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描寫瀘定橋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瀘定橋的詩句有二:
浪淘沙 重過瀘定橋
作者:張愛萍
鐵索飛雲空,浪濤洶洶,瀘定橋橫高峽中. 西去平叛驅車急,往事潮湧. 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 而今又踏長征路,山河崢嶸.
2. 瀘定橋
作者:葉介吾
瀘定深峽戰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
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
B. 一句話宣傳瀘定橋
「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頑敵侵」(朱德)
C. 關於「瀘定橋」的詩詞有哪些
1、鐵索飛雲空,浪濤洶洶,瀘定橋橫高峽中.西去平叛驅車急,往事潮湧.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長征路,山河崢嶸.
2、瀘定深峽戰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
D. 飛奪瀘定橋朗誦詞
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向天險大渡河挺進,他們要度過大渡河,必須奪取瀘定橋。因此,紅軍不吃不睡,跟敵人的援兵搶時間,冒雨率先到達瀘定橋。瀘定橋離水面有幾十丈高,木板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冷冰冰的鐵索,對岸敵人的機關槍向紅軍瘋狂地掃射著。可是英勇的紅軍並沒有害怕,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密集的槍彈,勇敢地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前面的紅軍掉進了驚濤駭浪中,後面的又跟上去,經過驚心動魄的浴血奮戰,紅軍奪下了瀘定橋,主力部隊終於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
在這次異常激烈的戰斗中,許許多多的偉大的紅軍戰士們不怕掉下湍急的河流中,不怕對岸敵人手中的槍炮,一直堅定不屈,勇往直前地向前走,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寶貴的生命換來了這次戰斗的勝利!
現在,長征離我們遠去了,但那用數十萬紅軍生命和鮮血書寫的英雄史詩里,每一個字都閃爍震撼靈魂的光輝,每一行詩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澱在我們的民族血液中。因此,我們在面對困難、挫折時應該勇往直前、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的完成每一件事!
E. 關於瀘定橋的詩詞
浪淘沙 重過瀘定橋
鐵索飛雲空,浪濤洶洶,瀘定橋橫高峽中.西去平叛驅車急,往事潮湧.當年搶英雄,敵軍重重,紅軍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長征路,山河崢嶸.
——張愛萍
瀘定深峽戰敵頑,鐵索強渡紅旗傳.
壯士悲歌垂千古,新橋落成萬世歡.
——葉介吾
F. 求"重走長征路"(關於瀘定橋的)導游詞!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課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這是一首七律詩,全詩共八行,每行七個字,每兩行為一句,共四句,分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首聯以直白的詞彙、豪邁的語勢,高屋建瓴,總領全詩,高度概括出紅軍在長征中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風格,成為全篇的綱領。「不怕」兩字,回答響亮,下筆千鈞,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等閑」兩字則將困難輕輕一瞥,加深了對「不怕」的表述,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萬水千山」以靜寫動,以艱難險阻為主體,展現了一幅濃縮紅軍長征壯闊歷程的總覽圖。 頷聯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誇張手法極言山勢雄險,用的是「揚」的手法,而後用「細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這抑揚之間更顯出紅軍的偉大。「騰」與「走」的擬人化動態描寫,使靜止的山有了生氣,大山與紅軍都靈動起來。此聯可謂想像超絕,用語新奇,境界闊大,氣象萬千。 頸聯承接「萬水」。一「暖」一「寒」,既寫出了天氣情況,又寫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兩種感覺互相對比,既表達了紅軍渡過金沙江後的喜悅,又表現了奪取瀘定橋的驚心動魄,足見紅軍的神勇無比。一「拍」一「橫」也是以動寫靜的手法。此聯對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環境寄寓無限感慨,極具氣勢。 尾聯描述了長征的最後歷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難程度其實超過「逶迤」的五嶺和「磅礴」的烏蒙山,但這時由於勝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風雪交加路也就變得美不勝收了。最後以「開顏」收篇,寫出了紅軍翻過雪山後一片歡騰的喜悅之態,同時預示了長征的徹底勝利。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氣魄宏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為工整,用詞極為精當。 對張牙舞爪、窮凶極惡的敵人不置一字,視之若無。──這種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非百戰百勝、總攬全局的三軍統帥、一代偉人而不能擁有此胸懷,無此胸懷亦不能出此語。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詩詞藝術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學的難點是理解二、三句詩的意思並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不怕遠征的艱難險阻,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可在紅軍眼裡不過像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在紅軍看來,不過像在腳下滾過的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擊著兩岸高聳的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暗示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歡快心情);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使紅軍欣喜的是翻過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開朗,個個笑逐顏開。 (2)對詞語的理解 萬水千山:這里的千、萬都是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隱含著困難多、艱險多。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嶺:指五座山嶺,即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五座山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細浪:小浪花。 烏蒙:指烏蒙山,在雲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這里指山勢高大、險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段。 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只剩下十三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甘肅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當年沒有編制紅三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G. 形容瀘定橋的詞語
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飛奪瀘定橋」,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1961年,瀘定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H. 瀘定橋導游詞和井岡山之間的詞
瀘定橋又稱鐵索橋,位於四川省瀘定縣大渡河上,相傳康熙帝統一中國後,為加強川藏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橋,並在橋頭立御牌。該橋始建於1705年,建成於1706年,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定橋長103米,寬3米,13根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裡,9根作底鏈,4根分兩側作扶手,共有12164個鐵環相扣,全橋鐵件重40餘噸。瀘定橋兩岸的橋頭古堡為漢族木結構古建築,為中國獨有。
瀘定橋自清以來,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軍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這里,以22位勇士為先導的突擊隊,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鐵索橋上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衛。「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和世界軍史上「驚、險、奇、絕」的戰爭奇跡,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歷史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