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尋找對杜尚"現成品"的觀點
恩,我傾向於支持他。他的《泉》,就是那個小便池——有意思吧?
他的理論是:還有內什麼比工業時代的產容品更好、更精美、技巧更豐富呢?藝術家如果和工廠比賽做一根釘子,絕對會落敗。
所以他宣稱:藝術已經死了。
由於他的觀念太驚世駭俗,連當時的「達達」們都不接受他的作品。
他的貢獻在於:使人們反思,藝術究竟在多少程度上是可敬的?在工業時代,藝術應該何去何從?
為此他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藝術女神從神壇上拉下來,粗暴地撕掉她的衣服,讓那些學院派的、自我吹噓的、附庸風雅的作風無地自容。
B. 杜尚酒吧是不是廈門夜店的標志啊,為什麼訂不到位置,太火了!
無論是廈門本地的,還是其他城市的,來廈門,朋友都會帶去杜尚酒吧,這已經成版為了不權成文的規矩。杜尚最大的特色也是一直不變的就是它的音樂和服務質量,去杜尚的人都是白領商業人士,所以杜尚往往也被稱為商業拓展的聚會party,他們酒吧都開業到天津去了,聽說也是一炮打紅,杜尚早已成為廈門夜店的風向標志,早已形成一種文化潮流影響夜店達人,杜尚有自己的音樂產品:CD已經發行到第五季,每一季的發行都會吸引著眾多杜尚fans的期待與關注,在福建的娛樂行業,杜尚的營銷模式及經營理念算是最為成熟領軍模範
C. 杜尚的《泉》是藝術作品嗎
關於藝術是還能夠定義在現代的西方美學界中是個討論的熱點。實際上能否定義的問題在我看來並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定義藝術。我們說,既然某件作品稱為藝術作品,它必然有它的根據,而定義則是能找到這個根據,不管採用什麼方法。說我們很難給藝術下定義,不是說藝術不能定義,只是說明理論思維在豐富的藝術創作面前的無奈和貧困。 離開藝術的定義問題,我們看看杜尚的《泉》能否算作藝術作品。我們知道,藝術作品應該都具有可效仿性,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種藝術創造。典型的藝術作品可以作為範例,你寫了一首詩(或者我們說成分行的文字),我讀起來感覺很好,我就按照你的樣子也寫了一首,他也可以這樣。這就逐漸形成了「詩歌」這門藝術。 對於杜尚的《泉》呢?我們可以效仿嗎?這樣的話,你放了個小便器,為什麼不能允許我放個大便器,他放個微波爐,再放上個豆漿機。這是什麼?這是產品博覽會。如果非說這是藝術作品展覽的話,無疑就形成了以藝術體制為後盾的藝術霸權。迪基的理論背後就是所謂藝術精英所形成的理論霸權。 這樣,我們可以說,在街頭的乞討者拉二胡是藝術創作,但不可以說上流社會文化精英將小便器放在藝術展覽中的是藝術作品。因為前者可以吸引我去用心地「聽」,而後者卻拒絕我們耐心地去「看」。杜尚這種所謂的「藝術實驗」只能是唯一的。我們試想,如果一個凡夫俗子要把一個小便器放在這們的博覽會上會怎麼樣呢?所以說,杜尚所實踐的是一種創作霸權,而迪基所奉獻的是一種理論霸權。 我們說,民間藝術沒有所謂藝術體制的評價,但這並沒有妨礙它也是一種藝術。並且它倒是一種比那些所謂的前衛藝術更為優秀的藝術。 這里我也試著杜撰了個藝術的定義,希望大家指出它的問題:藝術是人所製作或加工的某類通常用來豐富自身感性經驗的物品。 說明: 1、「人所製作或加工」。這樣就拋開了純粹的自然物,但是有些自然物經過了人的加工的,就可能成為藝術品。當然,有時候加工的成分可能很小。 2、「某類」。如果只是某類東西中單件的個體具有這樣的意義,也是不能進入這個藝術行列的,比如杜尚的《泉》只是那種物品中的單件,只能具有實驗的性質。如果小便器在哪天普遍地讓人用來觀賞,那它才是藝術作品。 3、「通常」。這當然是相對而言的了,因為有些東西有某些時候就普遍來說不是作為審美對象而存在的,如毛筆寫的字,在魏晉之前基本上是實用的意義,但現在基本上是作為審美的了。這時我們也說前代用來實用的作品也是藝術用品了。比如顏真卿的《祭侄稿》,他寫的時候絕對不是為了創作,那也不是藝術作品,但現在卻是藝術作品了。當然前提也是書法成為一門藝術之後。 4、「豐富自身感性經驗」。有些生產出來的人工的東西也是讓我們來看的,但未必能夠成為藝術作品,如日常照片,它的意義不是來豐富我們的感性經驗;比如網路上的許多美女的照片也並不是來豐富我們的感性經驗的,這些都不是藝術作品。
D. 義烏市杜尚貿易有限公司怎麼樣
義烏市杜尚貿易有限公司是2017-12-1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版址位於浙江省義烏權市福田街道誠信二區108幢8單元一樓(自主申報)。
義烏市杜尚貿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782MA29QU7K00,企業法人曾士堯,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義烏市杜尚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實物現場批發、網上銷售:鞋、帽、圍巾、服裝、針紡織品、日用百貨、母嬰日用品、箱包、電子產品(不含電子出版物)、工藝品、飾品、寵物日用品、廚房用具、五金工具(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義烏市杜尚貿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杜尚的價值和魅力在哪
杜尚 [Duchamp, Marcel] (1887.7.28,法國 布蘭維爾~1968.10.2,納伊)
法國畫家和藝術革新者。1904年來到巴黎,為一些娛樂性雜志作漫畫。回1913年他的畫作《下樓梯答的裸體,第二號》(1912)在軍械庫展覽會造成轟動,該畫綜合了立體派和未來派的要素。後來他拋棄了常規的表現方式,成為紐約達達藝術的領導人。這一時期他發明所謂「現成取材法」,著名作品是以一個尿器當作現成取材的藝術品,名為《泉》(1917)。他蔑視傳統的藝術價值觀,確信生命無意義、生命可笑。雖然他是當時最有天賦的畫家之一,但他對藝術本身卻缺乏信心,總想用積極進取的追求學問的精神和對講究實際的世界的不恭來取代美學價值觀。他對超現實主義有著深遠的影響,對藝術和社會的態度引導著波普藝術和其他現代及後現代運動。他的一生是個傳奇,被認為是20世紀藝術的重要人物之一。
F. 深圳杜尚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深圳杜尚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是2018-05-10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專資),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南山屬區南頭街道紅花園社區深南大道12069號海岸時代公寓東座1305。
深圳杜尚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MA5F4G7W1H,企業法人杜尚,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深圳杜尚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文化活動策劃;從事廣告業務;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翻譯服務;禮儀服務;電子設備、舞台設備的租賃、批發、零售;美術設計;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品牌策劃;書畫、攝影、音樂、舞蹈培訓;電腦圖文設計;舞台藝術造型策劃。,許可經營項目是:經營演出及經紀業務;影視策劃。
通過愛企查查看深圳杜尚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G. 太多藝術跨界,為什麼藝術家們選擇自己做時裝品牌
善於創造概念的藝術家在跨國界開始時尚方面沒有弱點。他們的反商業可能正是越來越商業化的時裝業所失去的「態度」。中國上海-時尚界一直善於從藝術家那裡汲取靈感,比如維吉爾·阿布洛設計中的杜尚「現成產品」概念,瑪吉拉對後現代藝術的借鑒,以及卡羅琳·胡的莫奈魅力高級定製禮服然而,當藝術家轉向時尚,它仍然是相當新的。
不過,宋拓也認為,設計師利用藝術進行營銷是一種不良現象,盡管這種現象越來越頻繁。」也許時尚圈需要更多的網路朋克文化而不是藝術,但我覺得有點扭曲,「宋拓說。」目前我能想到的中國最受歡迎的藝術家是東北畫家王興偉,所以我會和他合作。」
H. 杜尚的《噴泉》在美學上的解釋
杜尚(1887——1968) 達達派繪畫的典型代表人物。
1915年到美國極力鼓吹達達藝術。1917年2月,他把一小便器署上「R·Mutt」(美國某衛生用品的標記)。送往紐約獨立美術家協會美展廳,取名為《泉》。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他解釋說:「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以它新的標題,使人們從新的角度去看它,這樣,它原有的實用意義就喪失殆盡,卻獲得出了一個新內容。」人們稱此為「現成品藝術」。這一方面表明他對傳統藝術形式上的嘲弄,同時也表明一種新的藝術創造途徑。他另一件「現成品」代表作是在《蒙娜麗莎》印刷品上,給美麗的夫人加兩撇小鬍子,以表明對傳統繪畫的蔑視。 杜尚以後,「現成品」成了創造的一種方式,藝術與生活的界線開始消解。因此,有的評論家把杜尚稱為後現代主義的鼻祖。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大概是現代藝術史中最迷人、最有影響力同時最具爭議性的傳奇人物。從印象派到納比派,從達達到「現成品」,他畫風多變,大膽創新,在美術與技術,形式與觀念方面有諸多作為,當今藝術流派有很多可追溯到他的身上,所以被譽為當代藝術的守護神。
杜尚家兄弟姐妹六人,其中有四位成為藝術家,按序是維隆(Jacques Villon,1875—1963)、杜尚—維隆(Raymond Duchamp-villon,1876—1918)、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和妹妹蘇珊·杜桑(Suzanne Duchamp),他們都對現代藝術做出了重大貢獻:維隆建立了一種高度抽象又富有優雅氣質的立體主義傾向,對未來主義具有啟發性;早逝的杜尚—維隆是最具潛力的立體派雕塑家,創造了高度凝練的幾何風格作品;與哥哥們有所不同,雖然在他身上不乏畢加索和勃拉克的立體主義影響,甚至還創作了有關作品,但就像1911年和1912年創作的兩幅《下樓梯的裸女》所顯示的,由破碎的幾何體面復合而成的人物身上有立體主義者們感到陌生的東西,杜尚注入其中的有關動作、情緒的要素是超出立體派原則的。杜尚也清楚這一點,所以1912年從獨立沙龍上撤回此畫。顯然,在學習立體主義的時候,杜尚的腦子里已裝了很多東西,他在解釋這件作品時提到:把它說成繪畫並不恰當——「它是動能因素的組成體,是時間和空間通過抽象的運動反映的一種表現」。「當我們考慮形的運動在一定時間內通過空間的時候,我們就走進了幾何學和數學的領域,正如我們為了那個目的製造一個機器時所作的那樣。如果我表現飛機上升,我就力圖表現上升的實際情景。我不會把它畫成一幅靜物畫。當『裸體』的意象閑入我的眼簾時,我知道它要永遠打破自然主義的奴役的鎖鏈。」這彷彿是未來主義者的宣言,所以有人認為杜尚比未來派的創始人更了解未來派的意義。
1912年2月,巴黎的未來主義展覽也使杜尚明白了這點,雖然未來主義者缺乏他那種天生的幽默感,也不妨礙他借用他們的方法,進行更自由的創作。1912—1913年間,杜桑先是創作所謂的「機器繪畫」作品,像《新娘》那樣,同時他對繪畫和雕塑的傳統效力產生疑問,認為此時的立體主義也已成為學院的東西,他產生拋棄繪畫的想法,開始著手搞一些基於日常題材的藝術或非藝術的試驗。
1913年,杜尚拿出了活動雕塑和現成品藝術兩樣新事物,也是日後的達達、活動雕塑、廢品雕塑、波普藝術的最早形式。最有名的作品是向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1917年舉辦的展覽送的一件陶瓷小便器,標題為「泉」,和1919年回法國後創作的標題為《L·H·O·O·Q)的作品,即在達·芬奇《蒙娜麗莎》的照片上添加的鬍子,這些極具調侃意味的作品在日後獲得的巨大影響是畫家也始料不及的,直到1962年,他還在給Hans Richter的信中寫道:「我使用現成品,是想使人們冷淡美學,可新達達拿過我的現成品,並從中發現了美。我把瓶架和小便器丟到人們的面前,作為挑戰,而他們卻贊美它的美學之美。」
觀念藝術可以說在1966-1972年間,同時達到了頂點並陷入了危機。這個術語首先在1967年左右被廣泛使用,但觀念藝術的一些形式是否存在於整個二十世紀,這個問題尚存有疑問。最早期的作品通常被認為是法國藝術家馬歇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所謂」現成品」,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就是《噴泉》。一個被安置在雕像基座上、被署名為R·穆特(R Mutt)的小便器,杜尚將之作為一件藝術品,送往1917年在紐約舉辦的」獨立藝術家協會展」上展出。在《噴泉》之前,很少會有什麼東西去讓人們思考藝術實際上是什麼,或它是如何被表達的問題;他們只是假定了藝術要麼是繪畫,要麼就是雕塑。但很少有人會將《噴泉》視為一件雕塑作品。
一件藝術作品通常是起到一種表述的作用:」這是一件米開朗基羅的舊約英雄大衛的雕像」,或」這是一幅蒙娜·麗莎的肖像」。我們當然可以提出一些這樣的問題:」米開朗基羅為什麼要將大衛做成兩倍的大小?」或」這位蒙娜·麗莎是誰?」但這些問題來自於一種對藝術作品假設的最初條件的默認。我們將之視為一種再現和」就事論事」的藝術。但現成品與之不同,它的提出不是作為一種表述,」這是一個小便器」,而是作為一個問題或一種挑戰,」這個小便器可能是件藝術品嗎?把它想像成藝術!」或者,杜尚的《LHOOQ》:」試試看將這件長了鬍子的蒙娜·麗莎復製品看作是一件藝術品,不僅是一件藝術品的被銷毀了的復製品,而是一件獨立的藝術品!」
60年代後期觀念藝術家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早在50年前就已為馬塞爾·杜尚所預見到了,並且在某種程度上,也為自1916年之後的達達的反藝術姿態所預見。它們將在二戰結束的20年之後再次被引述,並由包括新達達主義者和極少主義者在內的大量藝術家所延伸。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問題將為六十年代後期出現的一代藝術家所充分發展和理論,他們的作品必須存在於任何觀念藝術研究的核心之中。隨後,他們中大部分人繼續發展著他們的作品,同時,新一代藝術家則利用了觀念藝術的策略來闡釋他們對於世界的體驗。我們是否應將這類作品視為晚觀念、後觀念或新觀念藝術,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觀念藝術一向是一種國際化的現象。六十年代,你也許能夠同在紐約那樣,在聖地亞哥、布拉格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找到它。由於紐約是這一時期的藝術分布和促進的中心,在那裡創作的藝術一直都是被討論的最多的。我更願意在某種程度上修正這一平衡。如果它不取決於介質或風格,當你面對一件觀念藝術品時又如何對之作出識別呢?一般而言,它可能會有四種形式:一件現成品(Readymade),這是由杜尚發明的術語,用於指代一件從外界帶入的物品,被宣稱或提議為藝術,從而同時否認了藝術的獨特性和由藝術家親手操作的必須性;一件介入品(Intervention),其中一些圖像、文字或物件被置於一個出乎意料的環境之中,從而引起人們去關注這一環境:例如博物館或街道;文獻(Documentation),其中真正的作品、觀念或活動,只能以記錄、地圖、圖表或攝影圖片的證據來表達;文字(Words),其中的觀念、主張或調查以語言的形式來表達。
杜尚的《噴泉》是最為聲名卓著或臭名昭著的一個現成品的範例,但其策略卻已為諸多藝術家所採納和改編。美國藝術家菲里克斯·岡薩雷茲-托里斯(Felix Gonzalez-Torres)的廣告牌計劃則是一個介入品的例子,其中一張照片,上面印有鋪著起皺床單的空白雙人床,被展示在紐約城的各處的二十四張廣告牌上。這是什麼意思?它沒有任何說明文字。對於路過的人們而言它可能有很多種意思,這取決於他或她本人的境遇。它說的是愛情和缺場:雙人床通常是由情侶們分享的。我們中的很多人在早晨上班之前就能看到它。這里展示的是一幅親密無間的場院景,而且被放在誰都看得見的地方,其中的背景或本義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其意義的一個本質和關鍵的部分。也許一部分路人能夠識別出這是一個岡薩雷茲-托里斯的作品,並猜測出,對於他而言,這是一張他和情人露斯用過的床,後者最近剛剛死於艾滋病。但這種特定的個人意義並非規定了的,意義是我們每個人在其中發現到的東西。
大概是因為新達達無視藝術家在現成品藝術上持有的限制態度,才引發他以上的牢騷之言吧。不過,新達達在高度發達的消費時代里所持的物的概念以及對現成品藝術中物的關注,的確是不同於杜桑的。在杜桑的時代,把現成品放到展覽上是想說明藝術與現成物體之間的矛盾,到新達達這,這種意義幾乎盪然無存,人們更注重現成品出現在眼前時的形式和狀態。
就對藝術的態度和感情言,與新達達們比較,馬塞爾·杜桑好像還稱得上是古典派。
一種不受法規所限制的精神。
藝術本來沒有法則。法規愚弄了我們。
杜尚的小便池比文化遺產的任何其它作品都更能表現'藝術'這個詞的魔力,更能證明一種相對風格史的近乎放肆的自由。
不是一個東西,不是一系列東西,也不是藝術家的姿態或意圖,而是貼在一個絕對任意的東西上的一句話——這是藝術。
這是藝術:一隻蚊可以成為藝術。你的生活可以成為藝術。……
這意味著「規范、經典、標准」一一被瓦解,因為藝術要擺脫異化,獲得解放,就必須「隨便做」。就像在路上的杜尚打倒他在任何地方發現的美學偶像(包括對他自己的崇拜),才能抵達現代性。
創造,發現,啟示,你穿越所有「可能的世界」。
杜尚摘掉了戴在傳統藝術品頭上的「光暈」(Aura),直接將來自現實生活的產品納入到藝術系統之中,激進地打破了非藝術與藝術的分界,更是啟發了丹托及其後繼者們的藝術終結觀念。
在傳統的美學光照下,變得充滿意義。我們可以看到再現范疇豐富的美學意義,首先,再現是一種藝術表現,它不等同於被再現的事物本身。藝術的再現所營造的是一個審美的想像世界。第二,再現會喚起欣賞者真實的感覺,這種感覺與面對真實事物時的體驗是相近的。惟其如此,藝術才作為一種替代不在場的事物而發展起來。肖像畫使已逝去的人歷歷在目,風景畫把人們從未去過的美景呈現在眼前,小說記錄了過去的歷史事件,詩歌凝聚了對詩人特定時刻的情感體驗等等。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藝術的再現,人類歷史將會變得多麼乏味,我們的文化記憶會多麼貧乏,而我們的體驗也會多麼的有限。正是藝術再現彌補了這個不足,擴展了我們的眼界,讓欣賞者在更加廣闊的時空間里多次體驗。
http://..com/question/1726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