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篆刻宣傳語

篆刻宣傳語

發布時間:2021-05-30 20:47:55

⑴ 描寫篆刻的 詞句

我與新中國同齡,這是一件非常巧合而值得自豪的事情。在60歲這個人生的年齡節點上,應該有許多生活感慨。回顧我這60年,大概做了兩件事情,就是「寫」與「刻」。這是我的兩大生活樂趣,也是我這大半輩子的主要工作經歷和精神寄託。為此,我總結了8個字:躬耕寫真,印海尋夢。這是我的人生感悟,這是我的歲月心得。我願寫出來與大家分享和共勉。
躬耕寫真,我嚮往的是「詩情」。印海尋夢,我追求的是「畫意」。「詩情畫意」是一種很高的藝術境界。我覺得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有這種「詩情畫意」的感覺。平凡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過得平安快樂,這其實就已經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了。為了加深這種印象,我請安陽市書法家王崇先生,把「躬耕寫真,印海尋夢」這8個字,寫成書法條幅,掛於房中。安陽縣靳建明先生也為我寫了同樣內容的書法條幅。兩件作品,一件穩健端莊,一件瀟灑流暢,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彰顯異曲同工之妙。看來,生活如果能與藝術相結合,俗中見雅,雅中求趣,雅俗互補,那何嘗不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呢。
先說躬耕寫真。這里重在一個「寫」字,只有勤奮地「寫」,才能逐步「悟」出點文采。由於多年從事辦公室工作,所以我對文字寫作從未懈怠。除了撰寫不可缺少的應用公文之外,還忙裡偷閑,躬耕不輟,用自己手中的筆和那顆真誠的心,記錄下我的真情實感,我的酸甜苦辣,我的喜怒哀樂,我的崢嶸歲月。
談到寫作,不妨從我的60歲生日講起。2009年5月14日,是我的生日。此前,我筆耕數月,寫了一篇類似回憶錄的文章,作為自己生日的禮物,我初步定名為《激情人生之歌》。這篇文稿,洋洋萬字,除了「引子」和「尾聲」之外,共由九個部分組成。即:人生之初,求學時期,軍旅生涯,食品歲月,商業步履,結緣林業,篆刻情趣,家庭往事,生活感言。我覺得這是對我60歲生日的最好祝福和紀念。
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我寫過新聞報道,寫過人物通訊,寫過生活散記,寫過篆刻論文,還寫過一些說不出體裁的小品文。這些文章雖然算不上什麼「文學作品」,但對我來說顯得十分重要。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字資料,凝聚著我的心血,蘊含著我的情感,記錄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我激情人生的歷史見證。1996年因新聞報道成績突出,我被《安陽日報》社評為市級優秀通訊員,除通報表彰外,還獎給一本《現代漢語詞典》作為紀念,我如今仍在使用,使我終身受益,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很高的榮譽了。
我寫過的人物通訊也有一些,其實就是宣傳我所熟悉的對社會有一定貢獻的人物的事跡。1987年6月24日和1999年4月6日,《安陽日報》分別發表了《熔秦鑄漢神韻來》和《德藝雙馨有其人》兩篇小通訊,寫的都是我的書法篆刻老師徐學平先生。徐老師2005年12月31日病逝後,我又寫了紀念他的文章《永遠的思念》,分別發表在2006年1月6日《今日安報 豫北新聞》和1月12日《中國書畫報》第三版上。當年3月1日,河南《書法導報》又以同樣的標題對徐學平老師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道。在徐學平老師逝世三周年時,我又寫了一篇《書精印妙啟後人》的紀念文章,發表在2009年1月18日《夕陽紅》報上。徐學平老師,生前是我學習書法篆刻的領路人,我們的師友關系持續有20多年,我怎麼能不銘記在心呢!
在安陽縣林業局工作時,我與董潔合作,寫了一篇《十年磨一劍 荒山變果園》的人物通訊,寫的是安陽市勞動模範卜小生綠化荒山的事跡,分別發表在2004年11月3日《中國特產報》和2005年第四期《國土綠化》雜志上。2009年第一期《鄴神》雜志,發表了《健筆翰墨寫春秋》的人物通訊,寫的是滑縣公安局「警營書法家」張發世的先進事跡。我還寫過安陽書畫界郝憲章、康獻軍、張國令、靳建明、劉秀紅等人物的事跡介紹,並在相關報刊上發表。
關於我寫的生活散記,內容更加廣泛,有家庭親情方面的,有旅遊紀事方面的,還有各種徵文方面的。這些文稿的寫作和發表,對豐富家庭生活,調節人際關系,提高人文素質,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是我寫作比較旺盛的時期,大概發表了此類文章50多篇。1995年5月4日,《安陽日報》,發表了《迎接新世紀的曙光》。1995年11月17日,《河南經濟信息報》,發表了《讓生活充滿情趣》。1996年2月9日,《安陽日報》發表了《清晨 跳動的風景》。1996年5月1日,《檢察日報》在第三版頭條,發表了《愛情之樹常青》。當年的「九九」重陽節,《大河報》的前身《大河文化報》,舉辦了一次徵文比賽,我寫的《晨舞伴我度重陽》獲得優秀獎。不僅文章見報,而且收到了獲獎榮譽證書。2000年8月31日,《經濟日報》發表了《我藏我報》。同年12月9日,《中國商報》發表了《我藏我印》。這兩篇文稿從不同角度記述了我收藏自己「樣報樣刊」的喜悅之情。
新的世紀,伴隨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孕育新的生命。迎著新世紀的燦爛陽光,2001年10月8日和10月26日,我兒子的兒子楊哲文和我女兒的女兒薛夢,先後喜降人間。他們的出生,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歡樂、甜蜜和溫馨。我從此當了爺爺和姥爺,自然也感到年輕了許多。高興之餘,我寫了《祝福新生命》和《新的生命 我為你祝福》兩篇文字,記錄下了當時的心情,分別發表在2001年10月16日和2002年1月25日的《安陽日報》上。
2008年,是河南安陽超越集團成立20周年的喜慶年份。為此,該企業面向社會發出了「改革伴我成長, 我與超越同行」的徵文啟事。我和兒子同時參加了徵文比賽。評獎結果在《安陽日報》刊出了名單,我們雙雙獲得了優秀獎。2009年11月3日,該企業向我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品。這件事雖然很平常,卻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愉快和浪漫的色彩。
在幾十年的工作生活之路上,我寫過的文稿,雖沒有作過精確統計,但至少也有600多篇,約有80多萬字,相當於兩部長篇小說的份量。
再說印海尋夢。這里隱含一個「刻」字。只有勤奮地「刻」,才能逐步「篆」出點情趣。長期以來,是篆刻藝術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以至退休後我仍然在篆刻之路上行走。
1984年夏,我參加了安陽市群藝館舉辦的書法篆刻培訓班,篆刻老師徐學萍先生的現場治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與篆刻結緣。於是刻刀成了我的朋友,治印充實了我的業餘生活。1985年12月至1987年1月,在河南書法函授院學習篆刻專業,受到李剛田、査仲林等老師的函授指導,並取得了畢業證書。
初學刻印時,為了節省篆刻材料,每塊印石我都刻了磨,磨了刻,有的磨成了薄片,有的刻成了多面印,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那時,我家住房緊張,一家4口人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的職工宿舍。只有到了夜深人靜時,才有我治印的自由空間。往往一拿起刻刀,我就忘記了時間和勞累,經常通宵達旦地遨遊在印海之中,從那古老的篆書、漢印中尋求樂趣,振奮精神。在此基礎上,我還長期訂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等專業報刊,不斷獲取新的篆刻信息,努力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創作能力,把自己的篆刻內容融入到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在充實自我的同時,為社會服務。
功夫不負有心人,春華帶來碩果香。近30年來,9000多個日日夜夜,我與篆刻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祖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帶來了篆刻藝術的百花齊放。幸勤的勞動,刻苦的追求,既有失敗的教訓,也有成功的歡樂。自1985年至今,我的篆刻作品已在全國680多家報刊上發表7200多方,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各級各類報刊。我的作品、照片和傳略先後被收錄到《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當代篆刻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印壇大全》、《安陽縣志》續集、《安陽日報社志》等上百部辭典之中。
進入新世紀以來,為宣傳殷商文化,提高安陽的知名度,我與劉延美合作,完成了《甲骨文千字千印》篆刻長卷,被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等國內多家媒體報道。2004年8月30日,安陽電視台《人生廣角》欄目,以《老哥倆的甲骨情緣》為題進行了專題深度報道,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幅長卷的創作經過。2005年,為支持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篆刻了一幅長約10.8米的《三字經·安陽好》,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無限深情。想起這些往事,我深刻的體會到「成如容易卻艱辛」。學習篆刻藝術,雖然花費了我大部分的業余時間和精力,卻換來了我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充實的藝術享受。我常常在想,這可能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不僅改善了大家的物質
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我和兒子楊慶春,以及全家人共同努力,經過六年多的精心創作,完成了一幅寬60厘米、長2008厘米的《喜迎奧運》篆刻長卷。當年6月2日,這幅《喜迎奧運》篆刻長卷,被中國體育博物館永久收藏,表達了中華兒女對北京奧運的真情祝福,也實現了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心願。
我的篆刻作品內容十分廣泛,主要是服務大局,服務大眾。上至黨和國家的大事,下至普通百姓生活,都可以提煉出精彩的詞句,體現在篆刻作品的印文之中,給人以教育和啟迪。我的治印原則是「與時代同步,與讀者同行。」因為我的篆刻作品大都是發表在報刊上,供讀者品味欣賞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辦好報刊的基本理念,也是一個篆刻藝術愛好者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2009年8月,我與兒子楊慶春合作,用了近兩年時間,創作完成了一幅長3600厘米、寬60厘米的篆刻長卷《愛我中華》。該作品的主題圖案,由60方不同篆刻印章組合成60個大紅燈籠,連接起來,恰似一條蔚為壯觀的「燈籠」長龍,寓意新中國走過了60年的輝煌歷程。全卷共蓋有14000多方大小印章,由紅、藍、黑三色印泥構成各種文字或圖案,好像一首無聲的「萬印之歌」,贊頌新中國成立60周年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我們用「福」、「壽」兩方篆字小印,組合成文,表現出了我們對祖國最想說的三句心裡話。其一,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其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其三,祖國母親,我們永遠熱愛您!
我與偉大祖國一起成長,工作生活在河南安陽。我們要像愛祖國那樣,愛河南,愛安陽。因為,愛家鄉和愛祖國是一致的。2009年,也是安陽解放60周年,我們倍感自豪和興奮。為此,在《愛我中華》篆刻長卷中,我們用「吉」、「祥」兩方小印組成了河南和安陽的地圖,標明安陽所處的位置。在國慶60周年之際,同時祝願我們河南和安陽明天更美好!
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安陽日報》、《夕陽紅》報均以《「萬印之歌」頌中華》為題,進行了報道,並配發了新聞圖片。河南電視台、安陽電視台先後在新聞頻道作了宣傳,表達了中原兒女對新中國60華誕的美好祝願。
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我總計治印10000方以上,家藏石印2000多方,朋友戲稱我為「千印富翁」。刀石寄情,篆刻之魂。我為自己治印的地方,起名叫「一草齋」,我也就成了「一草齋主」。其實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工作室,僅僅是我家南側的陽台而已。我把自己比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山間小草,頑強地在風雨中生活、成長。篆生活之美,刻精神之愉,已經成為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躬耕寫真,其樂無窮。印海尋夢,情趣橫生。在我與文字「對話」,與印章「交流」的漫長過程中,很幸運地得到了三個方面的「收獲」。一是勤奮帶來了情趣,豐富了業餘生活。二是忙碌帶來了喜悅,陶冶了心靈性情。三是樂觀帶來了健康,增強了身體素質。我愛寫作,靜心修身養性。我愛篆刻,健腦壯體快樂。我想,這也許就是我生命不息,寫作、刻印不止的真正原因。那就繼續前行,在人生旅途中「躬耕寫真,印海尋夢」吧。
躬耕寫真,「真」在哪裡?「真」在每時每刻的日常生活中。印海尋夢,「夢」在哪裡?「夢」在歲月如歌的精神世界裡。寫真、尋夢,我的嚮往,我的期待。「寫」與「刻」,平平常常兩件事,如同「江河湖海」,托起了我的「生命之舟」,唱響了我的《激情人生之歌》!

⑵ 有什麼贊美篆刻的句子

1、篆刻印章如同玉璽般浩然大氣,體現顯貴,盛大,財富尊嚴。

2、篆刻,亦即治印之術,是我國傳統藝術之一,與字、畫有著同等齊觀的地位。

3、篆刻取法秦漢璽印及浙、皖諸派,喜以三代吉金文字入印,印風高峻淳古,意思典麗,迥於時人。

4、篆刻借托文字詞句來表達創作意願,傳達藝術信息,這是篆刻藝術的局限,也是對篆刻家提出的更高要求。

5、篆刻藝術也是學海無邊,第一要培養起熱愛的興趣;第二要多臨多看印譜;第三要多刻;第四要豐富其他藝術素養。

6、是啊,國畫、詩歌,當然還有書法與篆刻,就像一個蜂窠中幾個毗鄰的孔穴,相互滲透,互相補益,通才碩學往往能融匯貫通,從而達到更高的境界。

7、通常,人們都把篆刻作為書法的附庸。我不以為然。其實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刻刀、印石,以及篆刻內容和效果等,都與書法截然不同。篆刻是不同於書法,不同於繪畫,也不同於雕刻的另一種綜合藝術,它主要藉助篆字或象形寫意刻寫,表達一種標志的、情緒或心態的張揚。這種一般印著紅色印泥的旗幟般的張揚,應該說,完全是一種藝術情感的有機宣洩。

8、吳昌碩在論封泥中說:「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篆法體勢方者,方易於勁(遒勁),但方並非即是勁,故要得其方勁。圓易於轉(婉轉)但圓並非即是轉,故又要得其圓轉。有方勁而無圓轉,近於獷悍。有圓轉而失方勁,近於媚俗。學封泥貴在方勁而兼圓轉……。故用刀要拙,不拙則無高古雄深氣韻,用鋒宜銳,不銳則無峭拔英邁的風神」。

⑶ 篆刻書畫對未來的寄語怎麼寫

我覺得這個東西還是要看自己,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不要太擔心

⑷ 贊美篆刻的句子

金石華彩
知白守黑
方寸之間

刀走凌雲志
字形流雲姿

美國學者威廉·羅肯特稱為「世界公認的最高藝術」,「代表了世界美學的最高成就」。他還說,從事這門藝術的專家是「能使石頭唱歌的藝術大師」。

吳昌碩在論封泥中說:「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篆法體勢方者,方易於勁(遒勁),但方並非即是勁,故要得其方勁。圓易於轉(婉轉)但圓並非即是轉,故又要得其圓轉。有方勁而無圓轉,近於獷悍。有圓轉而失方勁,近於媚俗。學封泥貴在方勁而兼圓轉……。故用刀要拙,不拙則無高古雄深氣韻,用鋒宜銳,不銳則無峭拔英邁的風神」。

清篆刻大家丁敬有詩雲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⑸ 形容篆刻的詞語

精美的篆刻
古雅的篆刻
遒勁的篆刻
古意盎然的篆刻
古色古香的篆刻
方圓絕妙的篆刻

⑹ 贊美篆刻的詩句

《核舟記》是由明代作家魏學洢撰寫的一篇文章,由同時代學者張潮編選到《虞初新志》,《核舟記》生動地描述了一件精巧絕倫的微雕工藝品。文章描述了用桃核刻成的小舟,表明古代工藝的高超境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使用從兩頭到中間,從正面到背面的空間順序,介紹了「核舟」的形象,熱情贊揚了我國明代的民間工藝匠人的雕刻藝術和才能。表現了作者對王叔遠精湛工藝的贊美。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 雕橄欖核小舟(乾隆二年)
象形,各具情態。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卧右膝,詘(qū) 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fǔ)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yí),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ruò)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zhuàn)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céng)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巧精妙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是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部都是就著東西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事物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隻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軾泛遊赤壁的情景。 這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八分還有餘數,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刻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看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顏料塗在刻著 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右邊,魯直在左邊。蘇東坡和黃庭堅共同看著一軸橫幅的書畫卷子。蘇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什麼話似的。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蔽在橫幅的書畫卷子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腹胸袒露,抬頭仰望,神情跟蘇東坡,黃庭堅不相類似。他卧倒右膝,彎曲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船背上面題了(個)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的腳,筆畫清清楚楚,它(字)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整條船,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刻箬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圖章上的)篆文,刻的字共有三十四個。然而計算它的長度,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原來這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雕製成的。啊!(這)技藝也真奇妙啊!
注釋
1. 奇巧人:技藝奇妙精巧的人。奇,奇特。
2. 王叔遠:名毅,字叔遠。明代民間微雕藝人。
3. 徑寸之木:直徑一寸的木頭。徑,直徑。
4. 為:做,這里指雕刻。
5. 器皿:指器具。盆,碗一類的東西。
6.以至:甚至
7.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罔:無,沒有。罔不:無不,都。因:順著,就著。勢:(木頭的)樣子。象:模擬。形:(物品的)形狀。各:各自。具:具有。情態:神態。
8. 嘗:曾經
9. 貽:贈
10. 余:我
11. 蓋大蘇泛赤壁雲: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赤壁。蓋:表示推測的語氣詞。泛,泛舟,坐船游覽。雲:表示敘述結束。
12. 約:大約
13. 有(yòu)奇(jī):多一點。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零數。
14.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黍:又叫黍子,去皮後叫黃米。一說,古代一百粒排列起來的長度是一尺,因此一個黍粒的長度是一分。許,上下。
15. 中軒敞(chǎng)者為艙:中間高起開敞的部分是船艙。軒:高。敞:敞開。為:是
16. 箬篷: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篛的異形字是「箬」。
17. 雕欄相望焉: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望:對著,面對著。
18.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後赤壁賦》里的文句。
19.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里的文句。清:清涼。徐:緩緩地,慢慢地。興:起。 20. 石青糝(sǎn)之: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一種青綠色顏料。糝:塗。
21. 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22. 髯(rǎn):兩腮的胡須。這里泛指長胡須。
23.居:處在。
24.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25.魯直:宋代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26.執:拿著。
27. 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28. 卷端:指畫卷的右端
29. 卷末:指畫卷的左端
30. 如有所語:好像在說什麼話似的。語,說話
31. 微側:略微側轉(身子)
32. 其兩膝相比者: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比,靠近
33. 各隱卷底衣褶中: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意思說,從衣褶上可以看出相並的兩膝)。 34. 絕類彌勒:極像佛教的彌勒菩薩
35. 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
36. 不屬(zhǔ):不相類似
37. 詘右膝:卧倒右膝。詘:通「屈」,彎曲。
38. 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時用以計數的成串珠子。
3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40. 歷歷數也:清清楚楚地數出來。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
41. 楫:船槳
42. 舟子:撐船的人,船夫。
43. 椎髻:梳成椎形發髻,屬於詞類活用。
44. 衡:通「橫」,橫著
45. 其人視端容寂: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
46. 若聽茶聲然:好像在聽茶水開了沒有的樣子。若……然:相當於「好像……的樣子」。 47. 船背稍夷:船的背面稍平。背,這里指船底。夷,平。
48.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朱由校年號。
49. 虞山王毅叔遠甫: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的。虞山,現在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里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叔遠甫就是「字叔遠」的意思。
50. 了了:清清楚楚
51. 墨:黑
52. 篆章:篆字圖章
53. 丹:紅
54. 為:刻有
55.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56. 簡:挑選。同「揀」,挑選。
57. 修狹:長而窄
58.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奇妙啊!矣哉,相當於「了啊」,表示驚嘆的語氣詞。
59. 通計一舟:計,計算

⑺ 篆刻藝術的贊美之詞

贊美繪畫藝術的詞語:活龍活現、栩栩如生、丹青妙手、大處落墨
贊美雕刻藝術的詞語:鬼斧神工、巧奪天工、匠心獨運、有血有肉
贊美詩詞藝術的詞語:文不加點、不落窠臼、倚馬可待、字字珠璣、驚天地泣鬼神
贊美書法藝術的詞語:蒼勁、遒勁、揮灑自如、無拘無束、龍飛鳳舞、龍騰虎躍
贊美篆刻藝術的詞語:玲瓏剔透、剛勁有力

⑻ 關於篆刻的詩詞

作者——清.丁敬

古人篆刻思離群,舒捲渾同嶺上雲。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漢家文。

閱讀全文

與篆刻宣傳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達電子商務 瀏覽:881
培訓班3月份招生方案 瀏覽:47
教務處外出培訓方案 瀏覽:404
活動游戲策劃方案 瀏覽:836
華平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993
電子商務最全面的定義 瀏覽:455
企業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版本 瀏覽:96
廈門網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79
2015年廣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 瀏覽:453
電子商務專項培訓方案 瀏覽:564
生財有道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271
電子商務改變世界 瀏覽:784
京東才奧電子商務 瀏覽:128
速食產品營銷方案 瀏覽:81
youer運動會方案策劃 瀏覽:700
銀行與學校的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976
元旦網路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47
國慶葯店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388
提升保安服務質量培訓方案 瀏覽:563
美容公司廣告策劃方案範文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