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高中歷史課程培訓李曉風

高中歷史課程培訓李曉風

發布時間:2022-06-06 02:12:36

A. 提分寶典的名師團隊

喬家瑞
(數學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中考版6套試卷):特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北京市數學普委會副主任。曾主編《錯題校正與錯解分析》《名師啟迪叢書》等數十部著作。參加由中科院及美國H.A.Simon倡導並主持的《中學數學示例演練實驗教材》的編寫及實驗研究工作。
薛川坪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數學第4套試卷):北京市第五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長期擔任北京五中數學教研組長,北京市東城區研修中心數學兼職教研員,科技協會教育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
吳 鵬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數學第5套試卷):北京市景山學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景山學校高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
杜明成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合肥一中優秀青年教師,多次帶高三畢業班,並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趙寶東
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教研室高級教師,日照市教學能手,日照市骨幹教師,日照市優秀教師。
胡治理
(編寫中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山東省諸城市中學數學一級教師,縣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市教研、命題專家。多年執教畢業班年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深厚的教育理論知識。
許文軍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數學第1、2、3、6套試卷):北京市第五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北京市數學學科科研骨幹,北京市東城區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東城區數學兼職教研員,北京市東城區崗位能手。
薛川坪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數學第4套試卷):北京市第五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長期擔任北京五中數學教研組長,北京市東城區研修中心數學兼職教研員,科技協會教育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
吳 鵬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數學第5套試卷):北京市景山學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景山學校高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
崔艷雯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數學第1、2套試卷):北京市第九十六中學一級教師,北京市崇文區青年骨幹教師,多次參加高考閱卷及北京市崇文區高考模擬試卷的命題工作,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崇文區優秀青年教師,曾獲北京市崇文區青年教師評優課一等獎。
范方兵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數學第3、4、5、6套試卷):北京市第五中學二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骨幹教師,北京市東城區奧賽優秀輔導員。 徐克興
(語文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2套試卷):全國知名的北京資深語文特級教師,語文高考研究專家,從事中學一線語文教學工作達40年,自1987年起,一直擔任北京四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長達18年,曾被評為「西城區優秀園丁」,被北京市西城區黨委、區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稱號,曾獲北京四中「校園丁」獎。
尹龍國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6套試卷):北京市第五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北京市東城區優秀教師,北京市東城區優秀青年教師。
劉 燕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1套試卷):北京市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中學語文教研員,北京市西城區語文學科帶頭人,中學高級教師。長期從事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出版或發表相關文章、著作多篇(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語文實驗教材、教參、教輔材料的編寫者。
吳鳳儀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2套試卷):北京市一六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早年曾任區級語文教研員、語文教研組組長。曾經參加北京市高中語文教材編寫工作。多次在門頭溝區、西城區教研中心為區語文教師做語文講座。多次獲校級以及西城區西長安街社區優秀教師稱號。晚年在北京四中培訓中心受聘,任課多年,同時在美國英語學院教授大學語文。
李 雄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3套試卷):北京四中語文一級教師,北京市西城區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西城區語文學科帶頭人,五四優秀青年標兵。
靳育紅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4套試卷):北京市市級骨幹教師,西城區區級學科帶頭人、區兼職教研員,北京市一六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連續十年任教畢業年級,教學效果突出。多次參與畢業會考命題工作,連續五年負責中考閱卷(作文部分)。2007年被教育部聘為新課程遠程研修課程(春季)培訓教師。
柳慧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5套試卷):北京市五十六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市初中備課組長,北京市西城區「我心中的好老師」。
朱知琴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6套試卷):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北京市一級中學語文教師。
盛志武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3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語文組教師,高三備課組長,教研組副組長,北京市西城區語文學科帶頭人,北京市西城區高中新課程學科指導小組語文學科指導教師。
連中國
北京市第四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北京市第四中學網校特聘教師。
何 傑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5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級教師,西城區學科帶頭人、高中新課程改革語文學科指導小組成員、教研中心兼職教研員、高考模擬試題編寫組成員。
王壽沂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1套試卷):北京市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執教北京四中30餘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10年。在詩詞教學和語言運用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訓練方法,發表了《中學生讀詩津梁》《追求語言表達》一批論著。 劉振貴
(化學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1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特級教師,全國高考化學命題研究專家,任中國教育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中央電教館研究員,化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參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學教師教學用書的編寫,並為人民教育出版社錄制了全部高中化學教材教法分析光碟,近年又主持研發了《高考化學實驗》系列光碟。
崔明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2、3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化學特級教師。連續多年擔任高三化學教師,有豐富的高中化學教學經驗,輔導的學生曾多次在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獲獎
孫兆前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4、5、6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化學一級教師,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多次獲北京市一等獎,在往屆的全國高中化學競賽中指導多人次獲一、二、三等獎,受到中國化學會的表彰。
劉彥民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綜合6套試卷):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學化學高級教師,中央電教館資源中心特聘作者,中學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優秀指導教師。
梁 凱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1、4套試卷):北京市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化學教師。
劉向榮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2、6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化學高級教師,多年從事初、高三畢業班教學工作。
郭保華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5套試卷):北京市師范大學實驗中學高級化學教師,西城區教育系統青年崗位能手。
方秀琳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3套試卷):北京市師范大學實驗中學化學教師。
陳世華
(編寫高考版化學、理科綜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湖北省化學特級教師,湖北省優秀化學教師,榮獲湖北化工學會頒發首屆「湖北中學化學獎」,現任職於湖北省鄖西縣第一中學。
楊向榮
(編寫中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江蘇省高郵市南海中學中二級教師。 李曉風
(歷史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1、4套試卷):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北京市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歷史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北京市教育科學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兼職教研員,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兼職教研員,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考試》雜志編委。
關勁松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2套試卷):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歷史高級教師,北京市歷史學科骨幹教師,北京市海淀區歷史學科兼職教研員,北京市海淀區高三歷史試題命題員。
段明艷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1套試卷):北京市匯文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崇文區歷史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骨幹教師。參與過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及教參的編寫以及中華書局出版的初中義務教育歷史教參的編寫。
劉志瑀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2套試卷):北京市育才學校高級教師。北京市宣武區學科帶頭人、高評委。北京市歷史會考命題員。《英法百年戰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走向和美》《能力型全程導學叢書》主編。《高考考生答題統計與分析(歷史)》《北京市高級中學試驗課本教學參考資料》《北京市21世紀教材》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編委。
陳 紅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3套試卷):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北京市歷史學科骨幹教師,北京市歷史學科帶頭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和教參的撰寫人。
張威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5套試卷):北京市中關村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歷史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室教研員,北京市海淀區高三模擬考試命題員。
李海峰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5套試卷):北京市育才學校歷史教研組組長。北京市宣武區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宣武區歷史名師工作室成員。北京市宣武區新高一課改中心備課組成員。發表論文多篇。撰寫的《14世紀英格蘭軍事變革述評》發表於《軍事歷史》2007年第三期。
白幼蒂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3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北京市歷史教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高級中學實驗課本·世界近代現代史》編委,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考試在線」欄目歷史學科主講教師,北京市新課程歷史學科專家指導組成員。
張文燕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4套試卷):北京師大附中高級教師。北京市宣武區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骨幹教師。參與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北京市21世紀教材--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實驗本中國歷史第三冊、第四冊、第六冊教材及教參的編寫工作。
饒 瑩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6套試卷):史學碩士,北京二十五中高級教師。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北京市級骨幹教師。
楊海霞
(編寫高考版文科綜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南省新鄉市翟坡中學。
李永祥
(編寫高考版歷史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天津市南開附中高級教師。
梁中永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南省新鄉縣一中
袁騰飛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6套試卷):百家講壇特約主講人,北京市海淀區歷史學科帶頭人,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室教研員,北京市海淀區高三模擬考試命題員,2004-2005年北京市高考命題員。 陳正宜
(生物科目主編,編寫高考版6套試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北京市生物學會理事,首都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北大教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生物學通報》常務編委,清華大學網校、北京大學網校主講教師。多年研究高考命題,高考試題評價,多次擔任高考閱卷大組長,對高考趨勢和命題情況了如指掌,對部分高考題預測率甚高。
潘 勇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1、2套試卷):生物學科骨幹教師(地市級),生物學碩士。長期擔任高三生物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優異。同時,還連續多年擔任地市級兼職教研員、兼職科研員,從事教育科研及教輔材料的編寫工作以及教師培訓工作。
黃建偉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3、4套試卷):優秀青年教師(地市級)。北京市陳經綸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校之一)高中生物教師。由於教學成績出色,從2002年9月開始到2007年,連續6年擔任高三生物教師,並擔任備課組長,帶領團隊每年高考成績都有新進步。2002年,2003年,2004年,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優秀教師;2006年,
王衛紅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5套試卷):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高級生物教師,生物學科骨幹教師(地市級),高中生物兼職教研員,北京市朝陽區高三模擬考試命題專家組成員、新課程研究小組成員。參加北京市高中生物會考的命題工作,參與近幾年來北京市朝陽區《學習目標與檢測》的修訂與編寫工作,參加海南省生態教育讀本的編寫工作。
劉乃忠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6套試卷):北京市和平街一中高級生物教師。2006年獲教育系統骨幹教師稱號。課件《光合作用的發現與實驗設計》獲北京市義務教育新課程教學資源庫項目評選一等獎。自2002年以來一直擔任高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
李 霞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理科綜合6套試卷):中學高級教師,原從教於北京市二十中學,曾獲得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現任崇文區教育研修學院研修員,負責高中教研及師訓工作。
徐傳義
(編寫高考版生物、理科綜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安徽省合肥一中高級教師。
孫烈傑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山東省高密市鳳城中學生物教研組長,中學高級教師,連續10年任教高三,教學成績突出。在工作中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市教學能手」「高密市功勛教師」,為學校的教學骨幹,中堅力量。 陶昌宏
(物理科目主編,編寫中考版6套試卷):北京市一二三中學物理特級教師。多年來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多篇文章在《物理教師》《物理通報》《中國考試》等刊物發表,曾先後被評為海淀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特級教師。
王躍飛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物理第1、3、4套試卷,理科綜合第1、2、3套試卷):北京一零一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海淀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從事高中物理教學多年,有豐富的中學物理教學經驗。
朱愛農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物理第2、5、6套試卷,理科綜合第4、5、6套試卷):北京一零一中學物理高級教師。海淀區物理學科帶頭人。從事高中物理教學多年,有豐富的中學物理教學經驗。
詹細愛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4、6套試卷):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校級物理骨幹教師,西城區物理教研室兼職教研員。多次在區、校級公開課及教科研論文獲獎。學術活動: 西城區物理教研室兼職教研員,西城區青年教師備課組組長。多次參與教材分析、參與市級教研活動;多次參與初中物理《學習、探究、診斷》編寫和校稿工作;2004年參與區初中物理考試命題和多次參與其他階段性考試命題工作。
劉 暢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1、2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北京師范大學物理教育研究生班畢業。
沈 嶸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第3、5套試卷):北師大物理系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初中物理一級教師,多年從事畢業班物理教學工作。
郭 建
(編寫高考版物理、理科綜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物理骨幹教師,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湖北省隨州市二中優秀物理高級教師,隨州市教研室兼職教研員。
齊玉勤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山東省泰山中學高級教師。
李玉霞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山東省新泰一中物理教師,中教二級。
劉 潔
(編寫中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北省邯鄲市第一中學中級教師。
周彥輝
(編寫中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北省邯鄲市二十七中學中級教師。 李俊和
(英語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6套試卷):北京四中英語特級教師,西城區英語學科帶頭人,擔任四中英語教研組組長十餘年。北京市先進教師,獲北京四中優秀園丁獎。200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中學外語教師。多次擔任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中國教育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高考備考節目主講人。目前是國家考試中心《中國考試》雜志特約編委。
周可勇
(編寫並主講中考版6套試卷):北京四中初中英語教研組組長,一級教師,西城區英語兼職教研員。所寫論文多次在市和區獲獎。編寫過十餘本教學輔導用書。
趙克險
(編寫高考版第3、4、5套試卷):北京四中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一級教師,曾在美國學習英語。在北京四中任教十餘年,多次在高三任教,曾獲青年先進教師稱號。所教學生賈楠曾獲北京市文科狀元。編寫過大量教學輔導用書,分別在北京出版社、開明出版社和外研社出版。
賈 巍
(編寫中考版第4、5、6套試卷):北京四中優秀青年英語教師,在職研究生,多次被評為區、校先進教師,目前任教北京四中初三年級。曾為全區、全市英語教師展示過公開課,頗受好評。
黃培玉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南省鄲城一中高級教師、高三英語教研組長。
申海花
(編寫中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北省邯鄲市滏春中學中級教師。
朱 珉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湖北省黃岡中學英語教師。 王樹聲
(地理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地理第4、5、6套試卷,文科綜合第4、6套試卷):北京市地理特級教師。北京師大、首都師大及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長期在北京師大附中任教,致力於地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工作,並參加教育部新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制定、修訂與新教材的編寫工作。近年來從事綜合能力測試的理論與高考命題研究,多次應邀赴全國各地講學。
王 建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2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研究會會員,北京市市級骨幹教師,區級學科教學帶頭人,《高考周刊》地理學科主編、北京市一幫一助教協會會員,主編《金榜園高考總復習》地理卷,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國基礎教育》發表了多篇文章。
吳洪連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3套試卷,文科綜合第1套試卷):中學高級教師。唐山市開灤一中地理教研組組長、高三文綜備課組長,長期從事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現任唐山市中心教研組成員及兼職教研員,全國高考命題研究室骨幹成員,河北省骨幹教師,河北省地理學科帶頭人。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大型模擬考試的命題工作,河北省地理高考、會考命題小組成員。
張麗雅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5套試卷):任教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工作期間參加過各級教科研活動,論文和課件均獲得過北京市一等獎,參與研究的教育研究課題《基於網路條件下的地理研究性學習》曾獲全國評比一等獎。
韓英英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文科綜合第3套試卷):北京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地理高級教師,北京市宣武區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地理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參與編寫了北京市九年義務教育《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等教材,多次在北京市、全國地理教學論文評選中獲一、二等獎。
徐 勤
(編寫高考版第4套試卷):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學軍中學地理教研組長,王樹聲地理教學研究室成員,《求學》雜志特約主編。一直在教學第一線,長期研究地理教學和高考,撰寫發表地理教學論文近百篇,主編地理高考教學輔導用書20餘部。
全 斌
(編寫高考版第5、6套試卷):北京師大附中地理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宣武區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地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地理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地理教學研究,參與編寫了北京市九年義務教育《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等教材,撰寫並發表了多篇高水準的教學論文,多次在北京市、全國地理教學論文評選中獲一、二等獎。1990年以來多次擔任高三地理教學工作,所教班級地理學科成績優異,積累了豐富的高考輔導經驗。與多位特級教師合作,共同編寫的學習指導叢書主要有《中學地理40講》、《特級教師談學習策略》等。
李 航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李 岳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浙江省慈溪第四中學高級教師。 梁俠
(政治科目主編,編寫並主講高考版政治第1、2、3、4套試卷,文科綜合6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政治教研組長,特級教師。北京市政治學科帶頭人。教育部「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培訓骨幹教師。《中國考試》雜志特約編委、光明日報《考試》雜志編委、《半月談》雜志特約記者。參加全國及北京市高考試卷、試題的命題分析與評價工作。
吳國英
(編寫並主講高考版第5、6套試卷):北京師范大學實驗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西城區政治兼職教研員,北京市西城區政治學科帶頭人。
張書華
(編寫高考版2套考點補充檢測卷):河南省鎮平縣第二高中任教。南陽市青年教師大賽一等獎、鎮平縣優秀教師、市骨幹教師。

B. 甘肅《教育革新雜志》2014第12期紙質版目錄列表

C.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通史是哪部

我國第一部斷代體通史是《漢書》

一、簡介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

《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二、創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

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

(3)高中歷史課程培訓李曉風擴展閱讀

一、作品鑒賞:敘事體裁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

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二、歷史地位

歷史地位

《漢書》這部史學巨著,分為紀12篇,主要記載西漢帝王的事跡;表8篇,主要記載漢代的人物事跡等;志10篇,專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種社會現象;傳70篇,主要記載各類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數民族的歷史等。

班固作《漢書》沿襲《史記》的體例,所不同的是《史記》有「世家」,《漢書》沒有;《史記》記載典章制度的部分叫作「書」,《漢書》改稱「志」。

《史記》貫通古今,不以朝代為限,所以叫通史。《漢書》紀傳所記的都是西漢一代的史實,所以叫斷代史。

斷代為史始於班固,以後列朝的所謂「正史」都沿襲《漢書》的體裁,正如劉知幾所說「自爾訖今,無改斯道」了。可見,其史學地位之重要。

《漢書》在中國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很突出。它寫社會各階層人物都以「實錄」精神,平實中見生動,堪稱後世傳記文學的典範,例如《霍光傳》、《蘇武傳》、《外戚傳》、《朱買臣傳》等。除此之外,《漢書》亦記載少數民族歷史。

《漢書》繼承《史記》為少數民族專門立傳的優良傳統,運用新史料將《史記·大宛傳》擴充為《西域傳》,敘述了西域幾十個地區和鄰國的歷史以補充,增補了大量漢武帝以後的史實,這些記載,均是研究亞洲有關各國歷史的珍貴資料。

D. 人大附歷史老師李曉風電話或其他聯系方式

喲!這個可是個人呢隱私喲!人大附中的李老師長得還是蠻好看的!

E. 高中人教版的教材——中國古代史 的編者是誰..麻煩告知,謝謝...

2004版人教版高中歷史主編:陳梧桐、李偉科。主要編寫人員:李卿、陳梧桐、余桂元、馬執斌、李偉科、庄永敏、蘇生文、王宏志、李隆庚、姚嵐、許斌、趙梅、陳其、張振海和李曉風。

F.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辦學條件


截止到2014年學校主校區和北校區共佔地面積14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00平方米。學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和文藝體育設施——虛擬科學實驗室、電子實驗室、設計技術教室、新動力英語教室和遠程教室、汽車模擬駕駛室、多媒體視聽教室、學生網路自主實驗室、基礎知識網格實驗室等多種專用教室,以及各類設備先進的學科實驗室;有現代化學術報告中心、有天文穹頂、200人網路閱覽室、陶藝教室等設備齊全的學生活動中心;有容量大、功能強、帶寬充裕的校園網;有400米塑膠跑道的標准人工草坪足球場、各種塑膠燈光球場、游泳館、藝術宮等文體活動場所,另有佔地180畝的足球訓練基地;有設施一流的餐廳和30000平米的學生公寓。 截止到2014年,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有特級教師2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6人,北京市骨幹教師20人,海淀區學科帶頭人48人,高級教師170多人,博士後及博士20人,碩士67人,參加過研究生班學習的70多人,外籍教師20人。
在職北京市特級教師名錄:
語文學科:顧泠沅、於樹泉
數學學科:劉彭芝、翟小寧、周建華、梁麗平、張鶴、湯步斌、乜全力、於金華、陳軍、高德蓮、王建民、侯立偉、王建明
英語學科:羅濱、王尚志、李玉新
化學學科:吳衛東、李有毅、謝澤運
地理學科:趙德成、王光明、羅霞
物理學科:王珉珠
歷史學科:李曉風
在職特級教師名錄參考資料: 高考成績
2015年高考成績:理科裸分700分以上33人;文科裸分670分以上5人。理科裸分650分以上283人,文科裸分650分以上21人:共計304人;文理科裸分600分以上共計412人。
2014年高考成績: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中畢業生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計170人(其中國際部21人);考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院校共18人(其中9人達到北大清華錄取線);考入中國人民大學35人(其中國際部4人)。人大附中2014屆考入國外大學110多人,其中:郭彥哲哈佛大學錄取,沈博魁被斯坦福大學錄取,胥曉宇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另外,芝加哥大學2人,賓夕法尼亞大學1人,杜克大學2人,西北大學2人,康奈爾大學5人,霍普金斯大學1人,范德堡大學 1人,艾默里大學1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4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5人,卡內基梅隆大學5人,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6人,弗吉尼亞1人。理科高考平均分650(裸分),文科高考平均分644(裸分)。
2013年高考成績: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高中畢業生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145人;考入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港校共32人;考入中國人民大學49人;考入中國其他重點大學共491人。考入國外大學105人,其中:美國哈佛大學1人,麻省理工學院1人,耶魯大學3人,斯坦福大學3人,哥倫比亞大學1人,芝加哥大學4人,康奈爾大學11人,布朗大學2人,杜克大學2人,加州大學分校13人。理科高考平均分668(裸分),全市第一;文科高考平均分638(裸分)。
2012年高考成績:人大附中600分以上414人,2011年高考成績600分以上424位,2010年有430多位同學600分以上。2012年高考,學校理科平均分是620多分,其中有60多位同學獲得了各種競賽的獎勵。2012屆畢業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獲得了保送的資格,保送北大清華的有37位同學,保送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的各2位同學。
競賽成績 學科獎項(2007—2008) 人大附中 數學 國家一等獎 3 國家二等獎 4 國家三等獎 1 省級一等獎 26 物理 國家一等獎 國家二等獎 3 國家三等獎 省級一等獎 10 化學 國家一等獎 國家二等獎 國家三等獎 省級一等獎 8 生物 國家一等獎 國家二等獎 國家三等獎 1 省級一等獎 4 信息學 國家一等獎 1 國家二等獎 國家三等獎 省級一等獎 4 合計 65 (表格中所有資料來源於人大附中官網: )
素質成績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嚴實同學在第七屆「雷達杯」中國青少年科學英才獎大賽中獲全國第一名。人大附中學生多次獲北京市中學生銀帆獎、金鵬獎及北京市十佳中學生;2008年到2014年多次獲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科學論文一等獎;獲市級以上創造發明獎100餘項,特等獎、國際金獎和銀獎共9項,國家金獎6項,獲國家專利局批準的專利5項,有3項已被廠家開發生產。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素質教育成就突出,獲得包括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在內的各類國際青少年科技發明競賽金獎6項;獲得中國各類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28項;連續三屆,共10人獲「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自2005年設立,每年僅5人獲此殊榮),7人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12人獲「明天小小科學家」一等獎。學校足球隊獲得「挪威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冠軍、亞軍;國際象棋隊兩次獲得世界中學生國際象棋競賽團體賽冠軍,圍棋獲得世界圍棋棋王賽冠軍;獲得世界中學生女子健美操個人冠軍。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藝術團多次獲得全國、北京市中小學生文藝演出一等獎。2006年,交響樂團獲得第35屆維也納國際青年音樂節交響樂組金獎第一名,舞蹈團接受文化部「春節品牌」外宣任務,2006、2007連續兩年赴美展演取得轟動效應。 2007年校合唱團赴俄羅斯參加中俄文化年的演出交流;2008年,舞蹈團赴英國參加了「中國在倫敦」的慶祝活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中學生的風采。2013年辛琦等幾位同學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辛琦同學更是獲得了中國科協主席獎、清華大學環境友好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英特爾英才獎。並獲得進入ISEF的資格。 校徽 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徽圖案主要由中間的「人」字構成,人字一撇一捺,相互依靠,象徵著人大附中的宗旨: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互幫互助,以「人」為主。人字下面的1950年則是表示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成立的時間。 校訓 崇德、博學、創新、求實 校歌 《永遠飄揚》
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愛是自然流溢的奉獻,
尊重是教育的真諦,
尊重是創新的源泉。
讓愛,灑滿心田,
滋潤出愛的綠葉。 姓 名 任職時間 胡朝芝 (1950-1956) 夏加 (1956-1959) 邸文彧 (1960-1962) 陳邦友(1967-1969)吳英傑(1971-1978)董放(1983-1984)胡俊澤(1984-1992)朱迪生(1992-1997)(表格所有的資料來源於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官網: )

G. 目前國內有哪些中學歷史特級教師

多了去了 每個省市都有一些

H. 通史體例整合整合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李曉風主編)

好好

閱讀全文

與高中歷史課程培訓李曉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市場營銷廣告戰略 瀏覽:997
2p大市場營銷 瀏覽:965
農業科技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8
市場營銷培訓哪家好 瀏覽:213
企業文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瀏覽:270
重陽節活動策劃方案飯店 瀏覽:165
農村黨員就業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279
教師全員培訓研修方案 瀏覽:873
旅遊電子商務實驗報告 瀏覽:212
2018暑假教師培訓方案6 瀏覽:261
開展網路營銷的必要性 瀏覽:263
市場營銷學北大課件 瀏覽:55
人口因素酒店市場營銷 瀏覽:800
培訓學校秋季招生方案模版 瀏覽:760
區域大崗點多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356
生鮮電商策劃方案項目概述 瀏覽:851
天之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01
電子商務營銷流程 瀏覽:157
公司文明創建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25
關於香飄飄的市場營銷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