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坐具策劃書

坐具策劃書

發布時間:2021-06-09 21:55:43

1. 戰國時諸候的坐具叫什麼

戰國時候還沒出現椅子,所有人都席地而坐,諸侯的席了不起就是裝飾繁復一些,但材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一般為兩層下筵上席,筵是竹席,席是蒲草的草席,還有一種叫簟,一種可坐可卧的竹席,不過因此衍生了一種青銅器,是收藏家們喜歡的一個品種-席鎮,放在席子四角,壓住防止席子翹角;

2. 考城隍的圖書注釋

[1] 諱:舊時對帝王尊長不直稱其名,叫避諱;因稱其名為「諱」。
[2]邑廩生:本縣廩膳生員。明洪武二年(1369)始,凡考取入學的生員(習稱「秀才」),每人月廩食米六斗,以補助其生活。後生員名額增多, 成化年間(1465—1487)改為定額內者食廩,稱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額 者為增廣生員和附學生員,省稱增生和附生。清沿明制,廩生月供廩餼銀四 兩,增生歲、科兩試一等前列者,可依次升廩生,稱補廩。參見《明史·選 舉志》、《清史稿·選舉志》。
[3]白顛馬:白額馬。顛,額端。《詩·秦風·車鄰》:「有車鄰鄰,有 馬白顛。」朱熹註:「白顛,額有白毛,今謂之的顙。」
[4]文宗:本是指備受尊崇的文章宗伯(見《後漢書·崔駰傳贊》:「 崔 為文宗,世禪雕龍。」《魏書·崔光傳》:「 孝伯 之才,浩浩如 黃河 東注,固今日之文宗也。」《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元年》:「 王安石 為一代文宗。」《官場現形記》第二回:「 趙溫 念過墨卷,曉得這 汪鳴鑾 ,就是那做《能自彊齋文稿》的 柳門 先生,他本是一代文宗。」),但此處明、清時稱提學、學政為文宗,所以,文中所指應是試官。
[5]力疾:強支病體。此據青柯亭刻本,原作「力病」。
[6] 府廨(xiè械):官署。舊時對官府衙門的通稱。
[7] 關壯繆(mù 穆):指關羽(?— 219),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 西臨猗縣西南)人。三國時蜀漢大將。死後追謚壯繆侯。見《三國志·蜀書》 本傳。後逐漸被神化,宋以後歷代封建王朝也屢加封號。明萬曆年間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威運震天尊關聖帝君」,順治年間敕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 帝」。自是相沿,有「關帝」之稱。
[8] 幾:長方形的小桌子。墩:一種低矮無腿的坐具。
[9] 連肩:肩靠肩,此指並排而坐。
[10] 筆札:猶筆、紙。札,古時供書寫用的薄木簡。
[11]城隍: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相傳《禮記·郊特牲》中蠟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三國之後即有的 地方祀城隍神,唐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普遍奉祀,一般稱為某府某縣城隍之神, 視之如同人間的郡縣長官。參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城隍神》。
[12] 辱膺寵 命:為舊時接受任命或命令時表示感激之詞。辱,猶言承蒙。膺,受。寵命, 恩賜的任命。
[13] 稽母壽籍:查看記載其母壽限的簿籍。稽,查。壽籍,迷信傳說中陰世記載人們壽限的簿冊,即所謂「生死簿」。
[14] 陽算:壽算,活在陽世的年數。
[15] 籌躇:猶豫不決。籌,通「躊」。
[16]攝篆:代掌印信,指代理官職。攝,代理。篆,舊時印信刻以篆文, 因代指官印。
[17] 瓜代:及瓜而代的省詞。原意為至來年食瓜季節使人替代。《左傳·庄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後因稱官員任職期滿由他人接任為「瓜代」。這里是接任的意思。
[18] 推仁孝之心:推許其仁孝的心志。推,推許,推重、贊許。
[19] 稽(qǐ乞)首:伏地叩頭;舊時所行的跪拜禮。
[20]長山:舊縣名。轄境為今山東省鄒平縣東部。
[21] 鏤膺朱幩(fén 墳):形容馬飾華美。鏤膺,馬胸部鏤金飾帶。《詩·秦 風·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朱熹註:「鏤膺,鏤金以飾馬當胸帶也。」 朱幩,紅色轡飾。《詩·衛風·碩人》:「四牡有驕,朱幩鑣鑣。」朱熹註:「幩,鑣飾也。鑣者,馬銜外鐵,人君以朱纏之也。」

3. 漢代陶俑、《洛神賦圖》、《韓熙載夜宴圖》坐具的不同

漢代陶俑
作為與墓葬制度聯系緊密的俑像,是漢代雕塑藝術中的重要門類,與秦代兵馬俑相比,漢代俑像則主要塑造的是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且形象更生動活潑。
西漢早期俑像性質和秦代兵馬俑相似,多是用軍陣來送葬的模擬物,但在規格上要比秦俑小得多。沿襲秦的風格,造型比較呆板,主要是用整齊的陣列向人們展示為死者送葬的森嚴軍陣。除此之外也有彩繪女侍俑,模製燒成陶後敷塗色彩,輪廓線條流暢優美。藝術造型超出軍陣陶俑,富有生活情趣。漸至東漢,這種侍僕舞樂俑成為主流,兵馬俑不再出現。造型對象轉為舞女,侍僕,農夫和市井等。造型藝術也由呆板變為生動。
《洛神賦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洛神賦圖》卷,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宋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顧愷之藝術的若干特點,千載之下,亦可遙窺其筆墨神情。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准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緻,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於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這幅巨作中,畫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一樣地重復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畫家用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主人公命運與思想的深刻理解,創作出的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4. 坐具中,席是最早的嗎還有什麼



凳子,椅子,都向稱中國傳統坐具。但,在最古的時候,我國尚沒有這些「垂足而坐」的傢具。這是在經過了一段歷史發展後,逐漸才形成的。前文說過,在較古的時代,我國古人都是用席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席地而坐」。比如,我們所常見到的《孔子講學圖》,孔子便是坐在一張矮床上講課,周圍的72弟子坐在幾張席子上聽講。這時席子,便是人們最早的坐具。

與席同時或稍後,出現了稱做「床」的傢具。古時候,床並不專指卧具,而大部作為坐具使用。商朝甲骨文中,已有「床」的象形字。漢朝人許慎在《說文》中稱床為「安身之幾坐也」,明確說是坐具。史書中對床的記載很多,有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床。比如,《戰國策》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出遊到楚國時,曾向楚王獻「象牙床」。漢朝一部小說書《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有一張「七寶床」。還有一種稱為「匡床」的。又叫「獨坐座」,顯而易見是單人的坐具。據說商鞅曾勸說君王要泰然地「處匡床之上而天下治」,便是指的這種代表著某種權威的坐具。從席到床,坐具已經逐漸高起來了。床總得有支架撐起。在河南信陽長台關發現的戰國時的一張彩漆木床,其形制便有六條小床腿。河北望都漢墓壁畫上畫的單人小床,也有四條小足。漢朝以後,又興起一種「胡床」,形狀更其高了,可以說是當時的高足坐具。顧名思義,「胡床」原從北方少數民族傳入,究竟是什麼樣子呢?根據宋朝人的記載,這是一種「交足」、「綳帶」、「轉縮須臾,重不數斤」的坐具,有人考證認為近似今天的「馬扎兒」。正由於輕型方便,常被貴族們帶出郊遊旅行。相傳,唐明皇出門游歷,便帶著此具。登山勞累了,就地支開暫息,美其名為「逍遙座」。《藝文類聚》記載說,曹操也坐過這種傢具。有一次他和西涼大將馬超打仗,被馬超突襲,曹操顯得很從容,馬超軍趕來了,他「猶、坐胡床不起」。從這兩處記載看,所謂「胡床」,實非後世的床式卧具,而是一種有腿的簡便坐具,是無疑的。這種坐具自東漢末年傳進了中原。

從「胡床」以後,我國坐具趨勢越來越向高足發展。晉朝的古書中開始出現「凳子」的名稱。敦煌的唐代壁畫里,人們可以看到多種形狀的凳子,有方形凳、長條凳、圓形凳和橢圓凳等。著名唐畫《紈扇仕女圖》中所畫的腰圓形凳子,便是其一。

唐朝以後,又逐漸出現使人們坐得更舒適的椅子。明朝著名文人方以智曾在《通雅》一書中考證過,後世通行的桌子、椅子,皆是唐朝末年以後興起的。「椅」偕「倚」音,意即坐時有個依靠。我們從另一幅名畫《韓熙載夜宴圖》中,可以看到五代南唐一位著名文人、宰相韓熙載坐在高背椅上的情景。韓熙載是盤腿坐在那把椅子上的,同畫中另外兩位官員則都已經「垂足而坐」了。

到了宋代,椅子的形狀日益多起來,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不一而足。後來又出現了「太師椅」,據說是宋朝一位京兆尹(京城長官)專為當朝宰相設計的,以後太師椅便流傳於世。

從席地到垂足而坐,坐具從無足到低足到高足,是我國傢具史的一種發展趨勢,說明人類在生活上總是日益講求舒服實用。目前,時尚又盛興各式沙發和組合傢具,當然更進一層了。

5. "坐具"是什麼

1.供人坐的用具。沙發、椅子等等

2.佛教語。梵語(尼師檀)的意譯。亦稱"隨衣坐"。僧人用來護衣、護身、護床席卧具的布巾。見《四分律》卷十九。

6. 坐具杌子在宋朝,是不是一個經常被使用的物品

《清明上河圖》中,出現許多飯店,飯店中就有許多長方形杌子。仔細看桌子旁邊,都是條形杌子。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大家坐在長方形杌子上,圍著桌子吃飯的鏡頭,但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宋代及以後才可能出現。因為宋代之前,高足桌椅和凳子都沒有普及呢。

宋代以後,尤其是明清時期,杌子的樣式則更多。但民間所用,其實仍然是以方形、條形和圓形為主,至今猶然。

7. 在漢代卧具坐具都可以稱作床嗎

大的是床,小的是榻。漢代的床榻是兼用於坐卧的兩用坐具。

床相對較大,榻相對較小,一般而言,漢代以八尺(1.84—1.9米。指寬度而言)以上為床,八尺以下為榻。即東漢劉熙《釋名·釋床帳》所雲之「人所坐卧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長狹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獨坐』,主人無二,獨所坐也」。一般而言,由於床體型較大,不便移動,一般也不移動,而榻則輕便得多,便於移動。榻有供獨坐的獨榻,即《釋名》所言之「獨坐」,也有供數人共同使用的所謂「聯榻」。一般而言,漢代在床上設帳帷,榻則不設,但床、榻皆可在周圍樹以屏,在頂上還可加遮擋灰塵用的「承塵」。

《後漢書·徐稚傳》載:「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喜結交賓客,惟獨對豫章郡南昌本地的名士徐稚(字孺子)青眼有加,每次徐稚來訪,都設榻留宿,徐稚去則懸榻不用。

8. 凳子的作用是什麼

1、最初作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兩代有了更多用途。

2、放在床的兩側作為腳凳;擺在櫃子旁,兼有花幾的作用,擺放盆花、盆景。

3、至於家中高大的頂牆櫃旁,登高取物用。

4、在寺廟中,作為打禪的坐具,因此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寬又矮,造型則素雅簡潔。


(8)坐具策劃書擴展閱讀:

凳子的起源:

凳子的用料簡單,用途廣泛,所以它比椅子流傳的數量大的多。凳子的形狀很豐富,出現的早期是長方形,一直延續到明代,到了清代變成方形,還出現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異,江南的凳子多為編藤面;北方的則多用牛皮,兩種材料的優點都是透氣、柔軟。到了清代,還出現了以大理石為主的凳子,坐上去涼爽,看上去美觀。

最初作為坐具的凳子,到了明清兩代有了更多用途。放在床的兩側作為腳凳;擺在櫃子旁,兼有花幾的作用,擺放盆花、盆景。至於家中高大的頂牆櫃旁,登高取物用。

在寺廟中,作為打禪的坐具,因此這里的凳子坐面一般寬又矮,造型則素雅簡潔。農家使用的凳子則粗獷、質朴,凳腿一般較粗,看上去質朴堅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凳子

閱讀全文

與坐具策劃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全培訓活動方案 瀏覽:364
校本培訓使月學校教育經費方案 瀏覽:569
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 瀏覽:263
電子商務基礎理論與實踐a卷 瀏覽:564
電子商務協會上海 瀏覽:699
銷售技巧培訓方案 瀏覽:548
國際書畫展策劃方案 瀏覽:71
促銷活動結果分析 瀏覽:958
商場節日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870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語言 瀏覽:585
房地產開盤推廣方案 瀏覽:236
教學專家到校培訓方案 瀏覽:756
企業內部培訓策劃方案 瀏覽:762
感恩系列茶會策劃方案 瀏覽:956
幼兒園教師園本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22
初中教師暑假培訓方案 瀏覽:482
教職工文字培訓方案模板 瀏覽:580
相親類策劃方案 瀏覽:488
商場產品有效的促銷方案 瀏覽:782
教師語言文字工作培訓方案 瀏覽: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