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葯品基礎知識培訓的目的
能夠更加深入的學習
1、葯品的概念:葯品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或者功能與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
2、葯品的類別:
葯品經營許可證使用的經營范圍
包括中葯材,中葯飲片、中成葯、化學原料葯及其制劑、抗生素原料葯及其制劑、生化葯品、放射性葯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葯品。
毒麻精放等特殊管理葯品必須持有葯監部門相關批件才可經營,否則視為超范圍經營。
3.葯品的劑型
葯物的劑型主要有:注射劑、片劑、膠囊劑、丸劑、糖漿劑、顆粒
劑、散劑、口服溶液劑、混懸劑、乳劑、酊劑、栓劑、軟膏劑、眼膏劑、
滴眼劑、氣(粉)霧劑和噴霧劑、膜劑、滴耳劑、滴鼻劑、洗劑、搽劑、
凝膠劑、貼膏、透皮帖劑等。
4.葯品的規格
葯品的規格是指一定葯物制劑單元內所含葯物成分的
量。葯品規格的表示通常用含量、容量、濃度、質量(重
量)、數量等其中一種方式或幾種方式結合來表示。
5.葯品的批准文號
葯品批准文號是指國家批准葯品生產企業生產葯品的文號,是葯品生
產合法性的標志。《葯品管理法》規定,生產葯品「須經國務院葯品監
督管理部門批准,並發給葯品批准文號」。
未取得批准文號而生產的葯品按假葯論處。
6.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於2003年基本完成對批准文
號的統一換發。目前葯品批准文號的統一格式為:
國葯准字+1位字母+8位數字。
如:國葯准字H20050089
字母含義:H、Z、B、S、T、F、J
H:化學葯品 Z:中成葯葯品
B:保健葯品 S:生物製品
F:葯品輔料 T:體外化學診斷試劑
J:進口分包裝葯品
※批准文號的有效期為五年。新疆於2002完成地方葯品
文號換發為國葯准字型大小,2010年完成國葯准字型大小再注
冊,批准文號與原換發文號一致
6.葯品的批號
葯品的生產批號一般是指用同一批原料、同一加工設備,經同一次加工所得均一性的產品。
批號是進行質量跟蹤的重要標志。
7.葯品的生產日期與有效期
• 葯品的生產批號並不一定是用葯品生產的時間表示,因此葯品的包裝標簽上應同時註明葯品的生產日期。
• 葯品的有效期是指葯品被批准使用的期限,其含義是葯品在一定貯存條件下能夠保證質量的期限。
• 葯品有效期是涉及葯品穩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標識,必須按規定在葯品說明書中予以標注。目前一般葯品包裝標簽上的有效期表示方法都是用 有效期至某年某月。
2. 怎樣做好葯品知識培訓
不同專業的培訓要求各不相同,你可以通過閱讀《專業基礎知識》適當的了解一下葯品方面的知識在看一些醫葯方面的教科書,比如《常見病症診斷與用葯》《葯物史話》這些都對你有很大的幫助,你可以通過當當網購買。如果你想更深一層的去了解葯品與專業知識方面的內容你就拜訪專業人士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3. 葯學專業人員培訓教材的內容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改革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逐漸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眾的衛生服務網路」的重要決策。一級醫院和部分二級醫院將逐漸向社區服務中心轉軌,社區醫療服務迎來了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的時機。作為社區醫療服務內容之一的社區葯學服務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觀念,利用各種手段補充和完善服務內容。
社區葯學服務是以病人或消費者的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以常見病、慢性病為重點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和服務,目的是保證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葯物,從而促進病人或消費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在社區葯學服務工作中,葯師的主要職責包括運用葯學專業知識正確審核和調配處方,保證葯品的供給;宣傳普及基本葯物知識,促進葯物的合理使用。此外,葯師還應參與臨床葯物治療,協助醫生正確選用葯物,指導病人正確使用葯物,收集葯物不良反應等。由此可見,社區葯學服務並非簡單的服務項目,而是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技術性和實用性。因此,要求社區葯學專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相關的技能才能滿足社區葯學服務的需求。但是,衛生部、北京市衛生局領導指出:由於我國目前的社區葯學服務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從事社區葯學服務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為了保證社區葯學服務的水平,有必要對社區葯學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葯學知識和相關知識的培訓,在取得上崗資格後才能從事與社區醫療服務相關的葯學實踐活動。為此我們編寫了這本《葯學專業人員培訓教材》,供有志於社區醫療服務的葯學專業人員參考。
本教材以「三基」為目標,以社區實際應用為准則,力求簡明、實用、可讀。本教材共分為五篇,分別是社區葯學服務總論;社區葯事管理;臨床葯理學;社區常用葯物的葯劑學知識;社區常見疾病和葯物治療學。第一篇社區葯學服務總論中介紹了葯學服務的基本概念和葯學服務的基本內容。為了適應葯學服務的發展,不但詳細介紹了優良葯品調劑規范,還適當增加了社區葯師與合理用葯和葯學信息服務的內容。葯學服務是以人為中心的服務過程,葯學專業技術人員的言談舉止和溝通能力對於葯學服務的有效開展和獲得預期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在這一篇中還增加了禮儀與溝通方面的相關知識。第二篇社區葯事管理中介紹了葯事管理和社區葯事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為了防範醫療風險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葯學專業技術人員應當熟悉必要的應急預案和處理流程,在本篇的第二章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介紹。葯學專業技術人員在履行社區葯學服務的過程中,不但要正確、熟練地調配葯品,還要參與l臨床葯物治療,協助醫生正確選擇葯物,指導病人正確使用葯物。這就要求葯師要具有一定的臨床葯理學知識、葯劑學知識和葯物治療學知識,為此,我們從實用性出發,在本書的第三篇至第五篇,用大量篇幅著重敘述了相關知識,包括葯物的體內過程及其影響因素、葯物相互作用和葯物不良反應、老年人、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以及兒童的生理特點和臨床用葯;葯物劑型知識和社區常用葯物劑型的特點;並按照疾病的分類介紹了常用治療葯物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用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4. 葯學專業基本學習內容是
葯學專業基本學習內容:
一、課程設置
1、主要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醫用物理學、計算機基礎、形態學概論、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定量分析、儀器分析、物理化學、基礎化學實驗、葯物化學、天然葯物化學、葯劑學、葯物分析、葯理學、毒理學基礎、葯物的波譜解析、葯事管理學、專業技能實驗等。
2、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二、知識和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葯劑學、葯理學、葯物化學和葯物分析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主要葯物制備、質量控制、葯物與生物體相互作用、葯效學和葯物安全性評價等基本方法和技術;
3、具有葯物制劑的初步設計能力、選擇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葯葯理實驗與評價的能力、參與臨床合理用葯的能力;
4、熟悉葯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
5、了解現代葯學的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5. 冷藏葯品存放操作規程及冷藏葯品專業知識培訓
回答帶圖回答。
6. 一般醫葯代表培訓的內容都有什麼
RDPAC葯品推廣行為准則、RDPAC法律法規等。
RDPAC繼續教育的課程分為14個模塊,14個模塊間有強制順序的,需要完成第一個模塊才能進行第二個模塊,以此類推。14個模塊分別為RDPAC葯品推廣行為准則、RDPAC法律法規、葯物不良反應警戒1-9章、RDPAC繼續教育考試、滿意度調查表、虛擬證書獲取。
醫葯代表通過RDPAC考試後即可進行繼續教育。考試時長30分鍾,試題總數47題,單選36題,多選11題,通過分數80分,考試次數無限次。
(6)葯品專業知識培訓講義擴展閱讀:
醫葯代表專業培訓的相關要求規定:
1、MRC考試的成績單可被各會員公司用作評價醫葯代表的專業水平能力的(一部分)指標,且在此基礎上自行制訂全面評價醫葯代表專業能力的標准和體系。
2、RDPAC以免費提供MRC(在線)培訓和考試的方式鼓勵會員公司參加MRC培訓項目,考試的成績單以及完成所有培訓課程的結業證均可經由各公司及代表現有的MRC賬號查詢。
3、 醫學基礎(第1篇共14章)佔30%;葯學基礎(第2篇共4章)佔15%;葯事管理基礎(第3篇共10章)佔15%;市場概況(第4篇共3章)佔10%;行為准則(第5篇)佔30% 。
7. 葯店培訓計劃和培訓內容是什麼
提高員工工作素質和勞動技能,保證葯品經營工作中按照法規,規章和制度規范經營行為,熟練工作環節,使葯房經營工作按部就班,有序推進。
一、崗前培訓:
培訓內容為國家政策法規規章,葯品經營和驗收養護等知識,培訓時間為4學時,通過崗前培訓使員工初步了解葯品商品知識,掌握葯品分類管理的概念和意義,了解國家對葯品經營方面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培訓後通過考試檢驗培訓效果並建立員工培訓檔案。
二、政策法規培訓:
主要培訓內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葯品管理法實施細則》、《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葯品零售企業質量管理規范認證檢查評定標准》等相關法律法規,安排培訓每個專題用一天時間2小時,學習培訓方式為自學和討論相結合。
三、質量管理制度:
崗位責職,操作規程培訓,計劃在領取到《葯品經營許可證》試營業期間,理論結合實踐同步進行,安排培訓時間為每項制度(崗位責職、操作規程)1學時,共需要38個學時,通過培訓,掌握葯房工作要點、重點及工作相關要求。
四、葯品不良反應知識及准確上報葯品不良反應案例培訓:
安排培訓時間為4學時,培訓方式為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解,通過培訓,正確掌握和理解葯品不良反應的概念,定義,葯品不良反應上報的重要意義和上報方式。
五、葯品知識培訓:
葯品分類管理知識培訓,該項目的培訓在日常經營工作中隨時進行,通過培訓使員工能正確理解和規范進行葯房分類管理,要加強對新葯的引進,並通過相互學習掌握新葯的用法,用量,推薦用葯理由,並通過用戶回訪增強對新葯療效反饋和用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