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培訓機構去哪裡投訴
法律分析:1.投訴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訴。2. 投訴官方的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關部門投訴。3. 無論哪類教育機構有違法行為,都可以通過「315「消費者之聲」平台,進行舉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❷ 培訓機構投訴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投訴培訓機構應當向消費者協會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❸ 怎麼舉報補課機構
法律分析:校外培訓機構是縣域管理,所以可以向當地教育局舉報。舉報的內容要明確,比如無證辦學、虛假宣傳、辦學條件不達標、收費未公示、教師無教師資格證、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之類,基本這些屬於教育部門監管的內容。投訴點應當明確。比如收費,關鍵是收費標準是否公示(就像你去飯店吃飯,菜單上必須附有價格,而不是吃完再告訴你多少錢),而不是收費多少,未公示屬於違規,已公示的話收多少都沒問題。再比如「說了很多不實消息」這種,除非是合同上的書面承諾,否則別說舉報,就算你告到法院也告不贏,因為舉證責任歸原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百三十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是指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校外培訓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等未成年人安置、救助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早期教育服務機構;校外託管、臨時看護機構;家政服務機構;為未成年人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其他對未成年人負有教育、培訓、監護、救助、看護、醫療等職責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二)學校,是指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專門學校。(三)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
❹ 怎麼投訴教育機構最有效
法律分析:1.投訴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訴。2.投訴官方的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關部門投訴。3.無論哪類教育機構有違法行為,都可以通過「315「消費者之聲」平台,進行舉報。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要求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
❺ 哪裡可以投訴教育培訓機構
關於課外培訓機構的事情,讓很多的教育局非常的頭痛,絕大部分的在校老師也會去課外培訓機構教書。而且還有一些老師的行為,更加的過分,有一部分的老師在自己開了課外培訓機構。以後就不會把課本上面的重點放在課堂上講,只會放在課外培訓機構上講。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耽誤了很多學生的學習進度。
家長想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優秀,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不應該操之過急,相信所有的人也都聽說過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操之過急只會適得其反,也只會讓自己後悔。
❻ 投訴培訓機構找哪個部門
法律分析:投訴培訓機構可以找消費者協會投訴。國家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
法律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❼ 怎麼向教育局投訴舉報培訓機構
消費者發現教育機構的違規行,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投訴,官方的教育培訓機構可向當地的人社局或教育局相關部門投訴。同時,無論哪類教育機構有違法行為,都可以通過「315「消費者之聲」平台,進行舉報。
這個要看這個機構領取的營業執照經營內容。如果是教育類的,那麼就向當地教育局舉報;如果是其他經營內容,那就向工商局舉報;當然你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當地電視台舉報予以曝光。
(7)怎麼投訴培訓機構多迪擴展閱讀
舉報平台
人民網教育頻道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同時為廣大網友提供消息、評論發布的平台,如果您對教育有獨到的見解、對新聞事件有自己的評論、發現教育的哪些弊端或者發現一些教育機構有不法行為都可以給我們投稿,教育頻道將認真履行媒體的職責,及時處理您提供的信息。
❽ 怎麼有效投訴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無理取鬧,有以下幾種投訴方法:
1、向你們當地的市場監管局投訴。
2、向你們當地的12345熱線投訴。
3、與你們一起參加培訓的人員共同向機構負責人討說法。
4、向你們當地的315熱線投訴。
培訓機構注意:
團隊建設並不只是培養機構核心人才,提升整體員工素質。機構的格局往往取決於機構領導人的眼光,所以機構既要提高內在員工的素質,又要引進外面的優秀人才。
對於優秀人才很多機構都是以合夥人的方式來引進。但是還有很多人找合夥人僅僅是為了分攤風險,並不能對機構有太大的幫助,從長遠角度看不利於機構。
❾ 舉報培訓機構去哪裡舉報
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教育部門舉報。不要一次性繳納超期高額費用。不要盲目聽從銷售人員的優惠推銷或打折許諾,不要一次性繳納時間跨度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以免遇到培訓機構倒閉或者卷錢跑路,造成經濟損失。如有機構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請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
「雙減」落地之後,教培機構前途未卜,不過,一對一培訓的亂象已悄然出現。與此同時,教育部門打出整頓「組合拳」——學科類培訓機構白名單、嚴查變相違規學科類培訓。
「要真正規范培訓市場,緩解家長焦慮,最重要的是還是改革體制機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校外培訓需求之所以存在,一方面因為當前考試招生唯分數論,高分數代表著更好的資源;另一方面,課內教育效能低,不能針對性地解決孩子需求。」
7月23日至7月28日期間,全網有關「雙減政策正式落地」的信息傳播總量為158121條。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此後,關於教培行業監管收緊、學生減輕負擔等風聲不止,但均未引起較大輿論反響。7月23日,有關「教育培訓機構禁止資本化運作、不得上市融資」的信息在教培行業內部流傳,引發教培行業從業者的集中討論。7月24日,中辦、國辦正式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宣布「雙減」政策正式落地,有關「雙減」政策成效之爭、教培行業巨變等一系列討論,成為輿論場熱門話題。7月26日,教育類股票表現不佳,新東方等眾多知名教育股集體跳水,成為促進輿情發酵的重要線索,此後輿情熱度開始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