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生預防傳染病的小知識
傳染病是由各種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人之間相互傳染的疾病。
一、傳染病傳播的方式和途徑:
1、通過空氣從呼吸道傳染。如流感、流腦、麻疹、百日咳、風疹、猩紅熱等。
2、通過食物經消化道傳播。如痢疾、傷寒、甲型肝炎等。
3、通過昆蟲及動物傳染。如蚊子傳播乙腦;虱子傳播斑疹、傷寒;狗能傳播狂犬病;蒼蠅傳播痢疾等。
4、通過日常接觸傳染。如甲肝、沙眼、紅眼病、水痘等。
5、通過血液傳播。如輸血、打針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蟲卵、芽孢等污染時,成為傳播途徑
二、預防傳染病的環節:
1、控制和消滅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
三、常見預防措施
①加強體育鍛煉,保證休息,提高抗病能力。
②最佳的預防是在適當的年齡接種疫苗,例如麻疹疫苗、風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③傳染病患者要進行隔離直至病情痊癒為止。
④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少串門,以減少感染和傳播機會。
⑤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不挑剔食物,多喝開水。
⑥易感人群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⑦葯物預防,出現病情時應早診斷早治療,不貽誤病情。
四、正確的洗手方法:
1.打開水龍頭,使雙手充分淋濕,至手腕以上。
2.取適量的洗手液或肥皂。
3.搓揉雙手,至起泡沫。
4.手心、手背、指縫間都要搓揉,要洗至手腕以上。
5.要特別注意指甲縫隙處和粗皮膚紋的地方。
6.整個搓揉的過程,至少要有二十秒或以上。
7.再次打開水龍頭,讓水從手腕到指尖,從上到下地沖洗,以免臟水再次污染雙手。
8.用水沖洗水龍頭開關,再關掉水龍頭。
9.用干凈的毛巾或紙巾擦乾雙手。可以的話,也可用風干機風干。
B. 小學生怎樣預防疾病知識
1、我們在平時學習之餘,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如跳繩、跳步、打球等,只有我們的身體強壯了,疾病才不能乘虛而入。
2、我們的教室、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的新鮮,流通。
3、平時要盡量少去人多,擁擠,尤其是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
4、我們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據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6、不能偏食,平時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裡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氣好的時候要勤洗、勤曬)
8、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過於疲勞,因疲勞容易使我們的抵抗力下降。
9、對衛生防疫制訂安排的各種預防接種,我們一定要按時去接種。因為很多的預防接種,都是針對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疾病,衛生防疫部門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和麻腮風疫苗,流腦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種以後,還是可以起到一定預防的作用的。
另外,對於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來講,因為自然界中的過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蟲蠕、動物羽毛、冷的空氣,所以要特別注意:如對花粉過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公園里,鮮花房,家裡不養貓、狗等小動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我想,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幾點,一定會擁有一個強壯的身體。 中小學生常見6種疾病早預防 近視眼就好像是學生的職業病。據統計,小學生的近視眼患病率在30%到40%,初中生為40%到50%,高中生的患病率則在60%以上。一旦近視,對學習、工作都會造成一定的妨礙,所以,愛護雙眼,正確用眼才是預防近視的良方。
下面是專家開具的護眼葯方:
1、用眼不可過勞。2、近距離用眼,需要間歇性休息。3、照明亮度要適中。4、充足的營養。眼睛是非常忙碌的細胞組織,需要大量的營養和能量。5、睡眠充足。6、巧看電視。看電視其實是項極其用眼的勞動,不過也有一些竅門兒可以幫助您保護雙眼。一是看電視距離起碼在1米以外,1米半以上最好。
電視和室內光線反差不能太大,特別是在晚上不要熄滅所有燈光看電視。另外電視機的亮度也不要調得太亮。看電視半小時最好適當休息幾分鍾。7、定期檢查視力。如果視力出現下降趨勢,就要開始尋找下降的原因,也可以採取一些輔助治療手段,如針灸、按摩、點眼葯等。如果視力已下降至1.0或以下時,需到眼科散瞳驗光。散瞳後如視力有提高,屈光檢查屬正視或輕度近視,就是假性近視。此時注意愛眼護眼,視力還有恢復正常的可能。但是大部分的視力下降都是真性近視,應盡早到正規醫院驗光並配戴眼鏡。
齲齒小小蟲牙不可忽視
學生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莫過於齲齒,也就是蟲牙。其實,蟲牙裡面並沒有蟲子,而是因為咀嚼食物後沒有及時刷牙漱口,食物殘渣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產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鈣、軟化,進而慢慢形成空洞,也就是齲齒。據統計,我國兒童的乳牙齲齒患病率為80%至90%,恆牙患病率為40%。
據北京市牙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韓永成醫師介紹,預防齲齒的方法主要有三點:1、使用含氟牙膏。北京地區生活用水中含氟量較低,所以選擇含氟牙膏是個不錯的補充。這種牙膏可以使牙齒更加堅固、抗酸,可以抑制細菌,還能增加牙齒再礦化能力。
經過科學論證,長期使用含氟牙膏對身體沒有任何不利因素,是一種安全的護牙方法。2、窩溝封閉方法。實際上這是防止齲齒的最佳方法。每個人的後牙(磨牙)咬合面上總有一些深淺不一的溝,那就是窩溝。窩溝封閉是在這些容易生長齲齒的地方提前填滿高分子樹脂,隔絕外來的致齲因素。在孩子的磨牙新萌出的一年之內進行窩溝封閉效果最好。韓醫生建議,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口腔醫院的預防科進行窩溝封閉。3、早期填充。發現了淺齲後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充填治療。
另一個影響學生口腔健康的問題是牙齒的錯位畸形。這主要與遺傳、飲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最佳的牙齒矯正年齡是在12到14歲。因為這時乳牙已經替換成了恆牙。
肥胖年齡越來越小
肥胖是一種由於膳食不平衡、熱量攝入過多而引起的營養過剩性營養不良。它的危害眾所周知。據調查,兒童少年時期的肥胖有42%到80%會發展為成人肥胖,所以預防肥胖應從兒童開始。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段佳麗醫師介紹,1999年北京市城區兒童肥胖患病率已超過15%,而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進食過多(特別是油炸食品和糖類食物)。多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蓄積於體內,再加之運動不足使能量消耗降低,就會導致肥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遺傳因素。研究表明,雙親均為肥胖者,子女70%到80%會發生肥胖。
預防肥胖首先要注意合理安排兒童的飲食結構,如早、中、晚三餐熱能及營養素攝入量按30%比40%比30%比例搭配,食鹽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10g,脂肪不超過5g等。第二,兒童青少年每人每天鍛煉應不少於一小時。第三,養成細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的良好飲食習慣。第四,學校、家長要積極配合衛生部門,定期做好學生健康監測。在肥胖發生的高峰期(1歲以內、7至9歲之間)尤其應該注意觀察。體重的急劇增長和旺盛的食慾都是發生肥胖的危險信號。通過定期測量身高和體重,可早期發現肥胖兒,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對於具有肥胖傾向或家族遺傳史的兒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盡早實施運動處方。
沙眼保持衛生是關鍵
沙眼是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眼病。沙眼只是一種形象的稱呼,實際上沙眼是病瞼結膜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據統計,全國有1.2億沙眼患者,中小學生的沙眼患病率已達21.2%。沙眼是致盲的重要原因,所以預防尤為重要。
沙眼的預防有以下幾點:
沙眼俗稱臟手病,若是手已接觸過病原,再用手揉眼,病原就會在結膜滋生繁衍。所以千萬不要養成用手揉眼的惡習,如果實在感到眼癢,可用干凈的紙巾或手絹擦拭。
勤洗手。抹上肥皂後應該洗一會兒,還要注意手指縫、指甲縫的清潔。
若家中有人得了沙眼,應少到公共場所活動。在家中可使用0.5%的利福平或四環素眼膏,每人一支,堅持3到6個月的治療。盡可能用流動水洗漱。毛巾和臉盆最好單放,而且要經常煮沸消毒,並在陽光下曬干。
貧血發病率上升
由於缺乏鐵元素引起的兒童缺鐵性貧血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約有30%的兒童患有貧血,主要是輕度貧血。
缺鐵可以使機體很多含鐵酶和鐵的依賴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多種代謝過程,從而損害神經、消化、肌肉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影響兒童智能的發育,致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缺鐵性貧血與年齡有一定關系,年齡越小患病率越高。青春期時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加速,女生月經來潮,所以11至13歲是缺鐵性貧血發病的一個小高潮。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是導致貧血的重要原因。由於我國膳食中植物性鐵攝入佔70%到90%,而人體對植物性鐵吸收極低,同時維生素C缺乏也會影響植物性鐵的吸收,所以,多吃富含人體容易吸收的血紅素鐵的食物,如肉類、動物肝臟、禽蛋類、木耳、海帶、芝麻等食品才能充分地補充鐵元素。另外還要多食用水果和生食蔬菜,增加人體的維生素C的含量,以促進飲食中鐵的吸收。此外,食用鐵強化食品也可改善兒童、青少年鐵的營養狀況。
蛔蟲防病從洗手開始
蛔蟲病是中小學生最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蛔蟲的感染主要是由吃進感染性蟲卵而引起的。生活中,用於接觸蟲卵污染的地面或泥土,以致蟲卵附著於手上或指甲縫里,經口進入人體。不剪指甲,飯前便後不洗手,生吃未洗凈的瓜果和蔬菜,把手放在口裡等不衛生習慣,是導致蛔蟲的主要原因。
蛔蟲感染大多無明顯的症狀,通常僅限於輕度消化不良、如食慾不振、瘦弱、易受刺激、夜眠不安、磨牙、夜驚等。少數兒童有輕微腹痛。
蛔蟲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培養個人良好的衛生行為,如飯前便後認真洗手。即使感染了蛔蟲,也可選用安全、廣譜、高效、服用方便的驅蟲葯,如阿苯噠唑、甲苯噠唑(甲苯咪唑)和復方甲苯噠唑(復方甲苯咪唑)等葯物。
C. 有關小學生冬季常見病,傳染病的防治知識
冬季常見的呼來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源、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腮腺炎等,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防治呼吸道傳染病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避免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凈化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過室內;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
3、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4、增加營養。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5、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6、講究衛生。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
7、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
8、早發現、早治療。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葯。
D. 小學生防疫小常識有哪些
小學生防疫小常識有:
1、開窗通風,適當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能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2、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必要外出時請一定要佩戴好口罩。
3、注意衛生,勤洗手。
4、保持良好的心態。
5、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遠離薯片、辣條等不健康食品。
6、保持良好的學習、生活節奏,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有效率地學習。
7、保持適當運動,減少精神緊張,增加愉悅心理。
8、與家人一起看看書、做做家務、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9、遠離傳播途徑,避免與咳嗽、發熱病人的密切接觸,避免到醫院看望病人。
10、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家裡和辦公室,要經常打開窗戶,以保證通風。
E.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教育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傳染病預防
第三章
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五章
醫療救治
第六章
監督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第三條
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F. 冬春季傳染病預防小常識
【在南方】冬春季傳染病預防的方法措施:
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尤其是圖書館、教室、宿舍、機房等場所,要保持空氣流通,但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分鍾至30分鍾為宜,保證空氣新鮮,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
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同時,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減少心理壓力,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注意多飲水,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
生食蔬菜水果前應仔細清洗。牡蠣等貝殼類水產品應燒熟煮透後再吃。生熟分開,做到食物分開、刀具分開、餐具分開、儲存分開。
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未雨綢繆。
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外出歸來以及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都要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打掃室內衛生應採取濕式方法。傳染病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去人流密集和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比如超市、醫院、商場等,盡可能地降低接觸麻疹病毒的可能性。
接種疫苗是預防相應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兒童、中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如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流行性感冒。
未患過麻疹的人群也要及時接種麻疹疫苗,有效預防麻疹的發生。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給兒童進行風疹疫苗接種,這樣可以避免兒童發病。
不要帶病堅持上班或上學,有病要及時休息,這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G. 小學生應該怎樣預防常見傳染病的防治措施
《15堂兒童常見病預防和護理課,全年輕松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Mz2L5aqijzSH41xJBsPFw
《15堂兒童常見病預防和護理課,全年輕松守護孩子健康成長!》(完結)(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H. 小學生春季傳染病防控及飲食飲水知識講座,快,現在就要
早春 小心呼吸道疾病
冬春呼吸道疾病高發,各醫院病人人滿為患。以下就如何嚴防呼吸道疾病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人個防護。注意冷暖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對年老體弱或有慢性氣管炎、哮喘、或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更應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要接種預防流感的疫苗,天氣寒冷或大霧等情況時,處出應戴口罩。
第二、注意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辦公室、家居、公共場所要隨時通風,尤其在學校或醫院發現有感冒病人時更應使空氣流通,防止大面積傳播。
第三、戒煙。不但在公共場所要戒煙,在家庭、辦公室、學校都要戒煙。因為吸煙對個人呼吸道有損傷,易患流感,被動吸煙者受害更大,吸入的煙濃度商於吸煙者。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及國內禽流感商發階段,更應戒煙,防止呼吸道傳播。
第四、合理飲食,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中醫認為內熱易引起處感風寒,易患流感。
總之,有流感表現的病人要及時早到醫院診治,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治療,早預防,防止流感流行,更把禽流感殺死在萌芽狀態。
洗手:最有效的「疫苗」
冬春交替之際,是傳染殶的好發季節。堅持良好的日常衛生習慣,保持手和肌膚的清潔,清除並抑制存在於人體表面的病原體,不失為一種最有效的「疫苗」。
長期以來,傳染病是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有害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環境中的各種污染物以及氣候的變化,隨時有可能削弱人體的抵抗力。肌膚是人體暴露在環境中的第一道防線,要體質健康狀態,就要首先保證肌膚健康。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要想有效控制傳染病,特別是控制通過手傳播的傳染病(如痢疾、肝炎、流感和寄生蟲病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
第一、正確洗手三要求。
A、用流動的水沖手,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濕。
B、用並不能肥皂、洗手液或舒膚佳香皂均勻塗抹在手掌、手背、手指、指縫上,反復搓揉,然後用流動的水將肥皂沫全部沖洗干凈。
C、每次洗手時間不少於30秒。
第二、洗手四注意。
A、將指甲、指尖、指關節等部位的污垢洗凈。
B、將戴戒指的部位洗凈。
C、隨時清洗水龍頭。
D、洗手後用干凈的個人專用手巾,手絹或一次性消毒紙巾擦手,以防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