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九年級美術下冊 教案
01課走出神殿
執教者:張谷英中心學校毛小永老師
[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依據《美術課程標准》有關「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要求開設的欣賞課,教學活動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現象和代表作品展開,從人與神藝術主題的發展、變遷的歷史線索切入,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對照和分析,介紹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及人文主義對西方藝術產生的深刻影響。
活動一:比較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宗教繪畫作品中聖母的形象,並交談自己的感受。聯系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特徵,了解這一時期藝術以人為本,頌揚現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學,探索自然的奧秘;崇尚古典知識與學術等特點,針對性地為作品分析做出提示。通過教學活動,學習欣賞美術作品的一般方法。
活動二:聯系人文主義思想的特徵,通過題材、構圖、人物形象的動作和神態分析作品表現的情感、思想以及象徵意義。
活動三:在對時代背景和欣賞方法的初步了解的基礎上,以波提切利的《春》為例,從人物造型、寓意和藝術表現等方面進行更為詳盡的賞析和聯想,對學習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欣賞論文的寫作方法和要點做出提示,選擇最感興趣的作品,寫一篇美術欣賞論文。
資料庫介紹了文藝復興有關名詞和有代表性的藝術家,為學生搜集資料提供途徑。
學習大空間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為學習提供更為廣泛的領域。
二、教學目標
◆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鑒別不同歷史時期美術作品的特點,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
◆能夠聯系時代背景和有關文化現象,從題材內容、表現形式的特點等方面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
◆能夠運用口頭語言和小論文形式對美術作品進行較完整的評述,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三、教學思路
1.教學內容的確定
教材選用的作品從幾個方面入手,圍繞人與神的話題層層深入。首頁四幅小圖瀏覽了文藝復興以前表現原始巫術禮儀到宗教美術,讓學生對宗教的起源以及宗教美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了解文藝復興美術進行必要的鋪墊。
多那太羅、提香和丟勒的作品作為補充,以此介紹文藝復興從佛羅倫薩發生發展,而後擴展到其他地區,形成一些既有佛羅倫薩藝術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畫派的史實。
波提切利的《春》是一幅抒情的寓意畫,作為寫作論文的素材,適合於這一年齡段學生的興趣和知識水平。通過畫面氣氛的渲染,對人物造型的逐個分析,給予學生細心揣摩的空間,通過寫作體會畫家用神話人物表現現世生活理想的意圖和人文主義思想。
教學提示和作品簡介主要供學生閱讀,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其做出必要的補充和詮釋。
教學活動安排應體現一定的梯次,活動一重在畫。面的形式分析與人物情感的聯系。活動二通過對作品的理解進一步認識人文主義的思想特徵。活動三以介紹論文的寫作方法為主,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
2.教學准備
根據教學需要准備多媒體演示課件或幻燈片資料、圖示等,資料內容應注意有局部放大的細節。熟悉和准備文藝復興以及相關時期詳細的史料,並發動學生收集資料,以保證滿足課堂上學生的需求。
3.教學策略
三個教學活動一般按兩到三個課時完成,根據不同情況也可以做出調整。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課堂教學著重研究和掌握欣賞方法,利用課余運用和擴展知識。
活動一的教學從簡短的講述開始,針對人類文化史中宗教崇拜的產生和演化,圍繞人與神的主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注意促使學生在知識運用上發揮能力。如:舊石器時代的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反映的原始社會祭祀活動;埃及金字塔和司芬克斯反映當時的人對靈魂永存的希望和理解;中世紀宗教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以及有關偶像崇拜的現象等等。穿插《猶大之吻》中的故事,把話題轉向繪畫作品中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上,通過這幅中世紀藝術與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之間的重要的作品將兩個時代進行銜接,引出文藝復興美術所反映的人文主義思想特徵。
進入主要內容,欣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拉斐爾的作品《椅中聖母》。與中世紀的聖母形象進行比較,從不同角度分析作品,體會拉斐爾筆下的聖母母性的溫情和青春健美以及人文主義理想的完美體現。設置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從動態和神情,線條與構圖,色彩與質感幾個方面分析這幅作品。通過提示幫助學生從畫幅圓形外框、人物的組合、體態、衣褶等找出長短不等的曲線,理解這些曲線在構成畫面中的作用,感受整個畫面和諧和人物形象的完美。歸納色彩的配置,在基督教教義中,紅色是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是象徵天主的真理。小耶穌的黃色上衣,與聖母衣著的紅、藍色構成了調和的三原色,從而強化了艷麗、華貴的色彩。整個分析過程緊扣主題,步步深入,體會畫家賦予神話人物的人間情感。比較拜占庭壁畫《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人物肅穆的神情,發現不同時期美術對神的不同態度,圍繞人的情感這一主題,組織學生交談自己的感受,逐步理解造型表現中的藝術手法。
總結教學過程中的要點,從題材、人物刻畫和表現主題等方面給予提示,幫助學生歸納主要內容和分析方法。
活動二的教學以學生閱讀為主,結合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特徵,思考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以人為本,頌揚現世生活;崇尚理性,提倡科學,探索自然的奧秘;崇尚古典知識與學術等特點。通過問題的引導,對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進行分析。了解他們的藝術創作直接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美學理想和思想情感及對自然現象、藝術表現技法的研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不同線索,在教師的指導下更深入地分析作品,掌握一般的欣賞方法,提供搜集有關資料的途徑,為論文寫作做好准備。
活動三以波提切利的寓意畫《春》為參照,圍繞美術欣賞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展開教學。教學中注意把握學生的思維方法,從不同方面整體、細膩地觀察和感受作品,運用有關背景資料分析作品,從不同角度論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強調教材中提示的幾個方面:
1.陳述對作品的直觀感受加以陳述。概括為視覺感受和心理感覺:如明快、沉悶;艷麗、朦朧;平靜、動盪;輕柔、強烈等,和愉快、悲傷、崇高、莊重、幽默、瘋狂、神秘等。
2.探討作品的造型關系,包括形與形之間的關系、色調的處理、空間的營造、構圖等藝術表現手法。形與形之間的關系指人物、環境、物品之間的關系等;研究色調的處理一般方法,主要指色彩的主要傾向以及對比方法等;分析畫面空間的營造,如構圖、前後主次以及虛實關系等;探究藝術表現手法:如點、線、面、體積與空間,光色、材質,節奏、對比與協調。
3.結合藝術家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推測作品的含義,闡述作品中所表現的審美理想:主要從題材、內容,形式、風格入手。
4.對作品進行比較和評價,評價時充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協調和統一。以喜歡或不喜歡,為什麼等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通過了解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考作者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觀念和情感態度。
通過討論和交流,幫助學生理順思路。提供相關素材或查閱資料的途徑,提示注意事項。分析學生作業,對小論文的寫作進行必要的輔導。
四、教學選擇
活動二、三都可以考慮設置為課外活動,以閱讀為主,結合資料查閱、編撰圖文集或演示課件等小組活動,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了解文藝復興美術。這類活動的輔導著眼於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給出若干題目,利用校園網或其他途徑提供資料來源渠道,提示學習方法,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課內的教學應該是具有指導性的,抽取主要的教學內容,學習欣賞方法,歸納學生的分析結果,組織安排學習活動,展示和評價學習成果等。
五、教學建議
本課教學以一個時代為線索,揭示藝術發展的一般規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以人與神的主題切入,分析藝術主題、藝術表現的差別;以表現形式特點入手,比較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了解美術發展的概況,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
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原則是聯系生活實際,強調人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緊扣人與神的區別,提示學生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來比照作品人物表達的神情,把對人物情感的揭示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可以考慮運用類似母愛、平民的女兒、人生的意義、英雄、美好生活等話題對應作品,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充分運用生活經驗,細膩地體會作品中蘊含的人文主義理想。
在教學活動中重視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講解與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成為一個整體。
[教案]毛小永老師的教案
課目第1課走出神殿年級9年級下冊執教毛小永
教學程序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運用比較的鑒別方法,了解比較的鑒別方法的特點,掌握初步的審美經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美術歷史知識的講解與分析,結合已有美術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運用口頭語言的形式對美術作品進行較完整的評述,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一、交流:
有關人與神的話題
人類從一萬多年以前就開始有了繪畫,今天我們還可以從法國的拉斯科洞穴壁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看到奔跑的野馬、受傷的野牛和有趣的人形與手印。盡管我們還不能確定這些圖畫的真實用意,卻可以感受到它們反映出的人與自然的種種關系。在生產力極其落後的情況下,人與自然處於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呢?
議論,運用歷史知識得出: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和極為有限的知識使人們在大自然面前感到無能為力,對它產生了敬畏感和神秘感,於是產生了宗教(約舊石器時代的中期或晚期)。
《手持角杯的裸女》也是舊石器時代的雕塑,距今有25000年的歷史,有學者認為這是一位正在主持祭祀的女巫,你們的看法呢?為什麼?
(提示:對生命的崇尚、綿延後代等等)
司芬克斯》是大家很熟悉的雕像,埃及的法老們為了死後能夠升入天堂,繼續統治者的生活,花費許多人力物力來建造它們。和前人一樣,人們崇拜被自己神化了的自然一
在歐洲的中世紀,教會勢力一統天下,繪畫與雕刻藝術大都以《聖經》故事為題材並服務於宗教主題,成為教化民眾的工具。教會對於神的描繪有著嚴格的規定,人物形象作為崇拜偶像呆板而公式化,《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人文主義滲透到藝術創作之中,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開始成為主要題材,注重人的現世生活與人的尊嚴,反映人的精神風貌。
拉斯科洞穴壁畫、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圖片資料
《手持角杯的裸女》
《司芬克斯》和金字塔中世紀教堂和基督教題材的繪畫、雕刻
《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以及局部
人文主義特點(板書)
二、比較分析
(活動一內容)同樣是描繪聖母和聖嬰,我們來看看兩幅作品有什麼不同。
比較《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椅中聖母扎
學生以表格的形式歸納比較結果,從畫面的明暗、構圖、色彩、表情、動態等方面進行比較。
分別叫幾位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倚中聖母》
三、體會
讓幾個學生上台表演《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和《椅中聖母》中聖母的神態,學生之間互相評價。一定的道具、服裝
四、歸納、總結
在教師的提示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歸納、總結。《彎曲寶座上的聖母和聖嬰》一畫,聖母的容貌格外的嚴肅,聖嬰也顯得老成,有助於加強信徒們內心的敬畏之情;而拉斐爾筆下的聖母形象溫柔可愛,充滿青春的活力。
力,使人感到格外的親切,就像人世間的賢惠淑女。文藝復興最突出的特徵是與宗教神權文化相對立的人文主義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人權、反對神權,努力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有關文藝復興關術的資料,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做准備。表格(從題材、思想情感等方向進行比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鑒別不同歷史時期美術作品的特點,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聯系時代背景和有關文化現象,從題材內容、表現形式的特點等方面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運用小論文的形式對美術作品進行較完整的評述,大膽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理解。
五、了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和大師
由學生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藝術家以及作品,內容包括:藝術家生平、作品以及學生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師生給予適當的提示和補充。
學生利用投影儀展示收集來的材料
六、小論文以《春》為例,講解論文寫作的方法和要點。
1.整體感受:作品描繪的事件,畫面呈現的色調和明暗關系,人物的舉止神態,以及整幅畫給人的感覺。
2.表現形式的分析: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岡,以及構圖、色彩、人物動態。
3.對作品的理解:作者、歷史背景、作品表現的意義以及個人的理解等等。
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作品,談談與作構思,草擬一篇莢術欣賞論文。《存》以及局部圖片和相關資料
七、評價
抽取兩篇草稿或提綱進行講評,指出需要改進的問題,鼓勵個人的觀點和獨特見解,規定完成時間。
下課。學生材料
板書設計:
㈡ 初中美術課程
模塊專題內容 模塊一
美術教學與改革
專題一:初中美術教學綜述
1、初中美術教學綜述
2、美術教學中"情商"的培養
3、美術教學中創造思維的培養
專題二: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的實施
1、中學美術學科有效實施新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2、中學美術課實施德育的理論與思考
3、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美術課堂教學的理論與思考 模塊二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與評析
專題三:典型課例觀摩
1、美術教學典型課例分析(淄博 周鐵軍)
2、《字體裝飾藝術》課堂實錄及點評
3、《美術可以表現主觀情感》課堂實錄及點評
4、《讀書與藏書的情節》課堂實錄及點評
5、《中國美術輝煌的歷程與文化》課堂實錄及點評
6、《中國結設計》課堂實錄及點評
7、《美麗的色彩》課堂實錄
8、《京劇美術》課堂實錄
9、《公共設施》課堂實錄模塊三
中學美術教學評價
專題四:新課程教學評價《初中美術》
㈢ 中學美術教案的標准格式
中學美術課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色彩及色調給人的感受。
讓學生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不同的情感,抒發內心的感受。
讓學生學會多角度的欣賞美術作品,能夠分析美術作品中色彩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有個性的表現能力,並把所學色彩知識大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教學方法 :
講解、討論、欣賞。
教具准備:
多媒體電腦、凡•高的代表作、課本等。
導入新課
展示課題: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應》
1 展示兩組色彩卡片,與學生共同分析。
a 紅、橙、黃
b 藍、綠、紫
提問:這些顏色分別會讓我們聯想起什麼 ? 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
師生共同小結: 「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不同。」色彩的這一特性常被運用到藝術作品中,用它來營造氣氛和傳達情感。(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通過回答、分析使學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強烈的感情性。六個基本色相 ( 紅、橙、黃、綠、藍、紫 ) 的心理效應是色彩感情性表現的重要基礎。)
欣賞
欣賞凡•高的《向日葵》
提問:凡•高的畫,用筆、用色都很有特點。他為什麼要這樣用呢 ?
講解:色彩作為繪畫表現的手段對人的視覺情感會產生刺激作用。這是由於人在大自然的生活體驗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應。 《向日葵》用響亮的黃色和奔放有力的筆觸,把向日葵絢麗的色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從畫中,我們會強烈感受到畫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總結:通過比較、欣賞,我們知道了色彩和筆觸是繪畫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
簡介荷蘭畫家凡•高的生平及後印象派的特點。簡介俄國畫家康定斯基的繪畫風格。
通過欣賞他們的畫,使學生了解西方美術史中的重要畫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風格和特點。學會多角度的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從中了解和感受經典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
課後作業
用色彩和筆觸表現自己對四季的感受。提示:無需具體形象,用單純的色彩組合,大膽嘗試色彩的混合使用。(提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 (1) 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時也要有個性的發揮。如秋天,有的關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豐收的果實,畫面呈現明朗歡快的色調。有的則關注秋風、秋雨、落葉,畫面呈現出寂寥、悲涼的色調。 (2) 注意畫面筆觸的變化,筆觸與色彩的結合。)
紅色
在可見光譜中紅色光波最長,處於可見長波的極限附近,』它容易引起注意、興奮、激動.緊張,但眼睛不適應紅色光色光的刺激,可它善於分辨紅色光波的細微變化。因此紅色光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嚴重的時候還會給人造成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
紅色光由於波長最長,穿透空氣時形成的折射角度最小,在空氣中軸射的直線距較遠,在視網膜上成象的位置最深,給視覺以逼近的擴張感,被稱為前進色。
在自然界中,不少芳香艷麗的鮮花,以及豐碩甜美的果實,和不少新鮮美味的肉類食品,都呈現出動人的紅色。因此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以紅色為興奮與歡樂的象徵,使之在標志、旗幟、宣傳等用色中佔了首位,成為最有力的宣傳色。若裝潢商品便成為暢銷的銷售色。
火與血人類視之以寶,均紅色。但縱火成災、流血為禍,這樣的紅色又被看成危險、災難、爆炸、恐怖的象徵色。因此人們也習慣地引作預警或報警的信號色。
總之,紅色是一個有強烈而復雜的心理作用的色彩,一定要慎重使用。
黃色
黃色光的光感最強,給人以光明、輝煌、輕快、純凈的印象。
在自然界中,臘梅、迎春、秋菊以至油茶花、向日葵等,都大量地呈現出美麗嬌嫩的黃色。秋收的五穀、水果,以其精美的黃色,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
在生活中,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帝王與宗教傳統上均以輝煌的黃色作服飾;傢具、官殿與廟宇的色彩,都相應地加強了黃色,給人以崇高、智慧、神密、華貴、威嚴和仁慈的感覺。
但由於黃色有波長差不容易分辨輕薄、軟弱等特點,黃色物體在黃色光照下有失色的現象,故植物呈灰黃色,就被看作病態,天色昏黃,便預告著風沙,冰雹或大雪,因而有象徵酸澀,病態和反常的一面。
橙色
橙色又稱桔黃或桔色。在自然界中,橙抽、玉米、鮮花果實,霞光、燈彩,都有豐富的橙色。因其具有明亮、華麗、健康、興奮、溫暖、歡樂、輝煌、以及容易動人的色感,所以婦女們喜以此色作為裝飾色。
橙色在空氣中的穿透力僅次於紅色,而色感較紅色更暖,最鮮明的橙色應該是色彩中感受最暖的色,能給人有壯嚴、尊貴、神秘等感覺,所以基本上屬於心理色性。歷史上許多權貴和宗教界都用以裝點自己,現代社會上往往作為標志色和宣傳色。不過也是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的色。
上述紅、橙、黃三色,均稱暖色,屬於注目、芳香和引起食慾的色。
綠色
太陽投射到地球的光線中綠色光佔50%以上,由於綠色光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恰居中位,色光的感應處於「中庸之道」,因此人的視覺對綠色光波長的微差分辨能力最強,也最能適應綠色光的刺激。所以人們把綠色作為和平的象徵,生命的象徵。郵政是撫慰著千家萬戶的使者,因此她的代表色也是綠色。
在自然界中,植物大多呈綠色,人們稱綠色為生命之色,並把它作為農業、林業、畜牧業的象徵色。由於綠色體的生物和其他生物一樣,具有誕生、發百、成長、成熟、衰老到死亡的過程,這就使綠色出現各個不同階段的變化,因此黃綠、嫩綠、淡綠就象徵著春天和作物稚嫩、生長、青春與旺盛的生命力;艷綠、盛綠、濃綠,象徵著夏天和作物茂盛、健壯與成熟;灰綠、土綠、褐綠便意味著秋冬和農作物的成熟、衰老。
藍色
在可見光譜中,藍色光的波長短於綠色光,而比紫色光略長些,穿透空氣時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氣中輻射的直線距離短。每天早上與傍晚,太陽的光線必須穿越比中午厚三倍的大氣層才能到達地面,其中蘭紫光早已折射,能達到地面的只是紅黃光。所以早晚能看見的太陽是紅黃色的,只有在高山、遠山、地平線附近,才是藍色的。它在視網膜上成像的位置最淺。如果紅橙色被看作前進色時,那麼藍色就應是後退的遠漸色。
藍色的所在,往往是人類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和深海。古代的人認為那是天神水怪的住所,令人感到神秘莫測。現代的人把它作為科學探討的領域。因此藍色就成為現代科學的象徵色。它給人以冷靜、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
現代裝演設計中,藍與白不能引起食慾而只能表示寒冷,成為冷凍食品的標志色。如果把它作為食慾色的陪襯色時,效果是相當不錯的。
紫色
在可見光譜中,紫色光的波最短。尤其是看不見的紫外線更是如此。因此,眼睛對紫色光的細微變化的分辨力很弱,容易引起疲勞。紫色給人以高貴、優越、幽雅、流動、不安等感覺。灰暗的紫色只是傷痛、疾病、以及屍斑的色,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憂郁痛苦和不安。不少民族都把它看作是消極和不祥的色。淺紫色則是魚膽的色,容易讓人聯想到魚膽的苦澀和內臟的腐敗。因此,紫色還具有表現苦、毒與恐怖的功能。但是,明亮的紫色好象天上的霞光,原野上的鮮花,情人的眼睛,動人心神,使人感到美好,因而常用來象徵男女間的愛情。在某些地方,如果紫色用得不當,便會產生低級、荒淫和丑惡的印象。
凡•高及其《向日葵》簡介
黃色和棕色調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現出充滿希望和陽光的美麗世界。。
1888年8月文森特•凡•高開始描繪向日葵。在保羅•高更到達阿爾之前,凡•高開始構思向日葵系列作品。在給埃米爾•伯納德的信中他寫到"我在用半打向日葵裝飾我的工作室時想到,這未經粉飾的鉻黃燃燒在藍色的背景之上,從孔雀綠到品藍。
凡•高在阿爾居住期間,強烈地愛上了遍地生長的巨大的金色向日葵的千姿百態,既有緊閉的苞蕾,也有盛開的花盤,花朵的黃色呈現出豐富的色調,從深橙色到近乎綠色都有。
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在這里,他的筆觸堅實有力,大膽恣肆,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他清楚地知道:"歲月將使它們變得暗淡,甚至過於暗淡。"盡管採取了種種保護措施,這些色彩仍然消褪了原有的光澤。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簽名和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纖細的筆觸力圖表現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覺。
"在黃色背景前面的一幅十四朵花,好像我以前所畫的一樣。不同之處是這幅畫更大一些,它有一種相當特殊的效果,我認為這一幅是以更加簡練的手法畫出來的。"(凡•高)
凡•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這幅畫被認為是凡•高在黃色小屋裡面的最後一幅大型《向日葵》。
㈣ 初中美術素描教案
一、教學目的:1、學習風景構圖知識,遠、中、近景的處理方法和樹木的表現方法。2、學習鉛筆風景寫生的方法和步驟,懂得如何區別主次進行概括。抓住重點,分清層次,能畫一幅簡單的風景畫。3、 鼓勵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發現美、創造美。二、教學重點難點:1、運用構圖知識和鉛筆畫技法,畫一幅以樹木為主的風景畫2、怎樣表現和處理好以樹為主的風景畫的質感和空間感三教務長:風景寫生的范圖教學設計:一、組織教學二、導入風景畫欣賞導入。展示許多風景寫生的范圖,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揭示課題,《風景寫生》,板書三、學習新課:老師:請用你自己學過的美術知識對這幅畫進行評析。(學生發言踴躍,通過發言復習了透視、構圖知識。)老師:自然界處處存在美,要靠我們自己去發現和表現。(老師繼續展示自己在校園內寫生的美術作品。)學生:原來我們經常生活的校園畫出來也這么美呀!我也要畫一畫我們的校園。課堂外學生分組開始校園寫生,師生共同活動。四、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五、作業展示,展示學生優秀作業,請其他學生來點評,指出畫的好的地方和還欠缺的地方。六、課堂小結,請學生談談出去寫生的感受。
㈤ 如何進行美術課教學設計
初中蘇教版美術教案《你、我、他》教學設計
· 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准下的美術,以學生學習活動方式將美術學習分成四個領域,即「造型 表現」、「設計 應用」、「欣賞 評述」、「綜合 探索」。而本課屬於「造型 表現」這一學習領域。「造型 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在本教學方案中,我主要採用四個有別於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使得美術教育的實際和所倡導的主導方向相協調:
1、建立融洽的師生、同學關系。
本課是本學期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進入初中後開始學習美術的第一課,所以建立非常重要。建立融洽的師生、同學關系,不僅是教師上好課的基本要求,也為以後更好地上好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更多地關注自己身邊的新同學,多多發現身邊同學的優點,尊重他人的品質。不隨便給同學取外號,與同學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
2、以合作學習、自己學習為主
合作學習方式,既區別於獨立學習、獨立作業,又離不開自主參與,因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培養學生的互動學習,協作能力、集體主義精神,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課堂組織形式。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式、合作創作式、互動交流式、比賽評選式等幾種組織形式。
為了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更多地把時間讓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如我鼓勵學生課後去搜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搜集羅中立<<父親>>相關資料等。
3、以描繪為主,其他表現方式為輔。
在為同學畫一張肖像畫時,以描繪為主,同時鼓勵學生採用其他表現方式。學生可以用鉛筆畫,可以是用國畫、漫畫來表現,也可以用紙版畫、雕塑(橡皮泥)、剪貼畫來表現。總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擅長的表現方式來表現,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
4、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美術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新的教學改革浪潮中被廣大教育者重新審視,對其重新注入了新的意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美術教學中的評價,除了注重教師的評價外,我更加註重學習主體----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自我評價是帶有濃厚情感體驗的自我認識活動,它使學生成為了評價和被評價的主體,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決策而形成的自我評價能力,以及自我評價能力對學生自我發展的促進作用。
學生的自我評價,我主要採用語言描述和建立學習檔案袋等方式進行。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學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也大大的提高,為今後的美術學習開了個好頭。
課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能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徵,對特徵的社會屬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現人物特徵的方法,能夠大膽地運用某種造型方法表現同學的特徵。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人物的臉型和表情
教學難點:人物肖像畫的表現
教具准備:具有各種特徵的人物肖像畫和攝影作品以及有關人物肖像描寫的其他材料(如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學具准備:繪畫工具等
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教師事先把學生准備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個小箱子里)
同學們,今天我們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猜猜「他」是誰
學生每人從箱子里拿一張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誰?
同學們,在剛才的游戲中,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沒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誰,這主要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剛進初中,有些同學不熟悉)那我們這節課就來互相認識一下。
(板書:你、我、他)
二、描述特徵
說說「他」的特徵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說說「他」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仔細觀察,「他」有哪些比較明顯的特徵?(如臉型、五官、發式等)
說說「我」的特徵
每個人對自己都應該有一定的了解,誰能用較簡潔的語言准確地說出自己的特徵。(如臉型、五官、性格等)
三、說說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徵
1、《蒙娜 麗薩》
出示藝術作品
學生觀察、體驗、討論人物特徵
教師簡單介紹達 芬奇、《蒙娜 麗薩》
學生說說感受、特徵,教師總結。
看達 芬奇的《最後的晚餐》並作簡單的介紹。
2、《凡 高自畫像》
出示藝術作品
學生觀察、體驗、討論、猜想人物特徵
教師簡單介紹梵谷,增加學生對梵谷及其作品的認識。
學生說說特徵,教師總結。
3、畢加索的人物肖像畫
4、現代版的《蒙娜 麗薩》
5、探索
比較剛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這又與什麼有關呢?
學生討論、猜想。
教師總結:這主要跟攝影術的發明有關。在攝影術發明以前,像國王、王後、富商這樣的重要人物都要通過僱傭畫家來為他們畫肖像。這些肖像充滿了他們生活的線索,人們能從華麗的服裝或是嚴謹的制服上看出被畫者的身份。攝影術發明以後,畫家們開始認為逼真地再現人物肖像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開始思考創作肖像畫的新方法。他們開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尋常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思緒。這就是肖像畫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徵的表現手段
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說了人物特徵,那人物特徵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哪個方面表現出來呢?(人物頭部)
人物頭部是反映人物特徵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狀態,還有性格特徵。人物頭部的特徵主要是通過臉型、五官、和發式來表現出來的,而藝術作品又往往通過人物面部的刻畫來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突出表現某一主題。
臉型
你屬於什麼臉型?(如國字臉、瓜子臉等)
教師出示幾種常見的臉型
請學生說說各種不同的臉型具有哪些特徵?
小結:畫人物頭部時,我們應該先整體把握人物的臉型,再去刻劃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學們,你們「哭過」、「笑過」、「怒過」、「樂過」、「驚喜過」嗎?(有過)
請幾名學生上台來表演「哭、笑、怒、樂、驚」的表情。
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相互討論: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五官中的哪些變化表現出來的?怎麼變?
每組同學選取一種表情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它畫下來,並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畫。
請學生逐個分析剛才所畫的表情,畫得如何?有沒有將表情特徵畫下來?沒有的,如何改?
教師總結: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變化來實現的。(出示各種表情圖片,說清每種表情的變化規律)
感知人體比例、結構
探索:頭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之間互相「測量」「三停五眼」,並記下大體的結果。
b、請學生說一說剛才測量的結果。
c、教師出示圖片,並進行總結。
感知人體比例、結構(教師出示圖片,並進行簡介)
a、人體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體結構——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臉,感覺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體肌肉和骨骼圖
過渡:剛才,我們重點學習了人物的臉型與表情,現在我們來嘗試一下為自己或同學畫一張肖像。在畫肖像之前,我們感受一下畫家們是如何捕捉和表現人物特徵的。
五、臨摹練習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或擅長的表現方法來選擇一幅肖像畫(可以是書上,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准備的)進行臨摹。
仔細觀察你所選的肖像畫,把人物特徵用簡潔的言語寫在作業上。
六、引導評價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臨摹出畫中人物的神情嗎?
你所臨摹的畫是否得到老師或同學的認可?
(精選幾張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請填寫好評價表,並存入學習檔案袋。
七、課後延伸
請大家課後去搜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如圖片、文字等),存入學習檔案袋,並與同學交流感受。
搜集羅中立《父親》相關資料。
嘗試觀察和描繪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物,看看他們有什麼特徵?你認為還有哪些方面可以體現人物特徵?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交流導入
1、展示學生搜集的資料。
2、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搜集過程和感受。
3、欣賞羅中立《父親》。
三、授新
1、看「圖」寫「話」
出示趙延年的版畫《魯迅像》《阿q像》。
學生仔細觀察、體驗。
各小組任選其一,寫100個字左右的肖像描寫。
小組派代表讀一下,其他小組學生進行評說。
2、看「話」畫「圖」
教師出示一段人物肖像描寫,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想像,畫一幅人物肖像畫。(3分鍾左右)
肖像描寫: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創作的肖像畫,學生教師進行點評。
3、表現方法
結合圖例,簡單介紹一下油畫、版畫、國畫、素描等表現方法及其優勢。(如有學生了解的,請學生向其他學生作介紹)
4、漫畫在人物特徵表現中的特殊作用
出示漫畫作品。
學生自己體驗、討論。
說說漫畫的特點(誇張)。
5、特徵的把握
通過對人物形象整體特徵的把握,並恰當地強化細部特徵,能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情緒、年齡和職業等。
四、創作表現——嘗試為同學畫一幅肖像畫
仔細觀察人物特徵。
選擇任何一種表現方法創作肖像畫。
可以畫正面,也可以畫側面。
鼓勵適當運用誇張和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對象特徵。
在所畫的肖像畫旁寫上所畫對象的姓名和你表現他的哪些特徵。
五、引導評價
能否通過學習活動加強與同學的交流,並和同學建立友好的關系?
能否將人物特徵生動地表現在畫面上?對自己所表現的人物是否滿意?被表現的人物(同學)是否滿意?
和同學一起討論他們的作業,詢問他們對這樣的學習活動的感受,並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同學和老師如何評價你的作品?
請填寫好評價表,並存入學習檔案袋。
㈥ 浙美版初中美術說課
初中美術說課視頻
https://pan..com/s/1tc5Fmt7-BVJndp0oCVUwOQ
初中美術說課視頻|中小學美術說課視頻:曹紅芳老師美術說課_標清.flv|中小學教師資格面試 初中美術模擬上課、無生試講、微課、片段教學、說課視頻案例1_標清.flv|招教考試初中美術說課1 招教考試_標清.flv|招教考試初中美術說課1 招教考試.flv|招教考試-初中美術說課1 初中招聘教師考試面試及招教考試說課視頻專輯_標清.flv|招教考試-初中美術說課1 初中招聘教師考試面試及招教考試說課視頻專輯._標清.flv|招教考試-初中美術說課1 初中招聘教師考試面試及招教.flv|心中的色彩_上海初中美術教師說課視頻與實錄_標清.flv|完美說課式講精彩答辯.docx|說課稿.doc|說課高分攻略.flv|簽名設計_上海初中美術教師說課視頻與實錄_標清.flv|七年級美術人美版對印的樂趣 課堂實錄與教師說課.flv|七年級美術人美版 張妮妮 《面具設計製作》_課堂實錄與教師說課.flv
㈦ 急求!!!!!蘇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案
這里有幾課可供你參考,滿意的話別忘了給我加分哦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本單元為欣賞課,按教材活動1、2、3,我計劃分三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是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來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尊重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強調學生的參與合作。欣賞課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課型,可以在賞心悅目中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意識。我在對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後,決定將本課按中外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時期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這樣一條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
美術實驗教材第八冊《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並分析不同繪畫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主要作品及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3分鍾)
出示掛圖:(1)靜物;(2)蔬菜。
師:這節課我們先一同來欣賞掛圖。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哪些東西?
學生:有的說流暢的線條,有的說鮮明的色彩,有的說物象的形狀等。
教師:導出繪畫的造型要素:線條、形狀、色彩。
2.師生共同欣賞討論(39分鍾)
(1)比較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10分)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荷花》《春如線》《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對弈》
教師邊展示,邊適時講解相關知識,分小組欣賞討論,選出代表談感受。
小組甲:我認為線條在繪畫表現中的力量非常大,從我手中的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線條的表現力。
小組乙:我想談談《春如線》,從曲折穿梭的線條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線條的柔韌美,體會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時間。
小組丙:……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談出了自己對畫面中線條的理解,中國早期繪畫線條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僅可以繪形,而且可以傳神。西方繪畫運用線條的各種不同變化,來表現物象的情緒與質感。
(2)沿著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這條思路進行欣賞。(19分鍾)
展示有關印象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蒙娜麗莎的微笑》《浪子回頭》《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邊引導欣賞,邊適時介紹有關知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欣賞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組出代表談感受。鼓勵各抒己見,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
總結印象派的造型表現語言:光線和色彩。
展示多媒體課件,欣賞有關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圖片資料,分小組討論,總結後印象主義(注重形體)、立體主義(注重形體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組)的造型語言。
(3)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欣賞區分屬於哪個時期的藝術作品(10分鍾)
通過感性的欣賞自然導入課題。
拓寬學生知識面。
進行情感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分類欣賞,有助於學生思維清晰化。
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理解作品。
體現自主合作。
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3.小結及拓展(3分鍾)
教師用激勵贊賞的語言總結,最後拓展:今天,我們通過這節欣賞課,了解了各種藝術作品的不同造型語言,課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以立體派的方法來描繪「蒙娜麗莎」。
《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設計
整體教學思路
本節課學生通過對室內裝飾圖片的欣賞,感受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的重要性,並產生對室內裝飾品的喜愛之情和設計沖動;製作過程嘗試用各種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過學生親手製作的室內裝飾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單元。「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根據大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訂了本節課三個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種類;初步學習室內裝飾品的製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導入部分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組優秀的室內裝修圖片,因為是農村學校,學生很少見到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在學生興致很濃的時候,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房子漂亮嗎?你看完後有什麼感受?」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漂亮」。至於感受,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但大家似乎都有一種同樣的感受,就是特別希望這是自己的家,都想進去住幾天。於是我也認同了學生的感受:「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對於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想去追求」。這樣跟本單元的題目《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應,突出「美」這個字。
趁學生此時有興趣,我又出示了一組有裝飾品和沒有裝飾品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研究: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會很輕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結論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慎重許多,得出的結論也會准確一些。然後再讓學生口頭表述他們的理由,從效果看,還是不錯的。接著我總結學生的答案,引出課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長的篇幅,我個人覺得學生的視覺感知時間如果達不到,興趣是很難一下子培養起來的,沒有了興趣,也就不會有創新精神,也就不會有作品產生。所以我覺得引入部分還是相當重要的。
新課部分
首先讓學生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並學會一些製作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列舉了書上的一些作品,當然有些作品並不適合我們北方,尤其是農村學生。比如:刺綉。大部分的孩子都沒見過綉花針,更不知道刺綉是怎麼做出來的,所以像這樣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像「草編」「泥塑」這樣的作品,學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興趣,可以作重點講解。接著教師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欣賞,並且讓學生猜測它的材料,就在學生猜完後,教師再把它拿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近距離看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這些廢舊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並能做出漂亮的藝術品,而且這些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增強了他們設計和製作的信心,同時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變廢為寶」的設計思想。另外讓學生給老師的作品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學生興致很高,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說「有人說這兩個形象的關系是夫妻,他們起的名字叫『亞當和夏娃』」;「有的說是兄妹,她們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這樣做主要是提醒學生在進行設計作品時,不要忘記給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一定的寓意。
布置作業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拿出一個方案來。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會造成一些意見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討作品的過程不僅僅是商量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如何體現集體的智慧,最後再拿出一個方案來,並派代表口頭表述。
作業練習
學生的作業時間占整節課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足夠的時間才能保障作品的質量。學生作業時,我播放了比較抒情的鋼琴曲,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
作業展示部分
作品展示也佔了很長的時間,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用舉手,想說就站起來說,以防止有些學生膽子小,明明這個問題會,可就不敢舉手.甚至還得花時間去想該不該舉手,等他再舉手時,這個問題可能已經過去了。所以,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民主,讓學生感到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才能活躍。比如:有一個小組的作品是用白色紙筒組合到一起的,取名為「步步高」。他們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說:「每一個紙筒代表一個陷阱,要想達到頂峰,就必須經過每個陷阱。」有的同學問:「為什麼是白色的?」他們組的學生站起來直接回答:「說明我們走過的道路是清白的。」還有的同學問:「中間看起來是空的,加一根柱子會好一些。」他們組的學生回答說:「那不就成了一步登天了嗎?」從這些可以看出學生思維是非常敏捷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地釋放他們的能量。
最後作小結時,我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概括了本節課學生的表現,並引申到題目《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上來,而且還設計了一首歌,全體學生齊唱《越來越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包裝裝潢設計教案
一、課型:工藝課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對象:初中二年級學生
四、教具准備:范畫、示範包裝盒若干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作用和包裝的幾種主要形式。
2.讓學生將已學的裝潢美術知識作一次應用性的練習,提高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設計能力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興趣與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
2.難點: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並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解決造型符合陳設環境統一的問題。
七、教學具體措施:
1.教師在課外收集資料,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2.當堂示範以講清包裝盒的構造方法。
3.舉例子說明圖形,色彩和環境的關系。
4.讓學生積極提意見和動手創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慣用品。(每位學生在課前准備小剪刀、鉛筆、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紙兩張)
2.講述上節課的作業情況。(總結前幾節課的平面設計知識)
(二)講解新課
1.出示包裝盒,導入新課。說明每一面的平面設計圖案,總結學習裝飾畫的目的在於應用。現在怎樣把平面設計應用到包裝盒上。
2.商品包裝的定義與作用
商品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的媒介,它起著保護商品、介紹商品、美化商品、指導消費、便於儲運、銷售、計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樣的商品包裝能使消費者滿意,達到商品包裝的裝潢目的?提問,然後總結:(有以下特點)
(1)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穎,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方便消費者與同類商品進行直觀比較。
(3)給消費者提供方便,包括攜帶、儲存、使用以至保護、維修等。
(4)富有裝飾藝術性,能為消費者增添美的享受。
4.簡介三大類包裝的特點和作用。
(1)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是以運輸和保護商品為目的,一般採用木箱、瓦欏紙箱、籮筐、塑料袋等,將商品裝入,其裝潢可以從簡。例:電視機的外包裝,整箱的萍果等。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原包裝」)是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外貌,其包裝裝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為了銷售,除了保護商品外,還要起美化、宣傳商品,方便商品陳列展銷,方便消費者識別、選購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葉等。
(3)陳列包裝(又稱「展銷包裝」)是在銷售包裝的基礎上外加宣傳廣告,或設置的包裝蓋能撐起來露出商品部分陳列,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力的包裝形式。例:名酒包裝,咖啡包裝等。
5.包裝設計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經濟發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裝的造型及視覺設計;(3)選擇簡便、省時、省料的包裝方法。(4)選擇適合包裝檔次的包裝材料。
6.包裝盒的設計形成(分包裝盒和包裝袋)
請同學回答所知道的幾種包裝盒的形式,然後總結:
(1)折疊紙盒:是用厚紙製成的盒狀容器。厚紙先按盒展開的圖形裁切,並在折疊處作壓痕(可用小刀背刻劃),再折疊成可啟口的紙盒(課本第18頁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兩用彩色筆」的包裝盒)。
(2)扣蓋式折疊紙盒:這是盒身和盒蓋分離的折疊紙盒。在不盛裝產品時,紙盒可折疊成片狀,使用時拉開成盒,蓋扣在盒子上。
(3)抽屜式折疊紙盒:又稱屜匣盒,由盒身與抽匣兩部分組成。抽匣像抽屜狀要能塞進盒身(外殼),所以設計時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點,折疊後用粘合劑粘在折疊處的邊角即成。
(4)手提式折疊紙盒:在包裝盒體上裝有提手,便於攜帶。
(5)固定紙盒:形體比較固定的包裝紙盒,一般用紙較厚,剛性比折疊紙盒強。
7.製作步驟:
(1)構思立意:首先想好是為什麼目的而設計的,設計時要考慮放什麼物品,決定它的高、寬、長,採用哪種盒子的形式,然後用鉛筆畫出折疊紙盒示意圖(教師提供資料)。
(2)折盒:把示意圖中的實線用剪力剪掉,把虛線用小刀背刻一痕跡,然後折疊盒子。
(3)盒面設計:(下節課具體講解)
(三)布置作業
要求同學設計並製作一隻放置美術用品的專用盒,可在課後完成。
(四)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布置下節課需帶的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盒、水罐等)
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教案
文章摘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開展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與古鎖對話,了解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在實地參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討,指導學生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並進行評點和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賞析和設計能力,在活動中還嘗試探討了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編寫調查報告;點評、展示美術調查報告。
這是一堂校本課程教學案例。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是用美術新課程標准作指導,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美術鄉土課程資源,將徽州當地的民間古鎖作為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把課堂從學校教室延伸到社會的展覽館中,讓學生面向這一特定的大課堂,通過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學會欣賞古鎖、研究古鎖,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提高設計能力。本課例是首次在我校實施,是一堂探索性的新課改美術課。這堂課的設計初衷來自於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的感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號召我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在參觀該館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就是最好的美術鄉土教材,我們不妨將它利用起來作為大課堂,把學生們帶到這里來上一堂以古鎖為主題的美術社會調查課。並將此課展開,開展系列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想法,就得付諸行動,時不我待。於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訂了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系列活動的計劃,並積極同「黃山徽蘊鎖展館」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商量活動事宜。這次活動得到了該館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後,就著手帶領學生實施活動計劃。該活動的教學流程是參觀學習調查積累——設計古鎖美術調查報告——學生的作品並展示、點評。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設計過程中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課程資源分析
古老的徽州,人傑地靈,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且徽學底蘊豐厚。作為當地的古鎖文化,更是一絕。它注重實用,外形美觀大方,具有兩重屬性,屬工藝美術范疇。如進一步發掘其文化內涵,它又是徽學研究的一項內容。「黃山徽蘊鎖展館」匯聚了明清時期精品古鎖三百餘種,六百餘件,其中多數是徽州地區的歷史遺存。這是學生們學習美術課的最好的課程資源,它切時切地,教學內容獨具特色。本課既是一堂參觀欣賞課,又是一堂設計應用課,更是一堂美術社會調查課。學生們通過本課學習一方面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賞水平;再者可以鍛煉設計能力;第四可以學會美術社會調查。本課具有綜合實踐的性質。還具有課程時間、空間、形式的拓展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術基礎,對美術參觀欣賞活動興趣濃厚。在活動的時間分配上,除了集中參觀外,還可獨自利用周末抽時間參觀。他們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美術資料,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
三、活動開展過程
這次教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需要三~四節課完成)
第一階段:做好活動准備,引導學生參觀
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前,向學生們講解參觀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明確這次活動的意義,做好參觀的准備工作。待一切就緒,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地點,參觀活動用六個字概括,即聽、看、畫、記、拍、動。一是「聽」,當學生們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為學生作了生動具體的介紹。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比如:古鎖的來歷、實用性、發展情況、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等,要聽清楚;二是「看」,學生們通過看的活動,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古鎖的形狀和圖案仔細觀察,邊看邊比較邊分析,把古鎖的年代、古鎖的形狀、古鎖的內部花紋,觀察透徹,看清看透,掌握一定的特點;三是「畫」,要求學生們畫一些有趣味的古鎖,學生們通過畫鎖,從看的過程進一步深化了解古鎖的結構比例,認識外部形狀和內部圖紋。教師在輔導學生畫鎖時指出:各種古鎖的形狀設計都是從生活中來,生活是藝術設計的寶庫;四是「記」,記筆記是要求學生們把聽到的講解員介紹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還可在活動中記錄一些介紹古鎖的短文和自己認為有興趣的內容。記筆記是搜集素材的一種方式。還有助於我們增強記憶;五是「拍」,攝影拍照、收集資料,對同學們來說有真實、清晰、快捷的特點。但在拍攝取景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構圖的完整性及光線的強弱變化。在學生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照相機,這項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六是「動」,動即學生動手,參與開鎖活動。講解員在二樓表演指導打開箱鎖的過程,學生們積極觀看,之後,還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用鑰匙打開鎖在箱上的鎖,這項活動學生們最感興趣。
接下來是同學們在館中自由參觀,並提出問題讓講解員釋疑。因每位同學對各種古鎖欣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可由講解員、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因勢利導。比如:魚鎖設計和植物鎖設計是系列性的。同學們可抓住一個系列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整理古鎖材料,編制調查報告
這個活動在校內教室里開展。課前同學們將搜集古鎖的素材准備好,放在課桌上。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介紹美術調查報告知識。教師問同學們,對美術調查報告是否了解。學生們回答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師補充:調查報告一般是用文字形式表達的。它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後所寫的書面報告。其種類主要有:推廣典型經驗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問題真相的,問題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們學了美術知識,就來一個創新,以古鎖為主題,利用工藝美術的內容和美術的形式來製作一份調查報告。美術調查報告分三個部份組成,①文字標題。②前言或導語。③調查報告的主體。既然是美術調查報告,在設計和製作上就要突出美術特點。要生動活潑,富有新意。教師舉例示範,啟發學生學習思路。比如:標題的美化,內容版塊的搭配、穿插,主體中的繪畫、攝影圖片、表格、簡短文字說明等之間的關系,都要處理得和諧融洽。總之要圖文並茂,富有藝術性。在設計上要遵循變化,統一原則。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討論製作手段。學生們熱烈討論,師生共同歸納:①手工製作。②電腦製作。③手工、電腦相結合製作。
活動一:請同學們為徽州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擬題目,要求既突出主題,又簡潔明了。
學生們經過商量研討後,擬出以下標題:
1.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
2.古鎖與徽州文化
3.古鎖面面觀
4.徽州明清古鎖比較
5.小古鎖大課堂
6.鎖的故事
7.與古鎖對話
8.徽州古鎖知多少
教師肯定學生們所擬的題目,指出這些題目都很好。下一步是同學們如何圍繞題目運用一定的形式設計版面內容。這里又有以下問題,要求同學們討論:(1)選擇用哪些古鎖作為美術調查報告內容;用什麼形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2)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如何理解。同學們討論後各抒已見。教師歸納:既然是以徽州古鎖為主題的美術調查報告,那麼內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題,體現美術特點,富有新意。就鎖本身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在明清這一特定時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團聚,把好的物產帶回徽州,同時隨帶些精美的鎖具,又經能工巧匠創造性的製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風情的吉祥圖、書法及文字雕刻在鎖體上。體現了徽州人的勤勞和智慧,形成了獨特的徽州耕讀文化和康寧田園生活,同學們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後掌握其造型特點、材料特點和工藝製作特點,通過認真思考,構思設計美術調查報告方案。
活動二: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設計版面草圖。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的設計草圖完成後,師生共同討論評點各小組的設計效果。
例(1):題目是「走進徽蘊鎖展館」。同學們設計的程序是導言、館藏簡介、古鎖的分類(附古鎖圖例),徽州明清古鎖的形狀特點。
點評:該調查報告的版面設計整體感強,內容安排合理,圖文並茂,舉例也很有特點。
例(2)題目是「打開藝術的大門,從鎖開始」,設計的版塊有「走進鎖的世界,古人的發明」,「未來的創造」,「徽州古鎖藝術插圖」。
點評:該版面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文字與圖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動、靈活、手工製作較熟練。
例(3)題目是「徽州古鎖知多少」,設計內容有「鎖的起源」、「徽州古鎖的種類」、「徽州明清時的古鎖」、「徽州古鎖的形式」、「徽州古鎖的工藝」等。
點評:該調查報告設計內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鎖同徽州文學、風俗、美術形式特點和製作工藝相結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穎,發掘較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例(4)題目是「與古鎖對話」 ,版面內容有「中國最早的鎖」、「鎖的發展」、「徽州古鎖形狀對比」、「古鎖內部紋飾圖案舉例」、「古鎖的材質」等。
點評:該版面設計內容生動、形式感強,文字言簡意賅,圖案變化豐富,設計版面的整體性把握的較好。
以上是例舉學生設計方案的一部分。當他們的設計方案初步擬定後,即著手製作版面。
活動三:發揚合作精神,大膽製作,細心收拾。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投入版面製作過程。在活動中,同學們各自發揮特長,積極合作。比如有的同學美術字寫得好,有的同學繪畫基礎好,有的同學文章寫得好,有的同學運用電腦較熟練,教師就號召同學們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小組內積極配合,發揮特長,共同做好古鎖美術調查報告。
由於一節課時間有限,學生們的製作任務在課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課後繼續完成。
第三階段:講評古鎖調查報告,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活動一:教室內播放輕音樂,增強課堂氣氛。教師展示學生們的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供學生們欣賞,學生們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感想。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先講一講本組作品的製作過程和經驗,再發表對其它組作品的看法。當學生們發言完後,教師再來歸納、補充、總結。並對每一張作品仔細認真點評。(包括:版面設計、內容圖例、色彩文字、花邊、美術字等),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案。
活動二:教師問:同學們對古鎖欣賞與研究有何收獲?同學們高興地回答:這次活動有很大的收獲。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開闊了眼界,學會了用美術角度來欣賞和研究古鎖、設計鎖的造型、製作美術調查報告。還初步了解了古鎖與徽學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提高了美術欣賞水平,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養,學會了學習方法。教師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有幾種?同學們欣賞大家製作的作品通過比較後得出答案。現實告訴我們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多元的。要使美術調查報告品生動,就要反對程式化。(師生舉例說明)。教師問:對於古鎖,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基本上能用一句話概括。比如,古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鎖與勞動同發展。
活動三:師生共同把古鎖美術調查報告集中起來,有條有理地布置在學校操場上的宣傳欄內,向全校學生展示。
活動四:待布置宣傳欄任務完成後,教師接著布置下一節美術課的預習任務,課題是「同學共同參於,設計一把新鎖」。要求學生們在課後收集美術資料,思考設計思路。設計資料可以上網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術參考資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發現。學生們做好一定準備,以便在下節設計課中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