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習計劃書
在這里,我沒有言傳身教的意思。只是想根據自己和身邊同學的一些就業經歷,寫點小建議,希望給這個專業的一點啟發。
一、繼續深造 VS 找工作。
在就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也許大家大三起就開始憂心自己畢業後該何去何從了。擺在大家面前最為清晰的,是兩條路:繼續深造(考研/留學)和找工作。
現在研究生擴招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機會。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考研。千萬不要只是為了逃避就業的壓力。
如果你不是熱愛學習的好學生,讀研究生所學到的東西並不見得比在工作中學到的要多;如果你對學習充滿熱誠,並有信心有毅力堅持攻克技術難點,那麼,留下來繼續深造一定不會錯。
在社會上,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區別在什麼地方呢?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更看中的是綜合能力而不是文憑。而大的企業,特別是外企,會將這個分的很明白,一般研究生的工資比本科生要高一點點。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想在大企業中混到高層,考研一定不會錯!如果你想放手自己博一博,就不必畢業就讀研。
考研前好好想清楚,分析下自己的性格,如果你野心很大、不太安分、很有想法、願意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有鮮明的個性,畢業就考研似乎不太合適。可以先投身社會,在工作的積累和摸索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長項後,再業余補充專業知識。否則,讀完研究生後才發現專業和自己的理想有分歧,會影響了挖掘自己潛力的最好時機。同時還會因為自己在專業上付出太多,不捨得為理想放棄專業知識,從而束縛了自身的發展。
如果你對現在所學的專業很有興趣,或者你希望自己以後在某個領域有穩定的發展,你很塌實、安分、穩重、好學,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考研。
其實要明明白白的想清楚,並作出取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對某些事情做出抉擇的時候,首先把他們放在同一高度上面。人不可能同時追兩只兔子,懂得取捨和放棄的人才是聰明的。
二、找工作前的准備工作
當你決定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一定要知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你今後的發展。我和我的同學們,在畢業幾年後的今天,漸漸從同一起跑線上拉開了差距,這個差距,就是由第一份工作的工種之差導致的。
也許你上了不少的就業輔導課,看了不少的就業指導書,咨詢過爸爸媽媽、老師、師兄師姐。大家都會從各個角度給你意見。我總結了一句話:「把握主動權,眼光放長遠。」
什麼叫「把握主動權」呢?
很多人會把找工作當作一個艱澀的任務,認為只要能找到和專業相關的一份工作就謝天謝地了。其實,找工作和考試是一回事,要找到方法、抓住重點。我覺得首先要把握主動權,不要被用人單位牽著鼻子走。
我有很多同學,畢業的時候找工作挺順利的,但是一工作就開始叫苦不迭,頻頻跳槽,從而蜻蜓點水般,混了幾年,什麼都不透不專,白白浪費光陰。
大家不妨按我說的方法試試看:
參加招聘前先把自己感興趣的單位和職位勾出來。各種各樣的工種是否讓你眼花繚亂?怎麼才知道哪個職位適合自己,怎麼去做准備,是順利應聘過關的關鍵。電子工程師、單片機開發、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項目工程師、品質管理、系統分析員、項目管理員……太多太多職位都和電子信息工程有關了。你一定要做足工夫,去網上查找也好,詢問前輩也好,弄清各個工種到底是做什麼的,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發展前途如何。(記得這個工作一定要做哦!可以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來找答案)
例如電子工程師和硬體工程師,乍一看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其實學問大著呢。通常情況下,硬體工程師多做研發工作,要求工作經驗,對產品性能的熟悉度、對模擬數字電路設計能力等要求很高。而電子工程師一般是輔助工程/生產部門,要求相對於硬體工程師較低一點,這個職位對應聘者使用工具的能力(ORCAD、POWERPCB、OFFICE軟體等)有要求,這個職位會接觸到比較多的畫圖、製作BOM表、文檔管理等。同時還對普通的電路設計、元器件的熟悉度有要求。
熟悉完不同職務的區別與要求後,接下來就要熟悉下你所要應聘的單位的產品及其發展了,這個可以上該公司網站去查一下,很方便。
然後根據你得到的信息做准備工作,花一個星期惡補下相關專業知識。知己知彼,定能百戰不殆。
按上面的步驟來准備,你就很好的把握了主動權。不會因為忘記了太多專業知識,應聘前忙的抓狂卻不的要領了。另外,應聘不同的職務要相應的製作不同的簡歷,把別人感興趣的東西呈現出來,也是制勝的秘訣哦~
我有一個同學,他應聘了一份自己很感興趣但和專業並不太相關的職業,他只花了幾天,把這個公司好好鑽研了一下,把自己想做的職務好好了解了一下,然後針對該公司對崗位的要求做了一份簡歷。結果當然是得償所願拉。該同學的職業生涯發展的很順。
即使你當時的技能對這份職業來說還有一定差距,但用人單位更重視的是你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和態度。技能可以在工作中補上,熱情和態度卻是很難培養的。
眼光放長遠
相信你做完上面說的准備工作以後,會對每個工種有所了解,心裡也規劃了一個自己的職業發展圖。這個時候,不要太在意第一份工作的工資。只要這個工種你感興趣,覺得有發展空間,就值得你去做。在工作中得到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想想看,剛去工作,自己能力還不夠,有人開工資讓你學習,偷笑都來不及呢!我有個同學,剛畢業的時候工資很低,但是工種不錯。現在工資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
最後,盡可能的去正規的、規模稍大一點的公司。這樣的公司制度完善、各個方面都有保障,也有很多培訓的機會。大公司人才濟濟,對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很有幫助,另外,從大公司跳槽出來,找工作更方便一點。:)
三、挑選適合自己的企業
由於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大家在工作中經歷到的事情也會不同。總的來說,剛剛開始工作,不太懂得游戲規則,總會出現這樣那些的問題,讓自己常常煩惱、困擾、孤單、迷茫。這些都很正常,不必慌張。只有經歷了這些,我們才會進步和成長。
有句話很正確:大公司學做人,小公司學做事。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體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
在大公司,比如外企、國企和一些頗具規模的私營企業裡面,你需要先了解一下該公司的背景,企業文化。在這樣的公司中,不乖巧的話很難被重視,因為人才實在太多了,誰會注意你呢?不重視並不是說有沒有升職機會,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學習、培訓的機會。
外企相對而言簡單一點點(港資、台資則不一定),由於這些企業是在別人的土地上,都非常規矩。基本上一切都會按照勞動法來對待員工,福利也不錯。他們的分工會比較細致,人事、培訓制度都比較完善,進去後,認真做好份內的事情就好。
港資、台資則非常的資本主義,他們深知剩餘價值的意義,會盡量把員工用得很徹底。在這樣的公司,其實你應該慶幸,因為總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壓著你,你可以學的更多,進步的更快。雖然壓力比較大,但是這對年輕的你來說,是好事情。我有同學在港資做過一年,壓力很大,做了很多她原以為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段時間,她經常因為工作太累而哭泣,但是還是咬牙堅持著。後來她告訴我們,在這個公司工作,她學會了如何承受壓力,專業知識也得到很大的進步,學到了很多東西,回頭看時,她很慶幸有這樣一段成長的經歷,讓她對今後的發展更有信心。
至於進國企,應該是適合那些性情溫和的朋友吧,福利好,工作輕松,會讓人思想、精神都比較鬆懈,久而久之,就變成坐沙發的土豆拉~也不想輕易挪窩了。這樣的生活很愜意。按部就班,卻也漸漸磨滅了年少的銳氣。
進規模較小的公司,你就要賭一把了。公司人員不多,規章制度也不一定健全。這樣的公司,一個人當多個人用。公司一點點小波動都會直接影響你的飯碗。不過,如果你有眼光,或者運氣好,而且對自己的綜合能力比較自信,這里也會是最容易產生奇跡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放開手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你的想法也很容易直接反映到老闆那裡。由於沒有太多的階級競爭,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曝光在老闆的眼皮底下,是人才還是蠢材,馬上能見分曉。只要公司發展順利,少不了你的好處。被提拔還是被炒魷魚,直接看你的工作成績。這樣的環境比較公平。一旦公司發達了,你馬上就可以輝煌騰達,年少有為了。看了小公司的運作,自己也會有當小老闆的沖動的。呵呵~成敗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你上進、有能力、勇氣和信心,去小公司搏一把也不錯。
最後,特別安分的朋友,也可以考慮下考公務員。
敢拼敢闖的朋友們,來深圳、上海或者北京吧,這里是你夢開始飛翔的地方。競爭、壓力、機遇會把你刺激得強強壯壯的!
四、如何辨別自己適合哪種工種
適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工種實在太多了。除了我前面提到過的電子工程師、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單片機開發等直接與專業有關的工種之外,還有很多與專業相關或是不相關的工種你都可以考慮。在這里,我無法一一列出各個工種之間的差異,只能給一點選工種的建議。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只要自己努力,做什麼工種都有可能取得成功。而讓這個「可能」變成現實的,就是你對這份工作的興趣、熱忱、態度與執著了,這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前面我曾經強調過,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從你開始第一份工作起,你就進入了經驗積累階段了。當你找尋第二份工作的時候,多半會依仗第一份工作的經驗的,因為這個是你擅長的,而用人單位又是多麼的強調經驗的重要性。慎重選擇第一份工作的工種,會讓自己在今後的發展中少走很多彎路,把握成功的先機。
當你對各個工種的性質有一定的了解的時候(前面第一節中我有提到),不妨考慮下這三個問題:
1. 我會做些什麼?
2. 我想做什麼?
3. 我有把握做好什麼?
這三個問題要分開來獨立思考,不要局限於自己的專業。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四年專業知識的學習沒有道理操縱了你一生的發展方向。所以,盡管發散開去思考這三個問題。
如果你的答案中有兩個是相同的,我認為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如果各不相同(特別是第二題的答案跟你的專業無關),你就得嚴肅的面對這個問題了。這個時候,一定要多多征詢長輩和前輩的意見。
先聽聽長輩對你人格方面的評價,大家一起好好分析下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綜合素質如何。把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一一列下來(表一)。
再向前輩咨詢下你感興趣的工種需要什麼樣的專業知識、綜合素質,發展前景如何。然後一一列下來(表二)。
現在,把表一和表二的內容對比下,看看你是否具備你喜歡的工種所需要的素質。舉幾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果你內向、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不善言表;比較怕吃苦;不太能承受壓力;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等等,很明顯,你就不適合做銷售人員。如果你自學能力較強、求知慾高、愛鑽研、執著、聰明,就比較適合做研發。
上面兩個例子很典型,所以很好決定下來。通常情況下,都不會那麼乾脆簡單。如果你實在是決定不了,那就保險一點,從和專業相關的工種中選一個你稍稍感興趣點的做。要知道,很多事情,只有你走進它了才會了解它。
人的一生總會有許多個轉折點,不用太緊張。我只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勸告大家:起飛前,慎重選擇一條比較清晰的航道,這樣會讓你飛得更快更好。
五、正確看待工作壓力
這一節似乎和找工作關聯不是太大。
對於工作中的壓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方法。我想,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抱負不一樣,所以承受的壓力也不一樣。
好強、好勝的人總是會活得很辛苦,但是當付出有所回報時,也許你會覺得一切都很值。
我們為了被重視,為了升職,為了加薪,拚命學習、工作、加班,然而所得到的並不能讓我們滿足。而在我們為了自己的事業打拚的同時,常常忽略了生命中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東西:忘記給父母打電話;沒有時間聯系朋友;沒有精力陪男/女朋友逛街、旅遊;無法靜下心來慢慢計劃自己的業餘生活……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壓力,讓人常常困擾、寂寞、悲傷、壓抑、煩躁。
我們一起探討下如何釋放壓力吧?!把你釋放壓力的好方法共享出來,讓我們一起加油,讓工作更輕鬆些,讓生活更精彩些。
我就先拋磚引玉吧:
我是一個好強好勝而且挑剔的人,所以我總是覺得壓力很大。
我緩解壓力的辦法就是盡可能認真的做每一件事情。工作、生活都要有計劃。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讓自己回頭看的時候不要遺憾、不要後悔。這樣,即使是失敗了,我也會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天意,不要回頭再想了。
我信奉這樣兩個道理:
萬物是平衡發展的,有得必有失。當你失敗/悲傷的時候,想著:總算是熬過這一劫了,這個劫遲早要來,還好是降到了這件事情上,不算太糟糕;當你成功/開心的時候,想著:我只是在某些事情上付出了更多,失去了更多,所以,才可以安心享受這份喜悅。(所以,有這種心態的人不會貪便宜,因為擔心會在其他方面失去一些東西,來彌補這個便宜)。
人的一切,包括心情、狀態、智商等內在或外在的,都是呈拋物線發展的。在低迷的時候,不要懊惱,想著熬過這陣子就好了,現在在谷底呢;在狀態好的時候,告訴自己現在是走到了谷峰,不要太得意,不會一直這么好狀態的,所以也不要以現在的成績來衡量和要求自己。
做到上面這些,我就可以以一個好的心態來面對壓力了。
你呢?有什麼好的方法?不管是思想上的還是行動上的,說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下吧~ ^O^
要掌握什麼技能取決於你將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取決於你現在的興趣愛好。
分類說一下吧:
1. 從事硬體開發類:
A.想做諸如手機、PMP、PC等產品的研發,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是最基礎最必須掌握的科目。ORCAD等教畫圖的也是必須掌握的。
B、想做IC設計,數字信號處理是最關鍵的科目,其次是數字電路模擬電路。編程語言也要掌握好。
2. 從事軟體開發:
A、嵌入式系統:C語言,C++。編譯與調試。
B、單片機:單片機編程,匯編都掌握好。動手能力要強。
以上是最關鍵的科目,其他的輔助科目也有很多很重要的,特別是一些工具類的。要珍惜每一次進實驗室的機會,把每一個實驗項目弄透(原理、實現方法)!
大學學的專業課程基本上都很重要的,最好是都認真學,做研發工作,很多都是融會貫通的。即使你學的和你做的沒有直接聯系,但是操作起來的方法、流程基本是相似的。學過的東西總有用到的一天。
所以好好學習吧。注意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這個很關鍵。從這個角度出發,期末考臨時抱佛腳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哦。可以鍛煉你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學會最關鍵最有價值的內容
②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一新生專業導引書範文 3500字
問得不太清楚。專業導引是課程還是書名?不管是什麼,作為大一新生,這個要靠自己做。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③ 大學生想做一些項目(電子信息工程相關),請大家給一些建議
你好!我也是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不知道你現在是大幾了?大學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偏向。
大一的話,還不用著急。到大二可以先學好C語言,再有時間學習一下C++,打好基礎,為大三大四的動手實踐做好計算機語言方面的准備。
大三的專業課最多了,首先要保證學好專業課,然後多去實驗室做實驗,或者跟老師做一些項目(要請教老師,主動學習,老師就喜歡主動學習的人,並且願意幫助這些人學習)。要學好51單片機,再慢慢用匯編或者C語言進行單片機軟體編程,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多參加一些電子方面的設計比賽,提高自己的變成能力。
大四的話,就看你考不考研了,如果參見了比較重要的電子設計大賽,像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話,再學習成績還行,有可能會保研。大四就可以由自己的興趣拓展了,或者是硬體開發,或者是軟體編程,這就看你的興趣了。
希望你大學能好好學習,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