫畫大賽中入選200餘次並屢獲大獎,成為中國漫畫家入選外國國際漫畫大賽最多的作者。
2012年7月8日, 張衛的漫畫《山外有山》作品榮獲第十四屆中國人口文化獎,《山外有山》作品曾獲中國漫畫界最高獎——金猴獎和國家文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第四屆國際動漫大展第一名——最佳漫畫獎 。
2013年,張衛的四幅生態漫畫作品在全國環境漫畫大賽和第二十七屆中國經濟新聞獎評選中獲獎。在世界漫畫大賽上,張衛的生態漫畫又被刊在大賽海報、畫冊封面上,再次成為獲此殊榮的中國第一人 。
2013年10月18日,由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關注森林獎」評選活動上,張衛創作的《森林變遷》漫畫作品斬獲「關注森林文化藝術獎」 。
2013年12月16日 ,張衛創作的《未來長城游》和《未來議的一個主題》兩幅生態作品獲第九屆世界新聞漫畫賽獎(國際卡通諾貝爾獎)並刊在畫冊封面上,成為中國唯一一個畫家作品被刊登在此大賽海報、作品集封面和所有獲獎入選作者證書上的畫家 。
2. 三峽大學軍樂團的歷屆幹事
秘書部:金冬雨 顧拯文 劉琴 宋文 周啟玉 劉忠中 劉金鳳 秦亞林 焦秀敏 張群林
設備管理部:張昱 張慶 徐楊 林傑 趙世洋 鞏持恆 史洋 譚朝舉 胡春銍 劉沖 秘書部:陳久 付賢 李波瀾 陸昭陽 潘亞 許俊明 朱進秋 李浩勇
設備管理部:吳秀 張洋 周聰 徐亮 凌江華 朱盼攀 王亞軍 石潛
宣傳聯絡部:梅俊 張衛 喻小穎 高麗慧 康藝蓉 杜娜 張翌 李順濤 匡瑩 劉雪芳 胡波 金翩翩 孟潭 王巧 秘書處:劉玉琦 .裴艷妮 .李坤 .彭全雙 .王秋蘊 .譚亞萍. 吳琪. 呂晶晶 .侯越. 喻黎 .韋春珠
組織部:李珊 .田媛. 商祺. 韓小雪 .安斌 .李林 .李黌罡 .熊光正. 吳佳佳. 李超賢
宣傳部:李 航 .滕 帥. 張瑩穎 .阮 丹 .戈園園 .熊雅丹. 林 帆. 張策偉. 孫豐豐.
設備管理部:張水葉. 潘筱鳳. 金學榮 .錢 晶. 唐瀟憶. 黃顏琪 .郭 葵. 張夢培
網路新聞部:馮 寧. 吳 博 .楊 樂 .黃業臻. 段洋洋. 李勝男 .羅 鈞. 劉東風. 陳 瑤. 洪俊傑 秘書處:盧茜茜 陶秋月 賀雨斯 彭泉錕 胡 慧 秦志超 樓雅飛 彭 程
組織部:梁學源 潘春雷 孫元生 胡孟奇 尹 濤 謝 耀 王秋燕 李 麗 王 卉 吳佳佳 李潔玉
宣傳部:趙 露 韋一真 李 進 朱師洋 劉振東 尹朝陽 儲靜靜 張 帥 邢瑩瑩 張越
設備管理部:劉 輝 丁華麗 楊明成 鎮 卓 彭 瑾 康靜文 高瑾 王 將
網路新聞部:曹濱帆 李 翔 牛世傑 侯邵瓊 梁華強 馮 平 金 彩 李 正 曾 俊
外聯部:喻 雯 張迎晨 熊思捷 陳俊傑 李垚東 李 靜 胡本 劉 楷 鄧洪平 向琪琪 倪靜 秘書處:陳曉倩楊正菊 聶 瑩 劉 暢 趙雪茹 張晨君 李佳蔓 石亞蝶 李丹麗 王玲琳 郭金玉 程會賢 毛 傑 柳樹仁
組織部:楊 帆 顏 潔 曾艷慧 趙覃娜 姚鈺玲 朱 蓉 王麗霞 張雯悅 牟利平 費振昱 毛海波 楊 陽 李文浩 陳海心
宣傳部:劉星星 葉椏君 戴 晴 韓 冷 張思英 楊 帆 王一帆 鞏寶剛
設管部:田禮娜 劉合奎 黃爽 曾德森 郭佳樂 任金濤 葉思浩 羅玉 趙坤君 葛夢傑
網新部:熊金傑 李春鳳 黃 鍇 劉劍鋒 韓佳玲 陸業磊 郭夢琪 李艾玉 鄭淑瑢 周琪 鄧向榮
外聯部:呂書文 廖瓊奕 望麗君 馬曉旭 孫天皓 張銘琦 高 明 易雅琪 程 鳳 盧 葉 謝 芳 秘書處:李文浩呂凈亞 唐旭燦 鍾 強 李嘉宇 易 梅 王臣穎 王 琪 苟彥鴻 彭 鑫 宋昱彧
組織部:魏萍萍 牟川林 許 蕾 廖 洽 彭文靜 閆楊楊 陳小松 吳引峰 任 嬌 黃基寧
宣傳部:高亞強 付倚天 魏 簫 方雲鶴 於 超 李魯銘 祁有祥 曾祥育 武思宇
設備管理部:劉昊昕 黃體付 胡思平 汪瑞英 郭慧晶 余 曉 龍清雅 胡 磊 文計偉
網路新聞部:張慧婷 余 堯 胡 園 盧 佳 王 曦 董彥君 賈思琦
外聯部:張 玲 肖 嵩 許 強 左皓宇 邵陵明 李娟娟 張 柳 趙金波 楊宇怡 董 楷
3.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的學生會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委員會,通稱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英文:Student Un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或 USTB Student Union,英文縮寫:USTBSU),是北京科技大學的校級學生會。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是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成員單位、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主席團單位,是在北京科技大學黨委領導下、北京科技大學團委指導下的廣大同學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學生組織,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最高機構,代表和維護北京科技大學廣大同學的根本利益。學生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實行民主集中原則,各部門之間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現有各級學生幹部共300餘人,共設立11個下屬部門及常務代表委員會(包括兩個部門)、iBeiKe團隊。學生會與北京市40多所高校學生會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和聯系。第一屆學生會主席團成立於1954年。
學生會一般每三或四年一屆(次),每屆三或四任;每任擔任職務一年。學生會每屆主席團和學生常代會委員由北京科技大學學生代表大會在校團委的指導下選舉產生。每屆每任學生會主席團選舉辦法依據《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章程》和《北京科技大學學代會閉會期間校學生會主席團選舉辦法》。
學生會及主席團的屆次為第二十四屆第二任,現任學生會主席為劉尚宇,學生會秘書長是馬聰。
宗旨
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
歷任主席團成員
第十屆(76—78年),主席朱文常。
第十一屆(78—80年),主席姜榮。
第十三屆(82—84年),主席馬銳。
第十六屆(90—91年),主席苑敬陽,副主席王宗傑(計算機88)。
第十七屆(91—92年),主席范懷宇(管理89),副主席趙曉軍(機械89)、譚克(冶89)、周靜(計算機89)、劉興宇(管理89)、劉姿、常代會主任陳啟兵(物化89)。
第十八屆(92-93年)第一任,主席黃孝斌。
第十八屆第二任(93年10月—94年10月),主席孫亮。
第十八屆第三任(94年10月—95年10月),主席陳哲(管工會93),副主席(5人)江亮、吳越、劉煒剛、王琨、許建琦。
第十八屆第四任(95年10月—96年10月),主席江亮。
第十九屆第一任(96年10月—97年10月),主席閆峰。
第十九屆第二任(97年10月—98年10月),主席金康。
第十九屆第三任(98年10月—99年10月),主席朱國森(冶金95)。
第二十屆第一任(99年10月—2000年10月),主席張虎。
第二十屆第二任(2000年-2001年),主席吳磊。
第二十屆第三任(2001年—2002年),主席盛家偉。
第二十一屆第一任(2002年—2003年),主席張衛,副主席(7人)郝春風(兼任iBeiKe第4任CEO)、孟菲菲、曲佳、孫珂、王繼偉、謝瑋。
第二十一屆第二任(2003—2004年),主席陳文濤,副主席(7人)白伯純(兼任iBeiKe第5任CEO)、曹楠、邵昕、孫磊、文振華、姚翔、趙寶鋼。
第二十一屆第三任(2004—2005年),主席曹楠,副主席(6人)韓紹坤、李琳(兼任iBeiKe第6任CEO)、邵立偉、蘇靖、張君、張琦。
第二十一屆第四任(2005—2006年5月),主席韓紹坤,副主席(7人)鄧波、何文書、景才良、馬曉波、楊雯雯、俞洋、吳亮(兼任iBeiKe第7任CEO)。
第二十二屆第一任(2006年5月—2007年6月),主席馬聰,副主席(6人)方旭、張爍、史寅秋(兼任常代會主任)、李曉宇、龐立鴻、鄭亮(兼任iBeiKe第8任CEO)。
第二十二屆第二任(2007年6月—2008年5月),主席方旭,副主席(5人)馬廷臣(兼任iBeiKe第9任CEO)、毛亮(兼任常代會主任)、劉震、邵麗華、高文靜。
第二十二屆第三任(2008年6月—2009年),主席邵麗華,副主席(5人)馮文陽(兼任iBeiKe第10任CEO)、陳小敏(兼任常代會主任)、田飛、高顯若、孫大勇
第二十二屆第四任(2009年6月—2010年6月),主席李強,副主席(5人)周沫、陳航(兼任常代會主任)、袁項南(兼任iBeiKe第11任CEO)、吳曉斌(兼任iBeiKe第6任CTO)、姜敏(兼任新聞傳播社社長)。
第二十二屆第五任(2010年6月—2011年6月),主席徐佳,副主席(7人)王鈺(常務副主席)、林瀟、陳宜、錢藝夢、張劍、尚樂(兼任iBeiKe第12任CEO)、孫伯圖(兼任iBeiKe第7任CTO)。
第二十二屆第六任(2011年6月—2012年6月),主席張劍,副主席(9人)楊志偉(常務副主席)、申華、李陽、董璐、楊明明、何鐸(兼任常代會主任)、解紅葉、邱永振(兼任iBeiKe第13任CEO)、孫豪(兼任iBeiKe第8任CTO)。
第二十三屆第一任(2012年6月—2013年6月),主席楊明明,副主席(9人):何鐸(常務副主席)、田靜昀、肖珣、石蕙、王林煒傑、申秋伶、華強強、賈志卿(兼任iBeiKe第14任CEO)、關書偉(兼任iBeiKe第9任CTO)。
第二十三屆第二任(2013年6月—2014年6月),主席肖珣,副主席(9人):張藝贏、高璐、於家傲、邱垚、曹燦、江振滔、宋文彬(兼任iBeiKe第15任CEO)、李斗漢(兼任iBeiKe第10任CTO)、王端。
第二十四屆第一任(2014年6月—2015年6月),主席王端,副主席(10人):周宇傑、鄔雲鵬、曲秀傑、韓博、張迪、姜濤、蔣慶宇(兼任iBeiKe第16任CEO)、靳京(兼任iBeiKe第11任CTO)、劉尚宇、商小晨。
第二十四屆第二任(2015年6月—至今),主席劉尚宇,副主席(10人):曲秀傑(常務副主席)、王浩淼、仲天琳、張然、李夢雨、喇浩釗、左越、郝澤宇、白思琦(兼任iBeiKe第17任CEO)、曹宇寧(兼任iBeiKe第12任CTO)。
組織機構
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由主席團和各部門組成。主席團現設主席一名、副主席10名。截止2015年6月,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除主席團外共有14個實際存在的部門,分別是常代會調研部、常代會共建部(兩者為常務代表委員會組成機構)、辦公室、組織部、外聯部、編輯部、媒體部、網路技術部、文體部、權益部、生活部、學習部、iBeiKe團隊、校友部。
2013年,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正式對部門進行重定義,確定了13個部門(iBeiKe網路部、iBeiKe美工部和iBeiKe策劃部認為一個部門「iBeiKe團隊」,且不包括辦公室),並在這十三個部門的基礎上成立校園輿情服務中心、學生權益服務中心、學生成長服務中心、學生幹部服務中心、校園文化服務中心、校園信息服務中心等六個服務中心(和辦公室)。各服務中心由學生會主席團成員任主任,由學生會各相關部門成員組成。分別從關注校園動態、維護學生權益、服務學生成長、培養學生幹部、引領校園文化、搭建信息平台等方面開展工作。
提案委員會不是一個實體部門,但是提案委員會成員包括校院學生會主席團、各班級常代會委員。其主要負責「手拉手」座談會、貝殼校園品牌活動測評等平台,拉進學生會與同學的距離,樹立學生會品牌,切實達成學生會「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提案委員會和常代會調研部組成校園輿情服務中心。學生會成立服務中心的部門體系其實早在2009年就已經形成。
此外,各學院學生會也是北京科技大學學生會組成單位: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學生會、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學生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會、機械工程學院學生會、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學生會、自動化學院學生會、數理學院學生會、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學生會、經濟管理學院學生會、文法學院學生會、外國語學院學生會、高等工程師學院學生會。
組織發展
1991年成立社團部
2005.6 裁撤公關部,成立組織部
2006.5 裁撤女生部,常代會將五個共建委員會((飲食、經營、綜合、基建、物業))重組為調研部和共建部兩個部門
2006.6 成立監視會
2007.6 裁撤監視會,成立奧運事務部,校學生會形成九大部門和兩大機構。
2007.11 成立學生幹部學校、素質拓展中心,系統化踐行「幹部之校」職能。
2009年6月, 文藝部改名文體部,體育部和原生活部(部分)合並組成生活部,原生活部(部分)基礎上成立權益部。
2013年6月,宣傳部拆分為編輯部、媒體部和網路技術部。
2014年6月,成立校友聯絡服務中心。
傳統特色活動
校園柿子文化節、跆拳道柔道文化節、飲食文化節、搖籃頌文藝晚會、主持人大賽、校園歌手大賽、拒絕兼職陷阱,維護自身權益講座、女生節系列活動、我愛我師課外大講堂、我愛我師——我心目中最優秀的老師、校園辯論賽、精英論壇、原創文學大賽、電子競技大賽、達人秀活動、高數經驗交流會、學院路高校辯論賽、北京科技大學志願者風采展示活動等。
4. 十大華語電影的第二屆海峽兩岸三地十大華語電影
支持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中國電影報社
貴州省委宣傳部
貴州省廣電局
主辦單位: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聯合主辦:
台灣兩岸電影交流中心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
台灣中國影評人協會
承辦單位:
中共黔南州委宣傳部
黔南州甕安縣人民政府
北京十月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星悅毅寧(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獨家戰略合作企業:
黔南天源集團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協辦單位:
貴州靖博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貴州金象集團
秦皇島秦唐健達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贊助企業:
韓塑美
貴州茅台鎮南洋酒業有限公司
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
唯一指定旅遊合作商:
星期八旅遊網 大陸:謝飛、張思濤、章柏青、張衛、吳冠平、趙葆華、
香港:吳思遠、文雋、張志誠、列孚
台灣:朱延平、王童、王清華、李耀華 批准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
主辦單位:
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
聯合主辦: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
台灣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
台灣中國影評人協會
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
河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
中共秦皇島市委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華語萬映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聯合承辦:
中共秦皇島市委宣傳部
秦皇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版權)局
秦唐健達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CCTV-6中國電影報道
中印集團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盛名恆源文化有限公司
杭州拓錦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中青新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秦皇島·北戴河碧螺塔海上酒吧公園
秦皇島日報社
秦皇島市廣播電視台
晶晨環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中國電影報社
鳴謝單位:
天水花牛蘋果(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正賽歐(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惠影科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無錫奇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湖南心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北京匯立一家商貿有限公司
普洱古里紅茶業有限公司
商務部北戴河培訓基地
重慶仟絲緣商業連鎖有限公司
媒體支持:
新華社、新浪網、騰訊網、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文藝報》
《中國藝術報》、《中國文化報》、《中國電影報》
中國報道網創投市場
智慧淘版權服務平台
青年微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趣看直播 台灣:王清華、彌勒熊、汪瑩、梁良、李光爵、老嘉華、貧窮男、王瑋、麥若愚、吳孟樵
香港:何思穎、卓伯棠、陳志華、盧偉力、劉嶔、列孚、何威
大陸:張思濤、吳冠平、胡克、俞小一、陳墨、王迎慶、章柏青、王人殷、張衛、趙衛防
陸亮、周建東、劉漢文、許柏林、丁亞平、賈磊磊、陸紅實、張弛、賽人 大陸:翟俊傑、奚美娟、吳冠平、張思濤、章柏青 、饒曙光、趙衛防
香港:吳思遠、列孚、張志誠、泰迪羅賓
台灣:王童、朱延平、王清華、李烈 排名獲獎時間2015年7月11日地點河北·秦皇島·北戴河 第01名許鞍華《黃金時代》第02名陳可辛《親愛的》第03名張藝謀《歸來》第04名刁亦男《白日焰火》第05名楊紫燁《爭氣》第06名張唯《打工老闆》第07名徐克《智取威虎山》第08名婁燁《推拿》第09名傅東育《西藏天空》第10名王維明《寒蟬效應》
5.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的機構設置
辦公室【主任:白亮】
學生處【處長:盛佳偉(兼),副處長:葉振楠】
人事處【處長:孟菲菲】
財務處【處長:王俊敏】
教務處【處長:尹常治,副處長:吳平】
保衛處【處長:何國鈞,副處長:董鵬山】
基建後勤處【處長:王興元,副處長:王津,張衛】 黨委辦公室(待建,暫由學院辦公室代理職能)
黨委組織部(待建)
黨委宣傳部(待建,暫由學院宣傳部代理職能)
黨委統戰部(待建)
紀委、監察處(待建) 圖書館【館長:劉淑娥】
實驗室管理中心【主任:許學東(兼)】 土木工程系【主任:劉勝富,黨總支副書記:孟祥瑜(兼)】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士琦,黨總支書記:羅富臣(兼)】
機械工程系【主任:劉立,副主任:馮愛蘭,黨總支書記:郭雅娟(兼)】
信息工程系【主任:許學東,黨總支書記:柯瑜(兼)】
經濟系【主任:段文斌,黨總支書記:遲鐵】
管理系【主任:王賓容,黨總支書記:王軍】
法律系【主任:朱京安,黨總支書記:代鴻濱】
外語系【主任:梁素芹,黨總支書記:謝瑋(兼)】
基礎部【主任:范玉妹】
體育部【主任:吳鐵橋(兼民盟北京科技大學支部副主委),(直屬)黨支部書記:王凱】
6. 重慶市秀山縣著名的書法家有哪些謝謝
由重慶市文聯、重慶市書法家協會主辦,中共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宣傳部、重慶市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會承辦,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文體廣新局、縣文聯、縣書協協辦的「書寫經典」重慶市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自3月份徵稿以來,截至5月20日止,來收到全市40個區縣745人877件來稿,經過重慶市書法家協會組成的評委22人、監委4人於6月3—5日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審,共評出獲獎作品39件,入展作品167件,入選作品123件。
「書寫經典」重慶市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名單
(共39人)
成人組(31人):
一等獎(3人):
石珺(沙坪壩區) 彭彬(秀山縣) 朱 睿(渝中區)
二等獎(5人):
胡正好(璧山縣) 塗 軍(江津區) 劉再兵(沙坪壩區)
雷 虎(萬州區) 田應祥(秀山縣)
三等獎(8人):
程昌平(江津區) 鄭 林(江津區) 謝安輝(沙坪壩區)
王成金(銅梁縣) 張亮(秀山縣) 宋世勛(永川區)
徐崇堯(永川區) 唐德福(渝中區)
優秀獎(15人):
洪軍(璧山縣) 劉孝美(涪陵區) 秦黎明(涪陵區)
陳 波(江津區) 劉成才(黔江區) 王軍領(沙坪壩區)
吳廷瑞(沙坪壩區) 張 洪(沙坪壩區) 李中華(銅梁縣)
譚登堂(萬州區) 傅鋒(秀山縣) 龍章二(秀山縣)
李建(渝北區) 李亞東(渝北區) 童述猷(渝北區)
青少年組新秀獎(8名):
楊林舒(秀山縣) 張 影(秀山縣) 彭智萁(秀山縣)
胡晏欽(萬州區) 肖嵐姝(開縣) 徐偲凌(墊江縣)
顧芝瑞(渝北區) 劉晗韜(綦江縣)
「書寫經典」重慶市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名單
(共167名)
巴南區(4人):
劉海峰 彭澤勇 李媛 曾富雲
北碚區(6人):
馮國飛 況 林 劉金石 王建磊 王勇進 徐榮付
璧山縣(2人):
王 波 葉銳
長壽區(5人):
羅小松 黃壽芳 孟齊春 任守元 余 波
大渡口區(4人):
鄭啟超 唐 晉
青少年組:鄭雅心 邱月秋
大足縣(3人):
何聖友 唐 黎 田洲冰
墊江縣(4人):
陳光凡
青少年組:陳泊含 陳珂宇 胡耀文
豐都縣(6人):
張 軍 代鴻 唐小明 王 波 向坤偉 向乾豐
涪陵區(20人):
蒲元輝 喻志權 鄧 波 何為俊 何小龍 惠昌元 劉興書
羅洪進 馬一 馬建鵬 沈 濤 陶柏融 庹顯宏 汪 梅
吳 彥 徐玲玲 楊偉喜 雲 峰 張 軍 周義權
合川區(1人):
楊應魁
江北區(1人):
李 瑞
江津區(6人):
刁 鴻 賴水晶 譚儒科 塗留軍
青少年組:王玥 蔡雁宇
九龍坡區(3人):
羊 炯 劉宇
青少年組:唐歌寒
開縣(4人):
陳小文 李飛
青少年組:王裕華 張正怡
梁平縣(2人):
藍俊武 鍾維軍
南岸區(10人):
聶 暉 黃毅 舒自勤 宋忠亮 吳志輝 向鷹 謝倫
張承革 李中現
青少年組:呂星初
南川區(3人):
韋軍華 鄧穎 王軍
彭水縣(2人):
黃成坤 鄔雄飛
綦江縣(7人):
王乾立 蔡春華 霍勝 李耀軍 王 俊 王 苑
青少年組:張豪
沙坪壩區(10人):
史永慶 陳鵬 段泓濤 李雪晗 李正言 劉紅崗 沈星程
楊銘龍 應思琪 張可又
銅梁縣(2人):
劉 放 駱勤友
潼南縣(1人):
張 毅
萬盛區(1人):
喻世才
萬州區(4人):
沈萬泉 謝 歡
青少年組:余星儀 朱雨薇
秀山縣(31人):
池 濤 池佳玲 黃 璜 黃兵 黃詩雨 李 正 湯若男
田長鋒 田維貴 王詠 魏蘭香 楊 健 楊 偉 楊 雪
楊彪 楊丹 楊林 楊旭 楊沛霖 楊秀國 楊再群
游文中 曾祥軍 張 傑 張進 張強 張良富 周倩蘭
卓祖毅
青少年組:張英逸 王鐸翔
永川區(6人):
王貞華 梁勇第 譚立彬 楊夏 張敏和 張賢坤
酉陽縣(1人):
胡凌
渝北區(11人):
白時峙 代紅亞 秦開文 蘇明貴 王槐春 尹善良
青少年組:周禮 周星浩 劉薴蔚 陳安琪 郭玉菱
渝中區(4人):
張家益 代 雲 田中 韋明
雲陽縣(3人):
高原 張愛民 朱文魁
入展名單中:沙坪壩區「謝歡」應為萬州區,江津「賴小津」應為「賴水晶」,雲陽「張愛明」應為「張愛民」,綦江縣「李中現」應為南岸區;入選名單中:萬州區「王青林」應為「王清林」,特此更正,並致歉!洪順
「書寫經典」重慶市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入選名單
(共123+27名)
註:在復評(評定入展作品)過程中,因受入展名額所限,由評委會正、副主任從初選的入展作品中淘汰了28件作品(因墊江譚文登記重復,實27件),並作統一編號,當時未放進入選作品中登記,而單獨存放,這批作品經請示評委會負責人,決定作為入選作品, 現將其名單羅列於後。特此補記。洪順
巴南區(2人):
熊 偉 徐 麟
北碚區(12人):
胡年平 陳枰蓉 張衛武 張菡林 賀 華 李 峰 黎才勇
姜賢俊 曾 敏 王 林 阮 斌 王聖博
北部新區(1人):
楊剛
壁山縣(3人):
孫興國 左祖亮 巫青韓
長壽區(9人):
胡夏銘 朱劍文 胡征軍 余正緒 鄒世明 熊曉東
楊 陳 陳亨偉 許廷墉
城口縣(1人):
黃世春
大渡口區(4人):
唐德謀 許邦智 葉 鄭黃穎
大足縣(1人):
劉翀
墊江縣(6人):
程明亮 梅文江 陳明倫 譚文周熳 廖丙林
豐都縣(4人):
梁小勇 董宜昌 鍾寶國 譚正華
涪陵區(12人):
袁顯波 何 劍 鄭家洪 冉軍翔 張海哨 徐鴻鵠
蒲應龍 朱 江 余啟蒙 李 霞 唐文志 唐厚勝
高新區(1人):
汪繼平
合川區(2人):
周亞鋼 鄧茂華
江北區(3人):
彭 康 盧元義 廖攀科
江津區(5人):
劉華建 王瑞彬 戴安和 唐昭宣李鴻忠
九龍坡區(2人):
羅 艷 胡貴鋒
開縣(3人):
王樹成 陳 雲 李從婭
梁平縣:(6名)
陳果立 劉勇 劉朝暉 楊 毅 唐忠寒 詹孝善
南岸區(4人):
章文燦 蔡 侃 李 強 王 濤
南川區(4人):
楊瑾寧 韋明齊 周平開 蘇代能
彭水縣(1人):
陳洪川
綦江縣(4人):
李楠琦 張家蓮 劉易強 石正林
黔江區(2人):
胡鳳龍 羅建華
沙坪壩區(7人):
牛帥兵 馬小傑 蘇兆南 楊斯睿 石敏峰 龔相宇 簡 方
銅梁縣(3人):
柏 毅 吳啟菊 任有福
潼南縣(2人):
高大豪 劉烈遠
萬州區(3人):
王清林 吳坤虎 毛熙勤
武隆縣(1人):
魏華利
秀山縣(7人):
楊佳霖 陳安職 黎 志 張 佩 劉 明 謝 委 劉佳華 楊再勇
永川區(10人):
陳海平 余勁松 譚立春 王和蘭 何發坤 楊 欣 雷澤峰
王 濤 陳華利 王見林
酉陽縣(2人):
梁景上 熊 斌
渝北區(9人):
龐 艷 童明桓 王世夫 解 勇 黃世龍 顏 萌
周茂林 鄧 靜 孔 容
渝中區(5人):
孫克利 袁永會 李先明 王泓晰 王 強
雲陽縣(4人):
聶雲飛 張孝忠 周藝雲 肖伋
忠縣(4人):
熊尚貴 謝曉明 彭少勇 譚建實
7. 世界上最搞笑的笑話
話說湖南一個口音很重的縣長到村裡作報告:
"兔子們,蝦米們,豬尾巴!不要醬瓜,鹹菜太貴啦!!"
(翻譯:同志們,鄉民們,注意吧!不要講話,現在開會啦!!)
縣長講完後,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醬瓜!"
(翻譯:現在請鄉長講話!)
鄉長說:"兔子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譯:同志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
不要醬瓜,我撿個狗屎給你們舔舔。。。"
(翻譯:不要講話,我講個故事給你們聽聽。。。)
桃源話很奇特,尾音很高,比如"局",便發音成了"豬"。
先到縣委宣傳部,聯繫到人事局采訪。宣傳部的人打電話替我預約,用免提。
宣傳部:"喂,你人是豬嗎?(人事局)"
對方:"不是,你搞錯了。我不是人是豬(人事局),我娘是豬(糧食局)。"
我拚命忍住笑,肚子都疼了。
第二天參加一個縣政府的匯報會。會前點名。
主持人:"哪些單位到了?"於是參會者一個個地自報家門:
"我是公閹豬(**局)。"
"我叫肉豬(教育局)。"
"我有點豬(郵電局)。"
"我是典型豬(電信局)
一個建築工因嚴重便秘去看醫生。
醫生檢查之後說:「這很容易,你趴到床上去!」
然後醫生拿出一支木棒,使盡吃奶力氣狠狠對建築工屁股一棒。
再抓起建築工,扔進廁所!
建築工哀嚎半天,漸漸聲音小了,發出快樂的笑聲。
心滿意足的建築工走出廁所,向醫生道謝。
醫生開了處方簽,讓建築工去領葯。結果,他領了一大包衛生紙。
女葯劑師親切的告訴他:「醫師要我吩咐你,以後上完廁所要用衛生紙擦,別再用水泥袋了歐 ^^~~」
8. 急急急!!有誰知道第十四屆小學華羅庚數學競賽復賽名單(成都賽區)
參考奧數網的成都地區網看看,也許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