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醫療質量管理
強化培訓檢查力度,牢樹質量核心理念
樹立醫務人員醫療質量即醫院發展核心理念,強化對醫院醫務人員診療服務的教育培訓力度,深化醫務人員院感防控、傳染病防治、醫患溝通等專項知識培訓力度,實施「傳、幫、帶」與「送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做好新進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將醫務人員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樹立起來。醫院組織成立醫院質控管理工作專班,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定期組織對各科室診療服務工作進行督導檢查,書面通報質檢情況,對發現的隱患、質量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並組織全院幹部職工對檢查相關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討,制定整改措施、部署整改任務到人,通過以上措施在院內形成以質量為核心工作氛圍。
『貳』 質量培訓內容有哪些
質量管理培訓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質量意識
教育提高質量意識內是質量管理的前提,容而領導的質量意識更直接關繫到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敗。因此,質量意識教育被視為質量培訓的首要內容。
質量意識教育的重點是要求各級員工理解本崗位工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其工作結果對過程、產品甚至信譽的影響;以及採用何種方法才能為實現與本崗位直接相關的質量目標做出貢獻。
質量意識教育的內容可包括:質量的概念,質量法律、法規,質量對組織、員工和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質量責任等。
2、質量知識培訓
知識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內容的主體,組織應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工作的員工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在識別培訓需要的基礎上,應本著分層施教的原則。
3、技能培訓
技能是指直接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這種培訓應該根據您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包括企業規模、員工素質、領導重視程度等等。
『叄』 質量管理培訓內容包括哪三個方面
質量管理培訓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面:1、質量意識教育提高質量意識版是質量權管理的前提,而領導的質量意識更直接關繫到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敗。因此,質量意識教育被視為質量培訓的首要內容。質量意識教育的重點是要求各級員工理解本崗位工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其工作結果對過程、產品甚至信譽的影響;以及採用何種方法才能為實現與本崗位直接相關的質量目標做出貢獻。質量意識教育的內容可包括:質量的概念,質量法律、法規,質量對組織、員工和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質量責任等。2、質量知識培訓知識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內容的主體,組織應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工作的員工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在識別培訓需要的基礎上,應本著分層施教的原則。3、技能培訓技能是指直接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這種培訓應該根據您企業的實際情況而定,包括企業規模、員工素質、領導重視程度等等。
『肆』 質量管理培訓主要是講哪些內容
質量管理培訓復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制面:
1、質量意識教育
提高質量意識是質量管理的前提,而領導的質量意識更直接關繫到企業質量管理的成敗。因此,質量意識教育被視為質量培訓的首要內容。
質量意識教育的重點是要求各級員工理解本崗位工作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和意義;其工作結果對過程、產品甚至信譽的影響;以及採用何種方法才能為實現與本崗位直接相關的質量目標做出貢獻。
質量意識教育的內容可包括:質量的概念,質量法律、法規,質量對組織、員工和社會的意義和作用,質量責任等。
2、質量知識培訓
知識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內容的主體,組織應對所有從事與質量有關工作的員工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在識別培訓需要的基礎上,應本著分層施教的原則。
3、技能培訓
技能是指直接為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所需的專業技術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訓是質量管理培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伍』 如何加強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管理
一、加強領導
醫院加強對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強化各級領導和全體醫務人員對病人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把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程,結合「三好一滿意」、「醫院管理年」等活動抓緊抓實,常抓不懈。
二、強化核心制度的貫徹執行
在全院組織開展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與管理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醫患溝通制度等醫療核心制度的貫徹執行,促進各項制度落實到位。
三、強化環節質量管理
加強醫療服務過程中重點環節、重點科室、重點人員、重點時段的質量控制,強化日常監管與檢查考核,落實獎懲措施。
四、以溝通改善服務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同意權,強化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溝通意識和告知意識,加強溝通技能培訓,努力規范醫務人員的服務行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五、以培訓提高服務技能
加大醫務人員「三基」(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三嚴」(嚴格要求、嚴謹態度、嚴肅作風)培訓,在全院醫療系統內營造對病人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的氛圍,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技能水平。
六、嚴肅責任追究
落實醫療質量安全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院長是醫療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臨床科室主任和護士長是科室質量管理第一責任人,將責任分工落實到每個人,並加大對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工作的查處力度,嚴防醫療糾紛和責任事故發生。
『陸』 醫療服務質量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醫療質量標準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基礎,沒有醫療質量標准則談不上醫療質量管理。
(一)醫療質量標準的概念
所謂醫療質量標准,就是對醫療質量的要求界限和規定。它是根據醫療工作任務和有關的方針、政策和限定的科學要求以及實踐經驗的系統總結等為依據,經分析研究制定並以條文或指標明確表達的。它要求有關人員應遵照執行的界限和規定。它是通過質量教育,建立質量保證體系,質量標准體系,質量信息系統和質量管理制度等,來使其適應人民對保健和醫療的合理要求的。
(二)醫療工作質量標准
醫療工作質量標准體系,主要由醫療終末質量標准項目、環節質量(工作質量)標准項目和要素質量(基礎質量)標准項目組成(見表1)。
SQC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主要標准。它分為絕對控制標准界限(即凡不符合標準的均須作廢、反工或禁用,如消毒合格標准,葯品質量標准等)和警戒性控制標准(即對那些不能一一進行絕對控制的某些工作質量或終末醫療質量的控制范圍的標准)。凡超出警戒控制界限的,應立即採取管理措施使其變動在控制界限以內。
SQC是衡量某種技術的統一規范。它是某些質量控制標准和質量檢查評價的前提和基礎的標准,如各種疾病診斷標准或療效標准,分別是評定診斷符合率的質量判定標准或評定治癒率、好轉率等療效的質量判定標准。
SQC是指對每個人、每項工作要求做什麼和怎樣做的質量標准,如職責、條例、規章制度、技術常規和操作規程等。
Q.T是指方針目標。科室可根據方針政策制定此類目標,以更好地使全體人員同心協力地為之工作。
1.終末醫療質量標准項目,是以住院部醫療質量和門診部的門、急診醫療質量為主的醫療質量標准為中心所形成的終末質量標准體系。終末醫療質量是以病例重量為核心的,同時包括效率指標、技術指標和經濟效果指標及以結合政府有關部門和上級機關規定的絕對、相對、平均、構成比等四類同20餘項指標組成
『柒』 醫院質量管理的PDCA是什麼
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並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按照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後將成功的納入標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
這一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
(7)醫院質量管理基本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應用:
1、計劃階段。
要通過市場調查、用戶訪問等,摸清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確定質量政策、質量目標和質量計劃等。包括現狀調查、分析、確定要因、制定計劃。
2、設計和執行階段。
實施上一階段所規定的內容。根據質量標准進行產品設計、試制、試驗及計劃執行前的人員培訓。
3、檢查階段。
主要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之中或執行之後,檢查執行情況,看是否符合計劃的預期結果效果。
4、處理階段。
主要是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鞏固成績,把成功的經驗盡可能納入標准,進行標准化,遺留問題則轉入下一個PDCA循環去解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DCA循環
『捌』 如何實現醫院全面質量管理
最近剛在做全面質量管理培訓。這個是我網上搜的 對我沒什麼用 ,估計對你有用
一個醫院質量改進策劃的成功案例
某醫院管理顧問機構受邀為某市中心醫院進行醫院質量管理模式的整體策劃,目的在於完善其管理體系,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經營業績。
雙方簽約一年,自2007年4月8日—2008年4月8日至2008年底,醫院業績從2006年底不足6000萬元突破9000萬元,實現50%的業績增長;醫院形成了完善的運營管理體系;醫療糾紛數由2006年的75起,下降到2008年的34起;全體員工觀念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變,患者滿意度達90%以上。
策劃分兩個階段:前3個月為方案策劃期,後9個月為顧問期。計劃確定以後,院方組建了以蔣院長直接掛帥、院辦秦波主任(現為副院長)、宣傳部長王剛(現為策劃部長)為主的班子,與咨詢機構配合開展工作。以下對整個策劃過程進行介紹。
一、調研階段
首先,對醫院決策層和相關管理層幹部進行了訪談。全面了解了醫院現狀、質量管理中存在問題等,同時測試了管理者對醫院質量管理有關理論的掌握情況。
其次,對員工進行了全面調研。發放問卷800份,對醫院全體員工進行了問卷調研,向員工了解對醫院現狀、優劣勢的評估、員工的滿意度情況、員工的價值觀、員工對醫院質量管理的建議等。
第三,是對患者進行了全面調研。調查小組專門對醫院覆蓋區域的居民發放了200份問卷,對住院病人發放了100份問卷,並組織了一次病人座談會。全面調查了患者以及社會公眾對該醫院各方面的評價,患者的總體滿意度和各分項滿意度,當地患者及社會公眾的就醫消費心理,就醫行為特徵,醫院的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譽度等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信息。
第四,採用現場觀察的方法,深入到醫院各項工作中去發現問題,並對部分醫生護士進行考核。
調查顯示,從管理者到員工,對質量管理都不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對於什麼是質量、質量的分類及影響因素、醫院質量的特點等,多數人理解的都很片面,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理解就是態度好,關心患者等等,這就使得在工作中不能領會和貫徹有關保證服務質量的要求。導致患者對該院的滿意度較低,盡管是所在城區較大的一家醫院,附近居民往往會去更遠的地方就醫。
1、對質量的概念與分類的理解
2、常用的質量評價的方法
在日常管理方面,發現該醫院存在如下問題:
1、對醫療風險預警的概念和內容不清楚,以為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導致醫療和護理職能部門對醫療的異常信息,沒有認真收集、及時分析、及時報告、及時處理,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
2、沒有全院(包括醫療、護理、安全保衛、後勤服務等)統一、協調的醫療安全管理制度和防範意外傷害事件的措施。
3、大、中型醫療設備檔案資料不全,缺少可行性論證報告,及合理應用的情況分析。
4、臨床科室無差錯事故登記本,沒有安全分析活動記錄。
5、急診科搶救設施不完善。例:無人工呼吸機及起搏器等。
6、醫院三級醫生查房制度執行不好,病歷中體現不出三級查房的詳細內容,只有二級查房。上級醫師查房記錄過於簡單。
7、病歷書寫不規范,運行病歷排列順序混亂,病歷首頁難於查找,或首頁填寫不全,(如:葯物過敏史、艾滋病、梅毒、乙肝史、手術、麻醉、血型、輸血等)。術前討論不能明確指出手術中可能發生的意外及預防措施。
8、術後抗菌素使用時間過長,存在亂用抗菌素,如:感染創口,不做感染創口的細菌培養和耐葯性測定而亂用抗菌素,甚至造成二重感染。
處方和病歷中有不合理用葯的問題,具體表現葯劑量過大或過小,用葯方法不當、療程過長、投發葯品過多。
9、醫院實驗室流程和布局不合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劃分不明確,沒有明顯的標識。
10、對臨床輸血申請單和輸血治療同意書,未按衛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要求執行對輸血前的血常規和乙肝、丙肝、梅毒、HIV檢查,內容記錄不全,填寫不規范,有的未做傳染病檢查。
11、醫院門診診室、超聲、心電、理療、針灸等科室沒有為患者提供保護隱私的遮擋,放射線科未為患者提供更衣設施。
12、醫院醫患溝通制度執行不到位,病歷中無醫患溝通記錄,詢問患者其經治醫生、負責護士及治療、診斷有關情況,回答不清。
13、醫院葯局冰箱中有食品,急診搶救葯車中、病房存葯、葯庫中有過期葯。
14、醫院護士進行氧氣吸入操作,只掌握牆壁管道系統給氧程序,而忽視了使用氧氣筒給氧方法。
15、手術室管理不規范,沒有嚴格劃分三區,更衣、換鞋交叉逆行。器械清洗不到位,曾發現消毒後器械上有污漬和血跡。醫生無菌技術操作不規范,換葯前後不洗手、換葯時不戴口罩。
3、分析歸納上述醫療服務質量問題發生的原因?可能產生的影響?
二、方案策劃階段
根據雙方約定的工作計劃,根據調研實際情況的綜合分析,提出了如下策劃方案:
(一)理順質量管理體系,引入整體質量管理模式
按照整體質量管理模式的特點和要求,從系統的角度考慮質量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二)制定衛生服務質量標准
重新界定衛生服務質量的內涵,按步驟制定衛生服務質量標准,明確各臨床科室、部門的崗位責任制。
(三)進行衛生服務質量缺陷分析,
按照衛生服務質量缺陷分析模式,分析醫院服務質量問題的原因。
(四)進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完善診療常規和工作制度,進行全員質量管理教育,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和原則,採用PDCA循環的方法,逐步修正各醫療流程的質量問題,實現全面質量管理。
提出的問題:
4、衛生服務質量的內涵
5、整體質量管理模式的特點和要求
6、衛生服務標准制定的步驟
7、衛生服務質量缺陷分析模式的理解
8、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原則、特點和基本實施步驟
9、試用PDCA循環法解決某問題
在方案實施顧問階段,院方領導人表現了強烈的求變意識和極大的魄力,方案得到了醫院領導人的直接督促推動,由於前期醫院文化和培訓的系統推進,新方案也得到科主任和一線員工的大力支持,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院方領導班子及策劃機構又在策劃方案以外作了大量具體的細化工作和制度調整工作,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在短短幾個月內實現了較好的效果。
1、患者滿意度得到真實的提升
患者綜合滿意度每月均在90%以上,無論是門診還是住診,就診人數明顯上升。
2、初步形成一套新的醫院質量管理體系。
醫院質量管理日趨規范,全體員工按照新的工作制度體系和崗位責任制進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醫療、護理、醫技、感染等管理井井有條,有效杜絕了差錯的發生。
3、員工服務理念得到提升。
從決策管理層到員工,觀念得到極大的轉變,使很多改革創新舉措得到員工的理解,從被動應付到主動變革,形成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新觀念。
4、醫療糾紛大幅度減少
按照新的質量體系運行後,醫療糾紛大幅度減少,杜絕了惡性事故的發生,糾紛數減少55%。醫院品牌形象在患者、社會公眾及同行心目中大大改善,形成了全新的品牌形象
5、醫院業績明顯上升
自2006年9月份,醫院業績開始明顯上升,在就診量明顯上升的前提下,醫院業務收入每月增長15% --30%,年業務收入從6000萬元/年上升到9000萬元/年以上,整體經營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醫院發展後勁更足。
6、醫院凝聚力增強
新的醫院管理體系從精神上凝聚了員工共識,業績的提升又從物質上改善了員工待遇,員工凝聚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