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我國,為什麼新聞報道要以正面宣傳為主
這正如照相要選項好的景物一樣,正面宣傳可以賞心悅目嘛!
㈡ 如何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
1.堅定正確的立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輿論導向
對新聞主流媒體來說,要想很好地強化自身的引導作用,就要堅定正確的立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科學的輿論引導社會群眾。
基於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看,各種不良的思想意識依然存在,例如通常所說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這些都有損於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新聞主流媒體在事件報道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對輿論方向的把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大眾,並明確自己的立場: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有效處理好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此外,在宣傳正面報道的過程中,主流媒體要正確把握宣傳報道的量和度。所謂把握好宣傳的量,要求主流媒體不能只是為了完成報道任務而忽略了事件報道的數量和質量。有些正面報道的影響力不是靠數量的多少來決定的,有些情況下,數量的泛濫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2]。重要的是,報道的內容要合乎真實,在報道先進人物事跡的過程中要有力的遵循新聞報道的規律性。而把握好新聞報道的度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報道的全面性,即不能為了一味的弘揚社會正氣而忽略了其他問題性的報道;二是正面報道的內容要客觀真實,這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三是注意選擇新聞報道的內容。例如對一些新聞細節和事件的報道,主流媒體要結合當時的輿論環境和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做出取捨,以保障正面宣傳效果的最佳性。
2.從讀者的角度選題,堅持黨的領導,以正面宣傳為主要形式促進群眾利益的實現
在此,主流媒體要想更好地做好正面宣傳以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並促使正面宣傳達到應有的效果,就要堅持黨的領導,從讀者的角度選題,並最大程度地促進群眾利益的實現。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媒體要堅定圍繞一些重大的國家政策和問題進行,例如中國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中央號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決策、對各地在黨中央精神引領下所做出的各項改革措施的深入研究以及這些措施是否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利益等。新聞媒體圍繞這些政策、事件以及相關的原則等進行報道,可以有效增強報道的感染力,並且會使這些報道顯得更為真實、不浮誇,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主流媒體有效的配合了黨中央的工作,並豐富了報道內容的貼近性和可讀性。處在當前這種物質韻味濃厚的社會生活中,讀者也想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主流媒體的這些正面宣傳報道,讀者也明確了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增強將政府工作的有效性。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一些主流媒體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不同類型的新聞報道都是以中央的要求為准並且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基於廣大百姓的利益,跳出會議的圈子寫新聞,明確新聞線索,挖掘新聞價值,報道新聞事實,進行深度報道,真正將相關領導人的真實意圖融入到新聞報道中,以此來增進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
3.轉變文風,處理好導向性和可讀性之間的關系
主流媒體在進行正面宣傳的過程中,要切實轉變報道的文風。具體闡述,就是要對黨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一定的要求,讓他們對新時期社會群眾的需求以及相應的心理變化作一個深入研究。並以此為依據,科學把握新時期主流媒體正面宣傳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最大程度地以謙和的姿態來面對廣大的社會讀者群體,並有力的轉變以往那種以高高在上姿態來進行灌輸的宣傳方式,進而在信息傳播和交流的過程中將平等客觀的原則落到實處。新聞工作者在文風的轉變方面,要有效的做到以下幾點:避免會議報道的概念化,克服政策宣傳的淺顯化,摒棄新聞報道的格式化,轉變報道語言的文書化等[4]。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新聞工作者要切實將報道的導向性和宣傳的藝術性相統一,並以科學的導向為前提,進一步實現正面宣傳的聲勢性和深度性,主流媒體宣傳的全面性和活潑性,新聞報道內容的深刻性和特色性,報道形式的可視性和欣賞性。
4.有效開展重大的宣傳報道活動,宣傳強大的輿論聲勢
從本質上來說,新聞主流媒體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就是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為廣大的社會群體締造強大的輿論聲勢,藉助輿論的力量來實現媒體正面宣傳的目的。例如近年來從黨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相關部門和單位所做的一系列的宣傳和部署工作,在此,新聞工作單位和黨委宣傳部門也有參與其中,並配合組織了很多重大主題的宣傳和報道活動,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一些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科學人物的一些科研成果、對科學發展觀有效實施的采訪等。這些新聞宣傳和報道都在一定程度上為主流媒體締造了輿論聲勢,並達到了想要的輿論宣傳效果,從而促使這些新聞報道更加深入人心、扎實有力。不過在此過程中,需要引起新聞工作者注意的對重大宣傳戰役的策劃和組織。對此,主流媒體要明確幾個要點:一是本地情況。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做好相應的科學調研工作;二是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群眾生活中的難點;三是現階段下,黨和政府正在致力於解決的一些重點;四是要確定新聞報道工作的著力點,具體要將其同廣大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促使新聞的選題在讀者中間引起共鳴。鑒於以往新聞工作者的實踐經驗來看,他們要想讓廣大的社會讀者群體更加認同自己的觀點,就要切實投入到社會新聞的調研中,有效的掌握到社會的興奮點,明確讀者所熱切關注的焦點,從而進一步發揮新聞輿論的導向作用。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㈢ 正面宣傳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就是直接說某某東西那裡好,不說如果沒有它會怎樣。
㈣ 如何做好網路輿論引導和輿情監測 做好正面宣傳
加強輿情監控十分重要
輿情數據的研究分為五個平台和三個輿論場。
五個平台分別為:新內聞網站、微博、微信容、論壇和新聞客戶端;
三個輿論場為網路媒體輿論場(以新聞網站為主)、移動媒體網路輿論場(以新聞客戶端為主)和自媒體輿論場(以微博和論壇為主)。
在研究對象上,可分為時間、地點、事件和人物四個方面,我們應當逐漸超越對新聞事件和話題的研究,達到對公眾心態和觀念的研究;在研究層次上,分為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在微觀方面所做的嘗試逐漸增多,力圖實現輿情數據的本地化和社區化。
㈤ 如何給自己品牌做正面宣傳
互聯網高速發展時代,網路品牌越來越多,越來越出眾的品牌,可營銷的本質並沒有變,打造網路品牌的工具和方法發生了變化。以前,大多企業先是通過大規模的廣告、促銷及推廣活動讓更多消費者知曉品牌,然而縮小范圍進行針對的推廣。
品牌定位在剛開始創立品牌應當有明確定位,市場很大可不是所有人都像目標顧客,互聯網時代打造品牌則恰好相反,首先定位品牌位置,擇定品牌傳播渠道,然而運用公關打造品牌知名度,直到全面覆蓋受眾。這可以細分為3個步驟。
總結:啟動靠診斷,方案靠策劃,結果靠死干,思路決定出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㈥ 如何處理正面宣傳與新聞批評的關系
(復1)正面宣傳和新聞批制評都是新聞事業運用新聞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
(2)正面宣傳,指的是對社會主流與光明面所進行的肯定性和贊揚性的報道與評價;新聞批評,是指運用新聞手段對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及落後反動勢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評。
(3)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極面。社會生活中需要進行批評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報紙、廣播和電視上來,批評性報道的內容要有所選擇,不能搞「有聞必錄」。一個時期內,批評性報道不能過於集中,以免引起負作用。
㈦ 如何理解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是統一的
做好正面宣傳,要把抄正面宣傳做成輿襲論熱點、社會亮點、群眾關注點,引起社會廣泛共鳴,吹響共同構建和諧社會的號角。要在正面宣傳中把遵循宣傳規律和尊重新聞規律結合起來,把宣傳黨的意志、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把我們「想說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總結經驗,與時俱進,真正做到吸引人、教育人、感染人、激勵人。
㈧ 「報喜不報憂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正面宣傳」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我個人認來為這種說法從本源質上看是錯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缺一不可的。誰也不可能永遠的快樂,幸福著。在遇到煩惱的事情並不是做一個逃兵,不去想它就可以的,而是要面對,接受。喜與憂是對立關系怎能忽視其中一個的存在?
㈨ 為什麼要堅持正面宣傳
因為正抄面的新聞報道有利與人民的消防,而消極的報道會使人們對生活的環境和安全產生很大的影響和懷疑,所以在報道中盡量的是產生正面的報道,這樣在生活中才不會產生很大的恐慌,而這樣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和諧相處,
這樣才有利於統治階層的管理和統治
㈩ 為什麼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是因為團結穩定鼓勁,是宣傳思想工作的責任所在,也是衡量宣傳思想工作有無成效和成效之大小的重要標准。正面宣傳為主,是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也是弘揚社會正氣、樹立時代新風的必要手段。之所以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真、善、美是社會的主流、常態,而假、惡、丑是社會的邪流、病態。人是環境的產物,營造健康輿論環境極為重要。正面宣傳的突出問題是提高質量和水平的問題,要把握好時機、力度、效果三個環節,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發揮出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需要我們堅持嚴肅權威與貼近群眾並重,增強正面宣傳的吸引力。這些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蕪湖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正面的事例很多。因此,在宣傳工作中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政治,確保導向正確,緊密聯系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把黨和政府所辦的與群眾所盼的統一起來,與解決群眾的疑惑、矛盾和問題聯系起來,多反映群眾的工作生活,多表現普通百姓的崇高思想境界。要適應「分眾化」趨勢做好不同群眾的思想工作。在利益多元化與價值多樣化背景下,針對不同階層、不同人群搞好思想交流碰撞,努力「求取最大公約數」。要不斷創新話語體系,把群眾創造的新鮮語言及時融入宣傳思想工作話語體系,把理論語言、文件語言、官方語言變成大眾語言、百姓語言、口頭語言,讓群眾覺得親切,願意聽、聽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