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投訴培訓機構在哪裡投訴
法律分析:投訴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訴。投訴官方的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關部門投訴。無論哪類教育機構有違法行為,都可以通過「315「消費者之聲」平台,進行舉報。通過司法途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第二條 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未作規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教育法律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第三十七條 民辦學校存續期間,所有資產由民辦學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向民辦教育機構收取任何費用。
B. 舉報培訓機構去哪裡舉報
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教育部門舉報。不要一次性繳納超期高額費用。不要盲目聽從銷售人員的優惠推銷或打折許諾,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以免遇到培訓機構倒閉或者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如有機構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請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
「雙減」落地之後,教培機構前途未卜,不過,一對一培訓的亂象已悄然出現。與此同時,教育部門打出整頓「組合拳」——學科類培訓機構白名單、嚴查變相違規學科類培訓。
「要真正規范培訓市場,緩解家長焦慮,最重要的是還是改革體制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校外培訓需求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因為當前考試招生唯分數論,高分數代表著更好的資源;另一方面,課內教育效能低,不能針對性地解決孩子需求。」
7月23日至7月28日期間,全網有關「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的信息傳播總量為158121條。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此後,關於教培行業監管收緊、學生減輕負擔等風聲不止,但均未引起較大輿論反響。7月23日,有關「教育培訓機構禁止資本化運作、不得上市融資」的信息在教培行業內部流傳,引發教培行業從業者的集中討論。7月24日,中辦、國辦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宣布「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有關「雙減」政策成效之爭、教培行業巨變等一系列討論,成為輿論場熱門話題。7月26日,教育類股票表現不佳,新東方等眾多知名教育股集體跳水,成為促進輿情發酵的重要線索,此後輿情熱度開始逐步下降。
C. 如何投訴培訓機構欺詐消費者
法律分析:如培訓機構存在欺詐行為的,消費者可以直接向當地的消費者協會或工商部門投訴,有關部門收到當事人的投訴後,會在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消費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五 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四十六條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的,該部門應當自收到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並告知消費者。
D. 如何舉報補課機構
法律分析:向教育局舉報,或者去政府信訪。
法律依據:教育部《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
一、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
二、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
三、嚴禁中小學校為校外培訓機構有償補課提供教育教學設施或學生信息;
四、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
五、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
六、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E. 怎麼舉報無證培訓機構
法律分析:1:至當地教育局舉報該機構為非法辦學單位,教育局將按照《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條例》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或勒令結業。
2:至當地工商局舉報該機構為非法辦學單位,工商局將根據無照經營或超范圍經營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或勒令歇業。
3:至當地媒體曝光,將該機構的非法辦學事實向社會予以公示,並要求其退還非法所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第六十三條 對企業和經營單位未經核准登記擅自開業從事經營活動的,責令終止經營活動,沒收非法所得,處以非法所得額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非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F. 培訓機構投訴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投訴培訓機構應當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補習班不退費應該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所謂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爭議,從而提出的書面或者頭上的異議、索賠和要求解決問題等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G. 培訓機構去哪裡投訴
法律分析:1.投訴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訴。2. 投訴官方的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關部門投訴。3. 無論哪類教育機構有違法行為,都可以通過「315「消費者之聲」平台,進行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H. 哪裡可以投訴教育培訓機構
關於課外培訓機構的事情,讓很多的教育局非常的頭痛,絕大部分的在校老師也會去課外培訓機構教書。而且還有一些老師的行為,更加的過分,有一部分的老師在自己開了課外培訓機構。以後就不會把課本上面的重點放在課堂上講,只會放在課外培訓機構上講。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耽誤了很多學生的學習進度。
家長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不應該操之過急,相信所有的人也都聽說過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也只會讓自己後悔。
I. 怎麼有效投訴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無理取鬧,有以下幾種投訴方法:
1、向你們當地的市場監管局投訴。
2、向你們當地的12345熱線投訴。
3、與你們一起參加培訓的人員共同向機構負責人討說法。
4、向你們當地的315熱線投訴。
培訓機構注意:
團隊建設並不只是培養機構核心人才,提升整體員工素質。機構的格局往往取決於機構領導人的眼光,所以機構既要提高內在員工的素質,又要引進外面的優秀人才。
對於優秀人才很多機構都是以合夥人的方式來引進。但是還有很多人找合夥人僅僅是為了分攤風險,並不能對機構有太大的幫助,從長遠角度看不利於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