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0年自然災害救援(防汛抗旱)培訓經驗介紹
摘要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級領導同志對防汛抗旱、自然災害救助和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有關文件精神,普及防災減災救災相關知識,提升自然災害救助能力,切實提高防汛抗旱、防災減災工作應急處置能力和業務工作水平,有效防範和遏制突發性自然災害事件的發生,維護全區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5月26日,區應急管理局邀請市應急局、市水務局和市地震局專家就防汛搶險、隱患排查、物資儲備、自然災害識別與報送以及地震宏觀監測和「三網一員」防震減災等方面為全區各街鎮、各有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利用一天的時間開展相關知識工作培訓。
⑵ 防洪常識及知識
防汛 汛期防止洪水成災的各項修守工作。如對堤防、閘、壩、鐵路、橋梁等進行的防守和險情搶修。防汛要本著「以防為主,防重於搶」的原則,把各項防汛工作做好,主要是:汛前檢查,報汛,組織搶險隊伍,物料准備和技術准備 防洪 研究洪水規律與洪災特點,並採取各種對策,以盡量減輕或防止洪水危害的一項水利工作。防洪工作的內容主要有:防洪規劃與建設,防洪設施的管理與運用,汛期防守與搶險,洪水預報與調度,災後工作等。還包括防凌工作。
澇災:由於本地降水過多,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並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洪災:洪災是由於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澇災除對農業造成重大災害外,還會造成工業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
澇災與洪災的共同點是地表積水(或徑流)過多,區別是澇災因本地降水過多而造成,洪災則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麼是洪水?
洪水是一種峰高量大、水位急劇上漲的自然現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濱河口的風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麼是防洪規劃?
防洪規劃就是在研究流域洪水特性及其影響的基礎上,根據流域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狀況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防洪標准,通過分析比較,合理選定防洪方案,從而確定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什麼是防洪調度?
防洪調度就是通過蓄、泄、滯、分等措施,人為改變天然洪水的時、空分布規律,以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
什麼是除澇標准?
除澇標準是指遇上多少年一遇暴雨,多少日雨量,在多少天內排除。它是設計排水系統的主要依據。
「厄爾尼諾」是什麼?
位於南緯4~14°的秘魯是世界上產魚的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佔世界首位。這是由於秘魯沿海存在著一支旺盛的上升流,也就是說,在那一帶海區里,除水平流動的海流外,還有不斷地從海底深層向海面涌升上來的上升流,這種上升流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和其他營養鹽分帶到海洋上層,滋養著世界上著名的秘魯漁場。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這樣,臨近赤道區的暖流就會入侵,引起秘魯沿岸海域的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隔幾年就會在聖誕節前後發生,當地居民把這種暖流的季節性南侵,由此引起的海面水溫升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現象在一般年份,向南侵犯的范圍只能到達南緯幾度,待到來年3月,海面水溫又恢復常態,對長期生活在這里的魚類和鳥類沒有多大的影響。厄爾尼諾現象各年發生的狀況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年分暖水入侵的距離遠些,有的年分則近些。暖水入侵強盛時,可抵達南緯十幾度,這時秘魯沿岸水溫就會迅速增高,生活在這一海域里適應冷水環境的浮游生物和各種魚類,就會因環境的突變而大量死亡,與此同時,以魚為食的各種海鳥,也會因缺少食物大批死亡。
經多年觀測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不僅對秘魯沿岸帶來災害,甚至影響到全球氣候的異常。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常發現全球一些地區或是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是久旱無雨,農業歉收。科學家們把這種帶有全球性的氣候變異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聯系起來,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或年初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狀況中找到。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對厄爾尼諾現象最初含義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只有發生在中、東赤道太平洋地區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升高,通常要持續一年以上的增溫現象才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如何施行管涌的搶護
管涌的搶護原則
長江中下游地區搶護管涌險情的實踐經驗證明,處理管涌的原則應以制止涌水帶砂,而留有滲水出路。這樣既可使粉砂、細砂不再被破壞,又可以降低附近滲水壓力,使險情得以穩定。 值得警惕的是,管涌是堤防潰口的極為明顯和常見的原因,但對它的危險性仍有認識不足,措施不當,或麻痹蔬忽,貽誤時機的。如採取大圍井而搶築不及,或圍高井倒塌者都曾造成決堤災害,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損失。歷史的慘痛教訓必須牢記。
管涌的搶護方法
管涌固然是嚴重險情,我們只要提高警惕,慎重對等,及時處理,是可以搶護脫險的。下面介紹1954年以來搶護管涌的有效方法:
1.在冒水孔周圍,用土袋圍成低堰。孔內填反濾料,最好是按級配先填粗砂,再填瓜米石、碎石,最後填塊石(圖2)。 圖2 這樣可以有效地制止砂粒帶出,但由於涌水,粗 砂 往往填不進去,則可先填碎石、塊石,以殺涌水之勢,再按級配填築,略高於原在地面。如附近無適用石料,可以磚渣代替。如一次末能達到制止帶砂。可以清除部分上層粗填料,再按上述級配填築直到滲水暢流,無砂粒帶出為止。反濾料填好後,仍需注意防守,如發現填料下沉,可以繼續填塊石料,直到穩定為止(見右圖)。
2.同上述方法,但不築圍堰,直接填反濾料也可。
3.如因管涌,堤防基土流失過多,導致堤身裂縫下挫,是潰口性險情,應及時予以翻築加固。
4.搶護脫險後仍應加強防守,觀測周圍的變化和滲水流量與江水消長的關系,以供汛後處理作參考。
如何施行散浸的搶護
散浸的搶護原則
以「臨河截滲,背河導滲」,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為原則。臨水坡用透水性小的粘土做外幫,可以減少滲到堤里去的水;背水坡用透水性大的砂石或柴草做反濾,可以使已經滲到堤里的水流出,而不帶走土粒,這樣可以降低浸潤線,穩定堤身。
散浸的搶護方法
發現散浸險情後,應查明發生原因和險情程度,如堤內坡出現散浸,但坡面只有輕微的窨潮或滲出少量清水,堤身穩定,險情並無發展,可以嚴密監視,暫不處理。如堤坡滲水嚴重或發生浸水集中沖刷現象,說明險情在逐漸發展,則需加以搶護。搶護方法以導滲為主。如外灘較寬,附近有黏土可取,險情又很嚴重,則需兼用外幫防滲,內坡導滲的方法,切忌在堤內坡用粘性土料做壓浸台。 汛前消滅隱患,對防止在汛期中發生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亦是一項及其重要的工作。例如荊江大堤的白蟻隱患,修防部門就專門成立了滅蟻隊進行追探、抽槽、翻築,大大減輕了汛期中的散浸,跌窩和漏洞險情。
如何施行跌窩的搶護
跌窩的搶護原則
跌窩是局部陷落,以防止水流浸蝕繼續擴大,應及時予以翻填。又因它常伴隨漏洞而發生,故宜配合漏洞險情進行處理。
跌窩的搶護方法
將荊江大堤對於跌窩搶護的經驗作為處理跌窩的參考:
1.跌窩發生在堤頂附近內坡,跌窩內沒有漏洞,將坑內鬆土清除,用好土填實還原即可(圖1)。
2.跌窩發生在堤內坡,堤外面有漏洞口,漏水直通跌窩,應配合搶堵堤外坡漏洞以止住漏水,如果必須與外堵漏源同時進行搶救時,可將跌窩內鬆土清除,回填粗砂、瓜米石、磚渣、卵石等做成倒濾井,以制止漏水帶出泥土,穩定險情(圖2)。(汛後水落應隨即翻築跌窩,窩內漏洞可追趕翻築的應予追趕翻築,再將跌窩內鬆土清除,予以回填夯實。)
3.跌窩發生在堤外高灘或外坡上,堤內並發生有漏洞的,可先在外灘上築袋土圍堰高出水面,抽干圍堰內積水,沿跌窩部分進行翻挖,找出漏源,清除隱患後,予以回填(圖3)。
4.如跌窩發生在堤身單薄、堤面較窄的堤頂上,挖填前應加做外幫,以保證開挖時的安全。開挖時應先清除隱患,有漏洞的,要先將上口堵好,再回填夯實(圖4)。
5.如跌窩發生在外坡水下部分,可用袋土、棉絮等物將跌窩填實,再加做外幫(圖5)。
如何施行內脫坡的搶護
內脫坡的搶護原則
產生內脫坡的主要原因是滲水降低了堤坡土體的抗剪強度。所以搶護原則是首先消除已滑動的堤坡中的滲水,部分恢復滑動土體的抗剪強度,使堤坡穩定。再進行還坡加固。
內脫坡的搶護方法
搶護脫坡的基本方法是開溝導滲,填塘固基,加土還坡,外幫截滲。同時結合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分別用不同方法加以處理。 在這里應當指出,有些地方採用打樁方法搶救脫坡,是不妥當的。它不但不能抵抗滑坡土體所產生的巨大推力,反而容易促使滑坡發展。因此,我們不主張用打樁方法搶救脫坡。現將幾種常用效果顯著的搶救方法列述如下:
1.透水土撐(圖1)
應用范圍:
若脫坡堤段,范圍較大,可沿脫坡堤段做若干透水性土撐。具體尺寸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這種方法在1954年荊江分洪區圍堤、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堤防都是行之有效的。
施工方法:
①在築土撐部位,將脫坡鬆土削成斜坡後挖溝,在溝內放置濾水材料,如砂石、磚渣、蘆葦等。 ②若堤基不好,土撐坡腳要拋石或用袋土固腳,但應注意不要將溝內滲水阻塞。 ③土撐寬度要看水情、險情與取土難易而定。一般寬度5~8米,坡比1:5,撐頂高度一般在洪水位以下0.5-1.0米。 ④填土要打碎,硪實。
2.透水壓浸台(圖2)
應用范圍:
堤防斷面不足,脫坡嚴重,附近有土可取,缺乏砂石之處。
施工方法:
①做法與透水土撐相同。但在布置上透水壓浸台是全面修築,而透水土撐是分段修築。 ②見散浸節透水壓浸台的施工方法。
3.外幫
內脫坡嚴重,范圍又較廣,在堤內搶築透水壓浸台、開溝導滲等工程,需要時間。如有外灘,在搶護內坡的同時,可在外坡加做黏土外幫,以減少滲水,緩和險情,便於爭取時間,完成內坡搶護工作。
4.各種搶護方法配合運用
如內坡大范圍內滲水嚴重,同時發生漏洞、脫坡等險情,情況復雜緊急時,不能用單純的一種搶護措施來解決,應研究選擇幾種適合險情、堤情的搶救方法配合運用,同時要做到胸中有數、情況明、決心大。1954年汛期搶險經驗證明,這樣多種方法同時配合運用,都是有效而成功的。例如: 荊江大堤金拖段董家拐內脫坡特險,就是採用了開溝導滲、用土袋及散土搶築外幫防滲、填塘固基及加做土撐、在排淤固基阻止滑挫的基礎上,連接土撐加土還坡、在渾水漏洞處,做圍井填反濾料,並在外坡加長外幫等措施,安全脫險,取得了成功。 武漢市武青堤的大脫坡,就是採用了用袋土搶做外幫、在堤內坡腳水塘中用塊石拋壓固腳,或用干土擠淤、用蘆柴和砂石在內坡做導滲溝、濾水還坡。結果也完全獲得了勝利。
如何施行漏洞的搶護
漏洞的搶護原則
由於漏洞一般在迎水坡有洞口,所以搶護應以外堵為主,視情況在堤內出口用倒濾井為輔,或兩者兼施的原則。 處理漏洞絕對不能採用在漏洞出口打樁,或填土封壓的辦法。這樣做只會促使險情的擴大惡化。在堤內漏洞出口處圍井蓄水以平衡水壓,理論上固然可行,但如出口發生在堤坡下部或堤腳附近,如靠圍井蓄水平衡水壓,勢必圍井高大,一時難以築成,而且井體單薄,蓄水後倒塌,則更促使險情突然惡化。這些情況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漏洞的搶護方法
1.堤外堵塞(圖1) 對漏洞的搶護,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外堵漏源。但要堵塞洞口,必須先探明洞口的位置和它的大小、多少。尋找洞口的方法可用輕浮物撒在堤外水面,這樣可以發現水面漩渦找到洞口。或潛水摸探。但為了安全,潛水摸洞人員必須用繩索系著,以免被水流吸進洞內。找到洞口後,應即堵塞。洞小的可先用鐵鍋扣住,或用棉衣、棉絮等將洞口堵住;洞口較大或周圍有幾個洞的可以用棉被張開順堤坡拖下蓋住洞口;如漏洞系漏口或陰溝,可以先用布袋裝土,任其吸進,再用木楔包以棉絮塞緊洞口,覆以棉絮。按上面方法將洞口堵住後,然後再壓土袋,澆土做外幫,高出水面。
如堤外無明顯洞口,也可以用含水量較高的粘土順坡拋填,這樣做可以減少滲水浸入。
外堵漏洞切忌亂拋塊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塞漏洞的困難。
2.做倒濾井
在堤外堵塞的同時,堤內漏洞也要做到井。特別是漏洞發生在堤腳平地,出現渾水兼帶有粉砂、細砂之類,一時難於判明是漏洞還是管涌的情況下,更必須按搶護管涌填做倒濾井的辦法來處理。只要倒濾層保住堤身的填土不流失,險情也就能穩定下來了。
3.開巷斷截(抽槽翻築)(圖2)
開巷斷截是較徹底但也是最危險的辦法。只有在萬不得已,而且具備充分和必要的條件(如堤身面寬,堤身大,人力器材足夠等)的情況下,才能採取這個辦法。最好是能夠在水位稍退的汛隙,突擊進行,水位過高時不宜進行。施工時必須高度集中力量,加倍注意填築質量。
開巷是在堤頂挖槽,深到漏洞以下,其抽槽寬度以能適合開挖工作的最低寬度為限,尤以開深槽更要謹慎從事(圖2)。
⑶ 防汛期間做好哪些准備
1、組織沿河居民和單位從事防汛。中國大的江河防汛,除有專業人員外,沿河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抗洪的義務。汛前沿河村、鎮、城市居民和單位組織起來,汛期進行防汛;軍隊也作好准備,必要時承擔防汛搶險任務。
2、建立健全洪水預報警報系統。面對汛情,積極開展各項防汛工作,備足沙袋、鐵鍬等防汛物資,組織人員對小區地下車庫、低窪地帶、老舊房屋及樓道內反復巡查。
3、檢查各種防洪工程設施和歲修情況,了解工程防洪能力,及時解決存在問題,確定渡汛措施,制定防禦不同類型洪水方案,包括超標准洪水緊急措施。
4、對防汛骨幹人員,進行防汛知識和搶險技術培訓,提高防守能力。
5、備足防汛料物。大江大河多由國家預備土、 沙、 石、木料、麻袋、鉛絲等防汛料物。此外,在汛情緊急情況下,防汛指揮機構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所需物資、設備和人員,事後歸還或給予適當補償。
(3)防汛與搶險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防汛搶險所需常用工具
防汛搶險常用工具有榔頭、錘、斧、手鋸(雞尾鋸)、電工鉗(或斷線鉗)、銑、鐵鍬、鐵錨以及氣壓植樁機、救生拋投器、救生圈、救生衣、防汛照明燈具等新一代防汛搶險工具。
應急手持電燈
應急手持電燈內裝有6V可充電電池有上下轉動90°的6V0.5A的氪氣搜查燈和兩個6W的日光燈管,還有為報警用的旋轉360°閃光燈、報警器和手電筒,在巡堤查險中便於攜帶,使用十分方便,可靠性好,可以廣泛推廣使用。
柴油發電機組
小型柴油發電機組在防汛搶險現場照明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於防汛搶險位置不固定,要避免因運輸、裝卸、顛覆、震動等發生故障。
⑷ 防洪防汛安全知識
法律分析:1.暴雨洪水發生前:(1)要避免在低窪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域活動。每年夏初要對房前屋後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地質變化,看是否有危險跡象。(2)要熟悉周圍環境,自備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如帆布、編織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聽當地氣象防汛部門的預報。特別是人群密集區要及時做好人員疏導轉移等工作。
2.暴雨洪水發生後:(1)發現重大徵兆或已經發生災害時,盡快將消息傳遞出去,引起重視,爭取控制災害發展和救援。(2)在緊急情況下,頭腦冷靜,行動快速,果斷放棄。暴雨洪水突發性強,陡漲陡落,持續時間短。當發現河道漲水,要迅速撤離,不可麻痹遲疑。汛期河道漲洪時,千萬不要強行過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後過河,或長距離繞行過河。(3)在發生暴雨洪水時,行人避雨要遠離高壓線路、電器設備等危險區域,雷雨時要關閉手機。(4)及時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等緊急救護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在汛期,河道、水路、水點站、閘壩等水工程管理單位必須按照規定對水工程進行巡查,發現險情,必須立即採取搶護措施,並及時向防汛指揮部和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水工程設施出現險情,應當立即向防汛指揮部和水工程管理單位報告。
第二十七條 在汛期,公路、鐵路、航運、民航等部門應當及時運送防汛搶險人員和物資;電力部門應當保證防汛用電。
⑸ 防汛應急預案
給你個範本參考一下:
1、預案編制目的
為了有效處置突發防汛事件,將汛期突發水災事件對集團公司、及客戶財產安全造成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特製定本預案。
適用范圍
適用於物業范圍內發生水災突發事件下,應做出的應急准備和反應。
機構職責
3.1 指揮部組織機構應急總指揮: 應急副指揮: 指揮部成員 搶險隊成員:由安保部、工程部全體為主力隊員,其他部門員工為協助隊員。3.2指揮部職能
督促檢查各部門按制訂的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及時有效地進行;
組織向上級領導機關報送有關突發事件的信息;
物業各職能部門,各機構按照分類負責的原則,分別負責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組織預案的演練。
負責召集參與現場工作的各部門的現場負責人,明確各部門在突發事件中承擔的工作
組織劃定現場的范圍,實行必要的控制;
研究現場處置方案,制定具體措施,決定人員的出動、支援和輪換
掌握工作進展情況,在人力、物力不足的情況下,向所或外部申請支援。所內 其他各部門、處室依據本預案積極配合處置突發事件。
督促檢查各有關部門按處置突發事件預案做好有關的應急准備工作;
4.各部門職責4.1保安部職責范圍4.1.1通知服務中心,聯絡指揮成員;4.1.2聯絡園區物業,控制相關設施; 4.1.3組織公區搶險,管理防汛用品;4.1.4外聯消防公安,向」119」報警;4.1.5根據水災級別,播放疏散廣播;4.1.6確認重點部位,組織搶救物資;4.1.7保證設施完整,防汛工具齊全。5.工程部職責范圍5.1出險專人值守,保證設備完好;救災所需水電,工程全力保障;5.2組織設施搶險,管理防汛用品;5.3提供搶險所需,搶救貴重物資;6.會服部職責范圍6.1負責管理雨具,協助救災人員;6.2配合搶險工作,看管搶救物資;6.3聯系醫療單位,提供救助環境。7.行政部職責范圍7.1組織搶運物品,轉移重要物品;7.2聯絡指揮人員,做好安撫工作。8.重點防汛部位
8.1根據防汛的特點,確定南車大廈重點防汛部位為配電間、電梯豎井,、財務室、檔案室、辦公室等。
9.防汛設施
9.1在重點防汛部位應有相應的設施:排水管道、水泵、沙袋、隔水擋板等
10.監督檢查制度
10.1物業安保部工程部應在雨期前盡早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指定專人對沙袋存量、水泵器材進行定期檢查;
10.2及時檢查所管三溝(天溝、明溝、陰溝)是否暢通;
10.3檢查屋頂門、窗是否已關閉;
10.4防汛中應備足各項器材,對水泵進行維護保養使其達到備戰狀態;
10.5在大風即將來臨時還應突擊檢查可能墜落的物品,對檢查出的各項隱患立即進行整改。
11.防汛處置程序
11.1任何時候有關水災的信息,安保部主管立即通知應急總指揮。
11.2一般水災出現時,安保部建議大物業工程部及時打開窨井蓋,加快排水速度。
11.3嚴重水災出現時,安保部應及時通知物業部長,通報災情請示是否向119報警。通知大物業共同搶險。
11.4組織安保部防汛搶險隊協助搬運沙包及阻止積水流入機房、電梯井、財務室、檔案室、辦公室等;
11.5如果積水可能流入電梯,通知工程部將可能進水的電梯升至高處;
11.6如配電室\電梯等重點部位出現進水,將啟動由工程部主要負責執行的《跑水事故應急處置流程》
11.7 配電室:
1,在水蔓延的通道上擺設攔水沙包或採取其它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水蔓延配電室。
2、關閉受浸區域之電閘,防止人員觸電。
3、組織力量採用各種手段,包括採用掃帚、吸水機吸水,排凈積水,清理現場,盡快恢復整潔並對電氣設備除濕處理,當確認濕氣已除,絕緣電阻達到規定值時,方可送電試運行(送電依照《配電室倒閘操作流程》執行),觀察無異常後方可投入正式運行。
4、召開會議,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並採取措施,防止出現類似事故。並詳細記錄水浸檢查報告,對水浸原因、處理方法、,以及受損情況、防範措施,並存檔。
11.8 電梯:
1、在水蔓延的通道上擺設攔水沙包或採取其它一切有效措施,防止水蔓延至電梯。
2、當底坑內出現少量進水或滲水時,應將電梯停在二層以上,停止運行,斷開總電源。
3、發生水浸時,應迅速切斷漏水源,設法使電器設備不進水或少進水。當樓層發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進水時,應將轎廂停於進水層站的上二層,停梯斷電,以防轎廂進水。
4、對水浸電梯應進行除濕處理,如採用擦拭、熱風吹乾、自然通風、更換管線等方法,確認水浸消除,絕緣電阻符合要求,並經試驗運行無異常後,方可投入運行。對微機控制電梯,更需仔細檢查,以免燒毀電子板。
5、在恢復電梯運行時,應確認無積水,無短路現象後,方可使用。對於那些急於用的電梯,可採用烘乾的辦法(如使用電吹風機),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短路的積水。
6、召開會議,分析事故發生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並採取措施,防止出現類似事故。並詳細記錄水浸檢查報告,對水浸原因、處理方法、以及受損情況、防範措施,並存檔。
⑹ 防汛經驗做法
一、防汛演練組織的主要內容
(一)周密策劃
通常情況下,防汛抗旱應急演練是由防汛抗旱專業骨幹隊伍、駐地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大專院校志願者等力量聯合開展的,防汛搶險組織單位承擔演練策劃、組織、實施及總結工作。根據防汛任務組建指揮組、物資供應組、後勤保障和宣傳組、演練協調組、秩序維護組、演練組,制定演練腳本和實施方案,協調各方面並對其進行反復推演,以適合的形式組織演練。
(二)精心准備
在演練前期准備階段,主要落實方案准備、場地准備、經費准備、腳本編寫、參演隊伍准備、演練科目准備、通信保障准備、物資設備准備、場地安全及周邊交通管制准備、後勤與衛生醫療准備等保障措施。策劃人員在編寫演練腳本時,將演練全過程編寫成劇本的形式,詳細描述演練背景、情景事件、各搶險科目的啟動和組織實施過程、演練中的標准化報告與命令台詞、視頻畫面呈現要求、文字解說詞等。編制的演練腳本通俗易懂,參演人員能領會演練全過程與自身職責。
另外,演練中承擔任務的領導、指揮員及各環節負責人都重點標注,在演練前做好詳細溝通與解釋,確保演練實施過程的順暢。
(三)有序實施
演練實施是整個演練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高效的組織實施使每次應急演練得以順利開展並達到預期效果。做到了演練過程中嚴格聽從現場指揮部調度,認真執行演練策劃方案,並能隨機應變。在演練實施過程中階段性地召集召開承辦單位碰頭會、演練協調推進會、演練隊伍現場會、演練過程推演會。分別落實演練策劃與組織,演練項目與實施,現場指揮與過程式控制制,整體推動與方案優化等。
二、防汛演練特點
(一)演練主體由局部向全面發展
參與演練的單位多由防汛抗旱骨幹向軍警部隊、工程管理單位、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群眾擴展。近年來,演練涉及部門更多、設計環節更實、參與單位更踴躍,同時,展示的新技術、新裝備更豐富,進一步檢驗了應急通信、交通、電力的可靠性、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隊伍人員的實戰能力、後勤組織的保障能力以及技術裝備的適用性。特別是群眾參與演練,使防汛抗旱意識深入人心,應急避險知識得到普及,自發自主應對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演練形式由單一向多元發展
演練針對性不同,項目實施的關聯性就不同。不斷總結演練經驗、完善聯動機制、調整優化方案,使演練組織更縝密、內容更充實、流程更清晰、保障更完備。演練科目在不斷調整,從早期科目少且各科目單獨設置,只能演練獨立操作訓練,到近些年,在演練策劃階段就根據實戰模擬設置科目,同一險情處置常採用2-3種方式進行處理,科目之間通過合理劇情發展來銜接,演練全過程通過通信技術手段實現實時音頻或可視化指揮和調度。隨著科技化、信息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應急演練逐步採用不斷創新的高科技手段。進行室內及演練現場桌面推演,使演練最大程度走向實戰化和信息化。同時,邀請涉及水旱災害防禦的單位相互觀摩、聯演聯訓,不斷提高全省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三)演練成果由展示向實用發展
防汛抗旱應急演練大多由示範性演練向檢驗性、研究性演練發展。演練工作由早期的不成熟不完善向科學策劃、突出實效轉變。早期演練主要以搶險理論知識培訓和骨幹隊員設備操作培訓為主要目的,演練內容以室內及操作展示為主。近幾年,演練以模擬不同類型工程的實際險情為主,演練隊伍直接參與險情處置,達到提高搶險組織指揮與現場處置能力的目的。
⑺ 防汛救災抗洪小常識有哪些
防汛救災抗洪小常識包括:汛期出行前要做的必要准備、洪水來臨前可做的准備、洪水來臨時的相應做法、發生洪水時,城市的危險地帶、發生洪水時,農村的危險地帶,等等。
一、汛期出行前要做的必要准備
1、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預警信號根據信息提示調整工作、學習及外出計劃,採取有準備的應對措施。
2、雨天駕車出行收聽交通台路況,降雨信息,提前繞開積水區域。
二、洪水來臨前可做的准備
1、備足夠幾天食用的食物、飲用水及日用品。
2、收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適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裝置以備急需。
3、准備通訊工具。
4、關閉家裡電源、煤氣,千萬別戀財,盡快撤離到安全位置,以免被洪水圍困。
三、洪水來臨時的相應做法
1、若處於山區地帶,聽到洪水警報或發現洪水來了,立即撤離溪床和低地。
2、落入水中盡可能尋找救生漂浮物,盡可能保留身體能量,沉著冷靜,等待救援。
3、被洪水包圍時,盡可能利用船隻、木板等作水上轉移。
4、洪水來得太快,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牆,暫時避險,等待救援。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5、有通訊條件的,可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災情況,尋求救援;無通訊條件的,可製造煙火或揮動顏色鮮艷衣物或呼喊等方式呼救。
6、洪水洶涌時切記不可下水。原因在於此時水中除了危險的漩渦、暗流外,還有上游沖下來的漂流物、倒塌的電線桿都易造成碰撞或觸電。
四、發生洪水時,城市的危險地帶
1、危房及危房周圍;
2、危牆及高牆旁;
3、洪水淹沒的下水道;
4、馬路兩邊的下水井及窨井;
5、電線桿、高壓線塔周圍;
6、化工廠、儲藏危險物品的倉庫。
五、發生洪水時,農村的危險地帶
農村地勢開闊,洪水會長驅直入,房屋易倒塌,民眾更易受到侵害。在農村常見危險地帶有:河床、水庫及渠道、涵洞;行洪區、圍墾區;危房中、危房上、危房下;電線桿、高壓電線塔下。
⑻ 防洪防汛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防洪防汛安全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1、汛期易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要注意防範;
2、要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密切注視天氣變化,了解掌握災情預報預測,做好防洪自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不到易發生山洪區域遊玩逗留;
4、不到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險區域或危房裡活動停留等。」
⑼ 防汛知識 下大雨時,我們怎麼做才安全
防洪防汛常識
近期雨水較多,為更好的預防洪澇事故,避免災害發生,構建平安和諧,是大家的共同願望。
遇到險情怎麼辦
在冷靜沉著、果斷應對,防止和延緩險情、災情擴大的情況下,及時撥打12319熱線電話尋求幫助,說明事發的詳細地點,險情程度,被困人數,聯系電話,施救要求等。也可及時撥打其他社會求助電話。
如何應對暴雨山洪
暴雨洪水發生前:(1)要避免在低窪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域活動。每年夏初要對房前屋後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地質變化,看是否有危險跡象。(2)要熟悉周圍環境,自備必要的防水、排水設施,如帆布、編織袋、沙石、木板、抽水泵等。注意收聽當地氣象防汛部門的預報。特別是人群密集區要及時做好人員疏導轉移等工作。
暴雨洪水發生後:(1)發現重大徵兆或已經發生災害時,盡快將消息傳遞出去,引起重視,爭取控制災害發展和救援。(2)在緊急情況下,頭腦冷靜,行動快速,果斷放棄。暴雨洪水突發性強,陡漲陡落,持續時間短。當發現河道漲水,要迅速撤離,不可麻痹遲疑。汛期河道漲洪時,千萬不要強行過河,要耐心等河水退了以後過河,或長距離繞行過河。(3)在發生暴雨洪水時,行人避雨要遠離高壓線路、電器設備等危險區域,雷雨時要關閉手機。(4)及時對溺水者進行人工呼吸等緊急救護等。
協助保護防汛設施
保護好公共防汛設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如果發現有偷盜或破壞防汛設備,破壞河道溝渠,往裡面傾倒垃圾渣土,向排水溝里傾倒污物,擅自拆卸或肆意損壞防汛設備、器械,擅自填埋、棚蓋佔用河道的人和事,或因自然力的影響而造成的河岸坍塌、河道堵塞、防汛設備設施的自然損壞,應及時報告給有關防汛管理部門,使之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盡快的修復。
被水圍困怎樣求救
在山丘區環境下,無論是孤身一人還是聚集人群突遭洪水圍困於基礎較牢固的高地或磚混結構的住宅樓房時,只要有序固守等待求援或等待陡漲陡落的山洪消退後即可解圍。如遭洪水圍困於低窪處的溪岸、土坯或木結構的住房裡,情況危急時(泥石流另述),有通訊條件的,可利用通訊工具向當地政府和防汛部門報告洪水態勢和受困情況,尋求救援;無通訊條件的,可製造煙火或來回揮動顏色鮮艷的衣物或集體同聲呼救,不斷向外界發出緊急求助信號,求得盡早解救;同時要尋找體積較大的漂浮物,主動採取自救措施。
怎樣救助被困人群
洪水匯集快、沖擊力強、危險性高,所以必須爭分搶秒救助被洪水圍困的人群。任何一個社會公民,當接到被圍困的人發出的求助信號時,首先應以最快的速度和方式傳遞求救信息,報告當地政府和附近群眾,並直接投入解救行動;當地政府和基層組織接到報警後,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組織帶領搶險隊伍趕赴現場,充分利用各種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人群;行動中還要不斷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緒穩定工作,防止發生新的意外;要特別注意防備在解救和轉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確保全部人員安全脫險;還要仔細做好脫險人員的臨時生活安置和醫療救護等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