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培訓大全 > 多重細菌感染措施培訓計劃

多重細菌感染措施培訓計劃

發布時間:2022-05-03 00:47:32

Ⅰ 為防止細菌感染,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細菌無處不在,尤其是一些細菌引起感染後,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預防細菌感染,特別是要做好個人衛生,日常飲食注意清潔。此外,一些傳染病應該及時預防和控制。

為了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採取的措施不在少數。以上措施稍加註意就能大大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生。不要低估不小心感染導致的細菌感染,在早期根據專業醫生的指導和建議採取積極有效的治療。

Ⅱ 湖南長沙女子被鴨子抓傷致壞死性筋膜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鴨子抓傷了她的手,傷口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鴨爪帶有的細菌直接侵入到皮膚裡面,造成多種細菌病毒的感染,讓皮下組織和筋膜壞死,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如果得不到救治的話,有可能會引發膿毒血症,威脅到生命的安全。

這名女子在喂鴨子的時候被鴨子抓傷,她當時沒有太在意,認為只是小小的傷口而已,並沒有做特別的處理,想著等它自然痊癒。沒想到好多天過去了,傷口不但沒有結痂好轉,還呈現紅腫潰爛的狀態,才想著去醫院就診。醫生檢查之後告訴她得了壞死性筋膜炎,必須要經過針對性的治療,才能夠脫離危險。

三、正確處理傷口的方法

如果身上有小的傷口,可以先用雙氧水,碘酒等先消毒一下,這可以避免傷口表面被感染,防止細菌病毒侵入到皮膚內層以及肢體,表面上還可以抹一點葯或者噴劑抗感染。如果發現有其他的異常或者不舒服,還是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處理。

Ⅲ 鄉鎮衛生院院內感染計劃書怎麼寫

內感染工作計劃
為提高我院院內感染管理質量,進一步搞好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醫 療廢物管理辦法》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文件與規定,在主管院 長的領導下,今年主要搞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醫院感染監測: 1、採取前瞻性監測方法,檢查全院住院病人感染發病率,每月 下臨床監測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發生情況,督促臨床醫生及時報告醫院 感染病例,防止醫院感染暴發或流行。 2、每半年採取回顧性監測方法,對出院病人進行漏報率調查。 減少醫院感染漏報,逐漸使醫院感染病歷報卡制度規范化。 3、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及環境衛生學監測:根據《消毒技術規范》 及《醫院感染管理辦法》要求,每季度對重點部門的空氣、物體表面、 工作人員手、消毒劑、滅菌劑、消毒滅菌物品等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 測。 4、根據《手術部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和《消毒供 應中心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規范》的要求,對手術室器械的清洗、消 毒和保養工作進行監督檢測。
二、抗菌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據我院「抗菌葯物合理使用實施細則及抗菌葯物合理管理辦 法」。對抗菌葯物實行分級管理。每季度調查住院病人抗菌葯物使用率。
三、督促檢驗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細菌譜及其耐葯菌,為 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提供依據。
四、傳染病網路直報管理: 1、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條例,建立和健全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 制度,組織制定各項疾病預防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2、做好醫院傳染病疫情管理和報告工作,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上報、訂正(查重)工作,定期檢查、指導和督促 各科室做好醫院疫情管理和報告以及死亡病例報告工作。 3、每天隨時簽收傳染病疫報告卡,並在簽收的同時審卡填報內 容,保證內容完整。 4、每月末,查閱全院本月的門診日誌、出入院登記、出院病歷、 放射科檢查結果及檢驗科陽性結果登記本,發現漏報及時補報。 5、做好全院疫情報告和死亡病例報告工作,接到疫情報告卡和 死亡病例報告後後按規定時限通過國家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 行網路報告。 6、每月與醫務處核定死亡病例登記,發現漏報及時補報。 7、認真做好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對醫院的疫情管理和報告的檢查 工作,配合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搞好疫情調查工作。
五、病區環境衛生學及醫療廢物監督管理:定期督查醫療廢物分 類、收集、運送等制度,杜絕泄漏事件。每月查閱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暫存地消毒登記本,發現漏項及時填補。
六、將手衛生與職業暴露防護問題納入我科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中 的重點,加強手衛生及職業暴露防護。
七、感染管理知識培訓:多渠道開展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院感意 識。進行全院醫務人員分層次進行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主要培訓內 容為: 1、感染預防控制新進展、新方法; 2、醫院感染診斷標准、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知識等; 3、對護理人員主要培訓內容為消毒隔離知識、醫院內感染的預 防控制及醫療垃圾的分類收集; 4、保潔人員的工作要求、消毒滅菌的基本常識、清潔程序、個 人防護措施及醫護人員手衛生消毒等。

Ⅳ 關於多重耐葯菌監測,包括哪些內容

具體如下:

加強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的細菌和多重耐葯的鮑曼不動桿菌等實施目標性監測。

及時發現、早期診斷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加強微生物實驗室對多重耐葯菌的檢測及其對抗菌葯物敏感性、耐葯模式的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指導臨床對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多重耐葯菌(MDRO)主要時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葯物同時呈現耐葯的細菌,常見的有耐甲氧金黃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產超光譜β-內醯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黴稀類抗菌葯物腸桿菌(CRE),耐碳青黴稀類抗菌葯物鮑曼不動桿菌(CR-AS),多重耐葯/泛耐葯性銅綠假單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葯結核分枝桿菌等。

抗菌葯物在人類戰勝各種感染性疾病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由於抗菌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應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開展,導致多重耐葯菌(MORO)的感染形勢日益嚴峻,由於多重耐葯菌存在對多種抗菌葯物無效的特徵,且常定植於患者體內形成潛在感染源,故一旦在醫院內出現感染或傳播,將十分難以控制,給治療和防控帶來很大壓力。

(4)多重細菌感染措施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醫療機構應當採取措施,有效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的傳播。主要包括:

(一)加強醫務人員的手衛生。

醫務人員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手衛生規范。醫務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對患者實施診療護理操作前後、接觸患者體液或者分泌物後、摘掉手套後、接觸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以及從患者的污染部位轉到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當實施手衛生。手上有明顯污染時,應當洗手;無明顯污染時,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

(二)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醫療機構應當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實施隔離措施,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

醫務人員實施診療護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觸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傷口、潰爛面、粘膜、血液和體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糞便時,應當使用手套,必要時使用隔離衣。完成對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診療護理操作後,必須及時脫去手套和隔離衣。

(三)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特別是實施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時,應當避免污染,減少感染的危險因素。

(四)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醫療機構應當加強診療環境的衛生管理,對收治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應當使用專用的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對患者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設備設施表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擦拭消毒。出現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葯菌感染暴發時,應當增加清潔和消毒頻次。

四、加強抗菌葯物的合理應用

醫療機構應當認真落實《抗菌葯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管理的通知》(衛辦醫發〔2008〕48號)要求,嚴格執行抗菌葯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葯物給葯方案,加強抗菌葯物臨床合理應用的管理,減少或者延緩多重耐葯菌的產生。

五、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醫療機構應當對全體醫務人員開展有關多重耐葯菌感染及預防、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強化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視,掌握並實施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傳播的策略和措施,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

六、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

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多重耐葯菌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和指導,促進醫療機構切實實施預防、控制多重耐葯菌感染的各項工作措施,保障醫療安全。

Ⅳ 多重耐葯菌防控措施有哪些 如何實施

防控措施及實施方法如下:

1、嚴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帶菌者,辟專室、專區進行隔離;

2、由訓練有素的專職醫護人員對MDR感染者進行醫療護理,發現為帶菌者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3、檢查每一病員前必須用消毒液洗凈雙手,並按需要更換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每日嚴格進行病室的環境消毒;

5、對醫務人員進行「謹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再教育;

6、國內外各地區進行統一操作規程的耐葯菌及MDR監測;

7、嚴格執行抗菌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葯物必須有合格醫生的處方,萬古黴素、廣譜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等必須經指定醫生復簽後方可發葯。

多重耐葯菌(MDROS)其出現是細菌變異及過度使用抗菌葯物的結果。

(5)多重細菌感染措施培訓計劃擴展閱讀:

多重耐葯菌的易感人群:

1、既往攜帶或感染了MDRO;

2、在MDRO感染率高的科住院;

3、高齡患者;

4、進行過高危手術;

5、採取過一定的免疫抑制劑;

6、進行過插管或侵入性操作的人;

7、長期住院患者;

8、使用廣譜抗菌葯物或長期應用抗菌葯物的患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多重耐葯菌



Ⅵ 超級細菌如何防控與應對

超級細菌及早期症狀】
超級病菌是一種耐葯性細菌 這種超級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濃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葯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後死亡。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葯可用。2010年,英國媒體爆出:南亞發現新型超級病菌NDM-1,抗葯性極強可全球蔓延。

由病菌引發的疾病曾經不再是人[2]類的致命威脅,每一種傳染病用抗生素治療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這是抗生素被濫用之前的事情了。每年在全世界大約有50%的抗生素被濫用,而中國這一比例甚至接近80%。正是由於葯物的濫用,使病菌迅速適應了抗生素的環境,各種超級病菌相繼誕生。過去一個病人用幾十單位的青黴素就能活命,而相同病情,現在幾百萬單位的青黴素也沒有效果。由於耐葯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無法控制,最終導致病人死亡。在上世紀60年代,全世界每年死於感染性疾病的人數約為700萬,而這一數字到了本世紀初上升到2000萬。死於敗血症的人數上升了89%,大部分人死於超級病菌帶來的用葯困難。
人們致力尋求一種戰勝超級病菌的新葯物,但一直沒有奏效。不僅如此,隨著全世界對抗生素濫用逐漸達成共識,抗生素的地位和作用受到懷疑的同時,也遭到了嚴格的管理。在病菌蔓延的同時,抗生素的研究和發展卻漸漸停滯下來。失去抗生素這個曾經有力的武器,人們開始從過去簡陋的治病方式重新尋找對抗疾病靈感。找到一種健康和自然的療法,用人類自身免疫來抵禦超級病菌的進攻,成為許多人對疾病的新共識。
2.【超級細菌的預防】
如何讓預防:
1、合理規范使用抗菌葯物,尤其應限制萬古黴素的濫用,以減少多重耐葯菌株的出現。
2、洗手是防止病原菌蔓延的簡單而最重要的措施,但往往被忽視,應加強洗手重要性的宣傳教育
3、減少或縮短侵入性裝置的應用,如中心靜脈導管留置和導尿管插管,從而減少耐葯菌株定植。
4、發現耐萬古黴素細菌感染患者,應及時予以隔離,進入病房時戴手套,防止細菌廣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觸患者時應穿隔離衣。
5、超級細菌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感染發病的主要是抵抗力低的人群,對普通人群不會產生大的危害。預防的措施最主要的是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正確洗手,加強身體鍛煉,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6、如果去醫院探視VRE感染的患者,應聽從醫院有關人員的指導,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避免因探視而感染此種疾病。 法國此次出現大宗的VRE感染事件再次提示我們,合理使用抗菌葯物,控制或減緩細菌耐葯性的產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Ⅶ 如何對多重耐葯菌感染的病人進行健康宣教

多重耐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葯性的病原菌。Multiresistance可以翻譯成多葯耐葯性、多重耐葯性、其定義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黴素、β-內醯胺類)或三類以上抗生素同時耐葯,而不是同一類三種。P-resisitence成為泛耐菌株,對幾乎所有類抗菌素耐葯。比如泛耐不動桿菌,對氨基糖苷、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 、四環素類、氟奎諾酮及磺胺類等耐葯。

預防建議
下列一些建議可能有助於防止MDR的滋長和和繁衍:
1. 嚴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帶菌者),辟專室、專區進行隔離;
2. 由訓練有素的專職醫護人員對MDR感染者進行醫療護理,發現為帶菌者時暫調離工作崗位;
3. 檢查每一病員前必須用消毒液洗凈雙手,並按需要更換口罩、白大衣或手套;
4. 每日嚴格進行病室的環境消毒;
5.對醫務人員進行「謹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再教育;
6. 國內外各地區進行統一操作規程的耐葯菌及MDR監測;
7. 嚴格執行抗菌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葯物必須有合格醫生的處方,萬古黴素、廣譜頭孢菌素類、碳青黴烯類等必須經指定醫生復簽後方可發葯;
8. 國內外感染病專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定期開會、討論和合作。
在醫院或地區內將抗菌葯物分期分批輪替使用,可能有助於敏感菌戰勝MDR,但需國內外多地區推行和鑒定後,始能作出有效與否的正確判斷。加入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於保健品中當無可非議,但加入有致病可能的腸球菌屬似並不妥當。低毒、對控制MDR有效的新抗菌葯物自當更多開發,但合理用好現有抗菌葯物無疑具有更重要的實際意義。
哪些人具備革蘭陰性耐葯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為了幫助醫生區分攜帶耐葯病原菌患者和無耐葯菌患者,可以回顧以下預測標准(prediction rules)。
預測標准1 與護理相關的革蘭陰性棒狀菌感染,往往是耐葯腸桿菌引發的,除非進行過有創性操作,否則非發酵菌引發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氟喹諾酮與氟喹諾酮耐葯的發生關系密切。
預測標准2 在使用某種抗生素後發生感染,提示有可能對這種葯物產生耐葯,並且對所有聯合選擇葯物(co-selected agents)發生耐葯的可能性也有所增加。
多重耐葯(MDR)的聯合選擇(co-selection)的含義是對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氨基糖甙類、磺胺異唑類或喹諾酮等存在耐葯。
鑒於這些預測標准,通過評價患者和醫療衛生機構之間接觸的程度、早期抗生素治療史以及患者特點,建立了一個耐葯病原菌發生的風險分層體系。

Ⅷ 為防止細菌感染,有哪些好的方法

1.提升手衛生規范。醫護人員在直接接觸患者前後左右,開展無菌操作實際操作和滲入性操作之前,觸碰患者應用的東西或處置其分必物,糞便後,務必洗手消毒或應用快乾手消毒劑開展手消毒。

7.有效使用抗菌素。認真執行抗菌葯物臨床醫學合理使用的相關要求,嚴格遵守抗菌葯物臨床醫學應用的基本准則,恰當,有效地執行精準醫療抗菌葯物給葯計劃方案,依據微生物檢驗結果,有效挑選抗菌葯物,嚴格遵守圍手術期抗菌葯物保護性應用的有關要求,防止因抗菌葯物錯誤操作造成細菌耐葯的產生。

閱讀全文

與多重細菌感染措施培訓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耶魯大學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74
番茄todo市場營銷分析 瀏覽:580
胡桃里營銷方案 瀏覽:152
簡述網路營銷中微信營銷的特點 瀏覽:466
展會促銷推廣方案 瀏覽:862
公司員工福利方案策劃 瀏覽:283
4s店元旦暖場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60
甜品微信營銷策略 瀏覽:292
酒吧營銷經理微信名字 瀏覽:220
活動促銷贈品 瀏覽:587
汽車節日促銷方案 瀏覽:388
健康飲料營銷方案範本 瀏覽:793
市場營銷有哪些企業文化 瀏覽:853
少兒書畫大賽策劃方案 瀏覽:737
中專市場營銷就業方向 瀏覽:61
奧迪汽車品牌營銷 瀏覽:342
電話銷售可以採用微信營銷嗎 瀏覽:47
管理幹部培訓工作方案 瀏覽:203
山東優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41
員工集中培訓方案 瀏覽:748