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專題研修班培訓內容

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專題研修班培訓內容

發布時間:2022-05-31 18:38:50

Ⅰ ,「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學習體會、散文、詩歌等徵文作品及繪畫、書法、戲劇、音樂,

有關新時代創業奮斗精神文章很多,在這些文章中有一篇學習體會文章《念人筆下的新時代青年》,該文章寫得很到位,有說服力,回答了新時代青年應該具備的思想素質與條件。有空的話,可點擊看看,很有教益。祝你學習進步,生活開心。

Ⅱ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大學生應當把愛國主義真正地放在心中,樹立起愛國主義的精神。愛國主義的含義不僅要對祖國的同胞有強烈的認同感,同時也要對祖國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

2、要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愛國主義不能感情用事,而要從大局出發,理性行動。

3、要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相信我們偉大的祖國,努力建設祖國,使我們的祖國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緊密結合起來。

4、要堅持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團結協作、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作風,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尋求突破。

5、要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了解社會的基礎上提出真知灼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立足中國,放眼世界,堅持從推動國家發展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發,不斷在為祖國和人民的奉獻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2)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專題研修班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精神,指的是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

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悠久和偉大,是因為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感情,一種對於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這種感情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千百年的凝聚,無數次的激發,最終被整個民族的社會心理所認同,升華為愛國意識,因而它又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對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Ⅲ 論述新時代青年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要順應時代主題,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初級階段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作為愛國的第一要務當今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首要任務是發展,最不願意看到的東西是停滯和動亂。又好又快的發展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根本條件。因此,我們今天所提倡的愛國主義,首先應該表現為自覺地服從國家發展的大局,樹立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同理想,通過投身於改革和發展的實踐,為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做貢獻。如果背離時代主題和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談愛國主義,就會變成隔鞋搔癢。年青的一代是發展的生力軍,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我們的愛國主義,不僅要表現為有愛國之心,而且還要表現為有報國之志、建國之才,要把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自覺地結合起來,為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共同理想,就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為振興中華做好知識、才能上的准備,並積極參與各項有益於社會發展的實踐。要向錢學森等老一輩知識分子學習。現在,有些人的愛國只是表達為一種網路「情緒」;許多人在擇業時拈輕怕重,主要是看薪水高不高、待遇好不好,這當然不能理解成是不愛國,但是其中少了一份英雄主義的悲壯和理想主義的激情,多了一分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算計。於是,他們的愛國主義在知與行上就表現出明顯的反差,有時候就出現愛國不如愛自己,社會責任抵不過個人利益的矛盾。
2要關心民生,體恤民苦,建立與廣大群眾的深厚感情,自覺地為群眾謀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縱觀歷史,能夠作為「本」的人是不一樣的。在古希臘,奴隸和婦女不被當作城邦市民看待。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從反對封建主義和教會專制的角度出發,高舉人性的大旗,反對以神性壓制人性,「發現」了人的價值、尊嚴和才能,弘揚了人文精神,但是他們所講的「人」往往是抽象的人。在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以後很長的時期內,對婦女、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同樣存在歧視,所以,直到20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的工人運動、婦女運動和民權運動還風起雲涌。當下,西方的人本主義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演變成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代名詞。既使如此,也抹殺不了人本主義思想的光輝。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人本主義的內容。諸如「仁者,愛人」的仁愛思想;「民貴君輕」親民思想;「樂民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憂者,民亦憂其憂」的憂樂觀念等。但是,長期的封建專制和「官本位」傳統使這些思想相形見絀,不可能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流。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所謂「人」都是具體的、社會歷史的人,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的主體地位是有差別的,因此能作為「本」的人也是有所指的。在當代中國,「以人為本」的要義是「以民為本」,即以廣大群眾為本,以他們的利益和要求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因為: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國體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最大的利益主體,也是最終的建設主體,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都是為了人民,也只能依靠人民。執政黨要堅持執政為民的理念,從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教育還不太發達,能夠享受高等教育的人還不多,大學生是社會的寵兒,愈是這樣,大學生愈是要注重培養自己與廣大群眾的感情,關心民眾疾苦,關注群眾的需要,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人民的前途和命運自覺地結合起來,把愛祖國和愛人民有機統一起來,千方百計地多為群眾謀利益,知道感恩父母、回報社會、服務人民。沒有對廣大群眾的真摯和純朴的感情,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疏遠「草根」的「精英」,自己奮斗的目標就是狹隘和自私的,就只會囿於個人的小天地,不會有大志向,難有大作為。
3要努力學習科學發展的理論和知識,為將來的工作實踐做好理論上和技能上的准備中國需要發展,發展必須符合科學。科學發展的要義是發展,其前提是「科學」。科學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運動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是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知識體系。只有掌握了發展過程中的科學道理和規律,按發展內在的規律性來謀發展、促發展,發展的目標才能實現。反之,如果不尊重科學、主觀盲幹,就會釀成這樣或尋樣的失誤。從實踐上看,發展是所有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但不發達也是其中大多數國家的命運。其中的原因當然很多,也很復雜,但缺乏科學的謀劃、有效的運籌和科技創新的支持是一個重原因。就我國而言,有幾個障礙在妨礙著科學發展:一是認知障礙,就是對發展內在的規律性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全,於是,雖然有發展的迫切願望,但是由於不符合發展的規律,干一些傻事、蠢事,難免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二是利益障礙,就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不同的利益主體在利益的驅使下,有時寧願選擇違背科學甚至反科學的發展策略,為個人或本單位的一己之私,干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事,形成實現好的發展在技術上可行但在利益上不可行的情況。三是體制障礙,由於體制不合理,導致對發展的謀劃、引導、控制、監督、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不科學、不合理,扭曲了發展的內在機制,從而使發展不能夠充分尊重科學、體現科學精神、按科學規律辦事。大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是實現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學生階段,首先應該把自己追求國家民族發展的良好願望化做學習的動力,努力學好科學理論知識,關心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展中正 輸入你的答案...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眼光、科學思維,養成懂科學、用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的良好品質,為投身於科學發展做好知識上、技能上和品格上的准備,對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認知和體驗,搞好理論武裝,為將來的實踐打下良好的思想和知識基礎。

Ⅳ 如何讓愛國奮鬥成為時代風尚

愛國、奮斗、使命、擔當已成為新時代的熱詞,也成為新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內涵和行為特質。

日前,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印發通知,要求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開展好這項活動,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發揮典型引導,讓愛國奮鬥成為時代風尚。

詩人海涅說過:「誰不愛自己的祖國,他就不屬於人類。」王淦昌與鄧稼先,為研製「兩彈一星」,離家28年,家人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為了保密,王淦昌改名為王京。一年除夕夜,兩人在帳篷里相互敬酒,鄧稼先對王淦昌說:「叫了王京同志幾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此情此景,彰顯愛國情懷,展示奮斗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精神賡續,薪火相傳。一代代知識分子傳承老一輩人愛國奮斗的優良傳統,提升著精神高度,創造出嶄新業績。黃大年是大家公認的「科研瘋子」,堅持「振興中華,乃我輩責任」;李保國把自己變成農民,堅持「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南仁東仰望星空,腳踏實地,20年做一件事,只為打造世界最大單口徑巨型射電望遠鏡;鍾揚一生做著種子夢,只求守護祖國植物基因寶庫。他們把對祖國的忠誠之心,對知識的熾熱追求,轉化為報國豪情、奮斗激情,在時代的洪流中書寫出壯美人生。

來源人民日報

Ⅳ 請你就新時代,我國知識分子應如何在工作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提出三條建議

首先,每個公民必須要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其次,要從思想上、知識上充分裝備自己,為祖國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最後,自覺維護已取得的革命成果與建設成就,維護祖國的穩定統一。

Ⅵ 愛國主義教育學習內容

為了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我們首先回顧一下新中國成立以前的中國和世界。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僅封建社會就經歷了兩千多年。到公元1840年,英國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中國進入了近代。從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國社會變化空前劇烈的時期,是中國落後挨打並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是中國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斷覺醒,為了國家獨立、民主和現代化而奮起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統治的時期,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期,是舊中國走向新中國的關鍵時期。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被套上不平等條約體系的枷鎖。那時候,西方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期,急於在世界各地尋找殖民地並開拓世界市場,促使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為此不惜發動戰爭,包括20世紀上半葉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國因為長期固守封建制度,特別是明末清初實行海禁政策,封閉了國人的眼界,鄭和下西洋那樣壯麗的情景不能再現。清初雖然出現過康乾盛世局面,但依然是在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發展,比起資本主義取得的生產力進步,中國在總體上是大大落後了。這就使中國在突然面對西方勢力來侵的時候,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世界上所有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紛至沓來,都想從中國身上瓜分一塊肥肉。尤其是甲午戰爭後,歐美列強看見東方剛剛崛起的小國日本打敗了中國,便認為中國這個東方巨人已經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這個巨人「遺產」的時機已經到來,便紛紛在中國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獲得各種政治、經濟利益。清朝朝廷名義上保持著獨立的地位,但中國實際上瀕臨被瓜分的境地。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中國首都三次被外國武裝勢力佔領:第一次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清朝朝廷「北狩」熱河,被迫簽訂下《北京條約》;壯麗無比、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被侵略者毀之一炬。第二次是在1900年8月,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清朝朝廷倉皇逃亡西安,後來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八國軍人分治中國京師,為了侮辱中國,他們在紫禁城舉行分列式,武裝通過皇宮。第三次是在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首都南京,實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釀成歷史上極為少見的人間慘劇,中國被迫遷都重慶;此後,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踏遍了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大半個中國的領土。

閱讀全文

與知識分子愛國奮斗精神專題研修班培訓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聚商合一電子商務 瀏覽:917
家長教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03
廣州芬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08
校園安全培訓計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833
網路營銷手段的分析重要性 瀏覽:587
做網路營銷好還是電銷好 瀏覽:746
黨支部建設培訓方案 瀏覽:166
網路營銷推廣買什麼書 瀏覽:820
村換屆培訓方案 瀏覽:352
時間管理培訓方案 瀏覽:695
創意營銷方案例子 瀏覽:178
項目策劃方案ppt模板 瀏覽:239
校園電子商務系統 瀏覽:576
淮安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 瀏覽:778
連雲港電子商務發展 瀏覽:169
轟趴館開業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50
集團公司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977
電子商務中國 瀏覽:965
國慶促銷活動視頻 瀏覽:824
海底撈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