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心肺復甦培訓計劃表

心肺復甦培訓計劃表

發布時間:2022-05-06 00:55:20

⑴ 最新心肺復甦步驟及方法

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對心肺復甦急救(CPR)及心血管急救(ECC)的操作指南進行了重點更新,並在Circulation官網上共發布了7個文件,同時在AHA官網推出了多國語言版本的摘要,內容涉及由調度員指導心肺復甦急救(CPR,DA-CPR)、心肺復甦急救(CPR)期間使用高級氣道、心肺復甦急救(CPR)期間使用血管加壓葯物、體外心肺復甦及先兆暈厥的治療方法等,知能醫學模型選取了部分重要內容與大家分享。

心肺復甦急救

心肺復甦急救

一、建議由調度員指導進行院外心肺復甦急救:

2020(更新):我們建議緊急調度中心提供CPR指導,並授權調度員為心臟驟停的成年患者提供此類指導。調度員應指導呼叫者對疑似院外心臟驟停的成人進行CPR。

2017(舊):我們建議,當需要調度員的指導時,調度員應指導呼叫者對疑似OHCA的成人進行單純按壓式CPR。

2015(舊):如果懷疑心臟驟停,調度員應指導呼叫者進行CPR。調度員應指導呼叫者對疑似OHCA的成人進行單純按壓式CPR。

理由:盡管所有審查的研究均未表明DA-CPR有明顯預後獲益,但AHA指南中這一變化反映了現有證據的優勢,它涉及多個國家/地區成千上萬的患者。這些結局提示DA-CPR與OHCA後臨床預後改善之間存在關聯。此外,DA-CPR可使旁觀者實施CPR的可能性提高5倍以上,因此可得出結論,DA-CPR的總體獲益值得強烈認可。

部分對調度員CPR指導類型的影響進行評估。因此,2015年「調度員應指導呼叫者對疑似OHCA的成人進行單純按壓式CPR」的建議保持不變。

二、建議將復甦患者送往專門的心臟驟停中心:

2020(更新):如果當地機構無法提供全面的心臟驟停後救治,則應採取區域化的心臟驟停後救治方法,其中包括將已復甦的患者直接送往專門的心臟驟停中心。

2015(舊):可以考慮採用區域化的OHCA復甦方法,包括使用心臟復甦中心。

理由:循證的全面心臟驟停後救治,包括採用緊急心導管置入、TTM、血流動力學支持和神經系統專業知識,對於心臟驟停患者的復甦至關重要。這些干預措施可能代表了成功復甦(即恢復自主循環ROSC)與最終生存之間的邏輯臨床聯系。如果當地救治條件不足,則將己復甦的患者直接送往提供此類支持的區域中心可能是有益的,也是持續救治的合理方法,前提是其可行並且能夠及時進行。

成人心血管疾病的生命支持

一、建議在心肺復甦急救(CPR)期間使用高級氣道:

2020(更新):對成人心臟驟停進行CPR期間,任何情況下均可考慮球囊面罩通氣或高級氣道策略。

2020(更新):如果使用高級氣道,則在氣管插管成功率低或氣管內導管放置培訓機會少的情況下,聲門上氣道可用於成人院外心臟驟停患者。

2020(更新):如果使用高級氣道,則在氣管插管成功率高或氣管內導管放置培訓機會最佳的情況下,聲門上氣道或氣管內導管均可用於成人院外心臟驟停患者。

2020(更新):如果由經過這些操作培訓的專業人員在醫院內使用高級氣道,則可以使用聲門上氣道或氣管內導管。

2020(更新):建議實施氣管插管的人員經常操作或反復再培訓。

2020(更新):實施院前氣管插管的EMS人員應提供持續質量改進計劃,以最大程度減少並發症,並跟蹤聲門上氣道和氣管內導管放置的總體成功率。

2010和2015(舊):在IHCA和OHCA進行CPR時,可使用球囊面罩或高級氣道進行氧合和通氣。對於經過使用培訓的醫師,可使用聲門上氣道或氣管插管作為CPR期間的初始高級氣道。建議實施氣管插管的醫師經常操作或反復再培訓。實施院前插管的EMS人員應提供持續質量改進計劃,以最大程度減少並發症。

理由:對於在心臟驟停期間放置高級氣道的建議,前提是醫師應具有初步的培訓和技能、以及插入氣道並確認適當位置的經驗,同時對胸外按壓的干擾降至最低。因此,應根據醫師的技能和經驗以及患者的需求,確定選擇球囊面罩通氣還是置入高級氣道裝置。經常操作和培訓是保持較高的氣道管理總體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並作為持續質量改進的一部分。因此,如果不對氣道管理成功率進行追蹤,就無法做出關於OHCA氣道策略選擇的明智決定。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為OHCA患者做出有關氣道策略選擇的明智決定。

⑵ 心肺復甦內容是什麼怎麼做

內容:

心肺復甦就是當病人停止呼吸和心臟驟停時,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進行救的一種技術。心肺復甦是大家熟知的名詞,這是一種急救技術,當然出現心搏驟停的時候,就必須要馬上做心肺復甦了,要抓住寶貴的時間搶救人的生命,避免患者的大腦以及身體器官受到不可逆的損害。

步驟:

一、先要判斷患者意識

大聲地呼叫他,或者搖搖他,看是否有反應。湊近他的鼻子、嘴邊,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頸動脈,看是否有搏動,切忌不可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容易發生危險。

二、開放氣道

將患者置於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會因舌後墜而造成起到氣道堵塞,這時施救人員要跪在患者身體的一側,一手按住其額頭向下壓,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標準是下頜與耳垂的連線垂直於地平線,這樣就說明氣道已經被打開。

三、人工呼吸

如患者無呼吸,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然後摸頸動脈,如果能感覺到搏動,那麼僅作人工呼吸即可。

四、胸外心臟按壓

如果患者一開始就已經沒有脈搏,或者人工呼吸進行一分鍾後還是沒有觸及,則需進行胸外心臟按壓。

五、停止心肺復甦的指證

在施救的同時也要時刻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觸摸患者的手足,若溫度有所回升,則進一步觸摸頸動脈,發現有搏動即可停止心肺復甦,盡快把患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2)心肺復甦培訓計劃表擴展閱讀:

心搏驟停的以上3種心電圖類型及其心臟活動情況雖各有特點,但心臟喪失有效泵血功能導致循環驟停是共同的結果。全身組織急性缺血、缺氧時,機體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增強,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及相關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縮,以保證腦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導致無氧代謝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急性缺氧對器官的損害,以大腦最為嚴重,隨著腦血流量的急驟下降,腦神經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細胞不能保持膜內外離子梯度,加上乳酸鹽積聚,細胞水腫和酸中毒,進而細胞代謝停止,細胞變性及溶酶體酶釋放而導致腦等組織細胞的不可逆損害。

缺氧對心臟的影響可由於兒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統自律性增高,室顫閾降低;嚴重缺氧導致心肌超微結構受損而發生不可逆損傷。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腎小管壞死、肝小葉中心性壞死等臟器損傷和功能障礙或衰竭等並發症。

參考資料:心肺復甦術-網路

⑶ 心肺復甦的流程表

我這給您上兩張來自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甦指南中譯本的圖,都是直接從指南當中取出來的。

第一張是通用的簡化版心肺復甦流程圖,而第二張是專業急救人員在基礎生命支持中使用的心肺復甦流程圖。如果您有其他需要可以再通過追問等方式和我聯系……

在第二圖第四框中的30:2的按壓通氣循環是按5個循環輪換一次來實施的(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施救者輪換,以免體力下降對施救效果產生影響),而且是一直實施直至除顫器取得就位為止,因為如果患者發生心搏停止的原因為室顫的話只是心肺復甦是無法使心跳呼吸恢復的,心肺復甦只能起到一個人工的呼吸循環支持作用,如果在除顫器取得前中斷心肺復甦重復檢查脈搏,這並不利於患者的復甦,而且事實上也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⑷ 領導要你組織心肺復甦的培訓,你怎麼組織

這取決於你們具體想採用哪種培訓方式了,到底是打算自己進行培訓還是請人來進行培訓。如果是請人進行培訓的方式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聯系好相關機構培訓人員(通常是紅十字會的培訓部門為多)並定好培訓的具體時間,然後叫單位里的各部門分批過來參加培訓。另一種方式則是先派單位內的部分人員前往有資質機構學習考取相關的資格證書,之後讓這些人員返回單位負責進行單位內其他人員的心肺復甦培訓工作。當然,在進行培訓時還需要額外租用心肺復甦模擬人等設備以方便講解和實踐操作。如果時間足夠充裕,也可以直接讓單位里的人員分批前往相關培訓機構由專業的培訓導師進行心肺復甦培訓,這樣就不用怕在教學和設備租用方面上可能會存在的一些問題了。

⑸ 完善的心肺復甦術包括哪些內容

1、氣道控制

(1)氣管內插管:如有條件,應盡早作氣管內插管,因氣管內插管是進行人工通氣的最好辦法,它能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氣道阻力,便於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減少解剖死腔,保證有效通氣量,為輸氧、加壓人工通氣、氣管內給葯等提供有利條件。

當傳統氣管內插管因各種原因發生困難時,可使用食管氣管聯合插管實施盲插,以緊急給病人供氧。

(2)環甲膜穿刺:遇有緊急喉腔阻塞而嚴重窒息的病人,沒有條件立即作氣管切開時,可行緊急環甲膜穿刺,方法為用16號粗針頭刺入環甲膜,接上「T」型管輸氧,即可達到呼吸道通暢、緩解嚴重缺氧情況。

(3)氣管切開:通過氣管切開,可保持較長期的呼吸道通暢,防止或迅速解除氣道梗阻,清除氣道分泌物,減少氣道阻力和解剖無效腔,增加有效通氣量,也便於吸痰、加壓給氧及氣管內滴葯等, 氣管切開常用於口面頸部創傷而不能行氣管內插管者。

2、呼吸支持

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和呼吸支持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動脈血氧分壓,開始一般主張吸入純氧。吸氧可通過各種面罩及各種人工氣道,以氣管內插管及機械通氣(呼吸機)最為有效。簡易呼吸器是最簡單的一種人工機械通氣方式,它是由一個橡皮囊、三通閥門、連接管和面罩組成。

在橡皮囊後面有一單向閥門,可保證橡皮囊舒張時空氣能單向進入;其側方有一氧氣入口,可自此輸氧10~15L/min,徒手擠壓橡皮囊,保持適當的頻率、深度和時間,可使吸入氣的氧濃度增至60%~80%。

3、復甦用葯

復甦用葯的目的在於增加腦、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糾正酸中毒和提高室顫閾值或心肌張力,以有利於除顫。復甦用葯途經以靜脈給葯為首選,其次是氣管滴入法。氣管滴入的常用葯物有腎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納洛酮及安定等。

一般以常規劑量溶於5~10ml注射用水滴入,但葯物可被氣管內分泌物稀釋或因吸收不良而需加大劑量,通常為靜脈給葯量的2~4倍。

心內注射給葯目前不主張應用,因操作不當可造成心肌或冠狀動脈撕裂、心包積血、血胸或氣胸等,如將腎上腺素等葯物注入心肌內,可導致頑固性室顫,且用葯時要中斷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故不宜作為常規途經。

4、心臟電擊除顫

電擊除顫的操作步驟為:

①電極板塗以導電糊或墊上鹽水紗布;

②接通電源,確定非同步相放電,室顫不需麻醉;

③選擇能量水平及充電;

④按要求正確放置電極板,一塊放在胸骨右緣第2~3肋間(心底部),另一塊放在左腋前線第5~6肋間(心尖部);

⑤經再次核對監測心律,明確所有人員均未接觸病人(或病床)後,按壓放電電鈕;

⑥電擊後即進行心電監測與記錄。

(5)心肺復甦培訓計劃表擴展閱讀

心肺復甦成功的標准

非專業急救者應持續CPR直至獲得AED和被EMS人員接替,或患者開始有活動,不應為了檢查循環或檢查反應有無恢復而隨意中止CPR。對於醫務人員應遵循下述心肺復甦有效指標和終止搶救的標准。

心肺復甦有效指標

(1)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後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面色(口唇):復甦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甦無效。

(3)其他:復甦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並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

終止搶救的標准

現場CPR應堅持不間斷地進行,不可輕易作出停止復甦的決定,如符合下列條件者,現場搶救人員方可考慮終止復甦:

(1)患者呼吸和循環已有效恢復。

(2)無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溫下持續30min以上,EMS人員到場確定患者已死亡。

(3)有EMS人員接手承擔復甦或其他人員接替搶救。

⑹ 進修院外急診科急救技能培訓學習計劃怎樣寫

一、培訓目標培養護士具有良好的職業態度,濃厚的專業興趣,高昂的工作熱情,激發護理人員熱愛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掌握各項常規護理和部分專科疾病護理知識,逐步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規范各項護理操作規程,提高護士的操作技能。能正確、規范、清晰地書寫護理病歷。掌握護理工作規章制度,做好安全護理,嚴格三查七對,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基本掌握危重病人的搶救配合工作。逐步培養護士的臨床觀察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在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時的工作能力。二、培訓方法集中講小課,業務學習和疾病查房。示範培訓。臨床實踐中討論交流互動形式。書面資料發給自學形式。早會提問形式。三、培訓內容基本理論科室相關制度及規定、各班職責(見分冊)掌握各項護理管理制度的具體內容及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如交接班制度、查對制度、輸血制度、搶救制度等。講解護理病歷書寫的規范要求。基本知識掌握科室各種疾病的護理要點。基本技能靜脈穿刺;鋪床法;呼吸皮囊的使用;心肺復甦;床邊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吸氧、吸痰;無菌技術、輸液;各種標本採集法;進出入院病人的處理;背部護理(預防壓瘡護理);卧床病人更換床單;骨折病人的搬運,軸線翻身;備皮、導尿具體做法:1.護理部培訓1.1崗前專業思想教育為減輕上崗前緊張情緒,熟悉環境,指導做一名合格護士,護理部協同醫院人事部門及相關科室安排一周左右的崗前教育。主要內容包括院史、專業思想及醫學道德教育,醫院的創業宗旨,各組織部門的情況介紹,護士行為規范,崗位紀律及工作制度,基本操作要求,明確質量標准,醫院內、外環境特點和市場競爭的壓力等。使她們對醫院的經營活動和服務目標有一個明確的了解,從而激發護士們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在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獻身護理事業的決心。1.2護理安全教育首先要教育她們學會尊重病人,學會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始終以理智的態度抑制非理性的沖動,以良好的服務態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位病人。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相關的醫療規范,以增強法制觀念,掌握遵照法律程序處理護患矛盾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護患糾紛,學習病歷書寫標准,使每一位護士都知曉護理記錄單在醫療糾紛舉證中的重要作用。認真執行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學會在保證病人的利益不受損害的同時保護自己,從細微之處做起,力求服務於病人開口前,讓病人稱心,讓家屬放心。1.3禮教愛心教育組織安排外出參加禮儀學習的護士長對合同護士的進行禮教愛心教育,進行日常禮儀、電話禮儀、上崗禮儀、交接班規范等嚴格訓練,並將這些行為融入各項護理工作中,納入護理質控標准,使護士的形象工程、愛心意識得到了強化,護士的人文素質得以不斷提高。1.4護理部按照全院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把合同護士納入初級職稱護理人員培訓中,每2個月組織一次業務學習,每季度組織一次護理大查房,要求合同護士人人參加,並根據學習內容定期抽查學習筆記,考核檢查學習效果,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並把考核成績記入護士技術檔案,作為年終考核、末位淘汰的依據。2.科室培訓2.1崗位職責培訓合同護士分配到具體科室後,由科護士長安排年資最高的護師根據個人特點進行1~2個月的帶教指導,首先讓她們熟悉科室環境及各類物品的放置,講解科室的發展及特色,各種規章制度,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護理質量標准等,並培養她們與其他醫護人員之間的協同服務精神,循序漸進地適應護士角色的轉變。2.2護理技術操作培訓科護士長根據具體情況,親自帶教或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培訓,在日常工作實踐中,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逐步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術操作,3個月內試用期護士由護理部直接考核,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後,每月由科護士長考核,護理部不定時抽考,成績與績效工資掛鉤。2.3溝通能力培訓指派年資高有一定溝通經驗的護師,通過入院評估、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護理操作、特殊治療、出院指導等環節,與病人交談,向病人解釋操作和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我保健知識等通過實際訓練可提高與病人的交流能力,讓他們知道該與病人交談什麼,如何去與病人交談,最終達到交談時輕松自如和充滿自信。四、考核方法基本素質考核包括德、能、勤、績四項內容,結合病人的滿意滿意度調查結果,有無表揚,有無糾紛投訴等,由護士長記錄的平時成績。理論和操作考試護理部負責組織考核,理論和操作成績各佔50%。五、考核結果合格、不合格

⑺ 詳細寫出心肺復甦的八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1、判斷意識

用雙手輕拍病人雙肩,詢問:「喂!你怎麼了?」告知無反應。

8、以心臟按壓:人工呼吸 = 30:2 的比例重復進行步驟6-8。

注意事項

1、若施救者不願對病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可給予病人不間斷的持續胸外按壓,直到患者恢復呼吸心跳或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研究表明,對於心臟病因導致的心臟驟停,單純胸外按壓心肺復甦與同時進行按壓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復甦的存活率相近。

2、高質量的胸外按壓對心臟驟停患者極為重要,其操作要點包括按壓深度要5厘米以上、按壓速度至少100次/分鍾、按壓後讓胸廓完全回彈、減少按壓中斷、避免過度通氣。

3、胸部外傷的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當發生車禍或墜落時,由於存在肺挫傷、裂傷及開放性傷口等,都不適合胸外按壓,這可能造成嚴重出血、張力性氣胸或感染等的發生。

4、中樞性疾病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若懷疑患者(傷員)為腦出血、急性顱腦損傷時,也不能採取心肺復甦。

判斷方法是觀察患者(傷員)瞳孔的反應,當瞳孔見光亮即收縮,表明血液中有足夠氧氣,且可以流入腦部;若瞳孔見光亮毫無反應,仍然散大,表明腦部有嚴重損傷,要立即終止心肺復甦。

5、心包填塞患者不適合進行心肺復甦。常見病因如心肌梗死導致的心臟破裂,主動脈夾層根部破裂引起大量血液流入心包等。

這類人群通常存在既往病史,發病時迅速轉為休克狀態。而胸外按壓會造成進一步出血,有致命風險。

⑻ 心肺復甦的操作有哪些步驟

心肺復甦的操作步驟:(一)第一步:在進行心肺復甦時,首先必須了解病人是否心跳、呼吸停止。呼吸,心跳停止的表現是:當心跳停止時,意識突然喪失時,病人昏倒於各種場合,病人面色蒼白或轉為紫紺,瞳孔散大,部分病人可有短暫抽搐,伴口眼歪斜,隨即全身肌肉鬆軟,這時,摸不到脈搏,聽不到心音;其呼吸停止的判斷較為容易,用耳貼近病人口鼻,面部感覺病人呼吸道有無氣體排出,耳聽病人的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頭部側向病人胸部,眼睛觀察病人胸部有無起伏,則可判定呼吸狀況。

一旦發現可疑心搏驟停的病人,首先判斷病人有無意識,一般輕輕搖動病人肩部,高聲喊叫:「喂!你怎麼啦?」如果初步確定病人神志昏迷,應立即招呼周圍的人前來協助搶救,可以大叫「來人啊!救命啊!」接著將病人放置適當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驅干平直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搶救者跪於病人肩頸側,轉動軀體或拉直雙腿時要注意保護頸部,最好能解開病人上衣,暴露胸部,或僅留內衣。應用仰頭舉頜法保證呼吸道暢通。

(二)第二步:在暢通呼吸道、判定病人不存在呼吸後,立即作口對口人工呼吸,胸外擠壓。搶救者用按於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病人的鼻孔(捏緊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氣後,張開口貼緊病人的嘴(要把病人的口完全包住),用力向病人口內吹氣(吹氣要求快而深),直至病人胸部上抬,一次吹氣完畢後,應立即與病人口部脫離,再吸入新鮮空氣,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時放鬆捏鼻的手,以便病人從鼻孔呼氣,此時病人胸部向下塌陷,有氣流從口鼻排除。每次吹氣時大約為800~1200毫升,吹氣時暫時停按壓胸部,亦可用簡易呼吸器代替口對口呼吸。

(三)第三步:在判定病人心跳停止後,先行心前區叩擊術,用右手握拳,以中等力量叩擊心前區,連續叩擊3~5次,常可使心臟復跳,無效時,迅速使用胸外心臟按壓術。病人應仰卧於硬板床或地上,如為彈簧床,應在病人背部墊一硬板,操作者以右手掌置於病人胸骨體的下方1/3交界處,左手則按壓在右手手背上,操作者雙背應綳直,力爭雙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藉助操作者和軀體的重力及上肢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有節奏地快速壓迫胸骨,使其下陷3~4厘米,然後放鬆,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80~100次。按壓有效時應能觸到大動脈的搏動,收縮期血壓維持在60毫米汞柱(8.0千帕)以上。雙人搶救時,兩人必須配合協調,吹氣必須在胸外按壓的鬆弛的時間內完成,按壓與呼吸的比例為5:1,人工呼吸者與胸外按壓者可以互換位置,互換操作,但是,中斷時間不超過5秒。

大量實踐證明,4分鍾內復甦者可能有50%的人被救活,4~6分鍾開始進行復甦者,10%可以救活,超過6分鍾者存活率僅4%,10分鍾以上開始復甦者,存活可能性更為減少。

腦復甦是非常重要的,及時正確的心肺復甦是腦復甦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其中在現場上以維持血壓和控制呼吸為重點,如果能進入醫院進一步搶救,則更可能注意腦的復甦。

現場心肺復甦應堅持連續進行,在現場搶救中不可武斷地停止復甦的決定。現場搶救人員停止心肺復甦的條件為: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復良好;有其他人接替搶救,或有醫師到現場承擔了復甦工作;有醫師到現場,確定病人已死亡。

如果情況允許,積極聯系附近的醫院來緊急出診,作進一步搶救。

⑼ 怎樣在小學生中開展心肺復甦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建議對於小學生可以稍微寓教於樂一點,看看有沒有與急救相關的動畫片之類的可以播放給他們觀看,單純的心肺復甦理論宣講比較難引起他們的興趣。另外,有絕對的需要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一個安全第一,施救第二,絕對不以身試險的中心觀念。至於技能,實踐依然是不二之選,尤其是對於那些高年級的學生,實踐培訓時使用心肺復甦模擬人進行,教學老師與受訓學生面對面一邊教學一邊操作,以便隨時指正。為減少對相關內容的遺忘,也可以間隔一定時間重新進行培訓。

閱讀全文

與心肺復甦培訓計劃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不適合什麼產品 瀏覽:572
市場營銷專業職業素質分解對比表 瀏覽:449
杭州旅遊網路營銷 瀏覽:890
市場營銷管理理念 瀏覽:481
電子商務與網路交易 瀏覽:545
幼兒園十周年節目策劃方案 瀏覽:673
新職工消防安全培訓方案 瀏覽:431
客房淡季營銷方案 瀏覽:253
網路營銷策劃成功案例 瀏覽:636
汽車銷售公司培訓方案計劃ppt模板 瀏覽:292
化學骨幹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937
網路營銷中的客戶關系管理 瀏覽:108
可口可樂的媒體推廣方案 瀏覽:190
學校結對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601
會計人才培訓方案 瀏覽:927
湖北自考市場營銷真題 瀏覽:13
公眾號線推廣方案 瀏覽:715
互聯網產品市場推廣方案 瀏覽:971
浙江萬尊電子商務 瀏覽:314
圖書館策劃方案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