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女星長的都是非常的漂亮,當她們走國際紅毯時在外國人看來是否真的很驚艷
最近戛納電影節紅毯上,范爺和張馨予成了熱門話題人物。一個印花白袍看似驚艷,一個紅綠大襖看似鄉非。看新聞描述,話題基本上是范冰冰眼壓群芳,張馨予驚艷全場,但是在外國記者和民眾看來,她們的表現是否真的很出色?
在國際紅毯上,沒人會因為你長的怎麼樣而去追捧你,真正拼的是演員硬實力。一則是國外大品牌的紅毯是一個談作品談資歷談人格的地方,簡言之,你要有撐得起的場面的個人形象,是形象,不是長相。二則是作品唯上,不是靠露點就可以迷倒戛納奧斯卡,論容貌你的相貌可能只符合中國市場的審美標准。
所以說,沒有硬實力,沒有好的作品,走在多的紅毯還是得不到外國人的認可。
㈡ 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紅毯作妖的明星,看看到底誰最無下限
一直以來,紅毯都是各路明星爭奇斗艷的場合,紅毯能夠提升明星的曝光度,很多明星都會因為紅毯上的美艷造型登上熱搜,說起紅毯造型,就繞不開范冰冰,當年范冰冰在戛納紅毯上,以一襲龍袍的造型驚艷了整個紅毯,范冰冰也因此一炮而紅,奠定了話題女王的地位,隨後,范冰冰又多次在紅毯上驚艷四方,在禮服上加入中國元素,知名度打到了國際,整個娛樂圈,誰不想成為第二個范冰冰。
因此,明星們都會在紅毯上努力表現,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最好的樣子,也有很多不怎麼出名的小明星,想方設法的在紅毯上作妖,希望以此來弄出點動靜,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畢竟紅毯是萬眾矚目的地方,也是所有媒體拍攝的焦點,能讓人在紅毯上注意到自己,也算是打開了知名度。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紅毯作妖的明星到底誰最無下限。
張馨予東北大花裙造型
一起紅毯作妖,我總是會想到張馨予,當年在戛納紅毯上身穿一身東北大花褥子的風格禮服,紅色和綠色交織,紅色的裙子,綠色的披風,說實話,這在東北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我奶奶小時候給我做的褥子,就有一個和她穿的這個裙子,一模一樣的布料和花紋,我估計這身衣服也就能夠喚醒一下北方地區人們的童年回憶。
黃聖依為了給自己造勢,先是號稱帶了上百套禮服,接著聲稱自己得到了奧斯卡的邀請,實際上她脖子上掛的卻是工作人員的牌子,根本不在受邀的明星之中,因此,她想要進入奧斯卡,遭到了工作人員的阻攔。場面一度十分尷尬,為了應對這樣的尷尬場面,黃聖依乾脆假裝暈倒,工作人員順勢叫來了救護車。
事後,黃聖依工作室鋪天蓋地的發通稿,聲稱是因為黃聖依身體不適,所以沒能走成紅毯,實際上是黃聖依根本沒拿到奧斯卡的邀請函,被奧斯卡拒之門外,大張旗鼓的宣傳,到最後卻啪啪打臉。
明星們想要出名,想要爭奪名利的想法,我們可以理解,畢竟誰都想紅,紅就意味著大批的流量和資源,意味著名利和財富,但是想要受到別人的關注,也不一定非要用這種嘩眾取寵的方法,既丟了臉,還影響了我國的形象。
想要走紅,最起碼應該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堂堂正正的靠作品,靠實力去走紅毯,不比想方設法的博眼球,博觀眾要來得更加坦盪嗎。更何況靠著一時的嘩眾取寵,吸引人們的目光等熱度過去了,照樣什麼都得不到。
㈢ 倪妮紅毯出糗,太冷致表情失控,女演員為何非得穿夏季的禮服走紅毯
隨著天氣的變冷,但是娛樂圈的女明星們卻像是沒有過冬的樣子。身為公眾人物,知名的女明星們經常被邀請出席一些時尚、商業的場所,而走紅毯對於這些女明星來就就是稀疏時常的事情。在女星出席的場合來說是沒有四季之分的,無論在什麼季節只要出現在活動場合就是清涼性感的夏季禮服的裝扮。雖然女明星們被凍得直打哆嗦,但是為了體現敬業精神和在場合艷壓群芳,所以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選擇忍受寒冷穿夏季禮服出席。
身為一位藝人,接了通稿要來走紅毯,那麼就要敬業的穿上正式場合的禮服衣著,並且為了在場合可以力壓群芳成為最美麗的人,女明星們也是十分的拼。不過如果真的覺得十分的冷,還是穿一些比較保暖的禮服。雖然形象對於明星來說非常的重要,但是人的身體健康也同樣的重要。希望明星們可以好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只有健康才是可以一直走下去的本錢。
㈣ 舉辦類似奧斯卡頒獎的那種走紅地毯的活動!
我單位每年搞,下面我把我單位的春節室內活動講一下(在飯店大廳里)
1.人員:車間主任或班組長以上,優秀員工及一員家屬
2..請本地區大學在校學生文藝隊或文藝愛好者助興,人數十來人,少了沒氣氛,價廉物美
3.每個優秀員工發表講話,簡單總結一下一年的經驗及感受,但不能忘了這一句:離不開公司的培養,老闆的關心和支持,很重要,老闆在台下聽了那個得意忘形,當然稿子提前寫好
4.家屬代表發言
5.老闆與優秀園工合影,老闆發言
6.發獎狀,獎品,發個大紅花戴戴,增加氣分,
7.在座各位每人發個號碼,坐好位子後就發一個紙片上有號碼,可以抽獎,獎品數量可多一些,20%比例,玩具什麼的,增加樂趣
8.大學生文藝表現參察在其中,並邀諳在座唱歌愛好者或合唱或獨唱
這些夠了,保證夠你二個小時,比春晚好看,既隆重,又省錢,更雅趣和諧,然後吃年飯,我想信老闆對你刮目相看,在座各位盼望明年的春節再來一次,那種紅地毯算了,搞起來精力很大
朋友,如果採納我建議,別忘了請我吃年夜飯,我可等著,哈哈
㈤ 江疏影拿著暖手寶走紅毯,為何女明星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
女明星要風度不要溫度就是為了保持自身的時尚感。因為女明星在出席各種公開活動或者是時尚典禮的時候,都會選擇穿贊助商的品牌服裝,如果女明星在出席這種活動的時候穿比較厚厚的衣服的話,那麼就會使得贊助商的品牌服裝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說不要風度要溫度的女明星是根本得不到大牌贊助商的代言合同的。而且江疏影這樣的女明星之所以會這么做,也和以下幾點原因有關。
一、為了保持時尚感,才會選擇不要溫度。雖然所有人都非常清楚在冬天穿上厚厚的衣服,才能夠真正的讓自己身體保持在健康的狀態,但是對於女明星來說這樣的條件是根本不具備的。因為對於女明星來說一年四季都必須保持在一種穿衣風格,如果女明星的穿衣風格發生改變的話,那麼就會很難給時尚圈人士留下比較深刻的時尚感印象。
所以說像江疏影這樣的女明星在娛樂圈打拚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娛樂圈的女明星在保持風度的時候也在損失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因為很多女明星在年紀大的時候都存在著風濕或者是其他的關節性疾病問題,這些都是在年輕的時候,一些不良習慣所導致的結果。
㈥ 時尚芭莎慈善晚會主持稿
吳亦凡現已經播紅毯環節吳亦凡沒想看守著反我直守著應該晚點走紅毯參加
㈦ 什麼是戛納紅毯
這些笑話年年都不少,大家對這種行為也早已見怪不怪,她們的行為概括起來非常簡單:蹭紅毯。
然而除了這些明目張膽的買門票進去的八百線網紅,現在很多明星也被詬病「蹭紅毯」。
跟隨電影《如影隨心》走上紅毯的馬蘇就因為超長「霸位」遭到了知名時尚博主的點名diss——
對此,馬蘇也是相當大方地給予了回應,說自己是跟劇組一起參加紅毯,要為電影宣傳。
有些吃瓜群眾可能不太明白紅毯其中的門道,雖然馬蘇是帶著作品走上紅毯,但其實這與真正憑借入圍作品走紅毯的主創是不同的。
今天Madam就來給各位小夥伴們科普下國際影展星光熠熠的紅毯背後的學問。
能名正言順走上戛納紅毯的,一般分為三類人:首先是作品入圍影展競賽的主創團隊,然後還有電影節的組委會、評審團成員。
比如男神張震,他是今年戛納電影節唯一的一位華語評委。
還有去年的范冰冰,作為主競賽單元評委,走上紅毯也分外淡定。
而憑借入圍作品走上紅地毯的,當然更是名正言順,底氣十足。
今年,賈樟柯導演的《江湖兒女》入圍主競賽單元,男女主趙濤、廖凡成為影帝、影後的有力候選人。
本質上,戛納電影節官方邀請的其實也就只有這些電影人。
除了他們,出現在紅毯上所謂的明星、演員、以及莫名奇妙的網紅,其實都已經脫離了原本亮相紅毯的意義,更多的是商業行為,有些甚至演變成為某些扭曲的博出位方式。
像前面提及的馬蘇跟隨《如影隨心》劇組,在紅毯上的亮相,其實只不過是劇組自掏腰包的宣傳。
今年,苗苗與郭富城攜作品《六月的秘密》也走上了戛納紅毯,《六月的秘密》還在戛納當地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但她們跟馬蘇一行人,都是同樣的方式。
簡單粗暴的解釋,這就是片方自己花錢,通過強大的公關關系讓主創們走上紅毯宣傳電影的一種商業行為。
只要你有錢,邀請國際媒體、租借場地在戛納當地舉辦活動,再讓主創明星走上紅毯,一整套的宣傳線都可以實現。
而片方捨得如此砸大錢,往往是為了增大電影的關注度,不僅希望藉此大好良機為影片在戛納找到合作方,還可以在國內趁機再好好宣傳一番,營造一種「走向國際」的假象。
當然,如果明星們沒有電影作品,也還是有機會走上紅毯的。每年戛納紅毯,從都不乏品牌邀請的藝人身影。
比如李宇春,作為歐萊雅的代言人,被品牌官方以大陣仗邀請,今年再次相當霸氣地走上了紅毯。
還有作為「小米體驗官」的馬思純,也踏上了今年的戛納紅毯。同時,她還被邀請作為「中國電影新力量形象大使」參加由《看電影》在戛納舉辦的電影推廣活動。
而這兩天被網友熱議的另兩位「定毯神針」,王麗坤與水原希子,則是作為Dior的品牌代言人亮相,大好機會,怎能不多停留會?
代言人走上國際影展紅毯,其實是藝人與品牌的默契十足的雙贏合作。
對於品牌來說,為藝人賦予各種頭銜,讓他們順理成章地踏上戛納紅毯,獲得曝光,可以讓讓品牌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對於藝人來說,他們也可以通過國際舞台的曝光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在國內加碼做一輪強勢的宣傳。
那麼,除了這些知名藝人以外,我們每年總能在戛納紅毯上看到的各種叫不上名字的藝人和採用各種奇葩方式搶奪眼球的網紅們,又是如何登上戛納紅毯的呢?
近兩年,由於大家對紅毯的高度關注,走戛納紅毯甚至已經成為一項明碼標價的業務。不少高端定製旅遊公司在戛納影展期間推出打包業務,從與國際知名影人入住當地同一間五星酒店,獲得戛納紅毯邀請函到後續的曝光、新聞稿件宣傳傳播,全都可以打包提供服務。
當年在戛納紅毯轟動一時的張馨予身穿東北大花襖就是由某家國際旅遊公司一手策劃的。
而且戛納電影節上,大大小小的紅毯實在很多。除了備受關注的開閉幕式,還有各種劇組的發布會、首映等等,這裡面的水分就更大了。
舉個例子,今天同樣被詬病蹭紅毯的李玉剛老師。
咋說呢,這個紅毯走得的確名正言順。受到劇組邀請,去看人家的首映,確實不是蹭。但是既然是劇組的首映,也就和戛納官方關系不大了。
其實,電影節最開始設置紅毯環節,是為對電影人表示致意,同時讓真正的好電影獲得更多人關注的機會。要知道,在九十年代,我們華人影星也曾憑借作品在紅毯上大放異彩。
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獲得了戛納影展唯一一部華語金棕櫚。
主演張國榮、鞏俐與張豐毅在戛納海灘的合影。那個年代,還沒有什麼PS,風華正茂的三人完全自帶無限光圈,英姿灑脫。
鞏俐在當年可謂戛納的常客,第二年又憑借張藝謀導演的《活著》與葛優再次蒞臨戛納。葛優在那一年成為戛納國際影展的首位華人影帝。
而第一位且至今仍是唯一一位拿過戛納影展影後的華語演員——是女神張曼玉。2004年,張曼玉憑借她前夫導演的電影《清潔》奪得影後。
當年那些走出國門,憑借作品獲得世界矚目的華語電影人,如今看來,全都是不可磨滅的經典回憶。
如今演藝圈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紅毯的意義逐漸開始變了味。各線藝人都鉚足了勁,希望通過這個全民關注的國際平台一戰成名。爭奇斗艷愈演愈烈,一再刷新網友眼界。
不是說不是官方邀請就不能走,想要宣傳自己或是宣傳品牌都無可厚非。其實蹭紅毯與否的標准在於,你到底有沒有那個實力和底氣走上紅毯?
鞏俐2016年也曾經受到品牌巴黎歐萊雅的邀請走上戛納紅毯,但不會有任何人質疑她是蹭的。為什麼?因為鞏皇有這個資格!
想要真正獲取大家的關注,就應該腳踏實地地耕耘作品,用代表作說話。不然就算踏上了國際影展的紅毯又怎樣?幾張精修的照片加上幾篇新聞水稿,又能給演藝事業獲得多少幫助呢?
還以為走個紅毯發發通稿就可以假裝高大上?拜託!村裡早就通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