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宣傳策劃 > 黨史宣傳

黨史宣傳

發布時間:2020-12-09 19:05:03

1. 求以《唱紅歌,學黨史,只黨情,展風采》為主題的宣傳標語!!!多多益善!!!

青春輝映黨旗——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

2. 圍繞"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活動擬寫一條宣傳標語

要將偉大光榮的黨紮根在心田裡,流淌在血液中

3. 如何結合黨史和革命傳統探索建設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

(一)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中央對黨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全面開創黨史工作新局面的新舉措。中央總書記在去年召開的全國黨史工作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復雜環境中團結帶領我國各族人民創造了偉大奇跡的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幹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黨史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重要內容。

要著力抓好青少年這個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英雄模範事跡的教育,積極推動黨史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從小培養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說明現在,啟示未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服務現實的重要作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要用黨史教育全黨同志,教育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廣大青年要努力學習和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特別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一步做好黨史宣傳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中央對黨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黨史工作開創新局面的重要舉措。

(二)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方式,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途徑。把這項工作抓出成效,能夠使廣大黨員、幹部加深對黨的認識,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能夠使各級領導幹部增強繼往開來的歷史使命感,學習和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提高治國理政本領,不斷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能夠使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正確認識黨的歷史,牢固樹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90年,領導全國人民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走上了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的康莊大道。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是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對於此次紀念活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宣傳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對於激發黨組織和黨員的生機活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黨組織和黨員更好地聯系和服務群眾,推動黨的建設更好地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經濟文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搞好黨的自身建設的迫切要求。中國的問題,關鍵在黨。黨的自身建設關系黨、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教育黨員幹部,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是黨的建設必須抓好的重要環節。這是由黨在新時期面臨的復雜形勢和承擔的艱巨任務,以及黨員和幹部隊伍的現狀決定的。

一方面,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被淡忘。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斗歷史中吸收養分,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

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職業構成、學歷層次、年齡結構以及幹部隊伍狀況等發生了變化,一大批年輕黨員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資料統計顯示,我們黨員總數近8千萬,在入黨時間方面,1976至2002年入黨人數佔50.1%,2002年後入黨人數佔22.2%,黨員的年齡,35歲以下的黨員佔了23.5%,另外從黨的16大到17大的五年間,學生黨員增加了254.6%,新黨員已是「80後」成為主流。青年固然思維敏捷,善於開拓進取,但對於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因此面對他們,最重要的是加強黨史學習和理想信念教育,所以學習黨史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自覺性,不斷激發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斗精神、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四)加強黨史學習宣傳教育,是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全市廣大黨員幹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於大多數在職黨員幹部和領導幹部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許多人沒有經歷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艱苦鬥爭,也沒有直接參與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相當一部分人甚至沒有經歷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取得的成就以及歷史曲折缺乏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

同時,由於多種原因,一些黨員、幹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黨史、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還了解得不夠全面和深入,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科學系統,對黨史中的一些問題還存在模糊認識,這對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黨性原則、理想信念等產生了一定影響。黨員是黨的歷史任務的具體實踐者,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黨的歷史任務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對於執政黨的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而言,只有銘記黨的歷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因此,很需要組織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比較系統地學習黨的歷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借鑒、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

4. 《永遠跟黨走》中國共產黨黨史黨建宣傳圖片的目錄

一、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二、大革命和土地革命中成長
三、抗日戰爭中的中迴流砥柱
四、奪取民主革命的全答國性勝利
五、社會主義過渡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六、偉大轉折 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七、改革創新抓黨建 科學發展譜新篇

5. 中國共產黨黨史

黨史簡介

黨的一大:中國共產黨誕生。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黨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在上海召開。

1922年,中共二大,正確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現階段的革命綱領即最低綱領是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二大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黨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3年,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實現國共合作,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黨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5年四大召開,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四大的缺點和不足是:雖然提出了領導權的問題,但對於如何爭取領導權,缺乏具體明確的方針,只講對群眾運動的領導權,而完全忽視了對政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

提出了農民是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但沒有提出土地革命這一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思想。

黨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7年五大召開,大會雖然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所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改造武漢國民黨、改造武漢國民政府、組織和擴大黨對革命武裝的領導等問題,均未做出切合實際的回答。

大會對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實質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認識。五大實際上並未解決挽救時局的問題。

黨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線基本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這次會議也存在著缺點,即對中間階級的作用、反動勢力內部的矛盾缺乏正確的估計和政策,特別是對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仍舊把城市工作放在全黨工作的中心,這對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江西瑞金召開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

1935年長征過程中,遵義會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本帝國主義開始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也開始進行全國性抗戰。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1940年,百團大戰由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

1941年根據地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

1942 年延安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5年10月10日,國共兩黨經過激烈的爭論,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又名《雙十協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這是七大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大會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

黨的八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1948年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開,大會正確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指出:由於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

我國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八大是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黨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全國人大三屆一次會議上,周恩來同志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鄭重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9年九大召開,九大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黨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會

1973年黨的十大召開,繼續了九大的「左」傾的錯誤。

黨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後的首次大會

1974 年,中國趕走南越侵略軍,收復西沙群島。

1975 年的全面整頓工作由鄧小平主持進行。

1977年黨的十一大召開,雖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直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將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從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黨的十二大: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實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講話。

1982年十二大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黨的十三大: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87年十三大召開,十三大第一次系統地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這一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大會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大會還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經濟發展分三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並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

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科學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於生產過程中,便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黨的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初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後,為黨的十四大召開作了充分的理論准備,1992年10月十四大召開,這次大會作出了三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

一是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二是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是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

黨的十五大: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

1997年黨的十五大召開,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大會指出,中國共產黨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

黨的十六大:與時俱進的大會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這次大會是我們黨新世紀乘勝前進,規劃制定新世紀中國發展重大戰略的會議,也是與時俱進,為指導思想增添理論新成果的代表大會,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把「三個代表」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並實現了我們黨承前啟後,完成整體性新老交替的任務。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斗。

黨的十七大: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的大會

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黨的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爭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黨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過去5年的工作和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回顧總結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戰略部署。

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繼續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5)黨史宣傳擴展閱讀 :

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它研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其主要內容,一是怎樣執政,即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

一方面通過憲法和法律把它們變成國家的意志,貫徹到國家生活的各個領域;一方面通過其各級組織、各級幹部,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

二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的隊伍的發展、壯大,黨的幹部的培養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發展,黨紀黨規的確立和監督、檢查,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等等。

6.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

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因突遭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休會。

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由李達夫人王會悟做向導,從上海乘火車轉移到嘉興,再從獅子匯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島,最後轉登王會悟預訂的遊船,並在遊船中庄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6)黨史宣傳擴展閱讀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1920年9月1日,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對於時局之我見》一文中,曾稱「吾黨」為「社會黨」,後來才改稱為「共產黨」。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儉學的他,在給毛澤東寫的兩封信中,詳細地研討了共產黨問題,提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它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

他在對西歐各國共產黨特別是俄國共產黨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建黨步驟,其中包括「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在此前後,陳獨秀在上海,李大釗、張申府在北京也通過信函討論了黨的名稱問題,決定採用「共產黨」作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名稱。

7. 黨史故事100講

《黨史故事100講》是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共同策劃,以黨的90多年發展歷程為順序,以黨的重大事件為線索,以不同時期的典型事例、歷史人物、精彩故事為主幹,全景式回顧黨的偉大歷程和輝煌成就。

觀影結束後,黨員幹部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學習,對黨史、新中國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進一步增強了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作為新時代的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

牢記初心使命,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和服務水平,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把學習教育激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奮力拚搏,努力全面完成各項工作目標任務。

(7)黨史宣傳擴展閱讀

日出東方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

星火燎原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國革命走上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端。

力挽狂瀾

1934年10月中旬,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等原因,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1935年1月上旬,中央紅軍強渡烏江,佔領貴州遵義。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

從1936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

8. 求一個黨史宣傳資料的材料,包括橫幅文字圖片等。請將附件發到我郵箱里,謝謝![email protected]

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領導,加強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在鞏固國防、保衛祖國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對外關系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在與各國政黨交往中,遵循「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幹涉內部事務」四項基本原則。目前,我黨已同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各種類型的政黨和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聯系和交往。

黨在我心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支柱,人們以當上共產黨為榮,自從有了共產黨,從我們學生的角度來說,是生活,學習,衣食住行,而從大了來說是國家的發展,國家的進步,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國共產黨,引領著中國人民,創造了太多的奇跡。

在我眼中,共產黨的力量是強大的,中國共產黨永遠是人民的支柱,而現在美好的中國都是由共產黨來創造的,共產黨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如今美好的中國,讓我們這樣一代80、90後,生活在如今繁榮而又充滿生機的這樣的一個時代里,中國人民的快樂是你們創造的,我們的痛苦由你們來承擔,你們在我們眼中就永遠是「鐵人」,永遠沒有生病的時候,永遠沒有勞累的時候,永遠都是精神煥發。

在我眼中,共產黨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母親」,我們愛您,黨在我心中,在中國每個公民的心中,頓時在我耳邊響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9. 急急急!!!黨史知識宣傳的主持詞

建黨90周年「學黨史 知黨情 跟黨走」團組織生活會主持詞

合:親愛的各位同學大家中午好,團組織生活現在開始。.
(女):請紀律委員點到。
(男):請全體起立 共唱團歌.
(男):七月的驕陽,如火如荼,把豪放的熾熱揮灑藍天。
(女):七月的黨旗,如日中天,把真摯的關愛撒滿大地。
(男):從「義勇軍進行曲」到「東方紅」,
(女):從「春天的故事」到「走進新時代」。
(合):九十年的風雨兼程,九十載的開拓進取。
(女):鮮紅是你不盡的追求,
(男):金黃是你永遠的輝煌。
(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女):這不僅僅是十三億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
(男):更是無數次血與火考驗的錚錚格言。
(女):今天,我們歡聚在一起。

(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
男:黨成立已經90周年,今昔驀然回首,腦海里泛起了一句歌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插歌)
女:是啊,黨今年90周歲了,她悄然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磕磕碰碰的走過了九十年,用血淚在這條波濤洶涌的歷史長河裡傾倒了一杯濃墨,印下了那屬於她的一片新天地。
男:下面請聽演講」黨旗下成長」
男:感謝某某精彩的演講 他的演講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對黨的熱愛,對黨的那份忠誠油然而生.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加好的了解我們的黨。
女:學黨史。
男:知黨情。
女:跟黨走。
男:了解完這些,請大家欣賞下面的視頻。
男:在了解這些之後我們是否激情萬丈,那麼就讓我們共同唱響《中國人》來表達我們對祖國對黨的愛。
女:從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中學到了一些有關黨的知識,然而就這些遠遠不足加深我們對黨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以提問的形式來進一步了解我們偉大的黨。
男:(介紹提問規則,獎項)下面開始提問
(1……2……3……)
女:本次團組織活動進行到這里基本已達到尾聲,下面讓我們在托起祖國的太陽聲中結束本次活動。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Article/yjzczccc/85693.htm

10. 有哪些關於黨史的知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為什麼兩者的時間不一致呢?為什麼7月1日成了黨的誕生紀念日呢?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並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閱讀全文

與黨史宣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業談話類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453
營銷方案中消費者分析 瀏覽:43
廣告營銷策劃方案模版 瀏覽:788
卡丁車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91
工會策劃方案 瀏覽:424
qc7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541
羽絨服反季促銷方案 瀏覽:889
集團教育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60
傳統文化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127
桂林三花酒策劃方案 瀏覽:375
深圳市育兒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58
白酒營銷方案計劃書 瀏覽:465
吉林正一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472
濟南百潤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76
中商惠民電子商務招聘 瀏覽:848
關於公交車運營部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560
北京古星電子商務公司怎麼樣 瀏覽:43
服裝店促銷活動怎麼寫 瀏覽:333
2013電子商務概論試題及答案 瀏覽:257
職業技能培訓人數方案 瀏覽: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