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消毒隔離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有哪些
消毒隔離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有以下這些:
1、環境保護和用具保護意識不強: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意識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離意識。臨床科室用過的器械隨意、敞開放置,分類用的手套與清洗用的手套無分開、分類完畢未及時清理垃圾、消毒分類台、沖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監測消毒液濃度。
2、自我防護意識差:工作人員未嚴格著裝。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類、清洗器械時不戴雙層膠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項操作完畢未洗手。
3、執行制度不嚴:表現在包裝檯面不整潔,檢查器械清潔度不認真,敷料包裝與器械包裝同室同時間進行,過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裝載,無菌物品御載時未充分散熱造成濕包。啟閉式容器未認真檢查是否關嚴密。
4、手衛生中的特殊性: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消毒毛帥抹乾手後細菌培養,由於個體的差異,有些人結果仍超標。
整改措施
1、加強護理人員、保潔人員、護工的消毒隔離知識和技能護培訓護理人員、保潔人員、護工要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才能上崗。在工作中不斷地接受消毒隔離知識和職業防護教育,加深思想認識,增強防範意識。
2、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衛生行業標准等知識,除醫院組織的業務培訓外,科室還應每月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使其嚴格執行各項操作技術規程,並了解和掌握新進展及新技術。
3、加強環節質量管理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進行檢查和監測,對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
4、加強對日常護理工作中消毒隔離的管理,對體溫計、壓計、壓脈帶、網袋、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氧氣濕化瓶應當每天更換消毒,各種管道送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
『貳』 消毒隔離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消毒隔離知識培訓院感科清潔、消毒、滅菌是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的重要環節。它包括醫院病室。內外環境的清潔、消毒,診療用具、器械的消毒、滅菌,以及接觸傳染病病人的消毒隔離和終末消毒等措施。
消毒隔離工作的重要性
傳染病傳染問題其實最常發生的場所就是醫院,因為醫院會接收一些傳染病病人,而且一些病人在沒有確診為傳染病的時候也是會在醫院就診的,所以醫院如果做不好消毒隔離等工作的話,傳染病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在醫院的病人他們因為生病抵抗力是比較低下的,更容易被傳染,所以醫院是最應該做好傳染病消毒隔離工作的場所。
『叄』 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內容是什麼
1、對有關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2、對醫院感染及其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監測、分析和反饋,針對問題提出控制措施並指導實施。
3、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並向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或者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
4、對醫院的清潔、消毒滅菌與隔離、無菌操作技術、醫療廢物管理等工作提供指導。
5、對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
6、對醫務人員有關預防醫院感染的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工作提供指導。
7、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並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8、對醫務人員進行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培訓工作。
9、參與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管理工作。
主要職責是:
負責本科室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工作,根據本科室醫院感染的特點制定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
對醫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環節進行監測,採取有效預防與控制措施,防止病原體傳播及造成嚴重後果,降低本科室醫院感染發病率。發現有醫院感染暴發趨勢時,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並積極協助調查。
監督檢查本科室抗菌葯物臨床使用情況。
監督檢查本科室工作人員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情況。
『肆』 消毒隔離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是什麼
消毒隔離存在問題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如下:
一、消毒隔離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環境保護和用具保護意識不強:醫務人員醫院感染意識淡薄,在操作中缺乏消毒隔離意識。
臨床科室用過的器械隨意、敞開放置,分類用的手套與清洗用的手套無分開、分類完畢未及時清理垃圾、消毒分類台、沖洗池和手套,器械浸泡消毒前未監測消毒液濃度。分類前未准備好盛裝用具、器械串子。盛裝著污染器械的容器置於存放清潔物品的區域,用院未極時消毒清洗。
2、自我防護意識差:工作人員未嚴格著裝。不穿防水衣、防水鞋,分類、清洗器械時不戴雙層膠手套。不戴口罩、面罩或眼罩,每項操作完畢未洗手。
3、執行制度不嚴:表現在包裝檯面不整潔,檢查器械清潔度不認真,敷料包裝與器械包裝同室同時間進行,過期器械未重新清洗,未按要求裝載,無菌物品御載時未充分散熱造成濕包。啟閉式容器未認真檢查是否關嚴密。
洗手依從性較差。操作前未嚴格清洗雙手,接觸無菌物品前未嚴格洗手或用消毒液消毒 手;車內無菌物品放置無統一,造成用手接觸的機會增加:到病區發放無菌物品時無菌墊巾未墊好,取出櫃的無菌包未用又放回。
4、手衛生中的特殊性:嚴格執行七步洗手法洗手。用消毒毛帥抹乾手後細菌培養,由於個體的差異,有些人結果仍超標。
二、整改措施
1、加強護理人員、保潔人員、護工的消毒隔離知識和技能護培訓護理人員、保潔人員、護工要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才能上崗。在工作中不斷地接受消毒隔離知識和職業防護教育,加深思想認識,增強防範意識。
醫院管理者應建立建全消毒隔離制度和管理措施以及相應操作流程,提供合格的足量的職業防護用品,在工作中進行督導、獎懲,增強工作人員的慎獨精神。牢固樹立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各項技術操作規范,是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的重要環節。
2、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衛生行業標准等知識,除醫院組織的業務培訓外,科室還應每月組織學習醫院感染的相關知識,使其嚴格執行各項操作技術規程,並了解和掌握新進展及新技術。
從而自覺遵守醫院消毒隔離及相關制度和衛生行業標准,認真履行醫院感染管理職責,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3、加強環節質量管理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的對科室進行檢查和監測,對其存在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
護士長每天檢查消毒隔離和職業防護執行情況,定其組織召開院感防控工作會,通過以制度為目標、以管理為手段、以監測為依據的方法,保證消毒隔離的環節質量,達到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目的。
4、加強對日常護理工作中消毒隔離的管理,對體溫計、壓計、壓脈帶、網袋、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的氧氣濕化瓶應當每天更換消毒,各種管道送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集中處理。
為患者掃床時要做到一床一套一清掃, 治療車、護理車上配速乾洗手液,接觸每個病人前後要及時洗手或手消毒。加強病房管理,床單位定位放置,病床、床頭、桌椅一床一巾一摸。地面採用濕式清掃,清掃用具各病室、各區域專用胼有明顯的標識,如有污染及時消毒處理。
病室定時通風。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要進行終末消毒。各種污染物品不能在走廊或病室清理,必須放在處置室指定的容器內。
『伍』 消毒隔離培訓內容
1.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醫療廢物處理條例》。
2.重點檢查治療室、換葯室及病房等區域的布局、分區及物品擺放的合理性。
3.對於無菌物品應保證100%合格,專櫃專放,按消毒滅菌先後順序排放,包裝外應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失效期、滅菌器編號、批次、打包者姓名;包裝內應有化學指示卡,包裝應無潮濕、破損,松緊適度;開包以後標注時間,有效期24小時。
4.無菌盤:應現用現鋪,標注時間(有效期4小時),並及時更換(肌注小壺加葯)。
5.無菌溶液應標注開啟時間,根據用途有效時間為——無菌溶液有效時間≤4小時;配葯、霧化等溶媒≤24小時;抽出葯液≤2小時,故應現用現配;特殊葯品如胰島素,肌注常溫保存,輸液冰箱保存,應查看說明書。
6.酒精/碘伏容器應保持密閉,每周滅菌2次,容器上標注滅菌日期。
7.持物鉗單包裝一用一滅菌,II類環境,干罐標注滅菌日期、啟用日期和時間,4小時更換。
8.一次性無菌物品注意有效期,包裝完好(打開的不可再存放),應一次性使用。
9.治療車物品擺放有序,上層清潔(治療盤、手消液及輸注液體等),下層污染(利器盒、垃圾袋及使用後的物品等)。
10.醫務人員手衛生根據操作內容選擇洗手、衛生手消毒或外科手消毒,並定期監測消毒效果。
11.冰箱應整潔,無過期私人物品,每周清理,定期除霜,保存葯品需登記。
12.床單元晨、晚間護理,應一床一套(一次性)濕式清掃,掃床套總數不少於床位數,掃床套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
13.患者轉出、出院或死亡時,床單位應終末消毒,且病室通風,空氣紫外線照射,物表用含氯消毒劑擦拭。
14.對桌面應一桌一布,不少於床位數,用後消毒晾乾。
15.設備帶面板各管道(氧氣吸引管道)未用時封閉。
16.病室內清潔,空氣新鮮(晨晚間護理後通風30~60分鍾),地面濕式清掃,污染時即刻消毒(含氯消毒劑擦拭)。
17.每周更換床單、被罩、枕套一次,污染時隨時更換,被褥定期拆洗消毒,更換污衣,被服放於污衣袋內或治療車下層(不可再病房、走廊清點)。
18.含氯消毒液濃度達標(一般500mg/L,特殊感染2000mg/L),護理人員應掌握配置使用方法。
19.定期進行環境衛生學檢測,對紫外燈進行擦拭和強度監測。
20.葯杯每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晾乾備用。
21.止血帶一人一用一消毒。
22.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乾燥保存。
23.吸氧管/面罩一次性使用。
24.治療器械、器具如換葯包、清創包等用後先清洗後由消毒供應中心消毒,特殊感染實行雙消毒。
25.對於公共用具,如體溫計應保證數量足夠,使用後含氯消毒劑浸泡後晾乾備用,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污染時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聽診器、手電筒用75%酒精擦拭消毒。
『陸』 2020年院感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1、手衛生;
2、醫療廢物管理制度;
3、職業暴露與防護;
4、消毒隔離基本常識與流程;
5、醫院感染報告報告制度;
6、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
7、醫院感染診斷標准;
8、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9、多重耐葯菌報告流程。
『柒』 優質服務行院感方面提問的內容有哪些
摘要 院感知識提問內容:
『捌』 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全員培訓要求每日學習不少於多少學時
管理專職人員每年不少於15學時,其他管理與醫務人員每年不少於6學時。
醫院必須對新上崗人員、進修生、實習生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崗前培訓,時間不得少於3學時,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醫務人員應參加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相關知識的繼續教育課程和學術交流活動,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每年不少於15學時,其他管理與醫務人員每年不少於6學時。
具體要求有:
1、醫護人員具有熟練的無菌技術操作技能。
2、應有在職教育制度與計劃。教育方式可採用授課、知識競賽、看錄像和考試等方式。
3、應有上崗前教育及各類人員的培訓記錄。
4、醫務人員應掌握醫院感染基本知識,包括感染診斷、消毒隔離、合理應用抗生素等方面的知識。
『玖』 2021年院感新冠培訓內容有哪些
2021年院感新冠培訓內容有院感管理專職人員及感控小組成員參加有關國家級、省市級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及時掌握醫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動態。
醫護、醫技人員為重點培訓對象,針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薄弱及多重耐葯菌感染現狀進行消毒隔離相關知識、手衛生、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多重耐葯菌感染防控措施、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傳染病上報及防治等知識培訓。
院感培訓重點
院感科根據去年院感培訓情況鞏固培訓成果,持續執行科級培訓及院級培訓。院感科還根據醫務人員工種不同制定不同的學習資料組織學習,由此提高參與率,增強感染防控意識及水平。
護理員、工勤保潔人員重點進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潔用具分區使用、保潔用具清潔消毒方法、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等知識培訓。
針對新進醫護人員,在上崗前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知識、傳染病上報及防治知識進行崗前培訓,重點為院感概念及診斷標准、消毒隔離制度、手衛生、個人職業防護等。
為了不斷強化全體工作人員對預防醫院感染的認識及知識水平,把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始終貫穿於醫療活動中,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