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可以是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一、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二、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三、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四、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採用濕式清掃,並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乾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於空氣中並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後,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
『貳』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論文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摘要】 目的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方法 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監控體系,強化醫院感染意識,做好醫院感染的各項監測。結果 通過規范化管理,醫院感染率達到衛生部標准。結論 醫院感染控制必須通過有效措施,以科學監測為依據,以感染管理為手段。
【關鍵詞】 醫院感染管理 預防 控制 監測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to control and prevent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Management monitor system of hospital infe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completely.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has been enhanced. All kinds of monitor methods of hospital infection have been improved.Results Hospital infection rate reached to the requirement of Ministry of Health by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Conclusion Hospital infection must be controlled by effective messure, scientific monitoring basis and infection management means.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prevention;controlling; surveillance
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醫療質量以及維護醫務人員職業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依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有關國家的法律法規〔1〕,健全和落實了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了重點部門感染管理,提高了醫務人員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認識和職業暴露的防護意識,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工作體會如下。
1 健全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規范和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調整和完善了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三級網路組織,制定和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如醫院消毒隔離制度、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措施、醫院感染爆發控制流程、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理流程、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故)應急預案等。制訂了培訓計劃,對各級各類醫務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培訓,通過書面考試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斷提高全員的認知水平和參與意識,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學習。並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認真督導規章制度、措施執行、落實情況。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保證了醫療安全。
1.1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管理體系是預防醫院感染的前提。院領導高度重視,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管業務的副院長直接負責醫院感染預防工作,並擔任醫院感染委員會主任;各臨床科室主任、護士長和相關科室主任任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各相關科室成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形成醫院感染委員會—感染管理科—科室的三級監控網路。
1.2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 建立會議制度,至少每季度一次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遇到問題隨時召開,充分發揮委員會的領導和決策能力。
1.3 醫院感染管理科 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認真執行和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等有關的法律法規,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科室制度的落實情況,對消毒滅菌葯械的購入、儲存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發現問題及危險因素認真分析,針對問題提出有效措施。與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葯劑科、器械科等相關科室積極配合,相互協調,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1.4 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由科主任、護士長組成及本科監控醫師和護士組成。負責本科醫院管理的各項工作,根據本科室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調查表,上報感染管理科。及時監控各類感染環節,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監督檢查本科醫師合理用葯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落實消毒隔離和標准預防各項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2 嚴格監測和監督工作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結合醫院質量管理體系,積極開展醫院感染發病率監測、消毒滅菌監測及環境衛生學監測,並將監測、檢查結果及時向主管領導、相關科室及有關人員反饋,針對有關科室和部門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意見和改進措施,限期整改,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效。
2.1 醫院感染的監測 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准,實行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要求臨床醫師熟練掌握其診斷標准,改變了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監測意識。當出現醫院感染病例時,臨床醫師及時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人報告,並於24h內認真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反饋給科室。每季度向院長、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做書面匯報,向全院醫務人員反饋,特殊情況及時報告和反饋。
2.2 消毒滅菌效果監測 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嚴格監測全院消毒、滅菌效果,為醫療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求全院醫務人員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強化無菌操作意識。堅持每月進行消毒、滅菌、環境衛生學監測,對臨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醫務人員的手、物體表面、室內空氣、內窺鏡室、透析液、牙鑽、高壓滅菌鍋進行定期和不定期隨機抽樣監測。同時對監測資料進行匯總、分析、統計並及時反饋到科室。對監測不合格的科室協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使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具有可行性,有的放矢。使監測工作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2.3 消毒葯械、一次性醫療器械和器具的管理 嚴格履行對消毒器械、防護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質量檢查與審核職責,並對其儲存、使用及使用後的處理進行監督,對過期和無證一次性使用的醫療用品堅決禁止,定期檢查器械科、葯劑科、供應室、手術室、透析室、介入室、口腔科等制度的落實情況,確保醫療安全。科室開展新項目所引進的設備、材料等,必須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申報,經批准後由采購部門集中辦理。
3 加強了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
3.1 改建部分重點部門的布局 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投入資金,重新規范設計改建內鏡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點部門,增加了輔助用房,做到布局合理,清潔區、污染區劃分明確,物品定位放置。
3.2 制訂制度,嚴格管理 依據醫院感染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制訂重點部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器械清洗消毒工作流程」等工作規范,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制度執行和落實情況,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獎罰措施。
3.3 嚴格消毒滅菌 增添了清洗及消毒滅菌設備,嚴格消毒滅菌觀念,認真做到侵入性診療用物一人一用一滅菌;與病人皮膚直接接觸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嚴格執行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制度,保證在消毒滅菌有效期內使用,不得重復使用,保證了病人安全。
3.4 感染性疾病的預防 侵入性操作檢查和手術病人術前要做傳染病的篩查,陽性病人要嚴格採取消毒隔離措施,使用後的器械按《消毒技術規范》處理,有效地預防傳染病的傳播。
4 醫療廢物的管理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加強對醫療廢物、廢水的管理。
4.1 制訂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指定了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配置了醫療廢物回收車,專人回收、管理,要求所有科室使用有規范標示的容器、包裝袋,醫療廢物分類存放。定期對醫療廢物暫存處、車輛、工具及其設施進行消毒和清潔,對負責收集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提供必要的防護物品,並進行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和應急措施的培訓。
4.2 嚴禁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混放,醫療廢物院外轉運時,嚴格履行交接登記手續,按照要求資料保存3年,嚴禁買賣醫療廢物和隨意傾倒醫療廢物〔2〕。
5 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制訂並落實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不斷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培訓活動,增強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掌握手衛生知識。保證洗手與手消毒效果。
6 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
6.1 按照《職業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規章和標准,制訂醫務人員的衛生防護制度,明確主管部門及其職責,並落實到位。結合本院職業暴露的性質特點,制訂具體措施,提供針對性的、必要的防護用品,保障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6.2 加強了全院職工的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對高危科室及部門的醫護人員每年提供健康體檢,醫務人員嚴格執行標准預防,做好自我防護。當出現職業暴露時,嚴格遵循職業暴露處理原則,按要求進行報告、登記、評估、預防性治療和定期隨訪。
7 開展醫院感染知識培訓,提高醫院感染意識
7.1 加強醫院感染管理隊伍建設 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積極參加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的培訓班,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使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7.2 醫院感染知識的全員培訓 制訂醫院感染知識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和具體措施,舉辦各級各類講座和培訓,使醫務人員接受培訓教育達100%。對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實習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崗前培訓,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通過培訓,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醫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醫院感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促進醫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加強管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醫療質量以及維護醫務人員職業健康的一項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06,7,6.
2 馬成雲,李波,李文君,等.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550-552.
『叄』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怎麼寫
培訓內容可以是醫院保潔工作與醫院感染管理的關系:
1、是預防疾病、治療疾病及保健的重要場所。清潔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基礎,醫院感染率能反映醫院的醫療水平,管理水平及社會形象. 醫院感染率極大地影響著醫院衛生資源的流向,影響著病人身心康復和醫院的綜合效益。
2、是病人醫療、護理、康復、 生活的重要場地。
良好的室內環境,如適宜的:微小氣候,充足光線、清新空氣、安靜環境、整潔病房等對病人均是良性刺激,可使中樞系統處在正常狀態,有利於提高機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增強患者抵抗力,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和流行,從而有利於醫、護質量的提高和病人早日痊癒、康復。
3、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地方。
微生物:是很小的、用肉眼看不見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可以看見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真菌等。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動直接/間接造成空氣/物表污染傳播。
醫院感染源:通過咳嗽、打噴嚏、講話等,可排出數以萬計的飛沫,其中較大粒徑者可很快降落,造成物體表面污染。較小粒徑在空氣中可很快蒸發,形成較小粒子在空氣中長時間漂浮,而造成人與人或室與室之間空氣傳播。如結核桿菌、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帶狀皰疹等病原微生物經飛沫直接引起的傳播。
病人的污染物: 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直接造成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的污染。也可由乾燥的污染物隨塵土飛揚散布造成間接污染。
門診病人、陪護者、探視者等將社會感染源帶入醫院造成醫院空氣環境污染。病人、探視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各種活動,如說話、呼吸、咳嗽、打噴嚏、脫鞋換衣、換洗被褥等,都可以散布大量微生物,造成對環境物品的污染。
在環境臟、亂、差的情況下進行診療、治療、護理,就無法確保各項消毒、滅菌的效果,就談不上預防、控制醫院感染具體措施的落實。如果把降低醫院感染率看做一個整體工程,醫院環境衛生就是基礎工程之一。
『肆』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院感知識培訓內容如下:
一、院感的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
二、醫務人員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做到合理應用。
3、掌握醫院感染診斷標准。
4、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上報感染管理部門。
5、掌握自我防護知識,正確進行各項技術操作,預防銳器刺傷。
三、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採用濕式清掃,並每日用紫外線消毒。
2、進行無菌操作時,帽子要把全部頭發蓋住,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分別放置。無菌物品應放在清潔、乾燥、固定的地方,不可久露於空氣中並定期檢查。
4、取無菌物品時,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凡未經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觸及和跨越無菌區。無菌物品取出後,雖未動用,但亦不能放回原處。
相關簡介
做好醫院內外環境的衛生工作:是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是醫院保障系統的重要任務,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職能之一。
保潔人員在日常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清掃垃圾,擦掉塵埃,必須做好消毒隔離,預防交叉感染。這是提高醫、護質量的要求,這是醫院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醫院整體水平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