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推廣 > 網路道德建設培訓心得

網路道德建設培訓心得

發布時間:2021-02-08 05:25:38

『壹』 遵守社會公德,遵守網路道德的心得

網路並不是法外之地,我們還是要遵守道德的基本要求。

『貳』 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1000字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網民。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專擁有網民這一身份屬,網路交友、網路購物、網路游戲進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伴隨而來的,是大學生網民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里缺乏道德倫理的現狀。譬如,網路謾罵、網路亂倫、網路人肉搜索、網路犯罪等不道德的行為,當前對於這些行為還沒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規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目前網路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這種具有自律性的行為來約束大學生在網路空間的言行。本文試圖從內因外因兩個層面,即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觀與整體社會的道德氛圍兩個角度出發,探索大學生樹立正確網路道德觀的內外措施。
一、什麼是網路道德觀
網路道德觀不外是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在網路空間,即虛擬的社會空間里體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是現實生活中道德觀念在信息化時代的延生,是新時期所特有的道德觀,不同於傳統社會中的道

『叄』 從社會層面如何加強大學生網路道德建設

硬體方面:來政府政策調控源、網路制度管理、技術創新(實名上網制度的監控和綠色軟體的運用)
軟體方面:學校的教育引導、主題網路教育活動的推廣
綜述:道德教育是一種文化教育,不是一種制度管理,所以對於道德建設應該有個教育引導的理念,有個文化氛圍營造的理念,有個樹立文明新風的理念,這樣才能把握建設的主導性和在社會的適用性。

『肆』 如何看待網路對道德教育的影響

建網路道德 營造青少年健康發展空間
青少年網路道德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與整體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體制統一起來——構建網路道德 營造青少年健康發展空間

網路由於大容量、互動性、隱秘性、易檢索的特點而深受青少年的喜愛,許多青少年利用網路來瀏覽、求索自己關心的問題和內容。網路為擴大青少年的信息量,提高學習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

然而,由於缺乏相應的網路立法和完善的網路道德,也由於網路自身所具有的隱秘性特點等原因,各種各樣的青少年網路道德問題接踵而至,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網路作為新的技術領域,以極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會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嚴重滯後。如對受利益驅動的提供網路設施的盈利機構如何監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有效管住網上信息?社會各層次的人群,包括管理者、使用者、監管者,也包括成人、少年、兒童等,靠什麼去制約他們的網路行為?在家庭、學校、社會教育體系中如何輔以科學的網路素養的教育?對網路成癮的青少年怎樣進行科學的專業化的輔導?眾多此類問題都還只停留在感嘆與議論階段,較少有實質性的突破。加上青少年整體生存狀態中固有的一些問題,如父母的成功焦慮、自己的學業壓力、娛樂空間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國青少年網路問題格外突出。

對此,我們離不開完善的網路立法,然而網路道德建設才是更具根本性的一項工作。

網路道德是人們在網路交往過程中,處理各個方面關系時所應持有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和准則,以及應表現出來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體規范和要求。構建完善的網路道德體系,必須解決幾個根本的問題。

要確立網路道德建設應遵循的原則。一是網路道德要反映現實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網路道德並不是脫離現實社會的一種新的道德形式,它實際上是現實社會生活的延伸,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折射。網路道德的基本價值與現實生活會有高度的一致性,人類社會的共有價值,如正義、公平、善良、和諧,等等,一定是網路世界的基本准則。人們在藉助網路進行社會交往時,也只有遵守現實社會的相應准則和要求,恪守人類社會的價值理念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才可能形成和諧的網路社會,並使網路社會與現實社會協調發展。

二是網路道德一定要遵循網路自身的特點,網路有特點,人們在網路上的交往方式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並不完全一樣,所以在構建網路道德規范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現實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慮網路自身的特點,例如交往的匿名和非匿名問題,我們只能要求注冊時的實名,而不能強求每一個人在網上必須實名。

要逐步確立網路道德的范疇。網路道德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但概括地講,依然是要圍繞「人」處理幾個最基本的關系。如以誠信為主要內容的與他人的關系問題,網路上的誠信並不表現在非匿名上,而更多的是表現在處事的態度以及是否對他人的利益具有侵害的傾向和情節上;再如與社會的關系,網路所形成的社會是一個虛擬社會,很多人認為,生活在純粹的虛擬社會中是無所謂什麼責任和道德的,可以為所欲為。然而,純粹的虛擬社會是不存在的,每一個網路的終端都與現實社會相連,任何一個人網上行為的結果必定會對現實社會發生作用。如何解決好人與虛擬社會以及現實社會的關系問題,自然成為網路道德的重要范疇;又如與自我的關系,人在網路中往往會表現出一種非我的狀態,他們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為什麼這樣做和這樣做的結果,只是憑借一時的好奇、興趣,或是發泄在現實生活中的郁悶、不快和不滿,在網路交往中「自我」的扭曲時有發生。因此,網路道德必須規范在網路交往過程中網民與自我的關系;還有與自然的關系,網路上,人與自然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運用科學技術手段的目的和方式上,正當、合理地運用先進的網路技術手段應成為網路道德規范的重要內容。

加強青少年網路道德建設,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青少年網路行為的研究,增強對青少年網路行為的具體指導,幫助青少年掌握和恪守網路道德規范,形成良好的網路行為模式。這其中,運用網路技術手段對青少年的網上行為進行強制性約束是不可缺少的,青少年的網路行為需要他律。需要通過全面改善青少年現實生活狀態實現網路治理,要持續改善青少年整體生存狀態,扎實打好青少年安全網路行為的基礎。

在全球范圍內,我國青少年網路游戲痴迷問題有其特殊性。一般國家和地區,有人迷戀網談,有人迷戀游戲,也有人迷戀網上通信。但我國網路游戲迷戀年齡段集中,主要在十三四歲至二十一二歲之間,雖然真正深陷病態狀況的人不多,但對生活影響較大,這與青少年現實生活壓力過大,生活狀況不夠健康有密切的關系。作為成長在改革開放新時代背景下的一代人,他們處於寄託家庭、社會期望值最大,最受社會矚目的社會角色狀態,面臨著社會環境帶來的發展困惑、生存壓力帶來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選擇困惑,思想觀念及行為上受社會變遷的動盪和混亂影響直接而尖銳。他們是中國歷史上生存發展環境最復雜,生存壓力最大的一代人。網路的新型空間為他們打開了新的天地,也更增加了他們的困惑。所以,青少年網路道德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與整體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體制統一起來。

『伍』 求一篇學術道德學習心得體會

加強師德建設心得體會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十六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育系統做好這項工作顯得尤其必要。去年以來,我們在全縣教師中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強化師德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師德師風建設 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盡職盡責,為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揚高尚師德傳統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是好的,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了,師德要求更加規范了,教書能人的標准更高了。不可否認,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格侮辱和心靈虐待,動輒訓斥、謾罵、諷刺、挖苦、羞辰學生;個別教師甚至毆打學生,危害學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師變相體罰學生,罰站、罰作業、罰勞動、罰不讓吃飯、罰操場跑圈;少數教師不願干班主任工作,熱衷搞有償有教,對待學生態度因人而異以教謀私等等。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第一,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內涵要求。教師的工作是以心靈塑造心靈,用人格鑄造人格。教師在塑造學生的勞動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教師的知識、才能、思想道德、個性,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以及教師敬業樂業、獻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實際行為。教育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師道德實踐活動方面,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有強烈的典範性。「師者,人之模範了。」這不僅是人類幾千年對教師的要求,而且早已成為教師職業傳統美德的重要特徵。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盡管社會制度、教育內容不同,但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影響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學校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教師道德不僅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過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教師的各種社會關系、社會活動,廣泛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而發憤學習。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遵循講政治的原則。加強師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論道德,而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教師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既要克服當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傾向,也要拋棄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人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對立起來,不能因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規律,是社會主義師德建設必須長期遵循的重要原則。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共同理想,增強道德情操和敬業愛教、教書育人的奮斗精神,才能振奮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失去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遵循貼近生活的原則。教師道德教育應注重實效,貼近教師的生活,反對空泛的脫離實際的空談,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將思想道德教育寓於做實事、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中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師德建設虛實結合,化虛為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
師德建設並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門和學校,乃至全社會都要普遍參與的系統工程。從教育部門和學校來講,要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加強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的工作機制。要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師德師風教育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校長要親自抓師德師風教育和管理工作,並要率先垂範,以身作則,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師德師風教育情況要作為考核校長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做好教師的思想
政治工作,帶領和引導廣大教師切實提高師德素質。要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師德師風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就是要針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認真抓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領會《關於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經常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堅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師,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增強教師的師德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教師能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飽滿的熱忱投身到教學之中。
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應充分發揮報刊、雜志的作用,開展人人讀教育刊物,做摘要筆記,寫心得隨筆活動,並利用各種形式強化交流與運用,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業務能力。著眼於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於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牢固樹立「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侮辱、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經常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特別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依法強化管理,規范教師的從教行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師德考核獎懲機制、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師風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師德師風高尚的教師和師德師風教育成績顯著的學校。我們在師德師風教育中實行「三結合」和「五掛鉤」:「三結合」即與創建文明學校結合起來,與實話公民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工作考核結合起來。「五掛鉤」即與民主評議行風掛鉤,與校園綜台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評聘教師職稱掛鉤,與認定教師資格掛鉤。對教師違反師德師風的學校,民主評議行風年終總評時要扣分降級,校園綜治實行一票否決,當年不能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和文明學校;對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不能評聘教師職務,已聘任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資格;對於觸犯國家法律的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重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要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創優爭先活動,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人人遵守師德、樹立形象的良好氛圍。對師德高尚的教師,要給予大力褒獎。為弘揚高尚的師德,我縣教育局通過層層推薦和評選,大張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師德標兵」,並組成「師德事跡報告團」在全縣巡迴演講,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在全系統形成敬業愛生、育人奉獻的良好風氣。
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全方位師德監督和評價體系。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在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監督的同時,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爭取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監督、學生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網路。當前,特別要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師德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良師德行為,防患於未然。
關注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師德建設工作一定要從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時刻把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及時了解教師的思想變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思想道德建設寓於多做實事、多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師德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陸』 怎樣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

.加強抄網路內容建設 網路襲信息內容廣泛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要深入實施網路內容建設工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讓科學理論、正確輿論、優秀文化充盈網路空間。發展...
2.培養文明自律網路行為 網上行為主體的文明自律是網路空間道德建設的基礎。要建立和完善網路...
3.豐富網上道德實踐 互聯網為道德實踐提供了新的空間、新的載體。要積極培育和引導互聯網公益...
4.營造良好網路道德環境 加強互聯網管理,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柒』 網路道德我的看法200字

網路在以迅捷的速度、生動的形式和浩翰的容量向人們傳遞信息與知識的同時,也將網路文化的垃圾帶入了我們的生活中。網路的開放、虛擬、兼容和無序,使得網路道德問題變得十分突出,其主要特點及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開放導致信息多元。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信息傳遞系統,網路用戶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各自在文化類型、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價值觀念、生活准則等方面的差異,網路上的信息內容必然是多元的。信息多元造成的網路道德問題有三種情形:一是存在一些不良甚至有害內容,如色情、暴力等;二是一些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與主導性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矛盾和沖突;三是各種信息垃圾和精神垃圾堆積網路中,造成信息污染和精神破壞。

網路虛擬導致人格虛偽。網路創造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即虛擬生存。人們在網上常常表現出與社會生活中的現實人格不同的虛擬人格,有的人藉助於網路釋放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壓抑;有的人則依賴網路生活逃避現實。虛擬生存方式,產生了大量道德問題,如匿名傳輸導致的網上謠言,虛擬交往導致人格欺騙,網路虛擬誘發的信任危機等。

網路兼容導致上網成癮。隨著網路技術的兼容性越來越強,人們不僅可以在網上滿足越來越多的願望,而且上網將變得更為方便、快捷,這無疑更容易誘發上網成癮。有調查顯示,20歲~35歲的青年是上網成癮的易發人群。色情、交際、游戲、信息收集是上網成癮的主要誘導因素,成癮者表現出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等相關症狀。

網路無序導致網路侵犯。由於網路自身的鬆散結構和它方便信息交流的構建目的,其發展過程表現出無序性,網上黑客無處不在。他們有的窺視政府和軍隊的核心機密、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有的截取銀行賬號,盜取巨額資金;有的大肆破壞政府及各種機構的網站,使它們突然癱瘓或不能正常工作……對經濟秩序、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網路道德建設

在社會普遍關注網路的負面效應,呼籲網路立法,倡導網路文明的背景下,加強網路道德建設已成當務之急。

加強網路安全技術,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由於網路的安全技術遠不夠成熟,網路的防禦機制存在問題,許多心懷不軌的人有了可乘之機。比如,黑客大多數是在挑戰網路安全,網站與黑客一直玩著貓和老鼠的游戲。

加強互聯網技術上的安全性,對於網路道德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由於互聯網的發展缺少一套相應的規范,網民在上網時高度的自我捲入,在不太友好的氣氛中,不道德的行為就會表現出來。網路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國政府的密切關注。

完善網路道德規范和加強監督。在互聯網環境中,由於存在道德批評的不系統和不完整、道德理想環境的模糊和不存在道德權威等問題,網路道德規范的建立任重道遠。最初的網規是一些技術性的規則,如TCP/IP協議。目前,網路的使用者自發制定了一些網路道德規范,如美國計算機倫理協會所制定的計算機倫理「十誡」中,提到的「你不應該到他人的計算機文件里去偷盜,你不應該剽竊他人的精神產品」等條款。同時網路可以通過一種網路身份的確認來增強道德規范的制約力量。在這種規范之下,網路道德有可能向良性發展。

加強網路道德的心理調適。我們應當自覺增強履行網路道德規范的正向情感體驗,克服報復、惡作劇、故意炫耀等不良的反向的情感體驗,使道德情感與正確的道德認識有機地統一起來。在此基礎上,我們要自覺進行意志鍛煉,堅持現實人格與網上虛擬人格的協調一致;同時,要克服對網路過度迷戀和依賴的不良心理傾向,形成遵守網路道德的堅強意志。

規范網路道德的行為表現。人們網路道德行為的規范是一個從自發到自律再到自覺的過程。網民不僅要在無人監督的網路環境下「慎獨」,而且要根據現有的網路技術條件和網路道德規范洞察違背道德的行為,履行道德義務,提高網路道德行為的自覺性。

網路道德的建設,僅靠行政部門的干涉、大眾媒體的呼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每個網民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網路道德建設,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才會健康有序地發展。

閱讀全文

與網路道德建設培訓心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酒店整體策劃方案 瀏覽:294
湯陰電子商務 瀏覽:572
正一電子商務能做嗎 瀏覽:914
電子商務利與弊 瀏覽:86
韓國大學院市場營銷 瀏覽:934
潔凈煤推廣方案 瀏覽:68
博源電子商務 瀏覽:830
市場營銷組合中企業可控因素 瀏覽:244
教師交流培訓方案 瀏覽:310
品牌校園活動策劃方案ppt 瀏覽:665
市場營銷綜合實訓結果 瀏覽:24
石家莊新媒體市場營銷學專科 瀏覽:65
社會市場營銷的市場觀念要求 瀏覽:995
醫療器械培訓環節服務方案 瀏覽:73
平利縣電子商務脫貧 瀏覽:495
對口幫扶農業技術培訓方案 瀏覽:955
門店在開展促銷活動時應該注意哪些 瀏覽:964
古鎮端午節營銷推廣方案活動 瀏覽:346
市場營銷學03章在線測試 瀏覽:61
市場營銷基礎會計試題答案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