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培訓機構退費,法律的規定都有哪些
國家對於目前的培訓機構正在嚴厲的打擊當中,甚至直接出台了相應的規定,用來對他們進行約束。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培訓機構有一定矛盾的話,可以參照這一次的法律規定。在這一次的規定當中,就直接提出了應該如何向培訓機構提出退費的申請,以及如果他們不退費,應該如何投訴,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第三,如何看待這一次的規定?
從垂直的規定當中就可以看出,對於培訓機構現在約束正在逐漸的加強當中,這主要是因為再前幾年的市場環境下,很多培訓機構是屬於良莠不齊的。這導致了當時的培訓機構一片混亂,而這一次對他們約束可以規范現在的市場,同時提高他們的培訓力量。特別是對於一些家長而言,可以讓他們購買到更放心的服務。
『貳』 培訓班教了學費可以退嗎
一般情況下培訓班交了學費是可以退的。
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由於專培訓場地租金、教師屬員工工資等開支壓力,出現了經營困難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市教育局高度重視,及時要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妥善化解校外培訓機構退費糾紛。
關於培訓機構退費問題,目前主要的政策依據是《遼寧省民辦學校退費管理辦法》。文件中對此類學校在處理退費時的規定是:學期在一個月以下,開課二日內(含二日)退費的,退還全部費用,超過二日的不予退費。
(2)教育培訓機構退費擴展閱讀:
培訓班交了學費介紹如下:
學期在一個月以上,開課三日內(含三日)退費的,退還全部費用;超過三日不足半期的退還一半,超過半期,不予退費。培訓機構的收費標准已經放開,根據市場需求和成本核算自行核定收費價格。
並且要在校內醒目位置進行公示,即為合理收費。公示內容包括收費項目、課時總數、收費標准等。藉此,大連市教育部門提醒市民在報名時認真閱讀了解相關內容。
『叄』 教育培訓機構退費誰管
法律分析:補習班不退費應該向消費者協會投訴。所謂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 ,從而提出的書面或者口頭上的異議、索賠和要求解決問題等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四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肆』 在教育機構交費了可以退費嗎
法律分析:在教育機構交費了,如果還沒有進行上課的話,是可以進行退費的,具體情況可以與教育機構進行協商,如果得不到解決可以進行起訴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法律依據:《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 第九條 第九款 規范收費管理。嚴格執行國家關於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於培訓對象未完成的培訓課程,有關退費事宜嚴格按雙方合同約定以及相關法律規定辦理。
『伍』 教育培訓機構退費法律規定
一、
第一,若因校方的原因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學生要求退學、退費,學校須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第二,學校開課前,學生因不可抗拒的理由,如學生出具國家各級各類承認學歷的院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或武裝部門的應征入伍通知書或因重大疾病、意外傷亡、家庭特殊困難等正當理由提出退學退費申請,而向學校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扣除5%手續費,再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第三,簽訂協議前務必看清協議內容建議消費者保留維權證據。協議中有相關退費的約定,一般情況下以消費者和商家訂立的協議為准(無效格式條款除外)。
二、關於違約金的問題,《民法典》(2021.1生效)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三、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對於消費者所說並未預約課程或者已取消課程等情況,建議消費者在與商家交流過程中,保留相關證據,如書面材料、錄音、手機簡訊、電子郵件、網路聊天記錄等。若日後涉及訴訟,從證據的角度來看,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規則,在法律程序中需要提供相關證據。第四,學生在校期間因個人觸犯國家法律、法規等原因而無法繼續上課,申請退費的情況,則一律不予以退還。第五,學校須按照教育行政部門和其它相關部門核準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進行收費,並使用相關部門統一印製的專用票據。該票據作為學校收費和退費的唯一憑證依據。補習班不退費應該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陸』 教育機構培訓費用可以退嗎還沒有開始上課。
還沒上課是可以退全額學費的,首先你得找到你交錢的收據或者證據,然後拿著它和學校談判,但是不要把你已有的證據交到學校,除非學校退還你學費。如果在沒有退還學費的時候,如果學校要收據或者證據等你可以給他復印件。學校如果拒絕給你可以多次找他協商直到給你學費為止。但是不要擾亂學校的正常上課,或者違反法律的事情就可以了,他是不能把你怎麼樣的。一般進過幾次協商就會出現轉折。然後我們在聯系。
『柒』 教育機構交了錢可以退嗎
法律分析:教育機構交了錢可以退。根據相關規定,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如果是三個月的學費就符合規定,超過三個月的學費就是違反規定,如果繳納了一年的學費,那麼超過三個月的部分學費當然是可以退費的。如果已經上課,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合同關系,這種情況要退費也是可以,但是要按照合同約定,支付一定違約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十八條 民辦學校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准根據辦學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確定,向社會公示,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收費的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收費標准,實行市場調節,由學校自主決定。民辦學校收取的費用應當主要用於教育教學活動、改善辦學條件和保障教職工待遇。
『捌』 國家對於培訓機構退費規定
國家對於培訓機構退費規定:
第一,若因校方的原因造成學生無法完成學習計劃的情況,學生要求退學、退費,學校須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二,學校開課前,學生因不可抗拒的理由,如學生出具國家各級各類承認學歷的院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或武裝部門的應征入伍通知書或因重大疾病、意外傷亡、家庭特殊困難等正當理由提出退學退費申請,而向學校提出退學退費申請的,學校扣除5%手續費,再予以退還剩餘的費用。
第三,簽訂協議前務必看清協議內容建議消費者保留維權證據。協議中有相關退費的約定,一般情況下以消費者和商家訂立的協議為准(無效格式條款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玖』 如何讓教育機構退學費
一、協商
協商,即主動與教育機構溝通退費事宜。一般啟動較難,效果欠佳,而且教育機構經常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或者拖延。
二、投訴
投訴,主要是針對培訓機構的具體違法違規行為,向有關的主管行政機關報告並要求處理。
投訴的效果,因地方、因人而異。很多機關可能會往外推,要求你或者建議你去別的機關或者去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因此,對投訴不要期望太高。如果相關的工作人員願意替你向該教育機構打一個電話,這已經算是很好的效果了。
三、訴訟
訴訟,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一方式最有效,最可行,但是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高。
實踐中,由於教育培訓合同一般標的額較小,律師不好收費,當事人委託律師進行訴訟維權的概率較低。而一般的消費者,又可能因為起訴有時間成本,嫌麻煩,也不願意啟動訴訟程序。
注意要點:
1、直接與機構的負責人協商,可以是法定代表人,可以是分校校長,不要總是和下面的銷售人員或者教務人員協商,效果不好,也浪費時間。
2、協商的過程中,需要言之有物,持之有理,據理力爭。
3、協商的過程中需要抓住痛點和重點,比如虛假宣傳、無資質辦學、私賬收款,不開發票,K12校外培訓老師無教師資格證,等等。
5、協商與投訴並用,協商與訴訟並用,有時主管機關的一個電話比什麼都管用,有的時候收到法院的傳票立馬就退錢了。
6、拒絕所謂的在走程序,需要審批,需要等領導回來,一般這些皆為托詞。
『拾』 培訓機構退費政策
法律分析:培訓機構收費退費管理暫行辦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文件精神要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二十九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
(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三)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五)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
(六)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七)管理、使用本單位的設施和經費;
(八)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國家保護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