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學校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② 如何給孩子更好的防災減災教育
如今,兒童安全事故迫使社會越來越重視兒童安全教育,防災減災教育就是其中重要的環節。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小學生防災減災教育已經出現常態化。一些學校每隔兩周就會開展一次應急演練,包括火災和地震逃生,甚至模擬遇到逃犯的場景。
在老師和家長們的努力下,孩子們的安全意識逐漸提升。不過,在兒童防災減災教育向好的道路上,仍有很多細節值得人們思考。
首先要考慮防災減災知識的准確性和實用性。
如果告訴幼兒園的孩子,「下雨打雷不能在樹下」,他可能會機靈地說,「那可以打傘」。成人知道樹可以引雷,在空曠處不能在樹下避雨。但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呢?如果不能躲在樹下,能否打傘呢?
在今年「氣象主播遭雷擊」引發社會關注之前,很少有人知道,那是從地面發生的感應電荷。當時身處開闊地,手上拿著帶有金屬桿的雨傘,身邊還有許多電子設備時,感應電荷便容易在人身上聚集。
這種事件雖屬偶發,卻關繫到人身安全。如果成年人不清楚這些災害知識,如何對兒童的一句「可以打傘」進行正確的回應呢?一些老師也有相似的困惑。
現在,很多幼兒園老師會根據季節的變幻,簡單講授防災減災知識,但「沒有相關教材,沒有專門培訓,講授的知識都源於自己小時候接受的常識教育。」老師們無從考證這些傳承下來的避險措施是否實用。一位不具名的科學家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防災減災知識是過時的或者不實用的。比如,「遇到台風時,要在窗戶上貼『米』字型膠帶,用於加固」,但這一流傳幾十年的避險措施,實際上只適用於幾十年前對開的窗戶,對當今的鋁合金窗戶根本不起作用。
究其原因,少有科學家對防災減災科普進行潛心研究和試驗,去驗證那些流傳下來的知識是否行之有效。盡管科普和科技雙翼齊飛,但寫科普的人仍相對匱乏。現階段,防災減災科普還只停留在知識層面,缺乏實用技術層面的研究。
③ 校園消防安全知識內容簡短
一、學生不得玩來火,不可以自隨身帶火種:1、不能帶火柴或打火機等火種;2、不得隨意點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處用火;3、不得在公共場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許將點燃的鞭炮亂扔。二、在火災現場,小學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離: 1、如果有避難層或疏散樓梯,可先進入避難層或由疏散樓梯撤到安全地點。 2、如果樓層已著火燃燒,但樓梯尚未燒斷,火勢並不十分猛烈時,可披上用水浸濕的衣被,從樓上快速沖下。 3、多層建築火災,如樓梯已經燒斷,或者火勢已相當猛烈時,可利用房屋的陽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④ 雅安地震學生神反應避險,學校的防震防災教育有必要嗎
4月29日9時43分,四川雅安名山區發生3.1級地震,震源深度28千米。一所中學的視頻錄像傳到網上,網友們紛紛為這群孩子們點贊。視頻中在感受到震感時,3秒全班蹲地鑽課桌,直到老師到來才起身。看到這樣沉著冷靜應對地震的學生們,也可以看出學校的防震防災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學校的防震防災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增強防震防災意識,減輕災害損失增強防震防災意識,可以在災害來臨時,第一時間做好保護措施,將自然災害的對人類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面對災害能夠採取一些措施。近幾年我國災害頻發,帶來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損失,應該增強民眾的防災減災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防災常識,當意外來臨時,這些知識能夠保護我們,能夠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學校可以系統的規范的讓孩子們培養防災意識,這些知識也應當成為教育內容的一部分,中小學也應該提高對防震防災教育的重視。
⑤ 防災常識有哪些
1、公共場所發生火災時,不要驚慌,不要盲目亂跑。火勢小可參與撲救並快速撥打119報警。火勢無法控制的情況下,按照疏散指示標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電梯。
2、穿過濃煙時,要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和牆邊,彎腰或匍匐前進。如衣服著火,應水浸、水淋、卧倒翻滾,不要直立奔跑或站立。逃生時應隨手關閉身後房門,防止濃煙尾隨進入。逃生時,不可互相推擠,不要急於跳樓。無法逃離時,應退至陽台或屋頂等安全區域,發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3、在高層建築內遇火災逃離時,若下層樓梯已冒濃煙或被大火封堵,不要硬行下逃,向上逃離更安全,可以到涼台、天台等地等待救援。不可鑽到床底下、衣櫥內、閣樓上躲避火焰或煙霧。住所如果離樓頂較近,可直奔樓頂平台,發出求救信號。
4、洪水來臨時,要選擇一切可以救生的物品逃生。首先挑選體積大的容器,如油桶、儲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子蓋緊、密封。空的飲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浮力,可以捆紮在一起應急。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樹木、桌椅板凳、箱櫃等木質傢具都有浮力。
5、萬一掉進水裡,要屏氣並捏住鼻子,避免嗆水,試試能否站起來。如水太深,站不起來,又不能迅速游到岸上,就踩水助游,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如不會游泳,千萬不要慌亂,可按以下兩種辦法行動:一是面朝上,頭向後仰,雙腳交替向下踩水,手掌拍擊水面,讓嘴露出水面,呼出氣後立刻使勁吸氣;二是迅速觀察四周是否有露出水面的固定物體,並向其靠攏。
6、落入水中時要及時脫掉鞋子,減少阻力,將頭露出水面,調整呼吸。浪高水急、徒身漂浮時,不要做無謂的掙扎,盡可能節省體力。要及時躲避漩渦及水中夾帶的石塊等可能危及身體的重物。千萬不要攀登電線桿,避免發生觸電事故。
7、如果車掉進水中,必須在水漫至車窗前逃離,這時車還浮在水面。當車沉沒水中時,要搖起車窗,並打開所有車燈,作為求救信號。如果車門打不開,一定保證車內的人在水面以上。水漫到下巴位置時,車外面的水壓能輕一些,這時打開車門,深吸一口氣游到水面上。如果車門還是打不開,就設法砸開玻璃往外爬。逃生時,乘客可以互相牽扯,這樣門既不會關上,又可以避免人被沖走。
⑥ 有哪些防災減災的自救知識一定需要所有人都知道
平常人們生活中有很可能會存在一些小危險,所以一些必要的基礎自救知識,人們還是需要掌握的,比如輕傷燒傷或者是觸電,這種的一些意外事故一般比較常見,所以人們還是需要了解很一些基礎的防災減災的自救知識。
這些簡單的基本知識,不僅能夠在各種災難來臨之前更好的保護居民群眾,同時還能夠起到幫助他人減少損失的作用,我們是應該多學習的。
⑦ 各種災難逃生常識
一、火災自救逃生的方法
(一)、毛巾保護法:逃生時把毛巾浸濕,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行進,穿過煙霧,呼吸困難時也不能將毛巾拿開。
(二)、隔離火場時:大火封門,無路可逃時,可用濕被褥、衣物堵塞門縫,潑水降溫,關閉所有窗戶,等待救援。
(三)、繩索滑離法:當各通道被火封鎖死,可用結實的繩子或將窗簾、床單撕成條擰成繩,固定於暖氣管道等處,順繩緩慢下滑。
(四)、拋物呼救法:被煙火圍困暫時無法逃離的人員,應盡量呆在陽台、窗口等易於被人發現的地方,並向窗外晃動或拋鮮艷、晃眼的東西呼救。
(五)、低層跳離法:如果被火困於二樓,可以向地面扔些棉被等織物之後,手扒窗檯,身體下垂,頭上腳下自然下落,切勿高層跳離。
二、火災自救逃生的基本要求
(一)、火災襲來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務。
(二)、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火災逃生的方法,熟悉幾條逃生路線。
(三)、收到火災威脅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沖出去。
(四)、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是身體接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五)、身上著火時,千萬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服壓滅火苗。
(六)、遇火災不可以乘坐電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七)、室外著火,門已發燙時,千萬不要開門,以防大火竄入室內。應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門窗,並潑水降溫。
(八)、若逃生路線被大火封鎖,要立即退回室內,用打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出求救信號,對外求救。千萬不要盲目跳樓,可以利用疏散樓梯、陽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單、被套撕成條狀練成繩索,拴緊在窗框、鐵欄桿等牢固物體上,順繩索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三、地震避險逃生的方法
(一)、在樓房內遇到地震應躲在不易塌落的空間避震,或躲靠在支撐力大而自身隱固性好的物件旁邊,如鐵皮櫃、立櫃、暖氣、大器械旁邊。注意,只能靠進支撐物,不能鑽進去。目的是要利用屋頂塌落時墜落水泥板會與支撐物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自然空間,人在這個空間即容易呼吸,又便於他人救助。
(二)、在戶外遇到地震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高壓線、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大的廣告牌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工廠或設施;過橋時應緊緊抓住橋欄桿,待晃動過後下立即下橋。地震停下後,為防止餘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築物內。
(三)、在教室里遇到地震要在教師等人員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一定要保持鎮靜,就地擇物(排椅、櫃架、桌子等)躲藏,伏而待定,切忌亂逃生。地震一停,聽從指揮,迅速有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不要盲目跳樓,也不要擁擠在電梯、過道上。
(四)、在工作時間遇到地震應迅速關掉電源和氣源,就近躲藏在堅固的機器、設備或辦公傢具旁。但要注意離開電源、氣源、火源、等危險地點。
(五)、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遇到地震要迅速抱頭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
(六)、在百貨商場遇到地震應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是要盡量避開玻璃櫃。在樓上時,要看準機會逐步向底層轉移,向外界傳遞消息,當確定不遠處有人時,再呼救。
四、洪水發生時自救逃生
(一)、注意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當天氣預報連續報有暴雨或大暴雨時,居住在河谷、低窪地帶,沿江沿湖地區的人們,就要提高警惕,隨時注意水情的變化,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
(二)、在洪水到來之前,按照預先選擇好的路線撤離易被洪水淹沒的地區。
(三)、如果洪水來勢兇猛,已來不及撤離時,可爬上屋頂、牆頭或附近的大樹上,等候救援。但土牆、泥縫磚牆住房,經水一泡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只能作為暫時的避難場所,因此,還應想別的辦法逃生。
(四)、如果有可能,可吃些高熱量食品,如巧克力、餅乾等,喝些熱飲料,以增強體力。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禦寒,特別要帶上必須的飲用水,千萬不要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五)、用手電筒、哨子、旗幟、鮮艷的床單、衣服等工具發出求救信號,以引起營救人員的注意,前來求救。
(六)可藉助木板、木床、箱子等可以在水上漂浮的東西逃生,但必須注意,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方法。
(七)、洪水過後,不要徒步過水流很快、水深已過膝蓋的小溪。
(7)學校防災減災逃生知識培訓擴展閱讀: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考您幾個防災減災小常識:如果發生火災,怎麼最短時間逃生?地震發生,等待救援的倖存者如何維持生命?還有就是參加集會時被人流擠倒了,什麼姿勢能保證心腦不受傷害呢?
很顯然,這些常識在災難臨頭的時候是可以救命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可能一些收音機前的朋友會說了,類似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想知道,可是問題是,缺少便捷、簡易的知曉渠道,宣傳也不夠到位。
眼下就有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幫您學習到這些自救知識——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說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科普叢書》。這是國內第一部用漫畫形式表現災難避險逃生自救的科普叢書,由國內漫畫行業的高手繪制。
災難醫學專家表示,與地震、海嘯、台風等自然災害相比,大型城市的災害性事故發生原因往往是人禍大於天災,自救與互救技能的匱乏、逃生演練的空缺,是城市安全事故轉化為災難的誘因。
所以,對於民眾開展災難預警訓練,加強災難狀態下的心理素質鍛煉以及基本知識培訓,提高對災難事件的醫療救援意識十分必要。
那麼,其他的國家一般通過什麼途徑來宣傳防災知識,有哪些好的經驗值得借鑒呢?我們先去南美看一看。因為南美幅員遼闊,各國面臨的主要災害不一樣,如何科普逃生也是各有各的路數。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前駐南美記者王覺眠介紹:
王覺眠:生命寶貴,南美國家很重視在各類災害中如何逃生。在阿根廷,這片被上帝眷顧的土地自然災害少、風光優美,人們在假期時經常去野營、戶外探險,所以從小學時開始,老師們就會教孩子們如何野外生存,在野外受傷怎麼辦?如何為同伴打綳帶,如何識別方向,如何呼救等等。
而在一山之隔的阿根廷鄰國,智利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人們從小就會在學校和社區的組織下學習地震逃生技巧,在父母的督促下,孩子們會反復聯系這些技巧,地震逃生演習更是家常便飯。在智利的公共場所,會有醒目的逃生出口、賓館,還有英文的逃生指南提供給外國遊客。
在南美大陸的上端,哥倫比亞境內,每年都會遭受到洪災。政府會不時通過當地的報紙和廣播提醒家家戶戶收拾好一個逃生包,裡面要放上重要的文件,清潔的水和能夠存放時間比較長的食物,還要有橡皮艇一類的逃生工具,因為有一些印第安人不識字,所以政府會將這些建議畫成圖畫,方便村民看懂。
澳大利亞在宣傳防災減災方面非常重視對市民知識和技能的雙重培養,各個學校、社區會不定期舉行火警演練,在傳授科普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對民眾逃生技能的訓練。《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
胡方:在知識培養方面,澳大利亞政府將宣傳工作下分到每一個社區,山林大火的頻發區的委員會會將避災的宣傳手冊免費送給每一個居民,有效區域還會向市民贈送冰箱貼或者是鑰匙環一類隨處可以看到的東西,上面印有各種緊急聯絡電話。
另外,澳大利亞的一些應急機構非常注重和市民之間的一個互動,各處的消防局都會有專門的開放日,歡迎公眾到消防局內進行參觀,會有專人講解如何使用各種消防器械。
除了知識的普及以外,澳大利亞也非常注重對於市民的技能性的培養。每一個澳大利亞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到幾十次甚至是上百次的火警演練。
辦公大樓每一年都會舉行虛擬的火警警報演練,所有的人員都必須要像是真實的警報一樣,通過安全門撤離大樓到制定的位置去集合。通過從小到大幾十次的練習,以後就算是遇到了真正的火警或者其他的災難,大家都會知道如何安全的撤離,而並不會驚慌。
地震、火山爆發、核輻射,近幾年日本頻頻遭受自然災害,也促使民眾加強學習防災減災的科普知識。我們下面來聽《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的介紹:
黃學清:日本的防災教育訓練貫穿每一個公民的一生,從幼兒園起就不斷給孩子們講授防災知識,組織他們進行防災演習。到了中小學,很多學校和社區一起舉辦防災訓練,內容更加豐富。
比如在避難所體驗災後倖存的野營生活,就是切斷對外的聯系,進行野外獨立生存一兩天的訓練。除了通過書本教材、錄像學習以外,一些學校還聘請經歷了阪神大地震等大災難的人講述他們的經歷和感受。
很多消防局,從消防隊員中培養出專業的講師,擔任學校和社區的客座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持續性的防災教育。
另外,日本還將趣味融入防災教育中,防災中心就是這樣一個設施,由政府出資建設管理的免費開放,裡面有各種模擬災害的設施,這個號稱每個家庭都准備防災應急包,裡面要准備三天的水和食品、手電筒、打火機、蠟燭等,普遍形成了災難不能避免但可以防範和自救的觀念。
⑧ 學校消防培訓內容
學校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一、學校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一)檢查消除火災版隱患能力; (二)組織撲權救初起火災能力; (三)組織人員疏散逃生能力; (四)消防宣傳教育培訓能力。 二、學校消防安全知識 1、為什麼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首先,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當前火災形勢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災預防能力的一項群眾性基礎工作。 其二,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是保護在校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的需要。在發生火災時,在校學生由於生理、心理等客觀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 其三、在校學生在學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學校發生的火災,60%至70%在人員活動較為集中的場所。學生是學校的主人,預防學校火災,學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常識缺乏,撲救初起火災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發生火情,勢必釀成火災,造成嚴重後果。 因此,要對學生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
⑨ 如何擬定汛期中小學校廣泛宣傳防災減災安全知識及防範經驗與做法
訓及中小學校廣泛宣傳防火防災。安全知識及防範經驗與做法,這個就讓學校平時可以參加一些。演練讓他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盡快的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