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醫院教學的工作計劃
臨床教學是醫學教育一個非常特殊、重要的環節,臨床教學工作是我院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培養醫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的重要階段。為確保臨床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特製定本計劃:
我院臨床教學管理組織機構由醫院、業務科室組成。在管理上實行分管院長負責,醫教科是醫院教學工作的職能管理部門;臨床、醫技科室指定一名人員作為科室的教學組長,協助科主任完成教學工作任務。
一、 加強領導,成立教學管理組織機構:
1、分管院長:
醫教科組長:
秘 書:
2、成立科室教研及考核小組
內 科:
組 長:
成 員:
外一科:
組 長:
成 員: 辛躍傑 姚柱偉 鍾軍輝
外二科:
組長:
成員:
婦產科:
組 長:
成 員:
兒 科:
組 長:
成 員:
中醫科:
組 長:
成 員:
急診科:
組 長:
成 員:
眼 科:
組 長:
成 員:
放射科:
組 長:
成 員
功能科:
組 長
成 員:
口腔科:
組 長:
成 員:
二、教學計劃安排
1、根據臨床教學工作規劃組織實施全院的臨床教學日常工作。
2、執行學院臨床教學工作安排,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和總結。
3、審核臨床教師資格,完成教師考核。
4、負責接納安排實習、見習醫師,制定實習、見習計劃,對實習、見習醫師的崗前培訓、醫德醫風教育、輪轉安排、理論考試、輪轉結束前的考核鑒定等事宜。
5、負責畢業後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工作。繼續教育對象每年都應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繼續醫學等教育活動,完成規定的學分,對各衛生技術人員參加各種繼續教育活動所獲學分進行審核、登記、驗證。建立繼續教育檔案。繼續醫學教育考核合格作為衛生技術人員評聘、晉升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之一。
6、 進行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培養,以滿足醫院醫療、教學、科研功能的需要。
7、從醫、教、研三方面根據本專業不同層次師資現狀制定各專業科室師資培養計劃。
8、按衛生部規范化培訓要求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9、負責與學院的有關教學事務聯系和協調工作。
10、督促考核教研室、科室及教師教學工作完成情況。
11、組織開展評教評學工作。
12、組織開展臨床教學研究工作。
13、每年組織一次臨床教學工作會議。
14、每年進行教學工作總結。
15、組織評選先進教研室、先進帶教科室、優秀帶教老師等工作。
三、 完善教學設施
我院的教學設施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為了更好地完成規范化培
訓的各項任務,將進一步完善有關教學設施如:增加課室、示教室,
增加圖書館藏書等,為教學提供良好條件。
四、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
教師隊伍素質是完成教學計劃和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應進一步提高我院中、高級醫務人員的教學素質,改進教學方法,培養一支工作負責、學風嚴謹、帶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五、 落實教學經費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採取多渠道、多形式、上級撥款和自籌資金相結合,落實培訓基地建設及實施方案所需經費。
六、教學質量考核
1、由分管教學院長組織教學質量評估,嚴格遵循教學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安排一次以上教學質量評估檢查。
2、實行教學質量評估制度,評估小組由院級專家組成。
3、評價內容: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四部分。
4、每學期由科教科召開1次教學聯席會,各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各科室秘書及病房實習、見習醫師參加。向學生了解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方面存在的意見,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作為考核教研室和教師業績的參考依據。
5、教學活動制度化。對集體備課、組織試講、示教內容和方法、教研室主任與同行教師意見等均應做好記錄。
醫教科
二0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B. 醫學影像學專業畢業後,放射科規培可以選擇全科規培嗎如果選擇全科規培,規培完後,還能做影像診斷嗎
不可以選擇全科規培的,只能夠是什麼專業就選擇什麼培訓的,全科培訓都是醫師專業的才可以。
C. 求放射科質量控制與安全防護管理制度
不知道這個對你有用沒?
放射防護管理制度
為保障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和公眾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促進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防護條例》《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製定本制度:
一、從事使用射線裝置前,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許可,領得許可登記證後方可從事許可登記范圍內的放射工作。
二、建立放射防護責任制,配備專(兼)職放射防護管理人員,建立放射工作管理檔案。
三、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的使用場所必須設置防護設備,其入口處必須設置放射性標志和必要的防護安全聯鎖,報警裝置或者工作信號。
四、購買放射性同位素,含放射性同位素設備時,應當事先向衛生行政部門辦理准購批件,憑准購批件辦理放射性同位素的訂貨、購貨及運輸手續。
五、對受檢者使用射線進行診斷、治療、檢查時,必須嚴格控制受照射量,<br>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對孕婦和幼兒進行醫療照射時,應當事先告知對健康的影響。
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對放射工作人員的劑量監測和健康的規定,對已從事和准備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必須接受體格檢查,並接受放射防護知識培訓和法規教育,合格者方可從事放射工作。
七、發生或發現放射事故的單位和個人,發行必須盡快向衛生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報告,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事故單位應做好應急處理,二十四小時內報告《放射事故報告卡》
D. 河南2021年規培政策河南省規培錄取了不去報到有什麼處理後果
摘要 為深入貫徹落實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國衛科教發〔2013〕56號)和我省《實施意見》精神,根據《河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收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特製訂本方案。
E. 輻射工作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放射工作人員培訓、體檢及保健制度 一、 輻射安全管理小組在院長領導下,實行科主任負責制。實施放射科主任對輻射安全管理小組成員的統一領導和管理。科主任一般由學科帶頭人、高年資醫生擔任。
二、技術培訓計劃: 計劃對醫師實行不同影像學方法的輪轉學習,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學各種方法、以便發揮綜合診斷的優勢。鼓勵高年資主治醫師按人體解剖系統分專業深入鑽研培養成某一方面的專家。技術人員實施相對固定,定期輪轉,掌握放射科各種設備的操作、使用,實現一專多能;科主任全面管理好各崗位人員的工作,有計劃地安排好各級人員的專業培養和提高。
三、輻射培訓計劃:工作人員准備參加河北省輻射環境監測站組織的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知識的培訓;做到每個操作人員都進行培訓,加強操作人員的輻射安全教育,增強操作人員在輻射工作崗位的可調節性,做到輻射人員輪流上崗,盡可能達到「防護與安全的最優化」的原則。所有從事輻射的工作人員每年接受法律法規和輻射安全與防護知識的培訓教育。
四、員工體檢制度:輻射工作人員每年進行健康體檢,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以下內容:
(一)勞動者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病危害接觸史;
(二)相應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三)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及處理情況;
(四)職業病診療等勞動者健康資料。
五、員工保健制度:輻射工作人員的保健休假,根據照射劑量的大小與工齡長短,每年除其他休假外,可享受保健休假2-4周。從事放射工作25年以上的在職者,每年利用休假時間享受2-4周的療養待遇。設備安全管理
影像設備均為價格昂貴、高精尖大型設備,是進行醫療檢查和穩定影像質量的基本條件,為此,設備的安全管理尤顯重要。
1.確保機房環境條件(溫度、濕度)達標,符合機器要求,清潔防塵措施落實。
2.實行專機專人負責制和機修崗位及機房崗位責任制,責任者負有維護保養機器之責任。
3.嚴格遵守機器操作規程,使用中遇有異常應立即切斷電源,切忌「帶病工作」,並立即向機修人員申報。
4.機修人員遇有機器故障申報應立即進行搶修,待確認故障排除後,方可交付使用,並對搶修情況作書面記錄。
5.機修人員全面負責本科機器設備的管理,定期檢查機器接地的可靠性,以防電擊。
6.凡新安裝或經大修後的機器設備應按確定的技術參數標准進行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在使用中的機器應定時作性能的狀態檢測。
F. 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後要參加三年規培嗎
要。
委派單位,培訓基地和培訓對象三方簽訂委託培訓協議,具有研究生身份的培訓對象執行國家研究生教育有關規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屬於畢業後教育,這是全國性政策,是高等院校醫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生,不去規培進了醫院以後,以住院醫師身份接受的系統化,規范化培訓。
其培訓期間的生活補助由培訓基地負責發放,畢業後必須接受為期3年的規范化培訓,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6)放射科規范化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注意事項:
在醫學影像設備的不斷發展下,醫學影像技術的日新月異,醫學影像學的CT,MR,介入,普放,超聲和核醫學等亞學科逐漸建立,醫學影像學越來越被臨床醫學依賴,醫學影像技術學科也逐漸形成。
醫學影像技術現在需求還行,但卻是個經驗活,經驗越多,知道的就越多,就越吃香。將來基本工資和其他醫生差不多,但獎金明顯不如臨床大夫。不過工作輕松,壓力相對要小,福利或許也高一些。
G. 如何規劃放射科
放射科發展規劃
一、引進人才。包括核磁人才、介入人才、影像全能人才,以及機器設備維修人才。
二、擴大放射科工作場地。新大樓投入使用後,初步定為一樓的半壁江山(東邊)全歸放射科所用。現在的急診科南邊的房間成為我科醫務人員的辦公室,閱片室、病人侯診室以及醫生做增強的准備間等。急診科北邊的房間成為核磁室。北邊房間成為核磁室後,其外圍環境七米以內不得有金屬物品。現在一樓的肌萎縮病房的一半(東邊)甚至再多一些房間歸放射科所用,用於介入工作。
三、引進設備。隨著醫院的發展壯大,我們將根據醫院發展實際需要引進核磁、DSA、以及數字胃腸機。這與相應的人才引進、擴大場地相匹配,爭取在「四五」期間放射科成為一個全能全設備享有名氣的醫學影像中心。
四、人員培訓。為了拓展現有人員的醫學影像視野,不斷提高影像新技術,定期組織科內人員到外院培訓,如影像提高班,影像新動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