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培訓機構法定節假日不放假違法嗎
法律分析:培訓機構法定節假日不放假不違法。因為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都不一樣,有的單位法定節假日是不放假的,提前告知員工即可。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用人單位在法定節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應當支付勞動者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Ⅱ 培訓機構法定節假日休息嗎
體制內的當然可以休息,體制外的休息時間不確定,按工作需要,我老婆在培訓結構裡面招生,一般周末不休
Ⅲ 教育機構不讓開了嗎
其實,不能用「培訓機構不能開」來概括「雙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是這樣說的:
圖片
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
也就是說,按照國家規定,不是所有培訓機構都要關門,例如,培訓機構寒暑假和法定節假日、休息日是不能開展學科類培訓,其它時間的周一到周五是可以。
「雙減」沒有打擊以下幾類教培機構:
第一、非學科類教學
什麼叫做「非學科類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打籃球、游泳、唱歌、跳舞、書法、教孩子看課外書、糾正孩子錯誤的學習習慣等等。
第二、嬰幼兒託管
幼兒託管產業肯定是會繼續存在的。否則國家就出手打擊996,父母整天加班,嬰幼兒就沒人照顧了。只要企業的996存在,而女性失業又沒有大額補助,幼兒託管產業只會越來越龐大。
第三、職業技能培訓
不要小看這個培訓行業哦,這裡面可隱藏著很多的商機。國家從頭到尾都沒有打擊過成人培訓,反而是鼓勵的。
從教育部發布的官方文件中就可以看出來,國家鼓勵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舉辦或者參與舉辦實施職業教育的民辦學校。
圖片
圖片
在雙減文件之前,很多K12培訓機構為了加速盈利,招聘了很多沒有證書的「老師」,說實話這本來就不符合要求。「雙減」對於機構的打壓,導致機構內部大量裁員,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員工毫無疑問作為第一批被牽連的人。換句話說,就算認可你的能力讓你留職了,也要在規定時間內盡快拿到教師資格證。
所以,無論你是被裁還是留任,只要未來還想在教育領域工作,或者說還想當一名教師,這個證書都是必須要考下來的。
有了教師資格證,還能去考編、特崗教師、三支一扶、民辦學校等等,而且老師的需求是越來越多的,大家還是要樂觀!
Ⅳ 法定節假日培訓機構必須給學生放假嗎
法律分析:法律沒有規定培訓機構在法定假日不準上課,國家法定節日,對於國家公職單位來說,是一定要放假的,但對於私人機構放假長短要看領導老闆。如果是全職工作人員,有勞動關系,則應依法放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三十三條 學校應當與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互相配合,合理安排未成年學生的學習時間,保障其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學校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學生集體補課,加重其學習負擔。幼兒園、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對學齡前未成年人進行小學課程教育。
Ⅳ 法定節假日補課機構補課違法嗎
法律分析:不違法,違反規定。堅決禁止利用節假日集體補課規定的,一經查實,即對學校進行全省通報批評,同時,根據學校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處理:對公辦學校,校長一律作免職處分,即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任免的校長,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給予行政免職處分,非教育行政部門任免的校長,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請主管校長任免的組織人事部門給予免職處分;對民辦學校,當年年檢結果為不合格,由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年檢公告中予以公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一)元旦;(二)春節;(三)國際勞動節;(四)國慶節;(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Ⅵ 國家對教育輔導機構的政策
法律分析:兩辦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充分考慮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點,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14.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Ⅶ 培訓機構雙減政策
培訓機構雙減政策是教育部門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的減負政策,具體指全面壓減孩子作業負擔,還需要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減輕作業負擔,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培訓機構雙減政策一:減輕作業負擔
廣州: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鼓勵實行每周一天『無作業日』。周六日、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也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和總量,並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完成作業的進度。
上海: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五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
培訓機構雙減政策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北京:學科類培訓時間不得與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點30分,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點。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鍾,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鍾。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
培訓機構雙減政策要點歸納
1、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鍾,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鍾。
2、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
3、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4、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5、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鍾,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鍾,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
6、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逐步大大壓減,解決過多過濫問題。
Ⅷ 培訓機構老師的法定節假日
法律分析:跟正常上班一樣,單休周一或者周一周二(中大型機構一般在周一到周四讓老師輪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Ⅸ 學科類培訓機構在節假日不能補課的規定是否適合高中學生
適合高中學生。
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並將教師資格信息在培訓機構場所及網站顯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長和學生個人信息。
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定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和標准,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全面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進一步健全常態化排查機制,及時掌握校外培訓機構情況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單」制度。
規范培訓服務行為:
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
各地要積極完善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
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絕違規招生、惡性競爭。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Ⅹ 校外培訓機構 雙減政策
根據雙減政策,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時間段是不可補課的。學生想去校外培訓機構補課,只能夠在周一到周五,並且結束上課的時候要在線下不能晚於晚上8點半,線上不能晚於9點鍾。雙減對高中校外培訓影響大。
數據顯示,我國校外培訓行業的總體市場規模約為2萬億元。其中,中小學校外培訓的規模約佔40%。截至2020年底,國內教培企業總數超過300萬家。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校外培訓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差異化學習的需求,也暴露出諸多亂象,行業近年陷入「蒙眼狂奔」的無序競爭。
為整肅校外培訓市場,相關部門今年打出政策組合拳。4月26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將禁止留作業作為校外培訓機構日常監管的重要內容,切實避免「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6月1日,新東方、學而思、掌門1對1等15家校外輔導機構,因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原因,被處以頂格罰款。6月15日,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將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含線上線下)機構設置、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相關標准和制度並監督執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教育培訓的服務對象是差異化個體,而非全體學齡兒童。某些機構單純追求規模和體量增長,投錢營銷,忽略課程建設,加劇了自身經營風險。
[(10)培訓機構法定節假日擴展閱讀]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魏軍認為,政策設計的初衷在於規范校外培訓,使其成為教育生態的積極組成部分。雙減政策對教師影響
不得布置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教師要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
學校課後服務時間原則上不得早於當地下班時間,學校可統籌老師」彈性上下班「。課後服務主要用於輔導學生或開展科普、文體等活動,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講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