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健康活動對幼兒來說有什麼好處,學習心得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3歲至6歲的幼兒處於人的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教育機構的良好教育更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貳』 幼兒園健康領域方面的學習心得體會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3歲至6歲的幼兒處於人的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教育機構的良好教育更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衛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叄』 幼兒園衛生管理制度培訓心得體會怎麼寫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面對兩方面的發展需要。一是個體,就是要讓幼兒健康、快樂、感覺有趣味,學得輕松,教師要順應幼兒的天性,因為幼兒都是好游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而且還喜歡稱贊的。二是社會,老師的教育要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既要體現德、能、勤、績,德、智、體、美、勞,還要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總之,教師的教育既要對照社會的發展需要,還要對照個體的發展需要。 2、幼兒的學習特點 幼兒天生就好奇、好動、敏感,同時幼兒還熱情、天真、自我中心、還有情緒主導。讓幼兒去「自我中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游戲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的重要途徑,幼兒思維靈活,學習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人際交往過程也是幼兒重要的學習過程,幼兒的學習和物質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幼兒的學習不僅是獲得知識,還有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一個好的活動應該能看見幼兒真實的一面,看見幼兒真實的發展。 3、教學活動 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源於好的活動素材和內容,優良的活動設計、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經驗,還要有教師的精心准備。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關注,良好的師幼互動,適宜的組織實施策略,還要教師靈活的調整,課後還要及時反思,做出科學的評價。 二、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董教授列舉了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第一點是素材和內容沒有意義,沒有意思,不能吸引幼兒;第二點是對素材價值的挖掘不到位;第三點是目標定位不準確,過高或過低,過於籠統、空洞,表述不一;第四點是缺乏情境性、活動性、操作性和趣味性等環節。比如,教師在教幼兒學習「數字寶寶」時,不僅要讓幼兒知道很多物品上有數字,而且應引導幼兒觀察數字數量的多少及其排列的不同。教師要知道物品並不是羅列的越多越好,要選取與生活密切關聯的典型的幾種即可。董教授邊舉例,邊講解,使我避免在以後教學中出現類似問題。 三、環境創設 在這次的報告中,董教授和丁鵬主任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講解了幼兒園室外、室內主題環境與區域環境創設,通過學習,使我對室外、室內的環境創設要求更加明確。室外要綠化、美化、兒童化、教育化、游戲化綜合考慮,要巧妙的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間。室內要合理擬定區域的種類和數量,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區域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要便於幼兒操作,數量要適宜、安全、有教育性、趣味性,材料的擺放要有條理性,層次性,並讓幼兒參與區域布置,因為布置的過程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
『肆』 健康心得怎麼寫
幼兒園健康領域方面的學習心得體會
三——四歲外來民工子女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培養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已經日益彰顯和突出,然而,這一地位的穩定和更加顯著,則有賴於建設上海力量的源源不斷和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化的城市需要現代化文明的支撐,而文明的程度除了經濟和精神的指標以外,個人衛生習慣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社會是由無數的個人組成的,社會的文明進步實質是個人文明進步的體現,只有個人文明程度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才成為可能,而只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長大以後才更有可能成為一個文明的社會人。今天的幼兒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要想造就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必須從小抓起,這就為幼兒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說過,教育是未來的事業,教育的目的為完成生活做准備。為了使幼兒未來能具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必須高度重視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三——四歲幼兒正處於動作、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品行習慣將伴隨人的一生,並對完整人格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這又是一個好模仿的年齡階段,各種行為尚未定型,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具有塑造其行為模式的功能,所以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重要場所,教師和家長則相應成為了幼兒的行為示範。隨著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的逐步確立,上海城市人口中外來人口的比重已經佔有了相當分量,而且這種比重還有逐漸加強的趨勢。隨之帶來的便是外來人口子女入園增多的現象,就本園今年入園的生源情況分析,外來人口子女比例佔85%,其中尤以民工子女為多。由於外來人口的素質參差不齊,個人衛生習慣也各有差異,這就使得本來就良莠不齊的家庭環境和家長示範作用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特點,有的甚至對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產生負面影響。於是就出現了剛入園的民工孩子穿戴不夠整潔衛生,不懂得保持自身潔凈及環境衛生,不懂得洗手、擦臉與入廁的正確方法,不懂得吃飯時保持自身及桌面、地面的清潔。這種不良傾向如果不加遏制,後果將不堪設想。社會心理學家勒溫的場內力學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兩股力量或是在單獨的條件下或是在相互依賴的條件下,相互抗衡的結果。所以,我們應採取同時增加轉變力和減弱抵抗力的策略去克服幼兒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形成良好的習慣。加上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個人衛生意識尚處於朦朧狀態,可塑性非常強,這就更要求教師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積極採取有利措施,幫助幼兒及時改正不良傾向,形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不僅正確體現了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而且為幼兒以後具有健康的體魄和高質量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利保障,更利於把幼兒培養成一個適應社會發展的完整的社會人,從而有助於整個社會的高效發展和文明進步。為此,提出本課題。
主要參考文獻:
《學前教育新方略》 金予菡 編著
《幼兒園保育》 閹岩 主編
《生活活動(2—4歲)》 教師參考用書(試用本)
二、研究目標
從本園所三——四歲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出發,認真分析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形成的原因,探索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的方法措施,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通過老師的組織指導,使幼兒逐漸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家園協同達到提高幼兒父母衛生文明程度的目的。
分目標:
(一)幼兒發展目標:
情感:喜歡干凈衛生的個體感受,樂於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參與養成個人衛生習慣的各種生活活動。
認知:初步了解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了解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各項基本內容。
技能:學會保持手部、臉部、衣服、鞋子等干凈衛生的基本方法,學會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習慣: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二)教師能力目標:
1、能創造性地提出各種形成幼兒良好衛生習慣的方法措施。
2、能進行仔細觀察並及時做好記錄及反思。
3、會利用多種材料,採用多種形式,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個人衛生習慣包含的內容,並通過多種渠道,靈活多樣地進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4、 完成與課題相關的測評分析。
三、研究對象與時間
研究對象:
良清托兒所 幼小班 三——四歲幼兒 三十名(其中民工子女佔85 %)
研究時間: 2003年11月——2004年8月
四、研究內容:
1、研究三——四歲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制定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包含的內容。
2、研究糾正三——四歲幼兒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及形成其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方法措施。
3、研究三——四歲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形成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作用。
4、研究各項措施的實際效果及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的改進和形成狀況。
五、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測評法、對比法、調查法。
六、研究過程
(一)准備階段:2003年8月——2003年9月
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相關理論,提高對個人衛生習慣重要性的認識,研究幼小班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及培養良好個人衛生習慣要達到的目標,提出課題設計思路,完成課題方案及測試表格設計。
(二)實施階段:2003年9月——2004年6月
(1) 對幼兒個人衛生習慣現狀進行前測分析。
(2) 對研究內容及專題進行研討,做好觀察及效果記錄。
(3) 相關教師互通課題進展情況,交流相關資料。
(4) 對幼兒個人衛生習慣進行後測,並以圖表等形式進行分析。
(三)總結階段:2004年6月——2004年8月
(1)完成結題報告。
(2)組織課題展示活動。
(3)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4)將課題進行過程中教師的觀察筆記、個案分析、措施設計、效果實例記錄等以文字、照片等形式進行整理匯編。
七、課題組成員
組長: 良清托兒所所長
組員: 良清托兒所幼小班教師
八、完成課題條件
1、 課題組老師通過學習,意識提升,已經充分認識到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對幼兒個人、對幼兒家長、對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以及對全球環保工程的重大意義,並且會運用各種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的措施,通過各種途徑使幼兒明確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及內容,會耐心細致的指導幼兒,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 幼小班師資力量較強,老師是新老搭班,豐富的教學經驗與靈活的創造性相結合,更有利於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有效的養成個人衛生習慣。
3、 教育經費投入有保證,為課題進行創造了物質前提。
九、結題形式
1、研究報告
2、結題報告
3、專題小結
4、幼小班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展示。
5、糾正幼兒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及培養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中教師的方案設計及效果分析匯編。
6、對教師能力及幼兒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形成進行測評分析。(表格式、圖表式)
『伍』 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記錄
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篇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於教師,因而教師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或是間接影響教師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學生的教育。
在當今迅速發展的社會里,經濟競爭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而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教育的水平,而教師是教育中的根本。由此得知,教師在教育乃至社會發展競爭中佔有基礎性地位。
目前商品大潮沖向了本已經存在矛盾的教師行業引起「波瀾起伏」,一些教師的內心發生了動盪和傾斜,進而加劇內心的沖突。如果內心的矛盾得不到妥善處理,勢必影響著教育活動。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說,教師的心理健康,是關系著學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乃至人類的進步。時代要求教師應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
美國品德聯合會主席麥克唐納說:「光有品行,沒有知識是脆弱的;但是沒有品行,光有知識是危險的,是對社會潛在的威脅。」從麥克唐納的話中分析出,教師心理健康特別是人格的健全與否關系著學生的價值取向,關系著學生對於社會的態度,關系著學生的發展方向。
所以,不管從整個社會,時代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學生個人的角度出發,教師的心理健康意義顯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教師的心理健康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1、社會責任重大,民眾對於教師的期望過高
信息時代、經濟時代的來臨,學生家長日益迫切感覺到了教育和知識的重要性。因而對孩子的教育便空前關注起來。作為孩子的主要學校教育者,家長對教師對孩子的教育作用過分倚重。特別是教畢業班的教師,他們感覺到來自學生父母的壓力更大。自己孩子由於主觀努力程度不夠或者其他某些客觀原因導致了學習成績不好,學科教師便要受到很大的質詢。甚至學生與社會不良人員混雜,進而干出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經常逃學等等,家長只把目光投向教師。
若認真分析,很多學校與家庭應聯合教育學生的事情現在只投在教師的身上。也就是說,教師承擔著一些本由多方聯合承擔的責任。社會給予教師的責任實在太多,給予的厚望太大,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
2、教師的審核評價和教師的管理體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是十分合理的地方。這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些制度注重看的是教師所教科目的學習成績,但是忽略了教師在改變學生的不良的價值取向,行為習慣,思想道德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忽略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以外的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教師的教育的對象是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發展的個體。教師教育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能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好壞來斷定。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每一個未成熟的個體得到發展,融入社會。但是勞動對象是人,並且人與人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此外,學生發展表現需要長時間觀察,也是多個教育力量的合力所為。總之,有效准確衡量學生的成長作為教師考評的依據目前仍是十分困難的。因而,不完善的考核評價體制對教師的心理健康仍有著一定的影響。
3、人際關系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同行之間既有相互合作,也有競爭,像評定職稱,晉級等之事。教師之間的競爭性是很大的。符合條件的人很多,但是名額卻是很有限的。一些教師為了凸顯科研成果,採用一些不適當的手段,這無疑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一定的心理陰影。教師的競爭上崗,以及頻繁的考試等也是重要因素,加重教師的負擔。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業務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些教師心理承受著巨大壓力的能力可能有點低,因此產生焦慮等問題。過多的壓力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4、身體健康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師的工作遠沒有社會上說得那樣簡單和輕松。教師行業雖然很光榮和偉大,可是在這光榮背後,是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勞動來應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學校事務等大量的工作。此為,教師還要承擔起一大部分育人的責任。因而,繁重的工作勢必威脅教師的身體健康。很多教師過早患上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肩周炎、咽喉炎等。大量的工作已使他們處於身心疲憊的狀態,再加上身體的病痛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陸』 關於學習完《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與活動指導的感受與收獲》
一、名詞解釋1.生長發育 2.生長發育的形態指標 3.身體指數評價法 4.健康教育 二、填空題1.學前兒童新陳代謝的特點是( )作用顯著大於( )作用。 2.運動系統由( )、( )和( )三部分組成。 3.2001年頒布並實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四條幼兒園健康領域總目標,它表明了( )、( )、( )三個方面的價值取向。 4.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評價包括健康教育活動的評價和( )、( )。 三、判斷題(要求先判斷正誤,錯誤的要予以改正。)1.「毛發整潔有光澤」不是評價學前兒童健康的一項標志。 2.KAP包括三個方面,具體有健康知識、健康態度、健康行為。 四、簡答題1.簡述學前兒童循環系統的衛生要求2.簡述學前兒童消化系統的衛生要求。3.簡述幼兒園健康教育活動設計的步驟 五、分析論述題1.為什麼說學前兒童的生長發育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請談談您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2.論述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柒』 如何 開展幼兒園的健康宣教的培訓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其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健康領域,並且在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健康對幼兒期的孩子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事幼兒教育10 年來,我個人對於幼兒健康教育也頗有體會,總的來說,幼兒健康教育要以豐富知識、改進態度、傳授方法、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為原則,通過靈活組織形式具體實施。 1.幼兒健康教育要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滲透 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可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傳統意義上的「上課」來得及時而且更好理解。比如:幼兒一入園,第一件事情或許就是「怎樣在幼兒園上廁所」「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 教師就可以在讓幼兒參觀熟悉新環境的同時適時地進行健康行為指導,而不必等到幼兒正兒八經坐下來時才進行。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得以延伸,有利於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雖然教師已經專門組織過「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動,但幼兒只是認識上有了提高,至於態度的轉變和行為的確立還有待於就餐時的檢驗,教師正好結合每日的「兩餐兩點」進行繼續教育。再如,鍛煉可通過早操,戶外活動實現、冷水浴可通過冷水洗手進行。 2.幼兒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各科教育活動進行 為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落實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園的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等教育活動形式來實施幼兒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將枯燥單調的健康知識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個兒歌我的兒子(不到3 歲)非常喜歡,我說了兩次他就記住了,而且在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都會給他換詞,以此來提醒他吃東西前洗手,這個辦法非常湊效,過了一段時間,他已養成了主動洗手的好習慣。這樣一些教 育形式使幼兒健康教育的知識與道理易教易學,教育效果會很顯著。 3.集體健康行為指導與個別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 一般來說,幼兒健康教育以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為主,但是,由於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如針對不同幼兒的個別問題逐一進行集體教育又未免太浪費時間,因此必須在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為的個別指導。比如:對某個常尿濕褲子的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多提醒他及時入廁,特別是在他尿濕褲子後不要加以責備,否則會讓幼兒壓力更大,使其產生緊張情緒,不利於健康行為的培養。 4.幼兒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 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生活內容密切相關,在幼兒園有個人與公共衛生的問題、飲食習慣的問題、這些在家庭中同樣存在。如果只靠幼兒園的集體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就會讓孩子成為「兩面人」:在幼兒園是講衛生、不挑食的乖寶寶,在家裡大人嬌慣著,仍舊是老樣子。這樣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將事倍功半。所以,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家長理應成為幼兒健康教育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5.幼兒健康教育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不同的,就拿生活衛生習慣里的進餐內容來說吧:小班要求幼兒學會用小勺獨立進餐,掌握進餐的基本方法,而中班則要求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知道與人共餐要文明禮貌。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相應的效果。 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不僅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選擇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同時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健康狀況、體質條件、家庭生活條件、營養、運動能力,教師應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並進行相應活動,根據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給予調整。 總之,我們的健康教育要根據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體育活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等自然因素,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同時給幼兒傳授安全保健相關知識,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捌』 幼師培訓後的收獲和感想簡短的是什麼
一、思路
1、寫對於幼兒園美術的重新認識。
2、對幼兒園評價的收獲。
3、學習後對於自身的啟發。
4、總結。
二、感想
1、對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重新認識。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成功與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主要有教育目標、教育課程、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方式等因素,李素英專家再次給我們闡述了制定目標的重要性等等。
2、對幼兒園教學評價的再思考。
看完活動後,高靜組長又講了幼兒園教學評價——幼兒園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教師進行計劃、設計和組織的專門活動,或稱正式指導的活動。對教學活動的評價是幼兒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
3、對自身的反思
聽了這么多骨幹教師的評課,雖然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很多老師都提到的,那就是崔傑老師的多媒體運用熟練,技術性能很高,有人說年齡越大,人就越懶惰了,我知道這話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但是確實有些人能夠激情不減。
作為一名幼兒骨幹老師,有時需要冷靜的思考,更多的時候需要噴薄而出的情感,需要與時俱進的各方面領頭的精神和技能,雖然我不能很好做到對電腦精通這一點,但是也算是我這次學習後的一點感觸吧,以後會努力的。
(8)幼兒園健康知識培訓體會擴展閱讀:
幼兒園幼師培訓內容:
1、幼兒教育學
了解現代教育、幼兒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結合我國幼兒教育改革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將理論的闡述和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具體分析和指導。
2、幼兒衛生保健學
深入了解並掌握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幼兒健康評價的方法、常見心理問題的矯治、營養需要及膳食的配製、疾病的預防和護理及意外事故的急救處理等知識,能正確和理解幼兒衛生保健領域存在的各種理論和實踐問題,提高學生從事托幼機構保育實際活動的專業素養。
3、幼兒心理學
了解幼兒的認知和言語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幼兒的情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及幼兒的活動心裡。能依據幼兒特點,利用所學相關知識,初步具備幼兒園基層崗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誠實守信、善於溝通和合作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