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氣象日
世界氣象組織(WMO):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立於1950年3月23日,1951年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是聯合國關於地球大氣狀況和特徵、與海洋相互作用、產生和導致水源分布氣候方面的最高權威的喉舌,其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至今已整整50年,組織的會員由成立初期的30個發展到今天的185個,包括了非洲,中、西歐和西南太平洋國家,其中國家會員179個,地區會員6個(含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成為最具廣泛代表性和合作精神的國際組織。50年來,世界氣象組織為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協助各會員氣象部門提供及時、准確的天氣預報、警報提供了服務,也為區域乃至全球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歷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每年的「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歷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如下:
1961年 氣象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2年 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4年 氣象??經濟發展的因素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 天氣和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 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 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氣象與旅遊
1975年 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 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 氣象觀測員
1984年 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 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氣象??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 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 地球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 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B. 世界氣象日是那一天
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稱「國際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和《國際氣象組織公約》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設立的。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C. 200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什麼
★0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5年WMO的第57次執委會上,就確定了2007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國際氣象界以這種方式體現了對WMO和國際科聯 (ICSU)共同發起的2007-2008年國際極地年(IPY)的重視並融入其中。為了確保研究人員在夏季和冬季能夠在兩極地區工作,極地年實際上將從2007年3月持續到2009年3月。IPY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大批國際協調的,多學科和著眼於地球極區及其深遠的全球影響的研究和觀測活動。
★世界氣象日的由來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1947年9--10月,國際氣象組織(IMO)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45國氣象局長會議,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規定,當第30份批准書提交後的第30天,即為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書,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標志著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誕生。為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執委會第20屆會議決定,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並從1961年開始,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的氣象工作者都要圍繞一個由WMO選定的主題進行紀念和慶祝。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
★歷年世界氣象日主題如下:
1961年 氣象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2年 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4年 氣象——經濟發展的因素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 天氣和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 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 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氣象與旅遊
1975年 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 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 氣象觀測員
1984年 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 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氣象——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 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 地球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 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信息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D. 世界氣象日主題是什麼
主題每年一個
1961年氣象
1962年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3年 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4年氣象—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 天氣和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氣象與旅遊
1975年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氣象觀測員
1984年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 地球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信息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8年 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2009年 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2年 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2013年 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
E. 3.23氣象宣傳日有什麼意義
3.23是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每年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如:2010年活動主題: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2011年活動主題:人與氣候
F. 國際氣象日
國際氣象日是3月23日,2月10日是國際氣象節
這個節日的發起人是法國人,在1991年的今天,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叫依西.雷莫里諾(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氣象節,當時有16個國家的25個電視台參加,來自世界各地的氣象專家,會從參加氣象節的電視台中,評出優秀的氣象節目、氣象小姐和氣象先生。到了2000年時,就已經有65個國家的130個電視台參加國際氣象節了。說到中國的電視氣象節目,可是電視台里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每天約有8億人在收看,堪稱世界之最。
G. 國際氣象日和國際氣象節分別是怎麼回事
「世界氣象日」是世界氣象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時間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確定一個主題,要求各成員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國際氣象組織原為非官方性國際氣象合作機構,在其各成員國代表簽訂的世界氣象組織公約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就改組為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為政府間的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並與聯合國建立關系。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決定把每年3月23日定為世界性紀念日,要求各成員國每年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並廣泛宣傳氣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氣象日都有一個中心活動內容,各成員國在這一天可根據當年的中心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如組織群眾到氣象台站參觀訪問,舉行有政府領導人參加的群眾慶祝儀式,舉辦氣象儀表裝備、照片、圖表和資料的展覽,舉行記者招待會,由報刊、廣播電台、電視台報道特寫文章和講話,放映氣象科學電影,發行紀念郵票等
國際氣象節的發起人是法國人,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國巴黎附近的一個叫依西·雷莫里諾(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舉辦了第一個國際氣象節,當時有16個國家的25個電視台參加,來自世界各地的氣象專家,從參加氣象節的電視台中,評出優秀的氣象節目、氣象小姐和氣象先生。到了2000年時,就已經有65個國家的130個電視台參加國際氣象節了。我國最早的氣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台,當時的天氣預報只有「全國風向不定、天氣多變、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簡單的內容。1980年7月,他們在中央電視台播報了我國第一次的電視天氣預報。現在大家看到的天氣預報已經運用了衛星、雷達等高科技手段,不僅有一兩天的短期預測,還有跨季度、跨年度的長期氣候預測,和即時系統預報。
H. 世界氣象日的主題口號
每年的「世界氣象日」,世界氣象組織執行委員會都要選定一個主題進行宣傳,以提高世界各地的公眾對自己密切相關的氣象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每一個主題都集中反映了人類關注的與氣象有關的問題。主題的選擇主要圍繞氣象工作的內容、主要科研項目以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
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為「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旨在呼籲人們關注氣候變化和空氣質量。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布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認定,人類活動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是造成全球氣候變化的主因。IPCC還預計,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洪水、乾旱和其他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此外,天氣、氣候和空氣質量還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空氣中的顆粒物和相關污染物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臟,導致人們患上哮喘、心臟病、肺癌等疾病。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就率先協調大氣成分的觀測和分析。通過利用地面實地觀測站、遙感站、氣球探空儀、飛機和衛星組成的全球網路,專業人員可定時採集有關溫室氣體、氣溶膠和臭氧信息以及傳統的氣象和水文參數。掌握這些信息有助於人們對氣象問題的研究,進而做到對災害進行早期預警,提前防範,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所造成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雅羅在2009年世界氣象日的致辭中強調,由於90%的自然災害與天氣、氣候和水害直接相關,因此,加強氣象工作,防災減災,有利於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 1961年 氣象
1962年 氣象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貢獻
1963年交通和氣象(特別是氣象應用於航空)
1964年 氣象—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
1965年 國際氣象合作
1966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67年 天氣和水
1968年 氣象與農業
1969年 氣象服務的經濟效益
1970年 氣象教育和訓練
1971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2年 氣象與人類環境
1973年 國際氣象合作100年
1974年 氣象與旅遊
1975年 氣象與電訊
1976年 天氣與糧食
1977年 天氣與水
1978年 未來氣象與研究
1979年 氣象與能源
1980年 人與氣候變遷
1981年 世界天氣監測網
1982年 空間氣象觀測
1983年 氣象觀測員
1984年 氣象增加糧食生產
1985年 氣象與公眾安全
1986年 氣候變遷,乾旱和沙漠化
1987年 氣象與國際合作的典範
1988年 氣象與宣傳媒介
1989年 氣象為航空服務
1990年 氣象和水文部門為減少自然災害服務
1991年 地球大氣
1992年 天氣和氣候為穩定發展服務
1993年 氣象與技術轉讓
1994年 觀測天氣與氣候
1995年 公眾與天氣服務
1996年 氣象與體育服務
1997年 天氣與城市水問題
1998年 天氣、海洋與人類活動
1999年 天氣、氣候與健康
2000年氣象服務五十年
2001年 天氣、氣候和水的志願者
2002年 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關注我們未來的氣候
2004年 信息時代的天氣、氣候和水
2005年 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2006年 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
2007年 極地氣象:認識全球影響
2008年 觀測我們的星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BETTER FUTURE)
2009年 天氣、氣候和我們呼吸的空氣(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 世界氣象組織——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與氣候
2012年 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
2013年 監視天氣,保護生命和財產
2014年 天氣和氣候:青年人的參與
2015年 氣候知識服務氣候行動
2016年 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 1.隆重紀念「3·23」世界氣象日!
2.2010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致力於人類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3.極地氣象變化與全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4.加強極地氣象研究,促進對極地生態系統的保護!
5.從可持續發展戰略高度認識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6.加強對氣候和氣候變化的研究,更好地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
7.加快氣象現代化建設,增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8.加強防災預警體系建設,增強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能力。
9.提倡簡朴的生活文化,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10.准確預報天氣與氣候變化,為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11.加強氣候生態資源監測評估與綜合利用!
12.減緩、遏止氣候變化,保護藍天白雲綠水青山!
13.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善待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
14.《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年3月21日正式宣布生效,中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
15.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I. 國際氣象日是什麼時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1960年6月,世界氣象組織通過決議,從1961年起把每年的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
世界氣象日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1947年9--10月,國際氣象組織(IMO)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45國氣象局長會議,決定成立世界氣象組織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並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公約規定,當第三十份批准書提交後的第30天,即為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之日。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三十份批准書,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標志著世界氣象組織正式誕生。為紀念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並從1961年開始,每年都要組織全球氣象水文界開展慶祝活動。
為了更好地組織紀念活動,世界氣象組織每年都要根據當前國際熱點問題選擇一個紀念主題。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降低對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世界氣象組織選擇這一主題,一方面表達了對越來越頻繁的天氣、氣候災害及其給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的強烈關注;另一方面也是認識到通過加強對天氣、氣候的監測和預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氣、氣候極端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並希望通過宣傳這一主題,呼籲各國採取措施減緩全球氣候變暖趨勢、進一步加強氣象工作,以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對人類社會的危害。同時,世界氣象組織選擇這一主題,也是為了配合即將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2002年世界可持續發展首腦會議,這次首腦會議除了將討論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21世紀議程的執行情況外,還將研究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宣言及目前的減災活動,包括國際減災戰略(ISDR)的活動情況。
由來:
為紀念世界氣象組織成立(1950年3月23日)這一特殊日子,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將公約生效日,即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並從 1961年開始,每年氣象日圍繞一個主題,在全球進行慶祝活動,向各會員政府和公眾進行氣象宣傳教育。今年作為世界氣象組織55周年,其主題是:天氣、氣候、水和可持續發展。
J. 什麼是氣象宣傳,要怎麼宣傳
明確一下是什麼性質的宣傳,如果是氣象部門的,那就是讓公眾,讓大家了解氣象相關知識,天氣預報的製作、天氣一些常見的現象如何發生的,等等,可以通過氣象日的時候對公眾開放、可以在一些學校聯合搞一些活動,普及氣象科普;可以在氣象網站放一些這樣的氣象知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